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文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14:31: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初中生文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強化初中生語文學習效率策略
學生的學習效率反映了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能力.這是中學語文教育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課題語文教師要想教學成效.就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只有學生學習有了明顯的效果.教學的質量才能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才能得以發展下面.筆者就巾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中學生學習效率談些個人觀點.同共同探討。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由此看出.閱讀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一種心智活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不少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認為是浪費時間.或者有畏懼心理.這是由于學生在閱讀過程產生思維理解的障礙或者閱讀理解能力弱的原造成的,閱讀理解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也是考試內容的重頭戲,往往占到46分左,并且題型靈活多樣,內涵豐富深刻,試題除考查學生對閱瀆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外.對情感態度、價值觀及表達觀點的能力的考查也成為明顯的趨勢此.提高閱讀理解能已成為提高中學生語文學習效率.考Ⅲ好成績的關鍵之中學語文的閱讀理解包括現代文和文文.現代文的閱讀理斛文章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一般以教材為主,或者加上簡單的煤外閱讀此.學生除了把課本的名家篇讀懂讀透外.還要多看課外的書籍.尤其是家散文、游記、說明文等。具體來說:
1.現代文的閱讀關鍵是瀆懂文本和作者記敘文要知道作者表達的主旨是什么.傳達什么思想感情:說明文要判斷說明對象及說明對象的特征:議論文要知道作者的觀點和證明觀點的論據、使用的論證方法以及論讓思路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同繞文章的核心理解和同答問題.在考試答題時,必須要先弄清楚是什么文體.使用符合文體特點的詞語規范答題。
2.詩詞賞析必須掌握作家、作品:劃分朗讀的節奏:欣賞詞語和句子:理解詩詞的基本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情感:體會詩詞的語言和寫法。
3.文言文閱讀要重視課堂教師講解以及課下的知識整理扎實落實字詞含義、句子翻澤、內容理解,并在整理的過程中注意歸納總結.積累必要的文言文詞匯和文言語感以解決課外文言文的閱讀.另外.存平時做練習的時候.把有價值的題日積累在本上.最后總復習的時候能夠信手拈來,方便查找。
淺析初中生語文學習習慣
一、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種良好習慣,不僅讓學生對于將要學習的內容事先有所掌握,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方式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做到充分自學的習慣。預習可以幫助學生不僅在學習成績上有很大的提高,也會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主動通過拼音或者字典來對字音進行準確識別與朗讀,能夠識別字形,了解字義,通過對上下文的聯系來了解句子的含義等。在預習時要有側重點,在預習時帶著問題進行,并對自己嚴格要求,強化制度。養成認真聽講、積極發言的好習慣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學會傾聽需三心”,意思是聽課時要做到:第一是認真:不管是老師上課還是同學發言,需要認真的聽,做到一心一意;第二要耐心,懂得尊重。在別人發言時不要隨意插嘴,等到別人發言完畢后再進行提問或者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當發現別人出錯時,要在恰當的時間給予指出。第三要邊聽邊思考,在別人發言時,要做到聽與想結合,取長補短,吸取他人回答的精華,促進自己不斷提高,掌握補充發言的技巧。
二、對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給予培養
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無人指導的條件下就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借用工具書的方式來對問題進行查找答案。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教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并讓其養成良好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配備《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這三本較常用的工具書,并訓練學生通過音序、部首、筆畫、四角號碼這幾種常用的檢字方法。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通過一些影像資料以及電腦高科技手段來進行對學習資料的查閱,讓學生掌握自學的技巧。
三、對周圍事物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
學會觀察是學生啟發思維的良好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通過對自然、社會以及生活中遇到的事務進行觀察,可以發現許多其感興趣的事物并引發其思考,并通過思考將其描繪與表達出來,這對于學生在語文的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初中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摘要:語文教師需要思考怎樣做好課程教育工作,在把握教育本質基礎上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在理念創新基礎上給予學生更高質量的教育指導,以教學模式創新為載體推動育人工作的有序落實。通過對初中生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可以在提升學生文學修養基礎上拓展其視野,在構建豐富知識體驗基礎上強化學生對漢語言的認知程度。本文分析語文教師對初中生開展漢語言文學教育指導的價值,思考通過哪些創新性教學模式才能保障課程教育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初中生;語文教師;教學模式;文學修養
