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會議報告

時間:2022-02-08 02:37:00

導語:文化局會議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局會議報告

各位領導,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六中全會和市委***二次全會精神,總結20*年工作,部署20*年任務,動員全市文化系統的干部職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搶抓機遇,合力拚搏,為開創沈陽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現在,我代表局黨政領導班子做工作報告。

一、20*年工作的簡要回顧

20*年,全市文化、新聞出版工作,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合力拚搏,全面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新的成績。

藝術生產成果突出,演出市場不斷繁榮。一是第六屆沈陽藝術節的成功舉辦,不僅反映了我市舞臺藝術創作的整體水平,豐富了演出市場,也展示了全局干部職工敢于突破陳規和努力創新的成果,得到了文化部副部長陳曉光、中國劇協主席尚長榮以及省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創造了我市藝術發展史上的奇跡,榮獲市直宣傳文化系統“優秀成果”一等獎。二是全力打造藝術精品。沈陽演藝集團通過改革,集聚優勢,調動了演職人員的積極性,一舉推出8臺劇目,充分展現了改革的成果。沈陽京劇院創排的《青石山》作為武戲實驗劇目進京演出,受到了李長春同志和有關專家同行的高度稱贊。沈陽評劇院創排的《天堂花》參加第五屆中國評劇節榮獲金獎。沈陽話劇團依靠自身力量創排出一臺精彩話劇《我們的公主圖蘭朵》,深受觀眾喜愛。沈陽歌舞團創排的大型舞蹈秀《滿風神韻》,特色鮮明、風情濃郁,盡顯了藝術魅力。沈陽曲藝團排演的相聲《團結一心拿大獎》參加第三屆CCTV相聲大賽,榮獲專業組第一名,是建國以來我市乃至東北地區曲藝界榮獲的最高榮譽。市藝術學校排演的雜技晚會《雛燕凌空》,青春洋溢,技藝非凡,展示了藝術教育的成果和新一代藝術人才的風采。三是藝術人才脫穎而出。賈承博榮獲全國第三屆CCTV相聲大賽唯一的最佳捧哏獎,青年歌手孟紅獲全國青年歌手大賽遼寧賽區優秀歌手獎,市藝術學校也獲得了省第七屆“桃李杯”舞蹈比賽表演二等獎和創作三等獎的好成績。全年共有15個劇目、30人次獲得省、國家和國際獎項。四是積極開拓演出市場。與市委宣傳部、文改辦共同打磨了10臺大戲,其中演藝集團創排的綜藝晚會《盛京紅磨坊》以其新穎的舞臺設計、精湛的藝術表現和強烈的互動性深受觀眾喜愛,顯現出良好的市場前景。沈陽評劇院創排的現代評劇《神圣的天職》,定位準確,表演精湛,為全省司法戰線的干部職工演出100多場,全年演出收入首次突破200萬元大關。20*年各專業藝術院團共演出1000場,演出收入突破1200萬元,全市100多家民營演出團體共演出15000場。初步形成了國有、民營演出團體同城競演、各種藝術門類爭奇斗艷的繁榮局面。五是廣泛開展藝術交流。市演出公司全年舉辦了韓國李喜芽鋼琴音樂會、任賢齊、周杰倫演唱會等大型演出活動40多場。藝術研究所、劇目創作室服務大局,主動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特別是劇目室善抓機遇,與棋盤山管委會共同舉辦了世界鋼琴大師里查德•克萊德曼沈陽演奏會。藝術學校赴日本演出了100多場大型雜技晚會。廣泛的藝術交流,不僅豐富了沈城文藝舞臺,而且進一步擴大了沈陽的國際影響。六是努力營造文化氛圍。一年來,圍繞全市重大節慶活動,策劃組織實施了世園會、國際旅游節、制博會等9項大型活動的文藝演出,對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營造發展環境,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做出了貢獻。

