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案例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0 04:58: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畢業論文案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畢業論文案例

漢語國際教育畢業論文案例教學初探

摘要: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為例,從主標題、摘要、目錄、文獻選取、文獻綜述、格式等六個方面具體分析了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并展示了案例在學術論文寫作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以期對畢業論文的寫作教學和輔導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畢業論文;問題;案例教學

畢業論文的撰寫是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由于大四這一學年面臨著實習及就業的壓力,許多學生真正花在畢業論文寫作上的時間和精力并不多,再加上本專業的尷尬處境——真正對口的實踐機會并不多,更加大了畢業論文選題及寫作的難度。董淑慧(2016)以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的208篇畢業論文為例,指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論文選題存在較嚴重的不均衡情況,且漢語本體研究、純文學研究以及中華文化研究比例偏高。劉弘、楊欣怡(2017)運用體裁分析的方法(genreanaly⁃sis),發現華東師大本科生撰寫的國際漢語教學研究論文的引言結構存在著頭重腳輕,復合語步較多等問題。筆者多年的畢業論文指導經歷也發現,每一屆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往往出現一些相似的問題。因此,本文打算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為例,談談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并試圖從案例教學的角度,提出解決對策,以期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1.正文前存在的問題

1.1主標題的問題。主標題即論文的題目,應該扼要、簡明、有吸引力,必要時可以添加副標題,對主標題進行補充、強調。此外,還要求能體現研究對象、研究內容或研究方法。本科生畢業論文主標題常見的問題主要有:冗長不簡明;大而含混;謙辭濫用等。案例一:《博雅漢語•中級沖刺篇(Ⅰ、Ⅱ)》(第2版)與《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的詞匯匹配研究①此標題中,像“中級”“Ⅰ、Ⅱ”“第2版”等涉及到教材的水平等級、冊、版次等的信息并非關鍵信息,可以放到正文中加以說明,不一定要體現在標題里,以免造成標題過長。案例二:淺析外國留學生漢語寫作障礙作為平時寫的小論文,我們可以“淺析”“試論”,不過作為學位論文的標題,最好避免用這一類謙詞;其次,標題中的關鍵詞“漢語寫作障礙”涵蓋了留學生在運用漢語寫作各種文體時遇到的障礙,包括的范圍比較大,要論述的對象比較含混,而論文實際上只擬探討留學生在參加HSK六級作文考試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因此綜合以上兩點,上面的標題若改為“留學生HSK六級寫作障礙研究”可能更好一些。1.2摘要的問題。摘要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應該簡潔地展示研究的目的、方法、結論和意義等。周小兵(2017a)指出,“好的提要①,讀者看完后,能基本掌握論文內容,基本判斷是否有研讀全文的必要,基本了解這篇論文是否對自己的研究有參考價值。提要應該包含論文最核心的材料和觀點。”本科生畢業論文摘要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二:一是不簡潔,把一些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二是簡單羅列各章標題和主要內容,沒有總結出論文的主要觀點或結論。以下是一篇畢業論文初稿的摘要:案例三: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越來越多外國人希望學習漢語。進入21世紀,更是掀起了一股漢語熱潮,快速發展的對外漢語教學新形勢向教材編寫提出了新的挑戰,各類漢語口語教材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其中不乏優秀的口語教材,但同時也存在一定數量的口語教材,表現出對教材研究的缺乏。