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5 05:25: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智慧城市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智慧城市論文

智慧城市與城市建設論文

1信息消費與人的生態發展

消費者花費在以智能手機為例的信息消費產品上的時間和精力究竟有多少是真正滿足主體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有多少部分是損害了主體的利益而產生了負效應,和人的真正的需要失去了聯系,從而導致了人在信息消費活動中失去了主體性地位而淪為消費客體的奴隸。因此,人的消費和人的再生產和人的發展是辨證相關的,人在什么意義上消費,他就在什么意義上把自身再生產出來。信息消費也是如此:合理的信息消費會再生產出健康和諧及生態發展的個體;不合理的信息消費會再生產出不健康及生活質量低下的個體。智慧城市建設以及信息消費的發展的價值訴求歸根到底是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人的發展狀態是規約信息消費的重要因素。

2信息消費的安全風險:高度組織的社會化和個人自由、個人隱私之間的倫理悖論

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消費全方位拓展人們的工作、生活等領域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風險,那就是高度組織的社會化生活和個人自由、個人隱私的式微。這一風險的倫理維度審思有兩個層面:首先,信息消費中選擇的多樣性和多元化的代價是以個體的私密信息的泄露為代價。和傳統社會相比,現代化社會人們的選擇是多樣的,但這種選擇的多樣性更多是被事先安排和陳設的。“在前工業社會中,談話和記憶是搜集和儲存信息的主要方式;而現在,搜集和儲存信息的手段多種多樣,諸如計算機化的記錄和書面記錄、兼容的數據庫、甚至包括用電和銀行電子銀行服務的日常測量等等,并且信息量隨著時間的流逝會累積。”曼紐爾·卡斯特在《網絡社會——跨文化的視角》一書中詳細闡釋了信息消費過程中個人信息外泄的過程:“例如,如果一個沖浪者讀了網站的一本關于蕭條方面書的評論,接著又在電子新聞版上點擊了一個好萊塢明星自殺的新聞,那么關于其買書和讀新聞的習慣、名字、地址和電話號碼以及其他的一些潛在數據可能會被賣到人壽保險公司(它可能會取消針對此人的保險方針),或賣給醫藥銷售公司(它可能會給此人發送藥品申購單),甚至會賣給一個公墓(提供‘預先計劃’)。用戶訪問的網站次數越多,數據就越詳細,相互關聯的數據就變成了個人特征。”雖然信息消費主體的數據收集是隱秘的,但是信息社會中,這一個人信息泄露的后果幾乎每一個消費者都遭遇過。“在城市中我們或許可以輕易地擺脫家庭和朋友們的過度控制,但我們幾乎不能逃避稅收部門、醫療服務機構或者地方性權力機構的監視。……包括購物偏好、性取向、生活方式以及政治忠誠等,這些信息異常私密,絕對不會泄露提供資料者的情況,更不會指明資料代表的具體對象。如此生活境遇,不難想象,如今人們遭受最嚴密的監視,其程度是如此之強以至于雖然他們生活在陌生人中間,但他們的私人生活卻比以往任何一代人的私人生活都要更為人所知。”收集到的各類信息對于現代各類組織的運作至關重要,反過來,我們每個信息消費主體也從中感受到了益處,個性化消費需求、多樣化消費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選擇的自由程度也增加了。但是,個性化需求的滿足是以個體私密信息的讓渡為代價的,而且需求的滿足程度越高也代表著個體信息被收集和掌握的程度越高。其次,信息消費主體不僅面臨著個體隱私的泄露,而且還面臨著因為對信息消費產品和服務的知情權不足喪失選擇權的風險。比如,2010年的國內互聯網絡的“3Q大戰”讓普通的用戶對互聯網絡的信息消費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原來網上的即時通訊消費還有泄漏隱私的危險。而且,更為關鍵的是,當用戶已經將QQ作為工作、社交的一個重要平臺的時候,突然要求被選擇繼續消費還是放棄,大部分用戶有選擇嗎?因為放棄的不僅是QQ這個聊天工具,放棄的也許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交方式。正如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中分析發達工業社會中,技術成為一種統治的意識形態那樣,給人一種“舒適的不自由”,在信息消費應用日益廣泛的今天,消費者在享受信息消費產品和服務帶來的自由和舒適同時,也逐漸失去應有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知情權的失去是因為信息消費的產品和服務認知的信息不對稱,信息多掌握在生產企業和技術專家手中;而選擇權的失去其實是生產企業和廣告宣傳媒體的一種結盟,對消費者的一種誘導和操控。而且,這種信息的不對稱和消費的操控是隱含巨大的風險的,一旦產品消費過程中出現問題,生產企業、科技專家、媒體甚至政府相關的監管部門都會被公眾置于審判臺前接受拷問。長此以往,消費者的信任、生產企業的形象、媒體的公信力,政府監管部門的權威都將逐漸喪失,整個社會將陷入信任危機的境地。

