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管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06:54: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綜合管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設計綜合實踐管理論文
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從小學到高中都開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對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要保證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功能的正常發揮,首先要對綜合實踐活動有正確的認識和科學的設計。長期以來,受泰勒目標模式以及“學科本位”思想的影響,在課程設計中以預期的教育結果作為目標指向,圍繞目標來選擇并組織教育經驗,最后是對目標是否達成的評價。目標模式將教育活動簡化為一種訓練活動,只關注預期目標的達戰,忽視非預期的目標,而且為了保證預期目標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中的作用,泰勒等人都強調目標的具體化和可測性,在此方面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作出了努力,但是這種具體而可量化的目標不一定能夠涵蓋學生的多方面發展,預先設定的目標難以容納在課程實施的動態過程中生成的更加寬泛的教育經驗。由于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開放的教育目標、綜合性強的活動內容和生動活潑的實施方式,強調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充分的體驗并得到多方面的教育經驗,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是不能簡單照搬目標模式的,而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尋求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一套思路和辦法。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原則
(一)內容組織的關聯性原則
所謂內容組織的關聯性原則,是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不應該是孤立和封閉的,其主題的確定和內容的組織要與相關的課程有機聯系起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支撐點。
設置綜合實踐活動的意圖主要是要加強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不可能是憑空實現的,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也必須有知識可用。如果我們要讓學生在活動中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必須保證學生具備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只有當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具備了相應的能力,站在了一定的知識與能力的“平臺”上,才可能去探索發現,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和內容的組織,最好能夠與其他的課程內容和學習經驗聯系起來,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之中,尋找到綜合實踐活動的“生長點”和“支撐點”。例如,專門設計的研究性學習主題,以現實生活中的某個問題為中心,面對這一問題,學生應該能夠運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和本領來進行思考,調動多門學科的知識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主動的實踐活動,主動實踐必須要有“動起來”的條件,這個條件除了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之外,也包括學習的興趣和態度;興趣和態度的形成不僅可以依靠相關的科目學習和活動實施來實現,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產生了對某種事物或某個問題的興趣,形成了進一步探究的愿望,可以成為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在動機,積極投入到實踐活動之中。總之,內容上的關聯,既可以解決知識經驗基礎和能力基礎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學習興趣和態度的問題,這些都能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思想綜合判斷管理論文
Title:TheChinesethoughtandsyntheticaljudgmentsapriori-deconstructiontowest1。
