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創作主題性與主體性分析

時間:2022-06-17 16:36:46

導語:繪畫創作主題性與主體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繪畫創作主題性與主體性分析

一、邏輯起點

繪畫創作主題性是藝術家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對其客觀對象進行藝術體驗、藝術構思時所迸發的靈感,從而產生繪畫主題,這一藝術主題同時也包括了藝術家對社會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物象的感受和體驗,將這一物象的現實美轉化為藝術美,得到繪畫創作的靈感。并且,是站在獨特的藝術家視角或者是上帝視角對社會生活中的某一現象產生的一種精神提煉??v觀古今中外美術史,主題性繪畫創作一直存在于藝術家藝術繪畫創作過程中,如中國古代的吳道子,顧愷之的人物畫,體現出了繪畫創作的主題性,表現古代人物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活動,正所謂形神兼備;對人物情態描繪尤為生動有神,注重把握人物的神情,正所謂“傳神”。而吳道子在進行人物畫創作這一繪畫主題上,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吳家樣”,運用獨特的中國畫表現手法,實現中國畫的藝術創新。在美術史上被我們所熟知的“曹衣出水”等等,正是因為這些畫家的主題性創作極為突出,形成自己的繪畫特色,在中國美術史上獨樹一幟,實現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創新,為中國畫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主題性繪畫創作的當代性特征體現在對當代社會現實生活和時代精神的反映,以及建立在當代審美觀念,符合大眾審美趣味以及具有一定藝術表現的基礎上的藝術創造活動。它不僅具有時空概念的當代特點,而且也是當代藝術家對社會現實生活和時代精神在藝術體驗過程中的真實體現,是藝術家通過審美的方式對當下社會現實生活的詩性把握和闡述。本文結合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理論來深入研究繪畫作品中繪畫主題與繪畫主體的關系。在《圖像學研究》中潘諾夫斯基闡述了圖像意義三層次的解釋理論:藝術母題世界的自然的題材組成了第一層次,屬于前圖像志描述階段;圖像故事和寓言世界的程式化題材組成了第二層次,屬于圖像志分析階段;象征世界的內在意義組成了第三層次,屬于圖像學分析階段。將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理論作為作品分析的理論研究基礎,結合藝術家的繪畫創作,達到理論與繪畫創作的結合。

二、當代繪畫創作的主題性

當代繪畫創作的主題性就是藝術家通過藝術形象所揭示出的主要思想內涵,而這種思想內涵的提示是通過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的題材、內容、情節以及對藝術創作規律的把握來完成的。主題中既有題材本身的因素,也有藝術家主觀情感的因素,它體現出藝術家對生活獨特的思考和認識,以及對題材內涵的發掘。從藝術創作主題的含義理解主題性繪畫,就是指有著明確思想內容和具體敘事情節的繪畫作品,這些繪畫作品反映著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典型事件和現實故事,體現著社會發展趨勢和審美判斷以及價值取向。由于主題性繪畫創作清晰地展現主體思想,表現題材和內容所具有典型性和形象的具體性,并真實反映社會現實生活中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趨勢。因此,我們可以說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集中體現。藝術家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對其繪畫主題進行藝術表達。藝術語言是指藝術家在特定藝術種類的創造活動中,運用獨特的物質材料媒介,按照美的規律進行藝術表現的手段和方法,是藝術作品外在的形式和結構。藝一、邏輯起點繪畫創作的主題性是藝術家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對其客觀對象進行藝術體驗、藝術構思時所迸發的靈感,從而產生繪畫主題,這一藝術主題同時也包括了藝術家對社會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物象的感受和體驗,將這一物象的現實美轉化為藝術美,得到繪畫創作的靈感。并且,是站在獨特的藝術家視角或者是上帝視角對社會生活中的某一現象產生的一種精神提煉??v觀古今中外美術史,主題性繪畫創作一直存在于藝術家藝術繪畫創作過程中,如中國古代的吳道子,顧愷之的人物畫,體現出了繪畫創作的主題性,表現古代人物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活動,正所謂形神兼備;對人物情態描繪尤為生動有神,注重把握人物的神情,正所謂“傳神”。而吳道子在進行人物畫創作這一繪畫主題上,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吳家樣”,運用獨特的中國畫表現手法,實現中國畫的藝術創新。在美術史上被我們所熟知的“曹衣出水”等等,正是因為這些畫家的主題性創作極為突出,形成自己的繪畫特色,在中國美術史上獨樹一幟,實現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創新,為中國畫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主題性繪畫創作的當代性特征體現在對當代社會現實生活和時代精神的反映,以及建立在當代審美觀念,符合大眾審美趣味以及具有一定藝術表現的基礎上的藝術創造活動。它不僅具有時空概念的當代特點,而且也是當代藝術家對社會現實生活和時代精神在藝術體驗過程中的真實體現,是藝術家通過審美的方式對當下社會現實生活的詩性把握和闡述。本文結合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理論來深入研究繪畫作品中繪畫主題與繪畫主體的關系。在《圖像學研究》中潘諾夫斯基闡述了圖像意義三層次的解釋理論:藝術母題世界的自然的題材組成了第一層次,屬于前圖像志描述階段;圖像故事和寓言世界的程式化題材組成了第二層次,屬于圖像志分析階段;象征世界的內在意義組成了第三層次,屬于圖像學分析階段。將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理論作為作品分析的理論研究基礎,結合藝術家的繪畫創作,達到理論與繪畫創作的結合。