因為漢語言文學是對漢語文化的傳承,通過學習和深度研究可以體驗到傳統文化的傳承魅力和特色,在繼承優秀文化基礎上實現全面發展。所以在對初中生開展課堂教學時應該思考漢語言文學的傳承價值,在各項因素整合基礎上制定科學的育人方案,以創新為指導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升班級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程度。這樣能通過教學模式創新推動漢語言文學的創新發展,在推陳出新基礎上提升班級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實踐傳承意愿。
一、分析開展漢語文言文學教育的價值
(一)利于傳統文化的合理傳承和創新發展
人們對傳統文學進行學習的基礎是對漢語言文學進行思考,在學習和思想感悟中對傳統文學的特色進行思考,在分析人文情懷基礎上探索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與實踐傳承路徑,在閱讀交流中獲得民族意識的培養。初中生應該對漢語言文學進行學習,閱讀思考和傳承是學生應該承擔的一項學習任務,立足學習獲得更高水準的知識體驗。因為在民族發展與國際競爭中需要青年群體對傳統文化進行學習,在優秀精神思考基礎上約束個人的行為,在養成高尚道德操守基礎上參與課程學習與社會建設中,重視在推動時代進步過程中展示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傳承價值[1]。所以語文教師對初中生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指導是利于傳統文化的合理傳承和創新發展的,在把握實際基礎上參與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以現代教育為載體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
初中語文挫折教育研究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從社會發展的需求、素質教育的要求及學生心理健康三個方面實施了挫折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挫折教育;心理表現
一、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表現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生在這一時期的學習是充滿創新精神及創新意識的,所以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典型的心理特點。首先,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很強的依賴性,一遇到困難就表現出抑郁的心理。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初中生一切聽從父母、教師的指導,并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及教師的依賴,使得初中生一旦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就會希望在父母、教師身上得到理解、支持及保護,呈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否則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產生心理失衡、焦慮甚至抑郁的感情,認為自己承擔了非常沉重的壓力。其次,初中生在學習的時候比較容易產生沖動的情緒,抗壓能力較弱,雖然能夠迅速地為自己確定學習的目標,但是實現目標的效率非常低,常常三分鐘熱度,導致初中生面對學習困難缺少克服的勇氣,并且容易動搖,容易放棄,產生沖動、悲觀、失望甚至退縮的情緒。最后,初中生處在青春期,在學習情緒方面十分豐富且復雜,情緒常常是矛盾不定、錯綜復雜的,導致初中生在學習的時候情緒波動大,表現出不穩定的特點,即在情緒高漲的時候,容易與人相處和諧并且學習的積極性高漲,在情緒焦躁的時候,學習的積極性低落,很難與人友好相處,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逃學、打架甚至斗毆的不良表現。
二、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實施挫折教育的措施
首先,在初中語文學習中重視轉變教學觀念,使得初中語文教師重視挫折教育。以往的教師在進行教育的時候缺乏一定的困難指導,使得學生一在學習的時候遇到困難就產生非常極端的心理及情緒。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對初中生進行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初中語文教師首先應當提升自身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自身對挫折教育的重視,在進行教育的時候,充分詮釋挫折教育的奧義,掌握一定的教育規律及教育方法,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有關挫折教育的理論及實踐經驗,使得挫折教育的理念在語文課堂中具有很強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育的時候與學生的心理反應充分結合,注重語文課堂的教育及引導方式,運用靈活的教育技巧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語文知識的需求,并且在進行挫折教育觀念學習的時候,教師的人格和心理素質在增強,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教師的情緒狀態及言談舉止時刻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對于教師的教學技巧及教學素質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實施挫折教育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承受較大的學習壓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降低。