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社區建設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21 05:12:00
導語:推進社區建設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是社會的縮影。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指導下,和諧社區建設涉及政府、社會、社區、居民多方面力量的互動,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資源的整合,社區成員相互關系的協調和多樣化需求的滿足。因此,正確認識建設和諧社區的主體及其途徑,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課題,也是一個緊迫的實踐命題。是構成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一、建設和諧社區是城市社區建設的主題
未來5至10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是社會風險高發期,是發展機遇和社會風險并存的時期。
一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使社會管理出現了“盲點”。大量的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出現,導致了原有的社會管理方式的不適應,有些居民沒有固定的單位歸屬,或者單位管理松散,在有些社會組織和機構中,黨員比例較低,黨組織不健全;有的雖然建立了黨組織,但黨的活動不正常,迫切需要社區發揮整合作用。同時改革的深入使“單位人”逐漸向“社會人”轉變,農村剩余勞動力正向城市轉移。社會流動日趨頻繁,就業形式、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的多樣化,休閑時間增多,使城市居民在就業、救助、慈善以及社交、文化、娛樂、健身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廣。這就使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的任務比過去加重,難度比過去更大。
二是政府轉變職能和企業改制要求社區強化社會管理職能。隨著改革的深入,政府直接包攬社會事務,企業辦社會的狀況正在逐步改變,政府、企事業單位承擔的部分社會職能已逐步回歸社會,這些轉移、分離出來的職能,需要社區來承接。
三是利益關系多樣化導致了更多的問題和矛盾。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出現了階層之間、行業之間、群體之間的利益差異,協調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越來越大。目前,利益關系調節面臨下崗失業人員、流動人口、人口老齡化、城市貧困人口救助、貧富差距拉大、社區治安等六大方面的突出問題。以上這些問題,都涉及面廣,居民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能否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對社區組織是嚴峻的考驗。因此,構建與新的社會結構相適應的社區管理體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迫切。
四是體制不順限制了社區服務的發展。目前,社區服務仍然大多由政府直屬、直管、直辦,體制制約、機制不活問題日趨凸顯。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在于公眾參與。而當前國家扶持社區服務的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資源進入社區服務領域。加上相應的民間組織又處于發育的初級階段,設施、資金和人力都很有限,這也制約了社區服務社會化的進程。隨著改革的深入,居民與社區的關系愈來愈密切。他們對社區的服務和管理,尤其是社區的民主和法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社區服務則能使這種利益訴求得到較好的滿足。
五是社區居委會的行政化阻礙了居民自治的發育。面對流動人口、下崗失業人員、老齡工作、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各種問題,社區居委會在管理和服務上力不從心,存在著責權利不統一、職責任務不明確、人員老化、工作條件差等問題,基層社會管理比較薄弱。社區建設者要適應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的需要,必須以創新社會管理體制為突破口。政府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提高依法管理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建立政府調控機制和社會協調機制互聯、政府行政功能同社區自治功能互補、政府管理力量同社會調節力量互動的社會管理網絡,形成對社會進行有效覆蓋和全面管理的體系。從建設和諧社區入手,堅持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居民自治為方向,以維護穩定為基礎,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為關鍵,努力把社區建設者成為各種群體和諧相處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黨建是構建和諧社區的政治保證
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在黨。社區和諧又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要實現社區的和諧。同樣要看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如何。因此,加強社區黨建,夯實執政基礎,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形成至關重大。在構建和諧社區中,社區的黨建工作在觀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能力上要有新的提高,在體制機制上要有新的深索,在工作上要有新的作為。
