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告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1 01:23: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財務報告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財務報告研究分析論文
[摘要]財務報告舞弊是一個具有300多年歷史,并一直令會計界頭痛的問題。如何對財務報告舞弊行為進行有效治理,這不僅是理論研究者和會計實務人員探討的課題,更是廣大財務報告使用者共同關注的焦點。有鑒于此,本文運用財務報告舞弊的相關理論,在對財務報告舞弊的典型案例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就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和上市公司外部監督體系的構建這兩大層面,對防治企業財務報告舞弊進行了有益的社會思考。
[關鍵詞]財務報告舞弊典型案例研究分析
一、國內外財務報告舞弊的典型案例及其分析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財務報告舞弊事件頻發,這種不法經濟行為掩蓋了企業財務的真相,導致投資者決策錯誤并使資本市場陷入困境。為更好地理解財務報告舞弊的相關理論,本文擬對國內外財務報告舞弊的典型案例進行實證分析。
1.美國安然財務報告舞弊案及其分析
(1)安然財務報告舞弊案概述
財務報告分析論文
著名的會計史學家邁克爾·查特菲爾德曾說過:"會計的發展是反映性的……會計主要是應一定時期的商業需要而發展的,并與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與技術飛躍發展的新時代,財務會計和財務報告作為立足企業、面向市場的一個重要的經濟信息系統,當然也要迎接并適應經濟和市場的變革而不斷改變自己的內容和表述形式。現在的財務會計和財務報告(最初只是財務報表)原是工業經濟社會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才在傳統的會計與報表的基礎上形成的。在資本市場產生并成熟之后,財務報告對市場所起的財務信息傳遞,幫助投資人進行投資決策和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的作用,是很獨特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今天人類已跨進新經濟社會,財務報告在許多方面已經滯后于整個經濟環境的要求。因此,對其進行重大的改進及發展勢在必行。
一、財務報告過去的發展與變化回顧
(一)財務報告理論上的發展與變化回顧
1、關于計量。財務報表是以傳統會計的三個特征為支柱的。那就是:記錄按復式簿記系統;確認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計量采用歷史成本屬性。因此,人們把傳統的財務會計分別稱為復式簿記會計、權責發生制(即應計制)會計和歷史成本會計。在財務會計的上述三個特征中,對會計信息特別是盈利信息最有影響作用的,是確認和計量。傳統財務報表受到的沖擊最早也是針對計量。所以,報表的使用者莫不關注計量。隨著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國出現的通貨膨脹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在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之外,先后創造了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清算)凈值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正如FASB(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所說:"當前,在財務報表中報告的各種項目,是用不同屬性來計量的。這要由項目的性質和計量屬性的相關性與可靠性來定。"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們對財務報告中的計量可以看到下列變化:由早期以歷史成本為主(甚至占完全統治地位)到幾種計量屬性同時并用,再到當前傾向于采用公允價值。這種種變化明顯地說明,計量屬性的采用決定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即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各種不同計量屬性所帶來的不同經濟后果及其應用的不同前景。
2、關于確認。早期財務報表的確認僅研究收入的決定和費用的分配。在股份企業出現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實現制來確認收入和費用。那時確認的唯一標準是看有無現金流入(收入)和流出(費用)。后來,由于出現委托和關系,為了正確反映和評估在某一期間的受托責任,就產生并廣泛運用了權責發生制。然而權責發生制仍然是針對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生來說的。它提出了確認收入和確認費用的新標準。這個新標準不再是看有無現金收付,而是看權利與責任是否發生。為了實現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應計、遞延、分配和攤銷等四個特殊的會計程序。權責發生制使財務會計處理和報表的編制較前復雜,當然所獲得的收益數據也較前更為相關與可靠。人們主要關注收入和費用確認的另一解說是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左右,財務報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認可為第一報表。財務報表使用者所共同關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樣決定的呢?從收益表的構成可以看到:通過收入與費用的配比,決定收益。這就是流行于當年的收入/費用觀。然而收益也還可以由凈資產(不包括業主權益的變動)的期末與期初的余額對比來求得。后一決定收益的方法稱為資產/負債觀,因為這可不依賴收入與費用而單獨對資產、負債和?姓呷ㄒ嬤苯詠腥啡稀H舾葑什赫郟ㄔ鴟⑸憑筒荒芄鉤扇坎莆癖ū硪氐娜啡匣S謔荈ASB發展了會計確認的理論。在1984年12月發表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確認和計量"中第一次提出確認的完整定義,確認的四項基本標準(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與可靠性),并根據確認是"將某一項目作為報表要素正式記入或列入某一企業財務報表的過程"的定義,而把確認的過程分為"初始確認"、"后續確認"和"終止確認"三種類型。FASB第5號概念公告關于會計確認的見解如同它強調現值技術的運用和大力提倡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一樣,為把各種創新經濟業務(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可確認而尚未實現的有關收入項目等)在表內予以確認、計量或者在表外進行披露開辟了一條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見,財務報告理論與實踐的這一發展,不是憑空而來。它們同樣是競爭技術與全球化等環境因素發生作用的結果。
