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課程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2 01:12: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語課程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口語課程總結

篇1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更為人們所關注。口語交際是人們最基本,最經常的社會實踐活動。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交往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靈活機敏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在當今社會,口語交際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最實際和重要條件之一,同時也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之一,不會交際就意味著無法與人交往。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口語交際日益頻繁,因此,具有相應的口語交際能力,是21世紀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口語交際是母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語文學習需要書面語的學習,新一論的課程改革中,口語交際作為一種重要的語文素養(yǎng)被提了出來,《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由此說明,口語交際已成為重要的語文教學內容之一。但是受傳統(tǒng)語文“重書面,輕口語”的束縛,口語交際往往僅限在課堂內四十分鐘的教學。農村學生現(xiàn)狀分析, 迫使我們加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應試教育這一傳統(tǒng)觀念的約束下,我們學校和老師依然只重“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視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對于領導看不清摸不著的學生素質,只抱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所以,如何拓寬口語交際訓練渠道,全面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成為眾多教育者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學校申請了一個關于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研究的課題,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很多話題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并不是很適合。基于此,提出“農村學生口語交際系列話題研究”的課題,緊扣農村特色,廣拓渠道,規(guī)范、扎實地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農村學校口語交際教學起個示范作用。

二、課題的界定

1.本課題屬基礎教育類的語文科,口語交際指在各種交際活動中能正確、流利、得體地用口頭語言表達交際思想的行為。

2.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實質是口語交際經驗的類化過程,是語言知識要素和口語交際技能要素的獲得與整合的過程。

3.本課題提出的口語交際規(guī)范訓練旨在通過設計系列的口語交際話題,制定出一系列的話題項目,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漸進提高。

三、本課題在國內外研究的現(xiàn)狀與趨勢

口語交際的研究在我國語文學科里比較早,我搜索了一下發(fā)現(xiàn)大多研究的都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對于專門的話題研究不是很多,特別是相對口語交際能力較差的農村學生,該如何拓寬適合他們的口語交際話題,迄今為止我們還未能找到這方面的調研報告。因而,我們提出了“農村學生口語交際系列話題研究”的課題,希望能為口語教學探索一點經驗。

四、研究的理論依據

1.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

2.以《語文課程標準》為研究的行動準則

3.以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為研究指南

五、課題研究預期的目標

預期的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進一步轉變,努力使口語交際訓練落到實處,使農村學生的口語交際話題的選擇更為寬泛,對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更為有利,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探索口語交際話題的內容和策略。

3.通過課題研究,提高課題組成員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活躍我校口語教學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根據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情況,適當調整課題研究,以便科學地進行本課題的研究工作。

2.經驗總結法:定期或不定期對實驗研究情況進行反思、探討,及時總結歸納,為形成教科成果積累豐富鮮活的經驗材料。

七、課題研究實施步驟

1、制定實施方案。2013年3月——2013年4月:學習理論,選擇課題,制定實施方案。

2、探索實驗方案。2013年5月——2015年5月:實施研究,搜集資料;整理分析,調整方案。

3、總結成果。2015年5月——2015年7月:探索實驗,總結成果,課題總結。

八、預期的研究成果

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理念下,通過實質性操作和實踐研究,總結經驗,撰寫的關于發(fā)展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典型案例,教學反思,教研論文,以及各年段實驗教師開展的課題展示課,以此提高教師的教育教研水平。

九、理論成果

篇2

 

“教師口語”,作為師范院校的必開課程,主要以培養(yǎng)師范生的口語能力為目標,對學生的口語應用技巧、言語識別與判斷能力等方面提供專業(yè)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教師將諸多的精力用于“教”,即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了學生“學”的重要性,也未能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影響進行全面的思考與重視。本文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基礎上,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師口語”這門課程進行設計,建構教師口語師范教育新模式。

 

一、全方位對學情進行把握,對授課班級進行合理分析與編排

 

鑒于師范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和城市,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不一,語音語調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工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全面把握,針對具體學情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1.對學生口語基礎知識與技能進行綜合性檢測,科學編排班型。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教”“學”特點和規(guī)律。“教師口語”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培養(yǎng)學生形成專業(yè)性、標準化的口語表達能力。傳統(tǒng)模式的班級編排大多是將同一專業(yè)的班級學生組合在一起,最終以合班的形式進行授課,聽講學生人數少則幾十,多則上百,教師只能單一地通過理論性的方式進行知識傳授,并不能對專業(yè)性的訓練進行有效的展開,學生完全是在“聽”,“練”的機會少之又少。

 

大班型以及不考慮學生自身存在的普通話水平差異,對學生的個體訓練與發(fā)展都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我們設計該課程適合以分層小班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需要全面性地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口語水平、語音基礎進行綜合測試,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水平測試的結果及學生的專業(yè),對授課班級進行合理的編排,最終以小班分層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講授與訓練,這對學生個體發(fā)展與專業(yè)技能的訓練具有實質性的促進作用。

 

2.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建個人學習檔案。小班分層授課模式,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個體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掌握,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建個人學習檔案。在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語音的共同特征與個性差異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在了解學情、創(chuàng)建學生檔案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進行知識的講授與技能的培養(yǎng)。

 

