會計電算化畢業設計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8 09:43: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電算化畢業設計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 實踐教學; 體系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尤其是網絡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應用平臺、開發技術、功能體系在不斷的更新。各方面因素的變化,迫切要求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與之適應,以滿足社會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
一、目前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一
現在大多數院校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僅限于會計信息系統的“單項核算模式”,會計電算化還是以總賬系統的實驗為主,要求和層次仍停留在利用單一的會計核算教學軟件進行建賬、制單、審核、記賬和編表的基本訓練上,處理的內容大多是以工業企業為例處理一定時期的十幾筆經濟業務。由于只涉及財務核算和報表編制,所以范圍過窄,其他的相關學科以及如何進行財務分析、預測和決策等方面涉及的很少。
(二)實踐教學質量低下
在會計電算化實際教學中,采用的會計軟件多數還是單用戶版軟件,學生能夠練習的只能是單機版模擬實踐,這樣對于網絡軟件學生會覺得陌生。但對于軟件的實際用戶多數是網絡版軟件,這就增加了學生的就業難度。
(三)校內實踐教學與單位實際電算化處理過程脫節
校內實踐仍然僅限于在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內進行模擬操作,學生沒有深入到會計電算化實際工作中,不清楚實際的業務到底是什么樣的,對于會計電算化實際業務的處理缺乏直觀感性認識,不清楚業務的處理流程,更不明白會計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業務信息是如何聯系的。
(四)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有待加強
實踐指導教師是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質量的保證,其實踐技能的高低是實踐教學質量好壞的關鍵。而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師很年輕,有的剛從學校走出來,對于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應用本來就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學過程中只能按其所學教會學生一步一步的操作,不能結合實踐,更談不上達到綜合的目的了。
二、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的內容
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應該是把各個實踐教學環節有機融合的一個整體。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會計電算化的綜合實踐能力。應將各部分緊密結合,相互聯系,共同發揮作用。同時,結合理論教學體系,使兩者相互補充,緊密配合,實現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各環節應包括單項模擬實訓教學、校內綜合模擬實訓教學、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學年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
(一)單項模擬實訓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會計專業每門專業課程劃分為不同的單元,對每個單元在課堂中獨立進行實踐訓練。如對財務會計實務可以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進行劃分。會計電算化可以劃分為總賬、報表、工資、固定資產、進貨、銷貨、庫存等單項進行業務處理。每一個單項內容的熟練掌握是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基礎,所以在實踐教學環節應予以充分的重視。
(二)校內綜合模擬實訓
通過每門課程單項業務的處理,使學生掌握專業的基本實踐技能,但對學生來說,這些知識是零散的,所以,需要有一個加強綜合運用的過程。據此開設校內綜合實訓,可把原來掌握的單項實踐技能貫穿起來,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
(三)校外實習基地實習
學生經過校內綜合實訓的訓練和培養,會對實踐業務的處理有一個全局的把握。但是,校內綜合模擬教學與企業實際的會計電算化應用還有距離。比如,企業中會計電算化業務處理與其他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數據的輸入與輸出、包括會計電算化處理過程中故障的發生與排除等等。所以在對實踐能力進行系統的培訓后,還需要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到實習基地實習,使學生真正接觸會計電算化實際工作,把自己真正地融入會計電算化崗位上,將自己的理論及實踐知識與工作崗位緊密結合,真正實現與實踐工作的零距離接觸。
(四)學年社會實踐
在正常的課堂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為了使學生接觸會計工作實踐,要求學生在每個學年結束的時候利用暑假積極參與會計專業崗位的社會實踐。雖然這個過程時間比較短,參與的過程比較膚淺,但是可以通過這種學年實踐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崗位有一個感性認識。在從實踐當中總結自己一年來所學知識的同時,又可以提高自身對專業崗位的認知程度,利于學生明確以后要學習什么,要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
(五)畢業論文
在畢業前要求每位學生獨立撰寫論文,這既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考核,更是對其實踐應用能力的升華,使學生在熟練掌握實踐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寫作論文過程中把工作實踐中的各項技能用理論去描述,進行綜合歸納、分析并有所創新。通過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再一次全面檢驗每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及綜合素質。
三、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調整實踐課程,建立一體化的實踐教學計劃
根據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目標體系,以實踐目標為依據確定應開設的課程和課時分配。整合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設置,突出會計電算化課程特色,強化技能訓練。實踐課時至少要占教學總課時的一半以上。為確保實踐教學計劃的實施,應根據實踐教學的目標要求修訂實踐教學大綱,整合實踐項目和內容,修訂或調整實踐任務指導書。實踐內容的修改應以驗證性、基本操作訓練為基礎,適當增加綜合實踐性較強的實訓,力求接近專業業務實際。
(二)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注重“雙師型”教師培養
為了更好地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學校應該重視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盡量建立仿真的模擬環境,滿足會計專業單項實訓和綜合模擬實訓的需求。在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同時,學校還應該廣泛開展與企業的合作,建立會計電算化實習基地。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工作的真實性。
