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科技創新的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10 18:14: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推進科技創新的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產業扶貧;農業發展;科技創新
1前言
以往靠資金、物質等投入實現的產業扶貧,當這些投入逐漸減少時,農業產業的發展也失去生命力。但是,科技創新驅動產業扶貧則提供了不同的發展思路。
2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扶貧的關系
2.1科技創新優化產業升級是農業產業扶貧發展的必由之路
巍山農業產業發展相對單一,農業產業扶貧項目相對傳統,落后的生產力及管理模式不能適應產業扶貧的發展目標。而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理念的深入人心,縣域農業產業扶貧與科技創新的相結合,將成為時展的現實需要。而且,隨著科技創新理念的引入,任何產業的發展脫軌技術和知識,都將失去市場立足之地,逐漸被淘汰。而融合新技術的產業發展,必將成為極具市場競爭力的高技術密集型企業。總之,科技創新實農業產業扶貧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實力的必然選擇。
2.2科技創新是提升扶貧產業勞動力素質水平的重要措施
科技創新的推廣實施,是以科學知識的普及為應用主體,以科學技術的推廣為主要載體,旨在提升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增強其創業生存的能力,是實現勞動力自我發展的重要措施??傊谔嵘齽趧恿C合素質水平方面,科技創新發揮著獨到的作用,是不斷增強扶貧主體不足的關鍵措施。
2.3產業扶貧強縣是科技創新思想發展重要的內源動力
增強縣域經濟勢力水平,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產業扶貧是重要的社會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扶貧是以實現貧困戶的高盈利水平為主導,通過提供特色化的服務和產品,以增強縣域農業經濟勢力水平。而以產業扶貧為導向的科技創新必然要聯系扶貧產業的具體實際。無論知識創新、技術創新還是管理經營模式創新都要結合縣域產業扶貧的具體需求實事求是。
2.4產業扶貧增強企業競爭力是科技創新的最大關注點
每一個扶貧產業都是用來進行設計、生產、營銷、交貨以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各種活動的集合,不同的扶貧產業都在產業價值鏈的各環節上競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每一個扶貧產業只有擁有區別于其它產業的優勢才能生存。整個扶貧產業鏈而言,能體現出來的競爭優勢應該是基于價值鏈某個或某些環節的創新實踐。而融入到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產業扶貧想要體現發展動力,同樣要存在市場、環境等中的對等競爭。可以說,強競爭力是企業存活的根本,同樣是推進科技創新的持久推動力,是扶貧產業謀生存開發新產品、開發新性能的關鍵。總而言之,產業扶貧增強企業競爭力是科技創新的最大關注點,沒有競爭威脅,就沒有創新機制的投入,就沒有新舊產業的優化重組。
3結合農業科技創新,驅動產業扶貧發展的思路
3.1科技創新驅動產業扶貧應體現以農民需求為發展導向
農業科技創新驅動產業扶貧,是一項涉及諸多方面的惠民工程。正因為此,工作的開展不能脫離群眾,要注意創新工作機制,不能一味的上行下效,強行給民眾灌注新技術。要考慮到民眾的需求,以需求為科技創新的立足點,實現由科技人員的“一廂情愿”向民眾熱衷掌握新技術過渡。尤其巍山縣貧困村落較多,要引導民眾致富,就要逐漸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向滿足民眾需求為出發點的科技支撐產業模式發展。
3.2科技創新驅動產業扶貧應立足地方特色農業發展
對基層民眾而言,單純的扶貧補貼、物質幫扶,只能起到暫時“輸血”的功效,不能保證拓寬民眾增收渠道。為此,要逐漸改變單一的“輸血”扶貧,逐漸向“造血”的扶貧創業模式靠攏。必須要走向基層做好實地考察,結合特色農業項目融入科技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帶動產業扶貧的良性發展。同時,變革實用科技推廣模式,改變傳統單一粗放的下鄉送科技,努力做好創新科技扶貧示范基地的建設,以規范基地建設向周邊推廣實踐擴散,逐步推進優勢扶貧農業產業項目,實現帶動民眾增收增產的目的。
3.3科技創新驅動產業扶貧應體現在農業產業各個環節的有效耦合
農業科技創新驅動產業扶貧,應做到科技創新融入到生產各個環節,努力實現滿足農戶需求,切合地方農業特色,加大農業產業科研含量,同時發揮龍頭扶持產業的帶動作用。綜合各個生產環節,將科技創新的內在機制向產業發展相耦合,準確把握扶貧工作的科技創新,進而探索行之有效的科技創新渠道產業扶貧的發展模式。
篇2
一、總體要求
科技發展重點項目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以重點項目為龍頭,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進一步提升我區科技產業整體優勢,促進我區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今年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面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部署要求,積極推進科技重點項目的實施,對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創新型城區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抓好重點項目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掌握進度、做好服務,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協調解決存在問題,積極推動項目的實施。相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及時溝通情況,做好上下銜接工作,確保重點項目按步驟、分階段推進實施,高質量完成預期目標任務。
二、落實任務
(一)明確分工??莆{整力量,實行專人負責制,對重點項目實施全程服務。
(二)明確職責。項目責任人,要注意調研了解重點項目情況和項目承擔單位情況,準確掌握項目進度和重點難點問題,負責區級領導服務重點項目的協調落實工作,做好相關事務性工作。
(三)掌握進度。通過各種方式深入實際、調查走訪及電話、網絡等形式,加強對重點項目的了解,及時掌握項目基本情況、進度安排、難點問題、服務需求等具體情況,及時匯總上報,重要事項,專題研究,加快協調解決,為項目實施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協調配合。各相關科室要加強協調配合,為重點項目的推進實施提供高效、優質服務。興區科側重項目實施、推進過程中文字材料的搜集、匯總、宣傳、上報工作;科管科側重項目推進過程中的溝通、協調、服務工作。
三、建立制度
(一)聯系制度。建立項目推進工作責任人與項目實施單位的聯系制度,定期溝通項目進展情況。擬訂《項目實施進度情況表》,通過南開科技網()每月由實施單位網上填報一次。
(二)例會制度。建立定期例會制度,每周研究一次項目推動情況,及時分析項目進展和存在問題,細化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協調解決問題,加快項目推進,定期匯總項目進度情況。
(三)通報制度。建立專題工作簡報制度,定期編寫《南開區科技重點項目工作簡報》,以溝通情況,協調工作。并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科技人員在重點項目中的創造性勞動和創新性貢獻,積極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領導
為統籌協調重點項目的推進實施,做好相關扶植服務工作,確??傮w目標任務的完成,成立科技重點項目工作協調推動組,全面負責重點項目的協調管理服務工作。組長由趙元、房曉新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王強、田強、馬翼龍、馬海生同志擔任,成員胡健、趙暉、李健、高銀、田媛、史庭仙等同志組成。
五、主要措施
區科委承諾將采取十條措施,對企業進行幫助、扶植、服務和支持:
(一)鼓勵創新。切實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對列入年度區科技重點項目的單位,凡當年申請專利,減緩部分專利申請費用,并給予專利資助獎勵。堅持用創新的理論引導人、用創新的事跡感染人、用創新的成果鼓舞人,形成全社會支持創新、創造、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促進轉化。凡如期完成成果轉化,經濟效益顯著的項目,在申報市級以上政府獎勵時予以支持,在申報區級政府獎勵時均予以重點傾斜。
(三)資金支持。在各級各類計劃項目的申報中,予以優先推薦,凡獲得國家級中小企業創新資金的項目,均給予相應的資金匹配。
(四)政策扶植。凡符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政策的項目承擔單位,積極引導、認真組織、切實服務,幫助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國家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五)融資服務。科技主管部門做為企業融資的后盾,通過科技發展資金、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政府引導資金的支持,同時與金融機構的投融資平臺緊密結合,爭取更多更快的為企業提供投資、融資、信貸等方面的服務和幫助。
(六)優化資源。完善健全市場資源配置,為項目承擔單位提供科技咨詢、專利、財務咨詢、信用評估等服務,并積極組織相關內容的培訓,提高企業管理者、專技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組織企業參與國際、國內的各類展示、交流、推介等活動,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促進信息流通。
(七)技術協作。根據企業需求,協調大學院所、科研機構,為企業提供技術、智力、人才支持,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進產學研結合。適時組織開展技術協作,搞好聯合攻關,突出技術創新點,確??萍佳邪l的順利進行。
(八)創優環境。努力創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誠信文明的社會環境。協調相關部門切實為企業搞好執法、環境等方面的服務。
篇3
一、基本情況
二、存在的問題
1、科技創新機制不健全。一方面,各級職能部門沒有合理確定職責范圍。在科技創新經費投入、體制機制建設、對企業創新的幫扶措施等基本上缺乏統一步調,造成工作推進缺乏有機合力,存在資源浪費現象。二是各類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競爭機制,造成各縣區之間產業結構雷同,基礎設施銜接性較差。
2、企業技術創新經費投入不足。近幾年來,**大中型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總量雖然呈增長趨勢,但仍處于較低水平。2008年,全市r&d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僅為0.17%,比全國平均水平1.34%低1.17%,與新型工業化的高速發展相差甚遠。低水平的r&d投入,導致多數工業企業無力進行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的戰略研究,技術創新活動普遍維持在對一些低端技術的研發上,企業技術創新經費投入不足,將制約企業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篇4
關鍵詞: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成果轉化;企業文化;
中圖分類號: C29 文獻標識碼: A
The leading and support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Guo Yu Peng
(China Railway No.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Jinan,250101,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policy guidelines, based on its own development needs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from the autho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support the leading role was put forward,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aspect of the leadership,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impro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mechanisms,ens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a detailed exposition were made.Then we got the Final conclusion which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the key of the evolving enterprise.
