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畢業生服務基礎教育對策
時間:2022-08-19 11:22:58
導語:漢語言文學畢業生服務基礎教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服務基礎教育的現狀不佳,為解決這一問題,文章以邯鄲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分析依據,以畢業生的基礎教育行業就業現狀為切入點,重新審視地方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教育,根據學生的就業狀況、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從實際角度出發提出了實現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服務基礎教育的相關應對策略。
關鍵詞:基礎教育;就業現狀;“三位一體”;課程體系
文章從邯鄲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近三年畢業生服務基礎教育行業的現狀出發,并以此為研究對象,重新審視專業教育。從實際出發,力求能夠提出一些中肯、實際的方法和建議,以期為學生的長足發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一、近三年漢語言文學畢業生服務基礎教育行業的基本狀況
(一)總體就業率相對穩定,教師行業依然是就業的主流
近三年,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當年就業率分別為:2018屆95.58%、2019屆98.99%、2020屆87.56%。2018、2019兩屆學生的整體就業率較高,均達到95%以上,2020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就業率截至2020年11月達85%。畢業生就業行業的選擇可以反映出一個專業的就業對口程度,了解畢業生的就業行業能夠清晰地反映出專業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狀況。因此,筆者對2018屆~2020屆大學生的主要就業行業進行了統計分析,具體見表1。表1中統計的是畢業生當年的就業行業選擇,從他們初次就業的選擇可以看出教育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重點,連續三年入職教育行業的比例均超過66.7%;公務員、事業單位也是學生就業的熱點,但由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逢進必考,所以也是就業的難點。其他行業涉及的人數比例相對較少,均不超過10%。由此可見,筆者所在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對教師行業有極強的認同感,教師行業依然是就業的主流。2021年10月,筆者向近三年畢業的學生發出調查問卷,詳細了解畢業生的工作狀況:2018屆已經畢業三年,發出問卷104份,收回問卷92份,已就業學生82人,其中服務基礎教育單位68人,占已就業人數的82.93%;2019屆畢業二年,發出問卷110份,收回問卷98份,已就業學生96人,其中服務基礎教育學生72人,占已就業人數的75%;兩屆學生服務基礎教育的當前比例均比畢業當年有所提高,均提高近7個百分點。2020屆發出問卷127份,收回問卷100份;已就業學生96人,其中服務基礎教育學生64人,占已就業人數的66.7%。教育行業中,在中學工作的占58.82%,在小學工作的占25%,以上數據證明基礎教育行業依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最主要就業方向,將近60%的畢業生在中學工作,這個比例充分說明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教育事業,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系統的文學、語言學、教育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具有中學語文教學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具有教育教學研究與專業自主發展能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中學語文教師”這個專業的目標定位是準確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方向、目標定位符合社會的基本需求,我們應該繼續堅持。
(二)一線任教比例高,發展前景可期
通過對2018屆~2020屆畢業生的深度調查可知,已經在教師行業工作的畢業生在學校任課的比例達到98%,即絕大多數畢業生就業后都是學校的一線教師,其中從事語文學科教學的比例達到96%,從事英語、數學教學的占比4%。超過半數的畢業生工作試用期結束后,在學校擔任班主任,或者兼職相關行政工作,如工會、團委、教務處等。這些情況說明畢業生在用人單位工作能力較強,發展前景可期。這一點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相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預期在學生畢業五年后成長為“具有中學語文教學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具有教育教學研究與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的教師。以2018屆畢業生為例,該屆畢業生目前工作進入第三年,教學方面有了一些成績,不少畢業生受到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更有個別優秀的畢業生已經開始擔任年級組長一職,說明其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過關,能夠很好地勝任當前的工作。
二、畢業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語文課堂效率不高
