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法治意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22:02: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中生法治意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學生法律意識之我見
摘要:近些年來,高中生的課業負擔與日俱增,有許多人都認為只要好好學習然后有朝一日考上夢想的大學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其他方面都不重要。然而在高中的校園中,仍然存在著大量校園暴力的事件,很多高中生缺乏正確的法律意識,不但不知道借助法律手段保護自己,還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本文就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相關問題進行了淺析,并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法,希望引起廣大高中生對于提高法律觀念的重視,并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
關鍵詞:高中生;法律意識;方法現
如今,我國的社會是一個注重法制化的社會,隨著國家大力貫徹依法治國的理念,使得法律意識逐漸在全社會范圍內推廣開來,法盲群體也逐漸在縮小。然而法律對于高中生來說,還是一個模糊又遙遠的概念,這便使得大多數的高中生沒有正確的法律觀念,由于對法律知之甚少而違反法律。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存在著大量引誘青少年誤入歧途的因素,同時,國家教育部所強調的素質教育也要求高中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對高中生進行良好的法律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識,不但能夠促進其全面發展,還能夠進一步推進法治社會的建設。
一、關于高中生法律意識的當前狀況
現如今,由于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電視以及網絡等多媒體日益發揮出傳播社會文化甚至引導社會輿論的巨大作用,國家的相關法規政策借助這些大眾傳媒的宣傳,使得高中生或多或少的對法律概念有所了解,同時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法律常識。然而大多數的高中生對于其行為是否觸犯法律仍然沒有明確的界定,因此在出現一些意外狀況的時候,不但不清楚怎樣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還不清楚如何對周邊同學的違法行為進行適當的制止,甚至有時連自己的行為是否違法都不知道。所以,想要更好地防止由于法律意識淡薄而導致的各種棘手的狀況,應該促進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雖然一部分高中生具備相關的法律知識,但是也相對了解得不多,沒有對法律知識進行深度地掌握。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大多數的高中生并不懂得承擔法律義務這個道理,因此,對于高中生進行法律教育,也應該提升高中生法律意識的高度。同時,因為高中生每日的活動環境都以校園為主,對社會并沒有太多的接觸,這便導致其人際交往的能力相對缺乏,再加上高中生處于青春期,其情緒波動程度較大,遇到稍有不隨心意的事情就很容易大發雷霆,而且又由于其法律知識欠缺,進而使得其行為不計后果,甚至違法犯罪。除此之外,學校及社會對于高中生法治教育的忽視同樣對高中生法律意識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二、對高中生法律意識當前狀況的深入剖析
高中生法制教育探究
摘要: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和“依法治國”政策的確立,法律知識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高中生,只有不斷提高法律素養才能更好的適應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可以避免因法律知識單薄所帶來的危害。因此深化高中生的法制教育顯得分外重要。本文主要從高中生法律素養現狀、高中生法律素養現狀產生的原因和深化高中生法制教育的途徑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高中生;法律素養;法制教育
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社會的法制化建設不斷深入,目前已經構建成為較為完善的法治社會。作為高中學生,應該積極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加強法律素養。學校也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經常開展法制教育講座活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也加強了法制教育。
一、高中學生法律素養現狀
目前的高中學生在法律素養方面明顯不足。雖然國家已經加大了針對高中學生的普法活動力度,媒體也針對普通大眾制作了很多普法節目來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但是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依然十分淡薄。
1、法律意識薄弱
高中生法律意識培養
對每一個人來講,法律并不是很陌生,法律意識是不可或缺的意識。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現象心里要素的綜合掌握。高中生重心都在學習上,對法律的了解并不是非常多,可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大多數時間會無意觸犯法律,而且高中生缺乏對法律的敬畏感,在我國有有4億多的未成年人,有數據表明未成的人犯罪近年來呈不斷上升趨勢。僅1998年到2003年全國判處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就由原來的6.36%上升到7.93%。而這些未成年人,大部分是高中生,因此積極培養高中生的法律意識顯得極為重要。
1高中生的法律意識現狀
