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公共芝水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08 15:22:26
導語:中職學校公共芝水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公共藝術”課程是湖南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必修公共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完善健全人格,進而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研究面向非藝術專業學生開設的“公共藝術”課程應如何教學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該課程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湖南版《公共藝術》教材編寫者之一,筆者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探究,希望能拓寬該課程教師的教學思路,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
【關鍵詞】公共藝術;開設現狀;藝術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思路
一、“公共藝術”課程開設現狀
2013年3月,教育部頒發了《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公共藝術”課程被列為中職學生必修公共基礎課。2019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普通高校把“公共藝術”課程納人教學計劃,學生修滿學校規定的學分才能畢業⑴。‘‘公共藝衣’課程一般會開設兩個學期,共計36課時。課程涵蓋內容廣泛、知識量大,可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使之善于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從而更加熱愛生活。對任課教師來說,上好這門課,既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精心備課,又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潛能。目前湖南省中職學校大多已開設了該課,但暫未全部實行學分制。中職學校該課任課教師大多由音樂、美術專業教師擔任,也有部分學校由一位教師專門任教此課。各校暫未統一教材,目前采用的教材有劉五華主編的《公共藝術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組編的《公共藝術劉宇田主編的《中職生音樂欣賞》,謝姣玉、李淑娜、李焯主編的《美術欣賞》等。
二、各門類藝術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點
在“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中,教師主要起引導欣賞的作用,不需要做深度研究。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各藝術門類的表現形式和審美特點,以培養學生藝術欣賞興趣和能力為目標。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式以引導學生自我體驗、啟發式欣賞、引入討論、暢談想法、撰寫觀后感為主。以湖南版《公共藝術》教材為例:我們為基礎篇、拓展篇分別設計了11個模塊,涉及音樂、美術、舞蹈、書法等藝術門類。所涉音樂大類包含中國音樂、西方音樂、中國戲曲音樂、湖南民間音樂等。音樂是一種由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其表現形式為兩大類:人聲、器樂,兩種類型的綜合形式為彈唱、交響樂等。音樂的審美特點主要是聽覺性,被稱為聽覺的“時間藝術”,是通過人類聽覺器官引起各種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的藝術門類。所涉美術大類包含繪畫藝術、設計藝術、雕塑藝術、建筑藝術、湖南工藝美術作品等,按表現形式分為觀賞性藝術(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和實用性藝術(建筑、設計)兩類,具有造型性、靜態性、表現性、視覺性等審美特點,表現了藝術家的情感、意趣、觀念。觀賞者通過感受藝術作品所傳達、表現的審美價值產生審美愉悅。所涉舞蹈是一種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同時,鮮明地傳遞出人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理念。舞蹈藝術之所以有別于其他藝術形式,主要在于藝術語言的不同,各民族、地區之間的舞蹈千差萬別、各具特色。湖南版《公共藝術》教材還涉及書法藝術。通過引導學生了解漢字點畫、結構、章法的表現,使其感受書法藝術中的情感與審美情趣。通過對各門類藝術形式、審美特點的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豐富其人文內涵與精神世界;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使之懂得怎樣的藝術作品符合美的價值;能為其帶來美的感受,有利于培養生活情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
三、“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思路與建議
(一)結合學生專業進行科學教學設計
一是要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對象特點做好教學設計。針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要結合學生專業科學切入“公共藝術”教學。例如教學對象是中職烹飪專業的學生,在授課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開場引發學生們的興趣:先展示一幅“歲寒三友”湘菜冷盤圖片,然后讓學生討論,談感受,再由教師從圖中“松、竹、梅”的構圖、造型、選用食材等角度分析一個好的菜品不只是色香味俱全,還包含了烹飪師書法、繪畫、雕刻、設計的功底,由此讓烹飪專業的學生體會藝術跟自己所學專業的緊密聯系,提升藝術素養的同時打開專業眼界,并意識到任何行業精通不易,激勵學生更好地進行專業學習。課后可以要求學生構思,并做一個有主題的冷盤菜式,拍照上傳到班級網絡學習平臺進行互評。二是要使課堂生動、多樣化,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在“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挖掘一些鮮為人知的典故。例如講解二胡曲《二泉映月》時,可以先講述作者阿炳(華彥鈞)坎河的生平、曲名的來歷。結合阿炳的生平及《二泉映月》曲名的來由,以故事的形式講解,再結合?二泉映月》的音頻播放,使學生更能體會到作者的心境,并由此引發學生的同理心。再如講到曲藝相聲時,先播放一段深受學生喜愛的相聲名家郭德綱的相聲片段,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從中發現一個優秀的相聲演員不僅要具備說、學、逗、唱等基本功,更要具有文化、歷史的底蘊。結合文化、歷史典故講解曲藝相聲的知識,能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使其更好地欣賞曲藝相聲藝術。