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 Project ; Achievements ; Corporate Culture;
0.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鐵路、公路、市政等基礎工程建設迅猛發展。建筑企業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僅僅是成本的競爭,而逐漸轉化為企業整體實力、技術水平、品牌形象的競爭。建設優質的工程項目,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贏得良好的社會信譽是建筑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機遇的根本。而淘汰落后設備與工藝,提升施工技術管理水平,提高施工裝備水平,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積極推進“科技興企”戰略,將有效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有力促進企業改革與發展,贏得社會各界認可。
1.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科技創新主要分為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
無論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還是黨的“十”,都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等要求,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是從事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也就是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而企業是進行技術創新的主體。
從企業的發展這方面來說,主要涉及科技創新的技術和管理創新層面??萍际堑谝簧a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更多的取決于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對科技成果的吸納、應用能力??萍紕撔峦ㄟ^企業具體的科技開發活動得到落實,而科技開發項目是科技開發活動最主要的形式。企業的
科技開發項目是企業圍繞戰略目標,根據其自身優勢和條件進行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的開發項目,或現有產品和生產技術的改進,這些活動以企業經濟利益為目標,與企業的產業發展相結合。
另外,有效的科技創新工作,是項目在運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一個項目能否平穩有效的發展,硬件是外在因素,軟件是支撐項目發展的靈魂,科技創新工作如同工程項目的軟件,是優質項目的集中體現。 而通過科技創新取得的成果的應用,是降低項目返工出現頻次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安全與質量的重要保障。
從人才建設、企業文化方面來說,科技創新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人才是根本,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根本,也是企業立足并發展強盛的根本,科技創新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近些年,隨著國家政策的指引,面對基層技術人才流失嚴重的問題,眾多企業--特別是工程施工企業--都在嘗試以科研項目的有效運作全面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良好開展,為廣大技術人員提供一個學習、創新、展示自我的平臺,從而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創新團隊的建設,工程創優的實施,創新文化的積累,進而通過企業文化的科技創新元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F實眾多實例證明,在項目經理部里積極參與過課題研究的技術人員,通過這一學習、創新、展示自我的平臺,其成才的幾率要大得多,對企業的認知感和歸屬感會更強。
2.科技創新支撐企業發展的實施措施
首先,領導層的認識和重視。這一要素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上層建筑(決策層)的首肯,科技創新的各項工作無疑難于開展。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于企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強領導、提高認識首當其沖。
其次,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協調。如何立足企業實際提升創新能力,這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諸多部門、多個層面的協同配合,全面增強科技創新意識,突出科技創新工作的地位,切實加強科技投入,研究解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創新體系建設中的諸多問題。
再次,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簡言之就是科技創新的機構和制度建設,這是工作的基礎和保障,只有配置科學合理的機構和人員,健全科技創新各項制度,才能起到指導、監督、服務的職能,為企業科技創新保駕護航。
另外,確??萍纪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建立和完善企業科技投入制度,保證人財物的正常投入,是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保障企業科技創新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解讀國家關于支持科技創新的財稅政策,《財政部關于企業加強研發費用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財企〔2007〕194號),以及國稅發〔2008〕116號文、國稅函〔2009〕98號文、財稅〔2013〕70號文等均給出了明確的規定,企業研發費用可享受加計扣除政策,即在實際發生額的基礎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以此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另外,政策對于通過國家級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省級技術中心等認定的企業,其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作出了明確規定,目的旨在確保科技投入的有效實施。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核心技術,加強成果轉化,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產、學、研”聯合攻關。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但企業往往受其自身研發力量不足的限制,難于深入開展高端技術成果的研發。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業內知名企業的合作,充分發揮科研機構的研發優勢,可以起到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效果,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
除此之外,建立獎勵激勵機制、營造科技創新的文化氛圍、建立健全考核體系等措施,將物質獎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能很好的提高企業領導層以及廣大員工的創新意識,逐步引導全員將科技創新變被動為主動,樹立勇于創新、敢于創新、樂于創新的創新風氣,最大限度地調動全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培養支撐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創新能力。
開展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是依托,創優增效是亮點,重在規劃,貴在實施。具體一些:立項,要結合工程特點,選好科研課題;樹立高難項目搞科研,一般項目搞創新的思想;課題的計劃推進,項目立項后要結合工程進展,課題組必須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在科研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抓好工法編寫、專利申請工作管理;研發過程的資料收集與整理;依托工程創新,搭建創優創效平臺,開拓思路,尋找切入點,貫徹綠色施工理念,節能減排技術、信息化技術。
3.結束語
要想最大發揮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一定要將科技管理工作落腳于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企業要有長足的發展,技術和管理的創新工作是關鍵,一個擁有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才是具有競爭力的、有發展后勁的企業。只有技術和管理進步了,企業的總體水平才能提高,企業的效益才能凸顯,企業才能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2]《財政部關于企業加強研發費用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財企〔2007〕194號)
[3] 代紅延.《科技創新》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
篇5
這次市委組織四大班子和縣區主要領導、骨干企業代表等大隊人馬赴溫臺、義烏等地學習考察,決心很大、收獲啟發也很大。可以說每到一地,我們都能強烈地感受到解放思想、自主創新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蓬勃生機和活力,也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與這些地區的差距。
比較臺州、溫州和義烏等先進地區,我們**現在最缺的是經濟總量,最缺的是綜合實力,最缺的是自主創新能力,最缺的是大企業、大項目的支撐力。新一輪**經濟發展必須依靠科技第一生產力,必須依靠人才第一資源?,F在推進科技創新的大環境越來越好,各級黨委政府對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努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認識越來越到位,作為科技戰線的全體同志,肩負的責任很大,我們一定要乘勢而上,奮發有為,爭取通過幾年的艱苦努力,進一步提升我市科技創新能力,為建設科技強市奠定扎實基礎。
一是要切實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先后召開了科技大會和自主創新大會,為我們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上半年召開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自主創新是推進我省又好又快發展的核心戰略”,把自主創新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上周召開的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對加快推進我市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再一次作出了部署和要求。應該說,科技創新的外部環境和大背景從來沒有象今天這么好。
