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主要措施范文

時間:2024-03-18 11:41: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主要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主要措施

篇1

以“深化‘法律七進’,推進法治建設”為主題,通過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景區活動,大力推進“六五”普法規劃的全面實施,進一步擴大法制宣傳教育的覆蓋面,提高全體公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促進法治建設,為加速建設首善之區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主要內容

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圍繞《百部重點普法目錄》,突出抓好憲法的學習宣傳;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國家基本法律的學習宣傳;深入開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深入開展與維護社會穩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習宣傳;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三、工作措施

(一)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在全區普遍開展“七個一”活動,即:法律進機關(牽頭單位:區直工委),舉辦一場機關法制講座;法律進鄉村(牽頭單位:區農委),組織一場農村普法大集;法律進社區(牽頭單位:區民政局),舉辦一場社區法制文藝演出;法律進學校(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舉辦一次法制主題班會;法律進企業(牽頭單位:區經信委),舉辦一場法律知識競賽;法律進單位(牽頭單位:區總工會),舉辦一場法律宣講活動;法律進景區(牽頭單位:區旅游委),舉辦一次法制宣傳活動。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實際,在組織好“七個一”活動的同時,精心設計有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特色的活動,推進主題活動不斷深入。

(二)加大工作指導力度。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結合自身特點,確定主題活動每一“進”的內容、途徑和方法。法律進機關按照職責分工,落實每一“進”的責任單位,明確職責,量化指標,完善標準,推進主題活動順利進行。要結合中期督查,加強對主題活動的監督檢查和考評,推進“法律七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認真總結推廣好的經驗,探索建立“法律七進”活動示范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三)擴大覆蓋面和滲透力。堅持從群眾需要出發,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動員和吸引廣大群眾參與,不斷擴大主題活動的覆蓋畫和滲透力。大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推動主題活動向基層延伸,尤其是向偏遠鄉村、新建社區、城鄉接邊、集貿區場、流動人口聚居區等區域延伸,使主題活動覆蓋基層社會的各個方面。

四、時間安排

(一)啟動階段(4月)

4月中旬前,區司法局、區依法治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活動方案,進行部署。4月底前,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實施方案,進行再動員。

(二)實施階段(5-10月)

1.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方式開展“深化‘法律七進’,推進法治建設”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區依法治區辦會同區直“法律七進”牽頭部門開展“法律七進”現場活動。

2.組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普法講師團成員、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層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3.開展“法律七進”活動示范點創建活動。

4.出臺全區“法律七進”工作制度。

5.利用普法網、政府網開設專欄、設置專題開展網上主題教育活動。

(三)總結階段(11月)

各地各部門對“深化‘法律七進’,推進法治建設”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進行總結,寫出書面材料報區依法治區辦,區依法治區辦結合“六五”普法中期督查總結,對主題活動進行全面總結。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開展“深化‘法律七進’推進法治建設”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是推進“六五”普法規劃全面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全區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實際,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制定活動方案,落實各項保障措施,確保活動順利進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機構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與“法律七進”牽頭單位的協作,做好動員發動、組織指導、跟蹤督導工作,推動主題活動不斷取得新成效。

篇2

省委省政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1月15日。全面布置法治建設,動員全省人民認真貫徹《法治建設綱要》加快推進依法治省,全面建設法治。會議的召開,標志著的依法治省進程進入了全面深入推進的新階段。為貫徹落實好省委的這一重大戰略決策安排,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研究新形勢下建設法治的各項工作,今天,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在這里召開各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會議,就是專題研究部署推進法治建設工作。下面,講幾點意見。

一、建設法治。

李書記在全省立法工作會議上代表省委提出,去年11月17日。要通過健全立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依法監督、糾正違法、普法教育等各項任務的實施,逐步實現我省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的法治化,努力建設一個人人知法守法、各個方面都嚴格依法辦事的法治。這是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統籌協調三個文明全面發展、實現“兩個率先”重大戰略舉措,標志著我省推進依法治省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今年以來,圍繞制定出臺《法治建設綱要》省委加快了推進依法治省進程。

依法治省領導小組直接領導下,省委提出建設法治的目標和要求后。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司法廳抽調人員,12月初迅速成立《法治建設綱要》起草小組。由于我省提出建設法治省份的目標,全國還沒有先例。為此,起草小組首先認真學習了黨的大報告、屆一、二、三中全會文件和省十屆六次全會有關法治建設的論述,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做好起草的各項案頭工作。先后召開了法學家座談會、省級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各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研討會,就建設“法治”內涵定義、目標體系、具體內容及實施措施等進行深入探討研究。此基礎上,拿出了綱要》草擬稿”幾經修改形成“征求意見稿”分送各省轄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省級機關有關部門和局部法學專家教授征求意見。吸收了各方意見后形成“送審稿”又于2月20日召開了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會議討論修改。

省委書記李源潮主持召開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召開第四次全體成員會議,3月19日。討論并原則通過了綱要》送審稿)和《省年依法治省工作要點》對《綱要》提出了進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見。5月,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又將法治作為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寫進了決議。根據省委意見,又邀請了省政協委員和局部法學專家進行了研討,吸收大家意見形成了省委常委會討論稿”6月22日,省委常委會討論并原則同意《綱要(討論稿)常委會紀要認為“綱要》十易其稿,廣集民意,既具有創新性、科學性,也具有可行性,體現了特色,可以作為推進依法治省、建設法治的基本綱領”爾后,省委書記李源潮親自主持政協民主協商會征求意見,并在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法治高層論壇上,進一步聽取了專家學者的意見。吸收各界意見的基礎上,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作了最后推敲、研究和完善后報省委印發。

二、圍繞貫徹《綱要》切實抓好建設法治的啟動工作

從現在起到今年年底,根據《綱要》今明兩年是省建設法治的啟動準備階段。省各部門和各市要抓緊提出貫徹意見方案,為明年全省完成動員部署創造條件。

第一。結合全省動員部署建設法治電視電話會議和《綱要》傳達、學習,加大法治的宣傳力度。要以《綱要》為基本依據,重點宣傳省委這一戰略決策的重大意義,宣傳法治的實質內涵、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宣傳各地各部門推進法治建設的重大舉措和典型經驗。一是要抓好媒體宣傳,要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上開辟專欄、專版和網站,進行集中宣傳;二是要抓好各級黨委中心組學習,通過組織法制講座、提交領導干部學習筆記、論文、體會文章等形式,把領導干部的思想統一到省委的決策上來;三是要積極組織成立各類宣講團,尤其是面向廣大基層群眾和青少年學生的宣講團。省廳將及時印發《法治建設宣傳提綱》供各地宣講用。四是各級要采取豐富多彩的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如板報、櫥窗、知識競賽、宣傳一條街、法制廣場、法制文藝等等,不時提高宣傳的吸引力和效果,營造廣場、法制文藝等等,不時提高宣傳的吸引力和效果,營造建設法治的濃烈氛圍。

第二。層層制定出臺面向2020年的貫徹《綱要》實施意見,確保《綱要》全省得到全面貫徹落實;二是要抓緊制定動員部署建設法治工作的方案,報當地黨委批準實施;三是要著手規劃-年本地貫徹《法治建設綱要》工作規劃,并通過年度工作計劃予以落實。各地起草貫徹《綱要》實施意見,首先要深刻領會和把握省里《綱要》精神實質,吃透情況,同時也要實事求是結合外地的具體實際,確定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綱要》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辦事的精神貫穿始終。要根據省轄市的特點,科學、合理地規劃意見的內容,努力發掘各地的典型經驗,使方案凸顯當地特色。各地各部門傳達貫徹7月15日電視電話會議情況請于8月底前報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年底將制定出臺貫徹《法治建設綱要》實施意見報依法治省領導小組。

