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英語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17:38: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際英語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際英語教育

英語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探究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作為一門世界語言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交流作用,但當前英語教育過于關注教材本身的語言知識而忽視了它的文化背景知識,缺乏國際化意識,導致很多學習者在實際工作中與外國人交往時無法達到真正的深入交流。以數字和新技術為主要支撐的新媒體,使得信息傳播廣泛、快捷而又便利。如何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英語教育改革,培養適應社會的國際化人才,對擴大中國經貿往來、文化交流和國際影響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王洪淵,2013)。為了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的合格人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隨著科技和網絡的不斷發展,大學英語教學方法也要及時做出調整,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入現代元素,把新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去,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激發大學英語教學的活力,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更加能動的學習和探索英語學習,使英語教學更加適應新的形勢,煥發出勃勃生機(陳靜,2016)。

一、新媒體及其特征

新媒體(New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它興起于1990年,它是時代和科技發展的產物。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換句話說,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指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形式,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也必將鎖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進步。它融合并利用網絡技術,并以網絡技術為載體,這一點與傳統媒體有較大差異。新媒體融入了網絡、數字和移動等技術,通過各種新形式,如電腦、手機或數字電視等媒介將豐富的內容展示出來,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新媒體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新媒體使得交流更加順暢,觀點更加多樣。新的媒體之下,話語權被廣泛分散,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發表言論的權利,每個人都可以對每個事物每件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心情,成為獨立的個體。比如利用QQ、微信,每個人都可以對某一事件發表自己獨立的看法。(2)新媒體的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共享更加便捷。傳統的媒體形式比較單一,非常的呆板。新的媒體通過網絡技術展現了多種多樣的形式,有著無窮的魅力,而且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享受媒體帶給我們的快樂,并源源不斷的接受來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做到國與國資源的相互利用,真正實現了共享。(3)新媒體受眾選擇性增多。從技術層面上講,在新媒體那里,人人都可以充當信息者,還可以充當信息的接受者,這就打破了只有新聞機構才能新聞的局限,充分滿足了信息消費者者的細分需求;與傳統媒體的“主導受眾型”不同,新媒體是“受眾主導型”。受眾有更大的選擇,可以自由閱讀,可以放大信息。(4)信息實時。與廣播、電視相比,只有新媒體才真正具備無時間限制,隨時可以加工。新媒體利用強大的軟件呈現內容,可以輕松地實現24小時在線。(5)新媒體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鳴。和電視傳媒大眾傳播進行比較,運用新媒體的用戶在使用心態、話語表達方式上都有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社會進步及新媒體發展的必然結果,也使得新媒體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新媒體所傳播的內容也更加接近生活,更容易打動人從而引起人的共鳴。

二、基于新媒體的英語教學改革

(一)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利用新媒體來達到高效學習的效果。新媒體具有傳遞信息比較迅速的特點,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增加時事新聞介紹和討論部分,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了解國內及國際動態,培養其國際化意識,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可以在授課時設計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相關領域。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實現翻轉課堂授課,在教學中設置角色扮演、模擬國際會議、電影配音等學習任務,加強對學生國際化意識的培養及知識實際應用能力的操練。教師可以就某一學習主題制作微課上傳班級QQ群,從而將課堂延伸到課外,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交流。

查看全文

國際理解的視線下高校英語教育整合

一、國際理解教育內涵及其意義

國際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積極倡導下,以“國際理解”為教育理念而展開的相關的各種教育活動的總和。其目的是增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區域、國家、地區的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寬容,加強彼此之間相互交流和合作,以便共同認識和處理全球社會存在的重大共同問題