二、以學為理念,設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當前我國師范院校使用的教師口語教材基本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學生的普通話進行訓練;第二部分是一些常用的口語訓練;第三部分是針對于教師職業(yè)的專業(yè)性口語訓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效地進行教學計劃的設計。

 

1.對學生個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因人施教。在對師范生進行普通話訓練階段,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握,幫助學生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和訓練方式。由于師范生是來自不同地區(qū),他們的方音習慣已形成很多年,若要通過一學年或一學期的學習實踐對其語音習慣進行改善是較為困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科學的策略,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理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自我反饋、自我評價和自我完善等綜合方面的精神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心理特征、方言習慣、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為學生設計一套符合其自身發(fā)展的學習計劃。

 

2.通過互動性學習方式,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教師口語”課程中常用口語的訓練階段,其教學內容涉及大量實踐性的語言練習,這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學生,通過互動性學習方式,學生之間動態(tài)性地進行交流與互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各種類型的自然語境,學生在其中進行對話模擬練習。其中,教師可以采用懸念、假設等方式,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在虛擬情景中對具體的角色進行模擬。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某個片斷引入到課堂中,學生在其中作為當事人,并對這種教學情境認真地分析,教師鼓勵學生就自己的觀點發(fā)表意見,通過親身實踐的方式,積極主動參與其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加強學生口語技能的訓練。

 

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實際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教學內容的合理選取,要將具體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其二,互動性學習方式需要教師經常對教學內容與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總結與分析,在總結的過程中對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平衡好理論傳授與實踐訓練之間的課堂容量比。此外,課堂活動中所設置的模擬對話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語言技能、姿態(tài)表述、語音語速、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以促進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成長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3.設置專題訓練。“教師口語”課程中的教師職業(yè)的專業(yè)性口語訓練階段中,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語法和口語訓練兩個部分。其中,語法包括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使用的專業(yè)用語、導入語、過渡語、提問語、引導、總結語等方面;口語包括溝通語、啟發(fā)語、表揚語、暗示語、批評語等。教師職業(yè)口語會涉及對教學語言進行全面性的組織、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地設計、對學生心理特征有細致的體察、對具體教學情況有及時應變的能力等,所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面較廣。因此,教師專業(yè)性口語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師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互動,師生合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對教材的使用要科學,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一定以“學”為中心。我們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將具體的學習內容設置為一個一個的專題,分類循序漸進。在課堂教學與演練的過程中,教師對具體的專題內容進行理論闡述與講解,通過直觀示范的方式促使學生對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理解與掌握。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空間和平臺,將講臺和時間讓給學生,引導學生走上講臺,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擔任教師的角色,雙方之間互相協(xié)調、幫助,教師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引,促使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掌握專業(yè)性的知識與技能,最終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的內化。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保證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兩個基本的方面,即: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過去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的教學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方面的評價,一般通過期末測試的方式對學生專業(yè)性知識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并將其作為終結性評價去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評價方式體現(xiàn)不出學生平時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效果,也缺少了對教師教學技能方面的評價。因此,在師范院校“教師口語”這門課程中,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將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從不同的視角對學生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的業(yè)務水平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與評價,這對于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和教學改革的實施具有一定的推動性作用。

 

1.教師教學方面的評價。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主要是針對“教師口語”這門課程中的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在整個課程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對該門課程進行整體性的回顧與評價,對知識脈絡進行有效的梳理,從學習者的視角對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見和建議。

 

此外,還可以建議所在部門的專業(yè)領導設置公開電子信箱或網絡平臺,通過網絡收集學生意見和建議,并將學生的意見反饋向教師進行發(fā)送。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可以有效地為教師改進教學策略提供參考。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對自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等方面進行評價與反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進一步地改進與完善。

 

2.學生學習方面的評價。對于學生學習方面的評價,主要從以下三項進行:其一,對每位學生在“教師口語”課程學習的各個階段進行全面性的評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階段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充分掌握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情況。在實踐訓練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訓練計劃設置,給予學生綜合、客觀、全面、真實的評價,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習動機的調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針對學生的檢測情況,適當地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其二,對學生學習團隊進行整體性的評價。

 

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互評、教師總結的方式,促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溝通氛圍,全面地培養(yǎng)學習者的溝通能力與合作探究精神。其三,綜合性的學習結果評價。要以試卷和技能過關形式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接受效果,及教師口語職業(yè)技能的掌握情況。技能過關形式多樣,既有單項考查,又有代表作匯報演出;既有微課試講,又有班主任工作模擬活動,充分為學生搭建展示風采、訓練技能的舞臺。

 

四、小結

 

教師口語是師范生一項基本的職業(yè)技能,每位教師對學科的認識、課程的設置及教學理念都會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學情設計教學方案,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任務量大與課時少、理論講授與實踐操作、課上教學與課后訓練、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任務學習與興趣引導等方面找到最佳平衡,提高師范生的教師口語表達能力,實現(xiàn)高效課堂。

篇3

【關鍵詞】 高中英語 拋錨式教學模式 學習評價

1. 引言

2003 年上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了《普通中學課程方案(實驗)》。新的課程方案要求在根本上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精神,培養(yǎng)和形成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學習過程中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即特別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在新課程方案的指導下,我們將“拋錨式教學模式”引入到高中英語聽力及口語教學中,拋錨式教學是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教學策略,它主張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需要,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和學習共同體中成員間的合作學習、生成學習,親身體驗從識別目標到提出和達到目標的全過程。教學模式需要以有趣、真實的事件或問題為基礎,故將其形象地比喻為“錨”。

