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5 00:15: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保險業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保險業論文

保險業的誠信研究論文

一、保險業誠信問題存在的原因

保險誠信問題的出現,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人們對于保險的不信任。而人們對于保險不信任首先是從人們接觸保險開始的。從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來看,主要是保險人的展業、簽定保險合同后的保單有效期以及理賠期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又以展業和理賠最容易產生不誠信現象。

(一)保險人的展業期

保險人尤其是個人人的展業是人們接觸保險產品的第一步。通過展業這一階段,保險人向客戶介紹保險公司的產品和各種保險服務,并盡力去促成保險產品的交易。由于個人人的工作業績與個人的傭金有著緊密的正相關關系,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誠信現象容易產生。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1.保險人的專業素質不高。

保險合同條款涉及許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術語,一般人很難看明白,而我國的保險人只是經過短短的幾個星期的培訓之后,就上崗進行展業,他們往往對合同條款不是很熟悉,因此也很難向客戶解釋清楚,嚴重的會引起客戶的誤解,這在保險合同糾紛中也很常見。

查看全文

保險業發展論文

一、保險業發展的經濟效應

1.經濟補償效應。保險是分攤意外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通過向所有被保險人收取保險費來補償少數被保險人遭受的意外損失。因此,少數不幸的被保險人的損失由包括受損者在內的所有被保險人分擔。作為一種集合和分散風險的機制,隨著業務范圍的拓展和保險經營技術的提高,經濟補償效應將逐步得到充分發揮。

近年來,自然災害發生頻率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人民生命和財產多次遭受重大損失,保險業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了經濟補償的重任,為災后重建、恢復生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特別是在1998年特大洪災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及重大煤礦事故中,保險業及時賠付,有效地恢復了生產和安定了人民生活。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個人把商業保險作為養老、醫療保障和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據統計,2004年山西省保險業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保險金達到19.7億元,2005年達到20.08億元,2006年達到25.27億元,2007年達到52.5億元。例如,2004年8月18日,大同合成橡膠集團發生的特大爆炸事故,生產線遭受嚴重毀壞。人保財險山西分公司接到報案迅速趕到現場。經過初步查勘后,立即支付預付賠款400萬元。并于2004年12月24日經公估機構里算后,向大同橡膠集團支付賠款869.59萬元,使該受災單位迅速恢復生產和經營。2004年10月7日,山西運城虹橋旅行社承辦的旅游團發生嚴重車禍,造成3人死亡、8人重傷、12人輕傷的惡性事故,人保財險山西分公司支付旅行社責任險賠款125萬元。2008年3月9日,陽泉市平定縣山西海祥煤業有限公司井下發生了一起嚴重火災事故,造成6名礦工窒息死亡。大地保險陽泉中心支公司接到報案后,加大理賠“綠色通道”的開放力度,及時支付保險賠款120萬元。

2.資金融通效應。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險業是金融業的三大支柱之一。許多商業保險公司作為契約型儲蓄機構籌集大量資金,這些資金具有來源穩定、期限長、規模大的特點,內在的投資需求使保險公司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建設資金,而且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保險具有資金融通效應。保險費是預付的,保險賠償或給付責任要在整個保險期內履行,還有損失發生與給付之間存在間隔、歷年賠付率波動、巨災發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因此保險公司要提留各種準備金。運用暫時閑置的大量準備金保證保險資金的運動是必要的,投資可以進一步增加收益和增強給付能力。投資收入既是金融市場資金的重要來源,也是保險公司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保險業通過收取保險費,集聚社會閑散資金,建立保險基金,再通過銀行存款、購買國債等形式進行資金運用,為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等建設融通了資金,為經濟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支援了經濟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保障了改革順利進行。2004年,我國各省市保費收入的增長與國民經濟的發展之間存在較為穩定的正相關關系,保險需求彈性值為1.49%。

保險資金通過投資國債、證券投資基金和同業拆借等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保險的資金融通效應將逐步得到發揮。

查看全文

保險業誠信缺失論文

[論文關鍵詞]誠信保險業誠信制度

[論文摘要]隨著《保險誠信讀本》的出臺,我國保險業必須從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確保保險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加強保險誠信建設。本文對我國保險市場誠信現狀及建設提出了建議。

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保險學會正在為《保險誠信讀本》做最后的審編工作。據了解,此舉是為落實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提出的“必須從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確保保險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加強保險誠信建設”指示精神的具體措施。

