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稅收制度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23:15: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財政稅收制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財政稅收制度

中小企業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分析

【摘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的數量和規模都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優化而日益增加,但財政稅收制度并沒有隨之進行快速的轉變,這就使得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要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不斷創新,以此來扶持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論文分析了財政稅收制度,對其發展現狀及重要性進行了簡單闡述,重點介紹了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作用。

【關鍵詞】財政稅收制度;中小企業;現狀;重要性;扶持作用

1引言

無論是我國社會經濟和民生建設,還是財政稅收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財政稅收制度,但是目前的財政稅收制度對很多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需求來說,已經無法滿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迅速發展。因此,在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進行科學整合的基礎上,需要對財務稅收制度進行創新與優化,為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不斷提供合理健全的制度保障,不斷扶持其順利發展。

2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在解決一大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經濟效益,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財稅收入,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被暴露出來,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中小企業產業的技術含量不高,并且缺乏長期有效的資金投入;第二,中小企業的發展規劃較為模糊,缺乏現代化管理知識;第三,中小企業承受的稅務較高,與其規模不相符;第四,由于各種限制條件導致中小企業引進高技術人才困難,阻礙其迅速發展。

查看全文

中小企業財政稅收制度創新研究

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開始不斷的完善,中小企業的數量持續增加,我國的財政稅收制度需要做出改變,以此來更好的適應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發展趨勢的要求,將中小企業的良性作用發揮出來,合理的分配收入,對各項資源能源進行調控,使得企業的發展運營狀態可以變得更加的穩固,不斷的完善我國的稅收管理制度,讓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更加的健康,處理好當前我國財政稅收制度所面臨的問題,改革并創新財政稅收制度,提升其制度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效用。

一、財政稅收制度創新的內容以及意義

我國市場經濟的歷史已有三十多年,現階段,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正處于不斷完善的時期,總體社會經濟的發展勢頭比較好。隨著各類中小企業數量的增加,我國的市場經濟開始變得更加的活躍,這不僅豐富了我國的經濟實體類型,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想要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就必須要盡可能的加快各類中小企業的發展腳步,讓中小企業都可以打破傳統經濟管理制度的束縛。需要改革并創新財政稅收制度,統一我國各類企業的稅收制度,切實的保障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態,同時還應當盡可能的優化財政的支出制度以及預算制度等,完成稅收制度的轉型工作,處理好傳統稅收制度的轉移支付等問題,讓其轉移變得更加的規范。找出其所存在的稅收立法不健全等問題,讓財政稅收制度可以更好的服務企業。

二、財政稅收制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分析

1.提升中小企業經濟。中小企業是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其在國家經濟之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需要對財政稅收制度進行改革,以此來從根源上減小中小企業所需要承擔的稅務,讓中小企業的資金可以更加的充裕,切實的維護了中小企業資金鏈運行的穩定狀態,避免其資金鏈產生斷裂的影響,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較為充裕的資金不斷的去開拓市場,讓自身企業的轉型工作可以進展的更加順暢,同時也可以擴大自己的規模,讓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提供就業崗位。我國的人口數量比較大,所以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就業壓力問題。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高校的擴招,導致大部分的大學生遭遇了就業困難等問題,就業問題極其的嚴峻。想要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就必須要增多就業崗位,完成財政稅收制度的創新以及改革等工作,和中小企業進行溝通,處理好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難題,讓其可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3.調整國家產業結構。企業的自主創新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開展,但是現階段,我國受到西方國家技術的影響,其自主創新會過于集中化,高校以及國企之中的自主創新投入會比較大,需要采用財政稅收制度的創新改革形式,優惠中小企業的稅收,使得中小企業可以更為自主的開展創新工作。4.合理配置資源。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例分析,如果一味的去追求大型企業的經濟效益,其最終所產生的經濟效果根本無法得到保障,若對其的控制力度不足,就會使得總體大型企業毫無生機可言,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實力。對此,我國必須要在發展大型企業的過程中,明確的了解到中小企業的發展優勢,同時給予中小企業一定的鼓勵和幫助,合理的開展資源的配置工作,最大化的利用各項資源。5.促進中小企業融資。中小企業的自身實力不足就會影響到企業的日后融資工作。中小企業自身的公共性以及私有性會比較明顯,中小企業若采用融資的形式來提升自身企業的競爭實力就會給企業的經營產生極大的風險,所以,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不會參與并進行融資活動,應當合理的采用財務稅收制度的長信措施,降低中小企業的擔憂,政府要利用該政策措施減小風險。