教師的實踐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會計電算化實踐課越來越受到重視,只會根據書本講理論的教師已不能滿足需要。應加大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除了組織教師在校內由有經驗的教師培訓外,組織青年教師到實習基地鍛煉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所以,建立高質量的實習基地也可以為學校建立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原來理論教學中,學生考試以一張試卷為準,但隨著實踐教學內容的增加,其考核辦法也應有相應的變化,應逐步建立一個能評價實踐教學的考核體系。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一般來說,考核應該分為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部分。在初期,對教師和學生需要有一個轉變過程,所以應該以結果考核為主、過程評價為輔,通過分析調研,結合本校實訓狀況,確定需要評價的要素。如會計電算化中可以分總賬、報表、工資、固定資產等模塊設定考核指標,其指標應盡量量化,力求公平,并形成一個指標考核體系。經過初期老師與學生熟悉考核方式以后,應以過程考核為主,這樣可以改變學生學習的態度,減少逃避實踐課的情況,提高學生對實踐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主要參考文獻】
[1] 朱裕生.高職財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02,(4).
[2] 嚴俊梅.論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校內實踐教學[J].職教論壇,2005,(1).
[3] 萬常選.會計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M].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2).
篇2
【關鍵詞】應用型財會本科;實踐教學;改革
應用型本科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本科層次教育。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高等教育也從過去的“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本科院校依據招生層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層次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再是過去單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據自己院校的特點提出了以應用型作為學生培養目標,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應用型財會人才與普通財會人才相比,最大的區別點在于,應用型人才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綜合能力的人才。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都對此進行著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據有關院校對全國3個省、市、自治區財會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進行問卷調查,顯示財會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能力:一是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計算機操作能力;三是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財務分析決策能力;五是終身獨立自學能力、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六是經濟業務處理能力。這是應用型財會本科學生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了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以上素質與能力的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在課程的設置體系、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體現實踐性,強調應用型和創新性。但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卻存在以下缺陷。
一、現行的財會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培養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業,忽略了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當前財會畢業生大量地服務于小企業這一現實。
(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體現在“兩課”與專業課的課時比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時比例、各門專業課的課時比例、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訓的課時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課時結構不盡合理。表現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過多過濫,不明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造成會計專業學生掌握的會計知識面寬,而深度不夠的局面。
(三)實訓手段比較欠缺
主要表現在實訓手段以仿真為主,少有實戰的訓練;實訓資料中存在仿而不真,與實務操作存在較大的差異,實訓規范有待加強。
(四)實訓指導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主要表現在財會教師隊伍中相對注重的仍是教師的專業職稱、文憑等,而具有雙師、兼職、企業工作背景的教師比重仍不理想。這一方面源自具有較好的企業背景的財會專業人才向高校流動的動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使得校內教師無暇顧及外面的兼職及考取會計職稱證和注冊會計師等證書,即使有有限的閑余時間也不如進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師資的文憑為重。具有實戰經驗的實訓教師的匱乏必然會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
二、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上述應用型財會本科教學模式未能很好地體現其應用型、實踐性和創造性,經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探索,筆者認為應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財會實踐課程比重
由于財會實踐課程是體現應用型教育的核心課程,它可使學生把所學的財會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架起了橋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將財會實踐課程的比重由過去的0%提高到30%以上,這樣才能使財會專業畢業生不斷更新財會知識,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
(二)建立多層次的財會實踐課程體系
科學、合理地設計財會實踐課程是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可靠保證。財會實踐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有利于對所學知識全面系統的理解,達到系統掌握、融會貫通的目的。筆者認為財會實踐課程應包括單項實踐、綜合實踐、社會實踐、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形式。具體設計如下:
.單項實踐課程設計科目與時間安排
單項實踐課程是以理論教材章節為試驗單位,按理論進度分別組織實踐,科目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財務管理、審計、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能力試驗課程。一般安排在每門理論課講完的那個學期末,時間大約周,這樣可以乘熱打鐵,提高課堂理論教學的效果,使財會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