第三。確保法治建設落到實處。建設法治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戰略性系統社會工程,必需發揮黨委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領導作用。只有在省委的統一領導下,才干真正使法治有利于維護“兩個率先”發展大局、有利于維護人民的實際利益、有利于鞏固黨對社會政治生活的領導。一是完善市、縣委領導,依法治理領導小組組織實施,市、縣委書記負總責,分管市、縣委領導同志專門抓的領導責任制。地方黨委要專門召開會議,聽取匯報、布置任務,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二是各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由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的工作機構,明確專門處室承擔具體工作任務,確定信息聯絡員,從而形成上下左右溝通連貫、運轉有序的組織網絡。三是要抓好業務干部培訓和骨干培訓,加強隊伍建設。要定期組織專門從事法治建設工作的業務干部進行輪訓和培訓,通過交流、學習、懲處,不時提高他專門知識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同時抓好骨干的培訓,通過他聯系社會各界,通過宣傳,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到法治實踐中來。各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要認清形勢,緊緊抓住法治建設的重要機遇,高度重視、乘勢而上,建立健全和完善領導機構和組織網絡,切實肩負起推動各市法治建設的重任。

迎難而上,各級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振奮精神。積極當好黨委、政府的顧問和助手。法治的提出標志著我省加快推進依法治省進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也是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省工作的一次重要發展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綱要》起草歷時七個月,從一無所有到基本幼稚、正式印發,凝聚了司法行政干警的智慧和辛勞,雖然司法廳承擔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壓力很大,尤其是起草站的角度高,對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的法治建設提出工作要求,有“小馬拉大車”之感。但是也清醒地認識到辦公室設在司法廳,并將《綱要》起草重任交給我省委、省政府對我最大的信任。各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站在市委的高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奮發有為。作為決定地位,作用決定權威”困難再大、壓力再大、任務再艱巨,也要迎難而上,克服困難,竭盡全力完成好這項重任,不辜負省委、省政府對我信任。

不時提高工作水平。要深入基層,要以改革創新精神。調查研究,充分認識到法治建設中存在困難和問題,充分認識法治建設的要求,掌握好工作的著力點。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針對各地實際需要,站在黨委角度,深刻認識和分析法治建設的工作目標,不時探索、總結勝利經驗,創新載體,推進我省民主法治建設。充分發揮依法治市辦公室綜合協調、上傳下達的職能作用,掌握情況、培育典型,典型引路,以點帶面,不時開創依法治省工作的新局面。建設法治要積極主動地善于發現和挖掘典型,還要花大力氣培育引導和總結提煉,以及適時適度地輿論造勢。必需在典型的總結推廣和宣傳弘揚上下大功夫,宏觀造勢,彰顯先進,推動和促進面上的工作。

第四。必需立足久遠,契而不舍地狠抓落實,必需從工作機制入手,進一步明確建設法治的推進機制、推進措施。6月22日省委常委會上。李源潮書記也明確要求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綱要》確定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研究提出落實《綱要》配套措施。目前辦公室正在擬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初步設想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責任機制,即按照《綱要》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要求,將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人大、政府、政協、兩院等,明確工作分工。第二部分是工作機制,包括四個方面,即領導責任制、工作體系、調研檢查制度和考評辦法,著重強調建立健全黨委領導、人大監督、一府兩院”實施,全社會齊抓共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以及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工作職責要求,推進法治建設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要求、調研檢查措施和制定法治建設的考核指標評價體系(含獎勵、懲處、懲罰措施)等。第三部分是保證機制,這部分設想爭取幾條硬性的措施。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建設,設立專門的工作班子(臨時機構)配備專門人員(定員定編)落實專門經費(財政保證)添置必要的設備,確保工作正常開展。希望各地在起草實施意見時,結合當地實際,也要研究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

篇3

一、法治企業建設頂層設計的必要性

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大都是由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構成的有機整體,受系統性、廣泛性等特點所決定,法治企業建設要充分發揮功效,就必須落實到企業的各層級、各環節,直至組織末端。為此,法治企業建設必須堅持頂層設計,由集團總部或母公司制定適用于全集團的法制建設方案,統籌部署推進工作。各子公司、分公司,也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細化方案,形成周密的工作體系,切實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同時,法治企業建設不僅限于法律工作,實施主體也不限于法律部門、法律人員,而要求整個企業、各級領導員工共同參與,共同提升全員的法律意識。與傳統的法律管理工作相比,法治企業建設不僅側重對公司經營管理的支撐、服務,且更加重視與企業發展戰略的深度融合,提升法律思維引領、法治方式運作的能力;不僅側重于對法律人員素質的提升,更加重視全員法律思維、法律意識的培養;不僅側重于對公司重要業務、重點領域的監督檢查,更加重視企業法律管理的全局性的制度安排;不僅側重于事后的法律風險防范,更加重視法律風險防范、合規管理、法律監督機制的一體化規范管理。從實踐來看,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企業集團,都在各自的集團發展規劃和戰略制定中就法治企業建設作出了部署安排,發揮了良好的引領示范效應。一是出臺統領性指導文件,通過健全制度、寫入公司章程、與子公司簽訂責任書等方式,加大法治工作推動力度;二是制定法治企業建設規劃,提出加強法治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具體措施;三是發揮章程的統領作用,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法人治理機制。

二、國家電網公司法治建設頂層設計的經驗啟示

篇4

(一)圍繞目標,夯實基礎。法治建設事關黨執政興國、人民幸福安康、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和各項政策,必須絕對確保政治方向上不發生偏差。根據上級部署和__區實際,今年__區依法治區工作的整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在“四個全面”上勇當排頭兵的要求,圍繞區委“123456”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快城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進程,為建設“生態__、科技高地、創業新城、樂活城區”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據此,依法治區辦經過認真研究,確立今年依法治區工作目標是:落實建設一流法治城區“1+6”文件,加快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增強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工作的能力,不斷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打造公平公正、規范守信、高效透明的法治環境;堅持依法治區、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城區、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使依法治國決策在__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二)領導重視,全面部署。區委區政府部署加快建設一流法治城區工作后,依法治區辦立即制定了工作方案(即“1+6”文件)。今年初,在區委五屆二次黨代會上,區委把貫徹落實“加快一流法治城區建設”列為今年重點工作,提出勇當“四個全面”尖兵的工作目標。3月初,區委區政府召開依法治區工作部署會,區委書記、區長及區幾套班子悉數出席,對今年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動員,把依法治區工作納入“四個全面”統籌推進,旗幟鮮明地表明區委建設一流法治城區的堅強決心,有效調動各級各部門參與依法治區工作的積極性。前段時間,依法治區辦對全區各單位推進情況進行了調研,在此基礎上細化了工作方案,制定了工作推進措施,并進一步梳理工作思路,明確工作任務。今年工作思路是:一個中心、兩個保障、三個結合。一個中心是:推進落實“1+6”文件。兩個保障是:加強依法治理體制機制建設和努力推進中國法治創新服務基地建設。三個結合:一是探索法治建設與政治建設結合。抓領導這個“關鍵少數”學法尊法守法護法,提升行政首長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助推政治文明。二是探索法治建設與基層社會建設結合。重點推進法治框架下多方協同化解基層社會矛盾工作,夯實社會穩定基礎,助推基層治理。三是探索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結合。選擇有條件的創新平臺,通過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市場秩序、健全企業信用體系、引進和培育高端法律服務業等工作,助推“高端引領、創新驅動”。