一是樹立構建和諧社區的社區黨建工作新觀念。社區建設的基本立足點,就是要服務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為居民群眾服務作為社區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優良的服務惠及社區群眾。要把社區的困難群眾作為社區服務的重點對象;要以優美的環境促進社區居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要以先進的文化凝聚人心,占領社區;要以良好的參與機制推動社區民主政治建設。而要實現上述目的,離不開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
二是社區黨組織要為構建和諧社區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科學發展觀要求實現全面發展。發展要靠人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只有以科學的發展觀狠抓干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流的干部隊伍,依靠基層黨員干部,組織、團結、帶領群眾去落實,才能更好的促進和諧社區的建設與發展。基層黨組織隊伍素質的好壞,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最終貫徹落實,直接關系到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能否實現。其一,抓好街道班子的能力建設,發揮街道黨工委在構建和諧社區中的核心作用。街道作為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是和諧社區構建的組織者、策劃者和承擔者,街道領導班子及機關黨員干部的隊伍狀況,直接關系到和諧社區構建任務能否落實。其二,抓好社區黨組織建設,發揮社區黨組織班子在構建和諧社區中的骨干作用。要認真選配好社區黨組織班子,堅持把黨性強、能力強、熟悉黨務工作、熱心為群眾服務的黨員選進社區黨組織班子中,為推進社區各項工作,創建和諧社區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要完善社區黨組織制度建設,將有關制度和規定上墻。抓好社區軟硬件建設,探索社區黨組織工作新機制和管理新模式,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其三,抓好社區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發揮廣大社區黨員在構建和諧社區中的先鋒模范作用。要積極探索黨員教育管理的新體制,建立健全社區黨員的、思想匯報、群眾評議、黨員談心等各種制度,推進黨員教育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教育社區黨員要在勤奮學習、愛崗敬業、扶貧濟困、參與社區管理、爭做現化文明公民等方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時,認真做好下崗失業職工黨員、社區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及新興行業黨的工作,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并積極探索黨組織的設置形式、隸屬關系、活動方式等,努力做到有黨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有黨組織的地方就有活力。
三是社區黨組織要在構建和諧社區中提高綜合能力。基層社區黨建工作者要探索新形勢下做好社區建設和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新路子,做到政治上強,業務上精,政策上熟,不斷提高構建和諧社區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把社區建設和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做得更好。要創新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格局。按照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國家民政部《關于加強社區建設工作意見》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逐步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以社區黨支部為基礎,以社會性,地區性。群眾性工作為載體,以共同利益,共同要求,共同目標為紐帶,社區內單位組織和社區全體黨員共同參與,條塊結合,優勢互補的黨建工作格局。社區黨組織要加強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的溝通與聯系,組織和引導社區單位黨組織積極參與構建和諧社區。加強黨對群團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在構建和諧社區中的優勢和作用,支持群團組織依照各自的章程獨立自主的開展工作,形成共同構建和諧社區的合力。
三、拓寬服務是構建和諧社區的生命力所在
一是拓展社區服務領域。要從了解人、關心人、凝聚人入手,體現人性化的關懷服務,不斷滿足居民群眾個性化需求。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區資源,重點發展面向廣大居民的各項便民、利民、護民、愛民服務,面向困難群體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要建立健全群眾呼聲的社情民意暢通機制,經常、及時地了解群眾在物質、政治、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并根據這些需求不斷豐富服務內涵,提高服務質量。要鼓勵興辦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社區物業服務、家政服務、衛生保健服務、文化娛樂服務,重點開發托幼托老、配送快遞、家庭護理、修理維護等便民利民服務崗位,以及社區保潔、保安、保綠等社會公益性就業崗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二是創新社區服務方式。