一、誠信對保險業的重要意義

誠信是保險業存在的基礎,是保險業健康發展的前提。在保險活動中,誠實守信是對保險交易對方合法權益的維護和尊重,也是對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和尊重,誠信的缺失最終也會使失信者的利益遭到損失。可以說,不誠信就沒有信譽,就沒有保險業的長期持續發展。

1.誠信是保險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保險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保險產品是一種典型的無形產品,是以保險公司的信用向客戶所做出的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保險事故承擔賠付保險金責任的承諾。因而,保險公司是否誠實、守信用,在保險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消費者只會向其認為有信用的保險公司投保。保險公司只有誠信,才能為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才能增強競爭實力,為更廣泛地進入市場、擴大交易創造條件。

查看全文

再保險業轉型分析論文

[摘要]在開放競爭的國際背景下,在中國保險業又快又好發展的今天,我國再保險業的轉型與發展問題值得思考。中國民族再保險業的改革與發展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和強烈呼喚,但從國際保險業和我國原保險業發展角度審視,在中國再保險業發展取得矚目成績的同時,其市場改革與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正確認識并樹立危機感是我國再保險業前進的動力。要促進中國再保險業的轉型與改革,就要逐步實現市場商業化、競爭效率化、需求多樣化、服務全面化、管理精細化。

[關鍵詞]再保險業,開放競爭,轉型與發展

一、加快中國再保險業的轉型與發展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時代要求

(一)再保險業的轉型與發展是保險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需求或潛在需求角度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對再保險的需求日益增加,保險呼喚再保險的發展。

1.從自然基礎看,自然災害和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巨災風險逐漸增加,導致單一風險責任不斷增大,這些風險責任可能引起的巨災風險,單靠一家保險公司是無法承受的,必須通過共保或分保來分散風險。

查看全文

現代保險業發展論文

[摘要]:保險投資是現代保險業存在與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保險業的穩健發展,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另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盈利性。顯然,這三者的協調是十分重要的。而它們的協調需要法律從制度上加以完

[英文摘要]:

[關鍵字]:

[論文正文]:

保險投資是現代保險業存在與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保險業的穩健發展,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另一方面要求保險投資的盈利性。顯然,這三者的協調是十分重要的。而它們的協調需要法律從制度上加以完善,即法律應當為保險投資監管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我國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資金運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0-1987年,為無投資或忽視投資階段,保險公司的資金基本上進入了銀行,形成銀行存款;第二階段從1987-1995年,為無序投資階段,由于經濟增長過熱,同時又無法可循,導致盲目投資,房地產、證券、信托、甚至借貸,無所不及,從而形成大量不良資產;第三階段始于1995年10月,為逐步規范階段,1995年以來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簡稱《保險法》,下同)、《保險業管理暫行規定》等有關保險法律法規,但由于限制過緊,加之1996年5月1日以來的7次利率調整,使保險業發展帶來新的問題,尤其使壽險業的利差損進一步擴大,因而,政府曾多次調整保險投資方式,1998年先后允許同業拆借、購買中央企業AA+公司債券,但仍解決利率下調對保險公司帶來的壓力,尤其難于解決壽險公司日益擴大的利差損。基于此,1999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準保險基金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間接進入證券市場,這是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進一步發展我國保險業的重要步驟。

查看全文

保險業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保險市場最重要的資源是聲譽,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的保險市場是低聲譽的保險市場。保險業的聲譽由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人、經紀人、公估人、監管部門等共同承擔,維護保險業和聲譽是當務之急。

一、保險業聲譽的重要性

稍稍有些博弈論常識的人都知道,保險市場最重要的資源不是物質資本,也不是人力資本和技術資源,而是聲譽。因為單個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博弈都是有限次的,而次數極其有限的博弈導致投保人不相信保險人能夠守信,即可以在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后從保險人那里得到相應的賠付,因此,投保人的一般選擇是不參加保險。在單獨的有限次博弈中,保險人和投保人的彼此欺騙是惟一的“納什均衡”、“非合作博弈”和“囚徒困境”是保險交易的常態。在這種狀態下,保險市場將無法長期存在,保險市場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也就無從談起。

為克服囚徒困境,達到合作博弈狀態,保證保險的持續性,保險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將自己與單個投保人的有限次交易轉變為與眾多投保人的無限次交易,堅守信用的同時還必須要把自己與投保人交易過程中的守信狀況以“強勢信號”的形式散播出去,使與自己有限次交易的投保人也能夠通過新聞媒體或民間傳播渠道獲得保險人會在交易中守信的信號,以堅定投保人群體購買保險的信心。而這種強勢信號就是保險人的信用或者說是整個保險業的聲譽。所謂“聲譽是保險業的命脈”就在于此。

