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概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14:35: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理學概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是強化化學教學改革的前提
為了適應高考及整個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迎接新的挑戰,必須明確科學素質教育和學科素質教育主要目標,實現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轉變。
1.從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通過傳授雙基知識和技能,著重發展智能素質。把加強“雙基”教育與發展培養智能素質統一起來。化學教學重點是培養“四種能力”(即觀察、思維、自學和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觀察能力是基礎,實驗能力是手段,思維能力是核心,自學能力是關鍵,創新是目的。
2.從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教為主導,以學為主體的統一。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表現在:①教學程序的設計;②是否吃透“兩頭”,熟練地運用教法;③能否因材施教,分類推進;④能否體現化學學科教育教學規律;⑤能否適度把握化學與其他跨學科知識能力的切系和綜合。
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表現在:①學習動機、目標是否明確;②求知欲是否強烈;③自學習慣品質是否優化;④學習任務是否完成;⑤綜合能力和科學素質是否增強。
3.從以授課為己任轉變到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在教育教學中,應善于應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學生去認識物質世界的存在、變化及規律,結合化學等學科的發展史和科學知識在生活、生產、自然和高科技中的廣泛應用,進行科學思維和品質的教育。
4.從教學目的是“學會”轉變為“會學”,使“學會”與“會學”統一起來。要引導學生遵循科學的認識論,以本學科為主干,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及探究的方法去認識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
總之,要適應時代對人才的需要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大目標,我們必須徹底克服傳統的“重授予,輕自學”、“重教法,輕學法”、“重智力,輕非智力”、“重應試,輕素質”、“重終端,輕過程”、“重單科,輕綜合”等觀念和做法。
二、在教育觀念素質化的指導下,進一步強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當前,我國的化學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發展很不平衡,現狀并不完全適應時代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高考改革的實際仍然是在素質教育的大目標下,進一步強化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1.強化設疑,設問研究,抓好過程教學
要實現教學過程優質化,必須強化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目標的分解、設疑、設問和聯系的研究。因為,依據現代教學論的觀點,任何教學內容及過程都可用一個個恰當的問題呈現出來。教師在編擬自學思考題或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和練習講評教學中的設疑、設問,可不斷地促使學生存疑、質疑,激活學生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導之于科學認識探究的方法,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首先,要切實編擬設計好本學科、本課時教學內容的問題,包含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學科內的相關知識和能力的小綜合。然后,立足本學科,跨入外學科(一門、兩門或多門),以本課時知識的切入點、聯系學生接觸到的事物及現象編擬設計綜合性適度的問題。如果本課時教學內容并不存在跨學科知識的切入點和關聯性,或者從某一層面或角度切入難度過大,就應放棄或暫時放棄這種跨學科綜合設問、設疑的編擬設置,以免影響本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2.在強化本學科知識結構研究的同時,抓好整體教學
所謂整體教育,就是反映學科素質形成的教學或相關學科綜合素質形成的教學。伴隨著高考對綜合能力素質測試要求的逐步提高,整體教學的探討也必須逐步深入。在學科增多、學時減少、學業減負、綜合素質增強的情況下,必須抓好整體教學,實現教學過程素質化。
(1)要以素質、能力形成為出發點,加強教學常規的各個環節改革的研究。在備課、授課、作業、輔導等常規教學的過程中,強化本學科的雙基和能力,力求每個環節做到少而精。搞好單元整體教學,把握學科本身獨特性的知識結構、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內在聯系,形成學科性知識網絡化和學習、認識方法科學化。克服過去常規教學中重知識面、死記硬背,輕學能、搞題海和脫離實際的做法。
(2)強化各學科協同教學研究,抓好整體教學。由于現代科學技術正朝著既不斷分化而又不斷綜合的方向發展,新知識的生長點往往是出現在學科的邊緣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處。如出現的并且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錯綜復雜的,是各種因素的綜合,是一變化發展的過程。對這些相關因素的存在狀況及其變化發展過程的揭示,必然要涉及到學科內容部分的關系,涉及到學科之間的聯系,涉及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所以建議組建精干的“綜合科目”教研小組,開展課題研究探討活動。如物理、化學、生物學科是從不同角度來研究物質存在的不同形式、不同層面及其特征的。一方面可從知識結合點進行研究,另一方面可從綜合能力試測題編制方面進行研究,還可組織一定的社會實踐考察活動。
(3)組織部分尖子生參與教學研究活動,鼓勵學生關注教學改革與社會的發展。這樣不僅使學生形成跨學科知識的整體性網絡聯系,而且可強化學生關注不斷涌現的新信息、新觀點和新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心,還有利于在整體教學過程中起到帶動全體學生的作用,讓全體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
3.強化學科共性研究,抓好實驗教學
各學科的結構、功能是不同的,單學科和跨學科問題有其特殊性,有不能互代的一面,但還有相互滲透、切入、存異求同的一面。我們在立足本學科教學研究的基礎上,應強化學科共性的研究,以便逐步實現教學過程高效化,或不久的將來為“綜合課程”的編輯工作起到鋪路石子的作用。理、化、生理科綜合,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強化研究。
(1)學科知識和表達形式的結合點的主要表現:
①物質的微粒結構。如分子運動論、原子及原子核結構等知識三科都有不同的形式的表達。
②概念與規律的結合。三科有許多相同或相通的概念,如質量、溫度、密度、比熱、功和能等;三科也有一些普遍適用,只不過不同的學科在不同的部分有不同表達形式的規律。如質量守恒定律、電荷守恒定律、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等。
③問題處理的結合。三科對自然現象或實驗現象的觀察、借助模型、圖表等,對規律用語言描述、表格、公式和圖示的表達等等。
(2)物、化、生三科綜合考試命題的三維構架,也為學科素質化教學改革的整體教學模式。因教學過程和測試命題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其目標是使學生把握各學科的整體知識網絡,形成科學的方法和創新綜合能力。
①可首先從相應學科知識或再次相關學科知識網絡出發,設問、設疑展開教學過程或取材命題。一個問題立足某學科或多學科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從多層面、多角度、多方法去設問、設疑或取材作為自學思考和測試命題的知識背景。
②可以廣泛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生產、健康、環保、高新科技和自然生態的材料為背景,從認識角度和探究解決方法的層面設問、設疑,展開教學過程或取材命題。
(3)理、化、生三科都是實驗科學,立足實驗探究方法的結合,抓好實驗教學。
“科學起源于實驗”。實驗是科學實踐的一部分,也是檢驗科學真理的唯一標準。揭示事物存在、變化及創造的規律,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及方法論,使學生“一通百通”,終身受益。
①開足教材全部實驗,強化實驗技能訓練。應創造條件,克服困難,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儀器使用和實驗操作技能練習機會。只有通過多次反復的嚴格訓練,才能形成良好的實驗技能。
②將教材中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索性實驗,強化實驗思維的力度。
探索性的實驗要求學生根據問題確定實驗的目的,根據實驗目的進行實驗的設計,恰當地選擇儀器和器材,合理的設計實驗步驟和正確的動手操作;在實驗中進行正確的觀察和記錄;實驗后對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綜合,作出明確的解釋、結論或評價。
③加強實驗習題教學,培養學生實驗思維的發散性和創新能力。
完成實驗習題是高層次實驗能力素質的展示。學生通過對已知和未知知識的分析,對比、綜合等思維加工,設計出實驗方案;再篩選出最佳實驗方法來解決問題。因而,加強實驗習題教學,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創新能力。
篇2
這涉及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兩方面問題。
從教學思想上來說,我覺得如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仍是問題的癥結。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二者是緊密聯系著的。如果不能弄清學生在課堂上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教師也就不可能很好地發揮主導作用。作為認識的主體,學生在閱讀課(主要反映“講讀”)上認識活動的規律是什么呢?我認為應當把學生在閱讀課上的認識活動和學生在其他學科講授課上的認識活動做一對照。在其他學科的課堂上(比如數學、物理),可以把學生的認識活動概括為“接受知識信息──加工知識信息”的過程。而閱讀課上能否這樣概括呢?閱讀課上學生也要接受一些語文知識的信息并完成對這些語文知識的加工,這是沒有疑問的。但閱讀課上學生的大量認識活動是“接受課文信息──加工課文信息”,這也是顯而易見的的事實。課文信息顯然與知識信息有著很大的區別。接受和加工“知識信息”,這是對學科知識體系中的概念、原理、定律進行思維操作;接受和加工“課文信息”,這是對以各種文章(包括文學作品)形式呈現出來的、沒有既定內容限制的語言材料進行思維操作。