要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多渠道的社區服務投入機制,鼓勵個體、私營、民營等企業通過投資入股、合伙經營等形式,開辦社區服務項目,促進社區資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加快社區服務產業化步伐,要堅持把傳統與現代的服務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加快社區服務社會化,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信息化進程,建立方便快捷的服務網點,力爭形成相互銜接、優勢互補、項目齊全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不斷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要本著便民、利民的宗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采取無償、低償、有償服務相結合的方式,讓社區服務組織有一定的經費保證其正常運行,以壯大自身的實力,逐步實現在管理中體現自治、在自治中實施服務、在服務中獲取效益的良性循環和自我發展。
三是發展社區服務中介組織。社區中介組織是聯結居委會和居民之間的橋梁。調動社區中介組織的積極性,努力培育新的社區中介組織,對于增強社區凝聚力和提高居民參與意識,有著重要意義。要積極培育和鼓勵發展公益性、服務性的社會團體和民辦非公企業單位,使其逐步承接從政府部門中剝離出來的部分社會職能,承辦各類社區服務,滿足社區成員多層次需求。同時,要加強管理、指導和幫助,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充分調動中介組織的積極性,保證其健康發展。大力培育社區中介服務組織,還可以廣泛吸納社會各界特別是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建立起一支由專職、兼職和志愿者組成的素質較高的社區服務隊伍,實行專業工作者和社區志愿者隊伍共同協作活動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快捷和周到的服務。
四、推進自治是構建和諧社區的內在要求
構建和諧社區是居民自治發展的內在要求,居民自治的推進又要以和諧社區為基礎,二者是辨證的統一體。只有讓社區居民和社區單位充分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才能調動他們建設社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進一步落實社區自治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實現依法行政,保證和諧社區建設的健康發展。
(一)城市基層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依法行政。要加強和改進對社區居委會工作的指導,用民主、法制、引導的方式方法取代過去簡單的行政命令。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街道辦事處要面向社區,明確與社區之間的職責和關系,做到人員配備、工作重心、服務承諾、監督考評、工作經費到社區。要強化“小政府、大社會”意識,保障社區居委會依法獨立行使管理社區的職權。社區居委會要自覺接受基層政府的指導,履行好法律規定的義務,充分發揮溝通基層政府與社區居民的橋梁作用,代表居民及時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依法協助政府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要按照“政企、政事、政社分開”的原則,將社會性服務職能從行政職能中分離出來,交由社區承擔,對屬于政府及有關部門自身應完成的行政性任務,不得硬性攤派到社區;不屬于社區的事務,但社區做起來有優勢的行政事務性工作,可采取“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辦法解決,實現社區管理責、權、利的配套統一。通過努力,實現政府由注重微觀、直接、行政手段、權力性管理,轉變為宏觀、間接、政策引導、自治型管理,使政府管理社區的模式達到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組織合理、運轉高效的理想目標。
(二)社區居委會要完善自治功能,依法自治。社區居委會要堅持社區居民自治的性質,懂自治,敢自治,會自治,依法行使自治的權利,對社區自身的事務,敢于管理,敢于負責,創造性的開展工作。要通過各種形式教育、啟發、引導居民群眾認識到自己是社區的主人,將“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口號變為實際行動。同時,要通過建立健全相應的社區論壇、民主聽證、社區服務承諾等各項自治制度,強化居委會的自治功能,保障居民的權利和權益。
(三)社區居民要增強自治意識,廣泛參與。要不斷擴大基層民主,增加透明度,讓社區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要健全社區成員代表會議制度,定期召開社區成員代表會議,對社區內的重大事務進行民主決策,凡是社區的大事尤其是與社區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都要廣泛征求居民群眾的意愿,真正做到由民做主。要完善居務公開的各項制度,及時豐富、拓展居務公開內容,從推進居務事項公開向辦理結果公開的延伸。要設立居務公開監督小組,負責監督居務公開制度的落實。要及時總結、推廣民主評議的做法和經驗,不斷完善社區民主評議工作,規范社區工作者行為,改進社區居委會的工作。要充分發揮市民學校作為培養社區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參與意識和現代公民意識的陣地的重要作用,通過開展居民群眾性自娛自樂的活動和志愿者服務活動,增強居民與社區的聯絡,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參與構建和諧社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上一篇:社區公共服務經費保障意見
- 下一篇:復退軍人穩定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