評價一個國家保險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其未來前景;衡量一個國家保險業的功能是否正常發揮、保險固有的消極因素是否得到了有效抑制,最重要的依據不是保險公司的數目、保費總量、監管部門分支機構的多少、人員的配備情況,而首先應該是一個國家保險業的聲譽。

二、保險業聲譽與保險業的功能

查看全文

保險業誠信建設戰略探究論文

論文摘要:保險業作為一種非銀行金融機構,它以即期購買承諾、遠期承諾兌現為形式經營一種規避風險或風險投資業務,這有賴于企業實力和形象的支撐。目前,保險誠信的缺失已成為制約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嚴重瓶頸。因此,加強誠信建設是應對我國保險業全面對外開放后竟爭與挑戰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論文關鍵詞:保險業核心競爭力信息披露道德規范

作為處于開放前沿的保險業如何在深度改革與開放的條件下,更快地發展與壯大,是要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近年來,我國保險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也暴露出來的許多問題,其中誠信向題顯得尤為突出,做為以最大誠信為基本原則的保險業頻頻出現的“誠信危機”,已經成為制約其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樹立童雯無欺、安全可靠的“誠信”品牌是保險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最優選擇。

1.最大成信原則的內涵

保險業本身就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一種經濟活動,保險活動的首要原則與基本原則就是最大誠信原則‘ThePrinci-pleoftheUtmostGoodFaith)。保險合同是建立在最大誠信原則基礎上的,保險合同雙方應向對方提供做出簽約決定的全部重要事實。由于投保人和保險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法律要求投保人向保險人充分告知有關重要事實,保險人也有向投保人正確說明保險條款的義務。最大誠信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

1.1告知(Disclosure)。告知是指保險合同當事人一方在合同締結前和締結時以及保險合同的有效期內就重要事實向對方所作的口頭或者是書面的說明。最大誠信原則要求的是如實告知,投保人與被保險人都有如實告知的義務。

查看全文

我國保險業誠信建設論文

[論文關鍵詞]誠信投保人保險人展業理賠

[論文摘要]由于保險業經營的特殊性,使得誠信對于保險業來說十分重要。我國保險業的誠信問題一直以來都引起專家學者的普遍關注,誠信問題關系著我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誠信問題的存在有其原因,因此需要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進而找出完善我國保險業誠信建設的對策。

2006年6月26日,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的頒布,標志著國家對保險業發展的關心與支持,同時也說明了保險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保險業作為我國金融領域的三大支柱行業之一,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它的發展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誠信體系建設問題。保險作為一種服務,它的有形載體是一張保險合同,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拿到的只是“一張紙”,而不象其它的商品一樣具有實實在在的物品,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保險公司的經營是以信用為基礎,以法律為保障的一種承諾。因此相對于其它的商品來說保險具有無形性、長期性和透明度低等特點。也正是因為保險經營的特殊性,意味著它是最能體現誠信,同時也時最依賴誠信的行業。但是在我國保險發展的過程中,誠信問題越發引起業內外人士的注意,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保險業誠信問題存在的原因

保險誠信問題的出現,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人們對于保險的不信任。而人們對于保險不信任首先是從人們接觸保險開始的。從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來看,主要是保險人的展業、簽定保險合同后的保單有效期以及理賠期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又以展業和理賠最容易產生不誠信現象。

查看全文

保險業誠信研究論文

缺乏誠信是目前我國社會存在的一大問題。根據中國消協最近的消息,我國10大領域消費環境問題嚴重,而保險行業則位列其中。保險行業是一個講究最大誠信的行業。從理論上看,最大誠信原則適用于保險合同關系雙方當事人,對投保人來說,最大誠信應是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人來說,最大誠信應當是他有足夠的能力履行保險合同規定的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義務,以及在訂立保險合同時對投保人盡到明確說明保險條款及提請對方注意免責條款的義務。因此,不論是對投保人,還是對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來說,講究最大誠信在當今中國其實具有更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保險人誠信的缺失及培育