(二)以點帶面的輻射式教學
在“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以點帶面,為學生提供全面而生動的藝術知識。以昆曲欣賞為例。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行腔優美、綿軟悠長,又被稱為“水磨調”,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昆曲名篇《牡丹亭》是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歌頌了青年男女大膽追求自由愛情的精神。在封建禮教森嚴的古代社會,此劇一上演就廣受民眾歡迎。通過欣賞這個作品,可以延伸講解昆曲曲文對唐詩、宋詞、元曲的文學傳統傳承,及其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與湯顯祖同時期的西方戲劇大師莎士比亞,流傳甚廣的代表作品有《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兩位戲劇大師代表了中國和英國的戲劇發展水平,都在早期的作品中表現出了樂觀主義精神,而在后期的作品中又都體現了悲觀主義情緒,可通過講解對比中、西方戲劇文化的異同,拓展學生的藝術知識,提升其藝術鑒賞水平。
(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融會貫通
一是藝術門類的融會貫通。如講授西方音樂時,結合西方的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門類來講授,它們都經歷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藝術本是相通的,每門藝術之間都有一定的關聯性,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所以在教學中不宜割裂開來。又如講授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時,可在引導學生欣賞音樂的同時展示俄國著名畫家列賓的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俄國勞動人民在沙皇的黑暗統治和資本家的殘酷剝削下生活的艱辛困苦。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的藝術欣賞,更能讓人感覺到藝術的沖擊力。二是中西方藝術的融會貫通。如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取材于中國古老的愛情故事,是一首用西洋樂器演奏的中國作品,體現了中西合璧的魅力;舞蹈《寶蓮燈》是民間傳統舞蹈結合西方芭蕾舞劇結構形式的展示;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中巧妙地運用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曲調為素材等。這些中西方藝術的貫通融合碰撞出美麗的火花,為世人留下永恒的經典之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體會這些作品,有助于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寓德育于課堂教學。三是文學與藝術的融會貫通。如文學與音樂的貫通,列舉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靜夜思》、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送別》、貝多芬的名曲《歡樂頌分析這些詩句、樂句的結構,引導學生體會起、承、轉、合的藝術手法及韻律之美;又如對稱關系中的文學、建筑與音樂的貫通:詩歌《碧海》“地滿紅花紅滿地,天連碧水碧連天”(對稱詩句)、北京民居四合院(對稱結構)、民族器樂合奏曲《金蛇狂舞》(對稱樂句),引導學生從這些不同藝術門類中體會藝術的奧妙。四是傳統與現代的融會貫通。如現代流行歌曲《男兒當自強》改編自古曲《將軍令古曲中表現的將軍調兵遣將、將士征戰沙場的場面與現代人自立、自強、愛國的追求相映生輝。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角度欣賞,既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拓寬學生的藝術體驗。
四、“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方法與建議
(一)強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實踐是理論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在“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從身邊場景了解生活中的藝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實踐:1.學唱一至兩首湖南民歌或自己家鄉的山歌、小調。2.展示大量的博物館、紀念館、風景名勝中的石碑、鐫刻等書法作品圖片,從感官、視覺上讓學生直觀認識,從用筆、結構、章法布局、用墨技巧等方面教會學生大致分辨和判斷作品。3.讓學生設計班徽、班歌并講解設計思路,評選優勝作品。4.讓學生們談談對校園雕塑的觀感或對所在城市標志性雕塑的印象。5.弓丨導學生找到和自己審美情趣一致的古代經典作品并分析、探討。6.在湖南工藝美術作品章節授課時盡量用實物展示、賞析,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藝術的感染力-7.讓學生介紹各自家鄉的民俗舞蹈并討論。
(二)充分掌握現代技術手段開展信息化教學
隨著互聯網科技與教育領域的結合,教育信息化應用已十分普遍。教師不僅要會運用PPT替代板書,還要在教學策略和行動中秉持更開放的思想,通過共享優質資源,增加與學生的課堂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一是可評選出優質的“公共藝術”課作為藝術欣賞網絡公開課;二是開發慕課,開放精品在線課程,使學生更加靈活地學習,讓更多喜愛藝術的人群參與學習;三是利用各種多媒體資源、采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大量的圖片、視頻、音頻,帶來更直觀的視聽效果;四是通過藍墨云班課給學生布置自學內容和預習作業,教師在線批改作業;五是定期采用電子問卷調查表,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方向及知識漏洞;六是采用超星學習通、釘釘、TalkLine等學習平臺和辦公軟件開展在線答題、簽到打卡、搶答競賽等活動。
五、結語
總之,“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既要深人淺出,在加強大眾推廣的同時兼顧高雅引領;還要注重各藝術門類的融會貫通,既著眼于藝術經典又兼顧時代感;更要體現出時代精神和文化內涵,用經典藝術作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塑造完美人格。通過教學,達到使學生在藝術學習中豐富知識、在藝術體驗中提升涵養、在藝術熏陶中成就人生的育人目標。
作者:覃竺
- 上一篇:行政事業資產績效評價制約因素研究
- 下一篇:英語考試與公共英語教學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