2. 高中英語聽力及口語拋錨式教學模式

根據設計原則,高中英語聽力及口語拋錨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可以表現(xiàn)為,情景設計問題設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評價。筆者結合高中英語聽力及口語教學分別從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加以論述。

2.1情景設計

拋錨式教學模式主張教學應建立在創(chuàng)設的事件或問題的基礎之上,該真實性的教學情境往往能極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所以,對于聽說課上一定語言情境背景的創(chuàng)建,不僅會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其聽力及口語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實物、圖片等創(chuàng)造情境,使得學生置身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

2.2 問題設計

在已經創(chuàng)設的完整情境下,設計問題對于英語聽力及口語學習是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選擇與當前真實事件相關的問題作為學生學習的中心內容,緊靠之前提出的真實情景。同時,教師還應考慮到問題難易的普適度,盡量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過程也就是我們說的“拋錨”的過程。例如,播放一段英語視頻:“張強同學寒假生活回顧”,然后展開合理的討論與假設,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與探尋。

What impressed you most in Zhangqiang’s winter holiday?

Who were involved in the story?

When and where did it happen?

How did the story happen?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Zhangqiang’s story?

2.3自主學習

即學生從自己獨有的知識角度自發(fā)地學習新的語言學習材料,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使課堂上的盲目被動學習轉變?yōu)橛心康摹⒅鲃有缘膫€性化學習,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

2.4合作學習

高中英語聽力及口語拋錨式教學模式不僅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自主學習能力,也強調促進其合作、協(xié)商能力的提高,通過合作學習,使他們能看到那些與其不同的觀點,這有助于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問題,增強學生的利他行為,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與人溝通的交流能力及思維能力。

例如,關于“張強同學寒假生活回顧”這個“錨”,經過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已有了一定知識基礎與相應的信息資料,教師就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交流,進一步完善問題,學生們彼此之間可以分析和評價各自的答案。同時,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可能有意外的問題發(fā)生,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往往會阻礙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因此,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xiàn)場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2.5學習評價

高中英語聽力及口語的教學不僅要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也要通過評價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一定的建議和總結,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互評、自評等方式來提高對知識的進一步認識程度,總結對該知識背景下學到的以及還應及時補充什么。例如,對于“張強同學寒假生活回顧”,經過以上四步的學習和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的答案給予總結,并對學生聽說自學與協(xié)同合作給予合理化建議,同時要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其不斷進步。

[1] Holec H. Autonom 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2 gamon Press, 1981.

[2] 高文, 王海燕. 拋錨式教學模式(一)[J]. 外國教育資料, 1998(3).

[3] 張建偉,陳琦. 簡論建構性學習和教學[J]. 教育研究, 1999(5).

篇4

【關鍵詞】校本課程 英語口語 旅游勝地

“校本課程開發(fā)”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簡SBCD)的思想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其主要思想是針對國家課程開發(fā)過于集中的弊端,要求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fā),實現(xiàn)課程決策的民主化。校本課程亦稱“學校本位課程”,具體地說就是某一類學校或某一級學校的個別教師、部分教師或全體教師,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環(huán)境的基礎上,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的學生群體,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國家課程主要是為培養(yǎng)特定年齡段的學生的共同素質而設計的,無法照顧到具體學校具體學生的差異性。但這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客觀上需要校本課程來彌補.開發(fā)校本課程能促進各種層次、各種特長、各個不同地區(qū)的學生的發(fā)展,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與需要,更好地完成新的課程標準所設定課程目標。

筆者所在學校朝板山初中位于桂林市陽朔縣興坪鎮(zhèn)的漓江之濱,是漓江景區(qū)游覽的必經之地,更是外國游人所青睞的旅游度假勝地,是開發(fā)英語口語校本課程的理想環(huán)境。筆者根據這一語言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開發(fā)了英語口語校本課程。

一、英語口語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

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操作流程涉及學校開發(fā)校本課程所需要的步驟或工作進程。從已有的課程實踐來看,開發(fā)校本課程的操作模式主要應該包括五大步驟,即現(xiàn)狀分析、目標擬定、方案編制、解釋與實施、評價與修訂。筆者結合自身知識背景,學校具體情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英語口語為校本課程。這是課程補充類校本課程,旨在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實現(xiàn)內在于正規(guī)課程中的課程目標,達到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的相互促進。

(一)現(xiàn)狀分析

朝板山初中優(yōu)越的地理優(yōu)勢和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是英語口語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首要條件。其次,也是滿足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要。因為朝板山初中位于一個旅游區(qū),學生運用口語的機會比較多,甚至將來從事涉外導游工作。再者,也是形成和體現(xiàn)學校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當然,在開發(fā)英語口語為校本課程也有相當困難,首先是學生英語學習起點低,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口語訓練,而且班上學生英語素質參差不齊;其次,學生幾乎都是農村孩子,相當城市學生而言相對內向害羞,與外國游客的對話交流有可能出現(xiàn)怯場;再次,相對集中的外國游客停留興坪時間較短,與固定的外國游客的長期交流很難實現(xiàn)。