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和市場經濟的加速發展,市場倒逼機制將促使企業不斷增強創新意識、自覺提升創新能力。隨著我市與上海、杭州、南京等周邊大中城市快速交通網絡的建立和完善,我市創新環境和條件將會不斷改善。隨著國內外名院大所加快向長三角地區轉移,我市開展科技合作的環境將不斷優化。我們處在一個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期,科技工作已經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春天。機遇稍縱即逝,我們一定要發揚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珍惜機遇、搶抓機遇、用好機遇,乘勢而上,奮發有為,努力開創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二是要切實增強慢進則退的危機感。通過全市上下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我市科技進步水平穩步上升,自主創新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企業創新主體意識逐步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產學研合作深入推進,區域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科技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成績我們要充分肯定。但是,對照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比較省內兄弟市和長三角周邊城市,我們的工作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足:推進科技創新的思路還不寬、理念還不新;創新環境還不夠優化,創新氛圍還不夠濃厚;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還不夠突出;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和帶動作用還不夠明顯,縣區之間發展還不夠平衡;科技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特別是領軍人才缺乏;科研力量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等。
與省內溫臺、寧紹、嘉興比,與無錫、鎮江、南通等長三角周邊城市比,我們的發展差距不僅沒有縮小,甚至還在拉大。可以說,**科技發展前有標兵后有追兵,不進則退、小進慢進也是退。我們一定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變壓力為動力,奮起直追,趕超跨越,努力縮小同先進地區的差距。
三是要切實增強創新創強的使命感。科技創新是區域經濟競爭的核心和關鍵??萍紕撔履芰Φ奶嵘粌H關系**今天的發展、還關系**發展的未來。省黨代會趙書記報告已經把自主創新提高到關系我省又好又快發展的核心戰略這么一個高度來闡述。市委六屆四次全會把推動科技創新作為全市開展“解放思想、激發活力,創業富民、創新強市”大討論大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孫書記和馬市長講話中都對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級政府和科技部門要認清形勢,明確責任,按照核心戰略的要求,按照創新強市的要求,對照先進,尋找差距,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不遺余力、不辱使命,奮力拼搏、創優爭先,以更新的理念、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努力推進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實現新跨越。
二、更新觀念,進一步理清科技創新工作思路
主要講二個觀點:
第一,推進科技創新,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前提是摒棄那些束縛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的思想觀念。各級政府和科技部門要教育和引導全社會、特別是企業家轉變“四種觀念”:一是要切實轉變重資金引進輕核心技術掌握的思想。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我們既要強調引進資金,也要關心是否得到了核心技術。能否在合作過程中培育自己的創新能力是關鍵中的關鍵,否則到頭來必將受制于人。二是要切實轉變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的思想。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說的好:“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永生?!弊灾鲃撔码m然在初期投入成本較高,但卻避免了引進技術需要支付的高昂代價,也避免了投產后將絕大部分利潤拱手讓人的局面。從長遠看,企業只有通過增加研發投入進行自主創新,才能真正掌握自身發展的命運。三是要切實轉變重跟蹤模仿輕自主創新的思想。跟蹤仿制人家的產品雖然對于企業來說風險較低,但在技術發展的道路上卻始終落后于人,不能掌握主動權,同時還存在著潛在的知識產權糾紛等危險。所以,只有進行自主創新,才能真正掌握技術發展的主導權,實實在在地規避各種風險,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持續發展的后勁。四是要切實轉變重競爭輕合作的思想。特別是要加強市內區域特色產業和同類型企業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集中資源進行關鍵共性技術的聯合攻關,避免重復研究,加快研發速度,共享創新成果,增強一致對外的競爭力。
第二,推進科技創新,必須進一步理清思路
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從我市的實際出發,積極開展原始創新,重點立足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將是我市自主創新工作堅定不移的指導方針。為此,我們要積極調整發展思路。一是在發展路徑上,要逐步放棄簡單的模仿,加強自主創新,不斷增強持續創新能力;二是在創新方式上,要以重大產品和新興產業為中心,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三是在創新體制上,以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突破口,加快科企合作項目落地,努力提高產學研合作成功率,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四是在發展部署上,要強調科技創新與科技普及、人才培養并重,擴大科技創新的社會基礎;五是在科技合作上,要針對實際需求,重在實際效果,不拘泥于形式和載體,主動尋找和利用國內外一切科技創新資源,有效服務于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三、突出重點,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各項工作
關于下一步工作,總的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去年召開的全市科技創新大會的部署和要求來開展,按照建設科技強市和創新型城市的目標任務來開展。下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縣區和市、縣科技部門要重視研究和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切實重視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發展
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與發展,是擴張我市經濟總量、提升經濟質量的重點和關鍵,是加快我市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和希望,必須引起各級的高度重視。今后一個時期,重點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經過5年的努力,爭取新培育100家市級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新發展100家左右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做強做大10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二是要大力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發展。加快推進**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更好地發揮高新園區的集聚作用和引領作用。三是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特色產業群。在繼續做強做大長興無機非金屬材料、南潯特種電磁線、德清生物醫藥三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的同時,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長興綠色電池、吳興有色金屬合金(不銹鋼)、南潯電梯和開發區水處理設備等四大新興特色產業基地,形成更多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四是要加大力度支持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改造。重點支持關鍵共性技術的聯合攻關,運用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我市絲綢、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努力實現傳統產業的高新化。
(二)切實重視科技創新平臺和服務體系建設
繼續引進大院名校,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平臺,使創新平臺真正成為創新要素集聚高地、創新成果研發高地和創新成果轉化高地。一是要加快重點公共創新平臺建設。繼續加快南太湖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步伐,抓緊建立常設管理機構,制訂和完善科創中心發展規劃、產業導向政策、科研項目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進一步開展招才引智工作。繼續推進中科院**工業生物技術中心、浙江太極信息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重點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安吉、吳興、南潯科技創業園建設。在重視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的同時,我們更要重視研究如何使大院名校的合作項目落地、加快形成產業化和現實生產力。要防止出現重前道引進、輕后道服務,重引進院校、輕項目對接的現象。二是要引導和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要通過5年的努力,重點培育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60家。三是要積極培育和推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鞏固和完善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分市場網絡平臺。大力發展技術市場、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專利、成果推廣等各類科技中介服務組織。
(三)切實重視科技項目的組織和申報
項目是載體、是基礎。沒有項目就沒有發展后勁,離開項目就不可能談自主創新。我們**現在缺的就是大項目、好項目、高項目。各縣區要十分重視科技項目的組織和申報工作,爭取更多的“大好高”項目能列入省以上科技創新項目,爭取更多的國家和省項目經費資助。一是要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實施一批科技項目。使科技創新在促進一產、加快二產、提升三產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二是要圍繞節能降耗,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開發推廣清潔生產技術、節水、節能、節材、節地和資源再生利用技術,支持發展循環經濟。三是要圍繞環境保護,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配合省科技廳組織實施好“太湖流域水污染生物防治關鍵技術集成研究和工程示范”省級重大科技專項,啟動實施市級重大科技專項,為治理太湖藍藻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撐。四是要圍繞社會發展領域重大問題,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以健康與安全為重點領域,以重大疾病防治、新型藥物開發、重大自然災害與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監測、預警和快速處置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為目標,組織科技攻關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要更多地爭取省級重大項目,特別是國家科技部的項目。
(四)切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工作
以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為目標,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工作。一是要切實加大知識產權法制宣傳的力度。努力提高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法制意識。二是要切實加強專利申請和專利示范企業創建工作。進一步提高我市專利申請總量,努力提升發明專利申請、授權的比重。積極開展企業專利示范和試點工作,鼓勵和支持企業爭創省級專利示范企業。三是要切實加強專利執法和專利侵權糾紛調處工作。