高中生法律意識淡薄,犯罪呈上升趨勢因素是多原的。但主要還是三個方面的:1.1高中生法律觀念淡薄。碰到事情容易沖動,高中生的法律知識認識不足,碰到一連串的突發事情將缺少靈活的意識,頭腦中做出沖動的判斷從而導致出現過激行為,根本不能利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身合法利益。追根究底,主要是社會當中存在著很多不良觀念違背了法治社會的歪曲思想直接影響到了高中生,將我們腦海中的法律觀念淡化,加上,高中生自身并不充分的法律意識儲備,綜合多種原因分析,就造成高中生無法在自身權利受到危害的時候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1.2家庭原因。大部分父母工作壓力大,每天早出晚歸,并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關心孩子的身心發展,每天關心的只是孩子的溫飽和學習成績,不夠重視孩子的法律意識,而且無法及時將孩子的思想變化發現,不能立即將孩子的思維錯誤意識糾正過來,更無法阻止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甚至有些家庭,家庭教育失敗,家庭道德的淪落,家庭不完全等。在這些家庭中,父母對子女或粗暴教育,棍棒管理或溺愛嬌慣,袒護放縱、姑息遷就,往往使孩子形成嚴重的人格缺陷。一些家庭道德父母的道德狀況直接影響到孩子,父母表現出的貪財、吝嗇等心態會影響孩子惟利是圖;父母待人冷漠,粗暴、無禮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使之效仿。家庭結構的穩定性對未成年人成長起著重大作用,不完整的家庭,孩子往往也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和照顧,這些孩子很容易因此變得孤僻、自卑、抑郁、任性、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1.3社會因素。造成高中生法律意識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社會原因。現如今,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互聯網行業的高速進步,加上計算機、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廣泛推廣使用,導致高中生過早的接觸到了不良信息,直接威脅到高中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加強高中生法律意識培養的措施
2.1高中生自覺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現如今,雖然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正在逐步完善,可是高中生的自身法制觀念并不充分,對這樣的現象,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就必須要將自身的法制觀念增強,將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提高,掌握利用合適的方法將自身合法權益維護好。另外,在平時的日常閱讀過程中,多學習和了解一些有關法律的讀物,在思想政治課當中,主動積極的學習一些法律基礎,將增強對違法犯罪現象的警覺。2.2課堂學習與自我學習相結合。高中時期,我們可以唯一可以正規的接觸到的法律知識渠道就是學習《思想政治》課程。這門課程可以保證高中生充分將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識了解,在思想教育流程中慢慢的形成自身的法律意識。因為法律具備比較高的特殊性,我們在掌握法律知識的前提上,知識依賴課堂時間將學習任務完成完全不夠不,要適當的增強自我學習能力。作為一名高中生,自我學習法律并不是非常現實,因為高中生的中心主要在學習,并不是對法律的學習,如果有時間去自己學習,高中生也并不是非常自愿的學習法律知識。因此,自我學習可以是對社會當今的熱點問題和經典案例的了解,這些經典案例可以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比如各種法制節目《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等,可以在課余時間多看看一些優質的法律節目,將自己的法律意識有效的培養起來。2.3注重家庭對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高中生賴以成長的地方就是家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從子女出生的那一天起一直伴隨他們的長大成人,因而孩子接觸最多、最直接的人是父母。父母的勞動態度、興趣愛好、習慣以及個性特征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可以說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留下深深的烙印,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則,不僅可以增強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還能象面鏡子促使子女經常對照自己、檢查自己,矯正自己的不良言行。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有形和無形、有聲和無聲的綜合,有形指父母的言傳身教,無形則是家庭氣氛的熏陶。家庭氣氛對孩子影響雖然不像父母言傳身教那樣直接有力,但它潛移默化的滲透性給青少年品德發展帶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以,人們常說:"有什么樣的家庭環境、家庭氣氛,就會陶冶出什么樣的孩子。除此,父母必須對子女嚴加管理和約束,負起應有的監護責任。應時刻注意子他們的思想意識變化,時刻關心他們的精神狀態以及交友情況,及時糾正他們思想和行為上的偏差。嚴格限制他們不正當的物質需要,堵住外界各種污染源頭,力爭從源頭上控制他們產生犯罪傾向的可能性,防止高中生步入歧途。2.4社會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大多數人不斷奮斗的目標就是為了建設法治國家,培養法律意識是最為核心的階段。高中生培養法律意識不但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幫助,還需要社會上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努力。目前信息時代中,高中生能夠無時無刻的接觸到多種來自外界的海量信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高中生開始好奇各種外界事物,越來越關心各種社會現象,每一個信息渠道都要對自己的宣傳教育作用非常關注,承擔所應該盡到的社會責任,盡可能防止出現不良信息引導高中生做出違反法律規范的事情。在人生最為重要的成長階段,培養高中生的法律意識,社會要盡量的降低給高中生帶來的不良影響,保證正面宣傳變為推動培養高中生法律意識的正面力量。2.5創新法律學習手段。首先,學習法律的過程中多用一些真實的案例,保證學生可以在生動的案例當中感受到法律的作用,在解決案例的過程中對各種法律條文熟悉,防止出現學習法律的過程中的無聊乏味。其次,從細節做起,將遵守法律條文的習慣不斷培養,尊重規定,了解法律的強制約束性,從內心上真正重視法律。最后,構建法律宣傳小組,將學習者變成宣傳和傳授者,角色的轉變將讓高中生直接體會到法律宣傳和法律意識的關鍵性。從學到教,從教到學,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體會領悟到法律意識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增強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推動法治進程。高中生作為未來建設國家的主要力量,養成良好的健全的法律意識,對促使我國加快法治進程有比較大的幫助,而且還能夠更好的保證高中生健康成長。