《漢語口語速成(基礎篇)》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漢語縱橫(會話課本1)》則是留學生本科必修課系列教材,這兩本口語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通過這兩本口語教材的比較研究,呈現當前口語教材的編寫現狀,并試著探討其優缺點,為日后的口語教材編寫和研究提供參考。(《漢語口語速成(基礎篇)》與《漢語縱橫》比較研究)在案例三中,“20世紀80年代末……研究的缺乏”這135個字,本來適合出現的位置應當是正文的引言部分,放在“惜字如金”的摘要里是很不合適的。而這段摘要的后半段,特別是最后一句話,應該是呈現文章的主要觀點或結論的,但卻只是泛泛地說“呈現當前口語教材的編寫現狀,并試著探討其優缺點”,讀者還是不知道通過這兩本教材的比較研究,各自有哪些優缺點。像這樣簡單說明論文主要內容的摘要,在功能上與學位論文的目錄是重復的。1.3目錄的問題。目錄的問題其實主要反映的是文章結構的問題,同時也間接反映了寫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論文目錄要求邏輯清晰、結構勻稱、標題簡潔、形式整齊。本科生論文目錄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有:論文主標題與目錄中章標題或節標題相重合;結構不勻稱,某些章節的內容過多;邏輯不清晰,某些章節的內容互相牽扯包涵;章節數太多,重點不突出。案例四:有一篇論文的標題是《馬達加斯加漢語學習者學習動機調查與研究——以菲亞納蘭楚阿教學點為例》,其文章目錄如下: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學習動機相關研究綜述;第三章菲亞娜蘭楚阿教學點漢語學習者學習動機調查與研究;第四章影響菲納教學點漢語學習動機的因素;第五章……論文主標題的內容應該能涵蓋論文各章標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上下位關系,而不應該是邏輯上的平等關系,可是細看案例四的第三章的標題“菲亞娜蘭楚阿教學點漢語學習者學習動機調查與研究”只是從形式上對論文的主標題“馬達加斯加漢語學習者學習動機調查與研究——以菲亞納蘭楚阿教學點為例”進行重述而已,語義上幾乎完全重合。案例五:論文《留學生HSK六級寫作障礙研究》目錄:一、引言(一)研究現狀(二)問卷設計二、調查結果(一)構思定型階段寫作障礙:1時間方面;2詞匯方面;3材料理解方面;4心理方面(二)謀篇寫作階段寫作障礙:1文章內容方面;2句子選擇方面;3語法方面;4寫作練習三、結語可以看出,該論文除了引言和結語外,主體部分就一章,所有的內容全部堆積在這一章里,使文章的內容分布極不均衡,其實完全可以把第二章拆分成兩章,使文章從總體結構上更加勻稱一些。案例六:論文《新HSK六級考試中的成語研究》目錄第一部分:引言:選題背景、選題緣由、研究意義、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對漢語教學大綱和權威教材中成語收錄情況的調查分析1、《漢語水平詞匯和漢字等級大綱》的成語收錄情況分析2、《新HSK考試大綱》的成語收錄情況分析3、對外漢語權威教材中成語的收錄情況分析(以《發展漢語》、《博雅漢語》為例)第三部分:《HSK真題集》五套樣卷閱讀部分中成語真題的統計分析1、閱讀部分中成語真題的統計2、閱讀部分中成語真題的分析(出題點)3、新舊《大綱》的成語收錄與樣卷的成語考察之間的對比分析第四部分: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的教學建議及學習策略案例六的研究對象是新HSK六級考試中的成語,各部分都應該緊扣這一主題。第二部分對漢語教學大綱的成語收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可以理解,因為要知道考試試卷中成語的出現是否與大綱吻合,超綱率是多少等,就要把“大綱”和“試卷”進行對比,但是本部分還對權威教材中成語收錄情況進行分析則顯得不太必要,相反,倒是可以把第三部分的第3小點移上來放到第二部分,使第二部分的主題重點放在解決“大綱”和“試卷”成語的對比問題。論文第三部分的主要問題在于下級標題太空洞,“閱讀部分中成語真題的統計”“閱讀部分中成語真題的分析(出題點)”,這樣的標題讓人讀完以后,還是不知道作者想做什么,是如何去統計,對出題點進行分析又是如何操作。這些問題實質上都反映了作者頭腦中對于整個論文的構架還不甚清晰,以致各部分之間內容互有牽扯、小標題表示的內容含混不明確。

2.正文及參考文獻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創新創業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論文改革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為切實落實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就業競爭力,急需對地方本科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關鍵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創新創業