長期以來,保險公司雖然一直強調維護企業信譽和提升行業形象是保險的根本,但這一問題可能被多年來保費高速增長的光環給掩蓋住了,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它的嚴重性。實際上,國內的消費者對保險業產生的許多不應有的誤解,造成中資保險公司的行業形象和信譽受到損毀。消費者感到最大的問題就是保險合同缺乏透明度令人費解,認為保險合同條款由保險公司單方面制定,代表著經營者利益,對消費者不公平;保險合同內容復雜語詞難懂,部分條款敘述模棱兩可,某些關鍵條款設置不透明甚至暗含陷阱,使人防不勝防;此外,售后服務跟不上,保險銷售人員素質不高;保險公司之間的無序競爭使同樣的險種均可以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等等。這些無疑會使保險人的信譽和形象受到影響。

2002年10月2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的決定》,該決定于2003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這是《保險法》自1995年頒布以來的首次修訂。此次《保險法》的修改呈現出“放松管理”、“加強監控”、“培育誠信”三大亮點。“放松管理”,主要表現在放松條款費率審批報備制度、允許產險公司兼營短期健康險和意外險、取消法定再保險、減少保險資金運用和人所的保險機構數量方面的限制等。“加強監控”,主要表現在監管責任、監管的基礎制度和檢查權限做出明確規定,如專門增加一條“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指標體系,對保險公司的最低償付能力實施監控。”“培育誠信”,是本次《保險法》修改時特別強調的。《保險法》第四條原有“從事保險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循自愿和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但在新法中又明確增加了對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在誠信方面的具體要求,明確提出保險公司在保險委托關系中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如規定“保險人為保險人代為辦理保險業務,有超越權限行為,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權,并已訂立保險合同的,保險人應當承擔保險責任;但是保險人可以依法追究越權的保險人的責任。在以上三點中,應該說第二點和第三點都事關誠信問題。前者是從保險公司外部而言,通過監督確保其基本誠信的存在,后者是從保險公司內部而言,要求企業加強自身誠信的培育。可以預期,新《保險法》此類新規定的實施必將對中國保險行業誠信程度的提高和行業形象的改善發揮重要作用。

在以誠信和法律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的今天,企業可以暫時缺少資金,缺少人才,但誠信絕不能須臾缺少,離開了誠信,企業將無法生存。可喜的是,中資保險公司和監管機關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并采取實際行動以圖改變這一狀況。諸如:倡導“穩健經營、規范運作、客戶至上、誠信為民”的服務理念;提高理賠速度、便捷程度等服務質量;開展理財顧問、風險管理顧問、健康咨詢等利民活動;要求公司員工加強自警、自重、自律的道德修養;實施中國人保股份制改造,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綜合競爭力,等等。業內采取的種種措施,已經發生了各種積極變化,應當持續下去并進一步加強,并以有效的機制保證講究誠信的員工能夠在公司內得到最好的發展。同時,為了增加投保人的理解和信任,在保險業務實踐中,保險人應在保險單背面完整地、正確地印上全部保險條款,并特別用醒目的黑體字將保險人責任免除事項及被保險人義務通俗完整地印上,應當確認保險人履行了以合理方式提醒投保人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義務。保險人應向投保人說明的內容有:一是保險合同條款應用列舉式將免責事項逐一列出,而不是用概括式語言將免責條款予以高度概括。二是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免責條款的具體含義,應在合同中做出書面的合理的解釋。

二、投保人誠信的缺失及對策

查看全文

保險業長期增長分析論文

一、世界保險業增長模型

(一)模型建立

1.概述

在現實中,保險深度(保費/GDP)隨人均GDP增加而增加,但對應人均GDP的不同規模,保險深度的增速不同,在人均GDP較低的階段,保險深度增速較慢,而后逐漸加快,到了一定階段之后,增速又逐漸放慢。這意味著,隨著人均GDP增加,保費將以一種超越GDP增長的速度增長,在人均GDP較低的階段其超越幅度較小,而后逐漸加大,到了一定階段之后,其超越幅度又逐漸變小。換言之,在經濟增長的不同階段,保費的收入彈性會發生變化。對于上述情形,使用Logistic模型較為合適,因為Logistic函數所具有的S型特征可以較好地對該現實進行抽象刻畫。

Carter&Dickinson(1992)和Enz(2000)建立了一種較為理想的刻畫保險深度和人均GDP關系的Logistic理論模型(因根據該模型繪制的曲線呈“S”型,因此以下將該模型簡稱為“S曲線模型”)。本文將在S曲線模型基礎上,利用世界各國保險業和經濟增長的大量最新歷史數據,估算出世界保險業增長模型。

2.模型表達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