能不能把這“沒有既定內容限制”改一改,改成“在語文基礎知識限制以內”呢?如果能夠這樣改,那么語文課上學生認識活動的基本規律和其他學科就接近得多了,閱讀課的改進也許就將是另外一種局面了。但這樣改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由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任務所決定了的。除非語文課不以培養閱讀能力為一項主要任務,而以掌握語文基礎知識來代替,否則決不能把學生在課上的思維操作對象限制在現有的語文基礎知識范圍以內。因為,某些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是(或頂多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某些必要條件,而遠不是充要條件。“閱讀能力”的構成中除了所謂“基礎知識”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生活閱歷,各種文化知識,思想觀點,讀書經驗,心理素質等等。所謂閱讀能力就是這諸多因素(當然要加上語言的基礎知識)匯合在一起對課文(即作品)進行分析—綜合所達到的水平。如果僅僅用掌握和運用某項基礎知識來要求學生,那將難以符合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需要。那樣也就不可能把學生的認識主體的地位真正擺恰當,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難以充分發揮出來。
改進閱讀教學,必須看到學生的課堂認識活動是雙軌運行的,有兩條認識的軌道,一條是接受和加工知識信息的認識軌道,一條是接受和加工課文信息的認識軌道。二者有分有合,但不能混為一談。后者有時(只是“有時”)可以包容前者,前者有時可以獨立存在,但前者絕不能取代后者。在文言文的閱讀課上前者可能顯得更重要些,在現代文的閱讀課上則是后者更重要。而在高中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把后者的位置充分突出出來,因為此時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在分析—綜合上有更多的需求。
篇3
1.1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教育主管部門明文規定: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畢業生在畢業之前,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撰寫的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它是高等學校的學生完成學業的標志性作業,也是對學習成果的綜合檢驗。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過程要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培養的特點和實際需要。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是制約當前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水平提高的根本因素。就目前而言,國內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定位不準確。甚至部分高校的教學大綱將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定位專業選修課,這導致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在課時的安排,教師人員的配置,教學設施的配備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對教師而言,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部分高校將畢業論文(設計)定位為一門選修課,而畢業論文(設計)這門課程所講授的論文選題、論文寫作的方法、格式和規范,參考文獻選擇、外文文獻翻譯等等需要花費教師和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相應的課時安排和重視程度都不到保障,教師在論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只能側重對于空洞的書面講授,忽視了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強調實踐性和參與性強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直接參與和動手寫作的能力,不僅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質量大打折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顯得力不從心。對學生而言,教學目標的不準確使得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產生了兩點誤區。首先,盡管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但由于本科生課程安排相對緊湊,學生用于開展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大多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夠。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培養和考查的恰恰是學生的科研能力,但由于課程的安排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無法將所學的有限的知識與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其次,由于大多數高校將畢業論文(設計)設置為選修課,學生對這門課程重視程度不夠。作為選修課,學生本能地認為畢業論文(設計)就是一門普通的增長知識的課程,只要求理解就可以,無需深入掌握。這就直接造成了學生普遍對畢業論文(設計)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結果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相關的問題層出不窮,學生沒有能力將畢業論好。雖然部分學生論文寫作達不到規定的標準,但是學生又得畢業,最終結果就只有在執行的標準上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培養。
1.2教師人員安排不合理
盡管我國相關教學大綱規定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應當由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項規定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目前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高級職稱的教師都在畢業論文(設計)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首先,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對教師知識的儲備和運用要求非常高,青年教師由于工作不久,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時間較短,在科研和教學方面都與老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諸多困難。其次,部分高校對于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定位選修課,學校以及學院對課程教學的投入的精力和關注度都不夠,更不可能為青年教師提供專項的進修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惡性循環。對于高級職稱的教師特別是教授而言,時間和精力的缺乏成為制約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而且還必須具備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教學工作。由于高級職稱的教師特別是教授或是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科研工作,或者擔負著行政領導職務,常常無法保證或投入過多的精力進行教學工作,特別是畢業論文設計還是一門選修課,教學的質量往往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1.3相關專業教材缺乏
教材作為承擔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到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就全國范圍內而言,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就相關教材數量而言,專門針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材可謂鳳毛麟角。由于公共管理專業在國內開設較晚,加之相關高校對課程的定位偏差,直接導致了國內從事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編訂的人員有限。由于缺乏相應的教材,許多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材往往采用政治學或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教學資料,其內容缺乏公共管理專業所需的專業性、實用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其次,就僅有的幾部教材而言,教材內容普遍存在滯后性和非針對性。在這些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中,有的教材側重于經濟類管理,缺少針對性;有的側重于政治學,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有的教材內容嚴重滯后,不能隨國內外公共管理專業的迅速發展而不斷更新,許多方法和事例難以滿足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的本科教學要求。
1.4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滯后