.綜合實踐課程設計科目與時間安排
財會綜合實踐課程是將幾門相關課程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的實踐,目的是達到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時分別安排了單項實踐。在《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兩門課程都學習完之后,再安排~3周的時間會計綜合實習課程,重點進行工業企業的綜合會計業務實踐,實踐的目的是熟悉企業會計賬簿的登記、成本的核算和會計報表業務。試驗的內容一般選用一個工業企業月份的業務進行試驗。實驗時只提供原始憑證,要求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年終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整套會計處理業務,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應用能力。
又比如在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學完之后,可以安排~3周理財綜合實習課程,選擇相對來說籌資、投資業務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長性較好、較有活力的企業為考察研究對象,進行該企業、該行業的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股利分配等業務實習,以更深入地進行具體的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分析和財務控制。在這一課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資料的采集、處理和分析。達到學生對財務管理知識的融會貫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個孤立章節的單項實踐,以提高學生進行較為綜合和較復雜的財務決策能力。
3.社會實踐課程
筆者建議,除以上的實踐課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學期末之外,為了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有一個很好的銜接與準備,在學生大四第一學期后半期進行為期十周左右的社會實踐課程。這一階段是在學生已將校內所開課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學期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之前開設的。這一階段讓學生真正融入到社會,帶著任務到企業、事業或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社會實踐。單位主要由學校來聯系,主要是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這樣便于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統一管理。這樣可以將財會專業的所有重點理論課,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管理會計、稅務會計等內容,真實地融入到企業財會工作的綜合實務中。當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將有關實踐數據結果,帶回到學校,進行財務分析和審計,并運用有關財會理論知識,提出管理建議。這個成果可以形成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
有人認為,這一階段的社會實踐與畢業環節的畢業實習會有所雷同,對此,筆者不敢茍同。經過多年的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認為雖然要求學生進行為期八周的畢業實習,但個別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畢業論文的壓力,聯系實習單位的積極性不高,或聯系了和自己專業無關的實習單位出具相應的證明以敷衍了事,這樣,使我們的畢業環節的實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筆者認為在大四第一學期就安排這樣的一個社會實踐課程,一是對學生畢業實習單位的聯系、論文選題的把握有了一個提前的準備,二是對就業的壓力有一定的緩解。因為越早一點接觸社會,對我們的學生就越有好處。
對這一環節的實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將有關非核心專業理論課程進行適當壓縮,以保證這一階段較大的實踐課時數。
4.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
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的論文,要求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財務、審計等的具體問題等為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完善校內模擬試驗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
.校內模擬試驗的完善
校內財會試驗室在傳統手工賬務處理的基礎上,應大力開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會計電算化實習和綜合的財會實習內容。比如會計電算化課程,教研室可以選派相關教師到財務軟件公司掛職鍛煉,去實際參與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設計與實施工作,然后把經驗和技術帶到課堂,用企業的實際數據來解釋教材中的原理。
還可與財務軟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業資源計劃)(用友版)網上虛擬實驗(包括五大系統:財務會計實驗系統、管理會計實驗系統、供應鏈管理實驗系統、生產制造管理實驗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實驗系統)組成。ERP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方式,在用企業的實際數據強化基本層(賬務處理、報表管理、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模塊)的教學上,開展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存貨管理、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生產計劃等環節的教學,加大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此外,還有財務軟件公司開發的沙盤對抗賽、銀行證券等多樣化的虛擬試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積極開拓校外實訓基地
學校可以聯系行政事業單位、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房地產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貿企業等的財會部門,作為本專業的專業實踐基地。盡管在一個單位的財會部門建立實習基地會有一定的難度,這畢竟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這就需要學校的支持和教師對實踐的勇于參與。
(四)高素質的實訓指導教師的培養與聘請
學校應鼓勵財會專業教師參與社會各類財會專業職稱和注冊會計師等能力考試,以提高“雙師”教師比重,同時建議教師更多地進行校外兼職。當然,這些措施需要學校有充足的師資,教師的教學任務得以減輕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此外,在鼓勵教師走出去的同時,還可聘請校外較高層次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財會工作人員來學校作短期的實訓指導教師,這樣可以將其切身的工作經驗、業務能力傳授給學生,這樣必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財會實踐教學的改革,將會使培養應用型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具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嫻熟的財會實務操作技能,使其所學與所干零距離,畢業與就業零過渡的目標盡快實現。
【參考文獻】
徐經長.“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大學教學,003年期.