3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消費引發的社會公平風險

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信息消費活動引發的公平風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首先,信息消費空間的拓展可能會增加信息消費弱勢群體的數量。信息消費弱勢群體是從一般意義上的弱勢群體概念中衍生出來,和弱勢群體的大部分特征相吻合,通常包括貧困性、邊緣化、低層次性、脆弱性、被剝奪感強等五個方面。除此之外,信息消費弱勢群體更凸顯因綜合因素引發的信息技術水平低下的特征。因此,除了通常意義的弱勢群體之外,城市居民中因年齡、性別等因素而導致的信息技術能力低下的群體也在智慧城市建設大潮中處于一定的弱勢狀態。因此,從總體上看,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消費弱勢群體的總體數量是增加了的。其次,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消費的發展有擠壓信息消費弱勢群體生存空間的風險。現代城市中的居民,不僅居住在鋼筋混凝土構筑的“現實”城市中,還同時棲身于數字網絡技術構建的“虛擬”城市中,“物質世界的虛擬化使得城市公共空間也開始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城市及建筑的空間審美觀念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實體空間界限,形成了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現實存在與虛擬建構之間的交互聯系共同存在”。生活在實體城市空間中的傳統消費方式對于信息技術能力相對較低的人而言影響不大,但當以智能化、虛擬化、符號化為特征的信息消費領域和規模日益擴張的時候,甚至涉足到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費領域和政府公共服務信息獲取的時候,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就變得非常必要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春運期間農民工購買火車票問題,2011年6月開始試行的網絡購票確實方便了一部分群體的購票流程,但是網絡購票也無疑增加了另一部分不能或不會網絡購票群體的窗口購票難度。特別是在春運期間對于農民工團體而言,形形色色的諸如搶票軟件等高科技產品的出現使得他們的購票過程更加困難。再者,信息消費弱勢群體收入水平、信息技術水平上的弱勢有可能演化為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心理上的不認同甚至是抵觸情緒。有一種形象的說法將數字化時代的人類分為三種:“數字原住民”、“數字移民”和“數字恐龍”,“數字恐龍”即指稱的是對現代信息技術、高科技產品等因為不具備相關信息素質和技能因而主觀上也有排斥感的群體。在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建設過程中,這部分群體也會在心理上滋生被時代拋棄、被邊緣化以及相應的失落感。“每一個人對于他未知的新文化來說,都表現出‘原始人’的情狀,而數字文化這種全新的文化,使一些人尤其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對其感到十分陌生,甚至即使是這些人中的知識階層,也有被新技術、新社會疏遠的感覺。”綜上所述,對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消費弱勢群體的倫理關懷是制約智慧城市能否和諧構建、信息消費能否持續均衡發展的瓶頸。

查看全文

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論文

[摘要]面對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建立智慧生態城市已經是必然性的選擇了。實現資源的節約、建立生態保護、發展循環經濟等,是目前建立生態城市所面臨的問題。隨著信息、工業和生態技術的發展,也給智慧生態城市的建設提供了條件。所以,本文將會根據目前城市的建設進行分析,探討一下智慧生態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建設也開始向生態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在世界各地建設智慧城市的數量越來越多,智慧城市不僅能夠給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也能提高經濟的發展,也能更好的改善目前城市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所以,我國建設智慧生態城市更加注重的是環保問題,并以此建立新時代的智慧生態城市。

1建立智慧生態城市的準則

智慧生態城市是集智慧城市、生態城市、綠色城市、數字城市、園林城市等特點為一體,從而達到一種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社會狀態。所以智慧生態城市的建立要有一定的準則。

1.1符合公共利益

查看全文

智慧城市建設論文5篇

第一篇

1.推動智慧城市與社會治理融合

智慧城市建設既是一次發展浪潮,也是一種發展機遇,我們要把智慧的理念、工具、平臺使用好,融入到公共服務中,強化社會工作。建設“智慧江蘇”必須結合各個城市的特點,以改善社會管理為目的。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不僅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推動社會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變革,是從根本上優化社會治理模式、推進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切入點。