[1]。

之所以要在大學推行國際理解教育是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大學對整個社會發展所負的責任,在發展中國家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為突出?!钡搅?1世紀,高等教育對我國社會發展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除了強調其為社會服務的功能,還開始強調高校應承擔其他同樣重要的功能———教化的功能即倫理道德功能。而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主要表現在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的精神面貌發生深刻的轉變,在人的價值引導上要引導個體不斷地超越自己的特殊而走向普遍性的人格特征,從而實現自己完滿的人性;二是,在社會倡導平等、民主、正義等基本價值宣傳時,現代大學作為新知識和新思想的策源地,可以發揮其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向社會傳達最先進的文化與理念,積極參與社會精神文明的各項建設運動,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與智慧。”[2]

國際理解教育已成為國際教育的發展潮流,這一新教育理念開始被我國很多高校接受,并開始付諸教學實踐之中。但是,盡管目前的大學英語教育教學也開始關注國際理解教育,但現狀卻不盡如人意,遠遠背離了國際理解教育的內涵,無法承擔和實現跨文化教育的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討論國際理解教育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育就顯得特別有意義。

二、大學英語教育的現狀與國際理解教育的背離

查看全文

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研究及革新方針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這既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內在要求,也對當前我國中小學的英語教育事業和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的出發點就是要著力提升英語教師隊伍建設的層次與質量,并最終通過“英語+教育”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適應未來社會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及其教育需求。

一、設置英語教育專業是國際社會發展及英語教育事業改革的需要

1.國際化英語教育人才培養的內在需要

英語(語言)教育專業在國外又稱ELT、TESOL、TESL、TEFL、EE(EnglishEducation)等,僅美國就有260多所院校開設以上專業,如波士頓大學和加州大學的TESOL專業很受歡迎。全球英語學習的熱潮正使英語語言教育廣受關注,我國每年赴英美就讀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數量逐年增加,英語教育專業正成為許多文科學生眼中的“香餑餑”,越來越多的英語專業學生把英語教育作為出國留學首選專業之一(張晶晶2007)。英語教育專業歸國留學生有著豐富的海外文化背景和專業學術背景,通曉最前沿的英語教育理論,具備更為深厚的英語教學功底,因此成為眾多高端英語教育機構爭相選聘的人才。事實上,英語教育專業的設置有利于我國的英語教師教育與國際英語教育接軌,共享市場和資源,并逐步開發具有影響力的教師教育國際合作項目。就教育資源而言,我們的英語教育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就市場情境而言,我們培養的是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英語教育專業人才,我們的畢業生應具備國際教育視野和理念,具有在國外競爭就業的能力;就國際合作項目而言,我們需要對接國際公認的師資培訓機構或頂尖大學的英語師資培養,在課程對接、學分互認、教學模式、教師資格等方面達成共識和雙贏。

2.“復合型”英語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現實需要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市場的現實需要,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國內數所外國語學院陸續開始在英語系開設經貿、新聞等方面的專業課程,在英語教學的框架下從事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試驗。隨著這一實驗范圍的擴大,特殊用途英語(ESP)教育在國內許多開設英語專業的高校如火如荼地展開,在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2000年,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訂了《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并獲教育部批準在全國實行。大綱規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這是國家首次以正式文檔的形式確定高校英語專業的任務是培養復合型英語人才。

查看全文

英語教育生態理念探析

[摘要]當前地方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外在挑戰,其專業內部各體系之間也存在著若干問題。本文從教育生態理論和外語學科教育理論出發,以國外外語教育專業教育模式為比較參考對象,提出了地方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三元融合教育生態發展理念,并對其內涵以及內在作用機制和生態關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英語教育專業;三元融合;教育生態理念

