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建設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1 01:37: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班級建設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班級學風建設論文
一、背景目前學風的現狀
本班是農村初中,由53人組成的集體,學生不僅在校必須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程,還要進行體育、音樂、美術、勞技等專業技能的培訓。在進行了一個月的觀察后,我總結出學生集體的特點,即性格差異大,總體反應比較迅速,靈活,但是比較浮躁。她們對知識的習得掌握的很快,不過止于表層而不能深入的思考,對于知識的遺忘也較快。
二、思考產生現狀的原因
(一)思想不重視
初中階段的學生基本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知道為什么學以及怎么學。在平時的交談中,他們流露出只要考試過關就萬事大吉的思想,而對于考試,大部分學生也是臨時抱佛腳。這就造成她們對于日常學習的不重視。
(二)選擇性學習
班級文化建設分析論文
一.正確認識班級文化建設的德育功能
班級文化建設,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一個班級是否具有正氣,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風,首當其沖的是要看這個班的班級文化的建設。在一個具有濃厚文化氛圍的班級中,全體學生會自發地形成一股濃郁的和諧風氣,在這樣的集體中,學生能融洽地與同學相處,與老師交流,友好地進行合作,彼此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在這樣積極向上,溫馨和睦的環境中,學生會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班級文化建設是形成良好班風的載體和平臺,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因此,班級文化建設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過去還是實施新課改以來,多數學校的工作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升學率,而疏忽了班級文化的建設,從而影響了學生的人格成長,使班級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級文化可以在班級活動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發的過程,但沒有引導與建設,這樣的班級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級文化,從而滋生投機鉆營、榮辱顛倒的價值取向,極易產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級文化需要班級師生的共同努力與建設,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使學生形成自主奮斗、刻苦進取的人格。
學生進入班級這個組織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外,還要盡自己的義務,承擔對集體的責任;在集體活動中,學生要遵守各種紀律和規范,約束自己的那些與集體規范相違背的言行,學習各種為人處世的準則和道德規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質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中扮演適合自己個性和特長的正面的積極的社會角色,便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民主意識,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性、民主性和開拓性的人格,從而也推動了良好班級文化的形成。
新時期大學班級學風建設論文
摘要:班級學風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學生成長、成才產生重要影響。論文以作者所在班級為例,在分析班級學風建設存在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分析了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從“加強專業知識教育,培養同學學習興趣”、“加強思想建設,端正同學學習態度”、“加強班風建設,以班風促學風”“、改進學習方法,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四方面,提出了建設優良班級學風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學風;人才培養
“學風”,最早源于《禮記•中庸》,即是“廣泛地加以學習,詳細地加以求教,謹慎地加以思考,踏實地加以實踐”。這一解釋很好地概括了學生學習過程中應有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紀律。一個班級的學風會對每一個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優良的班級和學風更將感染、帶動班級成員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這些正面影響不僅反映在大學階段,更將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個人發展產生重要作用。鄧小平同志曾在1985年全國科學工作會議上提出,“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而高校班級學風建設正好為培養“四有”新人打下了基礎。本文從學生角度,以自身所在的班級為例,對學風建設進行分析。