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在實施挫折教育的時候靈活地運用教材,展現教材的生動性及形象性,精心地挖掘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精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將語文知識的潛力有效地開發出來,在實施挫折教育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心理,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初中語文教師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能為學生制定較高的學習目標,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不能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目標無法實現的挫折感,也不能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體驗成功的樂趣。因此在進行語文教育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自己,以恰當的客觀條件滿足學生對于自身發展的客觀需求,以更健康的狀態成長,度過青春期。最后,在初中語文挫折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初中語文課本中蘊藏豐富的挫折教育的資源,語文教師應當對教材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課文在學習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貝多芬在面對困難時的積極心態,在笛福的《荒島余生》中使得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勇敢堅強的魯濱孫。在學習沈石溪的《斑羚飛渡》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羚羊在面對生命威脅時候的鎮定、勇敢及智慧。在學習這些具有挫折教育的精神的時候,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以此作為挫折教育的心理學知識,使得學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更理性地分析、面對、解決。在分析教材中成功人士的心理的時候,初中生正確地理解挫折、增強戰勝挫折的勇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習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初中階段的所有科目的學習,對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的作用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生命教育是我國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初中生正處于對青春期,對生命的認識已逐漸產生了探究欲望。在初中教育中推進生命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價值觀的完善,更有助于學生在正確理解生命的同時,熱愛生命并理解生命的真諦。初中生物教學的發展能夠推進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此,在素質教育中要加強生命教育的貫徹與落實。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貫徹生命教育的現狀及重要性
1.初中生物教學中貫徹生命教育的現狀。雖然我國已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推進生命教育良久,但其實施所取得的效果卻不盡人意。對學生的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性作用,從根本上講是我國生命教育的缺失。在現實生活中竟然會有新聞報道,部分正直青春期的學生會存在一定的暴虐傾向,主要表現為對生命的漠視。不僅校園大家斗毆現象不斷,甚至還動物管制刀具等威脅他人安全的器具,這是生命教育缺失的體現。此外,還有一些學生自殘和虐待動物。當前我國初中生物教學中,受教學環境和課程時間安排等方面限制較為嚴重,教師往往趕課程進度,無暇顧及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的融入,導致我國生命教育越來越少。2.初中生物教學中貫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是我國新課程改革以來重點關注的教育之一,其不僅為了讓學生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和自己,更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生命的孕育和發展,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于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貫徹和落實,筆者對其重要性進行了總結,具體如下。第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生命觀。良好的價值觀和生命觀能夠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正視聲明的真諦,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能夠讓學生提高對生命認識的基礎上,明確生命的產生和消亡的全過程,加深學生對生命的正確理解和重視。進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第二,幫助學生正視生命。在初中生物學中貫徹生命教育重要是通過身邊的植物和人為基本素材,在這個教育過程中生物課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生命教學中,學生能夠明確生命的價值所在,進而尊重生命和正視生命。
二、優化初中生物教學中貫徹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徑