基于法治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研究
當前對于高中生來說,教師在政治課上開展法治意識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學生可以通過在政治課上學習法治知識,進一步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對于法治意識的培養需要從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兩方面進行分析探究。在高中的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對課本中的法治案例進行深入講解,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學會用課本上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法治案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政治課對培養學生法治素養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對于高中生而言,中學政治課既有利于學生增強法律意識,又能解決高中生遇到的一些法治知識疑惑,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
一、通過豐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法治意識
在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考試方式,都與初中政治課不同。初中政治課主要注重于道德倫理方面,高中政治課則多為問題分析,即:利用在課本中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對現實中遇到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背誦并熟練運用那些深奧的理論知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導致政治課堂教學較為乏味。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內容,通過有趣味的課堂活動讓學生認為政治課不僅僅只是背誦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政治課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節《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課時,教師在講評過程中如果僅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的話,教學效率降低很多。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應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的形式,分別按照內容的形式,將其分為本質組、特點組以及作用組,就學習的主題進行演講。教師還可以對生活中的一些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學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教師還應當做到將生活中的現象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向學生講授知識點后,再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解釋具體現象當中去。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深入挖掘教材本身,進行逐步滲透化教學
教材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師在講評時應該有意識得去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教師通過逐漸的挖掘教材本身,并將其法治知識進一步挖掘深入,一方面可以將政治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劃分以及整合,另一方面對知識有了系統化的組合以后,教師可以逐步引導學生采用法治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滲透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政治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法治素養。例如,在講解《文化與法治》一課時,教師通過引入一個小的問題或研討內容,讓學生們自行去討論并得出結論,學生通過尋找不同地域的文化與法治的關聯性和差異性,進一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們了解到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法律知識進行自我保護,也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更樂于學習法治知識。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本知識,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法治知識的鞏固。
高中生的法律意識培養
