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務監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05:42: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保險業務監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保險業務監管研究論文
一、關于跨境保險業務經營活動的監管原則
為了指導各國保險監管當局在監管國際保險機構和保險集團的國外業務經營時進行有效合作,以增強保險監管的有效性,使投保人和潛在投保人了解保險機構的財務狀況和償付能力,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曾經專門頒布了國際保險機構和保險集團跨國業務的監管原則。
(一)任何外國保險機構都不得逃避監管
各國保險監管機構之間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沒有任何保險機構逃避監管。在注意避免重復監管的同時,每一個監管機構都有義務確保其轄區內所有的外國保險機構均受到有效監管。對子公司和分支機構的監管是有不同之處的,子公司一般應由東道國轄區監管,并受到東道國對資本充足性和償付能力的規章約束。分支機構通常由東道國轄區實施日常監管,但分支機構的償付能力既可由母國轄區,也可由東道國轄區適用的條款來評估,東道國轄區的監管當局也可以借助母國轄區監管當局的評估結果得出自己的判斷。
(二)所有國際保險集團和國際保險機構都應受到有效監管
在決定是否給轄區內外國保險機構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授予許可證或延長許可證時,東道國轄區監管當局需要對國外保險機構在母國轄區被監管的有效性進行仔細評估,必要時須向母國監管當局咨詢。這種評估應考慮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的一般監管原則和標準,以及母國監管當局應用處罰條款限制與有效監管沖突的保險機構的能力。傳統的保險監管方式一般把重點放在對每個保險公司的單獨監管上,因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相比,保險機構不那么容易受到傳染性連鎖風險的危害,它們也不那么容易對大范圍的金融體系造成系統風險。保險監管當局盡量對其轄區內設立的單個保險公司筑起一道“籬笆”,以便把它與同一集團的其它機構隔離開來。然而,當保險機構的母公司對其他保險機構或金融機構有實質性的參股時,在評估母公司和整個集團的財務能力時,把由于集團的存在而可能造成的潛在風險考慮進去就顯得非常重要。
國外保險業務監管分析論文
一、關于跨境保險業務經營活動的監管原則
為了指導各國保險監管當局在監管國際保險機構和保險集團的國外業務經營時進行有效合作,以增強保險監管的有效性,使投保人和潛在投保人了解保險機構的財務狀況和償付能力,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曾經專門頒布了國際保險機構和保險集團跨國業務的監管原則。
(一)任何外國保險機構都不得逃避監管
各國保險監管機構之間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沒有任何保險機構逃避監管。在注意避免重復監管的同時,每一個監管機構都有義務確保其轄區內所有的外國保險機構均受到有效監管。對子公司和分支機構的監管是有不同之處的,子公司一般應由東道國轄區監管,并受到東道國對資本充足性和償付能力的規章約束。分支機構通常由東道國轄區實施日常監管,但分支機構的償付能力既可由母國轄區,也可由東道國轄區適用的條款來評估,東道國轄區的監管當局也可以借助母國轄區監管當局的評估結果得出自己的判斷。
(二)所有國際保險集團和國際保險機構都應受到有效監管
在決定是否給轄區內外國保險機構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授予許可證或延長許可證時,東道國轄區監管當局需要對國外保險機構在母國轄區被監管的有效性進行仔細評估,必要時須向母國監管當局咨詢。這種評估應考慮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的一般監管原則和標準,以及母國監管當局應用處罰條款限制與有效監管沖突的保險機構的能力。傳統的保險監管方式一般把重點放在對每個保險公司的單獨監管上,因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相比,保險機構不那么容易受到傳染性連鎖風險的危害,它們也不那么容易對大范圍的金融體系造成系統風險。保險監管當局盡量對其轄區內設立的單個保險公司筑起一道“籬笆”,以便把它與同一集團的其它機構隔離開來。然而,當保險機構的母公司對其他保險機構或金融機構有實質性的參股時,在評估母公司和整個集團的財務能力時,把由于集團的存在而可能造成的潛在風險考慮進去就顯得非常重要。
跨國保險業務監管研究論文
一、關于跨境保險業務經營活動的監管原則
為了指導各國保險監管當局在監管國際保險機構和保險集團的國外業務經營時進行有效合作,以增強保險監管的有效性,使投保人和潛在投保人了解保險機構的財務狀況和償付能力,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曾經專門頒布了國際保險機構和保險集團跨國業務的監管原則。
(一)任何外國保險機構都不得逃避監管
各國保險監管機構之間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沒有任何保險機構逃避監管。在注意避免重復監管的同時,每一個監管機構都有義務確保其轄區內所有的外國保險機構均受到有效監管。對子公司和分支機構的監管是有不同之處的,子公司一般應由東道國轄區監管,并受到東道國對資本充足性和償付能力的規章約束。分支機構通常由東道國轄區實施日常監管,但分支機構的償付能力既可由母國轄區,也可由東道國轄區適用的條款來評估,東道國轄區的監管當局也可以借助母國轄區監管當局的評估結果得出自己的判斷。
(二)所有國際保險集團和國際保險機構都應受到有效監管
在決定是否給轄區內外國保險機構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授予許可證或延長許可證時,東道國轄區監管當局需要對國外保險機構在母國轄區被監管的有效性進行仔細評估,必要時須向母國監管當局咨詢。這種評估應考慮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的一般監管原則和標準,以及母國監管當局應用處罰條款限制與有效監管沖突的保險機構的能力。傳統的保險監管方式一般把重點放在對每個保險公司的單獨監管上,因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相比,保險機構不那么容易受到傳染性連鎖風險的危害,它們也不那么容易對大范圍的金融體系造成系統風險。保險監管當局盡量對其轄區內設立的單個保險公司筑起一道“籬笆”,以便把它與同一集團的其它機構隔離開來。然而,當保險機構的母公司對其他保險機構或金融機構有實質性的參股時,在評估母公司和整個集團的財務能力時,把由于集團的存在而可能造成的潛在風險考慮進去就顯得非常重要。