一、引言

地方高校英語教育專業擔負著為地方培養合格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師的重任,對我國基礎英語教育改革和可持續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然而幾十年的發展至今,許多地方高校仍然沒有實現“英語+教育”的融合與共生,英語學科與教育學科“兩張皮”的現象非常明顯。部分教師和學生根深蒂固地認為,只要打好英語語言基本功,自然就會當英語教師。正是在這一傳統理念的影響下,相當部分地方高校英語教育專業學科屬性定位模糊,課程設置同質化,“多校一面”,教師特色教育課程嚴重不足,再加上目前地方高校處于應用轉型期,“去師范化”傾向明顯,英語教育專業面臨著嚴重的發展困境。要扭轉這一困局,首先必須轉變教育理念,既要著眼于國家高等教育大變革和全國英語專業建設、發展這樣一個大的生態環境,更要細處審視自己所處地方的小生態環境,明確英語教育專業交叉學科所屬類別,分析專業建設和發展中各影響因子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實現科學的、生態的、可持續性的發展。本文從教育生態理論和外語學科教育理論出發,以國外外語教育專業的教師教育體系為比較參考對象,提出了地方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三元融合教育生態發展理念,并對其內涵以及相互作用機制和生態關系進行了探討。

二、概念界定“理念”

一詞最早隸屬于哲學范疇,來源于古希臘語(edios),意思是指“觀念”“理性概念”。蘇格拉底認為,“理念作為模型存在于自然之中”,“每個理念只是我們心中的一個思想,所以只有單一的理念”[1]。這之后包括柏拉圖、康德和黑格爾都曾對“理念”進行過辨析和闡述?,F代社會人們對“理念”的認識相對簡化,根據學者韓延明的理解和總結,“理念”是人們經過長期的理性思考及實踐所形成的思想觀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學信仰的抽象概括”[2]。教育理念是關于教育發展的一種理想的、永恒的范式,“是人們對于教育現象(活動)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觀念和教育哲學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育實踐、思維活動及文化積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價值取向與追求,是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延續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認識、理想的觀念體系”[2]??梢?,教育理念是一種理性認識的成果,它源于人們對教育實踐和現實的思考,又用以指導教育實踐。當前國際社會有十大同行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發展的理念、素質教育理念、創造性理念、主體性理念、個性化理念、開放性理念、多樣化理念、生態和諧理念以及系統性理念。外語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基于語言的“異質性”特征和人性的“相通性”特點在外語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所形成的對“外語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具體表現在對外語教育宗旨、外語教育使命、外語教育目的和目標、外語教育要求、外語教育原則等方面的理性認識成果。

查看全文

日韓小學英語教育對比啟發

一、日韓兩國小學英語教育現狀

1.日本小學英語教育現狀。這些足見日本對小學英語教育的重視。而且自2008年開始,又在以前規定的基礎上添加了新的規定,即從2011年開始,把英語活動課程作為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根據日本現行的課程大綱,小學綜合學習課的授課內容由各小學自行決定。很多學校把英語當成讓學生提高國際理解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引入到課堂。但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課時的長短都是由每個學校自主決定。全球化發展需要人們掌握最低程度的英語,讓孩子從小學就開始接受英語教育的意義不在于要學會簡單的單詞或者是幾句口語,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及信心。通過互動式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減少學習的枯燥性,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及動力。

2.韓國小學英語教育現狀。韓國的小學英語教育可以從20世紀初開始談起,截止到目前,韓國進行了幾次英語教育的改革歷程。韓國的小學英語教育是從1997年開始,自三年級開始設立英語課程,小學三、四年級每周必須有不少于一個小時的英語學習時間。2000年,三到六年級全體實施英語教育,2006年實施一、二年級英語師范教育,英語教育也在2007年正式進入韓國小學教育體系。韓國的小學英語教育采取溝通式的教學方法,采用以對話、游戲、戲劇為主的課本或教材。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設置了一些簡單的非正式的英語活動。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英語就是所有小學的國民公共基礎課程中的重要科目。韓國也投入大量的資金,傾力推行英語教育,韓國想要落實國際化政策與國家發展,只能從教育改革中提升全民英文能力,才能使自己國家躋身國際化之列??吹饺?、韓小學英語教育的現狀,我國作為向國際接軌的發展中國家,從20世紀初開始推行小學英語教育,2001年中國教育部下達了從2001年秋季開始全國各地小學開始開設英語課程的規定,次年全國的小學基本都開設了英語課程。當然,這只是大部分地區,一些偏遠的山區根本沒有能力開設英語課程。大部分地區都是從三年級開始設立英語課程,當然,一些比較發達的地區是從一年級開始。甚至在一些發達城市,雙語幼兒園也比比皆是。英語教學的水平是通過課堂質量體現的,但是,教育部下達的文件中,給英語的課時只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與日韓相比,中國小學英語教育的課時較少。另外,小學的英語教師,尤其是縣城小學英語教師,大多數都不是英語專業畢業,且絕大多數的小學沒有配備外教,學生沒有一個英文環境,所以學習到的英語并不純正。而且,小學的英語教育大多以拼寫單詞為主,并不注重口語的練習,這使得大多數學生學習的都是“啞巴”英語,只會拼寫,發音不標準,不會運用這門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日韓兩國小學英語教育的特點

