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動機激發策略
時間:2022-05-09 09:37:08
導語: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動機激發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也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然而,語文學習體驗差、閱讀動機不足卻成了阻礙農村初中生學好語文的主要原因。積極教育主張教師要發掘并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其提倡的教育內容包括積極情緒、沉浸體驗、意義、成就和積極關系。借助積極教育的理念和內容解決目前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積極體驗、閱讀動機不足的問題,就需要語文教師努力做到:滿足閱讀需求,增加積極情緒體驗;尊重個性差異,強化閱讀沉浸體驗;給予更多理解,減少學生抗拒心理;創設交流平臺,建立積極師生關系。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積極教育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也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隨著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在全國范圍內投入使用,語文學科對學生閱讀廣度和深度的考查進一步拓展,對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就農村初中生而言,他們一方面受益于近些年我國不斷實施的教育均衡化政策;另一方面因長期遠離父母,生活中缺乏引導和關愛,容易出現學習上的消極心理體驗,從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語文學習體驗差、閱讀動機不足是農村初中生難以學好語文的主要原因。積極教育是教育者為了塑造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質,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以充分發掘受教育者積極心理要素的教育活動。[1]筆者認為,將積極教育的理念和內容運用到語文教學之中,是解決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缺乏愉快情感體驗和閱讀動機不足等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積極教育的內涵和主要內容
積極教育是積極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具體應用。積極心理學是對人的積極的、正面的經歷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長處和福祉的科學研究。[2]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研究不僅要關注人的心理創傷、缺陷或性格弱點,而且要對人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進行研究,關心人的積極主觀體驗,探討人的幸福。從價值功用的角度來說,積極心理學不僅強調心理治療功能,更強調積極心理品質的建設功能,通過激發個體內在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幫助個體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獲得美好的生活。與之相對應,積極教育的基本觀點是,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教育時,并不只是糾正學生的錯誤和問題,或幫助學生克服缺點,更為重要的是要發掘學生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并通過增加相關的教育內容,以實現擴展和培育這些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幸福”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因此也就成了積極教育提倡的教授內容。有研究者指出,積極教育就是一種幸福教育,其目標是讓人的生理與心理、人格與社會性實現相互融合、轉化和提升,并努力創造幸福資源,正確對待幸福資源,充分利用幸福資源。[3]何曉麗等人認為,積極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積極情緒、沉浸體驗、意義、成就和積極關系。[4]第一,積極情緒是個體的愿望和需求得到滿足時而產生的一種愉悅感受,包括高興、喜悅和愉快等。研究發現,積極情緒是影響個體成長的重要因素,就認知領域而言,它對個體認知的發展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同時,積極情緒能夠抵消消極情緒的心理效應,有助于增強個體對社會生活的適應性,促進個體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從而增進個人幸福。第二,沉浸體驗是個體面臨的挑戰任務與自身能力達到平衡時,當個體全身心地投入活動中而產生的一種愉悅狀態。當個體出現沉浸體驗時,會不知不覺地投入全部注意力于所從事的活動中,而這種體驗本身可能就會成為目標,激勵個體尋找新的挑戰,并不斷為之付出努力。第三,意義和成就同屬于價值層面的理念,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更強調社會屬性,而后者則側重于個體意義上的心理滿足。無論是自我存在意義的實現還是成就感的滿足,都能成為一種自我激勵的方式,增強個體在學習、工作中的自信心和進取心,使個體自發地對學習或工作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迎接挑戰。第四,積極關系反映的是一種對良好人際關系的期許,具體來說,就是個體希望構建積極、穩定和互相支持的人際關系。人是群體性的存在,生活在群體中的個體不可避免地會尋求與他人建立積極關系。有研究表明,自認為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他們所經歷的好的、壞的事情實際上相差并不大,但是前者更容易從消極情緒中恢復過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那些覺得自己幸福的人有著更積極的人際關系。[5]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積極關系帶來幸福”。以上五個方面既是評價幸福的重要尺度,也是實現積極教育目標的主要憑借或依據,積極教育就是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帶給學生幸福并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收獲更多的幸福。
二、積極教育與語文教學的契合點
積極教育與語文教學存在很多的共通之處,語文教師將積極教育倡導的理念和內容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改變語文教學現狀的需要。導入—通讀課文、整體感知—段落劃分、概括大意—分析主旨、體會情感—拓展小結,是目前不少語文教師教授一篇課文慣用的教學流程。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其積極性、主動性很難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習中缺乏愉快的情感體驗。有研究者將這樣的教師枯燥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稱為“消極教育”。[6]積極教育是消極教育的對立面,它主張使學生的求知過程變成積極主動的行為過程,同時還要使教育過程成為師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為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增加教育的積極成分,以積極教育代替消極教育。二是契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部分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7];同時還指出,“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8]。在總體目標與內容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9]。