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班級建設科技創新論文

時間:2022-05-23 05:05:35

導語:中學生班級建設科技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班級建設科技創新論文

一、中學生班級建設科技創新概況

研究生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這個觀點在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已經得到了一致性的認可。同時,不少本科生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電子競賽、機械設計競賽、機器人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多種科技創新訓練與比賽項目,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鍛煉與提升,也已經成為了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廣大中學生對于不少新技術與新知識都有濃厚的興趣。通過筆者的觀察與調研,發現對于“智能化穿戴”、“無線城市”、“比特幣”等名詞不少中學生也是耳熟能詳,分析起來頭頭是道。現代的中學生,已經不僅僅只停留于聽“伽利略”、“愛因斯坦”等的故事,他們不少心中的偶像已經是“馬云”、“馬化騰”等這些創業英雄。因此,不少中學也順勢而為,積極創建了科技創新班級級,從而對中學生的科技創新熱情進行正確的引導。筆者通過對多個中學的科技創新班級級實地調研,嘗試找出創新班級級建設中的一些共性問題并進行分析,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建設途徑。對于科技創新班級,許多同學是充滿積極性的,但是同時也存在著迷惑,首先面臨的是“做什么”的問題。有些同學覺得目前創新班級講的都是一些理論上的東西以及關于這個班的一些概況,感覺還是有些暈暈乎乎的,不知道將來到底應該做些什么,希望盡快開始正課,講些具體的東西。也有些同學提出少些理論,多些實際操作;少談些物理、化學有關的東西,多談些理性思維、唯物思想。同學們普遍希望注重實踐,能自己動手做一些比較貼近生活的東西。事實上,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在創新意識上還是很薄弱的,更多學生關注參加創新班級對學科的幫助。通過調研我們可以知道,科技創新班級與以往的學科競賽班(如數學競賽班、物理競賽班、生物競賽班等)不一樣,也不是過去人工勞技課的范本,必須是將學科知識、生活常識以及高新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它們最大的特點是“以應用為目標”展開的,通過學習應用型科學前沿知識,并通過老師指導來完成生活化的創新成果介紹展示、小發明、小制作等,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中學生班級建設科技創新模式

解決了“做什么”的問題以后,接下去面臨的就是“怎么做的”問題。如何才能使學生在趣味學習中獲得知識,不少中學也在科技創新班級實際建設過程中想了不少好方法。有的中學創新班級注重科普性教育,學校每學年都要組織所有學生進行為一周的科普宣傳活動,如舉辦科普小報展覽、組織科幻小說展評、科幻繪畫評比等;學校組織展示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的“科技節”,以“探索、發現、創新”為主題,以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科幻繪畫、創新方案設計等為主要內容。有的中學創新班級注重經常性的科技考察和探索活動,學校往往會利用節假日組織創新班級學生去高等院校與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科技考察,增長學生的見識。以上種種,都是對中學創新班級建設的有益嘗試,但筆者認為這樣可能還不夠體系化。通過與多個中學的認真調研與分析研究,筆者提出了一種中學科技創新班級建設模式,即一種以課程引導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師資力量、培訓教材與培訓教具構成創新的客觀條件,而學生則成為創新的主觀因素。通過這種模式,學生不再只是聽與看,而是有指導規范的“動手”。而這些“動手”實踐活動,也不再是普通的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而是將學科知識、高新技術與日常生活常識三者有機結合的創新產物。教師在指導這種創新班級時,也不再是隨心所欲,而是完全遵循一個指導體系,其模式可類似于“樂高機器人”培訓教程,而所授知識又比“樂高機器人”課程更廣泛、更貼近實際生活。同時,筆者通過調研發現,一個完整的培訓大綱對于創新班級級建設尤為重要,但這恰恰又是當前創新培訓過程中最為緊缺的。如何設計培訓大綱,將是當前建設的重中之重。