目前,相對滯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直接影響著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第一,教學方法缺乏創新。現階段,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仍未擺脫普通課程教學的窠臼,缺乏針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自身特點的教學創新。教師的教學方法局限于知識點的講授,并沒有注重通過將知識點的理論與現實社會的實踐有機結合,而是空洞的說教,一旦遇到具體的寫作,學生就無從入手。因此,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僅僅停留和局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已經很難適應時展的需要。第二,教學手段單一僵化。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應該結合公共管理專業和本科論文寫作的雙重特點,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研意識。而現在的教學仍然停滯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依舊單一僵化。教學、教材和課件依然是主要的教學手段,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被動地依賴教師,部分學生需要教師的亦步亦趨的督促式指導,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提升的路徑探析
2.1明確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目標
設置公共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應當依據教育部對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有關規定,結合各自學校自身公共管理專業發展的情況制定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目標。就目前而言,應當突出強調它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必修課地位,引起師生們的重視。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總目標應定位為:“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要求,結合顧客——學生的要求和用人單位的要求,建立畢業論文(設計)各環節的質量目標,達到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高水平的知識運用、技能的培養和創新精神、開拓創新能力和學術道德的培養”。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在教師的教授和幫助下,通過學習了解畢業論文的基本屬性和特點,逐步掌握如何進行論文選題、如何撰寫開題報告、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檢索、論文的結構和撰寫規范,論文的修改和論文的答辯等相關問題,最終確保學生能夠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2.2優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針對當前公共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構成的現狀,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其一,針對教學和科研相對欠缺的青年教師而言。未來公共管理專業的青年將逐步實現高學歷,科研能力將成為青年教師的強項,教學經驗的不足可以通過逐步的教學實踐得以彌補。因此,未來青年教師無疑將成為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學的主力。而就現階段而言,首先,高校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為青年教師提供一個鍛煉和學習的機會。教師作為特殊的職業,其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恰恰需要平時的摸索和鍛煉。其次,學校、學院可以聘請校內外一些學歷較高、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通過這些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不僅可以減輕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壓力,而且培養和鍛煉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其二,針對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老教師而言。老教師科研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他們參與到畢業論文(設計)課程中來,對于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和質量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就現階段而言,由于老教師承擔著相對繁重的科研任務或行政任務,而畢業論文(設計)課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部分學校強制讓這些教師承擔這門課程,其教學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目前最優的解決路徑是老教師和青年教師共同參與畢業論文課程的教學工作,老教師更多的是對青年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而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到教學的第一線,形成多層次和多元化的教學梯隊,既達到了鍛煉教師隊伍的目的,又擴大了學生與教師在學術、科研、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交流的空間,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
2.3更新專業教材內容
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材的針對性、時代性和實踐性不強,教材多側重于經濟管理類或政治學類教學,脫離了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教學要求。為了改變目前教學的現狀,相關部門應聯系開設公共管理專業的高校,組織本領域的專家學者根據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編寫不同公共管理專業領域的教材,提高專業教材內容的適用性。教材應當服務于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目標:首先,在理論層次方面上,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必須明確作為本科畢業論文的共性特征和作為專業學科的個性特征。教材必須明確畢業論文在公共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和目標,并為教師的教授提供一個可以參考和借鑒的教科書,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學習論文寫作的教材。其次,在實踐能力方面上,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熟練掌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的撰寫、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檢索、論文的撰寫規范,論文的修改和論文的答辯等相關問題。并且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實現將四年所學知識與實踐問題有機結合,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學術科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2.4改進教學方法
篇4
講授法作為歷史最悠久,使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之一,在任何一門課程當中的作用都不容忽視。它能夠最直接、最高效、最系統的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它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如果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會讓授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講授法也要改革、創新。首先,教師要將知識點的脈絡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理清。其次,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條理清晰,全面周密,邏輯性強。同時,還要兼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講解的生動,具有感染力和啟發力。最后,要讓學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講授過程中,要經常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互相交流,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講授法結束后,輔以相應的練習將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熟悉和理解程度。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溝通當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就是知識,信息就是力量。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原因主要有:
(1)傳統的教學大多以書本為主要內容,但是現代社會信息量非常大,單純的學習書本上的案例和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新鮮知識的渴求。所以,網絡帶給我們很多的便利資源,我們可以在課堂隨時連接網絡,講解最新、最熱點的問題。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教師制作的教學PPT,更直觀、生動的理解書本上的知識點,彌補了以前書本教學的單調和枯燥。
(2)好的教學必須是和學生融為一體的,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更好的了解他們的思想,有的放矢的授課。教師可以開通教學微博,在課下和學生隨時的保持互動和交流。