(五)切實重視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推進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是關鍵。要在抓好現有政策落實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研究和推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一是要抓緊啟動“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培養引進計劃”。加快制定《關于實施**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的實施細則》,研究出臺能夠吸引領軍人才來湖創新創業的配套政策。經過5年努力,力爭培育和引進一批領軍人才和團隊來湖創新創業。二是要抓緊啟動“專利管理工程師培養計劃”。加快制定和出臺《**市專利管理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任職資格暫行辦法》,抓緊啟動“專利管理工程師培養計劃”,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市培養300名以上的專利管理工程師。三是要探索建立“專利特派員”制度。借鑒國內先進城市經驗,結合我市實際,探索建立“專利特派員”制度,面向社會(特別是專利事務所等專業機構)選派優秀的專利從業者赴企業參與專利管理,幫助企業更好更快推進專利工作。四是要加快實施“技能型人才培養工程”。辦好各級各類職業院校,推進職業教育“五大工程”的實施,為我市自主創新培養一大批技能型人才。
(六)切實重視組織好下半年各項重大活動
一是要高質量組織好南太湖科技經貿洽談會。市科技局已經把有關目標任務分解到各縣區,剛才葉局長專門就科技經貿洽談會有關準備工作作了部署和要求,活動結束后我們還要專門進行總結、評比和表彰,希望大家思想上進一步高度重視,克服麻痹松懈思想,高標準、嚴要求、高質量抓好各項籌備工作的落實。各縣區組織參展的企業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一定的規模。簽約項目一定要實,要有質量和檔次,防止形式主義和重復簽約。二是要重視組織好深圳高交會參展活動。高交會已經辦了多年,各縣區要進一步重視研究和改革組織工作的方式方法,調動企業參展積極性,認真組織有關人員觀展和參加交易活動。三是要統籌安排好下半年各項科技合作活動。組織企業參加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和接軌上海活動周等一系列科技活動,不斷提高各項科技活動的實際成效。
四、強化領導,努力營造科技強市建設良好環境
各級政府和科技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實施核心戰略、建設科技強市”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善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把自主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來抓,積極做好搭建平臺和營造環境的工作,及時研究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努力營造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共建科技強市的良好環境和氛圍。當前,重點要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要創新完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管理責任制。實踐證明,科技進步目標管理責任制的推行,對統一各級黨政領導的思想、增強全社會科技意識、形成自主創新合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各縣區要進一步重視和研究科技進步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完善,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努力實現目標責任制的向下延伸,真正在全市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自主創新領導責任體系。
二要加快推進科技創強“三級聯創”活動??萍紕搹娛峭七M區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有效載體。市委、市政府已經明確提出了創建科技強市的目標和任務,德清縣、長興縣已經進入省科技強縣行列。安吉縣和吳興區、南潯區要認真制訂創建規劃,扎實推進創強工作,爭取早日成為省科技強縣(區)。同時,各級科技部門要協助政府抓緊研究和制定科技強鄉(鎮)創建標準,在全市加快啟動“三級聯創”活動。三縣要重視科技局領導班子建設,配強人員和力量;吳興區和南潯區要結合體制完善,爭取科技局單設,為創建科技強區作保證。
篇6
【關鍵詞】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培養機制;平臺
一、大學生創新能力現狀分析
許多高校都建立了專門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措施,撥出了資助大學生創新的專項基金,開放了免費供學生研究的實驗室,設立了創新學分等。通過這些支持學生自主創新、為大學生提供培養科研意識和能力的平臺,可以大力引導和督促大學生進行創新。在校大學生也充分認識到創新活動對自身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許多人積極投身到各種類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傮w來說,我國大學生創新活動正呈現出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局面。
二、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
圍繞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電子電氣工程學院提出了以“激發創新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引導自主實踐”為理念,以“興趣引導、項目驅動、過程監控、目標管理”為核心,以“組織協調、教師指導、培訓研討、創新實踐、監控管理、評價獎勵”六大平臺為依托的“電類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
三、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與機制
(一)健全運行管理機制
1、制定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案
為致力于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院對課堂教學、實驗教學進行了改革,制定了學院統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案,包括培養目標,培養措施,實施計劃,質量監控,項目評估等一學院列工作,實現了目標管理。
2、成立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組織機構
科技創新領導小組。創新領導由學院主任,各教學部主任,團總支書記和骨干教師組成;為不同層面課外創新項目和活動確定方向、制定規劃、營造氛圍、協調實施、提供服務。創新領導小組經常開展研討活動,研究相關問題,制定了電類專業大學生課外創新能力培養計劃,具體規定和相關激勵措施,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督促和交流。
3、經費保障措施
第一,做好專項經費規劃,每年在學院行政事業費預算中單列大學生課外創新經費;
第二,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課外科技創新成績突出者進行獎勵;
第三,設立企業獎助學金,對優秀學生實施獎勵,鼓勵他們帶薪實習,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完善引導激勵機制
1、興趣引導 項目驅動。部分課外科技創新項目的創意均來源于學生,并按興趣自由組建團隊,聘請指導教師對項目的實施進行指導。專家組在網上問卷調查、投票的基礎上動態確定每年的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研究方向,對項目進行可行性方案論證,分層次確定推薦項目和資助經費。
2、措施激勵 政策導向。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注重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學校應從制度上改變目前大學生功利的學習動機。因此制定了導向性政策,引導學生重視創新活動,培養創新能力。
(1)凡參加省市級以上各類競賽,并獲得三等獎以上者,可在學期獎學金評選、優秀評選中獲得一定加分,畢業時可優先獲得校級或以上優秀畢業生稱號。
(2)凡參加省市級以上各類競賽,并獲得三等獎以上者,可在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評選中優先考慮。
(3)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的成果,在指定的課程上沖抵相應分數。
(4)給科技創新活動指導教師計算工作量,學生所獲的成果也作為教師業績,在職稱評審時予以加分。
(三)重視實踐基地機制
拓寬創新平臺,完善各類保障。動手實踐性,是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一個顯著特點,只有廣開渠道,拓寬創新平臺,才可以保障大學生科研創新的質量和效果。一方面,高校應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廣泛建立并合理利用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有針對性地開設創新實踐課程,為大學生盡可能多的提供實踐動手機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要尋求外界的資助,努力爭取社會資源。通過與校外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聯合設立創新基金,建立長期合作創新實踐場所,開展社會實踐、課題開發,提高人才培養的效果。
(四)層層活動推進機制
1、組織好院級科技創新活動
2007年起,學院制定了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活動的一學院列制度,并承辦了首屆淄博職業學院大學生維修電工競賽活動,整個活動歷時近三個月,活動分動員、講座、課題確定、指導教師落實、初賽、決賽、成果展示和表彰總結等環節;在決賽現場,觀賽學生坐滿會場,特別是優秀作品展示時,學生起立觀看。2009、2010連續兩年年,學院和學院教務科研處聯合舉辦了大學生“機電創新設計競賽”,為參加山東省機電創新設計競賽選拔優秀學員和作品。
2、積極參與校外科技創新活動
以院級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競賽活動為基礎,認真組織創新活動的積極分子和優秀學生參加市級以上的各類競賽活動,并為他們配備有經驗的帶隊教師進行專門指導,幾年中,我學院學生在參加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山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山東省職業技能競賽、天華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山東省機電創新設計競賽等省級及以上各類競賽中,共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2項,二等獎9項等驕人成績。
3、“專業面對面”活動推進
電子電氣工程學院把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作為學院部工作的重要內容來進行,幾年來,把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學生組織到一起,開展師生“專業面對面”學術交流、創新結對、學風探討,大大促進了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
總之,通過該成果的實施,改變了以往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盲目,優秀學生的選拔也更加規范,建立了規范的選拔制度、指導制度、獎勵制度等,同時也建立了校外創新實踐基地,學生取得了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1]孫英,邢慶國,傅仲文.電子技術課程中多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河北工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02).
