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科學發展觀思想匯報
時間:2022-04-10 03:31:00
導語:大學生科學發展觀思想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尊敬的黨組織: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21日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大會一致同意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如果說黨的十三大的重要貢獻是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那么黨的十七大對我國當前出現的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的認識,則是對我國國情認識新的深化。中遠總裁魏家福代表說,十七大報告中列舉的我國現階段8個方面的新特征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體現了我們黨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這些新特征都呈現出事物的兩個方面,從中可以看出,我們既有有利的條件,但更多地表現出問題和挑戰,這符合中央關于我國處于“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交錯的判斷,也更加證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性。
歷史與現實向人們昭示: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引領億萬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踏上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征程。
一、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嶄新的思維理念。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它的基本內涵是:一是堅持發展這個主題;二是全面發展;三是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所謂堅持發展,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所謂全面發展,就是要著眼于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所謂協調發展,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子孫后代著想。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科學發展觀的前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糾正一些地方和領域出現的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步;重物質成果,輕人的價值;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的觀念。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提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并不意味著發展經濟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著經濟建設不重要了。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基礎,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沒有過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長,就沒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我們既不能以經濟發展代替社會發展,也不能因為強調發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經濟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不能否定經濟建設這個黨的工作中心。我們必須在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基礎上,來統籌各方面,促進全面發展。
2、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是在黨的*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來的。首先,我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圍繞的中心就是要滿足人民的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就是指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因此,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只是經濟的量的增長,還包括經濟結構的優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會的全面進步,歸根到底,是為了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最后,注重以人為本,也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實了,我們就能凝聚起齊心協力戰勝困難、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3、制度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重心。從根本上說,樹立科學發展觀,要解決的是體制、制度問題。中央是在《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科學發展觀問題的,它表明,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是科學的改革觀。因此問題不僅在于我們“要”以人為本,“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必須著眼于“怎樣”實現這一要求。這就要靠體制改革,制度創新。就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言,造成許多現實問題與矛盾的原因固然不少,但關鍵的一點還是市場經濟體制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在于按“五個統籌”的發展要求來深化改革,致力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
4、“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這五個統籌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其實質,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如何發展得更好的問題。
統籌城鄉發展的實質,是促進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我國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轉型過程中,從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變,將是今后幾十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走向;統籌區域發展的實質,是實現地區共同發展。保持比較發達的地區快速發展的勢頭和扶持落后地區的發展,都是國家的既定政策。地區差距問題要在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發展進程中逐步得到解決;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質,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增進全體人民的福利;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實質,是人口適度增長、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國是人均資源比較少的國家,資源約束是伴隨工業化、現代化全過程的大問題,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選擇,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和技術政策的選擇,乃至社會生活方式的選擇,都必須考慮資源約束和環境承載能力;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的實質,是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順利實現中國經濟的振興。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正在發生帶有根本性的變化。我們現在面臨著和改革開放初期甚至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外部環境。
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正確處理好幾個關系
1、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發展是硬道理,只有堅持發展,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保持社會的穩定。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穩定是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前提。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一定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2、正確處理好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一定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的關系。一定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既大力促進物質文明發展,也大力促進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并努力使它們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協調。
3、正確處理好經濟增長、經濟發展與社會全面發展的關系。經濟增長、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發展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經濟增長、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社會發展則是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目的和保障。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才能為社會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才能有條件增加就業,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三、當代大學生要以實際行動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在我國,發展的落腳點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歷史發展的視角來看,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人類歷史上最美好的社會制度,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最好的社會環境。這是因為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事業。這就為人由片面到全面、由欠缺到完善、由貧窮到富裕、由潛在的到現實的各方面的充分發展創造了條件。
1、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一方面我們要擴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學會關心他人和社會,把自己融入社會,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以人民、國家的利益為重,個人利益服從集體、社會利益,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我們要在肩負起為“振興中華,實現四化”而勤奮學習的社會責任的同時,通過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時間深入社會大家庭,開展形式多樣的國情與社會調查、科普宣傳、專業知識宣傳、文化下鄉和智力扶貧,積極開展杜區服務等活動,加深對國情的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身追求的一種需要,并努力實踐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會允許的條件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實現個人的利益與價值,創造豐富多彩的、自己滿意的生活方式,把聰明才智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推動社會進步和自身的發展。
2、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人文精神,學會做人,又要提高文化業務精神,培養科學精神,學會做事,二者絕不可偏廢。大學生尤其是要求進步的同學要不斷增強對黨的信念的認同感、與人民的親切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努力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中國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3、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首先,我們要明確實踐是學習知識理論的目的。當今社會復雜多變、競爭激烈,更要求很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如果不明確這一點,就會偏離學習的根本目的,單純為了掌握書本知識,為了考試和分數而學,就可能導致“高分低能”或“混文憑”的結果。其次,要加強實踐性環節,我們的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在解決具體問題中形成和提高。被動地接受現成的知識的灌輸,死記硬背,不可能形成較高的素質和能力。我們能力的培養、提高,必須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4、我們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學地生活,鍛煉,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又要加強學習和修養,塑造美好的心靈。應當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盡可能地愛護身體,講究衛生,增強體質。同時,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獨立、平等、自信、自律、堅強、寬容、樂觀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在現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標準。即使一個人身體殘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棄,照樣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樂,幸福。相反,即使一個人有健康的體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調節能力弱,他的生活不會開心,甚至可能逐漸損害身體健康。
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不斷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質和能力,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艱苦奮斗、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堅持學習科學文化和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學習書本知識和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實現自身價值和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樹立遠大理想和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把自己培養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勇于創新、全面發展的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績,實現人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
- 上一篇:工商銀行內地披露狀況論文
- 下一篇:金融財會個人總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