1.豐富教材內容,實踐生物課堂。若想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首先要從生物教材本身挖掘與生命教育相關聯的知識點,唯有將生命教育的知識點與教材內容相對接才能向學生滲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貫穿于生物課堂,重點在于發現。我們知道,生命中充滿了各種美,從細胞到個體,從個體到類群,再從類群擴到整個生物圈都發現了不同的美。為此,若要讓生命教育在生物課中得到更優化的體現,就豐富教材的內容,對課本進行深度的挖掘,進而讓學生受到良好的生命教育。例如,當初中生物課堂講到“種子的萌芽”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感悟到生命的孕育過程以及生命本身的美。教師便需要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對種子萌芽的過程進行還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多媒體教師上課,以PPT的形式將種子的萌芽過程以視頻形式進行播放,通過熒幕進行播放能夠更加直觀的展現生命孕育的過程,學生在直觀的視頻中能夠切身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此外,在講解“生物鏈”的課堂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對生命教育纏身更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野外拍攝,通過生物實踐課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沒、感悟美個表達美,進而產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2.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及方法。蘇教版的生物教材脈絡較為清晰,其教材中所體現的內容很豐富。非常適合在生物教學的中融入生命教育,讓學生的生命觀和價值觀得到良好培養。為此,教師需要對生物教材進行細化整理,并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讓生命教育的觀念充分融入到課堂教育中去。在講解“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時,其主要涉及的知識點為植物的形狀和生長習性等。教師要巧妙的結合相應的知識點進行延伸,將生物知識與其它知識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創新教學方式。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完善生物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準備一些關于植物的詩詞與文學作品。例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和“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將文學作品滲透到生物課堂中去,讓學生在學習這些生物的習性同時,更讓他們從文學作品中強化對生命價值的分析。進而更提高學生對生命含義的深刻理解,促進學生生命觀的強化。
三、結語
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動機激發策略
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也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然而,語文學習體驗差、閱讀動機不足卻成了阻礙農村初中生學好語文的主要原因。積極教育主張教師要發掘并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其提倡的教育內容包括積極情緒、沉浸體驗、意義、成就和積極關系。借助積極教育的理念和內容解決目前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積極體驗、閱讀動機不足的問題,就需要語文教師努力做到:滿足閱讀需求,增加積極情緒體驗;尊重個性差異,強化閱讀沉浸體驗;給予更多理解,減少學生抗拒心理;創設交流平臺,建立積極師生關系。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積極教育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也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隨著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在全國范圍內投入使用,語文學科對學生閱讀廣度和深度的考查進一步拓展,對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就農村初中生而言,他們一方面受益于近些年我國不斷實施的教育均衡化政策;另一方面因長期遠離父母,生活中缺乏引導和關愛,容易出現學習上的消極心理體驗,從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語文學習體驗差、閱讀動機不足是農村初中生難以學好語文的主要原因。積極教育是教育者為了塑造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質,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以充分發掘受教育者積極心理要素的教育活動。[1]筆者認為,將積極教育的理念和內容運用到語文教學之中,是解決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缺乏愉快情感體驗和閱讀動機不足等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積極教育的內涵和主要內容
積極教育是積極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具體應用。積極心理學是對人的積極的、正面的經歷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長處和福祉的科學研究。[2]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研究不僅要關注人的心理創傷、缺陷或性格弱點,而且要對人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進行研究,關心人的積極主觀體驗,探討人的幸福。從價值功用的角度來說,積極心理學不僅強調心理治療功能,更強調積極心理品質的建設功能,通過激發個體內在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幫助個體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獲得美好的生活。與之相對應,積極教育的基本觀點是,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教育時,并不只是糾正學生的錯誤和問題,或幫助學生克服缺點,更為重要的是要發掘學生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并通過增加相關的教育內容,以實現擴展和培育這些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幸福”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因此也就成了積極教育提倡的教授內容。有研究者指出,積極教育就是一種幸福教育,其目標是讓人的生理與心理、人格與社會性實現相互融合、轉化和提升,并努力創造幸福資源,正確對待幸福資源,充分利用幸福資源。[3]何曉麗等人認為,積極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積極情緒、沉浸體驗、意義、成就和積極關系。[4]第一,積極情緒是個體的愿望和需求得到滿足時而產生的一種愉悅感受,包括高興、喜悅和愉快等。