篇7
一、我市海洋科技事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科技工作緊緊圍繞建設“海洋經濟強市”這一目標,深入貫徹“創新、產業化”的指導方針,以發展海洋科技為重點,以加強區域科技創新源頭建設為龍頭,著力打造海洋科技平臺,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為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是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得到了加強。先后建成了浙江省普陀海洋高科技園區、**市海洋科技(人才)創業園;與國內大院名校聯合,建成了**北化聚合物加工技術研究所、**東海船舶設計研究院、**漁業設施與水下檢測技術研究中心等9家科技創新載體;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下半年,啟動建設了浙江省海洋經濟研究院;由浙大網新集團公司和寧波華科公司聯合組建的**浙大網新創業園區已經在市海洋科技(人才)創業園內啟動建設,計劃首期將建設35000平方米的**網新科技置業大樓。“**”期間,共啟動建設了6個區域創新服務中心,其中**水產養殖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船舶修造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水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被省科技廳批準為省級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和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全市擁有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5家,其中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深水網箱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和浙江華源電器有限公司的“華源電力電子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被評為省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同時還建成了2家省級農業科技企業研發中心。目前,全市已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4.8萬名。二是海洋科研開發取得了新進展?!?*”期間,圍繞市委提出的“3×3”產業發展重點,不斷加大科技項目的攻關力度,全市共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項目94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3項,包括國家“863”計劃項目8項,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項,省級項目430多項,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承擔實施國家“**”期間重大專項--食品安全關鍵技術專項“水產品食品安全示范”,培育成功7家符合國家食品衛生要求及進口國衛生要求的海產品加工企業和9家符合歐盟準入條件的蝦類出口企業,建立了30個無公害或綠色安全海產品專柜、專銷區、專銷店。深水網箱設備和養殖技術、貽貝深加工、岱衢族大黃魚育苗等項目的研究成功,為我市發展海水養殖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海水淡化技術等項目的開發和利用,為加快推進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三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加快。截至目前,全市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6家,定海擠出成型設備及其基礎件、普陀海洋藥物與生化產品等2個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41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1家省級農業科技型企業和2家省級農業科技企業研發中心。**港明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實施省重大科技項目?“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成功研制出10余種超市海洋食品,并形成產業化,年產值達到8000萬元;**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實施國家火炬項目?“HDPE框架浮式深水網箱產業化”,建立了HDPE框架浮式深水網箱設備制造基地,年生產能力達到120套,創產值1020萬元;**興業有限公司通過實施“利用酶工藝從低值魚中制備富含氨基酸調味品技術中試”項目,已形成年生產620噸海洋生物調味品能力,創產值2200萬元,創匯198萬美元。目前,科技型企業已成為我市發展優勢產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與先進市地相比,我市科技發展的總體水平還很低,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一是技術創新機制尚不健全??蒲袡C構單一、技術市場缺乏、激勵機制不完善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科技人才的引進;科技創新能力比較弱,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發揮不夠明顯。政府及企業每年用于科研方面的投入,總量明顯低于我省其它市地乃至縣(區)的水平,現有的很多技術項目的研發攻關經費,很大部分借助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二是科技發展存在明顯的不均衡性。比較傳統產業,對一些新興產業的科研開發力度明顯不夠,特別是對高新技術產業相關領域的研究滯后,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總量處于全省后列。一些傳統產業因缺乏核心技術,產品結構單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市場競爭力較弱。三是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尚未形成。主要存在核心技術少,由企業直接通過與院校、科研機構聯合開發獲得的新技術少等問題,企業自主研發的后勁不足,難以形成長久的競爭力;不少企業對自主創新缺乏足夠的自信,怕冒風險,不敢或不愿在科研上投入過多的財力。
二、堅持走具有海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現實選擇
“**”是**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市經濟的主攻方向是發展海洋經濟,這是市委、市政府綜合分析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國際、國內形勢而作出的科學抉擇。能否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實現**經濟新的跨越,一個重要支撐就是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依托**良好的海洋產業基礎,繼續大力實施“科技興?!惫こ?,不斷推進海洋科技創新,走具有海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現代海洋經濟是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經濟,相當一部分融合了現代科技成果,是知識、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從目前我市海洋產業發展趨勢看,發展船舶修造業,打造全國一流的修造船基地,修建大噸位的船只和海洋工程船,需要推進技術進步;發展高附加值的臨港型重化工業、港口物流、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需要大量的高新技術作支撐;一些傳統產業要從根本上改變層次低和產品附加值低的狀況,也需要依靠技術創新。從**自身實際出發,實施海洋科技創新,必須堅持“三個結合”。
(一)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大量的實踐證明,引進消化吸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縮短與發達地區差距的必經階段,也是一條捷徑。近年來,盡管我市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2005年GDP增速位于全省第一,但經濟總量仍處于全省的后列,經濟發展的質量還較低,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無法與發達地區相比,總體發展水平仍處于沿海發達地區的后列。針對這種情況,正確實施引進消化吸收,將我市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所積累起來的、已基本成熟或具備一定基礎的相關技術進行自主集成,獲得集成創新,不但能少走彎路,降低技術創新的成本,同時又能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推動我市區域競爭力的快速增強。但我們也應該明確,要解決區域產業結構不合理和增長方式粗放等問題,推動我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自主創新是根本出路,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我市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因此,我們在推進海洋科技創新的過程中,一方面應注重采用引進消化吸收,盡快縮短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另一方面應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戰略任務來抓,充分發揮我們的后發優勢,有效利用國際國內技術資源,包括吸引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二)堅持市場機制與政府主導相結合。作為海島地區,市場化程度低,一直是我市經濟發展的一個很明顯的制約因素。堅持以市場調節為主,要求我們不斷增強市場意識,加快市場化進程,營造適宜海洋科技創新的大環境;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科技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形成和鞏固。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僅僅依靠市場手段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在推進海洋科技創新中的主導作用,依靠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等手段,切實解決自主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加大對海洋科技創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推進企業與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大力營造鼓勵、支持創新的環境,把自主創新貫徹滲透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三)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根據我市的現實基礎,在推進海洋科技創新過程中,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既注意整體推進,又注重重點突破。在全面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總體技術水平的基礎上,圍繞我市的重點產業、特色產業和資源優勢,重點選擇一批應用面廣、帶動力強、產業關聯度大的共性、關鍵技術,集中力量進行聯合攻關,努力實現突破,以帶動我市經濟發展。我市已擁有不少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和產品,以及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這些產業、產品和企業都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以其特有的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和產品優勢發展起來的,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和良好的發展勢頭,以這些產業、產品和企業為依托,實施海洋科技創新,應該成為當前推動我市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如目前我市修造船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產業規模已居全省第一。我們要按照國家產業化政策和《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國際國內市場調研,科學規劃和優化船舶工業布局,引導企業集聚發展。這當中就要求我們加強科技創新力度,著力推廣現代造船模式,進一步提升船舶設計與制造能力,尤其是要加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船型的開發力度,打造在國際市場叫得響的品牌,提升船舶工業發展水平與效益。
三、因地制宜,加快海洋特色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為認真貫徹全國科技大會和全省自主創新大會精神,更好地發揮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在我市海洋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市委、市政府于20**年6月召開了全市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大會。隨后,制訂下發了《關于積極推進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努力打造創新型城市的決定》,把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提出了“**”科技工作的發展目標。實施海洋科技創新,涉及方方面面,工作要求高,任務重,根據目前我市科技工作的現狀,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要實施自主創新,必須更加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市大部分企業對于自主創新,意識還不夠強烈,同時在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也缺乏足夠的基礎和實力。要引導企業自主創新,關鍵還是要從體制創新著手,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進一步整合、優化我市海洋科技資源配置,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切實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動力和創新能力。從近期看,應該從有條件的企業入手,有計劃地發展一批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同時,要重視加強對現有科研資源的整合,妥善解決當前我市科研機構科研設備落后,科研力量薄弱等問題,以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運行機制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科技資源,通過逐步增加投入等手段,推動與企業聯合,圍繞我市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優勢領域,開展一些關鍵、共性技術的聯合攻關,并集中力量形成若干個優勢領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隊伍,為實施海洋科技創新創造各種條件和服務的平臺,以整體提升我市海洋科技創新水平。