(三)突出重點,創新機制。根據區委“1+6”文件要求,依法治區辦協調各牽頭部門,結合實際,相互協作,推出了系列工作機制,確保工作落實到位。一是營造氛圍。今年4月份區依法治區辦與區政協辦、區法制辦一起謀劃了今年第一季度法治政府建設協商議政會,38個有關單位和一批政協委員參加議政會;8月18日,區依法治區辦又專門主持召開了__區《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推進__法治城區建設的建議》區政協1號提案推進會,對法治城區建設的幾項重點工作作出了部署。7月份,區依法治區辦聯合區人大法工委、區教育局舉辦了人大代表視察法治進校園工作,研究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此營造全社會重視、營造了法治建設的氛圍。二是凝聚合力。區委區政府的領導是依法治區工作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區辦緊緊依靠區委區政府,積極爭取領導支持,把區委區政府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區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同時,依法治區辦分別到八個街道調研,與文件中六個牽頭單位對接,開年即召開司法所長及依法治區工作會議,經常性地到各部門到街道溝通協調,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三是細化責任。實行項目化管理,制定《一流法治城區建設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表》、《法治框架下化解基層矛盾工作任務分解表》及其實施意見,按季度細化牽頭單位和協辦單位工作任務,每月了解工作動態,及時跟進協調具體問題。四是加強督導。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區依法治區辦密切配合,組成聯合督查小組,制定《__區加快建設一流法治城區重點工作督查方案》,將定期開展督促檢查。依法治區辦經常主動向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匯報工作推進情況。8月18日市局蔣溪林局長到__區調研在法治框架下矛盾化解工作,為這項工作指明方向、注入動力。五是落實考核。3月10日,區委區政府專門召開了考核會議,研究決定把依法治理工作納入對領導干部和各級領導班子的年度考核依法治區辦于6月25日制定出了56項考核指標的《__區依法治區工作評估標準》及實施細則,已印發全區18個黨群部門實施,為開展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六是培育亮點。依法治區辦將聯合相關部門和街道創新工作,挖掘亮點,加大

宣傳,盡快形成工作成效。重點培育區人力資源局打造以企業責任主體的勞資糾紛源頭穩控體系工作、團區委創新青少年社區矯正機制改革工作、__街道依法治街工作、__街道在法治框架下化解基層矛盾工作、__街道在天安數碼城籌建法律服務平臺工作、推廣橫崗街道調解司法確認工作。__街道在法治框架下化解基層矛盾的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并召開全區現場會。(四)多點開花,取得成效。區依法治區辦強力推進法治框架下化解基層矛盾框架省級試點工作,構建三級調解網絡、整合三大調解體系、推廣調解司法確認制度、完善涉法涉訴法律援助機制等,工作經驗在全市交流推廣。區法制辦進一步完善權責清單,截至2015年7月底,共清理政府規范性文件137件,擬保留115件,修改9件、廢止和宣布失效13件,確保政府決策的合法性、有效性。區人大在__街道__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掛牌建立全市首個立法聯系點,及時反饋基層立法意見建議,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區紀委在全市范圍內率先開通效能監察系統,下發了《關于在全區建立健全防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常態化制度的實施方案》,形成糾治“”的高壓態勢。區委宣傳部、區人大、區政協的法治建設專項課題調研工作也已鋪開,部分調研課題已結題,涉及依法治區工作的建議和提案正順利推進之中。區委政法委牽頭各部門扎實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區公安專項改革、法警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區法院在全市法院系統率先啟動執行權運行機制改革。區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委會職能,實行專職委員列席不捕案件討論!機制、取保候審案件備案審查通報機制和檢委會委員督察案件機制。__公安分局進一步完善了“一中心三制度”,提高了執法辦案質量,首創了駐看守所法制員制度,組建了收押中隊。區司法局扎實做好“六五”普法迎檢工作。__街道打造人民調解“111”、“333”工程順利進行。__街道啟動法治文化公園和法治廣場后序工程建設。__街道積極服務華為等企業發展,精心構建多方協同化解矛盾大格局,工作初見成效。橫崗街道送法進社區、學校、企業、機關等法律“四進”工作順利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工作成效顯著。南灣街道繼續建設聯創科技園法治宣傳示范點,推出了“社區法治學堂”等系列法治惠民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下一步,我們緊緊圍繞區委的中心工作,認真結合我區實際,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重點推進“1+6”文件各項工作落實。

該項工作已于20__年底正式啟動,我科將協調督導按法治框架解決基層矛盾、工作機制改革等239項工作的落實。

二是全面貫徹落實我區按法治框架解決基層矛盾的各項工作,探索依法化解矛盾糾紛長效機制,為推進法治框架下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

三是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按照區委區政府確定的依法治區各項工作目標要求,分領域分類別對相關政策文件進行全面梳理,建立健全各領域規章制度,消除制度之間交叉、重疊、沖突、缺漏等問題,全面加強政策體系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和有效性。

篇5

此次檢查督導的主要內容是“六五”普法規劃和決議的貫徹執行情況。重點檢查憲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等普法重點內容的學習宣傳情況,干部、職工學法用法情況,“法律九進”主題活動開展情況,全民法制宣傳教育的普及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情況,依法治理和法治城區等法治創建工作開展情況,組織領導和機構建設情況,保障措施落實情況等。

二、檢查督導標準

(一)基礎工作扎實

1.領導體制完善。成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并下發本單位普法規劃,普法工作納入本單位年度工作議程。“六五”普法啟動及時有力,組織實施工作進展順利。

2.工作機制健全。建立普法依法治理辦事機構,工作制度健全,人員到位,職責明確。認真做好本單位“六五”普法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指導、檢查工作,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制定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計劃,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分類指導基層工作。

3.工作保障有力。普法經費納入單位預算,專款專用。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專職隊伍建設和培訓,建立普法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法制宣講、志愿服務活動,確保市民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同和支持率≥90%。配備必要的法制宣傳教育器材和設備。

(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活躍

1.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堅持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部署、重大任務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突出學習宣傳憲法,廣泛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基本法律和地方性法律法規,認真組織開展有聲勢、有效果的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積極作用。

2.“法律九進”活動廣泛開展。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開展“法律九進”活動,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針對每一“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推進活動,落實長期工作實踐中建立起的運作機制及責任分工,加強工作考核和交流,有效推進“法律九進”活動向面上拓展,“法律九進”活動成效顯著。

3.重大節點法制宣傳教育集中開展。充分利用“12.4”全國法制宣傳日集中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利用各專項法律的頒布實施紀念日,開展宣傳月、宣傳周、宣傳日等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原則,認真開展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

(三)法制宣傳教育感染力、影響力不斷增強

1.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蓬勃開展。善于運用文化的力量增強普法效果,充分利用公共場所和公共資源,建立各種類型的法制宣傳教育基地、陣地。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平臺,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活動載體和形式。制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法宣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產品的需求。定期利用公共文化場所組織開展法制文藝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活動。

2.依法治理和法治創建活動不斷深化。堅持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相結合,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注重依托執法、司法、法律服務、法律監督部門的窗口平臺作用,結合法治實踐中的鮮活案例開展宣傳教育。圍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社會管理薄弱環節,扎實開展“法治城區”、“依法行政示范單位”等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創建活動,建立健全制度,不斷提高創建水平。

3.積極推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創新發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開辟法制宣傳欄目。充分利用手機報、政務微博等現代傳媒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重視探索和運用新媒體、新手段,圍繞城市最活躍的人群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互動活動,進一步擴大普法的受眾面和影響力。結合本單位實際,積極利用自身優勢,開展有特色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三、時間步驟

檢查督導工作從7月份開始,9月份結束,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一)自查整改階段(7月)。結合實際,制定檢查督導方案和措施,進行動員部署,做好檢查督導各項準備工作。