3、關于報告。早期的財務報表,是直接根據日常記錄所編成的。報表的內容就是表內的項目。項目只不過是會計科目的重新分類、匯總和排列。后來由于經濟業務日趨復雜,表內陳述的內容基本上屬于會計上的術語而不易為廣大投資人所理解。為了提高報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于是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這一部分的出現,同證券監管機構(如美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上市公司的報表提出補充的披露要求也是分不開的。雖然表內和表外的區分,人們已習見為常,但多數人并不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區別和不同的作用。在這個問題上,FASB于1978年發表的第1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而又富有創造性的見解:當前實務中的財務報表應當稱為財務報告;財務報告=財務報表+其他財務報告。財務報表需要由注冊會計師審計,而其他財務報告則可以請企業以外的會計師或專家審閱,有的甚至可以既不審計,也不審閱。在講到財務報表和附注的關系時,FASB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則反復強調:在財務報表表內表述是確認;用附注(包括表內旁注,表外底注)、其他附表、其他報告手段進行表述,不是確認,而是披露。這樣,附注和其他財務報告披露的內容、形式和是否量化表述就獲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間。
財務報告粉飾防范體系研究論文
[摘要]防范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粉飾問題是一項極其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本文分析其關鍵在于造就有效的財務報告供給、需求主體,并進而分別從供給、需求主體兩方面著重闡述了為此目標所需采取的諸項具體舉措,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投資者素質等。同時,本文也指出、探討了在制度層面應進行的其他配套改革,這些制度主要分為會計制度、證券監管法規、注冊會計師制度三方面;并在最后對政府部門如何強化對這一問題的監督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財務報告財務報告粉飾制度
財務報告粉飾一直是證券市場的"痼疾",極大危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以及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因而各國政府、學界均將其作為研究的重點。我國會計學者近年來也對這一間題展開了研究(黃世忠,1999;陸建橋,1999;劉杰,1999;等),這些研究側重于證實這一問題的存在,分析其表現形式。本文擬對如何構建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粉飾防范體系談點粗淺認識。防范財務報告粉飾,提高財務信息質量,是一項極其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投資者素質,造就有效的財務報告供給、需求主體,是其中的一條根本性措施;與此同時,也必須實施如加強對財務報告編報的監督、完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以及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等配套措施。
一、造就有效的財務報告供給、需求主體
上市公司管理層與投資者之間客觀上存在著信息不對稱,財務報告是消除這一不對稱的主要方式之一,或者說,財務報告是這兩者之間圍繞財務信息相互博弈的結果(Scott,1997)。因此,防范財務報告粉飾的根本性出路在于從這二者人手:造就恰當的主體,讓它們擁有足夠的理性、適度的手段。
1.打造有效的財務報告需求主體。當前上市公司存在財務報告粉飾現象的主要原因應在于需求主體缺位,即尚未形成有效的財務信息需求市場。因此,治理財務報告粉飾,必須側重解決這一問題,其關鍵性的舉措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提升投資者素質。
虛假財務報告淺析論文
[摘要]本文從分析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危害的角度,提出了對虛假財務報告進行監督治理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對虛假財務報告產生的原因進行探討后,概括出我國虛假財務報告產生的重要誘因,進而提出從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完善法律和監管機制、加強社會力量監督等多方面來治理和解決虛假財務報告的問題。
虛假財務報告是指未能遵循財務會計報告標準,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作出不實陳述的財務會計報告。
一、虛假財務報告的危害
財務報告信息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市場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目前呈蔓延之勢的會計造假雖然能給企業帶來一時的蠅頭小利,卻給國家、社會甚至是企業自身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1.造成國家經濟波動、危害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對國家來說,虛假的財務信息肯能導致證券市場的虛假繁榮,引起資本市場的不正常流動,導致國民經濟建設的混亂,造成投資過熱,甚至導致金融市場的極度紊亂、萎縮和崩潰。
2.造成投資者利益損失,沉重打擊資本市場。很多投資者因為虛假財務信息造成其投資決策失誤,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現在我國的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就是最好的例證。投資者信心喪失,證券市場持續多年低迷不振,股票價格的持續走低。
政府財務報告分析論文
1、我國現行政府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
我國迄今還沒有一份能夠集中、全面、完整、系統地反映政府財務受托責任的政府財務報告。政府財務報告不能向公眾和監督部門提供更多的政府會計信息,難以集中、全面、完整、系統地考核和評價政府財務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全面解除財務受托責任。尤其是作為反映國家財政情況全貌的預算報告和決算報告,內容量往往只夠占用一兩個報紙版面。我國現行的政府財務報告信息披露制度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政府財務報告內容比較分散
我國的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中均規定了相應的一套會計報表,但各會計報表自成體系、分別編報,沒有一套能完整集中地反映各級政府的資產、負債和凈資產全貌的合并會計報表,使人民代表大會等政府財務報告的主要使用者難以全面、系統地考核和評價政府財務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與此同時,政府也難以向人民代表大會等政府財務報告的主要使用者全面解除財務受托責任。
2.政府財務報告的內容不夠完整,披露的信息過于簡單
現行財務報告只能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它只是政府會計的一個側面,而不能充分反映整個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一些資產產權股權、債權、債務的情況沒有核算或者核算得比較粗略,即使是收支情況也未能與預算項目協調配合,難以充分反映預算收支的執行結果。
