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深化產業發展規劃意見

時間:2022-12-22 05:46:00

導語:文化局深化產業發展規劃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局深化產業發展規劃意見

根據《*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綱要》、《*省文化建設“四個一批”規劃(2005—2010)》和《*縣文化事業“十一五”(20*—2010)發展規劃》及市、縣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我縣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

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環境

當前,我縣文化產業發展呈現的主要特點是——

——總量形成一定規模,但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低。20*年全縣文化產業經營單位近500個,增加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1.8%左右;其中文化娛樂、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體育四大門類增加值約占0.5%,文化旅游業等其它增加值比例更低。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約4000人。

——產業領域不斷擴大,但結構層次不高。到20*年,全縣文化產業已經廣泛涉及到文化用品制造業、文化用品貿易業和文化休閑服務業等各個領域。四大門類機構數近500個,其中個體企業達4*個。文化產業中,傳統產業和產品比重較大,缺乏進一步更新和開拓市場的能力。現代文化產業和產品比重偏低,檔次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民營企業規模較小,發展不快,進入領域較窄。

——初步培育了幾個優勢板塊或連鎖小集團,但總體競爭力不強。有橫港的印刷業工業園區、南北湖旅游文化區、網絡文化服務的幾個股份或連鎖店等。從總體上看,我縣文化企業的市場主要在縣內,企業創新能力和開拓縣外市場能力不足,骨干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不明顯,管理、技術水平和人員素質亟待提高,還需要按現代企業運作模式在市場中進一步提升。

——大型文化設施建設滯后,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仍十分薄弱。目前,我縣文化設施特別是縣城綜合大型文化設施建設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圓滿完成。鎮(區)、村建有文化體育設施,但檔次規模偏低。各類企事業單位也建起了與自身文化相配套的文化設施。社會力量興辦文化設施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標志性的文化設施建設不夠突出,農村文化設施稍顯不足,現在文化設施由于管理和體制問題,利用率不高,經營不活,效益不佳。

——加快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關鍵取決于解決好各種制約的矛盾與問題。未來一段時期,我縣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①縣委提出的“一城三地”戰略和一系列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給全縣文化產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宏觀指導和寬松的體制政策環境。②數字電視、數碼電影、寬帶接入、視頻點播、在線游戲、動漫制作、文化創意等新興文化業態或新型文化產業群快速發展。③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為文化產業改革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關于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干意見》等政策,原則通過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以及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對民營經濟活躍、具有體制和機制優勢的*來說,文化產業迎來了跨躍式發展的歷史機遇。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加強;國際經濟、文化交流日益擴大,復合型、高素質文化產業人才交流更加廣泛和頻繁。④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需求帶動作用明顯。“十五”期間我國城鎮居民的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增幅達60%,而同期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增幅僅為2.7%。今后,我縣同樣也面臨著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機遇,文化娛樂消費必將更加快速增長。所有這些,為我縣加快開發豐富的文化資源,提升文化產業的水平,提供了體制、資金、人才和觀念上的條件和機遇。

但也應該看到我縣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諸多制約性因素:一是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產業意識不強,重事業輕產業的傾向普遍存在。二是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化產業市場體系和寬松的發展環境,嚴重阻礙了文化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市場準入條件高,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較窄,造成文化產業投入渠道單一,僅僅靠政府資金難形成強大的投資拉動。四是培育、吸引人才的機制不健全,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五是行業管理不到位,企業運行不規范。有些行業企業的自強、自律,按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發展的意識不是很強。

綜合分析,我縣文化產業總體上正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但加快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具備的,只要充分把握好面臨和各種機遇,切實解決好產業發展中和各種矛盾和問題,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就一定能實現我縣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文化產業是跨行業、跨地區、關聯度很高的產業群體,其涵蓋的范圍十分寬泛。文化產品具有意識形態和商品雙重屬性。當今世界,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在綜合實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縣已經進入加快發展、富民強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階段。加快文化產業建設,關系到我縣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與和諧社會的建設,關系到“人文*”戰略目標的深化,關系到文化體制改革的實施與推進,關系到為人民大眾創造與提供優秀的精神食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深刻的戰略意義。