當前,地方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育面臨著人才培養過剩與傳媒市場人才供不應求的矛盾,如何加強地方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育的針對性、前沿性,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欄目策劃、節目編導、文稿撰寫、采訪、攝錄、剪輯等方面的實踐能力,作為本專業重要實踐教學環節的畢業設計,對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過與媒體機構的合作,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踐性和專業化,是地方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地方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畢業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理論研究選題多于實踐應用選題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是具有一定意識形態性的文化創意產業,生產的產品既有精神產品屬性,又有文化商品屬性。因此,地方高校培養的應用型編導人才既要有一定的創意性,又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過硬的職業素養。以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只撰寫畢業論文,且論文選題多為理論研究,實踐應用選題往往也缺乏針對性和實際應用價值,最終完成的畢業論文缺乏創新。理論研究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學術修養和理論積淀,這對于地方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藝術生來說有一定難度,超出了大多數學生的真實知識水平和學術能力范圍,最終撰寫的畢業論文與快速發展的傳媒行業實際相距甚遠,對傳媒行業亟須解決的問題基本沒有借鑒意義,更不要說前瞻性和指導性,而且對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與職業素質的提升幫助不大,因此,畢業論文沒能很好地實現其教學目標。

查看全文

開放教育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優化策略

摘要: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結及檢驗,論文質量既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發展能力,也反映了某一專業乃至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為此,文章在問卷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了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面臨的困境及原因,梳理了松江開放大學會計工作室為突破這些困境所進行的積極探索,進而提出了優化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若干策略。

關鍵詞:開放教育;會計專業;畢業論文;集中指導;個別指導

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結及檢驗,論文質量既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發展能力,也反映了某一專業乃至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2000年至今,松江開放大學會計本科34個班級的大部分學生雖然都能順利畢業,但是也存在部分學生因畢業論文無法按期完成而不能畢業的情況。因此,本文以松江開放大學為樣本,對其會計專業的本科學生進行問卷調研,并結合教師多年的畢業論文組織與指導實踐,分析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面臨的困境及原因,在學校會計工作室進行多年探索的基礎上,提出優化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若干策略。

一、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面臨的困境及原因

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會計專業的學習和調研完成的相關專業領域的研究并撰寫而成的文章。基于松江開放大學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組織及指導工作實踐,我們針對學生準備論文過程中的五個難點,對139名在讀本科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①,收回有效問卷104份,占比74.82%,該問卷調查科學有效。問卷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可知,學生準備論文過程中的難點依次為嚴重缺乏寫作經驗、難以獲得研究數據、專業基礎薄弱、缺乏會計相關工作經驗以及沒有充足的研究時間。下面,我們對這些難點與困境進行逐一分析。

(一)學生嚴重缺乏寫作經驗

查看全文

畢業論文答辯稿2

畢業論文答辯

一、制作思路我此次制作的是個人網站,對四年來的學習做一次總結,把自己的一些作品呈放在網上。雖然有些東西如今看來很是幼稚,但沒有當年的點滴積累,又何來如今相對而言還過得去的東西,故一同放上了。另外由于面臨就業問題,故此次個人網站還充當了另一個角色,電子版的個人簡歷。故此網站是帶著呈現個人四年學習作品及電子版簡歷,這兩個目的為主要思路,進行制作的。

二、實現手法運用了photoshop\fireworks\dreamweaver這三個軟件,構成了如今的版面。其實自己也很有疑惑,這樣會不會效果不夠炫,不夠酷。既沒有套代碼,也沒有做FLASH。但有很多網站,炫目的背后又真正剩下多少自己的理解,內涵的體現呢?但我最終的想法是:任何技術的應用,都應該更好的體現你網站的主旨,起到加強鞏固的作用,而不僅僅是為了使用技術而用技術。既然目前以我的水準還做到,我情愿不加flash等特效,寧缺毋濫。