(二)目標擬定

根據對英語口語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可行性的分析,筆者根據實際情況擬定了本課程的目標,對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首先,敢于開口,即使是向外國游客發(fā)出簡單的問候甚至是最簡單“ Hello”。其次,能夠運用簡單的英語介紹學校周邊的風景。如人民幣20元的主體背景就取自朝板山初中對面的幾座優(yōu)美且雄渾的山峰,而這正是游客的興奮點所在,因此,筆者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介紹這一景點。再次,把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相結合,促進學生對英語的學習。

(三)方案編制

凡事預則立。在綜合分析了英語口語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可行性后,筆者著手此次方案的編制。首先,結合漓江風景的英文導游詞和國家課程教材編寫《朝板山初中旅游英語口語300句》,以興坪和漓江風景介紹為主要內容。把國家課程所學知識融入校本課程大綱中,讓學生有開口的基礎。其次,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鼓勵和培訓,使之敢于開口。再次, 按照學生自愿原則進行分組。由于筆者所帶班級人數較多,分組進行口語練習十分必要。此外,與旅行社或導游聯(lián)系,爭取英語國家的游客到學校參觀并與學生進行交流。另外,明確注意事項,如保持中國學生的得體形象等。最后,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本次英語口語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施程序和期望的結果。

(四)實施

這是課程開發(fā)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前期的各種繁復準備就是為了能夠在實際中操作。首先,編寫了《朝板山初中旅游英語口語300句》教程,并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熟悉句型并能熟練流利掌握。其次,組織學生自行操練,模擬現(xiàn)場并對話。再次,利用課余時間與旅游公司溝通,爭取外國游客(主要是散客)到學校參觀。這取得了很好成效,他們都非常樂意與學生進行交流,對他們而言這也是他們了解中國的一種方式。而且課堂課外氣氛都非常活躍。大多學生都敢于開口打招呼,介紹自己和家鄉(xiāng)的風景。最后,利用課外時間主要是周末組織學生與外國游客交流。漓江沿岸有較多外國游客進行徒步旅行,而以免費導游為身份的學生受到了極大歡迎。他們在介紹漓江兩岸風景的同時,極大地鍛煉自己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這是國家課程和班級授課所不能達到的境界。

(五)評價與修訂

校本課程的評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課程開發(fā)實施者―教師的評價。其次是對學生的評價,而這最終都是對校本課程效果的評價。筆者以口語訓練為基點,基本上達到了課程開發(fā)的目的,學生的膽子大了,口語能力提高了,對英語的興趣也得到了極大提高,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明顯提高。但是,由于學生鍛煉機會不均等和學生各自的素質不同,學生的進步程度也有所不同,部分學生甚至把這看成是一種負擔。

由于此次英語口語校本課程開發(fā)所存在的缺陷,對其進行修訂十分有必要。筆者在總結這一年多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教訓,對英語口語校本課程開發(fā)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對英語口語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幾點思考

通過對此次英語口語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解讀和調查分析,筆者認為,在當前形勢下,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材的編排有待完善

由于本次課程開發(fā)主要以英語口語訓練為主,而其中又以簡單的旅游英語口語訓練為主,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對家鄉(xiāng)風景和人文介紹的交際能力。但囿于筆者個人能力,在跨文化交流等學術視野中筆者在編寫教材時無法體現(xiàn)這點,只能提供比較簡單易懂情景交流的句型和對話,這也是照顧學生英語水平的需要。但這多少有削足適履的傾向。其次,為了突出旅游英語,對其他的口語交際內容有所忽略。因此,教材的編寫亟待修訂完善。

(二)過分重視學生的興趣,忽視教學目的

此次課程開發(fā)為補充型校本課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但是在這過程中,筆者過分重視學生的興趣,導致有時候忽視教學目的,沒有很好的使之與國家課程教學銜接。因此,在課程安排方面,在兼顧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做出合理的調配,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課程開發(fā)局限于教師本位

校本課程應是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等共同參與的結晶,教師始終是參與者、合作者。本次課程開發(fā)是在缺乏課程專家指導的情況下,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知識背景,結合學生興趣和實際需要,個人開發(fā)的英語口語校本課程,這樣就難以避免的出現(xiàn)根據自己狹隘的經驗編寫教材和資料,其結果往往是過于封閉、缺乏交流,不具備推廣性,使得校內課程不均衡和不連接。筆者在開展這一活動過程中深有體會。

結語: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 在路上行進

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是一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的、持續(xù)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反思和總結。應該強調的是,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注重的是開發(fā)的過程,而不是開發(fā)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筆者意識到,教師自身的課程意識、課程觀念會相應地發(fā)生改變,教師的知識能力也會得以提升。課程開發(fā)意味著教師對知識的不斷構建重組,同時也意味著對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探究。因此,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永遠在路上行進。

篇5

由于受教材編排體系、教學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小學高年級段每學期僅安排四節(jié)專門的說話課進行口語訓練,這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其實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就看你是否能把握住機會,利用機會。在這方面,民辦學校尤其是全寄宿制的優(yōu)勢是明顯的,它有靈活的教育機制,優(yōu)越的課程配置,可行的時間安排。下面筆者就如何發(fā)揮民辦學校的優(yōu)勢,開發(fā)校本課程,開辟中文口語交際訓練途徑,談談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方面的一些體會,以供同行鑒用。