Abstract:Thesyntheticaljudgmentsaprioricantaccomplishwithlogicmethodthetransformfromempiricalsynthesistopureunderstanding,Kantdiditwiththeapperceptionnamelyconsciousnessofself(Ithink),infact,thereistheswitchoverofcomprehensionandunderstanding,orspeakingthetransformformaprioritotranscendentalbythought,sothetranscendentallogicisthethoughtprocessinitsownhistory,thatistheblindspotofthewesttraditionalphilosophy。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關于認識論的哲學,更精確地說,是關于知識的認識論,即知識的形式和它的形成問題,當然形而上學是它們最終的古老歸宿,但康德的立足的基礎是關于知識的形式的問題,康德哲學的重要意義就在這里。
在現代,知識幾乎與科學同義,知識的存在是不成問題的,在康德看來,純粹數學、純粹自然科學不是指知識的內容,而是知識的形式即范疇,但始終困擾著哲學家的不是無法解答知識的形式及這種形式的起源,而是答案太多,其中有兩種主要對立的解釋——分析與綜合或者演繹與歸納,但它們即不能獨立成立也無法相互支持,它們幾乎是西方哲學中的永遠公案。從既定的前提出發達到結果就是分析,分析過程就是演繹,而綜合基于經驗的積累,并成為知識,這二者都是關于認識的常識,但當哲學家企圖追尋到最終原理時,就發現這兩者的自身存在的困難和相互的背反是無法調和的。經驗綜合的知識總是來自于個別的,局部的,部份的事實,如果將它應用于尚未發生的情況是否總是有保障?演繹分析方法似乎是確定自明的,但它的前提不能由演繹自己產生,它們來自何方?經驗的綜合不能保證知識的最終正確,演繹分析不能告知正確性的來源,而且分析與綜合這兩者即不能自證也不能相互支持。經驗的綜合如果是普遍有效的,它當然就可以成為分析的前提,但這個前提不能由經驗的綜合自身保證,或者說綜合的普遍有效性如果作為一個原理它不能由綜合法自身得到(“休謨問題”或”歸納合理性問題”),它當然也不能由分析得到,因為普遍有效性就是分析自身的本質,它體現在分析前提的普遍有效性上,當然不能由這個分析自身提供,即分析不能自證其來源,比如幾何公理不能來自自身的演繹,當然也無法宣稱來自需要被支持的經驗的綜合。這種困境幾乎是無法作為的,但康德在這兩者之間建立了他稱之為“先天的綜合判斷”的過渡,提出了知識的形式——“范疇”和它的形成過程的解釋,并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了他的復雜而全面的批判哲學的迷宮,他沒有最終解決問題,但他為近代哲學開辟了廣闊的領域。
一、先天綜合判斷
知識一般都以主賓式的命題的形式出現或可以轉換成主賓式的命題,如果賓詞的內容包含在主詞概念中,這樣的知識就是分析的,康德舉例說“一切物體皆有廣延”,是分析的判斷,因為廣延是物體的本身屬性,它包含在“物體”概念中;而“一切物體皆有重量”,則是綜合的,因為物體的重量需要另外的物理實驗確定,它能增加“物體”這一概念的知識。此外存在綜合的但是普遍有效的判斷即先天綜合判斷,康德特別地以數學知識為例子,數學的先天性似乎不成問題,但數學的演繹性似乎說明數學是分析的知識,但康德認為數學是綜合判斷,他舉了一個例子:5+7作為一個概念并不包含有12的概念,因此不能從5+7中分析地得到12,12是從加7于5的經驗過程中得到的,即12是對5+7在概念上的擴展。但很不幸,這個例子一是不能完全使人信服的,從現代數學觀點看,它屬于算法,而且數學起源于邏輯的邏輯主義同樣不能使人使人信服,算法的本質迄今未能取得一致看法。康德另外所舉的一個常識例子是“一切變化皆有原因”,這是一個綜合經驗知識,因為原因不包含在變化中,而且”變化”也是經驗的,如果除去了這個經驗內容,它就能成為純粹的知識:“一切皆有原因”,這就是先天的綜合判斷——因果律,而且是一個最重要的范疇。”
語文綜合實踐管理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么,怎樣才能有效的開展呢?應該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回到兒童實踐活動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墻垛,軟化學科邊緣,在開放的、動態的、實踐的土壤中,幫助兒童構筑自己感興趣的并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維場、情感場、學習場,讓兒童的學習翅膀翕然張揚、自由飛翔。
一、明確探究主題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因此激發學生濃厚的參與欲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首要步驟。以三年級學生為例,由于他們問題意識淡薄,教師有必要精心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問題的思考,以利探究主題的形成。
情境創設的方式多種多樣:可根據學生學習、生活中普遍存在卻熟視無睹的問題引導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可以通過組織參觀訪問或引導觀察、實驗,使學生發現問題,形成探究的主題,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引發思考,從中發現并提出問題;也可以即時捕捉一些突發性問題進行研究……如《植物種類知多少》的探究活動前,一教師特別準備了不同種類的兩種花(一種草本,一種木本)請學生聞其味辨其形,并談談“更喜歡那一種,為什么?”因其味道、形狀迥異,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弄個究竟,這樣營造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提示了問題