研究發現,積極情緒是影響個體成長的重要因素,就認知領域而言,它對個體認知的發展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同時,積極情緒能夠抵消消極情緒的心理效應,有助于增強個體對社會生活的適應性,促進個體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從而增進個人幸福。第二,沉浸體驗是個體面臨的挑戰任務與自身能力達到平衡時,當個體全身心地投入活動中而產生的一種愉悅狀態。當個體出現沉浸體驗時,會不知不覺地投入全部注意力于所從事的活動中,而這種體驗本身可能就會成為目標,激勵個體尋找新的挑戰,并不斷為之付出努力。第三,意義和成就同屬于價值層面的理念,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更強調社會屬性,而后者則側重于個體意義上的心理滿足。無論是自我存在意義的實現還是成就感的滿足,都能成為一種自我激勵的方式,增強個體在學習、工作中的自信心和進取心,使個體自發地對學習或工作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迎接挑戰。第四,積極關系反映的是一種對良好人際關系的期許,具體來說,就是個體希望構建積極、穩定和互相支持的人際關系。人是群體性的存在,生活在群體中的個體不可避免地會尋求與他人建立積極關系。有研究表明,自認為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他們所經歷的好的、壞的事情實際上相差并不大,但是前者更容易從消極情緒中恢復過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那些覺得自己幸福的人有著更積極的人際關系。[5]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積極關系帶來幸福”。以上五個方面既是評價幸福的重要尺度,也是實現積極教育目標的主要憑借或依據,積極教育就是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帶給學生幸福并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收獲更多的幸福。
二、積極教育與語文教學的契合點
記敘文寫作教學管理論文
根據初中語文大綱的教學要求,記敘文寫作是初中寫作教學訓練的主要文體。初中生記敘文寫作的實際水平,是衡量初中寫作教學效率的主要依據之一。為了切實了解初中生記敘文寫作的發展水平,客觀評價初中寫作教學現狀,筆者隨機抽取城鄉小學六年級和初中三年級學生各一百名,以《最難忘的一件事》為題,進行了記敘文測試和有關問卷調查,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同的答卷,對兩類被試用同一標準評定,結果統計列表如下:
表一:中小學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寫作興趣項目很感興趣較感興趣一般怕寫討厭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8%20%60%10%2%n=100初三年級5%21%65%9%/n=100比例差異檢驗P>0.05差異不顯著
題材來源項目親身經歷想象虛構的事在作品作文上兼而
真情實感看到的事有之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51%42%5%2%n=100初三年級49%35%11%5%n=100比例差異檢驗p>0.05差異不顯著
作文修改項目全文寫好邊寫邊改很少修改從不修改
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
在初中的幾門必學課程里中,歷史課一直被大部分初中生認為是特別枯燥無聊的課程,所以上課的氣氛十分單調乏味。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有效的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對歷史課的印象是當下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很多歷史故事流傳至今,對于學生學習歷史課程起到了生動的例證作用。以講解歷史故事的方法把歷史事件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有效地掌握歷史知識。
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起到的作用
1.歷史故事的引進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
故事以文字或者口語形式在民間傳播,生動形象的故事往往會深入人心,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隨著故事情節曲折的發展,學生留下深切的記憶。有意義的歷史故事通過這種方式將我國特有的優秀文化代代傳承下去,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講解歷史故事中滲透歷史知識,讓學生在故事中了解到歷史事件發生的時代背景,并且在詳細地描述歷史事件的同時能夠為學生增添不少樂趣,因此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歷史課程當中。
2.歷史故事可以激發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
初中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的年紀,發散思維比較強,更喜歡接受新鮮有趣的新事物,如果歷史課本過于單調無聊,初中生在課堂上就會出現溜號、注意力不夠集中,甚至對歷史開始產生厭煩的情緒。將歷史故事運用到歷史課堂的教學中,逐漸成為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熱情的有效途徑。在聆聽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就可以完成對歷史知識的認知和記憶,增強歷史教學的質量,讓學生的素質整體提高。比如教師在講到大唐盛世的歷史階段女子體態豐盈,可以引用楊玉環貴妃醉酒的故事來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至于唐朝繁榮的具體表現,則可以通過與鄰國的外交以及進貢禮品等諸多小故事來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的記憶。
生活化教育理念語文教學論文
一、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滲透與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
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個人的語文學習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個人的興趣和情感,所以傳統灌輸性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語文知識單純進行機械性的背誦和記憶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滲透,可以讓語文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價值和樂趣,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大大增加和保持初中生的學習語文熱情。