三、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行政管理學的任務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除了講授法之外,必須輔以啟發討論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模擬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1.啟發討論法引導學生就某一問題多角度分析、考慮,不給出標準答案,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念和看法,并給予學生肯定,從而讓學生學會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之間互相辯論,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2.案例教學法行政管理的實用性特別強,它的重點在于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社會公共問題。這一特性決定了案例教學法特別適用于行政管理的教學。首先,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建立自己的行政管理案例庫,所選案例應盡可能地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最好能夠選取一些知名或學生熟知的單位的案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在課堂討論階段,教師要通過案例講解,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將課堂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表現與學生的總評成績結合起來,以此來作為學生課堂發言的動力。同時,作為教師,一定要仔細傾聽學生的發言,作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學會用行政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來分析、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講解、學生討論過后,總結整理階段不可或缺。教師要對課堂討論內容進行整理,并列出相關的專業知識點,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更好的掌握書本上要求的理論知識。學生也可以就案例進行小組討論,選取最優方案,豐富案例庫,也便于教師保存歸檔,以便學生日后參考使用。
3.角色模擬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活動中。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管理經驗,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應明確根據情景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選定場所,準備道具,并制定具體的實施步驟,同時要將教學計劃提前通知學生,分配好角色,讓學生有所準備,這樣在課堂上學生表演起來也能游刃有余,并有所提高。其次,是行政管理情景開展階段,它是角色模擬法教學中的中心環節,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在情景模擬過程中的優點和缺點,做好記錄,引導學生獨立地完成角色的扮演。最后,總結評估階段,教師要對模擬的效果進行點評,指出模擬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并給出正確的指導。該階段可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目的是幫助學生積累行政管理實踐經驗,也可以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對行政管理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客觀了解教學效果,為后面的課程設計積累一定的經驗。
四、加強案例實踐教學,切實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運用好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初美國的哈佛大學醫學院、法學院,經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推廣與發展,逐漸成為一種成熟的教學方法。它以實際案例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學內容與實際密切相連,通過課前預習、分小組討論、教師點評、分析報告、寫作等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教學法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案例教學法更關注復雜的社會現實,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生一般沒有行政管理的實踐經驗,要使學生盡快了解行政管理實踐,并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依靠書本學習和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案例實踐。我們可以和學生共同搜集案例,篩選案例,在搜集的過程要求學生盡可能選取那些內容豐富、代表性強,與現實聯系的較為緊密的案例,實際在案例篩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案例分析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2.加強學校與實習基地的聯系,開展多種合作實習基地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安排學生實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但我們認為,其他形式的合作也很重要。例如,我們的老師可以帶隊到實習基地去和企業的教師公共指導學生實踐,也可以聘請企業的領導到學校擔任兼職的副教授,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開展科技攻關與項目申報。另外,也可以經常的安排一些學術講座與座談會,增加企業和學生之間的聯系。當然,最主要的我們可以安排有針對性的課堂實踐,比如會務安排的內容,我們就可以帶領學生到某政府機關去參觀會場布置、會務接待等。學生可以通過參觀、考察和見習方式來了解行政管理的實際狀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并不是被動的接受外在信息,而是積極主動地多看、多聽和多問,通過主觀感受,對行政管理及其運行機制形成一個初步“印象”。這一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了解行政管理的概貌,包括行政管理組織的實際運作情況、特定政策的演變過程等。
篇5
一、通過實驗讓學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學緒言部分的演示實驗,既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是使學生形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騰,引導學生觀察水由靜態轉化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態水,師生總結出變化特點,僅僅是物質狀態上變化,無其他物質生成。演示“鎂帶燃燒”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發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體。這個變化特點是鎂帶轉變為不同于鎂的白色物質——氧化鎂。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如水的沸騰,硫酸銅晶體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如鎂帶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再如“催化劑”、“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實驗現象分析、引導、歸納得出其概念。
二、通過計算推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講述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質量極小,運用起來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導學生閱讀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問題,依據課本中定義進行推算。
(1)原子量的標準是什么?(學生計算):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1.66X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學生計算):
氧原子絕對量(千克)
氧的原子量:-------------------
原子量標準
如果學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盡管多次記憶仍一知半解。通過這樣計算,學生便能直觀地準確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還較容易地把握原子量只是一個比值,一個沒有單位的相對量。
三、通過反例,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學中指導學生在正面認識概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反面或側面去剖析,使學生從不同層次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義:“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問,硫酸氫鈉電離生成H十,它也是一種酸嗎?學生容易看出其陽離子除H十外,還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這樣,從側面理解定義中“全部”的含義,更能準確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對概念進行對比在新課教學或階段性復習的過程中,對有關概念進行有目的地比較,讓學生辨別其區別與聯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與原子,還有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溶解度與百分比濃度等。通過對比,既有益于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啟發學生積極地抽象思維活動。
五、多角度地對概念進行練習鞏固
例如:質量百分比濃度的概念“用溶質的質量占全部溶液質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濃度叫做質量百分比濃度。”數量表達式為:質量百分比濃度溶質濃度=------------------------------X100%溶液質量(或溶劑質量+溶質質量)這個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難,難的是質量百分比濃度的具體運用。所以在建立這個概念之后,通過下列練習,討論:
(1)10克食鹽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濃度是多少?