三、企業財務管理和稅收籌劃的關系

查看全文

財政稅收制度改革與創新

摘要:作為國家調控經濟的措施之一,稅收制度的完善與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財政稅收制度也不斷完善起來,對于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我們也應當意識到,在新形勢下,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實現財政稅收制度改革與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經濟;稅收制度;改革

1.稅制改革的成績

(1)稅收體制日趨完善。歷經數次改革之后,現階段我國稅收制度日漸完善,逐步構建起相應的稅制體制。不僅如此,多部門長期合作,實現了以流轉稅和所得稅為基礎的稅收主體。多部門在稅收體制改革中相互配合,各機構運轉效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2)稅收結構日益合理。首先現階段我國所得稅比重日益提高,充分體現了我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成果,也表明我國經濟運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充分發揮出來稅收經濟調節的作用。其次我國稅收額度逐年增長,特別是西部地區,這對我國實現共同小康、共同富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后我國環境資源稅率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有利于我國打造資源節約型社會。(3)稅收收入持續增長。與前幾年相比,近些年來,我國稅收收入逐年增長,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也越來越高。

2.稅收制度改革現狀

雖然我國稅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還沒有建立相應的、完善的現代稅收體系,與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稅收制度改革的經驗不足,難以對稅收體制改革保駕護航。忽視了稅收其他方面的作用。稅收的功能非常多,它能夠促進其他相關領域的發展。然而現階段我國稅收逐步走向旅行籌集收入職能的單一化方向,這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最后我國稅收的法治化程度相對較低,稅收制度必須依法落實,并與相關稅收部門協調配合,才能夠實現稅制改革的有效推進。上述內容是我國稅收制度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

查看全文

中國財政稅收制度改革剖析

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只有全面實施財政稅收改革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經濟平穩增長。財政稅收體制對具體工作實施有著重要影響,只有對財政稅收體制進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完善財政稅收的各項政策,才能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從財政稅收的作用來看,財政稅收的實施可以優化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社會資源、促進收入分配平衡協調、社會公平正義,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我國在財政稅收體制的引導下可以更好的實施宏觀調控政策。因此財政稅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財政稅收的政策體制關系到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完善,只有擁有完善的財政稅收體制,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才能順利推向前進,我國未來才會擁有更加繁榮的景象。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可以更好的維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

一、財政支出、預算體制、稅制轉型需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我國財政體制改革促進了一系列工作的完善和發展,其中主要體現是國庫支付方式發生改變,采取了集中模式,集中支付方式對國庫的優化提供了重要思路和途徑。政府采購一直是各級部門關心的大事,通過財政體制改革,政府采購的相關政策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采購過程更加透明,采購模式更加先進。[1]因此對財政體制改革對深化政策采購制度改革起到積極重要作用。財政績效管理一直是政府財政改革的焦點問題,通過財政改革促進政府財政績效考核的完善,對政府財政績效考核的力度更大,實施方案更加明確,因此財政制度的優化發展對我國政府各項事業都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必須積極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達到優化政府各項事業的最終目的。我國政府采購制度得到很好的優化,其改變傳統的采購模式采取集中采購的管理模式,為政府采購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政府績效考核的力度加大,為提高政府辦事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合理的體制導致政府辦事效率低下,很難實現事業上的突破,根本原因是體制出了問題,沒有良好體制的支撐,各項事業很難得到發展。因此為促進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目標邁進,必須不斷進行體制改革,只有體制不斷完善,才能更好的帶動其他事業向前發展。伴隨著我國財政支出體制的完善,支出結構的不斷優化和調整,我國政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不斷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其中主要表現在公共基礎設施財政投入加大,科技教育人文方面得到空前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服務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加大。一系列的財政投入改變了我國以往的社會面貌,加快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為我國各項事業的向前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財政結構調整和優化之后,社保、衛生、教育等社會公共事業得到很大的發展,改變了我國以往教育、社保、衛生公共事業財政投入不足,公共事業一直落后的局面。農村問題一直是我國政府重視力度不夠的地方,通過財政制度的優化,我國對農村的財政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普及,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得到健全,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得到很大的發展,農村各項事業得到完善和發展,為我國新農村建設提供重要的財政支持。