2.推動智慧城市與公共管理融合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不斷演進的一個最典型應用。正是在信息技術推動下,智慧城市越來越成為我們改進管理和服務的重要選擇。智慧城市有三個特征:物聯化、互聯化和智能化。其應用非常廣泛。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智慧城市的技術都在不斷滲透、不斷延伸。比如,房產信息登記,就是從社會管理角度,甚至是從反腐角度出發的。這些技術應用,能給政府管理帶來極大的便捷性和精準性。

3.推動智慧城市與各級善治融合

查看全文

智慧城市建設研究論文3篇

第一篇: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安全研究

摘要:文章介紹了大數據環境下影響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問題的分類,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隱患,進一步探討了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安全策略,從而推動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建設,促進智慧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起,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日益加快,在大數據環境下建立智慧城市可實現數據的集中化、協同化、高滲透。然而數據質量低下、敏感數據外泄、外部惡意竊取等安全問題隨之而來;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安全涉及到城市安全、社會安全、政府安全等重要方面,一旦某方面出問題,后果將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研究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策略已刻不容緩。

1影響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安全的分類

智慧城市是城市級的信息化系統,它是由網絡、通信設備、硬件、軟件、信息資源、信息用戶和規章制度組合而成的。不同的部分、不同環境存在不同的安全隱患。智慧城市可能遇到的信息安全問題分為網絡系統安全、數據安全和綜合安全。

查看全文

智慧城市檔案信息化論文

1智慧城市

1.1智慧城市內涵

2008年,IBM提出重大社會發展理念:“智慧地球”。認為世界的本質和變化,在未來是能夠被感應和度量的。所有事物、流程、運行方式都將實現更深層次的智能化,整個世界正在向著全面互聯互通的趨勢發展。2010年,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指出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一個核心要素和突破口,是智慧地球落實到實際區域的做法。所謂“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和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具體而言,智慧城市是通過信息化技術取得良好效益的一種城市形態,它著眼于城市發展的總體效果,反映了社會對未來城市知識化、信息化、高效益的一種愿望。其核心特征是信息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成為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力。在城市建設實踐中,“智慧城市”以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為基礎,為城市公共管理服務、城市產業持續發展等城市綜合規劃提供新的發展模式。在實踐中,智慧城市利用信息社會的發展,抓住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新形勢,以人為本,促進城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城市實力與綜合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戰略制高點。

1.2國內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幾乎所有的一線城市、50%的二線城市已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構想,部分三、四線城市也喊出了創建智慧城市的口號。迄今為止,全國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已超過150個,投資規模超過1.1萬億元。截止2013年1月,住房建設部確定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計90個,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北京、上海等城市也都提出了一系列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的方案,將加快城市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推動力,努力把信息化提升到新的高度。

2智慧城市對檔案信息化的影響

查看全文

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論文

一、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的內涵要求

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是指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在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空間布局、體制機制、推進工作等領域統籌謀劃、整體推進,破除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智慧城市建設相互脫節的“兩張皮”現象,達到城市格局與智慧產業布局有效對接,城鎮服務體系與智慧應用體系優化匹配,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設施網絡有機結合,使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智慧城建設緊密融合,城市化與信息化互為動力,促進兩者互動協調發展。具體而言,其內涵要求包括四個層面:其一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國土規劃等要與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相匹配、相對接;其二是智慧產業發展與城市產業的規劃、布局、特色等相互協調;其三是智慧城市建設基礎設施與城市空間、功能、發展結構等相融合,兩者相互支撐;其四是智慧城市應用系統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統籌謀劃與推進。

二、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

寧波深化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必須從完善功能體系、優化空間格局、暢通交通網絡、提升品質特色、創新體制機制、推進城鄉一體等方面全面統籌整體推進。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就是要在城市建設中融入智慧產業、管理、應用、文化等因子,從而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一方面,依托主城區邊緣設立智慧產業園區或在遠郊打造獨立智慧新城,是拉開城市框架的有效路徑;另一方面,強化在城市建設、管理中智慧基礎設施、智慧應用系統的融合,是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的重要路徑。

(二)有利于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查看全文

核心期刊智慧檔案館動態分析

摘要:依托中國期刊數據庫,對7年間(2013—2019)國內智慧檔案館研究的學術論文進行檢索;結合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和核心期刊評價標準,運用文獻計量方法;對論文的期刊分布、核心作者、項目基金、研究方法、研究內容、論文類型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總結當前國內智慧檔案館態勢,并對未來發展和研究導向提出展望。

關鍵詞:智慧檔案館;CSSCI;文獻計量

為全面、客觀地梳理近年來國內智慧檔案館的研究現狀特點,系統地分析存在問題及成因,為未來工作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本文針對最近7年在CSSCI收錄期刊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簡稱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智慧檔案館領域的論文,進行統計分析,以期通過文獻計量學的視角理清研究脈絡。

