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惠農政策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18 06:01:00
導語:財政惠農政策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筆者結合××××自治州的實際情況,淺要地分析農民增收的途徑及相關財政政策。
一、××××自治州農民增收情況分析
20*年,××××自治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38元,比上年增加了581元,增長了12.5%,增幅位居全疆第六。過去以種植業為主的增加方式受到沖擊,來自特色農業、畜牧業、林果業及非農產業的收入,已經成為××××自治州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同時,我州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呈現多元化增長趨勢。
二、××××自治州農民增收的途徑
從××××自治州的實際情況看,農民增收主要是通過以下幾條途徑:
(一)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近年來,中央、自治區、自治州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為了認真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確保農牧民增收。20*年共兌付糧食直補1150萬元、農資綜合直補981萬元、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補助5838萬元、良種補貼1274萬元、能繁母豬補貼268萬元、棉花良種補貼1274.8萬元、特色農作物良種補貼120萬元。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據實核定各項惠農補貼的發放項目和標準,并張榜公示,接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監督。確保了黨和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在實處,把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在全州范圍內逐步建立農民種糧補貼及相關信息統計制度,積極推廣“一卡通”,進一步規范對農民補貼管理。同時,為了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州實現了涉農收費和村委會財務公示制、農村報刊征訂限額制、五保戶、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等制度,使得涉農收費為得到了規范。
(二)加強農民培訓力度。全州財政累計投入了148萬元,舉辦“新型農民科技”和“陽光工程”培訓,通過培訓,使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得到加強。據統計,20*年,農民培訓人數達57000人\次,通過培訓,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8708人,全州外出務工人員達到14248人,實現打工收入1.65億元。
(三)做好板塊建設。××××自治州屬典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春季升溫快而不穩,秋季短暫而障溫迅速,多晴少雨,空氣干燥,風沙較多。根據氣候條件,南五縣市即庫爾勒、尉犁、輪臺、且末和若羌非常適宜棉花、香梨、杏、紅棗、蔬菜等作物的生長,也是冬麥、正復播玉米為主的板塊,北四縣即和靜、和碩、焉耆、博湖非常適宜小麥、玉米、甜菜、工業番茄、加工辣椒、大瓜、酒花、孜然等作物的生長,也是冬麥、正復播玉米為主的板塊,成為農民增收的途徑之一。
(四)促進科技推廣。20*年,全州財政累計投入了425萬元,在全州范圍內全面推廣測土配方、農業避災減災和良種推廣應用等技術,并開展了林藥間作、果糧間作等種類的高校種養模式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通過實施科技進村入戶工程,使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年全州財政累計投入3.61億元,用于農牧區生產發展和促進農牧民增收。重點用于農林水牧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病蟲害、牲畜疫情控制、農村飲水安全、鄉村道路等,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生產,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不斷提升項目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年全州共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78億元,項目規模和資金總量繼續位居全疆首位。
三、解決農牧民增收的財政對策
一是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按照《農業法》的規定,逐步把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納入公共財政的支出范疇,確保財政對農業資金投入的增加,力爭做到五個方面的傾斜:即向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向農村科技、教育、化文、衛生事業傾斜、向農業產業化尤其向龍頭企業傾斜、向扶貧攻堅項目傾斜、向農村生態家園建設傾斜。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財政支農資金管理體制,取締不合理收費,加大財政對農民的直接補貼,提高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益和財政資金對農業的貢獻率。
二是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把農村的富余勞動力吸引到農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來;加大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科技的貢獻率,為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三是要支持農村產業化經營,培育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增加農民收入。在支持糧食生產、保證糧食增產和安全的基礎上,重點支持競爭力、成長性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示范基地,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之路,能帶動農民致富,能讓農民得到實惠。圍繞棉花、糧食、林果、畜牧、飼料四大基地建設,堅持因地制宜,走一鄉一業或一地一品的優勢發展之路。找準優勢,集中財政支農資金重點投入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品種。(1)大力支持發展特色林果業和特色畜牧業,如發展優質水果新村、工業番茄新村、品牌辣椒、乳汁品新村等;(2)支持產業發展資金要重點用于龍頭企業做強做大,自創品牌。基地建設逐步由分散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3)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驗體系建設,加強抽查檢測工作,嚴格標識管理,為基地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提供技術支撐;(4)在堅持“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加強農業產業化中介服務組織的建設,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四是要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相關部門建立勞動力市場,提供準確用工信息;根據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的培訓計劃,積極落實資金,加大農民工的培訓力度;對務工經商回歸的創造人員,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培養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加快城鎮化進程,引導涉農企業向交通便利、基礎條件好、有發展潛力的小城鎮和里聚集,促使農民就近轉入小城鎮就業。
五是要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機制。為了增強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和勞動效率,各級財政部門要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城鄉一體化為導向,堅持分階段分項的原則,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起集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等多層次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1、支持農村衛生醫療事業發展。逐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面,對農村弱勢群體開展醫療救助,對特別困難戶和五保戶看病給予政府補助;進一步完善農村衛生醫療覆蓋網絡,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優化和改革農村公共衛生管理體制,完善農村公共衛生的財政保障體制.