群文工作廣泛深入,特色品牌更加靚麗。一是文化活動遍及城鄉。全年共組織各區、縣(市)開展節慶文化、社區文化、田園文化、廣場文化等8大系列文化活動20000余場,覆蓋了社區、村鎮、廠礦、校園、軍營等各個角落、各個層面,受益群眾達千萬人次。市群眾藝術館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策劃組織了市級大型活動47項。朝文館吸引社會資金開展文化活動,受到少數民族群眾的熱烈歡迎。市圖書館在推行標準化、規范化服務的同時,不斷拓展服務空間,在全市城鄉新建了110個流動圖書點,接待讀者200萬人次。少兒圖書館組織開展系列讀書競賽活動,吸引了全市百萬中小學生、近10萬個家庭參加。二是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全市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市里投入1200萬元,新建了4個鄉鎮文化活動中心、8個社區文化活動室、30個村文化活動室,改擴建162個村文化活動室。沈北新區新建了1萬多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康平縣文化館新館舍已經投入使用。全市基層文化設施質量實現了跨越式提高。三是活動檔次明顯提升?!按簼M家園”電視大賽、文化四進社區、文化廣場、“歡樂進農家”農村文化活動覆蓋面廣、影響大,已成為我市群眾文化活動的品牌項目。特別是全國大學生首屆短劇小品大賽暨第九屆沈陽大學生文化節,首次作為國家級文化活動,吸引了全國44所高校、120多部作品參加了比賽,還有75所高校來沈觀摩,舉辦了9項全市性主題活動、630項校園活動,規模檔次、參與人數為歷屆之最。以此為標志,沈陽大學生文化節這一品牌跨出東北,走向全國。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東北大鼓、譚振山口頭文學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居全省首位。奉天落子、“面人湯”技藝等7個項目入選省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新民傳統二人轉等1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彰顯了沈陽群眾文化的深厚底蘊。五是基層文化特色鮮明。和平區的皇寺廟會、沈河區的社區文化、鐵西區的工人文化周、大東區的群眾文藝創作、皇姑區的讀書活動、遼中縣的“歡樂進農家”文化活動、渾南新區的送文化下鄉活動都獨具特色、影響廣泛;于洪區“文化大篷車”叫響全國;蘇家屯區、東陵區、法庫縣的文化廣場活動豐富多彩;蒲河新城、沈北新區、新民市、棋盤山開發區圓滿地承辦了國家、省、市的多項大型文化活動;康平縣在全市率先實施了農村電影“2131”工程。全市共獲得省以上獎勵70多項次,市政府文化廣場、皇寺文化廣場被命名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

文博工作扎實推進,展館建設再添亮點。一是創新展覽方式,豐富展覽內容。全市文博單位依托自身優勢,內引外聯,互通有無,使展覽水平實現了新的提高,全年接待觀眾166萬人次,門票收入4616萬元,同比增加17%。沈陽故宮在引進了《法國盧浮宮藏銅版畫展》的同時,走出國門,在比利時舉辦了《沈陽文化遺產展》,并以建院80周年為契機,深入挖掘館藏資源,新推出了《清代宮廷瓷器展》、《院史展》、《郎士寧宮廷畫展》等大型專題展覽,進一步擴大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張氏帥府以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為契機,新推出了系列專題《百年張學良展覽》,引起社會各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緊密圍繞抗戰題材,與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國內同類展館多館聯動,舉辦了《九•一八事變75周年圖片展》、《日本侵略東北史實展》、《前日本戰犯繪畫展》等專題展覽,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資源共享、合作辦展的新路子。新樂遺址博物館引進了《世界百大考古發現》臨時展覽。文物古跡博覽中心將《永遠的豐碑》展覽在世博園和學校、社區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二是考古勘探進一步拓展,文物保護成果顯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全年完成文物勘探面積近40萬平方米,考古發掘面積3700平方米,搶救文物1200余件,新發現青銅時代遺址等一批歷史遺跡,還參與了南水北調工程考古發掘工作。高句麗石臺子山城已申報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和錫伯族家廟、高臺山文化遺址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是沈陽金融博物館建成開館,續寫了我市專題博物館建設的新篇章。該館設計獨特、場景精美、形式新穎,成為目前國內外同類博物館中規模最大、觀眾參與項目最多的專題博物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全市廣大文博工作者以驚人的毅力、超常的效率,創造了我市博物館建設的又一奇跡。