一、班級學風建設的主要問題
動科1301班同學于2013年入學,現已是大三學生,然而依舊有一部分學生對專業不了解,對學習不上心。課堂上,很多同學或埋頭于手機或伏趴于桌上,與老師互動極少;課后,熱衷于打游戲、看小說、談戀愛。很多人抱著到了大學就該好好享受的心態,將學生的本職工作———學習拋之腦后,一下子混到了大三。目前為止,班級CET-4通過率為86.95%、CET-6通過率為36.96%;省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僅有2人通過。學風建設的不到位,導致班級總體成績不理想。種種學風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對所學專業不了解,缺少職業生涯規劃。一些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所學專業,覺得動科是農科,將來沒前途,這山望著那山高,過分強調自我意識和個人愛好。在專業課學習中,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課就聽,不感興趣的就不聽,甚至出現逃課、厭學現象。這種心理直接導致他們學習不安心、成績不理想,更加沒辦法對自己的未來做出科學的規劃。
中學生班級建設科技創新論文
一、中學生班級建設科技創新概況
研究生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這個觀點在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已經得到了一致性的認可。同時,不少本科生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電子競賽、機械設計競賽、機器人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多種科技創新訓練與比賽項目,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鍛煉與提升,也已經成為了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廣大中學生對于不少新技術與新知識都有濃厚的興趣。通過筆者的觀察與調研,發現對于“智能化穿戴”、“無線城市”、“比特幣”等名詞不少中學生也是耳熟能詳,分析起來頭頭是道。現代的中學生,已經不僅僅只停留于聽“伽利略”、“愛因斯坦”等的故事,他們不少心中的偶像已經是“馬云”、“馬化騰”等這些創業英雄。因此,不少中學也順勢而為,積極創建了科技創新班級級,從而對中學生的科技創新熱情進行正確的引導。筆者通過對多個中學的科技創新班級級實地調研,嘗試找出創新班級級建設中的一些共性問題并進行分析,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建設途徑。對于科技創新班級,許多同學是充滿積極性的,但是同時也存在著迷惑,首先面臨的是“做什么”的問題。有些同學覺得目前創新班級講的都是一些理論上的東西以及關于這個班的一些概況,感覺還是有些暈暈乎乎的,不知道將來到底應該做些什么,希望盡快開始正課,講些具體的東西。也有些同學提出少些理論,多些實際操作;少談些物理、化學有關的東西,多談些理性思維、唯物思想。同學們普遍希望注重實踐,能自己動手做一些比較貼近生活的東西。事實上,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在創新意識上還是很薄弱的,更多學生關注參加創新班級對學科的幫助。通過調研我們可以知道,科技創新班級與以往的學科競賽班(如數學競賽班、物理競賽班、生物競賽班等)不一樣,也不是過去人工勞技課的范本,必須是將學科知識、生活常識以及高新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它們最大的特點是“以應用為目標”展開的,通過學習應用型科學前沿知識,并通過老師指導來完成生活化的創新成果介紹展示、小發明、小制作等,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中學生班級建設科技創新模式
解決了“做什么”的問題以后,接下去面臨的就是“怎么做的”問題。如何才能使學生在趣味學習中獲得知識,不少中學也在科技創新班級實際建設過程中想了不少好方法。有的中學創新班級注重科普性教育,學校每學年都要組織所有學生進行為一周的科普宣傳活動,如舉辦科普小報展覽、組織科幻小說展評、科幻繪畫評比等;學校組織展示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的“科技節”,以“探索、發現、創新”為主題,以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科幻繪畫、創新方案設計等為主要內容。有的中學創新班級注重經常性的科技考察和探索活動,學校往往會利用節假日組織創新班級學生去高等院校與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科技考察,增長學生的見識。以上種種,都是對中學創新班級建設的有益嘗試,但筆者認為這樣可能還不夠體系化。通過與多個中學的認真調研與分析研究,筆者提出了一種中學科技創新班級建設模式,即一種以課程引導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師資力量、培訓教材與培訓教具構成創新的客觀條件,而學生則成為創新的主觀因素。通過這種模式,學生不再只是聽與看,而是有指導規范的“動手”。而這些“動手”實踐活動,也不再是普通的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而是將學科知識、高新技術與日常生活常識三者有機結合的創新產物。教師在指導這種創新班級時,也不再是隨心所欲,而是完全遵循一個指導體系,其模式可類似于“樂高機器人”培訓教程,而所授知識又比“樂高機器人”課程更廣泛、更貼近實際生活。同時,筆者通過調研發現,一個完整的培訓大綱對于創新班級級建設尤為重要,但這恰恰又是當前創新培訓過程中最為緊缺的。如何設計培訓大綱,將是當前建設的重中之重。
三、中學生科技創新師資力量的構建