(二)檢查督導階段(8月)。完成自查并形成書面自查報告,包括檢查的內容、形式、效果和存在問題、改進措施等,并上報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將擇機對各單位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進行檢查。

(三)迎接上級檢查階段(9月)。各單位將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檢查時發現的問題迅速整改到位。在此基礎上,做好迎接縣、市、省10——11月份抽查的各項準備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單位要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組織好迎檢工作。將中期督查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行專題研究。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加強協調聯系,確保迎檢有序進行。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六五”普法工作的意見建議,努力使檢查督導的過程成為凝聚各方共識,合力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過程。

(二)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對照省、市、縣“六五”普法規劃和決議明確的各項工作要求,結合我局“六五”普法規劃,全面總結回顧2011年以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展情況,切實抓好固強補弱工作。要認真梳理并形成“可聽、可看、可查”的經驗做法,充分反映和展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成效。要分析查找制約本單位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有效開展的瓶頸問題和薄弱環節,研究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使檢查督導真正成為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動力。

篇6

20*年是實施“五五”普法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本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屆三次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任務,根據《20*年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的要求,以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著力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著力于提高公民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著力于營造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抓住重點、細化分類、擴大效果,認真做好全年的各項工作。

一、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報告精神,大力宣傳改革開放30年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偉大成就

(一)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要把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原原本本地學習十七大報告,重點學習有關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內容,緊密聯系工作實際,找準加強和改進整體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把十七大各項要求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著眼大局,以解決民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圍繞完善民主制度、圍繞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開展工作,注重在領導干部中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注重在廣大市民中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不斷提高全社會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廣泛宣傳改革開放30年以來民主法治建設的成就。圍繞改革開放30周年這一主題,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所走過的歷程和取得的成就。協助有關部門,組織、安排好“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系列活動。結合現行憲法的歷次修訂,加強憲法教育,提高領導干部和廣大公民的憲法觀念;進一步準確把握市民法律素質,認真做好市民法律素質評估調查工作;通過各種有效的宣傳形式,進一步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烘托氣氛,營造和諧穩定的法治氛圍。

二、抓住重點,統籌兼顧,深入推進“法律六進”各項工作

(三)進一步深化“法律進機關”活動。繼續完善領導干部法制教育制度,重點在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中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緊密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重視案例教育,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法治領域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與解答,樹立正確的法治意識,不斷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年內全市各級領導干部法制講座不少于兩次,各區縣、各市級委辦局至少舉辦一期領導干部法制研修班。啟動“雙百”工程,即:100名“學法用法模范公務員”和100名“學法用法示范機關”的評選工作,通過評選,樹立典型,總結經驗并推廣至全市。建設和完善“干部學法網”,豐富在線學習課程,完善考核辦法,進一步夯實公務員學法用法的陣地。

(四)重點推進“法律進學校”活動。積極配合市科教黨委、市教委,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以增強引導性、參與性和趣味性為重點,推進法制教育進課堂。加強學校章程建設,研究制定市和區縣二級“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評比標準和辦法。以“依法辦學、以德立校”為主題,組織開展對學校領導和法制課教師的法制培訓,推動學校法制教育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配合司法部辦好全國大中學生學法用法演講賽。會同有關部門,通過組織舉辦法制教育觀摩課、法制課教案征集評比、法制學科教研活動等,加強學科建設。充分利用法院、監獄、勞教所、戒毒所等,進一步拓展青少年課外活動實踐基地,積極開展體驗性活動,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體系。

(五)突出做好“法律進企業”工作。以推進依法誠信經營、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重點,大力開展《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的宣傳活動,把握正確導向,通過法制講座、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學法用法的水平和能力,幫助企業職工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發揮講師團資源優勢,定期進企業開展法律培訓。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分別召開市有關部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有關方面的座談會,認真探索“法律進企業”活動的有效抓手,發現先進典型,總結推廣經驗。年內,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召開“法律進企業”現場推進會,并探索開展“守法經營示范企業”的創建活動。

(六)繼續開展“法律進鄉村”、“法律進社區”活動。以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為重點,全市每個街道、鎮舉辦三次以上的專題法制講座或法制文藝演出活動,提高公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程序意識和責任意識。上半年內,明確“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區”的評選標準,全面推進“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區”的創建和評估驗收工作。積極開展“法律下鄉”活動,以《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布十周年為契機,廣泛開展基層農村民主法制教育活動,組織法律工作者進村入戶,宣傳憲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規,宣傳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規,采取各類有效措施將“法律下鄉”活動引向深入。繼續做好第四屆“梅隴杯”法制故事征集評比活動。

(七)積極開展進城務工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配合市總工會、市文明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辦好“學法律、知榮辱、講文明、促和諧”等各種針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春運等進城務工人員大量流動的時間節點,集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結合《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的宣傳,增強進城務工人員對法律法規的了解,培育他們自覺守法的意識和依法維權的能力。

三、總結經驗,梳理思路,集中開展“五五”普法中期檢查

(八)認真開展自我檢查工作。按照市“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在下半年組織“五五”普法中期檢查。各區縣、各單位要把迎接全市檢查與自我檢查有機結合在一起,主動與區縣人大共同開展普法評估驗收工作。要對照全國和本市的“五五”普法規劃以及“法律六進”的文件,對本地區本單位的學法用法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和總結,整理工作體系和各項機制,總結之前的成功經驗,查找遺漏和不足,制定措施并及時改進。通過系統自查,切實提高各區縣、各單位普法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法制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

(九)積極組織做好中期檢查各項準備工作。市法宣辦將適時邀請市級和區縣人大代表到各區縣和各單位,對“五五”普法以來所開展的具體工作進行綜合檢查和評估,主要檢查基礎工作機制、五類重點對象的學法用法工作、“法律六進”的實施落實情況、法制宣傳教育的陣地建設狀況以及相關臺帳資料。舉辦回顧小結座談會,梳理成功的做法,同時找出不足之處,為今后提供經驗支持,以確保“五五”普法規劃順利實施。

四、弘揚法治,營造氛圍,大力開展面向社會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十)深入推進20*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系列宣傳活動。結合迎接奧運會和世博會,大力宣傳知識產權法、體育法、公共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各區縣、各單位至少舉辦一次大型宣傳活動,使市民學習了解與奧運、世博相關的基本法律知識,積極參與和自覺配合兩會的成功舉辦以及期間的城市運行和管理,為迎接奧運會和世博會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十一)繼續做好“推進平安建設,構建和諧”系列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各區縣、各單位要充分利用各種與有關法律頒布實施紀念日和專項主題活動緊密關聯的宣傳月、宣傳周、宣傳日以及其他重要節點,如《反壟斷法》、《企業所得稅法》的施行、“3.8”婦女維權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知識產權宣傳周”、“5.25”交通宣傳日、“6.26”國際禁毒日、“119”消防宣傳日等,舉辦一次以上主題鮮明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擴大法制宣傳教育的社會影響。

(十二)圍繞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和本市第二十屆憲法宣傳周,大力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各區縣、各單位要把憲法宣傳周作為工作的重要環節和展示窗口,提前規劃,精心設計,突出主題,結合運用生動材料,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在憲法宣傳周期間,深入開展至少一次以憲法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強化市民的憲法意識和民主意識,在全社會掀起學法守法用法的。

五、拓展渠道,狠抓落實,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建設

(十三)健全工作機制,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繼續發揮好各區縣、各單位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聯席會議)的作用,建立相關責任制和考核措施,明確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和要求,確保今年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完善對各區縣、各大口的年度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考核方法以及法宣骨干和聯絡員例會制度,加強多方面、多渠道的溝通和協作,整合有效資源,完善整體工作網絡,在社會中實現普法的全覆蓋。