三、中學生科技創新師資力量的構建

在中學生科技創新班級建設中,師資力量的建立是核心。筆者也通過實際調研,試圖設計一個有利于對學生創新活動項目進行有效指導的專業團隊建設模式。專業團隊建設的教師來源應該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教師,中學生創新項目的課題是學生依據興趣和一定的知識基礎而產生的,項目要順利完成需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識,這就需要指導老師團隊具備相關領域的知識,而從目前的師資力量來看,僅一到兩位老師無法很好完成指導工作,這就需要一個專業指導團隊的建設。團隊的老師可以來自不同學科,組成指導教師數據庫。學生根據自己項目所涉及的專業知識選取一位主要指導老師和1~2位其他指導老師,每一個項目同時有多個指導老師指導,但由一個主要老師負責。如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這些指導老師所熟悉的專業領域以外的問題,學生也能順利地在數據庫中找到其他老師予以解答,使學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項目的創新中。學校成立創新活動項目指導委員會,由校長總負責,成員囊括各學科老師,負責指導學生選題、制作、調查、考核等事宜。設計一些可供學生選擇的、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題目。學生在自主選題的前提下也可根據自身興趣選擇這些題目。同時,必須設計一個能推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科學、合理、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指導教師應全程跟蹤學生創新活動項目的指導,適時組織交流,進行檢查,引導敦促。根據項目完成情況、小組團隊學習與合作協同等情況對創新活動項目進行成績評定;在指導教師激勵措施方面,應把組建教師團隊作為年終考核、評優評先的重要條件之一,并給予一定的報酬。應建立適當的競爭機制與激勵機制。競爭機制與激勵機制有助于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有助于推動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建立和規范競爭機制與激勵機制,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推行競爭機制,啟用具有綜合素質的全能人才,是當今社會新形勢的必然要求。其次,適當的競爭機制可以促進教師工作的進取意識,以增強教師的競爭意識,在內心深處增強一些危機感,從而使工作更有效。避免教師在自己原有的崗位上出現不思進取、混日子的現象,所以推行競爭機制對己、對學校、對教育都有利。

2.量化目標責任,推行激勵機制。可以說“量化管理”是當今各種各樣管理的最時髦的名詞。而“量化管理”、“課節工資制”類似于南方大多數企業所施行的“計件工資制”。“課節工資制”符合當今“多勞多得,按勞取酬”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學校作為教師參與競爭的平臺,就不可能離開各種目標責任的量化。以考核積分的辦法來評判參與競爭的各方,是目標量化管理的重要一環。具體操作環節要充分考慮到要為全體教職工提供公平、公正競爭的機會;要徹底打破“鐵飯碗”、“大鍋飯”、“死工資”的陳規,使整個管理工作程序更趨完善合理。

3.要加強領導,落實監控措施。學校拿出專門時間,集中討論研究審批各單位、各學校的改革方案及量化考核細則,在此基礎之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監控方案及措施。教師管理模式的改革決不能流于形式,教師的競爭意識亟待強化。應該看到,創新能力大賽有別于學科競賽,科技創新需要的不是單一學科的知識,包括創新理念、多學科合作等多方面的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本專業的知識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的。因此負責創新班級級的教師也需要培訓。為此,也希望能通過外聘教授對負責教師進行培訓,使本校教師也能夠參與到學生的授課中去。以外聘教授對負責教師的培訓,不使負責教師僅僅只是帶隊教師,也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創新班級,這不僅僅是某個學科或某個學部的事情,需要多部門的合作。授課場地的準備、外聘教授的聯系,需要多個部門協作進行,使創新班級學生的學習、培訓能夠常態化。

四、校內培訓模式與校外培訓模式的討論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由于對創新能力大賽的了解不夠,在學校里參與的學生不是很多。現在的學生更多的關注比賽本身對高考、對前途有沒有幫助,而對政策的不了解也使大部分學生沒有參賽的想法;對于新事物的陌生感也使學生對校外的培訓機構產生一種“不信任”的感覺,同時去校外培訓也給學生帶來諸多不便,也會影響學生的在校管理。學校出面組織學生去校外培訓學生是能夠接受的。學生不大會直接選擇校外培訓機構去參加培訓。而從學校的角度來看,更希望把培訓體系設置在校內。學校利用各種資源,把校外的專家請進來給學生做講座。一是能夠方便學生,避免學生的培訓與正常科目在課時上產生沖突,而影響參賽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二是能夠保證學生的安全。現在學生的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學生外出培訓,交通安全是一大難題。高中階段學生管理是半封閉式的,出于對學生安全負責的考慮,上學期間無特殊情況不得外出。培訓體系設在校外對于學校管理學生外出也會帶來不便。學校也展開了豐富多彩的選修課以滿足學生對課外知識的需求。而創新班級與選修課相結合,一來能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二來縮短學生的學習時間,符合素質教育輕負、高效的理念。所以無論是學生還是學校都更希望能夠把培訓體系設置在校內,促使學生、學校共同成長。

五、結語

總體來說對于創新班級的開設充滿了問題和挑戰,而學校也將竭盡所能去解決這些問題。現階段學校的主要工作是如何普及創新的概念,讓學生了解創新大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加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加強對創新班級教師的培訓,使學校創新班級的工作更完善;同時能夠通過創新班級的開設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幫助同學通過自主招生實現名校之夢。

作者:俞凌張永山周泓單位:紹興市技工學校紹興市柯橋區錢清中學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