1.課程設立的目標層次化、立體化。日本英語的學習方式都采用了目標———內容———建議的方式。下一個階段的課程設置往往是上一個階段的深化和繼續,小學生在最初接觸外語時需要具有上下銜接的連貫性,這樣既可以學到新的知識同時以前學過的也不會遺忘。課程設立的目標都是加深對文化還有語言的理解,培養學生用英語交流的積極態度,重視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

2.語言要素和語言功能的配合。語言要素和語言功能要進行有效的配合。語言要素指的是句式、詞匯、語音、語法條目,在教學的時候要把這些語言要素融會貫通,不能只會聽和說,而且這兩者本身是不能死記硬背的。學習知識的本身在于結合實際情況然后再去靈活運用。小學生學習英語一般都沒有主動力,這就需要教師的循循善誘,啟發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面向新世紀的英語教育更重視學習者內在的自我發展,要培養起學習的自主性,從老師占主導地位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著重過程的教學,逐漸從“結果”轉向“過程”,強調從“過程”中獲得“結果”。

查看全文

院校英語教育改革研究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特別是在教學大綱的制定、課程體系的建設方面成績功不可沒。但社會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呼聲從未間斷,各大學在重視公共英語教學的同時不滿意教學的效果,學生在掙扎著通過四六級考試的過程中也時常發出抱怨,廣大教師同時承擔著來自各方面批評的壓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深化大學英語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我這里主要談兩個問題:一是改革的目的;二是改革應遵循的理念。

一、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目的

為什么要堅持大學英語教育改革?這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也似乎是一個沒有爭議的問題,也就是說大家對于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是有共識的,然而這里存在一個認識層面的問題,直接涉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及其目標定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的全球化、教育的國際化將對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產生重要影響,我國正處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轉型時期,中國的高等教育也步入了建設人力資源型強國的關鍵時期,現階段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堅持大學英語教育改革,首要目的就是大學英語教育改革要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要實現這一目標,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英語教育將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次,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為大學生個體發展服務。英語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的重要資源,掌握好英語并能夠用英語從事跨文化交際和學術交流已成為高素質和創新能力國際化人才的必備條件。為了實現這兩個目的,我們必須堅持大學英語教育改革,以不斷適應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大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