指導思想:

我縣的文化產業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一城三地”戰略,弘揚*精神,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提升*文化活力,壯大*文化實力,提高*文化競爭力,切實增強我縣綜合競爭的軟實力。要通過市場導向、政府規劃、部門聯動、企業運作、社會參與,開拓大市場,發展大文化,形成大產業,到2012年形成“一龍頭四區”的格局,暨龍頭企業:*海利集團,“四區”:海利文化創意園區、百步橫港文化印刷園區、綺園文化休閑區和南北湖高檔文化休閑區,力爭到2015年初步實現*文化產業的產品特色化、設施現代化、經營規范化、管理科學化,充分發揮文化產業關聯度高的特點,使之成為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先導產業,針對在南北湖形成一個新的高檔文化休閑區域,使全縣形成“一個龍頭,四個園區”的點、塊、面的格局,逐漸成為我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基本原則:

一是文化繼承與改革創新并重。發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繼承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充分體現區域文化特色。同時堅持開放促文和創新促文結合。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兩種資源,積極開拓國內、國外兩個文化市場,加強內外文化交流,促進我縣文化產業與國際先進文化產業發展接軌。創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要通過文化體制創新、機制創新、觀念創新和管理創新,大力開拓新型文化產品,發展新型文化產業,逐步提高現代文化產業的比重。

二是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統籌。經濟發展為文化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文化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促進兩者相互協調,實現社會全面進步。

三是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相協調。文化事業是公益性的,以追求社會效益為首要目標,兼顧經濟效益。文化產業以經營性的,力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結合。要正確處理好兩者關系,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努力實現協調發展。

四是堅持大眾文化和特色文化兼蓄。面向基層,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推進各具特色的社區文化、農村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等大眾文化建設。同時,要充分發掘*歷史文化資源,有選擇、有重點、有步驟地發展富有地方風情和歷史內涵的特色文化,把發展特色文化與發展大眾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精品,積極開發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為文化產業發展開拓更加廣闊的空間。

五是文化發展與結構調整相結合。適應現代社會文化消費的需要,對文化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提升傳統文化產業的科技水平,促進現代文化產業大規模成長。要通過規劃引導文化產業所有制結構調整、行業結構調整、區域布局調整、組織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市場結構調整,加快形成與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文化產業體系,重點扶持發展骨干企業、龍頭產業和新興產業方面。

六是堅持市場調節和政府推動并舉。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把應該交給市場和企業的職能,全部還給市場和企業。文化企事業單位要圍繞市場消費需求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在市場競爭中強化自身、發展壯大。政府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把工作重點放到創造環境、制定規劃、協調發展和規范監管上來,為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與政策環境。

三、文化產業發展的奮斗目標

1、文化產業總量登上新臺階。20*年起,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左右。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9%左右;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比率,城鎮居民20%,農村居民15%。從業人員占第三產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初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政府宏觀調控、市場引導企業的文化產業運行框架,把文化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至2015年,各行業的主要預期發展目標:

發行業:形成龍頭企業3個。印刷復制業:建設基地1個,龍頭企業1個。文化旅游業:建設基地1個,龍頭企業1個。廣播影視業:龍頭企業1個。網絡文化服務業:龍頭企業1個。體育服務業:龍頭企業1個。文化經紀業和文化演藝業:龍頭企業1個。休閑娛樂業:龍頭企業2個。

2、文化產業結構、質量和效益達到新水平。新興文化產業在文化產業中的比重穩步提高,傳統文化產品和服務層次得到有效提升。現代科學技術在文化產業領域得到普遍應用,科技含量得到提高。努力實現文化產品開發高品位、企業運營高效率、各項設施高標準、發展環境高質量、服務管理高水平、從業人員高素質,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質量和效益達到新的水平。產業區塊特色鮮明,帶動力強。重點培育海利文化創意園區、百步商標印刷工業城、南北湖風景區——綺園——跨海大橋人文旅游產業鏈、武原鎮新橋路和百尺北路體育健身產業區塊等。到2015年,全縣形成3個以上知名文化區域品牌,1個以上產值超億元、5個以上產值超5000萬的重點文化區塊,成為*文化發展的核心載體。