三、象征意義1、首頁可以把首頁理解為在馳騁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有一些東西值得您停下來駐足觀看,那便是“王鳴娟”的一些作品。如何體現名字,但又不是過于直露,我采取了一個較有趣味的形式——藏字謎“王公貴族,一鳴驚人,千里共嬋娟,吾名藏其間”。根據我今后可能從事的工作性質“文案策劃\辦公文員”及“圖形圖像\網頁制作”,為了方便用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取自己最有價值的資料,設置了“文版”與“圖版”。點擊文人氣息比較濃郁的扇子則進入“文版”,點擊圖形圖像中的典型但不失優雅的按鈕則進入“圖版”。

有點累,先貼這么多,休息會再寫。

2、文版文版中的羽毛筆是網上收集的素材。裝飾性花瓶則是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作品,齊白石老人稱其作品是“墨點無多淚點多”。對于八大山人堅貞不屈的個性,反映到畫作中橫眉冷對的形象我亦是很喜歡。雖然有些東西或許是大勢所趨,應該順應潮流,但我以為不管對錯,人還是應該堅持一些自己的東西。如果什么都是外界的,那你還是你嗎,真正屬于你的又有些什么呢。不過此次為了配合下方的羽毛筆,形成一個指向作用,將八大山人的原作進行了一下水平翻轉。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芻議

摘要:隨著我國本科教育的發展,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數量逐年遞增。基于此,提升學生就業力的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文探究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心理品質的策略,以為本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工作提供現實指導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就業力;藝術設計;畢業設計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本科院校培養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數量不斷增長,但部分學生在就業時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設計院所將人才招聘門檻提高到碩士研究生檔次,導致部分藝術設計專業應屆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待業的尷尬狀況。調查研究發現,部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就業力不足。因此,本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應從追求學生的就業率轉變為重視學生就業力的提升。就業力的概念是由英國經濟學家貝弗里奇在1909年提出的[1]。英國原教育與就業部把就業力解釋為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2]。國際勞工組織在此基礎上將就業力定義為個體獲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進步以及應對工作生活中出現的變化的能力[3]。大學畢業生就業力的內涵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即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心理品質。這三個方面不是彼此獨立存在的,而是有機聯系的,共同支撐學生順利就業。本科院校應全面加強對學生這三方面能力的培養。

二、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力的構成要素和現狀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力包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心理品質三個方面。筆者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研究學生就業力具體的構成要素和發展現狀,探究部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力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包括基礎專業知識、綜合人文知識、跨專業復合型知識。首先,我國本科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有著相對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從低年級的專業基礎課程到高年級的專業核心課程,囊括了專業涉及的各個知識點。但部分院校師資力量有限,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固有的“滿堂灌”式教學模式,以致部分學生難以完全掌握基礎的專業知識,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浮于表面,更談不上與實踐相結合。其次,部分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于強調專業課程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提升。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學生在設計哲學、社會學等人文科學知識的指導下開展專業設計。因此,學生需要重視對設計哲學、人文美學等知識的學習和思考。只有掌握了設計方法論,學生才能設計出優秀的作品。然而,部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未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綜合人文素質有待提高[4]。最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需要掌握較全面的跨專業知識。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用人單位更傾向于招聘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如,設計單位在招聘環境設計專業畢業生時,往往希望應聘者在將來的項目設計中對城市規劃專業、建筑學專業知識有一定的認知。但部分本科院校對跨專業復合型知識的教學重視程度不足。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能表現為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通用能力。首先,實踐能力不僅包含學生對相關設計軟件的應用能力、實體模型制作能力,而且包含學生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各實踐環節的掌握能力,如項目標書制作、項目市場調研、工程概預算、施工圖紙繪制等。目前,本科院校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偏重于專業軟件的應用技巧,關于設計過程其他環節的實踐教學較少,以致部分畢業生的一線生產流程意識不強,難以順利地從“校園人”轉變為“職場人”。其次,創新能力是藝術設計過程中重要的生產力,包括創造意識、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雖然本科院校高度重視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部分院校師資力量有限,導致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不佳。一些學生缺乏創新意識,難以創造性地發現問題、歸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通用能力包括學生的溝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等。本科院校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通用能力培養多依托認知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課程。由于本科院校往往將學生的畢業實習安排在大四下學期,時間較短,部分學生在實習時往往“走馬觀花”,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消極對待實習。這導致部分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難以得到較好的鍛煉,影響了就業前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還應具備相應的心理品質,即成熟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個人品質。設計行業人員需要將自己的設計作品向單位技術領導、客戶傳達,這要求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此外,用人單位還看重學生的個人品質,如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等,這些品質也是影響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

