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專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00:21: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音樂教育專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音樂教育專業

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初探

摘要:高職高專學校的教育目的是培養適合市場經濟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聲樂教學是學校為了培養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而創辦的教學課程。本文通過對高職高專聲樂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提出了高職高專聲樂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高職高專;聲樂;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改革

高職高專聲樂課程是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歌唱技能,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同時,也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應該著重強調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發展和完善好高等音樂教育。

一、高職高專聲樂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方面也更側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聲樂課程作為高職高專音樂教育專業的技能課程,被列為高職高專院校的重點教育課程。筆者通過對一些高職高專院校聲樂教學相關文獻的研究調查,發現了各高職高專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現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高職高專院校生源質量的不斷下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很多學校在招生的時候都會感覺到有壓力,學校領導不僅擔心招不到學生,更擔心招到的學生聲樂基礎差,這給聲樂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壓力。(二)沒有建立良好的師資團隊。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音樂教師力量不夠平衡,有些發展時間比較長的院校,師資力量相對會比較強,但是也有許多新升格的院校,因為學校發展的時間短,導致師資團隊之間沒有得到充分的完善和磨合,所以師資力量就會較弱。(三)聲樂專業教學模式不夠完善。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都是采取一對一上課、小組課以及集體大課的教學模式,大都忽略了聲樂專業的學生進校的基礎,采用一名教師對多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授課方式,不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導致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不高。

二、高職高專聲樂課程內容的安排與改革

查看全文

非音樂專業大學生音樂教育研究

一、非音樂專業大學生音樂教育現狀

1、音樂教育沒有與其他學科教育有效融合

中國高校普遍開設音樂教育課,主要是針對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在所有上過音樂課的大學生中,超過70%的學生不會識別五線譜,更多的學生不會操作演奏樂器。中國在近些年來的中小學生教育上,以音樂教育帶動素質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大學音樂教育卻沒有獲得成效,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非音樂專業大學生對于音樂藝術審美處于茫然狀態,或者對于音樂教育的理解片面化,導致高校大學生音樂教育價值難以實現。大學生對于音樂普遍興趣很高,希望能夠獲得相關知識。但是,大學音樂課以選修課的形式存在,學校的這種課程設置就會對大學生的音樂學習以錯誤引導,認為音樂課就是對于音樂知識背景以了解,欣賞音樂陶冶情操,導致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的音樂素質難以提升。

2、高校音樂教育沒有體系化發展

高校音樂教育的逐漸興起,多數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形式展開,而沒有形成教學課程上的規范化、系統化。高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教育資源在課堂上,雖然由專業教師擔任音樂課程教學,但是音樂教學內容的展開都是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專業選擇的角度出發,使得音樂課程資源和多樣的內容在高校中難以普及。為了彌補音樂選修課教學的不足,高校往往會將音樂教育融入到業余文化生活中,開展音樂藝術活動,以提升大學生的文化情趣,導致大學生沒有對音樂教育以正確認識,更難以突出音樂審美價值。

二、高校非音樂專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查看全文

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論文

一、以學生為主體,優化課程設置

高質量超額完成《大綱》教學任務,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占據重要作用的課程設置,是與專業教學和研發密切相關,相補相成。舞蹈教學課程設置和內容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多元性和實用性,是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成敗的重要因素,更是檢驗我們人才教育和培養模式是否適應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求。因此,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倡導獨立自主的學習思想理念。通過獨立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使創新、潛能等全面發展,使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主角。全面培養學生學科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術精堪,藝術素質過硬的綜合型高素質舞蹈藝術人才。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存在不科學、不合理、不完善和不實用等問題,突顯不出自身優勢和特色,嚴重影響到舞蹈藝術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認真落實執行教學大綱各項要求,學習吸取兄弟院校經驗和方法之外,切實聯系自身教學和科研工作實際,發揮民族地域的優勢,充分挖掘民族地區藝術特色作用,開發與創編、優化與整合資源,探索適合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多元化結構體系。廣西是一個多民族區域,幾千年積淀的民間傳統文化藝術,浩如淵海,源遠流長,民間舞蹈藝術種類繁多且內容豐富,氣息淳樸、特色濃郁、風格獨特、內涵深遠,是民間藝術遺產的寶貴財富。針對廣西區域壯族、苗族、瑤族、京族、侗族、水族等風格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種類,開設廣西地方特色民間舞蹈、民間藝術采風課程,組織學生深入壯鄉村屯、侗家、瑤胞和魚家水鄉的生活生產第一線感受地氣,近距離接觸民間舞蹈藝術,向民間藝術家、老藝人訪問學習,搶救稀少瀕危的藝術品種。通過系統的收集和挖掘、歸納和整理,了解各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精神內核、藝術特征,親身感受民間舞蹈藝術的內在魅力、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廣泛積累豐碩的原生態材料,從中涉獵那無價的甘蜜,豐富自身營養,為學生即將走出學校融入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對新時期快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現實意義。