的導向。使學生形成了強烈的求知欲,可見,對三年級學生而言,主題的選擇與確定要貼近學生實際,切入口要小些、具體些,這樣更受學生歡迎且易實施。
問題的提出是成功的一半,探究主題確定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圍繞研究主題,充分發表看法,集思廣益,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要確定好解決問題的行動步驟,即制定研究計劃,教師可先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能力差異,引導學生組建研究小組;進而引導學生從研究學生的具體內容、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活動過程及所需要的大致時間,進行全盤考慮,制定出可行的研究計劃。這樣做既是尊重個性、優勢互補,又讓學生等得做事要有計劃性,因而有利于研究實效的提高。
語文綜合實踐管理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么,怎樣才能有效的開展呢?應該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回到兒童實踐活動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墻垛,軟化學科邊緣,在開放的、動態的、實踐的土壤中,幫助兒童構筑自己感興趣的并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維場、情感場、學習場,讓兒童的學習翅膀翕然張揚、自由飛翔。
一、明確探究主題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因此激發學生濃厚的參與欲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首要步驟。以三年級學生為例,由于他們問題意識淡薄,教師有必要精心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問題的思考,以利探究主題的形成。
情境創設的方式多種多樣:可根據學生學習、生活中普遍存在卻熟視無睹的問題引導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可以通過組織參觀訪問或引導觀察、實驗,使學生發現問題,形成探究的主題,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引發思考,從中發現并提出問題;也可以即時捕捉一些突發性問題進行研究……如《植物種類知多少》的探究活動前,一教師特別準備了不同種類的兩種花(一種草本,一種木本)請學生聞其味辨其形,并談談“更喜歡那一種,為什么?”因其味道、形狀迥異,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弄個究竟,這樣營造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提示了問題
的導向。使學生形成了強烈的求知欲,可見,對三年級學生而言,主題的選擇與確定要貼近學生實際,切入口要小些、具體些,這樣更受學生歡迎且易實施。
問題的提出是成功的一半,探究主題確定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圍繞研究主題,充分發表看法,集思廣益,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要確定好解決問題的行動步驟,即制定研究計劃,教師可先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能力差異,引導學生組建研究小組;進而引導學生從研究學生的具體內容、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活動過程及所需要的大致時間,進行全盤考慮,制定出可行的研究計劃。這樣做既是尊重個性、優勢互補,又讓學生等得做事要有計劃性,因而有利于研究實效的提高。
杜仲栽培綜合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杜仲栽培;綜合開發;調研;思考
論文摘要對杜仲研究的概況和景德鎮市杜仲產業發展概況進行了介紹,對景德鎮市杜仲產業調研結果進行了分析,對當地如何進一步發展杜仲產業提出了建議。
景德鎮市位于江西省的東北部,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35.47萬公頃。屬亞熱帶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基石為千枚巖、石灰巖,土壤為黃紅壤。野生和散生杜仲遍布全市鄉村,是種植杜仲得天獨厚的好地方。由于我市氣候有利于杜仲生長,具有優良品種,又有一定規模的杜仲基地,加上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引導,杜仲栽培必將成倍增長,產量、質量和綜合開發的經濟效益也一定會取得突破性發展。