通過一系列的問卷調查和教師座談可以發現,盡管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如何打造高效課堂依然是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面臨的最主要問題。課堂效率不高的突出表現是課堂講授過程中重內涵、忽略語言積累和課堂互動性不強兩個方面。語文課堂的首要任務是教授學生如何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但現在的課堂卻重視課文內涵和意義的分析,這受到考試命題趨勢的影響;同時,畢業生語言類知識掌握不扎實,對語法理解得不清楚,教授過程中存在不自信的問題,因此會不自覺地忽視語言的積累。這提示我們應該關注漢語言文學本科教學中語言類課程的安排,探討課程的開設時段、開設時長,開設課程門類等問題。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更應該關注的是語言類課程如何與中學教學的實際聯系。課堂互動性不強,主要是因為教師為了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往往會為了多講一些內容而放棄了和學生的互動,雖然可以保證課程進度,但學生從課堂的參與者變成了單一的看客,課堂效率自然不高。因此,如何在保證教學目標完成的同時還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參與感,是需要探討的問題之一。
(二)教師技能訓練不足
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師擁有基礎教育教學經歷的比例較低,對中小學教育現狀及基礎教育過程中迫切需要的技能了解得不充分,因此在實踐課授課過程中存在重理論課程、輕教師技能訓練的問題[1]。將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方案的專業方向和教師教育模塊進行對比發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理論課程較為完整,文學課開設充足,語言課開設門類也基本達標,通過對近三屆大三實習生的座談了解到,漢語言文學專業方向所開設課程能夠滿足學生的工作需求;在教師教育模塊涉及課堂教學的課程包括:“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學語文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三筆一畫”“教學語言訓練”“微格教學”這五門課,盡管課程體系較為完善,但主要問題集中在課時上,“微格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這兩門課都僅有18課時,課時量過少,開設時長較短,無法使學生獲得充分訓練,因此調整教師教育類課程的課時和開課時段是應該重點關注的方向。另外,根據調查問卷數據顯示,66.18%的受訪學生認為“三筆字”非常重要;80.88%的受訪學生認為教學設計、新穎的教學手段對教學質量的影響極大。除此之外,筆者還針對實習生進行了專項調查。2020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教育實習結束后,學院例行組織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實習反饋會,借此機會了解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教學實習過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集中在教學設計、課堂板書等方面,他們在實習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是公開課上如何讓板書工整而有新意,筆者建議大二、大三每個學期都可以開設技能培訓類的課程,且課時應該至少保證每周2節~3節,保持課程的粘度和持續性,通過長時間、不間斷的訓練來保證教師技能的習得,讓學生更加自信。除了課時缺失外,另一個影響因素是地方高校的配套設施陳舊。學生教法訓練和參加教學大賽時都少不了錄課這個環節,但至今筆者所在學院還沒有屬于自己的微格教室和語音室,只能借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和微格教室,且必須要避開日常教學的時段,因此學生的日常訓練強度遠遠不足。此外,許多設備已經嚴重老化,無論從速度還是效果上都達不到教學的要求,許多畢業生都是在入職培訓時才學會使用新式多媒體,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三)缺少社會閱歷,溝通受限
基礎教育階段,教師除了授課之外,與學生和家長溝通交流也同樣重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由于專業特點的限制,生源以女生為主,導致學生日常生活環境單一,大量的時間都在校園,極度缺少社會經驗。上崗之后如何迅速融入社會,完成由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對其而言極為艱巨。面對青春期的學生和望子成龍的焦慮家長,他們明顯覺得力不從心,雖有心溝通,但常常由于缺少經驗而不得法。通過調查問卷可知,60.29%的受訪學生坦言“不知道如何和學生更好地溝通”“不知道怎樣和家長朋友們處理關系更得當”,為此,我們要主動地提出一些切合實際的辦法,來幫助他們更快地適應環境,實現高效溝通。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工作困境的應對策略
畢業生入職之后在工作中主要面臨課堂效率不高、教師技能訓練不足、缺少社會閱歷、溝通受限等問題,這些在畢業生工作后顯露出來的突出問題,也是我們師范生培養過程中暴露出的不足。因此,要將這些問題放到提升師范生培養質量的大前提下來進行考量,通過新型培養模式的探索構建、調整課程結構、強化實習實訓、變革教學方法等手段提升師范生的綜合素質,以此解決學生工作中的困境[2]。
(一)探索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