深究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監管
1維護社會保險檔案,保護職工權益
隨著群眾養老保險意識的不斷提高,沉寂多年的歷史繳費日益顯現出其重要性,斷保多年要求續保的參保人員越來越多。由于社會保險歷史繳費記錄檔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參保人員的繳費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并在實踐中產生了不少爭議。
我市自1987年就開始實行養老保險統籌工作,由于當時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加上對業務檔案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參保人員原始繳費記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開展企業參保職工繳費工資和繳費年限確認工作的過程中,對一些缺少以往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記錄的職工檔案,通過查詢企業職工花名冊、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卡、補繳繳費分解表、歷年繳費記錄表等相關材料,確定繳費事實,重新整理、歸集參保數據,真實記錄每位參保人員的參保歷史,保障了參保人員的養老保險權益。
隨著國有企業重組兼并、倒閉,職工下崗、中斷勞動關系、中斷繳費情況大量出現,如何記錄、保存每一位參保人員的繳費資料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不及時開展社保業務檔案管理工作,就會形成一種被動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參加工作的李桂蘭,今年已經46歲。1980年11月,李桂蘭成為保定市水泥廠的一名正式職工。按照有關規定,1987年1月李桂蘭參加了當地的養老保險。1998年李桂蘭離開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蘭從新疆特地趕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詢以往的養老保險繳費情況。離開企業十幾年,社保資料會不會遺失?社保所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過去的參保記錄?李桂蘭的心里忐忑不安。來到保定社保所,檔案員根據李桂蘭的身份證輸入名字后,幾秒鐘就查到記載李桂蘭詳細繳費情況的職工養老保險卡。李桂蘭一直懸著的心終于踏實了下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保定市社保所依據李桂蘭的養老保險卡,重新為她補辦了養老保險手冊,恢復了繳費情況。
2社會保險業務規范化管理
探究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監管
1維護社會保險檔案,保護職工權益
隨著群眾養老保險意識的不斷提高,沉寂多年的歷史繳費日益顯現出其重要性,斷保多年要求續保的參保人員越來越多。由于社會保險歷史繳費記錄檔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參保人員的繳費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并在實踐中產生了不少爭議。
我市自1987年就開始實行養老保險統籌工作,由于當時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加上對業務檔案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參保人員原始繳費記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開展企業參保職工繳費工資和繳費年限確認工作的過程中,對一些缺少以往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記錄的職工檔案,通過查詢企業職工花名冊、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卡、補繳繳費分解表、歷年繳費記錄表等相關材料,確定繳費事實,重新整理、歸集參保數據,真實記錄每位參保人員的參保歷史,保障了參保人員的養老保險權益。
隨著國有企業重組兼并、倒閉,職工下崗、中斷勞動關系、中斷繳費情況大量出現,如何記錄、保存每一位參保人員的繳費資料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不及時開展社保業務檔案管理工作,就會形成一種被動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參加工作的李桂蘭,今年已經46歲。1980年11月,李桂蘭成為保定市水泥廠的一名正式職工。按照有關規定,1987年1月李桂蘭參加了當地的養老保險。1998年李桂蘭離開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蘭從新疆特地趕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詢以往的養老保險繳費情況。離開企業十幾年,社保資料會不會遺失?社保所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過去的參保記錄?李桂蘭的心里忐忑不安。來到保定社保所,檔案員根據李桂蘭的身份證輸入名字后,幾秒鐘就查到記載李桂蘭詳細繳費情況的職工養老保險卡。李桂蘭一直懸著的心終于踏實了下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保定市社保所依據李桂蘭的養老保險卡,重新為她補辦了養老保險手冊,恢復了繳費情況。
2社會保險業務規范化管理