1杜仲的用途與開發現狀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屬杜仲科(Eucommiaceae),僅1屬1種,是我國特有的名貴經濟樹種,全樹都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杜仲作為中藥材,在中國、東南亞及世界華人當中長期盛行。近代研究發現杜仲在降低血壓、增強人體免疫機能、抗疲勞、抗衰老、抗癌、預防骨質疏松等方面具有良好療效,被美國哈佛大學胡秀英教授譽為世界最高質量的天然降壓藥,美國、俄羅斯宇航家也把杜仲作為宇航保健品。據資料介紹,日本某公司1994年杜仲茶產值近100億日元,杜仲葉2200t,日本杜仲茶也已銷售到香港市場,貴州遵義的杜仲茶已出口到日本、歐洲等國家。杜仲的保健作用正在被世界所認識和接受。
土壤綜合處理防治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土傳病害;土壤處理;設施蔬菜
論文摘要土傳病害是一類嚴重的植物病害,土壤處理是防治土傳病害的重要途徑之一。針對睢寧縣設施蔬菜發展較快的特點,提出蔬菜栽培土壤處理技術。
睢寧縣地處徐淮地區北部,溫光資源豐富,春季氣溫回升早而且迅速,適宜早春設施蔬菜栽培。近兩年由于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我縣設施蔬菜發展較快,目前,全縣已有6000~7000hm2,主要以春提早辣椒、西瓜、番茄、黃瓜等為主。但隨著面積的擴大及重茬次數的增加,在生產過程中病害越來越多,特別是土傳病害發生嚴重,如根腐病、立枯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只要發現就很難根治。每年3~4月份都有不少農戶反映這個問題,這些病害都是由土壤帶菌引起,要想根治必須從土壤處理上著手進行。
1重施草雜肥,提高土壤綜合肥力
茄果類蔬菜一般都是連續坐果性強、采摘期長、產量高,當然對營養的吸收也就很高,要想滿足這些蔬菜品種的生長需要,就必須加大施肥量才有可能形成高產,但過多地施用化肥不但會造成土壤板結、根系不發、營養不全等,而且植株生長不健壯,抗病性極差,所以要想蔬菜高產、抗病,搞好土壤培肥是關鍵。培肥土壤就是在田內多多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土雜肥)、爛草(稻殼)等。至少施土雜肥75~120m3/hm2、爛草45~75m3/hm2,提前1個月施下去后深翻40cm以備用。特別是糧田改菜田的農戶,由于糧田土壤板結,容易造成根系難發,更要加大草雜肥的施用量。如我縣梁集鎮光華村農戶劉金山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他每年4~5月份就開始將鮮雞糞(牛糞)摻些碎草,然后蓋上薄膜,堆在田頭進行腐熟,一直到11月份才施入大田。他家辣椒從1997年種到現在都未換過茬,但是從來就沒發生過根腐病等現象,而且產量都在75t/hm2以上。這是因為多施土雜肥不僅能為作物提供全面而又充足的養分,更重要的是它們能使土壤變得疏松、透氣,這樣才能促使根系發達,養好根,從而使植株生長健壯,抗病性增強,形成高產。
2加熱
稻象甲綜合治理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稻象甲;發生特點;重發原因;綜合防治
論文摘要近年來,稻象甲已成為影響六安市金安區水稻生產的主要有害生物。介紹稻象甲的發生及危害特點,分析稻象甲近年來在金安區為害加重的原因,提出了綜合治理措施。
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是奪取作物高產的重要措施。近年來,隨著各種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農田生態環境的變化,危害水稻生產的有害生物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如水稻白葉枯病和三化螟的危害大大減輕,而稻象甲、稻曲病以及水稻生長的中后期病害呈逐年加重的趨勢,逐步成為影響我區水稻生產的主要有害生物。筆者根據多年的觀察和研究,初步掌握了稻象甲的發生特點和綜合治理措施,現介紹如下。
1稻象甲的危害
2000年以前,稻象甲在我區僅零星發生,未構成危害,一般農民也不了解稻象甲;2000年后,稻象甲才逐漸被農民所認識,不少農民在作物種植過程中曾經深受其害。
(1)高梁育苗缺苗一半。2000年施橋鎮旗桿村與安徽迎駕集團簽定高梁種植合同。播種育苗后疏于管理,稻象甲防治不及時,10hm2種植計劃,移栽5hm2,僅占合同生產任務的50%。
綜合治水研究管理論文
1我國治水存在的主要問題
水利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水多、水少、水臟”,即南方汛期水多成災,北方水少干旱,水資源污染嚴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三大心腹之患和生態環境的嚴重威脅。
1.1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對資源過度索取,人與自然沒有很好地和諧共處
1.1.1水土流失嚴重,水環境惡化
水土流失問題涉及到大面積的自然破壞,不適度的人類活動加速了其發生、發展,它是人類諸多災害的根源。水土流失包括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凍融侵蝕、滑坡、泥石流、崩崗等多種形式。我國是一個水土流失危害十分嚴重的國家,據1990年遙感調查表明,我國現有水土流失面積367萬km2,其中水力侵蝕面積179萬km2,風力侵蝕面積188萬km2,每年流失土壤達50億噸之多。幾十年來,全國因水土流失損失的土地4000多萬畝,年平均在100萬畝以上。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山區,“石化”現象很嚴重,發生范圍廣,局部地區已經失去了生存條件,如:廣西石灰巖地區許多地方已無地可種,每3人要棄地移民2人,剩下的土地僅夠1人生存。全國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伴隨著上億噸氮、磷、鉀養分付之東流。因此,水土流失整個過程都對人類生存環境產生極為不利的負效應。