3、體制和機制充滿活力。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和政府宏觀調控體系。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政府不再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鼓勵和支持社會投資興辦文化產業,基本形成以公有制文化企業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體系。扶持一批實力強、規模大、經營活的企業集團,到2015年力爭有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躋身全國文化企業500強。

4、現代文化產業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形成?;窘ǔ梢晕湓倿楣歉?、覆蓋全縣的重點文化設施網絡,形成一批標志性大型現代化文化設施和一批有特色的基層文化設施,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高質量文化需求??h城的設施要能夠承辦相關省級、國家級和國際文化活動,城鎮的設施要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文化娛樂需求。盡快建成文化產業網絡。到2015年,全縣城鄉人均文化體育設施面積超過2平方米,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健全,公益性與經營性有機分工、融合發展的全縣文化設施網絡,力爭人均文化設施面積和管理運行水平居全國前列。

5、縣域特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滾燈、*腔、*騷子、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創造的“三毛”等是我縣的文化遺產。充分挖掘*歷史、人文資源,利用*的旅游、戲曲資源,大力發展現代文化產業,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特色互補的區域文化格局,使文化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6、文化體制不斷完善,環境優化。推進全縣國有文化企業改革轉制工作。建立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科學合理、調控得當、靈活高效的文化管理體制。文化法規體系逐步健全,文化支持政策不斷完善,文化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文化人才不斷集聚,文化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四、文化產業的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1、建設一批重點文化設施

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統籌發展的原則,抓住三類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信息網絡建設的重點,加快重點文化設施建設。

——探索建設標志性文化設施。標志性文化設施是城市文化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與品位的集中體現。要著重提升文化內涵,體現地方文化特色,結合城市發展規劃,科學選址,確定合理規模與建設內容。20*年起啟動建設*文化展示中心、*劇院和張元濟圖書館和張樂平紀念館。力爭2015年前縣城和每個鎮(區)都有標志性的文化建筑。

——加強建設基層文化設施??h級文化設施。以綺園文化區建設為主要項目。建設*縣標志性文化設施區域,同時興建*縣博物館、劇院、特色文化街、綺園文化廣場和張元濟圖書館和張樂平紀念館等一批文化設施,搞好綺園整修和擴展工作。建設嘉興乃至*有一定影響的文化休閑中心。社區文化設施。社區是城市的窗口,城市文化的發展很大一部分要依靠社區文化的發展。適時地發展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建設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文化活動室、健身路徑、游泳池、健身活動室、籃球場、羽毛球場等。統籌規劃全縣社區投入,力爭建立有特色的文化主題社區。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加強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要在原有鎮文化站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完善內容、健全功能。使鎮文化站成為綜合性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全縣各鎮文化中心全部達到市級以上標準,實現“東海文化明珠”滿堂紅。