一、以“全寄宿制”為契機,賦予“口語交際”全新的時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校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上做了許多嘗試,并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收效是顯著的。

1.“休閑文化”――全寄宿制中文口語交際訓練的獨特優(yōu)勢

(1)每天早晨的“新聞早餐”。學校在餐廳門口設立一個專門的欄目,公布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新聞。每次我們都在早餐前指導學生閱讀,并在當天的早讀課上安排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對新聞進行點評,或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說一說自己的體會,提高口語交際的效果。

(2)晚餐后的“快樂時光”。課表在每天下午的18:30~18:50的20分鐘時段內,分別安排校園自制電視節(jié)目:上周新聞回顧、校內新聞展播,給學生空間,拓展學生視野,等學生看完后安排10分鐘時間給其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練說、練辯的機會,從而進一步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此外,錄制的電視節(jié)目如中央電視臺的“科技博覽”、“實話實說”等節(jié)目中所涉及的話題,都是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好題材。

(3)返校日的班級總結會。利用學生返校的周日晚自習的兩節(jié)課時間,強化三個內容:①由學生對上周工作進行總結和回顧;②讓學生對一大周內家鄉(xiāng)發(fā)生的新聞或收集的信息作;③小小辯論會。這三項工作使學生牢固樹立參與的意識,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切實提高口語交際的檔次。

(4)宿舍文化陣地。學校在課表中每天晚休后專門安排30分鐘時間為“晚間休閑”,每單周的星期日整晚為“雙休休閑”活動,均在學科老師和生活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以宿舍為單位,安排講故事、編故事、小辯論賽或其他文娛節(jié)目。

2.“讀名著、講名著,走向成功”――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重要途徑

這學期學校圖書館購進了40種近1800余本的“名家名著名篇”,如我國的《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外國的《魯濱孫漂流記》《格列佛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這樣既營造了濃烈的“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讀書氛圍,又促進其讀書速度(每班一大周讀一種),又有宏觀調控的指導價值,從而切實提高閱讀質量。我們每大周安排一節(jié)早讀課專門閱讀,一節(jié)語文自習的自由閱讀,作適時指導、點撥、解惑。

3.每周一次的信息會

小學生雖然尚未涉足社會,但他們都喜歡談論社會上的一些熱點話題。教師就可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學生談論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我們并不苛求學生談論問題的本質,只要學生能對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意思說明白,也就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二、以文化積淀為目標,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要經常地跟別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語,那么,口頭表達能力的強弱就直接關系到交流的效果,因此,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又因為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發(fā)展語言的黃金時期。所以,盡快培養(yǎng)學生清楚、準確地運用語言和口頭表達能力,是我們小學教師不容忽視的任務。

1.古詩文的積累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中國曾經是詩的國度,“不學詩,無以言”。知識分子言談、交往、抒情、論政,都離不開詩――或者引用詩、創(chuàng)作詩。而現(xiàn)在,整個文化語境已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變,如果不作引導,只是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160篇(段)優(yōu)秀詩文,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2.要重視名句等積累,更要重視運用

葉圣陶指出:“舊式考試可以養(yǎng)成記誦很廣博的“活書櫥”,可以養(yǎng)成學舌很巧的‘人型鸚鵡’,可是不能養(yǎng)成善于運用國文這一工具來應付生活的普通公民。”我們現(xiàn)在所倡導的積累不能重走舊式教育的老路。從內容上說,應該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能讓他們怦然心動、會心一笑的內容。

三、以“活動之后話活動”為抓手,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氛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我校經常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如元旦長跑、“放飛風箏、放歌理想”活動等。往往在活動之后,學生還沉浸在活動的喜怒哀樂之中,余興未盡,在這種時候,每位學生都有“一吐為快”的欲望。教師可趁機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jié)說給大家聽,這樣,學生說話興趣盎然,并且有話可說。

篇6

一、營造輕松、愉快、平等、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個性

我校的生源來自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大部分孩子是進城務工子女,他們性格比較內向,在表述時語言單薄,積累較少,詞不達意,聲音不響亮,讓人無法聽清,講述或回答問題時語言缺乏邏輯性,聽他人說話,不專心,難以把握要領。語言基礎弱,普通話水平低,有的學生還有講本地話的習慣。造成這些現(xiàn)狀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與當前部分薄弱校小學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口語交際教學是密不可分的。

鑒于學生的基本狀態(tài),筆者認為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寬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和自由活潑、充滿朝氣的課堂氣氛是新理念實現(xiàn)的前提。只有學生愿意表達,在情感上有認同感,才能言有心生,言有所得。因此,教師要有效地實施口語交際教學,必須以學生為基礎作起點、架設語言交流的階梯,有效掃除學生口語交際的心理障礙,真正放開思維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設置說話交流,鼓勵學生敞開心胸說說生活中的所得,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種課前交流以學生平日的喜聞樂見的場景作為交流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來自學生身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感知上的認同,不僅能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還能促使學生自覺擴大閱讀面,留心觀察生活。 另外。教師在課堂中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尊重學生,取得學生的認同感,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雙向互動”,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平臺。