在中學生科技創新班級建設中,師資力量的建立是核心。筆者也通過實際調研,試圖設計一個有利于對學生創新活動項目進行有效指導的專業團隊建設模式。專業團隊建設的教師來源應該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教師,中學生創新項目的課題是學生依據興趣和一定的知識基礎而產生的,項目要順利完成需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識,這就需要指導老師團隊具備相關領域的知識,而從目前的師資力量來看,僅一到兩位老師無法很好完成指導工作,這就需要一個專業指導團隊的建設。團隊的老師可以來自不同學科,組成指導教師數據庫。學生根據自己項目所涉及的專業知識選取一位主要指導老師和1~2位其他指導老師,每一個項目同時有多個指導老師指導,但由一個主要老師負責。如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這些指導老師所熟悉的專業領域以外的問題,學生也能順利地在數據庫中找到其他老師予以解答,使學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項目的創新中。學校成立創新活動項目指導委員會,由校長總負責,成員囊括各學科老師,負責指導學生選題、制作、調查、考核等事宜。設計一些可供學生選擇的、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題目。學生在自主選題的前提下也可根據自身興趣選擇這些題目。同時,必須設計一個能推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科學、合理、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指導教師應全程跟蹤學生創新活動項目的指導,適時組織交流,進行檢查,引導敦促。根據項目完成情況、小組團隊學習與合作協同等情況對創新活動項目進行成績評定;在指導教師激勵措施方面,應把組建教師團隊作為年終考核、評優評先的重要條件之一,并給予一定的報酬。應建立適當的競爭機制與激勵機制。競爭機制與激勵機制有助于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有助于推動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建立和規范競爭機制與激勵機制,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論文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我們對班風建設、學風建設、班干部選拔、集體輿論建設等方面進行調查,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為進行下一階段的研究提供資料。調查采用問卷法、訪談法,樣本選取三個實驗班的121名學生,采取發放問卷、召集班主任進行座談等形式。
一、調查與分析
1.目前師生與生生關系關于師生、生生關系的調查,我們設計了三道題:“除了室友,你經常與班里其他同學交流嗎?”有36%答“經常”,有28%答“有時”,還有24%答“很少”,這說明學生之間的交流偏少;關于“同學之間關系現狀”的調查,有46%認為很融洽,有20%感覺關系一般,有23%認為關系不太好,有11%根本對班級同學漠不關心,這種現狀不容樂觀;關于“你與班主任關系”的調查,有30%選“尊敬”,有33%選“喜歡”,有29%選“一般”,顯然師生、生生關系不和諧、不融洽的現象比較突出。
2.班干部選拔與培養情況這里設計了兩道題:“你班中的班干部產生方式是哪一種?”有35%班級采用競選制,有50%班級仍是班主任任命;“你的班級由誰管理?”有46%由班干部管理,有33%由班主任管理,只有21%由學生自己管理,看來還有不少班主任不愿放手。
3.班風與學風情況班風、學風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設計了6道題:“你認為自己班級的班風屬于下列哪一種?”有24%認為班級充滿了和諧與競爭向上的氛圍,有34%認為“團結友愛”,有32%認為“安靜、有秩序”,有10%認為“人心渙散”;“你對你們班目前的學風評價”,有33%答“很好”,有36%答“較好”,有約1/3認為一般;“你班團組織工作狀況如何?”認為“能團結協作、基本協作、不能協作”的各占1/3;“你認為班級自習紀律現狀如何?”答案中本班級均“有管理者”,但選“能很好管理”的只是1/3多一點,有38%認為班干管理者能力不強、管理無法,有26%認為管理混亂;“關于班級衛生狀況”,30%答“很好”,36%答一般,24%答“保潔不好”;關于“班級對你學習的影響”,有31%反映管理過嚴,有24%反映學業負擔重,有25%反映班風、學風對自己有影響。
4.團隊精神與集體輿論關于團隊精神與集體輿論調查,我們設計了三道題:“你認為一個班級最重要的是什么?”有34%答“歸屬感”,看來不少學生已經把班級看作自己的“家”,有33%答“學習氛圍”,這是學習型學生的答案;“你所在班級凝聚力如何?”有44%答“一般”,只有28%認為很好,更有24%認為“很差”,看來班級凝聚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你對本班級的熱愛程度如何?”有26%答“很熱愛”,有35%認為無所謂,看來班級精神遠沒有形成。
班級管理文化建設分析論文
記得北師大盧永利博士提到過“校園文化”。盧永利博士說過:“文化是彌散的,潛移默化就是文化。文化是一種氛圍。”記得初次上課盧博士便提到兩所學校的文化。北京實驗二小的文化是“以愛育愛”。光明小學的文化是“我能行”。記得那時關校長回答,我們繼紅小學的文化是“做健康快樂的繼紅人”。那么我想:一個學校的文化應該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此校不同于彼校的精神氣質或特質。我覺得新課改新就新在它是對文化的一種重建。回去之后我就在想:我的班級應該重建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呢?這話還得從我所教過的五年二班說起。