——著力建設文化信息網絡設施。結合高新科技和現代營銷業態的發展,著力建設廣播影視、出版發行、文化藝術、文化旅游四大文化信息網絡設施。①廣播影視網絡。適應數字化、集成化發展趨勢,著力建設全縣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廣播電視數字化體系、廣播電視監測系統等廣播影視網絡。加快功能開發和升級改造,將全縣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建設成為一張寬頻、高速、高效、多功能應用的綜合信息傳輸網。健全從模擬向數字過濾的技術體系,完善有線電視模擬向數字整體轉換的實施方案,加快實施進程。②新聞出版信息網絡。隨著新聞出版系統的網絡化、電子化,加快建設全縣新聞出版管理信息系統、新華書店EBS電子商務網站等。郵政發行系統要充分利用信息流、實物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優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出版物邊鎖經營體系。③文化信息網絡。加快全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充分發揮縣、鎮、村三級文化信息資源網絡的效應。實施圖書全市互借互還一卡通工程,實現圖書資源的共建共享。④文化旅游信息網絡。有機融合全縣重點文化旅游景區、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加快建設全縣旅游咨詢信息網絡。積極參與長三角旅游交易網絡平臺建設,利用*優越的區位條件和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打造我省乃至全國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鼓勵建設經營性文化設施。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發達、民間投資活躍的優勢,鼓勵社會資金加大對文化演藝、休閑娛樂、體育健身、文化旅游、出版發行五類經營性文化設施的投資經營,創新文化設施經營模式,提高文化消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內容。①文化演藝設施。有序建設KTV、舞廳、演藝廳等文化演藝娛樂設施,優化布局。提倡設施的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經營,推廣量販式、連鎖式等新經營模式,逐步提高文化演藝的整體層次和品位。②休閑娛樂設施。積極開發富有江南精致和諧韻味的游樂園、文化休閑公園等。倡導電影放映院線的多元化、品牌化和規?;洜I。積極提升*文化休閑娛樂設施的檔次,形成獨特的*文化休閑娛樂風情,打造全國知名的文化休閑娛樂品牌。③體育健身設施。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各類特色體育健身休閑設施,如瑜珈館、武術館、形體訓練館、游泳館、羽毛球館等。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鼓勵學校體育健身設施對外經營。④文化旅游設施。適應旅游從觀光型向休閑型、體驗型轉變的需要,加大文化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文化旅游配套服務質量。⑤出版發行設施。充分利用*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積極引導民間資金進入出版物發行、零售領域,重點支持大型民營企業發展,通過出版發行主體的多元化培育,促進出版發行設施運營的連鎖化、集約化、信息化、規模化發展。

2、發展一批重點文化產業

20*年起,積極扶持文化產業骨干企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在娛樂、互聯網、商標印刷、電影、包裝裝潢、圖書發行、體育等行業逐步培育龍頭企業。依托*經濟發展基礎,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四優三新二特”文化產業。

——做強做大四大優勢文化產業。*的發行業、印刷業、文化旅游業和廣播影視業發展基礎較好,有著較明顯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是我縣的四大優勢文化產業。①發行業。推進出版物發行企業規范化建設,促進縣新華書店等國有發行企業股份改造。鼓勵民型等資本進入發行業,促進發行業多種經濟成份協調發展;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出版物電子商務、會員制發行、直郵發行等現代新型分銷形式,促進多種業態協調發展;加強規劃引導,促進大賣場、特色書店、便民書店、農村發行網點、校園書店、報刊亭等各類發行網點的協調發展,建成結構合理、布局得當、覆蓋全面的出版物發行網絡體系。②印刷業。加快我縣印刷業的規模化、集聚化、集團化、專業化發展,建設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規?;髽I集團。加快印刷產業的區塊建設,20*年起啟動百步印刷工業城建設。加快印刷業的技術改造,堅持“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樣自動化,器材高質系列化”發展方向,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技術、工藝、管理、促進印刷業的升級優化。③文化旅游業。著力保護和開發*的南北湖、白塔山、跨海大橋自然生態旅游文化,*的張樂平、張元濟、黃源等的名人名館教育旅游文化,*的核電科技旅游文化,*天寧寺、鎮海塔的宗教旅游文化,*綺園園林文化,*縣濱海農家民族文化等旅游資源。加強文化、旅游、規劃建設等部門間的協作,按照積極保護理念,建設*民間藝術和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繼續開發*的歷史名城名鎮,名人故居、名山名園等文化旅游資源,實現保護與開發的良性互動。④廣播影視業。積極探索我縣廣播影視宣傳業務與經營業務相對獨立、制作業務與播出業務相分離的運行機制,推進廣播電視和農村影視業市場化、產業化進程。加快電影公司改制步伐,加快全縣,跨省市院線建設。加大對*縣廣播影視制作的扶持力度,建設一批城鎮社區、農村電視放映隊(室),培育一批民營電影放映企業,根據*的實際,創新廣播影視經營模式,適應多媒體綜合性發展的趨勢,加強對廣播影視等多種媒體進行多種開發、多樣利用。