從改革的目的出發,大學英語教育應實現由語言技能型向專業知識型教學模式的轉變。從歷史的觀點來看,大學英語教育把培養掌握目的語的語言技能作為教學目標是無可厚非的,但從現實發展的情況看,大學英語教育的對象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隨著基礎英語教育的普及與提高,進入大學的考生,特別是重點大學的考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英語的語言技能,也就是說,當今的大學生缺少的不是通識英語的知識和能力,而是本學科專業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從大學英語學習者出發,他們期待的是畢業后能用英語在專業領域內進行國際文化和學術交流。所以,現階段再把語言技能的培養作為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已經不適應學習者的需求,這也是學生進入大學后對大學英語教育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的原因所在。高等教育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構成國際化人才的四方面要素蘊含著外語技能和專業知識復合的必然性,這里外語能力無疑是必要條件,但成為國際化人才的充分條件是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育必須實現由語言技能型向專業知識型的轉變,使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再是語言技能本身,而是通過與專業知識的結合,一方面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掌握專業領域的英語知識,這里英語將成為學習并掌握專業知識的手段。只有采用英語技能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才會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動力,提高學習效率。誠然,由于我國高等院校的層次不同,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也不同,教學模式的轉變應考慮這些因素。但是大學英語教育把聽說技能的培養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顯然既不符合外語教學規律,也不能滿足廣大學習者的需求,更不能適應社會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聽說技能的培養是基礎英語教育的主要任務,在大學階段只能作為滿足學習者個性發展的需要來設定,而不能作為整體的教學目標。我們提出實現由語言技能型向專業知識型教學模式的轉變,意在提出應堅持以專業知識為依托的讀寫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當然,一種教學模式的改變需要包括課程、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評價機制等諸方面在內的教學過程作出相應的改變,但這里起著關鍵作用的是教育理念的轉變。

二、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理念

大學英語教育改革應遵循什么教育理念?

查看全文

大學英語教育的功能反思

【摘要】大學英語教育的功能定位在大學英語教育工作中極其關鍵,可以說是起著“牛鼻子”作用。但由于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影響一度出現了功能定位不清晰,甚至扭曲的現象。筆者主要從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現狀和功能定位的不足談起,梳理了有關定位存在的問題,對大學英語教育現狀和效能進行了探討,為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拋磚引玉。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

隨著國際化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英語教育具備了社會化的特征,正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我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缺失合理定位,而構建一套適合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健康發展的教育體系,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英語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對外文化交流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這就對英語這門國際化的語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作為國際化通用語言,在經濟社會文化交流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英語的地位和作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梢哉f,英語水平的提升關系著文化的交融交流,關系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國際競爭力的高低。而伴隨英語教育市場比重在我國的不斷擴大,大學英語教育受利益驅動,在走向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大學英語功能定位的扭曲。我國教育的現實情況是:學生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都在不停地學習英語,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可是英語能力的提升卻并不理想。投入和產出嚴重的不對等性就是我國英語教育的現狀。學生為了應試而學,陷入了應試的泥潭不能自拔。大學英語教育也圍繞著四六級的指揮棒在轉,應試教育下的英語學習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甚至不能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出現啞巴英語。

二、大學英語教育現功能定位不足和模糊

查看全文

高等職業英語教育現狀與趨勢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和時代的發展,國際之間的交流合作也逐漸增多,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英語教學,結合社會發展需要,我們必須不斷更新教學方案,本文主要對高等職業英語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等職業英語;現狀;發展趨勢

為了迎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少高等職業學校都紛紛開設了職業英語的教育課程。同時,還增加了科技英語、商務英語等英語教材。不過仍然存在各院校不重視英語教學,造成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英語基礎薄弱,同時由于高職院校缺乏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導致學生缺乏實踐教學的平臺,就業率低的局面。對此現狀,下文展開具體分析和探討。

一、職業英語教學的發展現狀

(一)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很多社會上的公司、企業在聘用人才時都要求具備技術性英語口語,但實際現狀是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根本達不到這種要求,當前我國高職英語教學還有不少問題。另外,學生也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程就好,不用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英語課程上,導致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同時課堂教學的內容難度過高,學生跟不上節奏,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1]。(二)職業英語教學觀念落后。隨著教育的改革,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需求。高職英語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在沒有真正理解學生學習進度的情況下,一味的加快教學步伐,用強灌式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完全限制了學生的空間思維,學生根本不能真正掌握教學的知識點,慢慢的就會厭倦英語學習。(三)學習辦學活力不足。當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社會和經濟功能不足的問題,例如和社會企業溝通合作太少,導致學生在畢業后的實踐中缺乏平臺,影響學生就業率,另外,學生自己想找實習單位,由于學校沒有很好的對外合作,造成學生在專業運用上嚴重脫節。除此之外,學生畢業以后能夠選擇就業和實習單位的范圍也會變少,學校的資源有效,和社會各企業的合作機制不成熟容易造成學生就業難[2]。