(2)20克食鹽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濃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鹽,它的百分比濃度為20%,對不對,為什么?
(4)20%的食鹽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鹽水后,剩下溶液的濃度變成10%,對不對,為什么?
(5)KNO3在20℃時溶解度為31.6克,則20℃KNO3的飽和溶液的百分比濃度為31.6%,對不對,為什么?
篇6
當然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多樣的,而改寫不失為將欣賞活動外化的有效途徑。改寫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將白話文改寫成現代文、古典詩歌改成現代詩歌,小說改編成劇本,詩歌改寫成散文、小說……改寫不是對原作的翻譯或簡單的擴充、簡略,而是對原作的豐富和再創造。從美學角度來看,改寫其實就是閱讀過程中依照意象的再創造,它使欣賞文學作品中美成為一種情感體驗。它要求學生將自我感悟、自身共鳴乃至自我創見融入作品,得其神韻,再造神奇。
改寫可以展示對原作的自我感悟
以詩歌為例,詩歌是含蓄凝練的藝術。它用高度概括的語言把繁復的生活現象、濃烈的思想感情蘊蓄到最典型而有最簡約的形象中。正因為如此,讓學生體會詩歌中那微妙的意境也就成為教學的一個難點。分析詩歌時,教師往往陷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尷尬境地,學生心有所悟,但無法用精確的語言來傳達,從形象到表述形象,從虛到實,本身就是一個難題,如果換成形象到再現形象,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學生用自己感悟的形象來再現原作中的形象的神韻,從虛到虛,雖不可言傳卻可意會。
比如將《長亭送別》中“一煞”改寫成現代詩歌。要求:體會其情景交融的抒情美,盡量用曲中意象,從鶯鶯的視覺表現離別之情。原作: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有學生是這樣改寫的:遠去了/你怎么忍心讓我苦苦思念/連送別都隔著青山/就像我們的艱難的愛情/偏偏生存在懸殊的院墻/疏林/卻不能再挽留一會夕陽/或許/你也如我一樣的遲疑/旁人怎么知道/我們的害羞與執著/是淡煙與暮靄的融和/他走了/連呼吸也變的安靜/夕陽下的古道竟沒有人說話/只剩得這聽不得馬嘶/慢慢行吧/這里有他踏過的痕跡。這樣的改寫,既保留了原作的詩韻,再現了原作的意象,又結合了作者自己的審美情感,可以說,這樣的改寫完全體現了原作的審美意境,從中也可以看出學生的審美能力、欣賞水平也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
改寫可以實現與原作的自我共鳴
我們都知道“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鑒賞主體對鑒賞客體的理解也會不相同,幾乎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偏愛的作品,幾乎每個人都會從各自不同的生活經驗出發,用不同角度去感悟同一部作品,學生也會在作品中汲取與自己情感相通的共鳴,和作者一起發千古之幽情。從這一點講,學生就不可能對作品有相同的見解,當他們想各抒己見,卻沒有那么多課堂時間的時候,改寫就當仁不讓地發揮它的作用了
例如:改寫《山居秋暝》,要求結合自己的想象,摹寫自己心中的“空、靜”境界。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示例:
雨說停就停了,村莊被沖洗得清清爽爽。裊裊娜娜的炊煙似山間某間寺院敲響的晚鐘,在秋天微涼的空氣中緩緩游動。
偶一抬頭,月亮不知什么時候掛上了樹枝。晶瑩的光輝,在松針的鋒芒下,碎得滿地都是。一些清澈的聲音,潺潺地淌過石頭,然后又隱隱約約地流向遠方。
溪邊,竹林遙響了幾聲喧笑,月光下,一群長發飄揚的少女提著浣紗的竹籃,走進了各自的柴門。今夜,又有人會被夢中的王子擁進新房!
一陣漁歌牽動了蓮荷,水波蕩漾的河心,收網的漢子們,駕著滿倉沉甸的收成穿過夜色,沿流而返。他們知道,無論何時踏進家門,總有一盞燈將溫暖到天明。
時光如水,春芳消歇;滾滾紅塵,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真的好想做一個隱者,從此萬念皆寂,醉臥山間,不究世事。惟把這份淡泊,這份淳美,這份幽靜而飄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處。
學生在改寫中合理想象了景物、人物,摹寫了采蓮女子、捕魚漢子恬然自適的生活狀態,這是王維與學生在隱居這一事件上的共鳴,盡管他們各自的原因并不一致:學生是“時光如水,春芳消歇;滾滾紅塵,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王維是因為“悟禪”。在詩歌教學時,教師只能分析作者的心境,而不能對學生欣賞作品而產生的共鳴做出唯一評價,教師要做的就是鼓勵學生結合自身閱歷,他為己用,將對他人作品的欣賞融為自身觀照,并通過改寫展現這種自我觀照。
改寫可以表現對原作的自我創造
文學欣賞的最大成就在于再創造,就如文學作品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一樣,文學欣賞亦可以源于作品又脫離作品。記得2002年高考某考生作品《諫屈原書》,借用屈原之口來反映現實生活的弊端,獲得眾考官的擊節叫好,將滿分收入囊中。因此學生對作品的再創造可以用現代生活詮釋古人行為,可以用旁征博引點化同一意象,也可以用人類的共性點評他人的個性。
許淇先生對蘇軾的《西湖》詩就是這樣創造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西子妝
“若把西湖比西子”,著妝不著妝都一樣。
若是雪黯天,山便昏昏,湖便潔凈了。迷離的燈火映著孤山的題詩。
若是夕陽里蕩舟,晚風水語陣陣,看岸邊的樹如人立,簪著半規新月嫣婉的側影。
若是風瀟瀟淆漾恣縱,殘荷的枝葉聲聲爭響,影響怒于潮,便聆聞空山之瑟了。
若是一路石徑上天竺,萬竿雨竹。詩僧真能在韜光巢構塢,望見生命之海洶涌么?