二、在情境中交流,做到循序漸進

在教材的安排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本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上的規(guī)律安排了口語教學的內容,其訓練內容由簡入難,訓練目標的制訂也隨著年級的升高由低到高,為逐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提供了科學合理的依據。因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思維發(fā)展的特點以及學生周遭的生活情境進行恰當的處理。然而課堂上話題式的口語交際與日常生活中自然的言語交際活動有不同,它比較隨意,思維上的要求與言語上的完整性不做具體的要求,但它缺少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環(huán)境和動力。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話題進行口語交流,就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與現(xiàn)實生活相仿的交際環(huán)境,只有進入了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才能真正被激發(fā)起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情感,達到交流的目的。例如:五年級下冊口語交際二《難忘童年》讓學生把童年生活中那些難以忘懷的事說出來,和同學們分享。要說清楚,說具體。教師可以根據本次的口語交際的目標,創(chuàng)設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春節(jié)放鞭炮的情景,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童年的愉悅;也可創(chuàng)設孩子們游戲的場景,讓孩子們在游戲回歸場景;或是組織一次春游等等。這些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心中對于本次口語交際活動的認同感,回歸了生活本源,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與表達的欲望,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給方法,有效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篇7

【關鍵詞】藏區(qū) 口語交際教學 現(xiàn)狀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能力之一,它既是公民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校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由于其特殊的歷史、經濟、地理原因,教育發(fā)展長期以來存在極不均衡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改革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口語交際教學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少數民族生活水平的要求。

一、藏區(qū)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及問題

1.母語藏語為漢語口語交際教學帶來阻礙

甘南藏區(qū)是我國歷史較為悠久、藏族文化和風情濃郁的藏區(qū)之一。就以甘南藏區(qū)為例,學校的中學生大部分來自農牧民家庭,他們自幼以藏語為母語,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過藏語交流,漢語只是作為一種補充,有的學生甚至根本不會說漢語。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學校,由于物質條件差,長期沒有漢語老師愿意留下教授漢語,造成學校的漢語文課程也用藏語上,口語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藏區(qū)學生自幼以藏語作為母語也帶來了漢語發(fā)音方面的困難,比如“a”與“ai”,“n”與“l(fā)”等發(fā)音的差別區(qū)分不開,也給口語交際教學增大了難度。

2.觀念落后,對口語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相關教育研究調查報告顯示,少數名族地區(qū)的學校領導和教師對新課標的認識不足,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新課標對學生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深遠意義。對于新課標中作出各項新調整的口語交際教學,甚至有很多少數民族地區(qū)教師將其與語文教學的其它板塊融匯在一起進行教學,根本沒有將其視作獨立的板塊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與此同時大多數學生認為說話是人的本能,是每天都要進行的日常活動,沒有必要專門開課訓練,而且考試也并不涉及口語交際這一項目。

3.執(zhí)教教師的素質影響口語交際教學的質量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可以說,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深深地影響著教學質量。藏區(qū)的漢族教師少,能說好漢話的藏區(qū)教師更是少之又少,他們普遍存在語音不準,方言濃重等問題,自身的普通話缺陷尚且難以克服,更不用提幫助學生糾正普通話學習中的常見錯誤。其次,由于口語交際教學屬于新的教學領域,許多教師對這一新內容缺乏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效。

4.學生的心理障礙阻礙口語交際的進行

藏區(qū)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習慣用藏語交流,他們的漢語能力低,在進行口語交際對話時往往磕磕絆絆,很難說出完整和正確的話。這樣的“尷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他們的心理障礙,使得后續(xù)口語交際練習中出現(xiàn)緊張、焦慮、羞怯等負面情緒。口語交際教學的特點就是要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坦然、自然地進行人際對話,學生的上述負面情緒直接阻礙了口語交際的進行。

二、解決藏區(qū)口語交際教學問題的對策

1.為藏區(qū)創(chuàng)建口語交際教學環(huán)境,加強漢語知識的普及

幫助學生學好一門語言的好方法之一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耳濡目染的學習環(huán)境。對于藏區(qū)的口語交際教學而言,要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學校要盡量配備漢語教師,以保證漢語言教學的規(guī)范性和正統(tǒng)性,并鼓勵學生在課上課下主動積極地與教師交流溝通,熟悉漢語的表達特點。漢語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情景練習,盡量通過游戲的形式展開,好讓學生敞開心扉真實發(fā)揮。學校方面,可以多組織漢語類的游戲或競賽,比如用漢語講故事、用漢語表演話劇或小品、漢字拼寫競賽等,并用精神和物質獎勵的方式對表現(xiàn)優(yōu)越的學生給予肯定。

2.學校、教師加強對新課標的學習,用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導藏區(qū)教育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我國課程頒布的綱領性文件,是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和規(guī)范,學校和教師都應對其高度重視。為此,學校可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的精神理念,組織專家開展講座,教師之間圍繞新課標中的重難點進行研討,在教學活動中貫徹口語交際教學的理念并定期總結經驗教學。對新課標的學習要通過校方的支持和教師的進取,藏區(qū)政府部門應當努力為教師教育素養(yǎng)的提高創(chuàng)造機會,比如組織教師進修,聘請專家入校解讀新課標的理念等。只有結合地方政府、學校、教師三方力量,才能使新課標的理念真正貫徹到教學的各個層面。