(二)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大力實施高新技術研究,對于整體提升我市海洋科技自主創新的實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我市已積累了一定的產業技術基礎,以這些技術為基礎,進行改進創新,是當前推進我市高新技術發展最現實的選擇。一是圍繞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與醫藥等領域,重點實施船舶修造和機械制造信息化技術、新型電子元器件、電子專用設備、信息公用平臺技術、納米、新型墻體材料、天然藥物有效成份提取技術、海洋動植物資源活性物質提取加工技術等科技創新,力爭獲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和知名產品。二是繼續抓好浙江普陀海洋高科技園區和定海擠出成型設備及其基礎件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普陀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和生化產品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這些基地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使其成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重要的增長點。三是做大做強現有的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積極鼓勵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中的大中型企業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運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快速發展。
篇8
【關鍵詞】科技創新 做法 針對性建議
一、科技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強化政策引導,優化創新發展環境
結合市情實際,出臺了《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等措施辦法。完善鼓勵科技創新體系,建立專家咨詢、重大科技項目聯系、科研成果推介等制度,增設了市科技功臣獎和市科技進步獎,對在某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分別最高獎勵20萬元和8萬元。優先保障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科研經費,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為支撐的多元投入體系。
(二)鼓勵自主研發,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整合科技條件和資源,支持企業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較強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集群。目前,全市已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和試點企業2個,省級技術中心、實驗室、試點企業共26個。榮獲國家、省上以及行業等數百項科技成果和科技進步獎,20多項產品獲得冶金“金杯獎”、“卓越品質獎”和“甘肅名牌”。
(三)立足項目帶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堅持以科技支撐引導產業發展和結構升級,重點支持特色冶金、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環境保護、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同時加大對民生科技、醫療衛生、資源利用等領域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通過項目實施,研發了汽車車輪用鋼、500千安鋁電解用預焙陽極、高性能液體水泥助磨劑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取得各類科技成果167項,其中2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5項達到國家先進水平、41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四)強化人才支撐,引導創新要素聚集
出臺了加強人才特區建設的意見,實施了“工業強市戰略人才促進工程”、“創新人才扶持計劃”等人才項目,連續命名兩批次114名市級領軍人才。充分利用我市及周邊地區大企業聚集的優勢,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打破區域、行業、身份限制,加大科研人才實施科技攻關項目、課題研究、資金扶持力度,引進智力、技術和科研成果。建立完善引才“綠色通道”,做好人才戶籍遷移、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政策服務。設立知識產權發展專項資金,對專利申請實行全額資助,對授權的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進行獎勵,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創新、鼓勵創新、參與創新的良好環境。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科技創新整體水平不高
面對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趨勢,嘉峪關市多數企業缺乏科技創新的長遠眼光和戰略思維,滿足于引進現有技術項目,依靠規模擴張和價格競爭謀求發展,存在大型企業動力不足、不愿創新,中型企業怕擔風險、不敢創新,小型企業能力有限、不會創新,微型企業融資較難、不能創新的問題。
(二)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分散
目前,多部門具有科技管理服務職能,聯動配合不夠,資源多渠道配置,存在財力分散、項目分散、區域分散的現象。尤其是涉及科技經費管理的有科技、發改、農林等部門,資金零散化、碎片化問題嚴重。
(三)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滯后
一方面,科技孵化器及科技咨詢、信息服務、技術中介等科技服務機構缺乏,專業化程度較低。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的金融信貸服務體系不健全,風險投資市場發育滯后,企業特別是處于成長期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不暢。
三、加快科技創新的幾點建議
(一)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引導企業重視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
加大企業創新活動的引導力度,通過組織開展培訓、座談、考察、典型引導、政策激勵等方式,讓企業管理層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落實好支持企業創新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規范財務管理、重視研發項目確認登記,讓更多企業享受“政策紅利”。推動各種所有制企業進行產權、組織、管理等制度創新,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內在機制,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導者。
(二)構建科技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支持嘉峪關工業園區等創建國家級創新型高新開發區,打造一批牽動力強、影響力大的科技創新集聚區域。通過政府自建、政策引導、配套支持等方式,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鼓勵多元社會主體參與孵化器建設,探索多樣化的孵化模式。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技術交流合作,設立甘肅省中西亞國家研究中心,為產學研深度融合提供支撐。
(三)完善財政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放大資金使用效應
設立全省創新驅動發展專項基金,完善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對獲得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科技項目的企業,采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財政獎勵等形式,配套更多的資金扶持,以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改進科技經費使用方向,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孵化期、上升期企業的科技經費支持,加大對申請及獲得授權的專利激勵力度,激發全社會自主創新積極性。鼓勵甘肅銀行、蘭州銀行等省級銀行,開發更多符合科技創新融資特點的金融產品,通過創投、擔保、小貸、租賃、股權交易等多種形式,將金融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創新型企業。
篇9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科創團隊;提升路徑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快速提升的強大動力。當代經濟競爭,其核心在于“創新”。當代科技競爭,本質上是“創新”。高等職業院校占據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半資源,是服務社會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除了具備有專業優勢以外,高職院校還兼具了應用性、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優勢。高職院校兩年的在校學習加一年的社會實踐經歷是高職學生學習生涯中重要的發展階段,是培養一個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黃金階段,我們要有發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萌芽的敏銳眼睛,鼓勵他們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1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重要意義
1.1高職學生科創團隊建設響應并貫徹了國家“雙創”政策隨著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的出臺,高校作為推進國家科技創新的重鎮,肩負了推動國家科技進步的重任。組織建設學生科創團隊響應貫徹了國家的戰略政策。1.2高職學生科創團隊建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科研水平高職院校的學生科創團隊以其活躍的創新思維、敏銳的洞察力有別于教師科研團隊具有獨特的優勢。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建設學生科創團隊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科研水平、培養學生創新發明的能力,將所學理論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也有利于創業與就業。1.3高職學生科創團隊建設有利于強化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社會服務作為高職院校的重要職能之一,是院校的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指標。高職院校學生科創團隊的建設,以發明創造、創新創業、技術服務創新為內容載體,促進了學生與社會行業企業的對接,加速了成果轉化,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強化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提升美譽度。
2學生科創團隊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2.1學生科創團隊建設缺乏相應的激勵、保障制度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管理相對比較成熟,有相應的管理制度、經費配套等激勵制度和保障體系,但是在學生創新研發方面的相應政策制度卻依然空白。隨著我國支持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加大,逐步出臺了國家層面的法規條例,院校層面的體制構建卻相對滯后。如不少院校還存在著學生無法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科研成果、專利等。高職院校學生科創團隊建設管理、經費支持等方面亟待完善。2.2學生科創團隊多是“自下而上”,缺乏主動性高職院校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組織通常隸屬于職能部門,學生工作部或者團委,或者是由某課題組專家牽頭成立,圍繞課題、項目的開展、調研等工作提供勞動力。這種“自上而下”的學生科創團隊雖然目的明確,鍛煉了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但由于師生之間的科研水平的差距,學生服務院校的科研項目難免側重進行機械重復的簡單勞動,不可避免地弱化了學生本身“自主創新”的主體意識。2.3學生科創團隊建設缺乏長效機制高職院校學制周期較短,兩年制的校內課程學習,一年的校外頂崗實習,學生科創團隊通常至少三人及以上,以項目負責人為首進行項目策劃———項目研發———項目結題在一到兩年時間內完成對學生的科研能力要求較高,許多學生團隊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在科研項目的管理、運行、人員分工上存在缺陷,導致很多好的點子項目“虎頭蛇尾”,甚至無疾而終,造成資源浪費。其次,不少教師由于本職工作束縛,且在管理學生團隊上缺乏工作經驗,未能很好地指導學生科創團隊建立長效發展。
3加強學生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路徑探究
3.1激發學生投入科技創新的興趣和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效的激發和引導學生的科研創新興趣至關重要??萍紕撔聦嵺`的要想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激勵措施的力度。高職院校應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在文化渲染、組織宣傳、師資建設、教學服務、制度完善等方面通過具體的科技發明競賽和創新園、挑戰杯項目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建立科技創新團隊進行自主創新。3.2搭建服務學生科技創新的優良平臺發展學生科技創新團隊,院校應該為學生創新創造搭建良好的服務平臺、首先須加強相關管理制度、激勵政策的建設,規范學生團隊的項目研發、管理、發表的一系列流程,出臺相應的措施對學生進行物質獎勵和扶持。其次為學生科創團隊開展相關培訓。如同教師申報課題項目時會有困惑,同樣學生也需要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科研指導。開展相關培訓可以促進學生規范化、科學化對待創新研究,培養學生采集、加工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創新潛能得到有效的發揮,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有效推動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3.3學生科創團隊走產教融合之路高職院校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方式培養人才。高職院校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去,與行業企業接觸。學生科創團隊可以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最新技術研發成果,發現企業目前的發展需求和現實困境,不僅對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也為學生研發成果的轉化提供新思路。通過建立校企實踐教學基地,實現校企共同育人,開拓創新視野,迅速捕捉市場的需求,為研發實用型的發明、專利打下良好基礎。此外,優秀的企業技能人員也能為輔導學生提供智力支撐。建設高職學生科技團隊,培養學生創新研發能力是一項長期的教育任務。只有通過學校和師生的共同努力,打造創新創造的優良環境,提升創新與適應市場能力,把握機遇和挑戰,不斷地在探索和實踐中提升、完善。
參考文獻:
[1]劉衛鋒.高職院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存在問題與對策———以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高??萍?,2015(7):74~76.
[2]陳莉敏.高職院??萍紕撔聢F隊建設:內涵、問題與路徑[J].中國商論,2016(18):187~189.