多少次在湖濱徘徊,已不記得哪次更令我感動。我總是向游人少處行,我總是尋找獨立和你相對的時刻。
你本來應是一個人的風景。
當我是你的風景,我老了,西子卻年輕。
還是當年露濕的石凳上,等候朋友逃課出游的柳浪聞鶯么?還是當年我輩少年相約買魚而登的炊煙么?
還是淡妝!依舊淡妝!已非淡妝!
再沒有波閑水淡的時候。“神飄忽而無所著”。據說西子終于傍大款陶朱公下海了,如今你濃妝艷抹,世俗紅綠,總不相宜。
如將西子喻為中國的司芬克斯,我已是她謎中的三條腿的動物,還是趕快躲開,以免被難解的人生之謎吞噬。
我的西子是我記憶中的一個人的風景。
我愛淡妝。已非淡妝!
篇7
1.縱觀學院這幾屆旅游專業的學生錄取分數都不高,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更是低。所以旅游管理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就是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缺乏學習興趣。
2.教學課時少。旅游管理專業與其他專業一樣,英語只是專科第一學年開設,加起來總共是136個學時。因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出去接觸到外國人的機會要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大得多。因此,一個學年136個學時起到的作用不大,不能應用到實際的旅游工作中。
3.教材沒有針對性。旅游管理專業使用的教材也是和其他專業一樣的大學英語教材。教材內容仍過于簡單和沒有針對性。旅游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應該是使學生掌握英語在酒店業、旅行社、餐飲業、景點景區介紹等范圍內的應用。因此教材的內容應該是圍繞酒店業、旅游社、餐飲業、景點景區等范圍內的業務活動設計教學內容。
4.手段以教師為中心。我院英語課堂很多時候都是教師一言堂,導致有些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睡覺。傳統的教學手段主要是講授法。而現在我院的旅游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所使用的教學手段也主要是以講授法、演示法和練習法為主,仍然是“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這樣那部分基礎本來就不好的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學不下去。
二、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二校區旅游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對策
1.增加教學耐心,從基礎知識開始教授。針對本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英語基礎差、底子薄、英語學習興趣缺乏的現狀,英語教師應增加教學耐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從基本的知識開始教授。這樣就能避免學生越學越學不會、越學不會就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
2.增加英語課時數。筆者認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出去接觸到外國人的機會要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大得多。英語教學應該是培養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語言技能的專門課程。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應考慮課時的增加。讓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掌握好英語聽、說、讀、寫這幾個技能。尤其要掌握好旅游口語,酒店口語等等。
3.選擇有針對性的教材。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應選擇與其他專業不一樣的大學英語教材,應該更有針對性。教學內容越豐富越專業掌生的學習目標就會越明確掌習的態度也會越積極。教學內容最好包括了英語在酒店業、旅行社、餐飲業、景點景區介紹等范圍內的應用。并且還可以多采用模擬實訓教學手段模擬各種旅游服務業務的工作環境,鼓勵學生用地道專業的英語處理各種旅游服務業務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努力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4.以學生為中心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學方法的改革筆者認為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如引導式教學教師在講解了語法和句子中的重點和難點后可以使用分組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法。如把一個班學生分成幾組,每個組負責一個景點的英文介紹;又如讓學生們扮演導游和游客到教師設定的景點游玩;這樣既可以人那個學生運用學到的短語句子,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對英語課堂的興趣。還可以設定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完成了任務之后學生還會有成就感。
篇8
1.1通過分析整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知識目標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概念、基本術語、理論,掌握人力資源規劃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工作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員工招聘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員工培訓的方法與技巧,掌握企業績效和薪酬設計的要點,掌握人力資源管理中常用文本的格式內容。
1.2課程素質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設計與學習實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與人合作溝通意識、競爭意識、質量意識,具備良好的成本觀念、時間觀念,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誠信,敬業愛業、樂于奉獻,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可持續發展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2人力資源管理核心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是培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職業崗位需求的學生的關鍵
2.1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核心課程應以企業生產管理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為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和安排。以任務的完成過程為線索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選取多個學習性工作任務或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按照“提出任務,分析任務,知識構建,完成任務”這一行動體系組織各單元的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工作任務,然后完成工作任務,學生通過完成工作任務達到構建知識的目的。這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能達到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一致。
2.2課程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知識,并實現靈活應用;同時,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促進了學生職業能力發展。