查看全文

校企物流實踐教學新模式分析

物流是典型的應用型、多科性綜合學科,而我國的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在這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裝備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獲得了長足進步,很多科技前沿產品在物流企業大量使用。同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1]指出“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對接物流企業需求與高校物流專業實踐需求,建立雙方溝通的渠道因此有必要強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引導物流企業可以將物流企業遇到的各種問題作為案例推送給合作高校,讓合作高校組織師生對問題進行仿真分析和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和解決方案,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為主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一、現階段校企合作開展物流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專業畢業實習內容無法得到保證。在人才培養中畢業實習主要是第八學期利用在校學生畢業論文之前進行,要求物流專業學生重點選擇與畢業設計(或論文)有關的內容進行畢業實習,訓練學生的物流專業能力、物流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物流從業者基本的職業訓練。實際情況是畢業實習的專業實踐面臨是物流企業提供的崗位偏少,且學生一般選擇跟專業不相關的的實習單位進行畢業實習,導致物流專業實習流于形式,質量也無法保證;即使去了物流企業,出于工作能力欠缺等因素影響,企業只安排其從事簡單的文案工作,不能進入物流作業現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不能得到良好的培養。目前國內很多大型物流企業早就將無人機、無人車、分揀機器人等“黑科技”運用到物流場景中,智慧的物流裝備提升了整個物流的作業能力,而高校受限于場所限制無法開展相對應的培訓和實踐,學生在畢業實習中無法有效對接這些設備,導致很多實習內容無法完成,且部分物流裝備在使用中也需要取得一定的資質方可操作。(二)物流專業學生社會實踐往往流于形式。物流專業社會實踐的核心是讓學生走出學校到物流企業去,讓專業實踐完善理論知識,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環節中完成物流實踐項目的方案設計、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并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和解決方案中的實際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能力。物流專業涉及專業面相對較廣,其實踐項目設計的領域多種多樣,實踐內容本身具有可調適性、綜合性、創新性和啟發性。雖然這幾年高校在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物流企業的特殊性,主要是票據操作、現場作業調度和管理,因而導致實踐內容重復率較高,對于學生而言,由于這些作業是重復的,往往實踐項目的設計無法得到驗證,學生從事物流社會實踐就流于形式。

二、虛擬仿真實踐對于實踐教學的影響

(一)仿真性強。虛擬仿真物流實驗主要是使用物流仿真軟件對物流活動的作業環節進行模擬,利用相關的軟件進行演示、模擬和設計,使學生掌握物流專業的各種物流作業的軟件實現和功能模塊實現,讓企業的物流問題可以通過仿真軟件進行反復推演和計算,幫助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親手體驗、主動探究發現物流運作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創造性思維。(二)實踐成本低。虛擬仿真實驗由于可以利用所搭建的專業物流環境,學生可以反復進行計算、規劃和設計,并且根據企業遇到的問題,反復推演,從而真實的幫助企業優化作業流程和規劃科學的路徑,同時也方便企業在不影響物流作業的情況下,檢驗實施的效果。

三、基于仿真環境下的校企物流實踐教學新模式

查看全文

市場營銷技術教育論文

1研究方法與過程

研究團隊結合相關文獻分析和開展學生座談會,了解到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對課程體系的基本要求,并于2016年10月對華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大四學生進行了問卷預測試;于2017年3月-4月間對華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生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包括:課程內容安排、課堂教學質量、實踐教學質量、教學資源環境、教學師資配置等幾個方面。研究工具為SPSS11.5。盡管屬于方便樣本,但是調查學生所處年級是作者選定的,因此基本能夠反映華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生對課程體系設置的基本認知及理解。