篇10
經交通部黨組批準印發的《公路水路交通科技發展戰略》(交科教發[20*]29號),從戰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出發,講了到2020年我國公路水路交通科技發展的指導方針、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和實施措施。在此基礎上編制的《公路水路交通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旨在從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需求出發,結合交通科技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確定中長期交通科技工作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制定具體的規劃實施方案,講促進交通科技發展的保障措施,為交通行業的科技活動和科技資源配置提供指導。
綱要的編制對于實施“科教興交”戰略,指導交通行業科技發展,提高交通科技創新能力,促進交通運輸結構的調整和生產方式的轉變,實現交通新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章機遇與挑戰
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在新的歷史時期,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化、機動化進程的持續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生產方式的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將對公路水路交通發展講更新、更高的要求。
交通服務于社會。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部講了“到2010年,公路水路運輸緊張狀況得到總體緩解,對國民經濟的制約狀況得到總體改善;到2020年,基本適應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國家安全的需要”的新的跨越式發展目標。到2020年,公路網總規模將達到3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5萬公里;港口總通過能力將達65億噸左右,其中碼頭集裝箱通過能力約2.4億標準箱(TEU);五級以上航道里程將達到35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級以上航道15000公里。建成能力充分、組織協調、運行高效、服務優質、安全環保的公路水路運輸系統。
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發展為交通科技創新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公路水路交通在發展過程中將產生巨大的科技需求,需要科技來支撐。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公路水路交通發展目標,將會在基礎設施建設養護、運輸組織管理、交通安全保障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產生大量的技術難題。因此,交通的發展不僅需要資金、人力的投入,更需要依靠強大的科技開發能力來支撐。另一方面,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新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空間技術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對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必將為我國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實現新的跨越創造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實施“科教興交”戰略,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交通行業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支撐了公路水路交通的跨越式發展。交通建設技術的進步有力保障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新型運輸組織方式及運輸技術的開發顯著提高了運輸效率和質量,信息技術的應用明顯提高了行業管理水平,交通軟科學研究有效增強了全行業的科學決策能力。通過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一個市場適應能力較強,研究方向比較明確,功能定位基本合理,人才素質不斷提高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正在逐步形成。雖然交通科技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總體來看,還不適應交通事業快速發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著科技供給能力不足,成果推廣應用緩慢,高層次科技人才缺乏,尚未形成穩定的科技經費投入機制,交通科技創新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科技是交通發展的羽翼和助推器。新時期交通科技的歷史使命是:通過科技創新,突破技術瓶頸,支撐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已有基礎設施效能,提高交通系統的供給能力;通過科技創新,發展一體化運輸,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保障出行安全,改善運輸服務,提高交通運輸的管理能力;通過科技創新,推進潔凈運輸,打造綠色交通,發展循環經濟,緩解資源制約,建立節約型交通行業,提高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二章指導方針
公路水路交通科技發展堅持以“*”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和諧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采取“以人為本、需求引導、綜合集成、強化創新、重點突破”的基本方針,全面實施“科教興交”和“人才強交”戰略,推進交通科技發展的戰略性調整,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的總體科技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公路水路交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以人為本,就是強調交通科技發展是為了人、服務人和依靠人,強化利用科技創新促進交通的人性化服務,不斷滿足人們的交通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通過實施交通科技活動,加速科技人才的成長,強化科技人才在交通科技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發揮交通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需求引導,就是要按照政府導向、需求導向和市場導向的原則,注重政府在交通科技創新中的主導地位;強調科技創新必須滿通發展需求,面向交通發展主戰場;技術進步和創新必須以企業為主體,與交通生產建設實際緊密結合,與交通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要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基礎性作用。
—綜合集成,就是要結合交通行業的特點,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空間技術等高新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消化吸收和集成應用,提升交通行業的科技水平。
—強化創新,就是要結合交通行業特點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活動。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自主開發和引進消化相結合,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并重,大力增強交通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重點突破,就是要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要求,優化配置交通科技資源。以對交通發展具有戰略性、基礎性、關鍵性的重大技術為切入點,突破牽動性技術,攻克關鍵性技術,儲備前瞻性技術,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按照以上指導方針,公路水路交通科技發展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政府主導與市場調節并重。政府作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是交通科技創新活動中的主導,要在戰略規劃、政策制定和應用基礎研究等方面更多地發揮主導作用;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科技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倡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
—能力建設與研發活動并重。充分重視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有效配置交通科技資源;重視交通科技研發與交通建設的緊密結合,抓好重大科研項目的組織實施,切實提高交通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整體研發實力。
—整體推進與分步實施并重。在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研發過程中,要把握總體目標,全面推進,并注重交通發展需求和階段性特點,集中力量解決交通科技重大問題。
—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并重。在科技創新活動中既要重視技術研發,更要重視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加快交通標準規范的制定和更新,使交通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全面加快交通行業的科技進步。
第三章發展目標
公路水路交通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立適應交通現代化要求和符合交通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創新體系,構筑布局合理、資源共享、配置優化的交通科研基地和科技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一支高水平的交通科技隊伍,形成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緊密結合交通建設和發展的實際,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強化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全面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的科技含量,為交通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具體目標是:
1、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形成以企業為主體、行業科技研發中心為主力,面向交通生產建設主戰場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成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2010年達到35個左右,2020年達到45個左右,力爭有2-4個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行列。到2020年形成15-20個全國或區域通行業科技研發中心,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2、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具有國際水平的交通科技人才隊伍,形成比較完整的科研梯隊,到2010年,培養50名左右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交通科技領軍人才,到2020年,使其總數達到100名左右,全面提升交通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3、到2010年,在工程地質、勘察設計、施工技術方面解決一批關鍵技術難題,保障基礎設施建設順利實施;到2020年,建設技術和養護技術全面提高,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型跨江(海)通道建設、大型專業化深水碼頭建設,深水航道整治及特殊自然環境下的工程建設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4、到2010年,數字交通技術實用化程度和行業管理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集裝箱多式聯運和一體化運輸技術明顯突破,交通決策技術明顯提高。到2020年,智能化數字交通管理技術、一體化運輸技術、決策支持技術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交通運輸管理技術能夠適應交通現代化的要求,全面實現決策的數字化與科學化。
5、到2010年,事故預防、應急反應、救助打撈等安保技術有所突破,交通資源利用和環保技術取得明顯進步,為在交通領域發展循環經濟奠定技術基礎。到2020年,交通安全保障技術整體提高,綠色交通技術全面提升,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交通行業的可靠保障。
展望更長遠的未來,交通科技將更加充分發揮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作用,為實現一個通達便捷、智能高效、經濟環保、安全舒適的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系統提供技術保障。
第四章重點任務
為了實現公路水路交通科技發展的目標,要從全面提高交通科技創新能力和解決牽動性、關鍵性、前瞻性重大技術問題入手,做好交通創新體系建設,抓好交通科技重點領域的研發工作。
一、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交通科技創新體系是由各級政府交通管理部門、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和科技中介組織共同組成的、互動的交通科技創新有機整體。核心要素是創新主體、創新機制、創新環境和創新人才。要按照交通行業的特點和科技自身的發展規律來創建完善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明確作為公共產品提供者的政府在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交通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一)強化定位明確的創新主體