(二)促進學生德育素質與審美能力的提高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滲透與應用,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通過語文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可以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思維廣度和深度,更好地感受和學習生活中的真、善、美等積極情感,促進學生德育素質和審美素質的不斷提高。
(三)促進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改革
淺談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級管理的實踐
【摘要】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進行感恩教育的培養可以使得學生更加尊重愛護他人、關心理解他人,初中階段的學生慢慢的進入青春期,所以,在這個階段進行感恩教育的培養尤為重要,生活和學習都要更加快速的融進班集體。本文就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實踐進行了研究,首先闡述了感恩教育在當前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最后闡述了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感恩教育;初中;班級管理實踐
一、感恩教育在當前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感恩教育認識不足。很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認為感恩教育可有可無,學生們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比如,集體意識不強、沒有班級體榮譽感、對老師同學不尊重等,沒有引起老師們的足夠重視,只注重學生們學習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學生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導致學生們的感恩意識沒有提高,甚至停滯不前,哪怕有的班主任感覺到了學生們感恩意識的缺乏,大多數也不會進行干預。(二)感恩教育方法不當。感恩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涉及到的內容有很多,并不是老師嘴上簡單的告訴學生們要學會感恩,學生們就能做得到的,初中階段學生已經開始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倘若不能把進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意義告知他們,感恩教育就是失敗的,很多的初中老師在對學生們進行感恩教育的時候,形式上太過于淺薄,視野狹窄,不會引導學生們要感恩家長,感恩社會,感恩國家,只停留在感恩集體的領域,這樣的感恩教育方式根本就不可能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只看重了形式,內容完全的被忽略。
二、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實踐策略
(一)樹立榜樣。榜樣帶給學生們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所以,老師們在對初中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同時,一定要充分的發揮出榜樣的力量,初中生們的模仿能力很強,一旦老師們表揚懂得感恩的同學,會激發學生們的看齊意識,在優秀榜樣的帶動之下,學生們都能成為有愛的人,從而營造好良好的班級氛圍,老師們是一整個班級的領頭羊,要從自身做起,為學生們做好感恩的榜樣,例如,老師們可以在父母生日的時候,將給父母買的禮物曬到朋友圈,學生們看到老師們對自己父母的愛,也會加深對父母的認識和感激。(二)開展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重要的不是理論,而是實際的行動,因此初中老師們在進行感恩教育的時候,要以感恩活動的形式來呈現,比如,每年的母親節來臨的時候,老師們都可以在班級中引導學生們進行感恩節的板報活動,用真實的故事、真摯的語言打動學生們。可以開一場有關母親節的主題班會,讓同學們在班會上暢所欲言,發表從小到大成長過程中,母親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還可以搜集一些文學大家所寫的有關母親的文章,如史鐵生的《秋的懷念》、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使學生從文學作品中感受到母愛的偉大。(三)積極鼓勵。初中生他們現在所處成長和生活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一定要極具耐心,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師們在對學生們進行感恩教育的同時,要注意自己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有效,能不能長時間對學生們產生作用,其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是一種很好的進行感恩教育的方式,初中生們思維比較跳躍,一些感恩活動的進行也很難會堅持到最后,很大概率會半途而廢,教師們的包容力與不斷的鼓勵才能鼓勵學生們前進,使學生的感恩意識固定下來,直到自覺踐行感恩活動,成長為一名具有感恩精神的好學生。(四)拓寬視野。感恩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不應該被局限在課堂上,還必須擴展到社會與大自然的層面,不然的話,就不能發揮出感恩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初中生們處于性格發展與養成的階段,感恩教育要選擇學生們接受的方式進行,在盡可能大的空間之內使得感恩教育更加的立體飽滿,老師們要多鼓勵學生們參加實踐類的感恩活動,比如,帶領學生們在植樹節的時候參加植樹活動,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還可以帶領學生們到貧困山區去送書送藥,加強對山區貧困學生們的了解,感受到自己生活與學習上的優越性,增強學生們感恩家長與老師的情懷,激勵學生們更加好好學習,爭取長大之后做一個充滿感恩,熱愛社會的人。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