李瑞生.新經濟時代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認識.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00,():56.
篇3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財務軟件教學思考
一、前言
目前我國會計信息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進一步深化會計信息化是當務之急,這就需要培養更優秀的會計信息化人才。而財務軟件操作是會計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之一,是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門專業課程,財務軟件使會計工作簡單化、信息化,是今后從事財務工作的必備工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會計信息化下財務軟件教學進行思考。
二、會計信息化下財務軟件特點
財務軟件是會計信息化實施的軟件平臺,我校教學使用的財務軟件是用友和金蝶兩種,用友財務軟件以“精細核算,卓越理財”為核心應用理念,面向中小企業及組織的財務應用,提供企業投資融資決策,從而幫助企業全面實現電算化管理。用友財務軟件在全面實現財務核算的同時,著重對企業財務活動的關鍵點進行管理,如銀行現金管理、項目管理、應收應付管理等等,同時從資金流的角度對企業存貨進行核算和管理,在滿足生產和銷售的同時,實現存貨成本最小化。目前常采用的是用友ERP-U8財務會計軟件,其作為中國企業最佳經營管理平臺的一個基礎應用,包括總賬、應收款管理、應付款管理、固定資產、UFO報表、網上銀行、票據通、現金流量、網上報銷、報賬中心、公司對賬、財務分析、現金流量表、所得稅申報等。這些應用從不同的角度,幫助企業輕松實現從核算到報表分析的全過程管理。
而金蝶財務軟件功能有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倉庫管理、資金管理、財務管理、初始信息及遠程設置。對訂貨、入庫、退貨以及估價入庫等關鍵業務的全面管理,也滿足預付定金、代墊運費、貨到付款等資金業務,實現商品采購和資金的緊密連接。通過對供應商的信用、等級價格、限價等控制以及歷史價格查詢,做到有效價格管控,快速選擇質優價廉的供應商。通過采購在訂量、銷售在訂量,預計總量,即時庫存提示等,幫助用戶做出合理采購決策,即時了解哪些商品需要訂貨及訂貨的數量。預置大量豐富的采購報表,如購貨單匯總表、采購付款一覽表、采購價格分析表等,有效管控采購業務合理進行。
三、 對會計信息化下財務軟件教學的思考
1.推行會計專業“財務軟件技術競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推動校企合作,利用金蝶軟件、用友軟件建立實驗基地,邀請會計信息化建設相關專家到學院開專題講座;改革畢業論文和計方式,以財務軟件為平臺,要求學生進行財務軟件應用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報告等替代畢業論文(總結實踐),同時對畢業生采用畢業綜合測試方式(總結理論)。
2.實行分層教學
課堂教學是財務軟件教學的基本和主要的組織形式。在講授財務軟件操作基本技能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對進行將財務軟件操作展示和各種技能訓練有很好的效果。問題在于,在目前情況下,財務軟件教學的實際情況是,不管學生來自何處,不管學生先天智力因素如何,不管學生的語言基礎怎樣,反正幾十個人一個班。在這樣的班級中,依然是―位教師,一本教材,一個進度,一個要求,一個考核方式。而實際上,同一個班的學生往往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有的計算機基礎素質好,有的操作能力差。有的學生重復過去所學的內容,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有的則感到教學進度太快,難以跟上速度,于是喪失學習的信心。這種情況,也使得教師的教學活動非常難以開展,常常顧此失被。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既耽誤了基礎好的學生的學習,又客觀上剝奪了基礎差的學生的學習機會。因此,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改革現行的授課模式,根據學生實際的財務軟件操作水平狀況,將其劃分為不同層次的班級,實行多層次教學,使其在不同的層面上都有提高與進步。
3.在財務軟件教學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會計專業的學生只有掌握現代化的核算與管理工具并不斷積累實務操作經驗,才能滿足企業管理者對會計信息核算速度與質量的要求。因此,對學生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是其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習財務軟件實務操作技能,應根據工作過程導向,按照任務驅動教學法,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模擬企業會計實務的核算過程,注重解釋性資料的指導作用和結論性資料的啟發作用,領會過程式知識的學習要領,逐步提高財務核算與管理能力。
4.打造過硬的師資隊伍
建立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既能傳授知識又能培養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并從企事業單位聘請一定數量的兼職教師,加強財務軟件教學的師資力量。成立由教學人員、教管人員、企業財務專家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把握財務軟件教學改革的方向。
5.財務軟件教學應該堅持“少而精、啟發式”,“學為主、教為導”的原則
課堂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研究問題的場所,那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既不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財務軟件教學應該堅持“少而精、啟發式”,“學為主、教為導”的原則,注重啟發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新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其基本要求是:通過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訓練和創造方法的。
參考文獻:
[1]王海洪:會計信息化下財務軟件的特點分析[J]. 中國管理信息化(會計版) , 2007,(03):147-149
[2]夏 鑫:會計信息化的客觀要求分析及思考[J]. 中國會計電算化 , 2000,(02):110-112
篇4
1 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
現代教育技術概括起來就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現代教育技術更加體現了“現代”的概念,它主要探索一些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關的課題,將現代化的科技成果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就當代來說,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以計算機、互聯網以及多媒體為等當代信息科技為特色的教育技術。
2 現代教育技術對經濟教育專業教學的促進作用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加大了資金撥付、基礎設施配置方面的力度,大部分職業學校都已經初步具備了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為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概括起來講現代教育技術對高等教育發展的促進作用如下:
促進教學環境的轉變 院校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如實習場地、實驗室設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通過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讓一些不具備實習條件的通過如多媒體技術、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模擬進行等。
有利于教學方法的變革 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將教學內容進行形象化處理呈現給學生,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板書式講授方式,提高了教學效率。
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非常便利地獲取教學資源,促進職業教育教學的發展。
3 現代教育技術在經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分析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課堂教學是經濟專業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主要目的就是將課本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受,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講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克服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各種弊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理論推導課。理論推導課就是指講解課程中某一部分公式或理論內容的推導的課堂。在這種類型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的多媒體展示功能,將重點放在課堂小結、總結、歸納推導方法步驟方面,充分體現多媒體技術中的多畫面切換功能在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方面的優勢。
2)技能訓練課堂。技能訓練課主要是講解某一技能操作方法與步驟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現代教育技術應該將其應用切入點放在形象展示操作過程中。將一些技能操作進行分解、錄制制成多媒體視頻課件,課堂播放展示時,對于重點環節,可慢放、重復播放處理,幫助學生在非實際操作環境的情況下,順利的掌握操作技能。
3)問題求解課堂。問題求解課就是指職業教育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將信息技術的切入點重點放在問題的展示、最終解決方案、解決過程的展示方面,讓學生能夠在問題展示中明確問題的本質,在解決方案展示中讓學生討論方案的可行性,在解決過程展示中達到知識鞏固。
4)結構設計課堂。結構設計課堂就是指以結構設計、分析、計算為主的課堂,這類課堂在建筑、機械等專業中較為多見。在結構設計課堂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應該重點放在結構的展示上。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結構模型,以圖像或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一些物體結構,幫助學生形成物體結構的形象思維,為學生學習結構設計打下基礎。
現代教育技術在實踐教學的應用 實踐教學在經濟專業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對于培養學生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主要包括實驗教學、實習學習、課程設計以及畢業設計四種形式。
1)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在經濟管理電算化實驗教學過程中、化學學科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都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其進行形象地展示,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目的。
2)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在院校中,基本上每學期都會安排實習課程,但是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往往掌握不好關鍵技術和工藝等重要實習內容,導致實習效果不理想。為此,我們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中的計算機模擬與仿真技術,了解整個實習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工藝。在電子商務實習、會計電算化實習、物資管理實習等專業方面都需要應用現代計算機技術。
3)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方面的應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提高學生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各學科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都與現代教育技術緊密結合,比如會計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等都需要借助計算機或者專業的自動化設備來實現完成。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評價方面的應用 教學評價就是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評價過程。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改變經濟管理專業教育教學傳統的評價方式,使教學評價內容、方法等向現代化方向轉變。在評價內容方面,改變教師過去單純以卷面成績為評價內容的評價體系,更加偏向于學生全面能力的評價。比如,在一些復雜的實驗、實習環節中,可以借助計算機和相關軟件,對學生的每一步操作以及每一步的結果數據進行分析評價,并轉化為具體分值來反映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在評價手段方面,我們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數據庫處理軟件,為班級的每個學生建立學生檔案,對學生日常課堂學習、平時測試成績、實驗評分、實習評分等成績存儲備案,然后通過特定數據分析軟件,對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技能等多層次評價,并形成最終評價報表。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讓我們的教學評價更加全面、更加快速、更加準確。
4 總結
現代教育技術在經濟管理專業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效率,對于提升學生的技能操作、培養企業所需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特點選定現代教育技術模式,并將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內容充分融合,充分體現出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作用。
參考文獻
[1]紀春林.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學習資源的利用[J].群文天地,2011(24):88,92.