①項目驅動教學法。以模擬公司為背景,以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為線索,引導學生自主地交替進行各種仿真業務背景下的操作和訓練,融“教、學、做”為一體,教師配合指導、答疑、評價、測試,每次授課的設計過程如下:第一步,以寧波校企合作企業為背景,先引入一個項目活動,讓學生按照布置的工作任務嘗試開展業務操作;第二步,教師分析學生操作情況并進行項目活動的示范操作,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第三步,學生根據教師示范操作,再去獨立完成項目活動,糾正操作錯誤和熟練操作步驟;第四步,教師再對這個業務環節的相關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的系統梳理,使學生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第五步,學生根據所學的業務操作和相關知識,進行另一個項目活動的操作,以提高和拓展人力資源管理崗位職業能力。②崗位模擬情景教學法。學生以5-6人規模組建模擬公司,在模擬公司背景下開展教學,要求學習過程中一切人力資源管理任務的完成都以模擬公司為背景,學生在仿真的業務環境中,全面、系統、規范地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為學生以后從事相關工作打下良好的實際操作基礎。通過仿真模擬的形式,創造出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習慣的實踐教學環境,一方面,增強了學習過程的實戰性,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業務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提早體驗了崗位的角色任務,強化了他們的工作體驗,激活了他們的創新思維,縮短了與就業之間的差距。③團隊教學法。參與學習的學生班級以5-6人為規模組成學習團隊,以團隊形式組成模擬公司,參與課程的學習。根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則,團隊成員具體分工為協調員(負責任務的接受與內部分工)、記錄員(負責任務記錄、課堂記錄與文本撰寫)、外聯員(負責與其他模擬公司或外班級之間展開合作交流)、發言人(負責每次任務的課堂發言)、資料員(負責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資料的收集)。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體驗不同崗位的工作職責,掌握全面的技能,規定每三周輪崗一次。
3開展企業兼職人員參與課程考核評價課程方式
專業核心課程均改變傳統的期末一次試卷考核方式,吸納企業參與課程考核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的考核評價。在課程考核評價中融入企業評價要素,按照企業管理標準、職業技能崗位標準及效益評價標準進行人才培養的評價。在核心課程授課后,由企業進行模擬職場考核,不僅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職場考核還對學生的職業意識、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增強競爭意識等職業素養進行考核。最終達到專業人才的培養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
篇9
職業技能大賽的現場評判中設有測量裁判,負責對比賽規則中要求的各項擺臺標準進行測量,杜絕人為目測的主觀性。在賽前的評分細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于擺臺定位的細則規定,并對應相應的評分,如餐碟距桌沿1.5厘米,湯碗在味碟左側1厘米,長柄勺距餐碟3厘米,三杯成斜直線,與水平線呈30度角等等,測量裁判對照標準分項進行測量,標尺、三角板、卷尺這些測量工具讓評分更加規范。對照比賽規則,學校的技能訓練存在標準模糊化、精細度不夠的問題,這也造成不少參賽選手由于在擺臺規范上把握不準,出現扣分較多的現象。酒店業對服務的規范化要求,通過大賽操作細則的標準化要求體現得尤為具體,這也是技能大賽的重要啟迪之一。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大多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的酒店中高層管理與服務人員,教學中往往出現輕理論而重技能,注重服務技能的操作訓練,忽視專業理論基礎的夯實。中餐主題宴會設計比賽給出了酒店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標準,就是選手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熟練規范的技能操作,及通過互評環節,綜合考察選手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及其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等,顯然這樣的比賽設計是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挑戰。綜合素質的培養,應當包括職業道德素養、專業理論知識、英語口語、溝通能力、創新能力、服務意識等方面培養。
2職業技能大賽對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啟發
技能大賽對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案創新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通過比賽中的觀摩和學習,以及賽后的認真總結和思考,針對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提出幾點建議:
2.1密切校企合作,把產學研工作落到實處
2.1.1專業建設委員會要發揮行業引領職業教育改革的示范作用
目前職業院校都設有專業建設委員會,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方面為專業建設提供實踐性意見,但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發揮作用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所請專家是否是本行業的領軍人物,專家本身是否有充分的時間參與到專業建設中去,院校能否及時把職業教育的新動向和專家進行溝通等等;諸多原因使得專業建設委員會不能充分發揮行業引領職業教育改革的指導作用。職業技能大賽有很多優秀的作品設計,比如匠心獨運的宴會菜單,頗具創新的中心主題藝術品設計,精美的擺臺展示,規范且專業的操作,訓練有素的儀容儀表等,大賽中的一些亮點甚至勝過酒店行業內的技能大賽。通過交流我們發現這些優秀作品都離不開行業專家對大賽的潛心指導和全力投入,突出展示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成果。因此酒店管理專業的建設要充分發揮專業建設委員會的作用,讓技能大賽成為行業專家參與專業建設的合作平臺,為校企合作開創新型的合作途徑,學校通過把比賽中的成功經驗轉化成教學成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專業教師要深入企業第一線,不斷學習行業最新的技能和專業知識
從大賽的考核內容來看,要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必須建設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他們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教學功底,還應當擁有行業一線的工作經歷和較高的專業技能。目前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主要來自高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理論基礎扎實但缺少專業的實踐經驗;還有一些師資來自行業,他們以外聘教師或實踐指導教師的身份參與到職業教育中,實踐經驗豐富但缺乏系統的職業教育理論。而職業教育當務之急就是如何豐富現有的專業教師隊伍的行業工作經驗并有效提高其職業技能水平,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相關經驗,如澳大利亞TAFE學院的職業教育模式,要求擔任TAFE的教師除了必須具有一定的學歷及獲得教育培訓資格,此外,還必須具有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并保證近兩年有最新的行業從業經驗,使教師的專業知識符合當前性的要求。專職教師在崗期間,每年還需通過不定期到企業工作的方式來完成實踐經驗的積累,以保證教師擁有最新的專業知識和領先的技能水平。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專業教師職業技能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借鑒這一方式通過對現有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可以及時有效地提高專業教學效果。
2.2實踐教學要進行規范化管理,把標準化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去
中餐主題宴會設計比賽中測量裁判的設立,說明餐飲服務規范化標準化的重要性,讓測量工具的測量數據代替主觀目測,更顯客觀和公允。校內實踐教學的標準化管理還不夠嚴格,大多是靠指導老師的目測,很少拿著工具進行測量,這就使得擺臺等專業技能訓練達不到規范化的要求。大賽的啟發就是專業技能訓練要實行量化管理,可以制作類似的測量工具,作為實踐教學的輔助,高標準嚴要求,一切按照行業標準進行訓練,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在校的專業技能訓練和崗位的職業標準相一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真正成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2.3整合專業課程內容,制定符合職業崗位能力的課程標準
如前文所提,很多職業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特色不明顯,通常是因為缺少能夠勝任某些專業教學內容的師資,使得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相脫節。由于職業技能大賽明確了綜合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因此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除了包括各部門的運行與管理內容外,還應該包括宴會主題設計、菜單設計、營養搭配、美學、溝通技巧、化妝、職業禮儀、形體訓練等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酒店管理專業應以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為基礎,總結出符合本專業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塊課程體系,按照實際工作過程和任務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以崗位技能及標準、行業規范及標準、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為主要內容,嘗試與企業合作開發、設計并整合課程內容,共同制定課程標準。