新聞出版強化監管,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一是改進了報刊審讀。對《芒種》、《詩潮》、《沈陽日報》、《沈陽晚報》、《青年科學》等20家重點報刊進行了全面審讀,促進了報刊的個性化改革和品牌化定位。二是加大了監管力度。在中國沈陽書刊批發市場設立了行業管理辦公室,建立了銷售出版物審讀制度。加強了電子出版物市場的日常檢查,對集中經營場所實行嚴格管理。開展了印刷復制業專項整治,集中檢查了800余家印刷企業,對40家違法違規企業進行了處罰,使市場秩序大為改觀。三是加強了隊伍培訓。舉辦了全市編輯業務人員專題講座,組織了20期法律法規培訓,培訓1000多人次。促進了從業人員法制意識的增強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四是推進了政府軟件正版化進程。組織了四次政府招標采購,市級政府部門辦公軟件基本實現了正版化,版權保護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五是搭建了產業發展平臺。舉辦了20*中國沈陽民間文化藏品展銷會,整合我市古舊書畫、民間收藏、工藝品交易活動,吸引參展商450余家,成交額達1200萬元。組織了20*東北(沈陽)國際印刷技術設備展覽會,參展企業達到了100余家,交易金額達1800萬元,展會的規模,參展商數量,成交額等均創歷屆之最。沈陽市新聞出版局被國家人事部、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全國新聞出版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體制改革平穩實施,發展勢頭保持強勁。一是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演出公司在資金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通過資產變現,籌集改革成本2300萬元,安置了235名符合“530”政策的人員,解決了全公司900多名職工拖欠多年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轉企改革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沈陽演藝集團做強做實。充分發揮京、評、歌舞、藝校等舞美設備和主創人才的集聚效應,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先后組建了滿風神韻股份有限公司、紅磨坊演藝公司、舞美公司等新的市場主體,正在步入良性發展軌道。此外,全市公益性文化單位內部改革全面鋪開,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不斷創新,服務功能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培育與監管并舉,文化市場日趨規范。一是加強市場培育。調整娛樂業發展布局,深入開展娛樂業普查調研,借鑒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制定了行業發展規劃和政策,鼓勵娛樂業向旅游區、商業區發展,使全市娛樂業布局更趨合理。改善網吧行業結構,通過制定實施《加強網吧管理工作的意見》,引導全市網吧行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重點扶持網通家園、任逍遙、綠云、浩森四家大型連鎖網吧,發展成員單位近200家,在全市網吧行業舉足輕重。加強行業引導,在全市網絡、娛樂、演出、音像、文物美術等行業開展了“十佳”評選活動,重點推廣了“快樂迪”的先進經驗,引導文化經營單位樹立“安全、健康、歡樂、時尚”的經營理念。積極發展連鎖經營音像企業,有11家被評為“遼寧省正版音像經營單位”。二是加強市場監管。以“打擊盜版,保護知識產權”為重點,聯合開展執法檢查,清理電子市場違法違規業戶13戶,銷毀盜版光盤240萬張,有力地維護了出版物市場的正常秩序。將行政監管與社會監督有機結合,實行了網吧義務監督員制度,800名義務監督員盡職盡責,對網吧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我市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受到國家文化部的高度評價,在全國會議上作了經驗交流。三是加強市場服務。推行政務公開,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務、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等制度,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全年辦結審批事項372件,無一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受到業戶的一致好評。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將娛樂場所審批權下放到各區、縣(市)。制定了《沈陽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責任制》和《沈陽市文化市場審批管理統一文書》,培訓經營業戶和管理人員2000余人,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法制意識和經營水平。

