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區域衛生工作實施意見
時間:2022-06-23 03:21:00
導語:城鎮區域衛生工作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貫徹黨的*全會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精神,進一步深化衛生改革,推進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根據《*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本市促進社會辦醫發展民辦醫療機構若干意見(試行)的通知》,結合本區衛生現狀與《*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2015年遠景目標綱要》、《*區城鎮體系結構和產業布局規劃》,特修訂*區區域衛生規劃(2001—2010年)。
第一章規劃背景
第一條城鎮現狀及發展規劃
總面積586.*平方公里,在籍人口52.9萬,總人口58.04萬,人口老齡化系數為17.24%。城鎮人口20.28萬,城鎮化率38.4%。根據《*區城鎮體系結構和產業布局規劃》,全區將形成1個新城(含3個街道)、7個鎮,人口規模約達到100萬。
第二條衛生資源配置現狀
(一)機構狀況: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7所,民營醫療機構2所,私立診所26所。千人口床位數為4.3張,2002年平均床位使用率為96.6%。醫護比、床護比和病床凈使用面積低于國家標準。綜合性醫院:三級乙等1所、二級甲等1所、二級乙等2所、一級醫院12所;專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1所,老年護理院2所,婦幼保健所1所,血站、衛生學校各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機構、救護站(有南北2個救護網點)、牙病防治所、眼病防治所各1所;村衛生室156所。
(二)人員狀況:千人口醫生數、護士數、衛生管理人員數分別為1.73人、2.43人、0.39人,千農業人口鄉村醫生數為1.43人;臨床醫生學歷:一級醫院大專以下占62.53%、大專占35.04%、本科占2.43%;二級醫院大專以下占21.53%、大專占50.7%、本科占27.3%、碩士占0.47%;三級醫院大專以下占13.4%、大專占7.8%、本科占70.2%、碩士占7.8%,博士占0.8%;護士學歷:一級醫院中專以下占5.78%、中專占80.38%、大專占13.84%;二級醫院中專以下占6.4%、中專占78.1%、大專占15.8%;三級醫院中專以下占3.5%、中專占86.3%、大專占9.5%、本科占0.6%;管理人員學歷:本科以上占7.30%、大專占21.*%、大專以下占71.67%;鄉村醫生學歷:大專占0.4%、中專占4.8%、中專及以下占94.8%;預防保健:衛技人員共232人,其中區級預防保健機構86人,中專及以下占51.2%,大專占26.7%,本科以上學歷占22.1%。
第三條現狀分析
(一)社會辦醫療機構比重太小。
(二)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差,人員學歷層次、效率較高。
(三)部分二級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較差,人員學歷層次、效率一般。
(四)大部分一級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總體的學歷層次低、效率不高。
(五)鄉村醫生的學歷層次太低、預防保健工作不夠到位。
(六)預防保健機構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備,人員學歷層次不高。
第二章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第四條指導思想
堅持以“*”重要思想和*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為宗旨,以促進衛生事業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強化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為主線。
第五條基本原則
堅持均衡發展與突出地區特點相結合;堅持全面發展與突出重點相結合;堅持發展公益性醫療機構和發展經營性醫療機構相結合;堅持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相適應;堅持政府綜合調控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堅持“三醫聯動”改革;堅持總體規劃、適時調整。根據服務半徑、行政規劃、地域特點,重點體現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方便居民就醫,處理好區域內和區域間的人口分布變化和資源配置合理,基本服務與不同服務需求之間的關系。精簡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社會辦醫療機構。
第六條規劃目標
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實現衛生資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數量適宜;基本達到醫療衛生服務供需平衡,質量效益不斷提高。
到2010年,本區將基本建立體系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機制健全、運行高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確保區域內居民得到公平、可及、適宜的醫療服務,切實保障廣大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第七條規劃內容
(一)配置標準
機構:按20-25萬人口設置1所一定規模的綜合性醫療機構;按30-50萬人口設置1所政府辦的區域醫療中心;結合行政區域規劃,按照服務人口每5—8萬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
床位:床位數控制在4.5張/千人口左右,社會辦醫院床位數逐步達到全區總床位數的一定比例(30%)。全區公立醫療機構平均病床使用率保持在90%左右。
大型醫療設備:嚴格規范準入條件。嚴格按照《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應用管理暫行辦法》和《*市醫療機構貴重醫療設備裝備管理暫行規定》的標準和條件配置本區大型醫療設備資源。
建設標準:按國家和*市標準新建和改建醫療衛生機構。
(二)人員
配備數量:臨床醫生數量逐步減至2.2/千人口,護士數量逐步達到床護比1:0.6。2010年,區級公共衛生人員達到每萬人口4.73人,其中衛生監督人員達到每萬人口1.6人。各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人員達到每萬人口4人。