(十四)抓好法制宣傳教育的隊伍建設。繼續開展對基層法宣干部的教育培訓,注重培養服務大局需要、為民解困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基層法宣骨干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講師團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完善基層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力爭全市各個區縣都有一支相對穩定,整體素質較高的普法志愿者隊伍,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的聯動機制,逐步增強法制宣傳教育隊伍的總體力量。

篇7

2008年是實施“五五”普法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本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屆三次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任務,根據《2008年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的要求,以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著力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著力于提高公民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著力于營造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抓住重點、細化分類、擴大效果,認真做好全年的各項工作。

一、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報告精神,大力宣傳改革開放30年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偉大成就

(一)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要把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原原本本地學習十七大報告,重點學習有關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內容,緊密聯系工作實際,找準加強和改進整體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把十七大各項要求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著眼大局,以解決民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圍繞完善民主制度、圍繞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開展工作,注重在領導干部中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注重在廣大市民中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不斷提高全社會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廣泛宣傳改革開放30年以來民主法治建設的成就。圍繞改革開放30周年這一主題,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所走過的歷程和取得的成就。協助有關部門,組織、安排好“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系列活動。結合現行憲法的歷次修訂,加強憲法教育,提高領導干部和廣大公民的憲法觀念;進一步準確把握市民法律素質,認真做好市民法律素質評估調查工作;通過各種有效的宣傳形式,進一步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烘托氣氛,營造和諧穩定的法治氛圍。

二、抓住重點,統籌兼顧,深入推進“法律六進”各項工作

(三)進一步深化“法律進機關”活動。繼續完善領導干部法制教育制度,重點在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中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緊密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重視案例教育,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法治領域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與解答,樹立正確的法治意識,不斷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年內全市各級領導干部法制講座不少于兩次,各區縣、各市級委辦局至少舉辦一期領導干部法制研修班。啟動“雙百”工程,即:100名“學法用法模范公務員”和100名“學法用法示范機關”的評選工作,通過評選,樹立典型,總結經驗并推廣至全市。建設和完善“干部學法網”,豐富在線學習課程,完善考核辦法,進一步夯實公務員學法用法的陣地。

(四)重點推進“法律進學校”活動。積極配合市科教黨委、市教委,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以增強引導性、參與性和趣味性為重點,推進法制教育進課堂。加強學校章程建設,研究制定市和區縣二級“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評比標準和辦法。以“依法辦學、以德立校”為主題,組織開展對學校領導和法制課教師的法制培訓,推動學校法制教育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配合司法部辦好全國大中學生學法用法演講賽。會同有關部門,通過組織舉辦法制教育觀摩課、法制課教案征集評比、法制學科教研活動等,加強學科建設。充分利用法院、監獄、勞教所、戒毒所等,進一步拓展青少年課外活動實踐基地,積極開展體驗性活動,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體系。

(五)突出做好“法律進企業”工作。以推進依法誠信經營、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重點,大力開展《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的宣傳活動,把握正確導向,通過法制講座、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學法用法的水平和能力,幫助企業職工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發揮講師團資源優勢,定期進企業開展法律培訓。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分別召開市有關部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有關方面的座談會,認真探索“法律進企業”活動的有效抓手,發現先進典型,總結推廣經驗。年內,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召開“法律進企業”現場推進會,并探索開展“守法經營示范企業”的創建活動。

(六)繼續開展“法律進鄉村”、“法律進社區”活動。以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為重點,全市每個街道、鎮舉辦三次以上的專題法制講座或法制文藝演出活動,提高公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程序意識和責任意識。上半年內,明確“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區”的評選標準,全面推進“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區”的創建和評估驗收工作。積極開展“法律下鄉”活動,以《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布十周年為契機,廣泛開展基層農村民主法制教育活動,組織法律工作者進村入戶,宣傳憲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規,宣傳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規,采取各類有效措施將“法律下鄉”活動引向深入。繼續做好第四屆“梅隴杯”法制故事征集評比活動。

(七)積極開展進城務工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配合市總工會、市文明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辦好“學法律、知榮辱、講文明、促和諧”等各種針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春運等進城務工人員大量流動的時間節點,集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結合《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的宣傳,增強進城務工人員對法律法規的了解,培育他們自覺守法的意識和依法維權的能力。

三、總結經驗,梳理思路,集中開展“五五”普法中期檢查

(八)認真開展自我檢查工作。按照市“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在下半年組織“五五”普法中期檢查。各區縣、各單位要把迎接全市檢查與自我檢查有機結合在一起,主動與區縣人大共同開展普法評估驗收工作。要對照全國和本市的“五五”普法規劃以及“法律六進”的文件,對本地區本單位的學法用法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和總結,整理工作體系和各項機制,總結之前的成功經驗,查找遺漏和不足,制定措施并及時改進。通過系統自查,切實提高各區縣、各單位普法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法制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

(九)積極組織做好中期檢查各項準備工作。市法宣辦將適時邀請市級和區縣人大代表到各區縣和各單位,對“五五”普法以來所開展的具體工作進行綜合檢查和評估,主要檢查基礎工作機制、五類重點對象的學法用法工作、“法律六進”的實施落實情況、法制宣傳教育的陣地建設狀況以及相關臺帳資料。舉辦回顧小結座談會,梳理成功的做法,同時找出不足之處,為今后提供經驗支持,以確保“五五”普法規劃順利實施。

四、弘揚法治,營造氛圍,大力開展面向社會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十)深入推進2008年奧運會和2012年世博會系列宣傳活動。結合迎接奧運會和世博會,大力宣傳知識產權法、體育法、公共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各區縣、各單位至少舉辦一次大型宣傳活動,使市民學習了解與奧運、世博相關的基本法律知識,積極參與和自覺配合兩會的成功舉辦以及期間的城市運行和管理,為迎接奧運會和世博會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十二)圍繞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和本市第二十屆憲法宣傳周,大力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各區縣、各單位要把憲法宣傳周作為工作的重要環節和展示窗口,提前規劃,精心設計,突出主題,結合運用生動材料,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在憲法宣傳周期間,深入開展至少一次以憲法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強化市民的憲法意識和民主意識,在全社會掀起學法守法用法的。

五、拓展渠道,狠抓落實,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建設

(十三)健全工作機制,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繼續發揮好各區縣、各單位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聯席會議)的作用,建立相關責任制和考核措施,明確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和要求,確保今年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完善對各區縣、各大口的年度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考核方法以及法宣骨干和聯絡員例會制度,加強多方面、多渠道的溝通和協作,整合有效資源,完善整體工作網絡,在社會中實現普法的全覆蓋。

(十四)抓好法制宣傳教育的隊伍建設。繼續開展對基層法宣干部的教育培訓,注重培養服務大局需要、為民解困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基層法宣骨干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講師團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完善基層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力爭全市各個區縣都有一支相對穩定,整體素質較高的普法志愿者隊伍,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的聯動機制,逐步增強法制宣傳教育隊伍的總體力量。

篇8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和市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以爭創省“法治建設示范市”為目標,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法治建設的靈魂,把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作為法治建設的根本任務,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深化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宣傳教育,夯實基層民主法治基礎,著力提升公眾法治建設滿意度,為全市現代化建設創造公平正義、規范有序的法治環境。

二、總體目標

通過今年的法治建設,全市商務貿易投資環境將進一步優化。抓好平安建設的鞏固、提高和完善工作,努力營造透明高效的政策環境、誠信公平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安定穩定的法治環境、舒適殷實的生活環境。