2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30份,其中回收210份,有效問卷200份,問卷有效比率為95.2%。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有效問卷的分析,學生覆蓋華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生的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不同年級的在校生。在200個樣本中,大一學生20份,占10%;大二學生60份,占30%;大三學生60份,占30%;大四學生60份,占30%,百分比結果采用了四舍五入。2.1應用技術型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內容設置。對“你對市場營銷專業的模塊課程設置”這一問題,在被調查的200人中,75%的學生表示滿意,18%的學生表示基本滿意,12%的學生表示不滿意,無學生表示非常滿意和非常不滿意。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市場營銷專業課滿意程度還是比較高,也可以看到學生其實更傾向于學習專業課。對“你認為現在的課程設置中,哪些課程收獲最大?哪些課程是多余的?應增加哪些課程?”的系列問題中,學生認為課程收獲最大排名前六的課程分別為:市場營銷學、市場調研、消費者行為學、銷售管理、營銷策劃、管理學;在當時2013級教學計劃中,學生認為貨幣銀行學、景區管理服務、宏觀經濟學三門課程是多余的,這里要說明一點就是還有學生對公共基礎課有異議,將近30%的學生有寫某些公共基礎課,比如大學語文。因此今后的課程安排應以學生的崗位能力需求為主,其他課程可作為公共選修課讓學生來選擇。對“你獲得市場營銷專業以外的知識的途徑?”這一可多選問題,網絡是同學們獲得的主要途徑,占被調查人數的85%;報紙雜志的專業性比較強,也是同學們獲取專業知識的途徑之一,占被調查人數的21%;而通過電視和兼職這兩種途徑獲取專業知識的同學不到14%。由此可見,大部分同學都是通過網絡和專業性的雜志來了解市場營銷專業以外的知識,而通過兼職來了解市場營銷專業以外知識的學生很少,需要引導學生有效地工作,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課程,讓市營學生通過社會閱歷來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2.2應用技術型市場營銷專業的課堂教學質量。對“你比較喜歡的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方式?”這一可多選問題中,情景模擬占被調查人數的65%;案例教學法占被調查人數的73%;學生自主討論占被調查人數的17%;老師授課占被調查人數的45%;選擇多媒體占被調查人數的15%。由此可見,學生比較喜歡情景模擬、案例教學等課堂教學方法,其中情景模擬是一種易于傳授新知識新事物的授課方式,學生自主討論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從課前組隊完成教學知識點預習任務,到課堂專業知識梳理、情景模擬、案例分析到課后實訓任務的指導,這是改革方向。對“你認為使用什么方式能使課堂氣氛活躍?”這一可多選問題,選擇學生自我創造有意義的案例或作品這種方法,占被調查總人數的43%;選擇老師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并語言幽默調動氣氛的占被調查總人數的的86%;選擇學生的自主討論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5%;而老師的積極引導占被調查者總人數的71%。由此可見,市營學生更希望能夠掌握課堂的主動權,能夠自我來活躍課堂氣氛。因此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調動課堂氣氛。當然這個結果可能與我院學生的生源特點有一定的關系。對“上課時,你希望老師用哪一種方式教學?”這一問題,選擇課堂灌輸、滔滔不絕的教師講解占被調查總人數的8%;選擇少講多練,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6%;選擇少練多講,牢記理論知識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4%;選擇放羊式、隨意性的教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從中可以看到市營學生的90%左右都希望教師采用講與練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所以“教練式”教學方式將成為一個改革思路。2.3應用技術型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對“你對營銷專業的實驗教學內容的安排?”這一問題,在被調查的200人中,55%的學生表示滿意,22%的學生表示基本滿意,23%的學生表示不滿意,無學生表示非常滿意和非常不滿意。從中可以看到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有待加強。對“你對營銷專業實習的安排是否滿意?”這一問題,在被調查的200人中,12%的學生表示滿意,15%的學生表示基本滿意,73%的學生表示不滿意,無學生表示非常滿意和非常不滿意。這個結果確實應該引起我們重視,學生實習工作的實質性改善亟待加強。對“你最認同的市場營銷專業實訓課教學的方式?”這一可多選問題,選擇教師示范的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6%,選擇軟件模擬的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8%,選擇校內實訓室實訓的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9%,選擇到企業參觀的占被調查總人數的87%,選擇到企業實習的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4%。因為是市場營銷專業,所以這個結果反映出市營學生強烈希望開設校企合作課程、多建設專業性強的校內實訓室,讓學生學以致用。對“你認為應該增加哪些實習環節或實驗課程?”這一問題,有35%的學生提出了建議:如節假日兼職指導、寒暑假實習指導、自主創業指導等;同時也希望現學的專業課程都應該增強實驗項目,而不是純課堂教師講授。這說明應用型本科市營學生比較重視社會實踐教育,都比較重視是否能適應社會,能否與社會快速融合,因此必須加強對社會實踐教育的重視。