還沒接班時,就聽一些老師反映這個班級孩子課堂紀律十分不好,學習成績低,后進生多。有上課坐不住凳子隨便下地的小林等;有發言不舉手,隨便說話接話的小翔等;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行動遲緩,與其他孩子相差甚遠的小奎等;有經常不完成作業的小超等;還有下課時經常打仗罵人的小然等。盡管在接班之前我就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用我豐富的想象力想象著那群調皮的孩子會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我應該用什么樣的辦法去對付他們。但第一天的語文課還是讓我難堪了許久。記得第一天的語文課我講的是《桂林山水》,我準備了優美的鋼琴曲,飽含深情地范讀了一便。正當我自我陶醉在優美的文章中,等待著孩子們的掌聲時,下面起哄的,出怪動靜的,惡意地模仿我的。什么樣的反映都有,我憤怒了。但同時又想起了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的話: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學生太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太少。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先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我憤怒的同時深深地告訴自己:這個班級的孩子缺少的是一種文化。我想重建班級文化對我來講是一種挑戰,也應該是一種高智商的管理過程。于是我又重新看著他們。特別是當我看到在那混亂的氛圍中仍然有幾雙渴求進步的眼神時,我就在想:要想改變這些孩子應該從“重建班級文化”入手。應該把“重建班級文化”作為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項。那么班級文化是彌散的,應該從哪方面開始重建呢?溫馨的壞境,學習的氣氛,愛心的團體。。。。。。需要重建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這又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幾天的相處,我慢慢地發現了他們盡管很散漫,盡管沒有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但集體榮譽感比較強。特別是那幾個“四大金剛”特別不愿意讓別人說班級不好,那么我何不把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作為我們班級的班級文化呢?于是我把“團隊精神”作為我們五年二班的班級文化。但是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實際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果只給學生講大道理,學生不一定會接受,那么怎樣把這些粗躁的東西變得讓學生愉快地接受呢?這時我響起了盧永利博士的話“給學生講故事永遠要比講道理讓學生接受的多。在活動中讓學生親自體驗要比告訴學生重要的多。”于是我想到了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團隊精神的重要。
于是我在班級里搞了形式多樣的活動。首先把班級里70個孩子分為14個小組。每個小組5個學生。按照各方面程度好中差的搭配開。受盧永利博士在北師大給我們特殊的培訓方式的啟發,我讓這14個組民主選出一個組長。組長產生后,我又讓每個組長帶領自己組員給自己組起一個很有意義的名字。于是就有了“虎城之鷹”、“樂學”、“花季少年”、“歡樂谷”組等等。聽孩子們到前面充滿自信的介紹,我真的被他們感動了。分好組后我又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規。紀律、衛生、學習、禮貌等方面,每一項都由一個班干負責。每天一總結。夠標準的同學在墻上獎勵一個小獎杯。如果小組5名成員一周內都得了小獎杯,該小組就被評為“團隊和諧獎”,獎勵全組成員和老師、校長合影。相片帖在光榮榜上。那么一學期過去了,已經有六個小組獲得了“團對和諧獎”,孩子們很高興,那么這種初步的“團隊意識”“團隊精神”已經在孩子們的頭腦中逐漸建構起來了。于是我又圍繞著這一主題,在我的教育、教學、班級管理和各項活動中滲透這種“團隊精神”的培養。難忘九月份的藝術節,因為我的高度重視,從參賽人員的入選,到每一項比賽的賽前指導我都進行了關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一次藝術節上我們班是參賽人員最多,獎項最高的班級,光特等獎獎狀就奪來了兩張。當聽到升旗校會上大喇叭里表揚我們班的聲音時,我們都激動地跳了起來。孩子們激動地對我說:“孟老師,我們從來沒嘗到過贏的滋味。”這第一仗終于打贏了。我馬上告訴孩子們,這一次成功是每個人努力的結果,缺少這個團隊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團隊精神”在孩子們的頭腦中逐漸清晰起來。有了這一次的勝仗,孩子們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如果說藝術節的成功讓我們初步體會到了班級的凝聚力,那么拔河場上的激動人心的場面真正體現了“五年二班”的班級文化。因為無論上場隊員,還是場下觀眾,用大家的話說,都是為了一個團隊。有一場輸了,馬上有個學生焦急地拉著我的手要求上場。正當我為換去誰而為難時,有個孩子說:“把我換下去吧,贏了要緊。”場下的觀眾為同學倒水,拿衣服,鼓勁。這時候沒有人指揮,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做一件事,那就是怎樣做才能使五年二班贏。終于獲得了第三名。十四班里的第三名,成績已經很不錯了。我想這時結果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都體會到了“為這個團隊努力付出,大家都很快樂的樂趣”這不就是教育的成功嗎?有了這些成功,孩子們不僅自信心大大提高了,而且初步形成了“半榮我榮,班恥我恥”的風氣。正當我為這些成績的取得而興奮不已時,一個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我發現仍然有一些弱勢群體像班里的四大金剛,無論怎樣用愛心、耐心去感化,他們的進步的程度還是像蝸牛走路一樣緩慢。我又困惑了,偶然看到了一句話使我豁然開朗。“文化的建構關鍵不在每個人的改變,而是要把孩子們以前被忽視的潛能喚醒”我不可能徹底改變每個孩子,但是我會讓每個孩子在這個有著“團隊精神”的集體中感受到快樂。讓孩子們感到在這種文化的氛圍中,學生每一個學習過程將得到關注,每一個成長體驗都得到關注,每一次情感的波動將得到關注。這不就是我重建文化的快樂嗎?