經過對用人單位、畢業生等多方面調研,漢語言文學專業結合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確定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教與學相結合”的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所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即強調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并重,在理論講授的同時,注重實踐模擬的重要性。所謂教與學相結合,即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師講授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摒棄“滿堂灌”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中思考、教師在教中成長,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所謂校內校外相結合,即是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大力推行“三位一體”協同機制。“三位一體”的“三”指的是地方政府、高校和基礎教育學校三方,在地方政府的指導下師范院校與基礎教育學校通力合作、密切聯系,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動發展。以邯鄲學院文史學院為例,該學院制定了《文史學院UGS協同育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案》,明確實踐基地的遴選標準,對實踐基地實行多級監督和管理,并在此基礎上與邯山區教育局、邯鄲市28中建立長期合作聯系。學校與學校之間加強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積極引進企業基地,建立校企一體、產學研一體的實訓中心。由企業(學校)承接相關專業學生的操作訓練、頂崗實習、部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推進校企合作育人、合作發展、合作就業、合作創新。“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決學生缺少教學和社會實踐的問題,在本科三年級實習前,通過每個學期兩次的研習活動讓學生了解中學教育,觀摩中學一線教師備課、教研、聽課,參觀中學實踐活動,也可以請一線教師講解教學中的問題。三年級在學校UGS聯盟學校進行為期一學期的教育實習,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彌補學生實踐和技能上的不足,讓學生獲得最實用的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經驗。
(二)調整課程結構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存在部分不均衡的情況,因此,教師教育類課程結構的調整是重中之重。結合本專業實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調整教法類課程的學分和開設時長。通過提高課程學分、增加教學時間、延長教學周期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教育的理論和技巧;二是增加與中小學教學相關的實踐類選修課,選取基礎教育活動中的某一專題開設專題研究。例如:可以開設初中文言文的教學策略專題,研究這一系列基礎教育的專題課程,解決學生授課過程中的痛點。這類選修課程的開設能夠解決高校教育和基礎教育順利接軌的問題,讓大家實現畢業能上崗的夢想;三是加強教學語言訓練,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開口機會,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使教學、實訓和實踐緊密結合,搭建教學和應用“一體化”教學平臺。
(三)改革教學方法
首先,通過各類教研活動、講評課活動、教學比賽,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探索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建議結合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法、問題式學習教學法、討論式學習、教師學生角色互換式教學法,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強調師生互動。同時,通過“翻轉課堂”“打造金課”等教學評比進行驗收考核。其次,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適應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時代特點及新技術的革新,漢語言文學這個傳統專業也要做好教學工具、手段及方法的現代化更新,積極利用網絡、慕課平臺等教學輔助平臺來提升教師的課前導入、預習效果;積極學習視頻剪輯、微課制作等技術來提升授課效果;積極通過泛雅平臺、雨課堂、釘釘等學習平臺來優化學習的評價體系;通過各環節的層層滲透,最終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3]。
(四)實訓室建設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文化素養,漢語言文學專業謀劃建設中學語文教師綜合實訓室、傳統文化體驗館兩個綜合實訓室。在綜合實訓室里,可以錄課、試講、體驗智慧教室的便捷和高效;在傳統文化體驗館中,學生可以練字、學畫、了解中國傳統民俗,通過小組活動的方式培養傳統文化素養,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四、結語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是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人才來源,為促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擁有更優質的基礎教育能力,提升其教學效果,文章分析了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服務基層教育方面的現狀、成就,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從而實現該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基礎教育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
作者:閆瀟宏
- 上一篇:企業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路徑
- 下一篇:高校智慧檔案館建設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