3華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華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30%,這還是最新2017級的人才培養方案,營銷課程大多安排在多媒體教室,老師口頭講解,自吹自擂,學生參與性不足。課程實驗大多由于實驗室建設不足而改為理論教學。比如《談判與推銷技巧》課程,屬于實務類課程,本應該進行實訓教學,卻由于條件不足而安排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導致談判和推銷技巧無法得到鍛煉和提升。其次,學院的實踐課包括課程性實踐課和綜合性實驗課,常采用的實踐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擬法、課堂討論法。從學生的調查問卷中發現,學生最希望增加真實企業實踐的機會,建設校企合作開發類課程刻不容緩。最后,實踐課基本無有效的考核,雖然有實踐任務,卻沒有考核機制,最后的成績還是由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決定,實踐任務完成好壞都只是形式,所以學生投入不足,覺得好玩就行,像“經營之道”電子沙盤課程。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理論教學實踐效果探討

摘要:企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社會實體,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發展對相關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商管理專業是企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學科,同時也是是高職院校專業體系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期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教育要做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才能夠適應市場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同時,做好工商管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也是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本身發展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對工商管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為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和創新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實踐效果

企業要想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獲得更好地發展,更好地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就必須對自身的管理活動和管理水平進行優化和提升,這就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在工商管理專業中開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都很強的學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理論知識進行科學的傳授教育,而且還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要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對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提高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1工商管理專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意義

1.1提升學生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學習效果

工商管理專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工商管理專業理論知識體系構成比較復雜,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面,實際操作能力比較弱。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結合,能夠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能夠通過實踐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從整體上優化工商管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查看全文

高職市場營銷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

摘要: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改變了傳統經濟業態,國務院總理在大會上多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的理念”。在互聯網+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傳統行業從經營模式到營銷理念都發生了巨大革新,對營銷崗位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質的改變,網絡推廣、微信平臺推廣、電商方案寫作、O2O運作的相關人才供不應求。但目前我國該專業教學在教學模式、師資配備、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方面還明顯滯后,本文擬從教學實踐和運用的角度對目前傳統營銷教學中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營銷教學;問題;對策

我國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的人才培養方向偏向于傳統經濟,培養的學生也能供需平衡。但互聯網+經濟時代顛覆了傳統行業,企業僅僅依靠網絡終端便實現了以往幾何倍遞增的用戶規模,并借助各種APP、網絡支付渠道實現了增量銷售。淘寶網、京東商城、B2B、B2C、O2O模式甚至老牌實體企業如蘇寧、國美都紛紛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發展模式。這些現狀促使各高職院校市場營銷教學必須作出相應調整,按照互聯網+經濟的思維方式、互聯網+的新技能、互聯網+的創新創業能力來培養學生,實現與社會人才需求的有效對接。