不難看出,積極教育提倡的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建設和主張的積極情緒、沉浸體驗、意義、成就與積極關系教育內容,與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不謀而合。三是語文教材本身就蘊含了很多積極教育的因素。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標準的物質體現形式,它以具體的內容和直觀的形式體現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從這個角度來說,語文教材必然會涉及積極教育的內容。實際上,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也的確包含了大量的積極教育內容。比如,在積極情緒體驗方面,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有《春》《濟南的冬天》《望月》《登飛來峰》(對大自然美的情緒體驗)等課文;反映沉浸體驗方面,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有《敬業與樂業》《精神的三間小屋》等課文;在體現意義、成就方面,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有《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等課文;在建立積極關系方面,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有《藤野先生》《回憶我的母親》《渡荊門送別》等課文。
三、基于積極教育的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動機激發策略
培養閱讀動機是發展閱讀能力的第一步,并且良好的閱讀動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心理調適作用。針對目前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積極體驗、閱讀動機不足的問題,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可以借助積極教育提倡的理念和內容,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滿足閱讀需求,增加積極情緒體驗
農村初中生多是從留守兒童成長起來,由于隔代教育較少關注他們的精神需求,再加上他們手上可供閱讀的書籍很少,語文課本便成了他們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閱讀材料。初中生正處于人的生理、心理發生急劇轉變的時期,他們希望擴展眼界,有通過閱讀來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聞的強烈愿望,而單一的閱讀內容往往讓初中生產生不了積極的閱讀情緒體驗。對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師除了要利用好語文課本,引導學生從課文中領略祖國山川的壯麗之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等,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外,更為關鍵的是要想辦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閱讀素材,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比如,語文教師可以發動學生的力量,開展“圖書漂流”、“一人一本好書”、建立“班級圖書角”等活動,充實精神的食糧。有條件的還可以帶領學生去校外圖書館去讀書、借書,甚至去大學圖書館體驗更濃厚的閱讀氛圍。另外,語文教師也要多關注并參加社會上舉辦的書展、期刊博覽會等,主動去“淘”一些適合初中生興趣愛好的書刊。比如,筆者幾乎每年都參加由武漢市政府承辦的全國期刊博覽會,只需花10元錢就可以購買到一些往年全套雜志,學生對這些雜志往往愛不釋手,翻了又翻。
(二)尊重個性差異,強化閱讀沉浸體驗
沉浸體驗離不開合適的任務。國外有研究者指出,如果分配的責任和任務與學生的優點互相吻合并富有象征性,就能有效促進合作與友誼。[10]因此,要強化學生的閱讀沉浸體驗,語文教師就必須尊重個性差異,為不同性格特征、發展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閱讀任務。比如,安排語文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先生”,讓他們承擔小組內同伴閱讀學習的指導任務;要求閱讀基礎薄弱的學生閱讀文章時做好旁批,讀完文章后繪制思維導圖等,通過習慣的養成來增加他們的閱讀沉浸體驗。另外,沉浸體驗與實時的反饋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閱讀中的沉浸體驗是一種高度集中的忘我的學習過程,所以反饋的及時性可以保證閱讀的流暢性,形成長時間不被打斷的沉浸體驗。因此,語文教師也要及時向學生反饋當前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鼓勵他們通過反饋信息制定出下一步的閱讀目標。
(三)給予更多理解,減少學生抗拒心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不少農村初中生有了接觸網絡的機會。與閱讀教材中的課文或經典作品比起來,農村初中生普遍更愿意讀網絡小說。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如果教師強迫學生閱讀指定內容,有可能會引發學生叛逆心理和抗拒行為,導致適得而反的結果。對此,語文教師首先應該以“同情”的立場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并逐漸調適學生的閱讀行為,比如可以在名著中找一兩個學生感興趣的段落讓學生閱讀,以降低閱讀畏懼感對閱讀動機的削弱,并與學生一起發現文學名著中的審美情趣。然后,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諸如讀書匯報會、表演情景劇等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自由發表讀書觀點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分享自己的見解,產生出思想碰撞的火花,將語文閱讀變成有節律的“吐納”,從而讓學生獲得閱讀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激發深層次的閱讀動機。
(四)創設交流平臺,建立積極師生關系
蒙臺梭利強調說:“教師和兒童之間的積極關系是教育成功的唯一基礎。”而“向學生表達我們的關心”和“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是快速有效建立積極師生關系的核心因素。[11]在“向學生表達我們的關心”方面,語文教師要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強制力量,向學生施以引導與關愛,如果學生確認教師傳遞的信息后做出閱讀選擇,師生之間就能形成一種以對話為表征,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幸福感為最終目的的閱讀關系。在“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上,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指導課上,摒棄教師滿言堂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去展開整本書閱讀或精讀名著,不以講解閱讀習題為中心目標,只在關鍵問題上給予點撥和指導即可。同時,語文教師也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自由發表讀書觀點,能夠實現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臺。總而言之,語文教師要在激發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動機的過程中,適時地啟動對話,體現出人文關懷,讓學生有共鳴感,這樣才能像蓄水池的水開了口子一樣,使學生進入沉浸式的閱讀狀態,這也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生命狀態。
作者:李杏
- 上一篇:核心期刊校園足球研究可視化分析
- 下一篇:機械制造碳素設備加工工藝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