作者:孟桂萍 單位:哈爾濱市繼紅小學
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論文
摘要:良好的管理策略在于教師善用不同的鼓勵方式肯定學生的表現,讓學生成為有自信的人;時常拍照、錄像記錄學生學習點滴,再通過教室布置、班級網頁展示學習成果。良好創意的落實要歸功于執行,也因為如此才能將教學的內在動機發揮出來。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管理策略
一、讓學生成為自信的人
班級管理的理念是讓教師成為學生一生的朋友,激發學生的潛能。教育是長遠大計,教師要把眼光放遠,隨時檢視自己所教的內容對學生的成長是否有幫助。班級管理主要分為三個方向,分別為:每日自我與團體檢視、互相觀摩學習、做中學。能做到這三點,班級便會是由學生積極自我管理的。只要榮譽心提升的話,就沒有所謂的管理班級,他們是自我管理。管理班級首重獎勵制度,只要激發學生的榮譽心,班級自然能越帶越好。除了激勵獲獎學生,也鼓勵其他學生能夠去學習別人的優點。多元化學習,學習的素材可以從實踐中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教師必須學會等待,容許學生有犯錯的機會,接受學生完成的時間比較長。布置教室的規劃,也以鼓勵學生為出發點。教室的內外、上下都會布置,不是為了比賽,而是希望學生可以因此感受到被肯定的成就感,環境的布置是為了激勵學生的榮譽心。我非常重視學生能否有受到肯定的機會,整個教室氛圍的指向都是激勵和提升學生的榮譽心。布置教室時學生作品的展示需要注意許多細節,例如,作品上是否有學生的名字。除了繪畫作品,記事本也會放,而且是實物展示。只要學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都會將他的名字大方地秀出來,強化了班級正向、積極的氣氛。教室布置的功能性與實用性是最需重視的,也會隨著教學進度更替,因此采取活動式的布置,兼顧榮譽心提升及實用性。
二、多元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
我喜歡幫學生錄像和拍照,為學生的學習生活留下記錄。通過拍照及錄像,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制作班刊和每位學生的學習檔案、影音光盤,也積極管理班級網頁,每日上傳最新的班級信息。在召開新生家長會時,我會告訴家長將幫學生拍照及錄像,學期末整理每個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送給學生及家長留念。除了影音光盤外,為了讓家長了解學生每天在學校的情況,為了讓請假的小朋友也可以在家了解今天班上的活動,教師設立了班級網頁,里面放入教學活動內容。家長也可以上去留言,溝通成效良好。考慮班上并非每一位學生家里都有計算機,于是教師細心地制作班刊。班刊融合了榮譽榜的功能,不僅可以讓學生及家長及時通過網頁及班刊了解班級狀況,又為提升學生的榮譽心提供了另一個渠道。班級管理包含班級教學、班級環境、班級人際互動、班級常規等四部分。首先要重視班級教學中的人師教育,因為教師做事態度影響著學生,所以這是我最在意的。其次是班級中干部的培養。我愿意花時間去教導他們,指導干部對同學的管理方式,引導班上學生從心里認同干部的管理,只要人際互動沒有問題,常規自然會建立起來。
新課改下班級文化建設論文
摘要:文章圍繞新課改的要求,從班級物質文化、班級精神文化、班級制度文化及班級和諧人際關系,來闡述新課改條件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為班主任在新課改條件下的班級管理,提供一種新的思維和方法,實現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目的。
關鍵詞:新課改;班級;文化建設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的大力推進,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課程標準、課程結構的調整,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變革,尤其是建立在學生個性基礎上選課制的實施,都給現行的班級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如何加強班級建設,應對新課改的挑戰,成為廣大一線班主任的現實難題,本文試從班級文化建設的角度來探討班級建設。
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并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和為后人學習和傳遞下來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產品,它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語言和象征符號文化,規范體系等多方面的內容,作為校園文化組成部分的班級文化是社會的一種亞文化,它既具有社會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是一個班集體乃至一所學校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遠至我國古代各具特色的書院,近到我國現代的一些名校優班,無不說明這種文化的源流之深,影響之廣,對廣大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講,班級文化建設對他們的影響尤為深刻、細致和恒久,甚至能夠在這方面讓他們終生受益,成為終生回味的心靈養料。因此,適應新課改要求,建設好班級文化,既是我們當前的必要工作,也是我們要長期肩負的重大任務。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鑄造物質文化是基礎