1互聯網+經濟對市場的影響

1.1什么是互聯網+經濟。互聯網+經濟是基于互聯網所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在當今發展階段主要包括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ITFIN)、即時通訊、搜索引擎和網絡游戲五大類型。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經濟主體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都依賴網絡來完成。1.2互聯網+經濟的影響力。今天的互聯網已成為了新經濟發展的引擎!眾多的網絡在線電子商務平臺,形成了諸如信息服務類-百度、Google;在線電子商務-淘寶、京東商城;網絡游戲產業-盛大、騰訊手游;生活服務類-美團、去哪兒網;娛樂休閑-土豆網、愛奇藝;這些技術創新型產業每年的營業收入成幾何數倍增,遠遠超過了一些大中型國有企業的收入水平,將傳統經濟固有模式一并解構,這就是互聯網+經濟的影響力。1.3互聯網+對市場營銷的影響。如今,互聯網+新生業態由生活服務類滲透到多個領域。傳統的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業已被新的互聯網營銷理念4E:Expeirence(體驗)、Expense(花費)、E-shop(店鋪)、Exhibition(展現)所取代。在這個依靠體驗和分享而構成的流量和話題里,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和價格、產品都更加接近消費終端,社群文化、大數據、微博、公眾號、社交網絡的傳播和口碑影響著產品銷量。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中,傳統的營銷教學理論和實踐都已滯后于當前經濟,市場營銷教學改革已時不我待。

2高職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實踐研究

[摘要]實踐性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顯著特點。培養適應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發展的、既懂文化又懂市場的復合型人才,優化實踐教學環節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優化課程實踐設計、豐富課程延伸實踐活動、完善專業考察體系、優化實踐技能課程體系和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探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合理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復合型人才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展文化產業的決策作為國家發展戰略而提出,而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短缺成為當前制約我國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的主要瓶頸。自2004年教育部批準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至今,該專業學科建設不斷發展完善,招生規模日益擴大,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各高校將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下設在工商管理學院、文化傳播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或公共管理學院等不同院系,授予管理學、藝術學或文學學位,專業方向定位也有所不同,但實踐教學環節大體類似,缺乏核心競爭力。實踐表明,實踐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文化產業相關領域問題的能力,增強人際社交、組織溝通、團隊協作的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科學研究能力與創新精神,提高綜合素養及就業競爭力。通過優化課程實踐設計、豐富課程延伸實踐活動、完善專業考察體系、優化實踐技能課程體系和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探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合理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此強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與執行力度。

一、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國家戰略發展政策的確立,文化產業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逐步提升。高校愈加重視大學生實踐技能與創意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積極探索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從課堂理論教學向實踐技能教學的轉變。西方實踐教學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高等教育職業化浪潮中,西方高校極為重視實踐教學,其產學研模式各具特色,如美國和加拿大的“基于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模式、澳大利亞的“技術和繼續教育體系”模式等[1]。我國高校實踐教學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目前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迅猛發展的文化產業對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其標準和要求也逐漸提高,而實踐性成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最顯著的特點。但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實踐教學設施和基地建設滯后,師資團隊結構不合理、力量薄弱,課程設置不到位、實踐教學課時不足,實踐教學考核體系缺失,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與操作能力的培養,這與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急劇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需求不相符。因此,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成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我國高校與所在城市的發展聯系緊密,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水平高,文化產業專業人才需求就旺盛,也能為大學生實習和就業提供較好的平臺及較多的機遇,從而實現高校與城市的良好互動。因此,高校要創新學生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的模式,規范實踐課程教學手段,課程設置有效接軌區域文化產業布局,凸顯創意、策劃兩大專業特色,在夯實學生專業基礎的同時,強調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的融會貫通。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等教育環境發生重要轉變,數字化技能的內涵日益厚重,教師、學生與社會的互動更加頻繁,新的教育環境與產業發展現狀都對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完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適應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發展的、既懂文化又懂市場的復合型人才,優化實踐教學環節顯得至關重要。

二、優化課程實踐設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