財政體制改革中一個重要方面是預算制度改革,只有加強預算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預算體制改革加強預算監督的力度,才能從根本上完善預算體制改革。財政預算實現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合理管理模式,促進財政體制的預算合理性,保證財政預算的健康發展。預算體制效率提高是預算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強制度效率建設才能更好的完善效率對改革的積極作用,擴大我國預算體制管理的范圍,加強預算體系建設,最終形成一套職能齊全,覆蓋范圍廣的預算管理新舉措。國有資本預算制度的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準,只有對國有資本預算制度改革才能促進各項預算體系的改革,才能更好的為整個預算體制提供更好的平臺,把預算工作提升到一個更高、更好的層次,為服務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政策支持。我國政府必須完善以增值稅為主的稅務制度改革,建立新流轉稅制度,為社會主義稅收制度建設提供一個好的平臺。我國新形勢下必須完善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品稅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流轉稅方向轉變,稅收制度的正常執行為我國財政收入提供了保證,政府有了收入才能增強調整各項財政政策的能力,財政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上漲,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建立合理分稅制度提供了條件,通過分稅制度的完善,促進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提升了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從而提升了各級政府對各項事業的支付能力,同時可以有效的建立轉移制度,中央政府加大了對地方政府的財政稅收補助力度,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加大了對貧困地區的財政補助力度,為整個社會健康和諧發展提供了條件。

二、我國財政體制問題分析

我國經濟正在經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同時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總有一些不適應規律要求的缺點,不能達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過度強調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財政稅收體制的建立完善,而忽略了支出機制的建立,我國地方各級政府財政結構需要進行改進和轉變。伴隨社會經濟的深入和發展,各種問題都會集中暴露出來。從制度角度分析,當前我國的財政稅收制度存在很大的限性,稅收體系本身存在的問題較多,導致一系列改革很難實施,財政體制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府一直重視稅收收入的管理,忽略了非稅收收入的管理,稅收種類出現了不健全、不完善的狀態,很多關系到改變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新稅種沒有納入國家的管理體制中來,制定稅收制度時會有不健全的問題出現。只有全面分析稅收種類,健全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實現體制創新。我國當前的稅務體制中的增值稅和所得稅體制不健全,缺少相關的監督跟蹤體系,不利于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加強增值稅和所得稅制度建設,為社會主義稅收體制健全發展創造好的環境。當前的稅收體制中對資源和環境稅重視力度不夠,沒有完全納入國家收入體系中去。政府的收入存在不平衡狀態,由小向上出現了集中模式,如此狀況導致各級地方政府收入出現嚴重的不均衡現象。當前稅收體制中,分稅制度不合理現象嚴重,中央和地方政府對財政稅收的分配比例不盡合理,需要進一步通過制度化來完善。從我國當前的狀況來看,企業所得稅和各種增值稅都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共享管理,此種做法不利于中央政府實行宏觀調控,同時也不利于地方政府對稅收的管理,各種生產要素很難得到優化配置。

查看全文

推進財政稅收制度革新思索

當前,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財政收入可以說是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但是,具體到如何取以及取多少、向誰取,那就是十分復雜的問題。財政支出向哪里傾斜,應保持怎么樣的恰當結構,建立什么樣的稅收體制,關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定與社會的和諧。可以說,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我國的經濟社會已經有了極大的發展。

那么,面對已經變化了的社會現實,固守原來的財政稅收制度當然不足取,唯有科學、理性地分析目前的財政稅收體制問題,在此基礎上求真、務實、創新,勇于解放思想,敢于改革與完善已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的財政稅收體制,才能真正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

一、我國財稅體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以來,我國所推行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優化了社會資源的配置,加強了市場的宏觀調控,維護了經濟秩序的穩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取得了重大成就,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

1.改進了財政支出體制

建立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等各項管理制度,實施財政績效管理制度的變革,在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當中,以集中采購為基本特征的政府采購制度和政府收支分類改革、財政績效評估等重大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財政管理效率。