二、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

查看全文

教育生態化英語教育發展研究

摘要: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加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在國家對職業教育改革的大力支持下,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文件要求,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院校和專業群,強化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持續深化改革職業教育,實現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生態化是提高我國高職英語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目前在我國高職英語教育生態化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1]本論文通過研究生態化對我國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剖析高職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探究高職英語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策略,為更有效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教育;高職英語;

可持續發展生態教育是一種順應人性自然屬性的教育,是促使人們形成一種不斷接受教育,堅持學習的思想,形成終身教育的理念。生態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緊密聯系,教育生態化就是要促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將生態學的理念、思想和原理融合到教育管理過程中,借鑒學習促進我國教育的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教育生態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滲透于各級各類的教育中,總體包含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學校教育、各類培訓繼續教育等社會教育和技能培訓等。教育生態化是在教育系統中形成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手段,注重教學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在當今教育趨向功利性和目的性,教育生態化可以有效幫助人們重新認識教育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改變功利性的教育觀念,凈化教育市場和教育內涵。在現階段的高職英語教育中,自主招生、學業考試等招生渠道的開放,學生的總體素質參差不齊,高職英語的教育出現了新的困難。要實現高職英語教育的生態化可持續發展,要充分結合生態學原理,實現高職英語教育生態化,促進高職英語教育教學的和諧發展和良性循環。[2]

一、生態化對我國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一)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教育生態化是要使得教育的各個子系統平衡發展,高效運行,與社會環境能夠達成良好的協同。要實現教育生態化,提高教育功能,首先要優化教育結構,通過科學的進行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獲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和教育功能。在配置教育資源時,要充分結合生態學原理,既滿足當代人的教育需要,又不能損害我們后代的教育滿足和發展。教育生態化弘揚的是科學教育的精神,重視傳授自然科學和人民社會科學知識,通過教育塑造學生人格、凈化學生心靈,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在生態化理念的指導下,我國教育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不斷優化教育結構,合理分配各類教育資源,做到公平教育,教育公平。

(二)以生為本,教學相長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教育生態化要堅持以生為本,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育組織的過程中,充分調動教師作為教育教學主導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性,為學生提供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滿堂灌”的單向講授法,采取開放式教學,促進師生的交流和互動,教學相長。[3]教師在教學前,要不斷了解與課程相關的前沿科學知識并轉化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查看全文

淺談我國英語教育的創新策略

一、引言

2017年的兩會再一次讓張璐走紅,“美女”、“翻譯”、“高冷”以及“聰明”等標簽貼在這個有著六年擔當總理記者會翻譯經歷的網紅身上。由此不難看出,張璐有著過人的英語水平。張璐是在中國的英語教育下成長的,但相對于同齡人,她那超乎成人的過硬英語是怎么學的呢?正如她所說過的,學習英語沒有什么捷徑,只有一些“笨辦法”。那么這些“笨辦法”有哪些呢?這些“笨辦法”對我國的英語教育事業有什么幫助呢?