三、工作要求

圍繞提升社會管理法治化這一主題,著力推進行政管理模式的創新、行政執法方式的創新、執法監督手段的創新和我局法治工作的創新。

作為學習法治工作的重要成員,我局機關將此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一是將開展創建活動,將提升社會管理法治化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時刻牢記依法行政,勤政為民的宗旨,將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把工作內容分散在局重點工作責任制中,繼續完善責任制內容,強化對各項工作的督導考核,以保證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得更好。三是加強法治工作建設的組織協調,認真解決關系到市投資環境、外貿進出口安全、酒類流通、生豬屠宰和廢舊物資回收點與全市產業經濟安全的熱點、難點問題。

四、方法措施

(一)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完善決策機制。完善局行政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機制,健全重大決策事項論證、聽證制度和集體決定制度,強化決策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加強決策執行力度,確保決策全過程公開透明。

2、創新黨務工作。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落實《工作計劃》,簽訂黨風廉政建設和黨建目標建設責任書。加強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經濟審計為主要工作內容,擴大政務、黨務公開力度,著力構建黨風廉政建設規范化管理體系。

3、健全監督機制。暢通監督渠道,完善組織監督、紀檢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機制,擴大群眾對重大事項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話語權。建立領導干部述職述廉重大事項報告、民主生活會制度,適時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方法。積極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

(二)繼續提高法治建設水平

1、優化行政服務。完善政務信息公開機制,嚴格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的內容、程序和方式,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公開。扎實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嚴格落實行政權力運行程序,自覺接受社會群眾監督。加強行政服務效能建設,優化審批流程。

2、改革管理體制。積極探索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對管理權限、機構設置、人員配置等方面進行合理調整,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深化行政處罰權和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著力增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

3、規范執法建設。開展依法行政示范點創建活動,不斷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工作。嚴格執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深化誡勉制度和問責制。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加強執法人員資格管理,細化和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推廣行政執法說理式文書。

(三)完善執法監督制約機制

1、監督行政行為。加大執法監察和機關問責力度,確保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通過執法監察,加大督察力度,保證各項措施有效落實。完善監察分析、應用和處理機制及群眾參與監督的機制。認真做好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

2、開展執法評議。組織開展群眾評議、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為主要手段的評議活動,以百姓滿意為評議目標,真正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話語權、評判權交給群眾。對群眾反映強烈、迫切希望解決的事項,及時辦理,盡快落實。

3、落實惠民舉措。緊密結合單位實際,確定每年度法治實事建設,并認真制定實施計劃。緊密結合實事工程、鞏固文明行業和法治合格行業工作中心,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實事質量。

4、深入開展法治創建。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依法治理水平,深入推進重大事項決策聽證制度,提升民主法治建設層次。

(四)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1、加強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活動,普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局干部職工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營造崇尚法治的濃厚氛圍。積極探索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和商貿法治化等課題,努力使之融入到服務外包、招商引資、內外貿易等各個領域,不斷推進法治商貿建設進程。

2、深化宣傳教育。全面落實“六五”規劃,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我局目標管理和效能建設考核體系,采取各種載體,依托多種平臺,大力宣傳相關法律。建立法治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建立法治宣傳手冊、標語橫幅、電視教育片、電影幻燈片等宣傳教育機制,確保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

3、加強干部學法。強化中心組集體學法、領導干部法治講座、公務員學法考核等基本制度建設。行政執法人員必須完成年內規定的法律培訓任務,積極完成上級組織的各項培訓。

(五)依法保障穩定健康發展

篇9

法治是人類社會的理想,也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所選擇的一種先進的治理模式。社會管理創新與法治化具有天然的聯系,體現在:一是法的制度為創新社會管理的成果提供了規范化、強制力的支持和保障。何為“法治”,先哲亞里士多德得到經典定義是“:法治應包括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可見,守法是實現法治的關鍵。社會管理創新同樣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和要求,因為負載著正當性價值準則的法律為管理主體提供了價值引導,確保社會管理創新不會偏離基本的價值軌道。同時,只有符合法律的創新,政府管理才會具有馬克斯•韋伯所謂的“統治的合法性”,才不會背離創新社會管理的初衷。二是社會管理創新能夠建構新的法律制度。經過社會管理創新實踐所探索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機制或制度,必然要求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進而保障和鞏固創新成果。在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今天,將社會管理創新工程納入“法治國家建設”這一大的系統工程,這是對社會管理創新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管理實踐的不斷推進的同時,國家層面的社會管理法律制度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進步,基本形成了社會管理的法規范體系。但各地由于省情、市情不同,社會管理面臨的問題與矛盾以及所要達成的目標并不完全相同,這需要通過地方立法探索,對已有的國家立法進行細化以增強其可操作性。根據揚州社會管理的實際,結合“兩個率先”“、三個揚州”①和“平安揚州”目標,揚州基本上構建了一個具有揚州特色的、完備的社會管理規范制度體系,并通過法規范體系的建設,引領揚州社會管理創新。2005年,揚州市頒發了《建設法治揚州實施綱要》,該綱要提出了實現“法治揚州”的“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宗旨,全力構架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等九9大任務。這為揚州社會管理創新確立了目標方向和原則,成為社會管理創新的基本規范制度。2011年,揚州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法治政府建設有了具體的操作規范。2013年,揚州了《全市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工作總體方案》,明確了統籌協調推進區域布局調整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化發展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教育衛生體制改革、要素市場改革、旅游業和建筑業發展改革等7大類22項重點改革任務。這為進一步深化社會管理創新提供了規范依據。此外,揚州還先后出臺《關于深化平安揚州建設的意見》《關于深化法治揚州建設的意見》《揚州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行動計劃》,并召開相關會議,對深入推進社會管理法治化建設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二、政府權能規范化

(一)法治政府的“服務”職能

伴隨著新公共管理運動的浪潮,以公共服務為價值取向的“服務行政”逐步演進,我國政府的職能也從“管理”向“服務”轉變。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要構建“服務型政府”的目標。服務型政府是一種以公民為中心,以法治為手段,以服務公眾多元的公共需求為導向的法治政府治理模式。建設服務型政府,客觀上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倡導公民本位、社會本位和權利本位的法治理念。早在2004年,國務院就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其核心是提出了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任務,開啟了服務型政府法治化建設的先河。揚州在社會管理創新過程中著力于政府職能轉變的同時,努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2011年,揚州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深化行政管體制改”、“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三項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其中還包括對政府的服務內容、服務的方式等方面的規定[1]。目的是通過政府法治化建設,促進由過去“以管理為中心”的管制模式向“以服務為中心”的公共服務模式轉變。

(二)法治政府的“有限”權力

在計劃經濟年代,我國實行的是一種“全能主義行政”的管理模式,政府觸角幾乎伸到了社會的所有領域,政府集中了所有人事權、財物支配權。這種高度集權和包攬一切的管理模式,導致了市場功能低下,社會自主性較差,社會資源難以合理配置。法治政府建設要求政府的權力、職能、規模、行為方式都受到憲法和法律的明文限制,并接受社會監督和制約。揚州市政府通過設定權限、適度分權的方式,推進了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