查看全文

健全教育財政稅收制度研究

1、研究意義

(1)保障財政性教育投入增長的資金安排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一直重視教育投入問題,我國的財政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在2006年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的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達到4%。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規范教育收費。從2008年和2009年來看,我國財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已連續兩年達到了3%的水平,公共教育服務的水平逐漸提高,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目前教育財政的投入總量與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距4%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應該看到,為了保障公共教育支出,我國政府在每年教育財政預算安排中,一些與教育有關的稅費收入直接負擔了財政的教育支出成本,如教育稅收優惠政策、教育費費附加等。但由于我國目前沒有單獨的教育稅體系,教育類稅收綜合機制也沒有形成,所以稅收保障公共教育財政資源的作用亟待挖掘。而在發達國家(如美國),財產稅一直是國家公共教育財政的主要來源,大約75%的財產稅被指定運用于教育。此外,稅收優惠政策還是各國教育類稅收的普遍做法,如教育所使用的土地、建筑的稅收減免部分,成為公共教育投入的有效補充。

世界銀行還在《教育部門援助戰略》(WorldBankSupportforEducation)中特別強調:“公共財政是教育改革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教育投入、教育收費、稅收以及資金使用效率都與學校的管理和融資密切相關”,這充分體現了教育類稅收對于公共財政資源的重要性。

我們試圖從教育的直接稅、稅式支出及稅收管理三個方面入手,分析我國教育財政的稅源基礎及其機制,提供有利于緩解全社會教育經費需求壓力的財政收入方案,保障財政性教育投入的增長。

(2)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財稅體制的需要。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明確提出了財政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向和任務。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中都把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放在重要位置。公共教育是當前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我國公民無論居住在哪個地區,都有平等享受基本受教育的權利。而包括稅收在內的財政職能是政府全面履行職責和加強宏觀調控的物質基礎、體制保障和政策手段,在推進公共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服務均等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責無旁貸,也大有可為。雖然于凌云、安體富等強調轉移支付機制是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體制保障,但丁元竹指出稅收均等化、財政需求均等化等內容同樣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財政體制的重要內容,需要對我國將建設何種財政能力均等化體制進行研究,要從完善財政體制的角度加以認識??梢姡⒂兄诠步逃Y源合理配置的稅收體制機制,對于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財政體制有著積極作用。

查看全文

有關涉農財政稅收制度研究

黨的十六大指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碑斍拔覈r業和農村發展中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造成了農民增收困難,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制約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鑒于農村經濟發展與國家財稅政策之間的密切關系,本文旨在探討一下涉農財政稅收政策的有關問題。

一、我國農村財政與稅收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稅制不合理

目前我國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GDP的增長速度,農業稅類(包括農牧業稅、農業特產稅、契稅、耕地占用稅)收入的增長速度快于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平均每年快0·45個百分點。產生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就是農業稅制設計不合理。我國二元的經濟結構決定二元稅制結構。現行的農業稅類是專門針對農村而設的,它同城市征收制度相比,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對農民有稅收歧視。首先,稅種性質模糊不清。按照課稅對象的性質來分,我國現行稅收可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和行為稅。嚴格地按我國《農業稅條例》的規定,現行農業稅不屬于上述任何一個稅類。其一,農業稅以農業生產收入為課稅對象,但計稅依據中并未扣除各種成本、費用和損失,與所得稅有差異;其二,農業稅不僅僅只對農民出售的農副產品課稅,還包括農民維持生存的口糧,與流轉稅也存在差異;其三,農業稅以農業收入為課稅對象,而不是以土地為課稅對象,故也不屬于財產稅或資源稅。因此,農業稅的性質很難界定,稅種設置本身缺乏科學性。其次,減免稅規定不完善。農業稅有一些減免稅政策,但同其他稅種相比,還存在一些漏項。如財政部門將農業稅歸入所得稅,那么,對農戶就應參照個人所得稅有關規定確定免征額或允許扣除成本、費用和損失。事實上,與之相關的內容尚為空白,即使目前正在試行的稅費改革方案也沒有涉及這些方面的內容。當前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兩千余元,若農業稅也享有公平性要求的免征額或允許扣除成本、費用和損失的金額,則絕大多數農戶無需納稅。再次,稅負的累退性依然存在。在全國推行的農村稅費改革,在取消各種收費的同時,提高了農業稅稅率,這種一刀切的辦法,不僅無法減少累退性,甚至可能導致相反的結果。換句話說,即使農民平均負擔由于取消各種收費而減少,最低或較低收入者的負擔也未必減少。實證分析也表明:收入越低的農戶,其經營收入來源于農業的收入比例越高,稅收負擔相對更重。具體表現為:落后省份的稅負重于較發達省份的;同一省份純農戶的稅負重于其它農戶的。