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監管論文
論文關鍵詞: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監管思考
論文摘要:據深交所的一份權威調查顯示,上市公司出具虛假財務報告的比例大約為13%,而該報不報,隱瞞信息的比例更高。財務報告的質量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造成投資人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失去信任。文章通過對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會計信息質量及披露的現狀及完善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監管等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應從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推進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健全民事賠償機制等方面建立一套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有效的監管機制。
最近幾年我們目睹了太多上市公司的業績騙局,如瓊民源、PT紅光、大慶聯誼的欺詐,藍田股份以及近年來披露的“世紀黑馬”銀廣夏的虛幻神話,都讓人觸目驚心。這些被揭露曝光者,有人把它比喻為冰山的一角,而那些沒有被揭露出來的,估計不在少數。虛假會計信息的泛濫,嚴重扭曲了股票的價值,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極大地挫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如果不加以嚴厲的打擊和治理,我國的資本市場就難于有效健康地發展。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及披露的現狀
我國有關的會計法規明確規定了上市公司要及時、真實、充分、公平地向廣大投資者及信息需求者披露可能影響投資者決策的信息,這是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義務。這一條款從宏觀而言,它有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市場健康有序的運轉,亦有助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更有助于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從微觀而言,從企業外部信息需要者角度來看,它有助于保障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從企業角度看它有助于公司的籌資和降低籌資成本,有助于促進公司自身的發展。由此可知:公平、真實、充分、及時的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對國家、企業、民眾都是大有好處的。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看取得的成績。(1)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逐步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為主體,以《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和證監會的關于信息披露內容和格式準則為具體規范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和首次披露、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三部分組成的信息披露內容,初步規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目前綜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雖然在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臨時報告中,會計信息都是其主要內容,但是出于用戶和市場管理的需要,同時披露非會計信息也是必要的。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就不可能如我們習慣上所理解的行業會計制度那樣獨立存在、自成一體,而是滲透在有關法規和信息披露規范性文件之中。在這些公開披露信息中當然還應包含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所作的各種審查、鑒定、評估、驗資、查賬、審計的報告和意見等等。(2)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正在不斷完善。為了適應證券市場管理的需要,我國在1992年成立了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它們從宏觀管理的角度出發,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進行了比較有效的管理。此外,證券交易所也積極地參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另外,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中,注冊會計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越來越明顯地發揮出來。(3)隨證券市場的發展我國的投資者的心理素質和投資分析、決策水平等技術分析能力正在不斷提高,這是好現象更是一大進步。
財務報告體系改革論文
摘要:我國財務報告存在著目標偏差、信息披露不完整、過于強調信息的可靠性等問題。在滿足有效披露、成本效益、財務報告體系表內優生的原則下,財務報告體系的改革應以完善體系、豐富披露內容、變革報告模式為目標。
關鍵詞:財務;報告體系;財務報表
一、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的局限性
在不斷變化的客觀環境中,我國財務報告改革雖然也取得了進展,但仍滯后于形勢發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趨明顯,主要表現為:
1.報告目標過分強調為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服務。現行財務報告所提供男畔⑹腔諶ㄔ鴟⑸啤⒁岳煩殺疚饕屏渴糶緣牟莆裥畔ⅲ糜諭瓿殺ǜ嬗虢獬芡性鶉蔚哪勘輳夜鍍笠禱峒譜莢頡返?1條提出,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財務報告成為國家實行財政稅收與物價政策等的主要手段與重要依據之一,這種報告模式產生于計劃經濟,財務報告的主要職能是為政府宏觀經濟管理服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的情況下,企業已經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的格局,財務報告目標應轉向滿足與企業有直接利益關系的相關集團,如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等的信息需求。
