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語教學融合課程思政的實踐

時間:2022-10-13 15:26:05

導語:英語口語教學融合課程思政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口語教學融合課程思政的實踐

[摘要]以產出導向法(POA)為抓手,內容上結合“口語能力培養+課程思政引領”,流程上采用產出導向法的“驅動—促成—評價”,考核上含“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多元評價”,結合高職教育中應用的特色,提出融口語能力培養和思政價值引領于一體的教學理念,在完成基本口語所需的知識傳授基礎上,積極結合課程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理想信念和方法能力,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才。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高職英語口語教學;課程思政

一、產出導向法與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研究現狀

產出導向法一經推出,便受到業界的認可和推崇,基于產出導向法的研究不斷涌現,層出不窮。目前,知網文獻共有1300余篇,大多是運用POA進行的教學指導,收效反饋良好。但是產出教學法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類文獻僅有200余篇,學者們主要從POA的視角出發對高職英語教學設計或者某一教學內容如詞匯、寫作、演講等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學方法。而基于產出教學法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僅僅只有8篇文獻。李海霞、劉時宜(2021)探析了POA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具體步驟和主要方法。[2]臧華(2021)以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一個單元的教學實踐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施過程和教學評價五個方面闡述了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具體實現路徑。[3]其他幾位學者均基于產出教學法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案例進行了研究?;诋a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方面的研究亟待發掘和探索。因此,筆者將以產出導向法的教學設計和理念為抓手,研究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在口語教學全過程的具體有效的教學實施方案,為高職英語全面課程思政提供經驗和啟示。

二、產出導向法、高職英語口語教學、課程思政的共性

本研究強調POA、高職英語口語教學和課程思政三者的理念共性,并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強有力的協同效應和“1+1+1>3”的合力。在學習形式方面,同時結合了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兼顧接受式學習和團隊合作,結合課外學習和課堂學習。POA、高職英語口語教學和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共性:一是POA的學習中心說認為教學一定要促成有效的學習,對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有直接的指導性作用,倡導教師在口語教學中積極建立“產出—輸入—學習—再產出—評價”的機制,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二是POA的學用一體說強調將輸入性的“學習”和產出性的“使用”結合為一體,學用同步協調,以用促學,側重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能夠解決學用分離的問題。三是全人教育說認為教師應當將人文性目標主動融入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文化差異意識,使口語交流更加生動、形象,傳遞中國能量,輸出思政價值的同時強化學生內在的愛國情懷和人文素養,這與課程思政“三全育人”的目標完全契合。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口語交流中的常用詞匯背后所隱射的文化內涵、道德價值。如單詞dragon,英語本意是惡龍,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象征災難、邪惡,感情色彩負面、消極。而“龍”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代表吉祥、莊重、祥瑞等正面、積極的情感寄托。講授單詞的運用,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意象詞匯的理解更加深入,激發學生潛意識里的愛國情懷,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批判思維,培養思辨能力,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同時,科學、正確認識當下的現實問題、文化問題和意識問題。

三、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口語融合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構建

高職英語教學出現嚴重的學用分離現狀,如何在具體的教學環節和過程中如口語教學潛移默化地體現思政價值,使學生進行有效的產出仍是一大缺口。本研究試圖更新當前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手段。高職英語口語教學在觀念上缺少創新;在教學上未能真正提高實際口語運用能力;方法上依然是領讀、跟讀或者討論法等傳統手段,亟須創新;教學手段上采用PPT講授,重聽輕說?;诋a出導向法的口語教學要求教師應用“產出—輸入—討論學習—再產出—評價反饋”的教學模式,建立“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教師布置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教學任務,如用英語介紹家鄉等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話題,用PPT或者短視頻等新型信息化技術手段來展示任務成果,在此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語言使用和思政價值引領的機會,學生通過產出引起自身英語表達和展示能力的饑餓感和匱乏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學用一體、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方式將思政元素真正與口語教學相結合,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口語學習的動力和表達的自信,還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從思想信念層面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四、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口語融合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案例實踐

本研究主要運用POA理論的教學理念和流程來實現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課程思政融入。筆者以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高職2021級新生為教學對象,于2022年3月至6月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教材為《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第五版)》,以第一單元的教學設計為例,基于產出導向法,從教學目標、任務設計、教學流程設計和教學反思來展示高職英語口語融合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具體如下圖所示。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筆者在進行教學之前通過訪談對研究對象的英語基礎、口語表達能力、知識儲備和就業需求等方面進行了學情分析,發現學生的英語基礎處于低水平層次,將近20%的學生甚至是英語零基礎,對基本的打招呼、介紹用語掌握度較低,無法用英語進行正常的問候語介紹。基于此,筆者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二)教學任務的設計

2022年是北京冬奧會之年,因此,本單元設計的情景主要是假設冬奧會在學生家門口舉辦,學生是志愿者,面對世界各地來的運動員和游客,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和一個家鄉介紹,主題為“SpeakforMyHometown”即“我為家鄉代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產出任務。

(三)教學流程的設計

第一步:驅動環節。教師結合本單元口語教學目標掌握打招呼用語和介紹用語,能夠使用英語做自我介紹。課前通過釘釘班級群布置產出任務——做自我介紹和家鄉介紹。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形式,學生可以利用新媒體手段制作PPT、抖音短視頻、微信公眾號,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結合家鄉的特色,包含特色美食、特色旅游景點、特色節日慶典等風土人情或者展示近年來脫貧攻堅成功后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家鄉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將成品上傳至釘釘班級群,作業由教師首次批改并指出不足。驅動環節能夠有效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英語打招呼和介紹用語,學生學習使用口語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被激發出來,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加深了對家鄉的認知、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了解,提升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感,真正做到激發學生發自內心地愛國、愛疆、愛家鄉。第二步:促成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弱點,在課堂做重點答疑解惑,進一步鞏固本單元口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強化口語培養目標。學生將修改完善后的作業———個人或者同鄉的學生組成團隊做家鄉宣傳片,利用課堂5~8分鐘以Pre-sentation的方式上臺展示出來,深化促成口語表達的有效產出。第三步:評價環節。Presentation結束后請學生和教師用3分鐘對此次產出任務進行互動評價與反饋,通過課堂中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評價反饋再次完成第二稿作業并提交,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使用能力。此外更重要的是,經過教師的點評與科學的引導,一是讓學生感知并體驗禮儀在人際交流中的重要性,使學生身體力行,具備恰當的待人接物禮節,增強學生恰當使用交際禮儀的意識和行為標準;二是學生通過為自己家鄉代言,深刻地感受到鄉村振興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切實驗證了黨中央決策的正確性、前瞻性和先進性,更加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做到真正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五、結語

本研究基于產出導向法的經典教學模式對高職英語口語教學融合課程思政進行創新建構。通過教學實踐來驗證該模式在提高口語教學質量、提升口語學習與應用能力的實際效果,提升了教師的人文素養和政治自覺性。對探索口語教學面對西方文化與我國道德文化觀念碰撞與交融情境下,如何既優化學習技能與學習效果,又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熱愛與創新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作者:張瑜 單位:伊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