摘要:當下高中生缺少必要的法律意識,不僅不能把法律作為保護自己權利的有力武器,還常常以身試法,不斷挑戰法律的尊嚴。文章描述了高中生法律意識淡薄的現狀,并分析了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提出了幾點提高高中學生法律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法律教育;高中生;法律意識
對于許多普通民眾來說,法律似乎離自己很遠。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提及按照法律程序應當如何,也常常在許多小事情上違法。國外有人做過調查,超過92%的人都曾違法。這個比例似乎很嚇人,但想一想,人身攻擊、言語攻擊都在法律禁止范圍之內的話,我們對法律似乎一點也不了解,也缺少了應當有的敬畏之心。不僅如此,現代中國的公民普遍存在法律意識淡薄的現象,尤其是高中生群體問題。本文圍繞高中生的法律意識展開討論,以期引起更多教育者的注意。
一、高中生的法律意識現狀
首先,高中生雖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卻不知如何做,不懂得維護法律的莊嚴與神圣。隨著我國法律建設不斷取得進步,法律意識和觀念也日益深入民心。尤其是伴隨著廣播媒體逐漸擴散普及,許多普通百姓開闊了視野,在法制欄目不遺余力的宣傳中獲得了法律意識,增強了維權意識。與此同時,從小接觸媒體擁有更加開闊視野的年青一代在新形勢的教育中也不斷接觸法律,學習法律,從這一點看,高中生擁有比普通民眾更深刻的法律意識。高中生是祖國未來的一代,擔當著建設國家、復興中華夢的重擔,其對法律不應該止步于有了法律意識。但高中生對法律的了解更多的還停留在對于法律名詞的了解和認識上,對法律條文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更關鍵的問題是高中生擁有的法律意識多傾向于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自己應該擔負的法律責任有哪些,該如何去做,卻很少有人考慮到,至于維護法律的莊嚴和神圣,維護律法的公平正義性,就更很少有高中生注意。其次,仍然有相當一部分高中生法律觀念淡薄,遇事沖動憑主觀行事。高中生自身不但在法律知識儲備方面存在一系列的不足,而且在遇到一系列突發事件時缺乏靈活機動的意識,往往頭腦一沖動就做出了過激行為,基本想不到借助法律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社會上存在的諸如“權大于法”等一系列有悖于法治社會、和諧社會建設的歪理邪說影響到了高中生,沖淡了他們腦海中的法制觀念,再加之他們本身法律知識儲備就相對不足,綜合上述的種種原因,導致高中生在自己的權利受到傷害時不會也不懂得用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再次,高中生違法犯罪現象普遍存在。社會不斷進步,物質文明越來越發達,高中生如今的見識和享受的物質文明遠非上個世紀的人可以想象的。但高中生卻更加以自我為中心,更加蔑視權威,出現了以下行為:一是無視學校規章制度;二是打架斗毆、偷竊、搶劫等直接觸犯法律的行徑。盡管制度還夠不到法的嚴苛,但是制度也同樣具有法律的約束力,是法律的雛形,如果學生不能尊重學校的規章制度的話,那么法律也同樣得不到他的敬畏。所謂的法律意識往往就體現在這些最簡單、最原始、最基礎的約束力上。法律的特性就是約束,而最基本的法律意識就是尊重約束,體現公平。
二、高中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
高中生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教育
21世紀是一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全面發展的信息時代,計算機行業發展的同時也拉動了互聯網的前進步伐,網絡開始逐漸應用到社會各大領域,成為了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中重要的組成內容。從高中生的角度進行分析,網絡是一個知識庫,是獲取信息資源的一種途徑,同時也是強化知識能力的一種方式。然而,網絡信息平臺包羅萬象,在這個平臺里面,優劣參半、好壞相間,對于一些自我控制能力低、自我判斷能力差的學生來說,稍有不慎就會被網絡信息所“毒害”。網絡隱患、不良信息無處不在,只有針對網絡信息資源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強化自我網絡信息安全教育能力,讓高中生學會自我認識﹑自我監督和自我評價,才能有效避免網絡對自己的“毒害”。本文就高中生網絡信息安全自我教育進行深入分析。
1高中生自我網絡信息安全教育緊迫性
互聯網信息技術極大地改變了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在當今網絡信息迅猛發展的大環境背景下,重視高中生自我網絡信息安全教育對于法制社會的穩定發展、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以下就兩例與高中生網絡信息使用相關的案例進行高中生自我網絡信息安全教育緊迫性分析。案例:17歲高中生利用網絡從銀行盜竊6萬余元2007年11月14日,安徽省公安機關接到一家通信公司的報警電話,該公司稱某一客戶的手機賬號充值運作方式出現反常現象,該客戶常多次大金額轉入話費資金后又以現金方式提現。公安機關接到報警電話后立即展開調查,經公安機關調查所得,該手機用戶多次從使用同一銀行賬戶轉賬消費,已經通過各種消費途徑消費金額8萬多元。公安機關馬上和該銀行賬戶持有者聯系并確認該賬戶資金已被他人盜竊,隨后安徽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最后在公安網監部門的協助下,將犯罪嫌疑人鐘某抓獲。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鐘某竟是一名正在就讀高三的學生,僅僅17歲,而他通過“網銀”所竊取的金額卻高達8萬元。緊迫性分析:青少年是人類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和希望,我們學生身心能否得到健康發展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建設。作為高中生而言,自身法制意識的強弱、自我保護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都會對同學身心健康的成長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影響到共建和諧社會的進程。縱觀多年來高中生網絡信息安全教育失敗事件的發生,體現出來高中生依法上網,遵守網絡道德規范理念的缺乏。反觀高中生受到網絡信息侵害的現實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僅僅依靠技術、法制的努力是難以從根本解決問題的,而基于高中生自我網絡信息安全教育的行動不僅重要,而且十分緊迫。
2網絡信息對高中生的不良影響分析