3.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xiàn)口語交際的創(chuàng)新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為了提高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效,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這一作用。首先應當培養(yǎng)學生對口語交際的信心和興趣。藏區(qū)的學生自幼以藏語為母語,對漢語存在膽怯和畏懼的心理是正常現(xiàn)象,語文教師應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這一心理問題循循善誘,既可以從心理上開導學生認識到學習一門新語言時遇到困難是不可避免的,還可以用實際行動消除學生之間因為口語交際不當,學生受到嘲笑或諷刺等問題,比如私下對喜歡嘲笑同學的學生進行說服教育,對膽怯的學生進行精神鼓勵。教師還應當注意引導藏區(qū)學生口語交際訓練時要選擇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鼓勵學生圍繞話題進行表達描述。

4.通過作文訓練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藏區(qū)學生口語交際存在問題的根源是對漢語言的生疏和運用障礙,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從“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中尋找突破口。為此,可以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之前讓學生先練習漢語寫作,寫作需要較長時間的思維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加強對漢語知識的回憶和遣詞造句的思考,隨后再帶領學生根據書面作文的內容進行口頭作文,用口述的形式在表達一次寫作的內容。這樣,寫作者本人和聽眾都能在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提高藏區(qū)學生的漢語寫作能力,還能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其次,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文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將有利于藏區(qū)學生提高對漢語言的敏感性,從而為口語交際教學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璇.雙語教育模式的對比研究[D].東南大學,2006.

篇8

一、語言積累的荒漠化。新課程標準突出強調了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然而在重“人文性”的大語境下,語文教材的編寫者和語文教師對語言的積累卻是望而卻步,在教學中所能做的就是緊緊圍繞“文本”內容,深入挖掘文本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課堂上的語言積累成為一片荒漠。語感教學流派的代表人物洪鎮(zhèn)濤老師就強調語文教學一定要重視語言的積累,要讓學生多記多背一些典范的語言。然而有的語文教師卻漠視學生典范語言的積累,甚至連字詞的積累都予以放棄。

二、語言品析的表面化。《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閱讀”部分有這樣的表述:“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一表述突出了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理解文本內容,而且還要推敲、體味語言的意義和作用,也就是對語言進行品析。品析語言是對積累語言的提高和發(fā)展,其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然而,在語文“人文性”壓倒“工具性”的一片呼聲中,從教材的編寫到課堂的語文實踐、語言的品析只停滯在淺嘗輒止的階段。

三、語言訓練的低效化。《語文課程標準》不僅對語言訓練重要途徑的“口語交際”和“寫作”有明確的目標規(guī)定,而且對閱讀教學的語言訓練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而依據課程標準所編寫的教科書,口語交際和寫作內容基本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口語交際基本以情景模擬形式出現(xiàn),而寫作或有簡單的指導,或者只是綜合性學習的一個步驟。語文課程中的口語交際教學,所采取的最主要途徑就是學生根據模擬情景自由回答,然后教師公布答案,教學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目標。作文教學更令廣大語文教師無所適從,教材沒有提供系統(tǒng)的訓練思路,只好摸著石頭過河,結果是學生的作文水平逐年滑坡。正是因為教材編寫的先天不足,使得這兩大途徑的語言訓練低效甚至是無效。而在“人文”的背景下,閱讀教學的語言訓練設計不巧妙抑或是被遺忘,所以閱讀課堂的語言訓練依然是無效或低效。

篇9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負責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自然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003年7月,德國聯(lián)邦職教所制定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它具有如下特點: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或事件,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按照行動回路設計教學思路,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職業(y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xié)作、探索創(chuàng)新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還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下,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可以說,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

二、行動導向教學在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商務英語口語》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的職業(yè)基礎課程,是一門專業(yè)的應用際英語課程。鑒于其在國際商務環(huán)境中運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本課程開設了三個學期。課程內容選取側重公司企業(yè)的日常商務活動及具體的經貿知識和商務實務案例分析,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所有的主題均圍繞商務生活實際,內容生動有趣、圖文并茂,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本課程注重操練與模仿并進,使技能訓練和真實的商務交際能力相結合,可操作性強。本課程是在學生已具備高中英語基本會話能力的基礎上開設的,旨在通過專業(yè)的口語訓練,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日常英語聽說能力。尤其是商貿英語的會話能力及口語技巧,著重以英語聽說練習和實踐為基礎,從特定語境下的語言運用、商務運作基本知識、國際文化與習俗等各方面,培養(yǎng)學生在各種商務環(huán)境下熟練運用英語知識與技能的綜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應變能力,從而使學生達到基本滿足從事商貿工作所必需的英語口語要求。

這項實訓擬通過Job Interviews這一活動,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面試官和應試者,通過對話準備以及模擬活動現(xiàn)場的靈活應變,掌握面試中英語語言的應用,了解該情境下的基本禮儀,并了解如何制作個人求職簡歷。每個小組由4~6名同學組成,選出一個組長,由組長分工完成角色扮演,一些同學扮演面試官(interviewer),一些同學扮演應試者(interviewee)。作為應試者的小組成員每人要制作一份英文的個人簡歷。課前將教室桌椅稍作移動,布置成人才招聘現(xiàn)場的模式。扮演應聘者的組員拿著自己的簡歷(Resume)到模擬招聘現(xiàn)場進行求職應聘。各位小組成員用我們第一單元學過的一些句型進行英文對話,每位成員都要參與對話,整個對話表演時間大概在3~5分鐘左右,可以借助一些肢體語言進行表演。任課老師根據對話表演的情況給出實訓成績,實訓成績作為課程總評成績的一部分。活動結束后,每個小組需上交一份實訓總結報告,對此次活動過程作出總結與評價,內容包括:活動過程中每個組員的參與度、活動中的收獲及不足之處。同時,還要在實訓報告后面附上小組的英文對話原文以及相關材料。