黃河中上游60萬km2的黃土高原,嚴重水土流失的面積達45萬km2,年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為3700t/km2,可說是世界水土流失之最。其中年平均侵蝕模數在5000t/km2以上的地區共有15.6萬km2,每年產沙14億噸,占總產沙量的87.5%。從內蒙古河口鎮到龍門區間的晉陜峽谷地帶的10萬km2,是粗沙區,年平均土壤侵蝕模數達10000t/km2,最嚴重的達50000~60000t/km2。從這個地段輸入黃河下游的泥沙達黃土高原輸沙量的60%。每年從黃土高原輸入黃河三門峽以下的泥沙達16億噸,部分泥沙淤積在河床上,使其每年升高10cm,河床高出兩岸農田3~10m,最高的10m以上,成為有名的地上懸河。其余的泥沙入海,每年要造陸幾十平方公里。
城市水系綜合整治管理論文
近二十年來,由于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城市的發展和人們對親水的需求,景觀和生態建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希望居住在一個良好的親水環境中。城市水系整治在注重防洪和水質等問題的前提下,更要注重以人為本的生態、景觀建設,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當前我國不少城市水系環境問題令人堪憂,生態系統亟待改善,安陽市政府針對當前安陽市區水系環境存在的問題決定對城市水系綜合整治,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空間,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塑造成豫北區域性中心城市。
1水系現狀
安陽市區屬海河流域,市區水系豐富,分布較均勻,計有“兩河、一渠、十溝、七湖”。兩河為穿過市區的洹河及洪水河;一渠為萬金渠;十溝為環城河、鐵西排洪溝、安豐溝、御路溝、漳澗溝、聶村溝、嬰兒溝、邱家溝、瓦亭溝、茶店坡溝及胡官屯溝;七湖為馬蓮坑、平府南坑、后倉坑、褡褳坑、小嘴坑、紗帽坑及三角湖。洹河是海河流域衛河的一條支流,發源于林州市姚村鎮西北清泉寺,自西向東穿安陽市區北部而過,在內黃縣范陽口入衛河,全長164km,流域面積1920km2,距安陽市區西南35km的洹河上游建有小南海水庫和彰武水庫,上游小南海水庫以滯、蓄洪水為主,下游彰武水庫以調節徑流、興利為主,多年平均徑流量2.45億m3,多年平均可供安陽市工農業用水量1.9億m3,兩水庫互相配合,聯合運用,對控制洹河洪水和保障安陽市工農業用水起到了很大作用;洪水河是湯河流域羑河的一條支流,發源于龍安區馬投澗鄉的郭家村,到安陽縣高莊鄉的汪流屯入羑河,全長32km,流域面積232km2,市區上游建有5座小Ⅱ類水庫,主要用于防洪;萬金渠是唐代形成的灌溉渠,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自洹河上游彰武水庫引水,在市區老城西門北側與環城河匯合,全長19.845km,經環城河分為北萬金干渠和南萬金干渠,北萬金干渠長11.7km,南萬金干渠長6.35km;環城河修建在安陽老城周圍,古時主要承擔防御和老城排水作用;其它溝均為自然形成,承擔排水任務;七個坑湖分布在老城四周,均與環城河連接,擔負著老城排水、調蓄洪水作用。
由于人口的激增、工業的發展、人為的破壞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日趨陳舊,致使曾經孕育過燦爛殷商文化的水系,目前大多已不堪重負。堤防潰毀,河床堙塞,漸趨枯竭,大量污水排入,使原本清澈的水體大都蛻變為臭水溝,水體周邊環境日益惡劣,嚴重影響人民的生產生活,極大地制約了城市現代化發展進程。
2規劃設計理念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呼吸障礙繁殖應激混合
[論文摘要]針對豬的吸道綜合征進行討論。結合實際情況,加強一些疫苗的免疫接種。免疫接種時,在飼料、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或VC。母豬產前及產后一周、飼料中加泰苗菌素、金毒素、阿莫西林。斷奶后7天及保育舍轉出7天飼料中添加藥物,到14-16周時飼料中添加藥物。定期或不定期的對豬群進行疫病檢測和搞體水平檢測,從而把病死率控制在有效的范圍。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PRDC)是豬在一定的應激環境下至少先后感染兩種以上病源從而在豬的呼吸系統中表現一系列綜合征群。目前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是中國養豬業中最重要以及經濟學意義最大的疾病,豬場因為該病導致的經濟損失也最為嚴重。近年來,成為世界各國養豬業疫病防治十分突出生的問題之一。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發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發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長育肥期,特別是在13-15周齡和18-20周齡。發病率30-50%,而死亡率較低。由于發病豬體溫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長速度緩慢,導致出欄時間延長10-25天。
一、發病原因
(一)傳染性病源:病毒、細菌、霉形體(PMS)、豬衣原體肺炎、寄生蟲、霉菌與霉菌毒素。
(二)非傳染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