2·財政收入預算的多渠道,造成了制度外財政收入劇增

由于分稅制改革并沒從根本上扭轉政府收入分散化的現狀,即政府收入被分割為預算內收入、預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國家財政職能弱化。在經濟不發達的農村,這種分散化的財政格局使地方財政淪為“吃飯財政”,預算內收入難以維持政府機構正常運轉,為了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各級地方政府只好通過各種制度外收入來供養人員和進行基本的建設。

查看全文

當前公共財政稅收制度管理研究

一、公共財政的相關問題

湯教授認為盡管公共財政的相關內容存在諸多方面爭議,但是總體看,公共財政具有其道理,個人贊同這個提法。

十六屆三中全會對于稅制改革和財政體制有特定的論述。該論述要求分步實習稅制改革,并具體提出了實施分步稅制改革的八項具體要求。十六屆三中全會對于財政體制改革的要求,包括完善分稅制的財政體制、國家預算、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以及整個財政制度。

湯教授認為,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原則,從理論上講,是以市場失效和社會經濟全面、持續健康發展為標準。因此,只有那些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領域,政府和公共財政應當介入。由此,導出公共財政的介入領域范圍。

(一)公共財政的特征和應當介入的領域

公共財政的含義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和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建立的財政收支活動新的機制和新的體制,是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體制。公共財政的基本點包括:(1)彌補市場失靈的財政;(2)公共財政提供一視同仁的服務;(3)非營利性的財政;(4)法制化的財政。

查看全文

有關國內優化財政稅收制度創新研討

財務稅收制度是國民經濟的根本,1994年以來的財務稅收體制改革突破原有體制存在的問題,并在稅收體系和財政收入分配體制、財政支出管理及預算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笆晃濉币巹澗V要再次提出,要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優化社會資源配置、調節收入平衡、加強國家宏觀調控,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經濟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社會提供保障。

一、現有財務稅收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現階段財稅體制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現在資源和國有資產收入非稅收入沒有納入到政府收入體系的管理范圍;稅種不健全,部分能夠調節社會分配能力的重要稅種,如資源與環境稅沒有納入到財稅體系中,不能有效地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各級政府財政收入分配一般呈向上集中傾向,在分稅制體制安排中,導致財力分配不均,各級地方政府收支劃分不合理,不利于中央的宏觀調控。

(二)各級政府事權及支出責任改革相對滯后。由于各極政府的財權、財力與事權與支出責任改革滯后,使地方政府收支缺口較大,地區間財力不均衡狀態較為明顯,部分地方政府財政困難問題較為突出。

(三)是預算體制覆蓋范圍狹窄。相對于稅收體制和財政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后,部分實質性問題未得到有效落實??傊鳛橐栽鲋刀悶橹鞯亩愂阵w系及分稅制體制,現行的稅收體制不能夠有效適應現階段經濟的發展,因此,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有利于經濟建設的深入推進,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深化財務稅收體制改革的構想

查看全文

優化財政稅收制度改革研究

日前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當前,我國繼續處在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堅定不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更好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服務。深化我國現有財政體制具體有如下幾個建議:

一、財稅改革必須由“放權讓利”走向“制度創新”

經濟體制改革一直是制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道關卡,因此,改革的第一步務必是“放權讓利”。在農村地區應大力推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充分擴大農民勞動積極性,并實行農副產品的競爭定價,使農民真正得實惠,除此之外,還應調整農業稅收結構,減少農民在稅收方面的負擔等等。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面,應在適當的情況下提高地方政府的職權范圍,促進他們在發展經濟、組織招商引資、擴大地方生產等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地方財政的“承包制”,也就是合理分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和職權,增強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反之,由于職權和責任過度集中,導致宏觀經濟調控無法落實,這就限制了地方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十四大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歷史證明是切實有效的,因此務必長期貫徹執行,不斷促進制度的創新和發展,最終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水平以及前進步伐。

1994年開始的財政稅收制度改革開展到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分級財政體制的試行經實踐檢驗是與市場經濟并行不悖的,應繼續大力推廣。下一步工作中,要繼續加強稅制改革,強化職權與利益的分配關系,繼續推進分稅制,規范政府和企業以及個人之間的權力關系。

二、財政職能的轉換必須和政府職能的轉換同步進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