2信息披露不完整。具體表現在:1)現行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過去的歷史信息,并且統一運用貨幣計量,對使用者未來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信息,如預測信息、人力資源價值、主要管理人員的素質等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是財務報告之外;2)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財務報告中長期被忽視,而由此導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響企業日后長遠的經營業績,甚至導致企業破產;3)由于報告用戶的信息需求和獲取信息的途徑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團已不滿足通用的財務報告了,隨著新的會計環境下財務分析職業的興起,市場和財務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喚財務報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別報告。
企業財務報告分析論文
一、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
會計一般原則中的客觀性,要求“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在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企業財務報告未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其披露的會計信息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正在逐步失去其相關性。
(一)財務報告信息含量不夠完整
首先,完整性缺乏是現行財務會計模式的固有弊病。以交易為基礎的現行財務會計模式勢必會對某些與交易無聯系但卻十分重要的期間價值變化不反映。可能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企業對經營業績的反映和控制難以令人滿意。例如企業經營過程之中造就的競爭優勢,因為不與企業的交易活動直接相關,因此在財務報表上得不到反映,但是這類事項或情況卻對企業日后的經營業績意義深遠。
其次,現行財務報告的不完整性還在于它實際上是一種通用格式的報表,它提供給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會計信息,并將不同企業的財務報表予以程式化。然而,隨著新環境下財務分析職業的興起,市場和會計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喚通用格式財務報表以外的、有利于特殊信息需要的“專用”財務報表。且由于使用者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被估價的資產不同、報告公司的環境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所以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而程式化的通用格式的報表,實在難以滿足上述需求。
再次,現行財務報告的核心是企業的有形資產,而對企業內生的人力資源狀況和各種軟資產如商譽、知識產權、企業文化等未能得到真實而公允的反映,一些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也在財務報告中長期被忽視。在知識經濟時代,這些軟資產才是企業未來現金流量和市場價值的動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凸現。據統計,1995年美國很多企業的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比例高達60%,特別是根據1997年中國品牌價值報告,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高達479.78億美元,中國第一品牌紅塔山的品牌價值也達353億元人民幣。由此可見,在一些高技術企業和大型企業中,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視。然而傳統的財務報告對此卻無法充分反映,以至于導致當今類似英特爾、微軟之類的股票上市后,其市場價值通常比賬面價值要高出3—8倍,從而不能有效滿足信息使用者基于無形資產的決策需求。
財務報告實務問題論文
一、股權投資差額與合并價差的關系
根據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投資》及其指南,股權投資差額是指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投資成本與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用公式表示:股權投資差額=投資成本-投資對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投資持股比例。股權投資差額的產生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從證券市場購入某一上市公司的股票,購買價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計算的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差額。
第二,投資企業直接投資于某非上市公司,投出資產的價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計算的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差額。
第三,在會計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由于增資改按權益法核算時,由于被投資單位歷年累積盈虧等所產生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
會計準則規定,股權投資差額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攤銷,分期計入損益。對于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期限,合同規定了投資期限的,按投資期限攤銷;沒有規定投資期限的,投資成本超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一般按不超過10年(含10年)的期限攤銷,投資成本低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一般按不低于10年(含10年)的期限攤銷,同時攤銷金額計入當期投資收益。
公司財務報告論文
表1對網上財務信息的成本和收益進行了概括。
表1互聯網財務信息的成本和收益對照表
附圖
二、構建與規范互聯網上的財務報告模式
近幾年國內外不少的專家學者提出了多種多樣的網絡財務報告模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事項報告(Eventreporting)模式、數據庫報告(Databasereporting)模式、交互式的按需報告模式、實時報告模式以及三層報告模式。這些模式一般是從網絡技術的可行性、信息用戶的需求出發來構建網絡財務報告的理論模型,而較少考慮報告公司的成本與收益,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實踐中應用卻比較少見。本文試圖從公司網絡財務報告的實踐出發,把現有的網絡技術作為已知,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整合,從網上財務信息披露內容、信息表達方式、報告公司和信息用戶之間的互動交流形式三個方面來構建和規范互聯網上的財務報告模式。
(一)網上信息披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