[2]薛巧梅.現代教育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運用[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99-100.
[3]洪金明.現代技術的引入對職業教育傳統模式和教學過程的影響及對策[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篇5
【關鍵詞】職業高中 會計教學 應用能力
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會計人員的素質也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關注,而職業高中學校會計生就業率的日漸走低,使職業高中會計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下面是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會計工作和教學的經驗談談職業高中會計的教學改革方法。
一、轉變教學理念
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主導地位”的新理念。傳統的教學觀念一直是以教師的教為主體,對學生實施填鴨式的灌輸教育。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的講授,學生在下面默默的埋頭苦讀,這種教育方式不僅影響學生的多向思維的發展,還壓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摒棄傳統教學中的這些陋習,解放思想,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突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創新,加強學生的個性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構建應用型的教學內容體系
現代會計的教育思想要求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要構建以應用為宗旨的教學體系就要注意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全面培養。對于會計的專業技能的教學內容要先分析職業的崗位能力、職業能力以及專項能力,并根據各項能力的要求設計相應的課程模塊,編寫教學大綱,確定教學內容。各個模塊既是獨立的個體又緊密相聯不可分割。針對專業技能模塊的教學,要劃分成不同的階段用比較集中的教學方式來完成;而基本素質的教學則可以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與專業技能的教學前呼后應、相輔相成;最后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和畢業設計,讓學生把各科的教學內容加以提煉和升華,展示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三、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中純理論的灌輸方式使職業高中的會計生幾乎沒有社會和生活的實踐經驗,更缺少對會計知識的感性認識。面對空洞又抽象的會計理論很多學生都無從下手,產生抵觸情緒。那么怎樣才能克服困難。樹立學生的信心呢?我認為,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1.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能帶給學生聲音、文字、圖像等多方面的刺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而生活實際在學習中的再現,不僅增加了課堂容量,還優化了教學效果。就拿《基礎會計》來說,這是會計學中很重要的一門課,但對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職業高中生來說卻十分抽象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前先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制作成幻燈片或光盤,在講解教材時進行同步播放。比如,講解會計要素時,播放一些企業所擁有的廠房、資金、原材料、機器、產品等,讓學生知道這些都是資產,并通過這些資產的形成過程進一步的讓學生了解資產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關系。再如在《會計綜合實訓》中學習怎樣填制原始憑證,就可以把企業買進材料的申請、審批、采購、驗收、入庫的過程進行演示播放,學生就會對買進材料所需要的各種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一目了然,隨后再告訴學生怎樣根據這些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處理賬務。這樣就能讓會計學科的枯燥乏味蕩然無存,不僅讓學生加深了記憶,還提高了會計的課堂教學質量。
2.研討型教學
很多職業高中教師在會計的教學過程中,重點講授新課和作業,這種方法只著眼于知識單方面的傳授和學生的被動吸收,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會計知識的應用性。雖然學生通過這種方法理解一些其中的基本概念,甚至掌握一些財會法規中的操作方法,但卻阻礙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所以,在會計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動腦思考,并和其他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問題。比如,教師提出幾個在會計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自己結合所學知識討論交流并給出解決辦法,學生可以進行分組討論,得出統一的結論后,由小組代表上臺講述解決方法,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評出最佳解決方案。由于學生親自參與問題的解決的整個過程,所以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問題本質,掌握知識的精髓。而對會計工作中實際問題的分析又使教學具有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
3.加強自主教學
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啟發者、指導者,傳統的會計課堂教學,教師往往只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其自主探究能力無法形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引導學生自己學習教材,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理解教材內容,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對知識進行積極構建。在講課前,先引導學生列出自學提綱,明確自學后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閱讀教材,獨立思考,完成自學作業。