二、當代繪畫創作的主題性

當代繪畫創作的主題性就是藝術家通過藝術形象所揭示出的主要思想內涵,而這種思想內涵的提示是通過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的題材、內容、情節以及對藝術創作規律的把握來完成的。主題中既有題材本身的因素,也有藝術家主觀情感的因素,它體現出藝術家對生活獨特的思考和認識,以及對題材內涵的發掘。從藝術創作主題的含義理解主題性繪畫,就是指有著明確思想內容和具體敘事情節的繪畫作品,這些繪畫作品反映著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典型事件和現實故事,體現著社會發展趨勢和審美判斷以及價值取向。由于主題性繪畫創作清晰地展現主體思想,表現題材和內容所具有典型性和形象的具體性,并真實反映社會現實生活中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趨勢。因此,我們可以說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集中體現。藝術家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對其繪畫主題進行藝術表達。藝術語言是指藝術家在特定藝術種類的創造活動中,運用獨特的物質材料媒介,按照美的規律進行藝術表現的手段和方法,是藝術作品外在的形式和結構。藝術作品的內容通過感性形象的表現形式表達出來,而形式依托于內容而存在。這也是潘諾夫斯基圖像學理論的第二層次,圖像并非單純表達,圖像學意義的第二層次更多的是圖像本身所代表的象征意義,也就是形而上的觀念表達,更多偏向于所見即所得。

四、繪畫創作主題性與主體性的關系

在西方美術史上,用科學的透視學解剖學、光學以及數學等原理作為繪畫理論指導繪畫實踐。而印象主義藝術家運用自身對社會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感知力洞察到這一個點,追求光與色,并將風景畫作為自己的創作主題,這也體現了印象主義藝術家主體意識的價值取向與審美判斷。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就完美印證了這一觀點,以及達·芬奇《最后的晚餐》,也就是繪畫創作主題性與主體性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F代主義的繪畫追求形式因素,注重繪畫的本體語言。當代繪畫創作的主體性與主題性的關系,繪畫創作的主題性就是藝術家主體意識的顯現,主體意識在進行藝術體驗,藝術構思的過程中,對社會存在的客觀事物產生的獨特感受,提煉出來所得到的典型,則就是繪畫創作的主題,這一繪畫主題蘊含著藝術家主體的審美傾向(如圖1,圖2)。在藝術作品中,繪畫主體與繪畫主題是構成藝術作品有機整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對藝術作品起著決定性作用。根據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理論,獨具內涵的藝術意蘊則是圖像學理論的第三層次的意義,也是畫家站在感性的創作角度,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得到獨有的見解,理性辯證地看待,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將其詮釋,這也正是黑格爾“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通過對生活的感性認知得到這一繪畫主題的理念,并通過藝術家的理性創造,將感性情緒融入藝術作品中,這一唯美的藝術形象給觀眾以及藝術欣賞者帶來美的感受,感官上的愉悅。主題性繪畫創作的情感表達才被觀者所普遍認同;另外,主題性繪畫創作又體現為以現實邏輯為基礎的情節性和敘事性表達,是現實場景的再現和真實視覺形態的展現,具有詩性還原與再現歷史場景的特點。如我國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主要描繪了北宋時期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汴京兩岸的自然生活和繁榮景象。以民間風俗,節日集會作為繪畫創作的主題,對這一風俗畫題材進行詳細的描繪記錄,體現出主體意識對北宋時期這一繁榮景象的藝術表現。在當代藝術繪畫創作的過程中,繪畫創作的主題性與主體性還是體現在創作主體的藝術表現上的,但這一藝術表現是建立在當代藝術表現水平與審美追求基礎之上的,并反映出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審美取向與價值判斷。

五、結語

縱觀中外藝術史,主題性創作從外國美術史上的揚凡艾克描繪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用極其逼真細膩的手法刻畫出對新婚感到期待的人物肖像畫,發展到倫勃朗筆下的《猶太新娘》,其人物表情刻畫極為復雜微妙,體現藝術形象內心的傷感和憂愁,再到彼得勃魯蓋爾的代表作品《農民的婚禮》,由于藝術家主體對鄉間的農村生活充滿了深厚的感情,為表達真摯的情感,生動傳神的人物刻畫,不和諧氛圍中所表達出的深情和寓意。而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則是靳尚宜的代表作,該畫表現了一位溫柔含蓄,典雅恬靜的形象,這一優美動人的形象,略帶羞澀,拘謹的表情,給人一種美好、純潔的視覺效果。最后再回到當代繪畫創作的主題,真實的再現社會現實生活,達到了一種理性美與感性美的和諧統一。綜上所述,繪畫創作的主體性與主題性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藝術家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體所創作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真實感受和詩性把握,而藝術作品的主題性則是藝術家對某一事物具有較深的感觸,并將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美,現實美轉化為藝術美,也就是按照美的規律合乎美的目的進行藝術創作。

作者:李娟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