2、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擴大保障范圍,實行五保戶應保盡保。探索建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個人、集體和政府三方共同籌資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障制度。
加大農村五保供養的自治區、地州、縣三級財政投入。建議每年增加自治區、地州、縣三級農村五保供養專項補助資金納入財政年初預算基數;建立農村五保供養資金的自治區、地、縣三級負擔機制。為確保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督促當地政府切實把好農村五保對象的政策關,建議根據實際資濟安排情況,按比例建立農村五保資金自治區、縣三級政府分級負擔的機制;建立農村五保供養資金的財政社保資金專戶。參照養老保險,下崗基本生活保障和城市居民最底生活保障資金的管理模式,將農村五保供養資金納入國庫內財政社會保障補助資金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切實保障農村五保供養資金的安全、完整、及時;根據實際確定集中供養與分供養比例。集中供養率的高低,必須考慮當地農民的生活習俗和農村敬老院的承擔能力。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五保對象并不愿意進敬老院集中供養,應將當地農村經濟水平,財政支撐能力與五保政策相結合相協調,逐步提高集中供養率。當前應堅持生活不能自理或特困五保老人優先入院的原則;集中力量對五保對象進行重新清理。根據國務院《農村五保供養條列》的有關規定,對實際享受的農村五保對象重新核定。不符合五保供養條件的,應取消其五保供養待遇,如生活確有困難可及時納入農村特困救助范疇。
加強建立和實施農村低保制度。各級要力求在深索中求完善,在造作上求科學,在管理上求規范,不斷加強農村低保工作規范化建設。
1、明確責任,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各級要主動適應低保工作需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加強調查研究,制定農村低保對象家庭收入核實核算、申報審批、資金發放、資金監督管理、低保對象動態管理、建立檔案等方面的辦法和制度,確保低保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還要建立完善農村低保工作定期抽查制度、統計報告和公示制度。
2、準確核定低保對象,合理確定低保標準。準確核定低保對象是農村低保工作的核心。按照“低標準、廣覆蓋”的要求和應保盡保的原則,上級決定將年人均純收入700元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采取“實際補差”的辦法,確定農村低保對象家庭人均純收入后,以每人每年700元為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差多少補多少,進一步農村低保對象的生活水平。
3、嚴格工作程序,做到應保盡保。各級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必須嚴格按照低保工作程序,重點對農村低保保障對象的認定、申報審批程序、“民主選舉”公示及健全農村低保審批制度等各項工作做出詳細規定。農村低保要“集體研究、政務公開、張榜公示、規范操作、嚴格把關”的工作責任制度,規范和加強農村低保工作的運作程序,一定要做到責任到人。
4、加大財政投入,強化資金監管。各級一定要落實配套資金,規范管理和監督建立公共財政籌資渠道,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是做好農村低保工作的重要保證。各級財政部門一定要做到農村低保資金納入財政預算,財政專戶管理,專款專用,通過金融機構直接、及時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付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賬戶。同時要做到嚴格資金管理,落實制度,堵塞漏洞,從嚴要求,從嚴管理,絕不允許發生擠占、挪用、截留和虛報冒領等違規違紀現象;嚴把申請審批關,堅決杜絕“人情低保、關系低保”,堅決杜絕混吃低保、騙吃低保現象,不準優親厚友;經常開展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資金安全運行。真正能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推行農村低保工作健康發展。
- 上一篇:保險市場監管論文
- 下一篇:財政局科學發展觀廉政建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