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篇6
關鍵詞:高職教育 內涵式 實訓基地
高職教育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期,現已經進入全面性的內涵式發展。按照高職教育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其內涵式發展所要解決的問題,自然而然落在增強學生技能訓練的實習實訓教學上,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成為高職院校今后甚至相當一段時期需要研究和認真對待的問題。
目前,政府各級教育部門以及高職院校本身,都在努力構建適應工學結合模式的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但如何進一步改革現有的實習實訓條件,創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建立起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訓練為核心,立足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并能結合院校專業特點的實習實訓基地更為突出。
一、實踐與問題
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人們對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認識越來越清晰。高職教育要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須有現代化的實習實訓設備和實訓基地,才能滿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以強化學生技能為核心的教學過程,高職院校作為需求者,清楚地認識到構建實訓基地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尋求各方的支持和聯合,在財力、行業背景、社會影響力有限的情況下,不斷探索,積極進取,建立了一大批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有力地促進了專業教育教學活動。如我院建設了62個校內實習實訓場所,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3362.08萬元,其中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投入300余萬,省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投入170余萬元。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22個,保證每個專業至少擁有2個以上校外實訓基地,為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和技術應用能力,使學生盡快適應就業崗位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順利完成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等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與企業在聯合辦學、人員培訓、技術支持服務、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就業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初步形成了“優勢互補,互惠互利,互動共贏”的良好局面。
我院從高職教育實際出發,堅持以德育為先,突出技能,工學結合,注重發展和“專業建設圍繞企業需求,課程設計圍繞能力需求,能力結構圍繞崗位需求”的原則培養人才,在我院“構建學校與企業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師生與市場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先后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與“西部軟件園”、“四川華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緯創集團”等知名企業進行了“2+0.5+0.5”模式的合作;旅游工藝品設計與制作專業努力探索學校與企業合作、教學與市場結合的路子,以校內實訓室為依托,以校外實習基地為窗口,引導學生“重設計、精工藝、出作品、跑市場”,先后為陜西文物復仿制公司、商南龍泉茶葉公司等單位設計了18項工藝美術作品;旅游英語專業組織學生在西安賓館、金穗賓館、康輝旅行社等進行頂崗實習,強化綜合職業技能訓練;同時聘請了康輝旅行社、西安賓館等多家企業的專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開展實訓教學;會計電算化專業根據專業自身特點,采取將企業“請進來”,依托會計服務中介機構開展會計綜合實訓,在會計綜合實習方案的設計上依據企業會計工作實際和崗位職責,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注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訓練、職業素質的養成,鍛煉學生的發展潛能和社會處事能力,顯示出明顯的優勢。
縱觀高職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實際,近年來,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但要使高職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教育類別,我們還需認真正視高職實訓基地存在的問題。就目前而言,高職院校實習實訓基地普遍存在的問題是:1.實習實訓室功能單一,綜合性差,相應的有教學能力和實際工作經驗的實訓指導教師缺乏,實訓教材和實踐考評體系陳舊。2.實訓項目設計、實訓課程開發和社會服務能力較低。3.模擬性實驗室多,生產性實訓基地少,校外基地與教學周期不同步。
二、改革與創新
1.綜合化、網絡化改革與創新
近年來,高職院校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紛紛建立了一批實習實訓基地,較好地滿足了高職技能型教學的需要,但由于基地歸各系、專業管理,使用效率較低,有的花費了大筆的資金,建起來后很少使用,或不敢使用,或沒人能用,或因不歸自己管想用用不上,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這些都能通過綜合化管理機制的改革予以改變。