小議團體人身保險業務核保監管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與WTO政策的放開,我國保險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團體人身保險業務更是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步發展成為壽險公司三大主渠道業務之一,但目前團體人身險核保管理工作相對滯后,如何提高團體人身保險核保管理水平,已成為當前團體人身保險業務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1.團體人身險業務承保中存在的主要風險
近幾年來,保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保險公司競相加大團體人身險業務的開拓力度,團體人身險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業務的快速發展與惡性競爭使承保風險日益突顯,
1.1承保方案設計不合理風險。
一般來說,企業的保險保障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為此保險人必須利用多款產品設計綜合的承保方案,如果方案不合理,將帶來巨大的承保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個人保額過度集中,不能得到較好地分散;二是保障范圍過寬,使賠款大幅上升;三是費率下浮幅度大,致使保費嚴重不足。這些都會使賠付率攀升,導致團體人身保險業務出現虧損。
1.2行業風險與職業風險
明確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直接經營保險業務行為監管有關問題通知
各保監局:
隨著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保險主體不斷增加,保險公司法人機構在住所地以總公司名義直接經營保險業務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為適應保險市場發展需要,提高市場行為監管效能,更好地維護市場秩序穩定,現將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直接經營保險業務行為監管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監管主體
保險公司法人機構住所地保監局(以下簡稱當地保監局)負責對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的直接經營保險業務行為實施監管。
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直接經營保險業務行為是指保險公司法人機構在住所地直接以總公司名義開展保險業務的行為(再保險業務、大型商業保險和統括保單項目除外)。
二、監管職責
保險市場現狀對策管理論文
中國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產壽險的比例也發生了變化,轉向壽險為主的格局。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財產保險的市場潛力挖掘不夠,壽險公司的利差損較嚴重。因此,正確分析和認識中國保險市場狀況及其走勢,對規范中國保險市場、促進保險業的發展,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國保險市場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挖掘中國保險市場潛力的對策。
一、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
1.保費收入規模迅速擴大,持續增長,但產壽險增長不同。
(1)保費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并且已經進入穩步增長時期。自1980年至1999年,保費收入從4.6億元增加到1393.2億元,年平均增長35.1%,遠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9.7%的增長速度;2000年保費收入為1595.9億元,增長率為14.5%,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8%。其主要原因在于:國內保險業務恢復晚、起點低。
(2)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的增長快于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增長。財產保險的保費收入從1980年的4.6億元增加到1999年的521.1億元,年平均增長28.3%;1982年中國恢復了人身保險業務,當期的保費收入為0.016億元,1999年為872.1億元,年平均增長97.71%。
2.險種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自1997年保費收入從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轉向人身保險業務為主,財產保險保費收入占保費收入的比重從1996年的58.27%,降為1997年的44.67%,直至1999年的37.4%。其原因是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導致了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大量增加。同時,產壽險各自內部結構不同,在中資壽險公司中,壽險業務占其業務的89.12%,在壽險業務中,投資型險種增加,如萬能壽險、投資連結保險、分紅壽險。在財產保險業務中,機動車輛保險業務占絕大部分。在中國財產保險保費收入中,1987年機動車輛保險保費收入首次超過企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成為財產保險的第一大險種,其后逐步增加;1997年占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55.33%;1998年、1999年分別占56%。有些地區的機動車輛保險業務的比重更高,如北京1999年將近70%。
保險市場現狀對策管理論文
中國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產壽險的比例也發生了變化,轉向壽險為主的格局。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財產保險的市場潛力挖掘不夠,壽險公司的利差損較嚴重。因此,正確分析和認識中國保險市場狀況及其走勢,對規范中國保險市場、促進保險業的發展,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國保險市場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挖掘中國保險市場潛力的對策。