政府交通主管部門通過制定發展戰略和規劃,把握科技發展方向;通過完善政策和法規體系,營造科技創新的優良環境;通過組織重大科技活動,實現技術進步的重點突破;通過政府財政性資金的投入,引導社會科技資源的有效配置。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按照自身發展的需要,參與交通科技創新活動。交通行業科技研發中心是公益性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主力,要以重點實驗室建設為切入點,整合全社會的交通科技資源,逐步形成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體系和全國性或區域性的交通科技研發中心,使其成為交通科技創新的主要研究基地。交通科技中介機構是推動知識和技術擴散的重要渠道,在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中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二)完善協調合作的創新機制
發揮市場在交通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政府與社會,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科研基礎設施的投入,有效地整合交通科技基礎條件資源,充分開發利用全社會的交通科技信息資源,建立開放的、優勢明顯的交通行業試驗基地共享平臺和互聯互通的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逐步形成各方互動、協調合作和資源共享的創新機制。
(三)營造開放競爭的創新環境
從交通行業發展的全局出發,完善促進交通科技進步的政策,制定科技管理、科技評價和激勵機制等方面的規章制度,推動重大科技項目向全社會公開招標,加強科技成果的和管理,加大對科研機構研發能力和誠信水平的考評,倡導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營造一個崇尚創新、嚴謹求實、百家爭鳴和允許失敗的科技創新寬松氛圍,形成一個規范有序、開放競爭的科技創新環境。
(四)培養素質優秀的創新人才
交通要發展,人才是根本。在交通科技創新活動中,要高度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大力實施“人才強交”戰略,堅持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協調發展,注重人才的持續培養和繼續教育,鼓勵崗位成才,在科研項目、科研設施、科研團隊、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優良條件,不斷壯大優秀科技人才隊伍,為交通科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交通科技重點領域研發
在交通科技發展戰略確定的六大重點研發領域中,經過研究,明確了規劃期內50個交通科技主要研發方向和200多個研發重點,具體見附表所列。
重點領域一:智能化數字交通管理技術
重點支持智能公路系統關鍵技術、智能航運系統關鍵技術、智能港口系統、公路收費新系統、空間信息應用技術、數字化公路運營管理技術、國際航運數字化管理系統和數字交通標準技術等方向的技術開發,突破聯網收費技術、車輛監控技術和空間信息技術,制定交通數字化管理標準,使信息技術在公路水路運營管理上廣泛集成應用,實現數字化的行業管理,提供人性化的社會服務。
重點領域二:特殊自然環境下工程建養技術
重點研究特殊地質條件下的公路建設技術、跨江跨海通道建設技術、山區長大公路隧道修筑技術、路面結構技術、高等級公路快速養護成套技術、大型交通工程構造物檢測診斷技術、內河通航新技術、航道治理和疏浚技術、新型港口水工建筑物的研制開發以及新材料開發與應用技術,突破特殊自然環境下的工程建養技術瓶頸,實現擴充能力的目標,并提高交通設施的使用品質和壽命,降低工程造價和全壽命成本,緩解交通資金的壓力。
重點領域三:一體化運輸技術
重點支持現代物流管理技術、交通一體化管理技術、多式聯運技術、現代道路客貨運輸新技術、快速水路運輸新系統、萬箱級集裝箱運輸成套技術和一體化運輸技術標準等方向的研究,為實現一體化運輸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保證從技術上能夠實現不同運輸方式間運輸設施和裝備的有效銜接、信息交換和處理的高效協同,逐步達到運輸方式間的無縫銜接和零距離換乘。
重點領域四:交通科學決策支持技術
重點開展交通電子政務、決策評價方法和技術、交通發展戰略與政策、現代交通規劃技術、現代交通統計技術、運輸經濟和決策機制研究,形成完整的公路水路交通宏觀決策研究方法、體系和機制,為實現決策的數字化、可視化和協調化提供技術手段,為交通政策法規的制修訂提供科學依據,提高交通管理部門決策的質量、效率和水平。
重點領域五:交通安全保障技術
重點支持交通防災減災技術、道路安全保障技術、車輛安全技術、特殊氣候條件下的交通安全技術、惡劣氣候和海況條件下人命快速搜救技術、深潛水救助打撈成套技術、水上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設施保安技術、交通應急處理技術、交通安全風險評價與管理技術、超限運輸治理技術和公路水路安全技術標準等方向的技術開發,全面提高我國交通安全保障技術水平,從技術上能夠支撐建立一個更安全可靠的公路水路交通系統,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減少與交通有關的經濟損失。
重點領域六:綠色交通技術
重點開展交通建設和養護材料再生技術、水上“三品”(油品、化學品、危險品)污染監測防治和處理技術、車輛和船舶節能技術、公路水路環保新技術、內河運輸新技術、新一代運輸裝備、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技術以及國家港口資源與安全環境評價技術等方向的研究,從技術上保障建立一個與自然和社會環境友善和諧、污染程度少、土地使用合理、能源消耗適度的綠色公路水路交通體系,緩解我國環境污染和能源以及土地資源短缺的壓力,滿足可持續發展需要。
第五章規劃的實施
為了確保重點任務的完成,按照整體推進、分步實施、分類指導的原則,將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任務,分為重點科研實驗基地平臺、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和優秀科技人才等三項建設工程加以實施;將交通科技重點領域研發任務,按基礎研究行動計劃、重大技術突破計劃和應用技術推進計劃等三類研發計劃加以推進。
一、實施“三項”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
(一)重點科研實驗基地平臺建設工程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形成主力,建成一批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和交通科技研發中心。
以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為切入點,圍繞基礎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研究,按照專業研發方向的分布,兼顧基礎條件和區域分布,認定一批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調動各方積極性,強化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到2010年建成約35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到2020年使其總數達到45個左右,努力爭取創建2-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顯、優勢突出、機制完善,與交通科技發展相適應的重點實驗室體系。
推動交通行業科技研發中心建設,通過區域協作、聯合共建、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在交通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逐步形成15-20個專業優勢明顯、學術水平突出、綜合實力較強的全國或區域通行業科技研發中心,使他們具備承擔重大綜合通科研攻關、交通應用基礎研究、特定區域技術研究的強大能力,成為交通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力和優秀科技人才的培養基地。
(二)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工程
整合資源、互通共享、提供服務,建成交通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1、建設交通科技信息資源中心,形成交通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基礎。加快交通科技基礎設施、裝備、管理和交通科技成果等重要數據庫的建設,增強信息資源服務中心的數據采集、加工、傳輸和存儲能力,逐步形成輻射全國的服務網絡。
2、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務機構、大學、科研院所、中介機構和企業的交通科技信息資源共享機制。以交通科技文獻資源和交通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建設為切入點,加快現有交通科技文獻資源的電子化和網絡化建設,推進交通科技成果的網上展示和交易,通過技術手段和制度保障,有效開發國內外交通運輸行業現有的交通運輸科學數據資源、科技文獻資源和科技成果資源,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三)優秀科技人才建設工程
抓好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三個環節,轉變觀念,創新機制,優化環境,建立一支優秀的交通科技人才隊伍。到2010年,實現造就50名左右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交通科技領軍人才的目標,到2020年,使其總數達到100名左右。
在人才的培養上,制定優秀交通科技人才培養開發計劃,將能力建設作為人才資源開發的主題,依托交通行業科技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在實踐中培養一批交通科技人才。
在人才的吸引上,借助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通過一流的科研項目和設備,吸引世界一流的交通科技人才,實現人才資源的結構優化。
在人才的使用上,建立以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為導向,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人用人機制,利用知識產權保護和評價激勵政策,使交通優秀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究中發揮聰明才智,人盡其才。
二、推進“三類”交通科技研究開發計劃
(一)基礎研究行動計劃
基礎研究行動計劃重點支持交通科技的戰略性、前瞻性、探索性、公益性研究,技術標準研究和標準體系的完善,需要進行長期跟蹤、實驗、監測的基礎性研究項目等。
政府是基礎研究行動計劃的投資主體,科研資金主要投向交通科學決策支持技術、交通安全保障技術、特殊自然環境下工程建養技術、綠色交通技術等重點技術領域。
(二)重大技術突破計劃
重大技術突破計劃側重在關鍵技術研究、共性技術研究和依托于重大工程項目的重點技術研究,需要政府介入、支持和協調,調動全行業科研力量和社會力量共同完成的項目等。
突破計劃的實施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出資,形成目標一致、職責清晰的研究合作機制,形成政府與社會互動的研發模式??蒲匈Y金主要投入在智能化數字交通管理技術、特殊自然環境下工程建養技術、一體化運輸技術和交通安全保障技術等領域。
(三)應用技術推進計劃
應用技術推進計劃重點是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好、在行業內具有推廣價值的研發項目,能夠有效地提升行業技術水平、經濟效益顯著并具有廣闊產業化前景的技術開發項目。
應用技術推進計劃的實施主要靠市場機制,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
三類交通科技研究開發計劃的具體項目將依據研發重點加以確定。
本規劃綱要所確定的目標、重點任務及其實施,將在交通科技五年規劃中加以具體體現和落實。對五年規劃的實施情況,要進行科學評估,在評估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當時的交通發展實際,適時調整規劃內容,并在下個五年規劃中予以體現。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深化交通科技體制改革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新科技發展理念,深化交通科技體制改革,結合交通行業特點出臺相應政策,加速建立適應交通科技創新的新型科技體制。在交通科技活動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完善與新型交通科技項目管理模式相適應的制度,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鼓勵有序競爭,促進協調合作,廣泛吸納社會科研資源,加強科技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機制靈活、運轉高效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廣與轉化,促進科技與交通生產的緊密結合。
二、確??萍纪度敕€定增長
交通科技資金投入是重要的公共性戰略投資,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交通科技投入逐年增長。在國家預算內,建立穩定的交通科技資金;各地交通主管部門繼續執行“關于印發《交通部關于加強技術創新、推進交通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確定的在交通規費中每年提取1-1.5%經費用于交通科研和技術創新的政策;針對重大科技需求和重點研發項目要積極爭取重大科技專項資金;有條件的地方交通主管部門和交通企事業單位可設立科技專項資金;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多渠道增加交通科技資金投入。
三、完善交通科技人才管理
完善交通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的各項政策,加大交通科技帶頭人的培養力度,鼓勵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實行動態管理,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制定鼓勵人才合理流動的政策,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保持交通科技隊伍的良好素質和創新活力。加快交通行業執業資格認證制度建設,加強交通行業職業技術培訓,鼓勵有條件的交通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設立人才培養專項基金,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高全行業的技術應用能力,吸引優秀人才投身于交通事業。
四、提高交通科研管理水平
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修訂完善公路水路交通技術政策。對交通科研活動進行全過程管理,保證科技成果質量和科技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交通科技的良性發展。建立交通行業科技統計體系,開展統計分析,逐步建立交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實施動態管理。完善交通科技評價體系,做到導向明確、客觀權威、動態及時、公平合理。按照知識產權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交通科技成果制度,對社會科研成果,加大對優秀科技成果的宣傳力度,實現科技成果共享。及時制定和完善有關技術標準,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大力開展交通科普工作,開展科技送下鄉和到基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