成果展示是小組工作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綜合展示小組成員,即學生在前三個階段的團隊協(xié)作情況,同時也是衡量整個小組工作效果的重要尺度。小組成果通常有幾種匯報形式:語言――口頭形式的表達,海報――借助紙質表達,圖像――借助信息化工具。在商務英語實訓課中,小組合作的成果展示主要通過口頭形式來表達,這種口頭表達又需借助角色扮演。所謂“角色扮演”是指在一個特定、想象的情景里,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演員們(角色扮演者)的共同表演來完成。在小組工作的上一個階段里,學生根據機場接機情景涉及的角色已經進行了分工,各小組成員根據角色分工進行了準備。以機場接機為例,各小組按照內部角色分工,依次把整個情景用英語表演出懟T詿斯程中,教師選取計時員進行計時。

篇10

【關鍵詞】英語;口語;教學;效果;提高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必備的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英語口語就是其中說的技能。因此,英語口語在英語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提高英語口語教學呢?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總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基本內容。

1.創(chuàng)造英語聽力訓練的機會

聽和說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而聽又是說的前提,尤其是英語學習,如果不把聽的能力培養(yǎng)好,就無法接受信息,就無法理解別人所講的話,更談不上和人順暢、正確地交流。聽力水平的高低對英語口語至關重要,這是無庸質疑的。那么怎樣過好聽力關呢?筆者以為,我們應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造英語聽力訓練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聽力。

2. 英語口語發(fā)音

教師應利用收錄機、電腦、VCD/DVD等多媒體工具,以及自身流利、正確的英語口語夯實學生的語音基礎。首先,讓學生準確掌握四十八個音標的讀音;其次,教會學生能夠正確利用音標拼讀單詞發(fā)音;再者,教會學生音形意相結合記憶單詞;最后,要教會學生連讀、失去爆破、弱讀、變音等口語技巧,讓學生具備相對完美的英語口語發(fā)音。

3. 靈活運用基本句型

基本句型是英語口語的基本構架,教師應引導學生熟讀熟記課本或各種資料上提供的好句子,并深入理解句子實質,以便舉一翻三,靈活運用基本句型創(chuàng)造出各種適合各種語言環(huán)境或要求的句子。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習英語也是如此,過好基本句型關,也就相當于“熟讀唐詩三百首”了。

4.引導學生過好詞匯關

熟讀熟記了許多的基本句型,沒有豐富的詞匯就沒法進行適合語境要求的口語表達。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過好詞匯關。怎樣才能過好詞匯關呢?筆者以為,教師一方面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記單詞、短語;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本照“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比較全面的掌握、運用單詞、短語,而不能孤立地記憶單詞和短語。

5.注重英語語法基礎知識教學

有人認為語法與英語口語無關,其實不然。在英語交際活動中,學生們有時需要借助于已學的語法知識才能正確判斷出聽到的句子的用詞和含義,從而更好地理解說話人的意圖;有時需要借助于已學的語法知識才能正確地遣詞造句、表情達意。因此,要提高英語口語教學,必須注重英語語法基礎知識教學。

6.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讓學生勇于進行英語口語表達

中國學生多受傳統(tǒng)影響,把面子看得過重,不敢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不敢進行英語口語表達。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怕丟臉,敢于大膽地、清楚地、大聲進行英語口語表達。要真正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調動他們說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1)對學生具有愛心,公正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

(2)注意了解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差異,并根據他們英語學習能力、英語口語水平的不同,使英語口語練習具有層次性,讓具有較高英語口語能力的學生表達較高難度的內容;讓英語口語水平較低的學生表達較低難度的問題。這樣,使學生能夠也敢于表達,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水平。

(3)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英語口語訓練,以免影響學生情緒,打斷學生思路,同時保持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流暢性、連貫性、完整性。學生英語口語表達中的錯誤,可以另尋時機提醒學生,最好是多做正確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在強化練習中將錯誤彌于無形。

(4)對學生英語口語的評價應多用諸如“Well done”、“Good job”、“You are great”等正面鼓勵性語言,使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從而產生自信,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7. 提供運用英語口語的機會

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長期不用就會生疏、遺忘,常用常練就能得心應手。怎樣能夠給學生提供運用英語口語的機會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應身體力行,在課堂內外,特別是課堂上盡可能地用英語教學,即使不能做到“No Chinese in English class”,也應該力避漢語;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盡可能地用英語進行各項表達活動;第三,引導學生利用收錄機、電視機、VCD/DVD、因特網等,多看、多聽、多說英語,做到在用中學英語,在學中用英語。這樣,既復習鞏固了已學的英語知識, 擴展了英語知識面,又練習了英語聽力和口語。

總之,要提高英語口語教學,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進行探索、總結。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