20*年,全市文化經營單位發展到5200家,呈現出規范發展,日益繁榮的良好局面。

黨建工作全面加強,隊伍素質明顯提高。一是大力實施思想解放工程。開展了“解放思想,繁榮文化”主題學教活動,使“東北領先、全國一流、國際水準”成為全局上下的自覺追求。二是實行干部競聘上崗。全年有近20名干部通過競聘走上了領導崗位,演藝集團、文博中心、少兒圖書館、朝鮮族文化館、考古所等單位的領導班子得到充實和加強。三是全面加強思想作風建設。以爭創“五型”機關、爭做“五型”干部競賽活動為載體,以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全局上下團結和諧、正氣上升,呈現出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良好局面。四是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完善了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和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實行了領導干部外出請假報告制度和領導干部公務用車管理規定等措施。對重大決策、工程項目、財務管理、選人用人等關鍵部位和環節加強監督,全局黨員干部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大大增強。此外,統戰、綜合治理、工會、信訪、老干部、共青團、《沈陽文化》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進步,在服務工作大局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志們:

20*年,是全市文化系統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一年,是埋頭苦干、合力攻堅的一年,是各項工作突飛猛進、創造奇跡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辛勤努力的結果,也是全市各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我代表局黨政領導班子,向關心支持文化事業的各級領導和奮戰在一線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還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是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工作方式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文化產業發展沒有形成較大的突破;特別是面對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要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和建設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新課題,更需要不斷地探索。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決不能盲目樂觀,決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二、20*年工作安排

20*年,是我國入世五年過渡期結束的一年,世界文化市場將更加開放,文化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國內各大城市紛紛將文化產業從戰略層面上作為支柱產業,對文化資源的爭奪也更加積極,為我市文化產業的引資、合資、合作提供了難得機遇和嶄新環境。20*年也是我市實施“***”規劃和實現“三大目標”的關鍵年,是全市工作的“創新年”,市委、市政府著眼于和諧沈陽建設,更加重視文化發展,明確提出了要從生產力的角度看待文化工作。多年的實踐表明,文化事業的發展也要以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和保障。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能否抓住并乘勢而上,是對我們的嚴峻挑戰,更是對全市文化戰線廣大干部職工意志品格、創新能力的嚴峻考驗。全市文化戰線廣大干部職工必須增強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推動文化工作躍上新臺階,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召開。

20*年文化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六中全會和市委***二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東北領先、全國一流、國際水準為目標,以“文化產業年”為主題,以深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動力,努力突破傳統理念,全面發揮管理職能,真正實現從管腳下向管天下轉變,從以事業為主向事業產業并重轉變,進一步打造品牌文化,培育產業文化,創建特色文化,強化基層文化,為構建和諧沈陽,加速實現“三大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我們要緊緊圍繞“文化產業年”主題,著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打造精品,促進繁榮,在發展演藝產業上取得新成果。精品建設可以提升演藝產業的品質,沒有精品就不可能形成品牌,沒有品牌也不會有演出市場的繁榮,這應成為我們的共識。20*年發展演藝產業的目標是:局直各院團全年演出1200場,產業收入爭取實現1500萬元。全市民營演出團體達到120家,全年演出場次突破15000場,實現南有長沙,北有沈陽,天天有演出,夜夜有戲看。

第一、打造藝術品牌。進一步打磨第六屆藝術節推出的10臺大戲,使之進入產業軌道,成為品牌,以常年的市場作為終極目的。修改現代京劇《革命家庭》等劇目,參加中國第五屆京劇節展演;修改現代評劇《天堂花》,力爭奪得中國戲劇節入場券;推薦話劇《我們的公主圖蘭朵》、《大漠可以作證》參加全國紀念話劇百年展演和遼寧省話劇展演;積極備戰第七屆遼寧省藝術節,以優異的藝術成果展示我市專業藝術院團的綜合實力。