1.公布“權力清單”,規范權力運行

行政權力具有管理領域廣、自由裁量權幅度大等特點,因而成為最容易被濫用的一項公權力。法治的核心要義是規范權力。那么,如何規范行政權力,又保持行政的創新性、靈活性以及“個體化正義”的實現,是構建法治政府面臨的挑戰“。法無授權不可為”。打造有限政府,必須從依法確權開始。依照《建設法治揚州實施綱要》提出的“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及時清理政府規范性文件和不合理行政審批事項,規范行政審批行為,依法界定行政審批權的設立范圍、權限”等要求,揚州率先對行政審批權力進行了清理。截止2007年,經過對行政許可項目進行多輪清理之后,揚州市政府公布了349項行政許可事項和76項非行政許可事項的“權力清單”[2]。在嚴格規則主義模式下,主要通過詳細的規則實現法律對行政的控制,其強調的是行政行為的結果。行政程序則是通過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交涉”與“反思”,賦予相對方以知情權、參與權和辯論權,從而把法律規則控制轉化為相對人直接監督的控制,成為行政法治的核心內容[3]。揚州在公布權力清單的同時,對權力運行與操作的程序也進行了規范。首先,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目標,以政府流程再造理論為指導,重新審視、設計執法流程,用健全的程序來制約權力運行。建立健全有關行政執法的公開、告知、聽證、職能分離、調查取證、法律救濟、回避等制度,對行政執法的各個環節、各個步驟進行具體規范,尤其是要注意抓好各項有關執法程序制度的落實,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其次,為進一步從微觀層面踐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更加方便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揚州根據《全市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工作總體方案》的要求,對城區行政審批服務模式進行探索調研,努力打造市、區共用的行政審批服務在線網絡操作平臺。同時,充分借助科技及輿論監督的力量,從外部規范行政權力。2008年,按照江蘇省行政權力網上公開的要求,揚州市政府對全市各行政部門的許可、處罰、征收、強制等行政權力進行清理,并逐步實現行政權力的網上公開運行,實現權力監督網絡化、權力運行透明化。

2.向社會適度分權,增強社會能動空間

社區是我國重要的社會組織,實踐證明,社區能夠有效地承接眾多的政府職能①。揚州在堅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總目標的前提之下,在《建設法治揚州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堅持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為重點,強化基層依法治理,切實加強基層自治組織的規范化建設,實行村(居)民民主議事決策制度,完善議事規則,全面實行村(居)務公開,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對政務、社會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選擇權”。這一具體目標。據此,揚州不斷加強和創新社區社會管理模式,大膽放權,社區運行機制從政府推動向居民自治轉變。揚州在全市社區建立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辦非營利性單位———“社區工作站”,在規模較大的小區還設立了“小區工作站”,通過費隨事轉、購買服務的方式,承接政府部門下延到社區的行政管理事務和公共服務等職能。以社區司法站建設為載體,建立社區及大型居住區調解室,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多種類型、不同層次、全面覆蓋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系,讓社區承接了政府大量的調解職能。

三、糾紛調解機制的綜合化、制度化

我國現行的調解制度作為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在定紛止爭、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調解主體的不同、受理糾紛的范圍各異、調解達成協議的法律效力有別,以及在調解工作實踐中,因各調解組織各自為政,信息溝通渠道閉塞等原因,導致一些矛盾和糾紛調處效果欠佳,重復調解問題十分突出。因此,整合調解資源、暢通調處信息溝通途徑,健全由消費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綜合調解體系,成為揚州社會管理創新中的一大亮點。

(一)擴展調解部門的橫向聯系

揚州工商局擴大與相關部門的橫向聯系,聯合黨委、政府、司法、社會多種力量,實現消費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的有機結合,消費調解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具體而言,一是聯合綜治委等部門,銜接綜合調解,建立消費大調解的工作機制和組織網絡,搭建社會大調解的平臺,實現全市鄉鎮百分百覆蓋。二是聯合人民法院,對接司法調解,化解消費糾紛矛盾。揚州工商局聯合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印發了《訴調對接工作流程規定》,規范法院立案前的移送調解、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法官參與工商局行政調解、工商局派員支持司法調解等四方面工作流程。三是聯合仲裁委,連接仲裁調解。聯合仲裁委分別在縣市局和工商所建立仲裁委工商聯絡處(站),對調解不成的經濟糾紛,積極引導當事人進入仲裁程序,幫助經營主體、消費者快速有效解決各類經濟糾紛[4]。

(二)強化調解隊伍建設

揚州市司法局大力加強以社區矯正中心、矛盾調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專職調解員隊伍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中心,一個隊伍”建設活動,大力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服務,進一步提高法律援助質量,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規范大調解制度的實施,揚州市司法局聯合市綜治辦、指導辦、編辦、人社局、財政局等部門聯合出臺《揚州市專職人民調解員管理辦法》,對人民調解員性質、職責等項制度作了完整清晰的規定[5]。

四、弱勢群體權利保護的機制化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我國的弱勢群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數量上,都在快速地擴大。由于弱勢群體的利益極易受到損害,且其利益訴求又無法得到及時滿足,由弱勢群體引發的頻繁發生,導致社會矛盾激化,上訪數量居高不下,對社會穩定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在社會管理創新法治化過程中,建立特殊人群的利益表達和權利保障機制,對農民、下崗職工、農民工、婦女兒童、精神病人等弱勢群體的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方面的權利給予特殊保護就顯得尤為必要。利益表達是弱勢權益保護的重要機制。沒有順暢的利益表達,權益保障就難以實現。弱勢群體由于在社會資源的占有和權力分配上都處于相對弱勢的一方,當其權益受到損害,無法通過正常渠道表達意見和得到公正處理后,往往采取集會、上訪等群體行為方式,向國家機關表達強烈訴求,以實現自己的利益要求,形成很多惡性事件。因此,在社會管理創新中,建立起暢達的利益表達機制,讓弱勢群體享有平等的話語權,是服務型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揚州在社會管理創新過程中,注重拓寬并暢通利益表達渠道,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特殊群體利益表達機制與制度。如建立民生訴求采集體系,充分利用市長信箱、局長信箱、12345公開電話等平臺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等途徑,問需于民、了解民意、把握民情;制定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回訪和“三解三促”、“三下三聯三交”等聯系群眾機制,提高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的效率。通過這些機制引導社會主體理性表達利益訴求,并將這些機制納入制度化的軌道,從而實現利益表達的規范化、法治化。弱勢群體的“弱勢”首先體現在生存壓力較大。

篇10

[關鍵詞] 法治政府 指標體系 建立

20__年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國發〔20__〕10號文件,以下簡稱《綱要》)確立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青島市于20__年提出“爭取經過五年左右的不懈努力,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青政發〔20__〕20號文件)。20__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國發〔20__〕17號文件,以下簡稱《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任務。為貫徹落實《綱要》和《決定》,青島市積極踐行法治,大力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是,與既定目標要求相比,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并切實加以解決。尤其是什么樣的政府才是法治政府、如何評估法治政府的實現程度,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必須作出回答的重要課題。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法治政府指標體系,能夠使法治政府建設看得見、摸得著,方向和目標更加明確清晰,問題和不足更加一目了然,進而能夠對法治政府建設產生積極和長遠的影響。

一、關于建立法治政府指標體系的必要性

(一)建立法治政府指標體系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

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相適應的制度文明,也是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目標。[1]貫徹實施《綱要》以來,我市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努力實現法治建設的科學發展,先后制定地方性法規20余件、政府規章40余件,在一定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等多項重要制度,提高了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和規范化程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健全了行政執法主體制度、行政執法程序制度、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度、行政執法監督制度、行政復議聽證制度等,提高了行政執法質量和水平。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能否在法治政府建設進程中持續發揮作用,取決于我們能否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其不斷完善和深化。建立法治政府指標體系,正是為這些制度持續發揮作用提供一個長效保障機制,從而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增進制度文明,更好地踐行科學發展觀。