二、美女翻譯官張璐

第一,張璐事跡。曾經為等國家領導人當過翻譯的張璐,擔任過外交部翻譯室英文處副處長,同時也是一位高級翻譯。從2007年起為李肇星外長翻譯起,到2017年為總理翻譯,在這長達十年的翻譯官生涯中,張璐一共參加過七次的總理記者會。這些不平凡的事跡,無疑表明了張璐過人的英語水平及能力。第二,張璐的學習情況。與其他孩子無異,張璐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家庭,也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她的父母在教育方面都是很尊重張璐的意見,不會干涉張璐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學生生涯中,張璐在英語方面的天賦不斷表現出來,并在1996年考入外交學院,攻讀國際法專業。畢業后,張璐遵從自身內心去報考外交部。隨后從翻譯室開始工作,之后又前去倫敦深造,研修外交專業碩士學位。之后張璐就一直在外交翻譯的崗位上忙碌著,從2007年到如今,每年都可以見到張璐那優雅干練的身影。第三,張璐對學習英語的見解。張璐的英語水平及能力有目共睹,人們每每見到她,不禁要請教英語的學習方法。在一次采訪中,她向人們公布了自己學習英語的“笨方法”,就是將陌生的或者是不太熟悉的單詞以及句子等,單獨記錄在一個小本子上,然后花大量的時間,勤加練習。她說學習英語不能將英語作為應試的工具,要為了了解更廣的世界去學習英語,去擴大英語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其次張璐認為學習英語要敢于開口說,只有在不斷的練習英語發音中,才可以逐漸完善自己的英語口語,進而增加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再就是多看書,多讀書,增加自身的英語閱讀量,培養自身的英語語感。事實證明,這些“笨辦法”都不笨,甚至遠超我國一般的英語教育方法。擴大英語的閱讀量,再到勇敢張口說英語,最后在英語的閱讀中抓住并熟悉語感,一個個“笨方法”成就了如今的美女翻譯張璐。

三、我國英語教育事業的現狀及問題

第一,基礎英語教育現狀及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與國際接軌,國內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英語學習風潮,這種英語學習風潮不斷蔓延,甚至到現在的幼兒園都要掛上一個“雙語幼兒園”的牌子,才能夠算“好”幼兒園。從幼兒園就開設英語課程,這明顯超出了孩子的學習接受能力,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在如今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們所接受英語教育多是啞巴英語,在基礎英語教育階段,啞巴英語和沒有學英語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差距。多數學生在接受基礎英語教育的時候,只把英語當作一門功課看待,并沒把它看成一門工具學科?;A英語教育的發展是推動全民英語最為重要的基礎,只有在基礎英語教育上進行創新改革才能讓英語真正成為我們交流溝通的工具。[1]第二,高等英語教育現狀及問題。在經歷過基礎英語教育后進入大學后,英語更是被奉上應試教育的神壇。現如今的大學都實行過不了四級就拿不到學業證書的制度,這就讓大多學生將精力放在英語上面,考完四級再考六級,最后又要準備研究生英語考試。高等英語教育就是這樣來督促學生去學英語,去用英語來應試,這樣的英語學習耗費了學生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是仍然沒有將英語學成自己的。高等英語教育中的英語教學與實際應用嚴重脫節,讓英語教學陷入了一個奇怪的自我折磨的圈?,F在的英語教育忽視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文化,從而忽視學習英語的本質,依舊背離了英語教學的初衷。而大學老師在教授英語時也大多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英語成了任務中重要的一環,這樣不僅會逐漸消磨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嚴重地甚至會影響到國內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2]第三,社會英語普及現狀及問題。與課堂英語教學不同的是,社會英語教育也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普及,社會上的人成為了社會英語熱的主力軍。如今英語水平在就業個人簡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無論在實際工作中能否用到英語,是否與英語有關,只要參加相關的職稱評定,就必然有外語水平測試這一項目。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英語在國內傳播的發展,但在如今的社會教育下,這種方式的英語教育已經走入歧途了。[3]第四,過度依賴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當前,我國進入智能化時代,人們對人工智能的依賴程度過高反而導致英語能力的下降,反觀這一現象,我們發現,一味地摒棄傳統,追求高科技,這種“喜新厭舊”不但造成我國英語教育質量的下降,也讓所謂的“創新”淪為一紙空談。智能手機的普及,隨時隨地可以用查單詞,讓人們對單詞的記憶就看輕了很多,不會去花費大力氣去背單詞。可以說,過度地依賴人工智能反而影響了英語教育的發展。[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