2.1影響高中生的學業。高中生上網的消遣方式大多集中在玩游戲、網聊和看視頻等方面,這些娛樂方式對學業繁重的高中生來說極具吸引力,部分自我控制能力低下、意志不堅定的同學常沉溺其中而無法自拔,這嚴重影響了同學的學業;更有甚者通宵達旦,上課時無精打采,精神恍惚……類似問題日益突出,不僅浪費了同學寶貴的學習時光,還耽誤了其升學考試,不利于日后的深造發展。2.2影響高中生的健康成長。現在的高中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開始在長輩的呵護下長大,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因而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較低下,一旦沉迷于網絡將難以自拔。譬如說:部分高中生喜歡網絡,如果這些同學長期生活在一個與現實生活極其不符的虛擬世界里,將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2.3誘發高中生犯罪。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分,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督,網上色情、反動等負面的信息屢見不鮮。部分計算機信息技術突出的同學受到負面信息影響,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非法活動,如:詐騙、竊取等;部分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較差的同學,一旦受到網絡色情信息的毒害,將影響到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2.4計算機信息安全受到威脅。在網絡信息撲面而來的今天,計算機信息安全也開始面臨威脅,在眾多影響因素中,以計算機病毒的傳播為最。計算機病毒(ComputerVirus),能夠通過侵入計算機系統,影響內部的使用性能,并能進行自我繁殖,把病毒蔓延到系統的各個環節。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播性、隱蔽性、感染性、可激發性、表現性或破壞性等特點,是影響計算機信息安全的一個最常見因素之一。面對著網絡平臺的開放,病毒的樣式越來越多樣,其入侵途徑隱蔽、蔓延速度快,傳播渠道多,尤其是通過網上資源傳播的病毒,如:木馬病毒、網絡蠕蟲等對系統安全的危害性很大,消除工作更是難以進行到底,是廣大用戶和工作人員面臨的最難以解決的計算機信息安全問題之一。
3加強高中自我網絡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青少年法治意識培育探討
摘要:青少年作為高校和社會重要的人才輸出源泉,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加強青少年法治意識培育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工程,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以學校為保障、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三個角度探索形成“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意識培育體系。
關鍵詞:青少年;法治意識;“三位一體”;路徑
2020年11月,黨中央主持召開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強調:“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①”青少年作為高校和社會重要的人才輸出源泉,是全面推進法治國家和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加強青少年法治意識培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項基礎工程。初中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新標準都將“法治意識”作為學科核心素養著重提出,對學校教育教學寄予了新的期待和要求。法治是規則之治,規則是按照一定關于責權利的規定實現對相關主體的約束和保護。法治意識就是規則意識。在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貫穿法治意識培育,使其形成按規則辦事和處理問題的行為方式,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家關于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以學校為保障的法治意識培育
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是進行法治意識培育的主陣地。學校承擔著傳播法治知識、創造法治文化的特定功能。因此,學校必須為青少年法治意識的培育提供空間平臺和資源設施的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法治意識培育體系。(一)校內帶動,師生互促機制。首先,學校要進一步完善校紀校規,并引導學生參與其制定過程,為學校的“有法可依”提供“法律”依據和前提。將班級班規和校紀校規作為學校法治文化建設工作的“總抓手”,一切都要“依法依規”處理②。例如:針對目前中學生幾乎普遍配備手機上下學的現象,給學生自己和任課教師都造成了很多困擾。學生無明確時間場合規定的手機使用導致教師在課堂上收繳并破壞其手機的現象無時不發生,這嚴重影響教學秩序和師生關系,引發系列問題。學校應將此類情況進行明文規定,對學生和教師的行為同時進行約束。鑒于以往校紀校規主要都是針對學生的,針對教師的幾乎沒有或者很少。讓學生參與到校紀校規的制定,增加對教師進行約束的“教師行為規范”。師生共同參與學校“法律”的制定,互相尋找能夠最大程度約束對方的“法條”,最后上升為共同意志,形成“校法”。如此,既解決了“制法”困難的問題,師生又相互監督,達到“我制定,我遵守”的“良法善治”的效果。其次,學校應建立憲法宣誓制度,成立憲法宣傳日。2014年我國確定了每年的12月4日為國家憲法宣傳日,至今國家憲法宣傳日已經走過了第七個年頭③。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憲法的精神引領作用。學校要以憲法宣傳日為契機,建立憲法宣誓制度,成立憲法宣傳日,引導學生知法、守法、學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認知,讓法律意識入身、入腦,入心。最后,宣傳法治思想,開設法治思想專題學習課,貫徹落實新時代法治思想的時代精髓及核心要義,引領高中生學習新時代法治思想的潮流,與黨同心,與國同體,與民共進,通過法治校園的建設推動法治國家和社會一體化建設。(二)部校聯動,雙向互導機制。