2.4拓寬專業能力培養內容,全方位實施職業素質教育,培養綜合型人才
通過大賽,我們發現學生的技能水平有很大提高,綜合素質也進步明顯,這一點在學生走上職業崗位后表現尤為明顯,這充分說明大賽對選手專業能力的促進作用。技能大賽考查了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獨立工作能力、主動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因此酒店管理專業的職業能力培養應當在鞏固專業理論和提升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增加對學生道德修養、人文修養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擁有正確的服務理念、積極的團隊合作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溝通能力。
2.4.1人才培養方案要涵蓋職業素質培養內容
酒店管理專業的就業崗位群以酒店各職能部門為主,是典型的服務行業,服務意識決定服務質量,“賓客之上”的服務理念能否很好地貫徹在對客服務的過程中,體現了員工的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修養。因此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應當特別強調對學生進行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修養教育,將相關內容納入教學計劃,通過行業專家的專題講座,優秀畢業生工作匯報等形式加以落實,使高職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目標與行業素質教育緊密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
2.4.2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融入酒店職業素養教育內容
為了讓學生具備酒店行業的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修養,可以開設專門的酒店職業道德修養課程,同時在專業課程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通過系統的職業素質理論教育,加強對行業崗位的認知,強化專業認同感。如在《形體訓練》、《服務禮儀》、《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宴會設計》等相關課程的教學中注意加強微笑服務、禮貌服務、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教育;在《酒店英語》、《溝通技巧》、《客源國知識》中加強溝通有效性、服務針對性等方面的教育,使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到每一門課程中,使學生的職業素質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加強。同時,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分析并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討論,讓學生懂得如何在實際工作中體現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學生提供正確的行為模式,幫助學生樹立敬業愛崗、服務顧客、奉獻社會的酒店職業道德理想。
2.4.3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職業素質教育
結合我校開展的“五階段五主題”特色教育,即從第一學期到第五學期分階段實施愛心教育、形象教育、責任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第一學期通過愛心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教育學生敬業樂業,理解職業的榮譽感和幸福感。第二學期通過形象教育,教育學生學會維護學校、企業和個人的形象,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第三學期做好責任教育,從專業角度出發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崗位意識,將工作需要的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落實到專業實踐中去。第四學期實施創新教育,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技能水平和實踐創新能力。第五學期是學生的頂崗實習,實施創業教育是幫助學生實現從實習到就業的重要過程,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職業精神真正融入到崗位工作中,從而實現從就業到創業的成才之路。
3結語
篇10
(一)改革過程中增加了大作業環節,以真實的企業成本核算案例為引導
作業成績占考核總成績的30%,采用分階段分組進行,所謂分階段就是按課程的授課進度隨時進行,所謂分組就是把該班分成4組(平均7~8人1組)。以生產過程最為典型的制造業企業為例,通過平時適當引入一些成本核算實例和學生收集實際案例相結合,結合企業的實際經濟業務類型,賬表的格式同真實的賬表接近一致。考慮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特點,按照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繁簡程度、有所側重。在實際中,要求學生具體選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切實體會成本核算全過程,最后形成成本報表。這樣做,可以讓學生轉換思路、主動去思考和探討問題,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的目的。同時,也避免了僅憑一張試卷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不客觀、也不全面的做法。
(二)改革后,期末閉卷考試占考核總成績的70%。
卷面的質量,主要在于對命題標準和質量的把握,以往的考試題型一般都是填空、選擇、判斷、名詞解釋、簡答、計算,如選擇、判斷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分析、判斷能力;名詞解釋、簡答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計算題考查學生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根據本門課程特點,在出題時,在遵循科學、全面、系統、可行等原則基礎上,重點放在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改革后的考試題型主要為選擇、判斷、名詞解釋、計算題和綜合應用題。刪除了簡答題型,避免了把考試內容限定在一定范圍內,使學生的知識面越來越窄;而增加了綜合應用題型,這樣大大降低了單憑記憶,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題型,同時,加大了計算題和綜合應用題的得分比重,此種做法,就是要樹立培養創新人才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和寬厚的知識基礎的要求進行改變。與此同時,教師應經常引導學生向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方向去復習。
二、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總結
通過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較大的轉變,這樣的命題類型,靠期末臨時“抱佛腳”、搞突擊復習不靈驗了。其結果是,平時基本功扎實、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喜歡討論問題的學生,成績都排在前面。隨著三屆學生的考試效果檢驗,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從傳統的接受式,轉變為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為學生的學服務。學生不斷地意識到,學習成本知識,從專業要求的角度是有用的,這樣使學生學習成本管理知識的主動意識、實踐意識得到增強。一方面從學生平時大作業完成質量來看,因為和期末成績掛鉤,大家都高度重視,不難看出,學生確實課下下工夫了,想取得滿意成績,就要求必須對所學的課程有一個相對全面的把握;另一方面從期末卷面成績來看,有近10%學生不及格,也反映出對該門課程在進行考試方法改革過程中,肯定有待繼續完善之處,還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反復實踐,才能真正達到預期效果。
三、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的進一步思考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會計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