任何文化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質條件之上,并且又通過具體物質文化展現出來,離開一定的物質文化,一切文化都無從談起,而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更需要堅實的物質條件為基礎。新課改條件下的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總體上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滿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要實現這樣的教育教學目標:
班級管理文化建設論文
一、在班級管理研究中進行一系列班級文化建設實踐活動
(一)發揚民主精神
班會放手讓學生策劃,由班干部主持,學生民主商議班內事務,班主任只是作為其中的一名參與者,對班會做總結發言,點評優缺點。
(二)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制度建設
制定出適合本校、本班特點的規章制度并根據實際不斷修改、完善。以制度管理學生,盡可能減少隨意性,使學生養成規則意識。發揮班干部的管理核心作用,并充分調動全班學生參與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功能,使學生養成民主觀念。
(三)利用多種載體構建班級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論文
一、營造家庭式的氛圍,讓幼兒喜愛班集體
(一)環境是不說話的老師,它能吸引兒童探索、思考,參與實踐,啟動智慧之門。我們非常注重物質環境的創造,讓孩子參與環境的布置,力求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做環境的主人,這樣才能更好地與環境互動。環境設計和布置遵循美學原理,為幼兒的審美和精神愉悅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1.制定班級的象征物。開學初,我們給班級制定了以太陽為班級標志物。班徽解讀:明亮、希望的代名詞。每個小朋友都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是祖國的希望。此外,太陽還是自由、光明、幸福、美、熱情、杰出、高尚等的代名詞。班徽心語:只要陽光還在,花兒就會盛開;只要付出還在,勝利就會到來;只要信念還要,厄運就會變得無奈;只要快樂還在,生活就會多姿多彩。太陽班口號: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我們的笑臉。2.設定班級主色調。班級主色調為紅色,所有的裝飾都圍繞太陽和主色調進行。墻面布置的每一個主題上都有幼兒自己的作品,同時為了讓幼兒更多參與及感受自己是小主人的意識,讓孩子自己設計區域,讓孩參與制作班級規則和游戲規則,布置教室,讓孩子體驗成功和喜悅的同時,也感受到“班級就是我家,努力靠大家”的班級氛圍。(二)新《綱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可見良好的班級常規對班級文化的營造是多么重要。尊重幼兒,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以此帶動他們注意力的堅持和對學習規則的遵守。一日生活的常規以幼兒的需要為依據,如先小便再睡覺,進入午睡室要輕聲細語。喝水時間靈活,幼兒按需喝水。除此以外,我們還開展一系列符合幼兒發展的活動,比如結合幼兒園“綠色小標兵”的要求,每周根據“綠色小標兵”評選內容評選班級的“綠色小標兵”,每周一在國旗下講話的時候給這些小標兵頻發獎狀,以示鼓勵。3.音樂的運用為一日活動增添色彩。我們搜集適合一日生活各環節的音樂,將這些音樂運用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一聽到音樂,孩子們就知道什么時候該戶外活動,什么時候要上課,什么時候吃午餐、點心等。在孩子等待時間特別長的環節選擇一些輕音樂,如《小夜曲》《秋日私語》等中外名樂。讓孩子們知道吃飯時、脫衣服時要輕輕地安靜地,孩子們在享受這些優美中外經典音樂的同時,也感受著溫馨的班級文化。這樣一來,老師指令性的語言少了,孩子們顯得更自主、自律。
二、營造班級積極互動的溫馨氛圍
每天我們都進行個別展示,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上臺表演,做小老師,帶著大家一起進行古詩、兒歌的背誦,帶領大家一起玩好玩的手指游戲。在這樣的班級文化下,孩子們敢于表現自己,善于表現自己,人人都有種歸屬感,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
(一)教師與幼兒的互動
新《綱要》強調,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我們提倡教師對孩子們的教育以表揚為主,關注幼兒活動的每一過程,及時鼓勵并提供適當的幫助,同時以孩子的觀點去看待孩子,敏銳地察覺他們的需要,以互動的平等的方式參與孩子的活動,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