第二、開拓演出市場。今年要在開拓國內與國際兩大市場上取得新的突破。一靠精品贏得市場,打造一臺具有中國氣派、沈陽地域特色,以滿族民俗風情為主題的歌舞秀《滿風神韻》,實現“南有《云南映像》、北有《滿風神韻》”的目標。繼續做好綜藝晚會《盛京紅磨坊》的常態演出,使之成為文化旅游演出品牌。創作舞臺風情劇《賈六在北市場》系列劇,面向東北巡演。二是加強演藝交流。引進3—5個國內外一流團隊來沈演出,提升沈陽文化演出的藝術水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抓緊做好京劇《無底洞》、《花木蘭》、歌舞秀《滿風神韻》和歌舞雜技晚會赴法國、日本、韓國的演出,同時認真組織策劃好“澳門沈陽文化周”活動。三是推出“文藝演出星火工程”。從今年5月份開始,組織若干支小分隊深入企業、學校、社區、村屯演出百場,使廣大市民在得到藝術享受的同時,接受戲曲知識普及教育,進而培育新的觀眾群體。此項工程計劃3年內惠及全市各層次群眾,同時,鼓勵民營各類藝術團體參加。

第三、進軍影視產業。加速推進話劇團影視中心建設,木偶電視系列劇《樂陽陽》、《智慧島》年內投拍;電視系列劇《我們的派出所》上半年完成拍攝制作。

(二)鞏固品牌,重心下移,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形成新格局。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讓最廣大群眾共享文化建設和發展成果是我們工作的堅定抉擇。要繼續做強春滿家園電視大賽、文化廣場、文化四進社區、歡樂進農家系列活動等大型活動品牌,打造群眾文化精品,力爭獲得國家群星獎,使全國一流的地位更加牢固。繼續擴大活動覆蓋,城市覆蓋率要達到90%以上,農村覆蓋率要達到80%以上,全年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兩萬場,參與群眾達到1千萬人次以上。加強文化先進地區創建工作,要有1個區成為國家級文化先進區,兩個鄉鎮(街道)成為省級文化先進鄉鎮(街道),4個村(社區)成為省級文化先進村(社區)。到“***”末期,實現城區文圖兩館全部晉升為國家一級館。繼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力組織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活動。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建立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確保兩個項目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繼續推進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力爭再投資1200萬元,新建村級文化活動室100個,改擴建村級文化活動室100個。以全國第二次文化(藝術)館評估定級為契機,全面提升群文事業單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推進農村電影“2131”工程,實現每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全年農村電影放映達到1.6萬場次。從20*年開始,用三年的時間,在全省率先完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框架的建設,進一步拓展公眾對文化資源的享受度。

(三)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在構建博物館體系上樹立新形象。加快博物館建設,做好文物開發與保護,合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培育市民文化素養,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擴大城市影響力,是我們光榮的責任。今年要著重做好四項工作:一是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重點做好工業文物的調查,為興建世界一流的工業博物館奠定基礎。二是恢復建設二戰盟軍戰俘營陳列館、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陳列館,力爭年內開館。三是制定實施故宮方城博物館建設規劃,新建3—5個專題博物館,形成以沈陽故宮為核心,以張氏帥府、金融博物館為骨架的博物館集群,打造故宮方城文博旅游產業區。四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著手制定全市博物館建設規劃,確定史前文化、清文化、民國文化、抗戰文化、革命文化、工業文化和其它專題博物館等七大博物館系列。各類博物館全年吸引國內外游客突破250萬人次,產業收入突破5000萬元。

(四)把握導向,搭建平臺,在打造東北出版物流中心上邁出新步伐。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加速新聞出版產業發展,是新形勢下新聞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務。在做好審讀、監管、版權保護等長線工作的同時,要努力構建出版產業發展平臺。一要辦好第二屆東北文化產業博覽會,成交額突破兩億元,成為國家級文化展會,實現東北最大、國內一流。二要組織好東北(沈陽)國際印刷技術設備展覽會,規模、檔次、交易額再創新高。三要在沈北新區建設遼寧現代傳媒產業園,年內有30家企業開工。四要建好新民市胡臺包裝印刷園,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年內吸引38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形成我市優勢印刷企業聚集區。