綜合化改革與創新就是為了提高實習實訓基地的使用效率,擴展實習實訓基地的功能,通過組建實訓中心,把不同系部、不同專業的實習實訓基地統一管理,并采用現代網絡和計算機技術實現現有實習實訓基地集成化。
網絡化改革與創新就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通過建立一套統一的技術標準,實現現有實習實訓資源共享。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按互聯網技術架構與校園網相統一的網絡平臺,再一個是采用統一的應用平臺(操作系統統一、數據庫統一、通訊協議統一),按協同集成的要求,實現各專業的教學軟件的應用集成,將各個教學軟件集成在一個平臺上,通過瀏覽器/服務器的方式來實現應用,在實現應用集成的前提下,使各個系統之間實現互連互通、功能互動、信息共享、資源共享。
綜合化改革與創新除了管理機制和技術上革新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內聯的方式,實現同一系部不同專業實習實訓基地,不同系部的實習實訓基地的整合,構建一種網絡化、立體式的綜合實習實訓基地,按照專業與非專業實訓的要求,按照認知實習、專業實訓、畢業綜合實訓、畢業設計等實訓目標,構建一種多功能綜合化的有利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實訓體系。
2.項目化改革與創新
項目化改革和創新就是為了便于實訓基地的開發、實施和管理控制,利用項目管理的理論進行實訓基地的建設。
從技術開發角度講,以項目的方式,委托給第三方開發,充分利用專業研發機構,行業中的技術專家的專業優勢,開發出具有實戰性、時代性、創新性的實訓項目,提高實訓效果。
從校外基地建設的角度講,就是在企業內設立實訓崗位事業部,企業按照市場規劃設計出滿足教學需要的實訓學習崗位,專門負責學生的頂崗實習,這樣既保證了實訓環境的真實性,又避免了企業實際工作崗位因學生頂崗實習,影響正常工作進程的缺陷。
從項目考評的角度講,就是充分利用各類社會培訓認證機構,采取引進來的辦法,負責有關培訓內容的培訓認證和考評事項,以彌補學校一線專業技術師資不足的缺陷。實際的做法是可將相關的認證培訓項目納入教學計劃,實現“雙證書制度”。
項目化改革與創新關鍵在采用外引的方式,促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專業化、現代化,增強實訓的可操作性。外引是指從外界引入人、項目、企業、設備、資金等。所謂引入人就是引入企業技術能手為指導教師,引入項目就是專業開發機構開發出的實訓項目、教材、考評體系(如機考試題庫)、認證項目等。引入企業是將企業請進來,負責相關的教學任務、教材編寫、計劃設計等。引入設備是指讓企業直接投資設備或實訓產品,供學生實訓使用。
社會培訓認證機構和實訓項目研發機構作為中介機構,既是高職院校的競爭者,又是很好的合作者。他們業已認識到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市場機會,尋找到了爭奪教育這個大蛋糕的機會,利用自己專業優勢,迅速響應,強勢出擊,以各種靈活的方式搶占市場,發展勢頭迅猛。充分借鑒和利用社會培訓認證機構和實訓項目研發機構的優勢,開發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學實訓項目,加深課改與技能訓練的深化。
項目化改革的癥結在于服務質量和費用,一些技術開發實習在經營觀念上由過去單純進行產品銷售轉向了服務方向,也是近年來這些技術開發公司與院校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的結果,更有利于雙方共贏。高職院校一定要把握住外引中的癥結,但不能輕視社會培訓的力量和高職學校事業發展相互促進的關系,處理好這一關系,有利于加快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進程。
3.生產化改革與創新
生產化改革與創新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通過校內基地開放化、企業化,校外基地學習化、專門化,實現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合一,課堂與基地合一,教學做合一的實習實訓基地革新。
生產化改革與創新,就是要在實習實訓項目的設計理念上,由過去的實驗演示改變為仿真模擬,再由仿真模擬改變為全真性、生產性實訓;在學生技能訓練上,就是要由分組訓練過渡到單兵訓練,由典型操作改變為全面操作,由模擬操作改變為真實性業務體驗。
生產化改革與創新就是要開放實訓場所,讓實訓場所實體化、市場化。一是推進實訓基地在企業人員培訓、技能鑒定、向企業輸送技能人才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二是推進實訓基地與行業協會聯合,以高層次、高質量的培訓帶動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生產化改革與創新就是要與企業合作,將實習實訓場所建在企業。選擇主導行業(發展成熟的行業)中的主流企業,實現企業與學院的“強強聯合”。憑借主流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與服務、成熟的文化理念,為學生培養奉獻優質的教育資源。要引領企業全過程、全方位地介入學校課程、教學、實踐等環節。就地就近選擇本地企業“借殼上市”,通過聯合投資,以企業的真實業務為基礎,開發出工學結合的實訓學習崗位,組建成適應學生實習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生產化改革與創新的癥結主要在于如何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使企業樂意和學校合作,除了政府對企業在職業教育方面進行立法和制定相應的優惠稅收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學校要能為企業著想,幫助企業培訓員工,輸送人才,提供技術服務,采取聯合辦廠、聯合招生、聯合投資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辦法,穩步推進校企合作的深度。
參考文獻
[1]張琪.高職教育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淺探.科技信息,2008(26).
[2]陶書中.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思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2).
[3]謝登斌,韓偉平.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新視點―企校共建冠名班的多維透析.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4]朱春輝.當前高職院校企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教育與職業,2009(30).
[5]金旭東.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實踐研究.現代商貿工業,2008(9).
- 上一篇:農產品總結畢業設計總結
- 下一篇:會計實習生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