一、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
1.保費收入規模迅速擴大,持續增長,但產壽險增長不同。
(1)保費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并且已經進入穩步增長時期。自1980年至1999年,保費收入從4.6億元增加到1393.2億元,年平均增長35.1%,遠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9.7%的增長速度;2000年保費收入為1595.9億元,增長率為14.5%,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8%。其主要原因在于:國內保險業務恢復晚、起點低。
(2)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的增長快于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增長。財產保險的保費收入從1980年的4.6億元增加到1999年的521.1億元,年平均增長28.3%;1982年中國恢復了人身保險業務,當期的保費收入為0.016億元,1999年為872.1億元,年平均增長97.71%。
2.險種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自1997年保費收入從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轉向人身保險業務為主,財產保險保費收入占保費收入的比重從1996年的58.27%,降為1997年的44.67%,直至1999年的37.4%。其原因是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導致了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大量增加。同時,產壽險各自內部結構不同,在中資壽險公司中,壽險業務占其業務的89.12%,在壽險業務中,投資型險種增加,如萬能壽險、投資連結保險、分紅壽險。在財產保險業務中,機動車輛保險業務占絕大部分。在中國財產保險保費收入中,1987年機動車輛保險保費收入首次超過企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成為財產保險的第一大險種,其后逐步增加;1997年占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55.33%;1998年、1999年分別占56%。有些地區的機動車輛保險業務的比重更高,如北京1999年將近70%。
我國保險市場對策研究論文
中國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產壽險的比例也發生了變化,轉向壽險為主的格局。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財產保險的市場潛力挖掘不夠,壽險公司的利差損較嚴重。因此,正確分析和認識中國保險市場狀況及其走勢,對規范中國保險市場、促進保險業的發展,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國保險市場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挖掘中國保險市場潛力的對策。
一、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
1.保費收入規模迅速擴大,持續增長,但產壽險增長不同。
(1)保費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并且已經進入穩步增長時期。自1980年至1999年,保費收入從4.6億元增加到1393.2億元,年平均增長35.1%,遠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9.7%的增長速度;2000年保費收入為1595.9億元,增長率為14.5%,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8%。其主要原因在于:國內保險業務恢復晚、起點低。
(2)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的增長快于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增長。財產保險的保費收入從1980年的4.6億元增加到1999年的521.1億元,年平均增長28.3%;1982年中國恢復了人身保險業務,當期的保費收入為0.016億元,1999年為872.1億元,年平均增長97.71%。
2.險種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自1997年保費收入從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轉向人身保險業務為主,財產保險保費收入占保費收入的比重從1996年的58.27%,降為1997年的44.67%,直至1999年的37.4%。其原因是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導致了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大量增加。同時,產壽險各自內部結構不同,在中資壽險公司中,壽險業務占其業務的89.12%,在壽險業務中,投資型險種增加,如萬能壽險、投資連結保險、分紅壽險。在財產保險業務中,機動車輛保險業務占絕大部分。在中國財產保險保費收入中,1987年機動車輛保險保費收入首次超過企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成為財產保險的第一大險種,其后逐步增加;1997年占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55.33%;1998年、1999年分別占56%。有些地區的機動車輛保險業務的比重更高,如北京1999年將近70%。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險公司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