(五)突出重點,項目牽動,在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上取得新突破。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成文化產業優勢,不僅意味著政府轉變職能的嘗試,也必將對推動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作用。為此,局里確定20*年為文化產業年,要舉全局之力,圍繞產業年做好六項工作:一是科學規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依據國家、省“***”時期文化發展綱要,調整充實編制好全市文化系統文化產業“***”專項規劃。二是按照全市的統一規劃布局,重點做好故宮方城文博旅游產業區、三好電子出版產業區,遼寧現代傳媒產業園、東北國際包裝印刷產業園的規劃建設,搭建東北文博會、沈陽國際印刷設備展銷會兩個產業會展平臺。三是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演藝產業、文博產業、新聞出版產業、會展產業、娛樂產業和網絡音像產業。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定位準確、業態先進,有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規范的運行機制這樣一個發展格局。四是實施項目牽動。認真策劃重大產業項目,建立文化產業項目資源庫,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力度,力爭有若干個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著手建立規范的文化產業分類標準和評價體系,對條件成熟的產業項目,予以評審認定。五是抓好人才培訓。組織經營管理者到國內外學習先進經驗,提高經營管理文化產業的能力,為我市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六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局文化產業發展組織協調機構,負責文化產業發展的管理、協調、推進工作。

(六)轉變職能,創新方法,在實現從管腳下向管天下轉變中推出新舉措。作為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門,如何從繁雜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由管腳下向管天下的職能轉變,就必須在不斷強化文化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同時,積極創新服務方式。一要轉變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由戰役上的協調指導向戰略性思考轉變,由微觀層面操作向宏觀全面謀劃轉變。既要重點跟進,又要全面掌控。實現依法規范秩序,管理促進發展,服務增進繁榮,讓廣大群眾更充分、更方便地享受文化發展的成果。二要開展全市文化工作發展狀況的調查,摸清底數,找準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為實現從管腳下向管天下轉變奠定基礎。三要加大文化市場開放力度,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積極倡導和吸引外資、民資進入我市文化市場,形成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文化市場新格局。逐步建立起開放有序、門類齊全、結構合理、供求關系均衡的文化市場體系。舉辦中國沈陽首屆網絡文化節,創建網絡行業溝通、交流、發展的新平臺。四要建立健全行業協會,加強工作指導,充分發揮其溝通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業依法經營,行業組織協調指導的文化行業發展新秩序。

(七)狠抓黨建,提高素質,在服務中心工作上要有新作為。文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全局干部職工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此,一要解放思想,增強創新意識,體現創新精神,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工作內容上,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工作方式上都要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盡快在全局形成有利于創新的體制和機制,形成有利于創新的環境和氛圍,形成靠創新求突破、用創新增活力、以創新促發展的工作局面。二要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要引入競爭機制,按德才兼備的原則,建立以業績為重點的人才使用標準和評價體系,要給真正有才華、有創新潛力的人才以施展才華、大展宏圖的舞臺,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干部、職工和優秀藝術人才以應得的榮譽和獎勵。三要認真實施局管領導干部競聘上崗,加強績效考核。在局機關繼續深入開展爭創“五型”處室、爭做“五型”干部競賽活動,要按照工作務實、作風扎實、措施落實的要求,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職工隊伍建設,努力形成說了就辦、定了就干,而且辦就辦實、干就干好的良好氛圍。四要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兩先兩優”評選活動,抓好基層黨組織換屆工作。五要加強廉政建設,搞好廉政教育,完善廉政制度,認真落實對“三重一大”的有關要求,加大監督查處力度,打造一支勤政廉政、成就大事的干部隊伍。

同志們:

20*年,我們面臨的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繼續發揚第六屆沈陽藝術節形成的“知難而進的拼搏精神、追求超越的創新精神、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同心合力的團隊精神”,為實現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文化事業的全面繁榮而努力奮斗!

借此機會,預祝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身體健康、工作進步!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