政法部門等機關要堅持“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推進法治“七進”之“進校園”責任的落實。一方面,學校聘請專門人員,在校成立“法治講堂”,為學生法治意識培育提供空間平臺的保障,確保法治意識培育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平時,我們經常都會聽到諸如“我家誰在某單位”“誰家后臺很硬”“那個人不要惹,他家有人在某單位”的話語,等等。中國自古以來形成的“人情”社會,使人們不知不覺中形成了“遇事找人,解決問題靠人”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通過與相關政法部門建立長期穩定的互導機制,讓學生“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④”另一方面,法治部門和法律機關應以高中生法治意識培育過程中的問題為導向,探索更加具有普適性和針對性的法治意識培育機制,推動青少年法治意識培育的內容和形式創新,增強責任意識和主體意識,為青少年法治意識培育貢獻更多力量,為建設法治社會筑牢更加堅實的根基。(三)校際互動,雙向互鑒機制。各學校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要求下應首先形成本校的法治意識培育體系,在此基礎上學校與學校之間建立互學互鑒機制,共同促進法治校園建設。在這一機制下,遵循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原則,在共性中堅持個性,在個性中尋求共性的統一。各學校在全面依法治國要求下,根據各自特色辦學,形成特色鮮明、風格各異的法治意識培育體系。校際互學互鑒,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共同為法治校園的建設出謀劃策,為法治國家和社會的建設添磚加瓦。
二、教師起主導作用的法治意識培育
高中音樂法制教育論文
在當今的這個時期,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對學校教育人才培養的標準有了新的轉變:教育不再是滿足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習不只是課本的內容。學生必須是高素質、高起點的,他們因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明確指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制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法制教育對于種子是陽光,對于樹林是水,對于稻田是肥料……而對于我們少年兒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高中生處于青春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也是最富想象力、精力最充沛的時期。但由于法制教育的空泛和缺失,法制意識淡漠,缺少道德底線,好壞不分,美丑不辨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法制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學的任務,各學科都應滲透于教學之中。音樂教學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法制教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那么如何抓住音樂學科的特點,撲捉好法制教育的有利時機,運用適當的方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呢?
一、把握學科特點,借助教材內容,滲透法制教育
在音樂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要將教學內容與法制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既不能把音樂課上成法制教育課,也不能忽視教學內容中的法律因素。要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教學案例:1、在高一音樂鑒賞《生命之歌》這一課中,在欣賞《地球之歌》這個作品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聆聽音樂,觀看畫面后,教師再從作品的內容,畫面這里可以向學生滲透人類大量的砍伐、殺害動物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2、在生活之音這一課中,《永恒的水》這部作品用“水”來創作令人驚訝,在這里可以向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3、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除了給學生欣賞音樂,講授曲式結構之外,還可以向學生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相關內容,讓他們了解相關法律知識。4、在學習《自然之韻》這一課,可以在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聲音的同時,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教育。
二、與課堂活動結合,提升學生法制意識
高中學生的音樂教育主要是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通過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而并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之者。”音樂實踐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把握音樂知識和法律知識。例如:高中音樂選修歌唱《伏爾加船夫曲》,這就可以利用劇中的人物讓學生來表演船夫體會呼吸的運用,身臨其境感受音樂和船夫的生活的艱辛。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討論船夫每天賣苦力得到的報酬和實際勞動形成對比嗎?從而引出《勞動保護法》,簡要介紹使學生提高法律意識。
三、結合現實生活實際案例,觸動學生的心靈,敲響警鐘
法律素養及法制教育深化研究
一、引言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法律建設也在發展并且逐步完善。國家領導人尤為重視我國教育,特別是法制相關教育,他們曾很多次的在各大會議中指出,加強法制的根本問題就是從娃娃抓起,只有從小讓他們具有法律觀念,整個社會的法治建設才會越來越好。學校教育是對學生自身轉變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大多數高中學校在法律教育體制上,教育思想、教育內容相對來說較為乏味,沒有一點特色,對學生來說沒有吸引力,所以導致學生在法律認知上較為匱乏,他們法律素養的現狀不容樂觀,亟待解決。