——著力發展三大新興文化產業。結合*優勢,著力發展網絡文化服務業、體育服務業和文化經紀業等三大新興文化產業,力爭使其成為*文化產業新亮點。①網絡文化服務業。加大對海利集團的扶持和幫助,加快建設海利文化創意園區建設。要充分利用縣城的社會民間資本、人才、科技等優勢,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服務產品,大力培育網絡游戲、電腦動畫,虛擬現實和互聯網上網服務等新興網絡服務行業。實行高新技術扶持政策,鼓勵民營資本依法進入網絡文化服務業運營及研發領域。充分發揮我縣網絡文化服務業較發達的優勢,大力引進省內外著名高新文化產業,力爭使*成為較好的網絡文化服務中心之一。②體育服務業。要以市場化導向,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體育服務業,重點發展游泳、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水上運動等體育競賽,積極引進高級的商業化體育賽事,打造*競技體育品牌。大力發展體育健身業,提升*居民、體育活動參與和消費水平。積極拓展體育健身旅游業,打造*特色體育旅游品牌。積極加快吸引社會資金并在地方財政的支持下組建現代化體育場館運營企業,努力實現體育場館、體育訓練、休閑健身等體育設施市場化經營。③文化經紀業。要大力扶持演藝公司、藝術品拍賣行、藝術品經營公司等文化經紀類企業,加快*文化經紀業發展。加快文化經紀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

——積極扶持二大特色文化產業。重點扶持文化演藝業、休閑娛樂業。①文化演藝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新建現代化的劇院等公益性文化硬件設施建設經費的投入,來發展國有文化產業。另一方面,要積極發展民間文化演藝業。積極培養*文化演藝團體和演藝人員,扶持壯大民營的“*縣濱海藝術團”。在現代歌舞藝術的基礎上,注重越劇、滾燈等民間文化藝術的挖掘創新,鼓勵出新人、出精品,努力加快*現代商業文化演藝市場的培育和發展。②休閑娛樂業。有關部門要扶持*休閑娛樂業實行品牌戰略促進規模經營,把傳統休閑娛樂的評書文化等與現化休閑娛樂文化結合起來。縣城以綺園文化區、南門廣場為輻射核心,到2015年,逐步形(建)成集歌舞、演藝、影視、游藝、網吧、游樂、健身以及會議、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型的文化娛樂中心,發揮規模效應,推進娛樂行業健康發展。

五、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和措施

1、狠抓規劃的貫徹落實。要不斷完善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加強宏觀調控,統籌兼顧,保證重點。要完善協調機制,定期研究實施中的重大問題,加強溝通與交流信息,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制定年度推進計劃,突出發展重點,引導投資方向,實行目標責任制。有關重點項目納入縣政府年度工作大綱,強大督查和推進力度。

2、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繼續推進文化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推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進一步理順關系,完善管理體制。加強分類指導,大力推進國有文化單位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按照構建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貫徹落實“轉一批,改一批、放一批、扶一批”的思路,培育一批具有活力和競爭力的文化發展主體。

3、規范文化市場準入。要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20號)的規定,以及中央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按照鼓勵、允許、限制、禁止等不同類型,加快制定文化產業投資目錄,規范文化市場準入。積極推進審批制度改革,逐步推進公益性文化項目和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政府采購制度和公開招投標制度,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準入環境。重點支持列入該規劃的文化事業和產業項目建設。

4、拓寬投資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支持以版權、品牌、技術、科研成果等無形資產作為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充分發揮社會資金,縣財政資金主要發揮引導功能,各級政府要適當配套。鼓勵民營文化企業通過獨資、合資、參股、承包、租賃等方式參與文化產業項目的開發建設,政府要在產品定價、服務質量等方面加強管理指導。鼓勵社會資本對公益性文化教育項目的捐贈,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公益性文化項目。

5、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對民間資本投入國家重點扶持文化產業項目,鼓勵國有資產授權經營主體參股。設立縣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扶持縣文化產業的發展。狠抓牽頭項目,確保資金和土地落實。文化產業投資項目用地要統一納入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年度建設用地規劃,鼓勵和引導民間文化投資項目集約用地。

6、創建優良發展平臺。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市場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各類文化行業協會的作用。規范和扶持文化經紀、咨詢、、仲裁等文化中介機構建設。加強新興專業文化人才的培養。推進文化人才資源合理配置,促進人才流動,優化人才結構,努力使*成為全市或全省文化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