(二)建立法治政府指標體系是貫徹實施《綱要》和《決定》的客觀要求

從目標要求看,《綱要》提出的十年左右時間、我市提出的五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任務作為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作,已進入倒計時,形勢緊迫、任務繁重,若沒有更強有力的措施推動各項工作,既定目標就難以如期實現。從內容要求看,《綱要》在合理配置政府職能和完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提高制度建設質量、理順行政執法體制和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建立防范和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觀念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和措施要求,構成了法治政府的構建骨架。這些制度和措施能否建立健全,直接關系到法治政府能否實現。因此,有必要對這些制度深入總結并加以完善。從落實要求看,《綱要》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具體落實辦法和配套措施,做到五年有規劃、年度有安排。五年多來,青島市一直嚴格按照這項要求開展工作,20__年出臺了貫徹《綱要》的實施意見,此后每年明確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要點,近期還出臺了貫徹《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實施意見(青政發〔20__〕12號文件),這些舉措有效保證了《綱要》、《決定》的貫徹落實。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面臨的問題也很突出,其中一點就是還缺少一個可測評的指標體系來全面評估我市出臺的各項制度措施的實施效果及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進展情況。法治政府指標體系正是通過對法治政府的精神實質進行深入剖析和科學概括,把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分解、細化和量化,轉化為可以測評的指標,組成一個體系和系統,綜合測算各地區和各部門依法行政的水平,并尋找推進依法行政進程中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從而保證《綱要》、《決定》提出的目標任務的實現。

(三)建立法治政府指標體系是法治政府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

當前,青島市法治政府建設的進展還不平衡,基層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偏弱,法治化程度與青島市的城市地位和人民群眾對法治政府的期待與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認識層面上,有些領導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識淡薄,缺乏法治的“方向感”;二是制度效益上,對《綱要》、《決定》的原則性規定,配套措施跟不上,實際執行中出現偏差;三是規制強度上,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目標和任務還沒有完全納入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實績考核,依法行政的“動力”不足。為此,建立一套直觀的、可宣教的、容易執行的、有硬性約束的指標體系以糾正法治政府建設進程中一些干部在思想認識上的失范、工作推進中的偏差和“動力”不足問題就顯得十分必要。從更廣的視角看,作為法治政府,在不同地域普遍追求公平、正義、自由、人權、和諧等價值目標,要求依法行政,承認廉潔、誠信、有限、責任等,并致力于實現一種良性的社會秩序。[2]

這就決定了各個地區建設法治政府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決定了形成統一規范的法治政府指標體系的必要性。深圳市已率先研究提出了法治政府指標體系,很值得學習借鑒。青島市作為經濟發達的沿海開放城市,也有責任盡快啟動這項工作。 二、關于青島市法治政府指標體系的基本構成

法治政府指標體系作為全面衡量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一把標尺,基本構成上應包括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

客觀指標旨在解決青島市建設的法治政府是什么樣的問題,其數據大多可以通過統計報表或現有資料獲得,能夠體現法治政府應當具備的內在標準,是指標體系的主體部分。

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機關自覺運用體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要求,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要賠償。圍繞這個基本要求,《綱要》在政府職能、決策機制、制度建設、行政執法、防范化解社會矛盾、行政監督、依法行政觀念和能力等7個大方面的內容提出了33個小方面的制度和措施要求;《決定》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決策機制、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行政執法、行政監督、社會自治等6個大方面的內容提出了24個小方面的制度和措施要求;青島市貫徹《綱要》和《決定》的實施意見中,還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對若干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完善,提出了一些青島市特別需要的制度和措施要求。這些制度和措施要求,總體上是對我市建設法治政府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務的深刻反映,是法治政府蘊含的內在標準,可以設計為客觀指標。

在客觀指標的具體設計上,應體現四個方面的特點:一要有全面性,能夠涵蓋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各個方面;二要有操作性,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均應明確具體;三要有剛性,指標任務的約束力強;四要有開放性,能夠隨著法治政府建設的推進,包容新的內容。據此,可以考慮將我市法治政府指標體系中的客觀指標分為三個層次,一級指標體現《綱要》、《決定》及我市的有關實施意見中規定的幾個大的方面的內容,具體可以歸納為12項,包括:政府立法工作法治化;機構、職責和編制法治化;行政決策法治化;公共財政管理與政府投資法治化;行政審批法治化;行政處罰法治化;行政服務法治化;政府信息公開法治化;行政救濟法治化;行政監督法治化;行政責任法治化;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能力法治化。二級指標體現大的方面內容下的基本制度和措施。三級指標對應明確已經推行或應當建立完善的基本制度和措施的具體要求。各級指標完成的情況,可以客觀反映各級各部門推進依法行政的努力程度、實際舉措和具體成效。

主觀指標旨在解決我市法治政府建設的社會評價是什么樣的問題,其數據需要通過合理設計調查問卷、進行抽樣調查并經過統計處理后才能獲得,體現社會對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的總體評價,是指標體系的輔助部分。

依法行政的根本宗旨在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和諧發展,維護、實現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法治政府的實現,最終必須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承認。因此,社會公眾對法治政府的評價,是法治政府指標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評價更多地通過對法治政府的主觀感受和內在體驗表現出來,其基本內容除了以上述客觀指標為基礎外,還應當反映法治政府的七個外在維度,即法治政府應當是有限政府、服務政府、陽光政府、責任政府、誠信政府、廉潔政府和效能政府,其行為應當符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和權責統一六項基本要求。[3]通過賦予主觀指標的各項內容以不同分數和權重,交由社會評價賦分,再結合專家對各項分值及其關聯數據的比較、分析和權衡,綜合測算出總分值,即能反映出我市法治政府建設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狀況和水平。

鑒于建立起科學的法治政府指標體系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調整、修改,使之趨于合理和完善。指標體系基本確定后,可以先在相關的區、市及部門進行試點,以實踐來檢驗指標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從而最終形成權威性的指標體系。

三、關于如何建立并實施青島市的法治政府指標體系

法治政府建設涉及面廣,關聯因素多,時間要求緊,如何使我市的法治政府指標體系又好又快地建立并實施,我認為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 堅持政府主導

法治政府指標體系建立與實施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性質和難度決定了只能走自上而下的政府推進型道路,而無法也難以期待走自下而上的自發演進型道路。為此,建議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建立該項工作的組織領導體系。設立法治政府指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或由已建立的全市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承擔,由市長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指標體系建立工作的組織領導和重大事務的研究解決。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政府法制工作部門,負責指標體系建立的日常督導協調工作。二是積極爭取國務院和省政府法制辦的工作指導和智力支持,簽訂相關合作協議,推動指標體系的建立。三是法治政府指標體系建立后,市政府印發相關配套文件,明確全面實施指標體系、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主要任務、工作要求和責任單位。

(二) 注重調查研究

建立法治政府指標體系難度大、問題多,必須進行深入調查研究,詳細分析和論證其可行性,提出構建法治政府指標體系的基本思路。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既要深入研究法治本身的特點,也要充分借鑒經濟和社會指標研究已積累的經驗與成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由專家學者會同政府法制工作者共同確定法治政府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內容,并按內在邏輯要求選擇重要而有代表性的指標組成初步的指標框架體系,同時明確每個指標的分數和權重。

(三) 倡導公眾參與

法治政府指標體

系作為一種法治政府建設水平的官方評價標準,本質上在于對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評價和監督,其設計必須科學、合理且符合政府工作實際,因而一般需要由政府法制工作部門牽頭,并組織專家進行論證。但如果僅限于此,政府部門就難脫“自己制定標準評價自己”的窠臼,指標體系也就會因脫離民意而難以獲得社會的認同。因此,指標體系的設計上除了征求專家的意見,還必須讓公眾充分參與到制訂過程中,通過文本解讀、專家訪談、座談討論等形式,加大法治政府建設的宣傳力度,為科學建立指標體系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引導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參與;還開不同類型的征求意見會和論證會,充分吸納社會各界意見,增強指標體系的公正性、權威性和說服力。 (四) 落實督查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