二、加強高中學生法律素養,深化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之所以對學生進行教育就是為了將青少年培養成國之棟梁,讓他們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通過近些年里,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例逐年上升的情況,我們不得不意識到當前高中生法律素養嚴重缺失的問題。可以說在當今社會青少年犯罪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而產生這一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青少年不愿意學習法律知識、不懂得法律知識,甚至在做出某些行為時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觸碰了法律。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改革時期,而高中學校為了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也在進行改革,尤其是針對當前高中學生法律素養缺失的現狀,提出了深化法制教育的策略。這樣做,第一,能夠讓高中學生知法和守法,緊守法律底線,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第二,能夠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避免學生在一時沖動之下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三、學生的法律素養現狀及原因探析
(一)缺乏法律知識和法律觀念。我國高中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學習法律知識,具備法律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高中生的法律教育這一板塊上卻存在著讓人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生的法律觀念極其薄弱,存在明顯缺陷。大多數學生對法律的基本知識根本不關注,對于我國的各種法律也只是停留在聽說的范圍。他們只知道我國有憲法、民法以及刑法,卻不知道這些法律都用作于哪些方面,他們從不感覺這些法律會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對于在各高中學校里產生的各種違法犯罪現象,很少有學生會從法律的角度去看待。所以當他們自身權益被侵犯時,往往都是無可奈何,根本不知道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護自己。現在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知曉的法律知識也少的可憐,究其原因,與我國當前所處的經濟政治文化環境有很大關聯。現在,我國倡導實施法律教育,但是法律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中并未發揮太大作用,在現實生活中權力大于法律的現象依舊屢見不鮮。尤其是現在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受到國外思想的侵襲,讓他們在法律意識上產生了很大矛盾。高中時期,學生的價值觀、思想觀正在調整、定型,也是最容易受到波動的時候。他們容易被傳統思想所禁錮,對自己的社會責任一知半解,不愿意學習法律知識,覺得周邊事情與自己無關,容易保持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二)難以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利益。我作為一名高中學生,我了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理,我們容易沖動、暴躁,無法對自身進行良好的情緒控制和情緒管理。同時也因為處于這個敏感的階段,我們對于學校所展開的法律課程并不感興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法律知識相對比較匱乏,在對法律應用的過程中缺乏堅實的法律理論基礎。再加上當前的高中學生個性比較張揚,攀比心理、拜金心理和享樂主義都比較嚴重。一旦遇到自身權利受到侵害的問題時,他們難以使用法律途徑來解決自身問題,而是將其寄托于各種渠道,這也表現出了當前高中學生依據法律開展利益訴求的能力比較低下。(三)我國缺乏良好的法律環境,整體法制水平比較差。作為一名高中學生,我們思想還不夠成熟,并且正處于青春躁動期,所以十分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當然這與我國當前的法律環境和法制整體水平也有較大的關系,首先我國整體法律意識就比較淡泊,國民整體都對法律不夠重視,再加上現在的互聯網和手機都比較發達,學生能夠通過這些方式觀看到社會上發生的很多違法犯罪案件,高中學生十分容易就受到影響,走下坡路。例如馬加爵案件、藥家鑫案件等等,都一直是典型的案例。總而言之,我國社會整體的法律環境對高中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四)從思想觀念上缺乏對法律的深刻認識。我作為一名高中學生,十分了解處于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心態,從思想觀念上我們對于法律就缺乏深刻的認識。雖然高中學校開展了相關的法律類課程,但是很明顯迫于高考的壓力,對于這一方面的課程,學校不夠重視。每年只有很少的幾節課來為學生普及法律知識,授課時間段、授課方式傳統無趣,學生很難在這有限的時間范圍內對法律知識進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具體表現如下,首先在我國高中教學體系中,其課程主要有語文、數學、英語、文綜以及理綜等幾個部分組成,法律教學只屬于文綜中思想政治這門學科的一部分內容,所占的比例比較小。其次,學生接觸的法律教育渠道也只有法律講座、網絡法律知識學習等形式了。但這些比重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最后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國法制教育缺乏系統性的課程安排,特別是在高中法律課程中出現了很多漏洞。
中學生憲法知識普及調查