1數據來源與方法

將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文獻作為研究對象。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刊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且發文檔次較高、影響較大、編輯出版較為規范,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國內智慧檔案館研究狀況。對中國期刊網數據庫中的CSSCI和核心期刊來源文獻進行檢索,收集整理2013—2019年連續7年CSSCI和核心期刊收錄的含“智慧檔案館”篇名或主題或關鍵詞的論文,并刪除了相關會議論文和非專門研究論文后共63篇。需要說明的是,在文獻收集過程中,存在著少數遺漏,考慮到少數遺漏對智慧檔案館研究態勢的影響甚微,文章就以這63篇論文作為分析對象,并從期刊分布、核心作者、項目基金、研究方法、研究內容、論文類型六個方面進行計量研究(表略)。

2統計分析

查看全文

知識圖譜生態建筑研究趨勢分析

摘要:本文以CNKI數據庫為依據,以Citespace為數據分析工具,對2010—2019年生態建筑研究的1362篇“核心期刊”和13914篇“全部期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別從文章作者、熱點機構、高引用論文、研究趨勢等多個方面進行統計,并繪制相關知識圖譜。結果顯示,國內近年的研究熱點是生態城、可持續性、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化、生態文明和傳統村落等,有關生態建筑領域的研究各有側重點并呈現出多學科交叉的趨勢。

關鍵詞:生態建筑;知識圖譜;研究熱點;研究趨勢

1數據選取與整理

1.1數據來源

本文所選數據來源于CNKI數據庫中期刊收錄的文獻,數據獲取時間為2019年12月13日。檢索策略為CNKI數據庫中主題詞設定為“建筑”并含“生態”,時間段為2010—2019年,共檢索到13914篇,其中核心期刊1521篇。逐條對文獻進行檢驗,人工剔除征稿信息、新聞類信息、會議類信息、學者訪談及重復文獻等無效信息后,共在CNKI得到有效核心期刊1362篇,以此作為本文的主要數據。

1.2分析工具

查看全文

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創新能力探討

摘要:本文基于物聯網技術創新的視角總結了廣東工業大學創新發展的主要特征,又從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兩個方面總結了影響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創新發展的外部因素,以及從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開發與運用、創新平臺構建等方面分析了影響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創新發展的內部因素,提出促進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創新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廣東工業大學;創新能力;物聯網

2016—2020年第一季度,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發明專利申請202件,是廣州排名首位的申請機構,占廣州物聯網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6.44%。從重點領域來看,廣東工業大學擁有射頻識別領域專利47件,位居全國首位;擁有全球射頻識別高質量發明專利申請19件,位列全球第五。總體來看,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在廣州處于領先水平,射頻識別技術全國領先,并在全球具備競爭力[1]。

1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創新發展特征

1.1擁有高水平的物聯網研究隊伍及研發平臺

廣東工業大學在物聯網及相關領域擁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7人,教育部高層次人才5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等;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智能信息處理團隊”和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智能決策與協同控制創新團隊”;擁有制造物聯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統集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臺,還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機構共同建設粵港澳離散制造智能化聯合實驗室。整體來看,廣東工業大學在物聯網及相關領域擁有高水平的物聯網研究隊伍及研發平臺。

查看全文

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創新能力探討

摘要:本文基于物聯網技術創新的視角總結了廣東工業大學創新發展的主要特征,又從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兩個方面總結了影響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創新發展的外部因素,以及從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開發與運用、創新平臺構建等方面分析了影響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創新發展的內部因素,提出促進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創新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廣東工業大學;創新能力;物聯網

2016—2020年第一季度,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發明專利申請202件,是廣州排名首位的申請機構,占廣州物聯網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6.44%。從重點領域來看,廣東工業大學擁有射頻識別領域專利47件,位居全國首位;擁有全球射頻識別高質量發明專利申請19件,位列全球第五。總體來看,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在廣州處于領先水平,射頻識別技術全國領先,并在全球具備競爭力[1]。

1廣東工業大學物聯網技術創新發展特征

1.1擁有高水平的物聯網研究隊伍及研發平臺

廣東工業大學在物聯網及相關領域擁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7人,教育部高層次人才5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等;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智能信息處理團隊”和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智能決策與協同控制創新團隊”;擁有制造物聯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統集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臺,還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機構共同建設粵港澳離散制造智能化聯合實驗室。整體來看,廣東工業大學在物聯網及相關領域擁有高水平的物聯網研究隊伍及研發平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