學歷要求:臨床醫生均達到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三級醫院2004年基本達到,二級醫院20*年基本達到,一級醫院2010年基本達到。社區服務中心臨床醫生中全科醫生比例達50%左右;力爭2010年25%以上的護士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區級公共衛生人員本科及以上學歷達到30%左右;居于領導崗位上的管理人員100%達到本科及以上學歷,一般管理人員100%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
結構要求:建成一支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和管理人員的比例科學、學科和年齡分布合理的醫療衛生隊伍。
第八條機構設置與布局
(一)綜合性中等規模醫療機構(區域醫療中心):設置3-5所,設置在新城區和中心鎮及工業區。
(二)專科醫院:設置7-10所,設置在新城區和中心鎮及區內適宜地點。精神衛生防治機構:約設置2-3所;中醫醫院:設置1-2所;老年護理院:設置2-3所;婦幼保健所:設置1所;職業病防治機構:設置1所。
(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約設置10所。
(四)預防保健衛生監督機構:
在新城區設置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各1所。
在朱涇鎮設置醫療急救中心1所,在石化街道、*化工區、楓涇鎮各設一個救護網點。
村級衛生機構:根據行政村撤并情況,結合地區交通特點,設置100個左右的社區衛生服務點(村衛生室)。
第九條醫療服務體系
分為政府辦的醫療機構(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和社會辦醫療機構(非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依據《*區城鎮體系結構和產業布局規劃》全區人口將增加42萬,依據*市的標準需新增醫療資源:醫生數760人、護士數1*0人、床位數1200-1500張,新增的醫療服務資源與人口的增加同步實施。
(一)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內的醫療機構
由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專科醫療機構組成。
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內的區域醫療中心:
設置1-2所二級甲等以上醫院。作為全區醫、教、研中心,承擔區內大部分疑難雜癥的診療職能。擁有在*市居于先進水平的化學救治、神經外科、創傷骨科等重點學科群,具有一批高層次的醫學專業人才。
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內的專科醫療機構:
設置1所區精神衛生中心,為全區精神疾病和心理衛生的醫療、康復中心。
設置1所區婦幼保健所,承擔婦幼保健指導和服務職能。
設置1所中醫醫院(中醫門診部)。
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
按照《*區城鎮體系結構和產業布局規劃》,根據調整后的每個鎮(街道)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視不同鎮(街道)的發展規劃設置不同規模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10所;實行鎮村衛生機構一體化體制,確保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服務的功能到位。
(二)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以外的醫療機構
設置中小規模的綜合性醫療機構2-3所,主要設置在新城區、中心鎮。
設置專科醫院2-3所(包括精神病醫療機構)。
設置綜合性門診部3-5所。
設置專科門診部3-5所(包括中醫)。
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以外的醫療機構定性原則上以經營性為主、公益性為輔;主要設置在新城區、中心鎮、工業區和區內適宜區域。
第十條政策措施
(一)強化政府綜合調控能力
區政府通過制定和實施本規劃和《*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以加強對醫療市場宏觀的綜合調控,鎮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快制定相應實施細則,切實推進規劃的實施。
(二)強化政府公共管理職能
以效率和公平為原則,加大政府對衛生的投入力度,重點是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政府承擔基本醫療、預防保健、衛生監督和困難人群助醫所需的費用;建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保農村居民醫療保障率達到98%以上;切實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轉變,確保社區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功能到位。
(三)轉變職能,加強監管
衛生行政部門要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宗旨,切實轉變職能。運用購買公共衛生產品、改撥為投的機制逐步達到管辦分離的目的;完善衛生執法體系,加強對醫療市場的監管,完善衛生的行業管理,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四)增強市場對衛生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整合、優化衛生資源
對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外的醫療機構,尤其是對資源配置不合理、重復設置的政府所辦醫療機構,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改革,平穩有序地將至少2-3所政府辦醫療機構(包括二級和一級醫療機構)改制為多元化的社會辦公益性或經營性醫療機構;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以外的醫療機構及需要新增的醫療衛生資源以社會化、多元化辦醫為主,政府資助為輔;推進政府所辦的醫療衛生單位運行機制的改革,建立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用人、流動、淘汰和分配機制,增強持續發展的能力。
(五)落實科教興區戰略
強化衛生人才培訓中心的功能,加大從業人員的培養力度,使從業人員達到國家和*市的規定標準,確保市民得到合理的、優質的醫療服務。
加強醫學領先學科的建設,提升本區醫、教、研整體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
啟動和實施《建設健康城區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大力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規范公共衛生行為,促進全社會的健康水平提高。
本規劃自區政府批準之日起實施。
- 上一篇:遠程自動報警系統查詢分析論文
- 下一篇:短消息電話數據鏈技術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