摘要: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基石。作為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當今的中學生擔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但在當下的生活中,由于中學生的法律意識相對淡薄,校園欺凌等一系列中學生違法行為發生頻率依然較高。增強中學生法律意識,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為了了解學生的法律知識的水平,本次調查以臨沂某中學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當前中學生憲法知識的普及情況。根據得到的相關數據,認真思考和探討中學生的憲法知識的普及情況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治理對策。同時,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憲法知識缺乏的情況本文對中學生憲法知識的培養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學生;憲法知識;法律意識
由于中學生法律意識淡薄而引起的違法犯罪行為,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十分突出的社會問題,甚至有人提出,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誰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普及憲法知識,思考和探討青少年犯罪問題,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治理對策,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有序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本次調查以問卷形式通過實地調查得到。問卷總共三份,分為學校層面,面對的是學生和老師;家庭層面,主要是學生家長;社會層面,主要是借助于網絡調查。調查樣本中,發放學生調查問卷為1000份,收回965份,發放教師調查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60份,發放家長調查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20份。借助網絡調查工具,有600余人參與相關問題的回答。
一、中學生憲法知識普及情況調查
(一)學校層面。通過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與分析,學校對于憲法知識重視性不夠,成為學校難以普及憲法知識的最重要原因。調查數據顯示:學生認為學校沒有進行相關憲法知識培養的占被調查總數的60%。許多老師認為憲法知識等法律知識,在當下的考試中作為不明顯,所以根本沒當做一門主課來認識,從而使得學生的憲法知識匱乏,進而導致了憲法知識的普及率很低。尤其對于高中生而言,升學壓力大,家長們都認為自己的子女應該考上重點大學,因此學校的中心工作也著重抓好學生的文化課學習,這使憲法知識的培養難以提到學校課程當中。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憲法知識的培養與中學生日常生活聯系不夠密切,成為憲法知識在學校普及率較低的原因之一。在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或者政治教材中,只有少量法律常識,沒有將學生聯系比較密切的關于《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青少年犯罪法》的內容系統貫穿到教材之中。在目前已有教材中,學生只能了解一個法律名詞而已,而對自身的行為辨別力較為薄弱。根據查閱相關資料,目前的研究表明:當前中學生犯罪違法行為產生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好奇的想法;第二,邪念的產生;第三,行為的實施;第四,傷害結果的出現。這一系列過程的發生,源于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憲法知識的培養不到位所造成。憲法知識的普及不到位,加之當前的中學生缺乏最基本的社會知識、道德知識和相關的人際關系知識,在處于青少年特殊的年齡階段,很多行為的實施就沒有考慮到后果。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缺少甚至沒有專業化的法律課教師,成為憲法知識難以在學校層面普及的第三大原因所在。在調查中發現,有80%左右的教師對憲法知識知道一點,有近10%教師就沒有相關的憲法知識,對憲法知識比較熟悉的教師占不到教師總數的三成(不足30%),教師憲法知識的相對匱乏,師資力量的配備上存在問題,成為制約憲法知識普及的原因。有時出于上級的要求或者課程的需要,有些教師只好硬著頭皮“現學現教”。可見,學校的重視性不夠,當前的法律教育脫離了學生的實際,以及師資力量的配備上存在問題,是當前憲法知識在學校層面難以普及的原因。(二)家庭層面。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法律教育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鏡子,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調查中發現,只有20%左右的家庭會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的憲法知識等法律知識的普及教育,有70%左右的家庭會有法律教育內容的涉及。但令人遺憾的是,有近二成的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幾乎不涉及到法律相關的內容。之所以出現這樣現象,主要是由于家長個人知識背景的不同。從調查問卷的情況來看,有相關法律背景的家長或者有一定法律知識儲備的家長占所有調查家長的比例不足五成。在中國的家庭教育,長期受到重倫理,輕法治的影響,在原生家庭對學生產生日益重要作用的今天,憲法知識等法律知識在家庭的普及情況不容樂觀。基于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家庭教育中存在法律教育意識淡薄的情況由來已久。但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今天,進一步強化孩子原生家庭的法律氛圍的營造,從短期看,是學生憲法等知識普及的需要,從長期來,是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培養青少年憲法知識的方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