二、彰顯學科特色,完善教學體系

當今信息化社會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人才培養的要求更高、更綜合化。傳統模式的男女大班或是模仿網絡媒體“畫葫蘆”式,或是教師一個動作學生模仿一個動作等教學方式,已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特別是高校招生的連年擴大,學生翻倍增長,教學課時少;而教學設備的硬件和軟件沒有絲毫增添,師資隊伍沒有按生均比例配備,教學資源的匱缺或日趨陳舊而仍超負荷的工作。課程設置的不合理、不實用,教學內容與方法相同或重疊,舞蹈教學與專業必修(選修)課或文化公共課之間的產生不合理的問題等,使得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不得不面對現實,重新調整、優化整合,展開對教學理念、教學形式與方法的創新。如采取男女分組、基功組合、舞種組合、成品組合等多形式多樣化、靈活機動授課。在基本功訓練課中改變以往單元或階段性的授課形式,采用兩個星期為一個授新課單元的模式;而舞蹈組合和節目排練課,則單周完成一套組合,雙周完成一個舞蹈節目作為教學要求;注重突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少兒舞蹈節目,以及社會階層、廠礦和社區急需的各種舞蹈節目。有計劃安排好上半段、中段、下半段的教學工作檢側,期末考試(查)驗收等。這樣的教學既連貫又緊湊,既有針對性又具有靈活性的實施舞蹈基本技能、組合與節目成品的排練,突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彰顯學科特色和優勢,完善學科教學體系,是全面提高學生技術技能,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的主要手段。

三、強調自主學習,培養創新精神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角。通過有組織的積極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親身實踐,合作交流,收集和處理知識技能,并在自主探究和構建知識活動中獲取新知識、新問題。通過認知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創新知識與實踐能力的主人翁。舞蹈藝術教學實質上是一個創造思維過程,從收集材料的一度創作到舞者加工、塑造和雕琢打磨的二度創作、再到演出修改的三度創作,即創作、實踐、再創作再實踐過程。舞蹈藝術材料來源于生活生產勞動,若想讓自己舞蹈作品構思獨特,藝術特色濃郁且生命力強,就必須要堅持深入生活生產第一線,體驗生產勞動多姿多彩韻味和豐富的節奏韻律,讓心與物碰撞出靈感火花,升華到肢體藝術并融匯到舞蹈藝術創作當中。學生從不同角度親身體會舞蹈肢體藝術形象的內在感官,深刻理解舞蹈肢體動作藝術表現的感覺,并通過不斷思考、實踐與拓展,用全新思維、多角想象、創造貼近生活并具有新意的舞蹈藝術形象。因此,我們要大力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田野采風、平時觀察和發現,收集和整理民間舞蹈藝術魂寶,引導廣大學生借助先進創作手法與獨特的民間藝術元素相結合,改編和創作新穎的韻味濃厚的舞蹈藝術作品,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創新的能力。促進學生積極關注和學習不同民族,不同舞種的藝術形式,關心本專業的知識信息,提高學生對問題分析的潛力和能量。同時,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團結友愛、獨立創作、互相交流的學習氛圍,敢于讓學生發揮專長親自策劃、自編自演的能力,多以支持和肯定的點評,稱贊學生藝術創新精神,藝術思維和創作亮點,關心和愛護學生藝術個性和發展空間,以平等友善、包容理解、謙虛負責的態度,鼓勵和激發學生創新定精神,促進學生學習全面發展。

查看全文

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探討

摘要: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在鋼琴教學方面的效果不太理想,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學內容和方法與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不相符。在音樂教育專業中,鋼琴教學不同于一般音樂專業教學,需要開展鋼琴專業技能教育,同時需重視培養學生的個人從教能力,更要重視實踐能力、科學基礎、人文素養三者融合發展。另外,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通常都是將鋼琴彈奏的基礎教學作為重要前提,不斷鞏固學生鋼琴基礎知識,開展鋼琴專業技能教育。在此基礎上,需要強化對學生鋼琴教學能力的全面培養,保證能夠達到培養專業人才的最終目標。本文針對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有效完善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方法,希望可以更好地促進音樂教育專業教學的開展,實現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培養專業人才。

關鍵詞: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

在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當中,鋼琴是必修課程。而與普通音樂專業相比,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其就業方向存在較大區別。而在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方面,個人演奏能力培養占據較大比重并給予了一定的重視,所以,并沒有注重學生個人從教能力的培養,最終嚴重制約了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綜合教學能力的發展,而要想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難度也很大。為此,本文對當前我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進行了深入地研究與分析,希望能夠不斷提高鋼琴教學質量與效率。

一、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現狀

在當前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中,占據鋼琴教學較大比重的仍然是傳統音樂教育,主要的訓練內容就是練習曲、復調以及樂曲,實際的教學形式也是一對一教學,教師扮演的是專業知識的傳授者角色。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許多教師很難對學生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予以深入地了解,進而嚴重影響教育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而且無法準確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在此背景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認為具有一定的難度,懷疑自身的學習能力。為此,在時展的過程中,應當全面培養專業人才,使其具備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這也是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育工作的重點。

二、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查看全文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模式

〔摘要〕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培養目標模糊不清、教學內容傾向技藝、評價體系過于單一等。一言概之為重專業技能學習,輕綜合素質培養。以此導致的后果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難以符合社會需求,高師教育與基礎教育嚴重脫節。湖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根據自身發展狀況結合“卓越音樂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主要從三個方面對音樂教育培養模式進行思考。第一,明晰師范性音樂教育培養目標。第二,豐富應用型音樂教育實踐內容。第三,建立雙導師指導培養方式。通過以上培養模式的更新,以期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基礎教育教學規律,具備樂教、能教、善教意識,具有扎實音樂專業功底、能完全勝任中學音樂教學、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的創新型音樂教育者。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師;培養模式;湖北師范大學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培養目標模糊不清、教學內容傾向技藝、評價體系過于單一等。一言概之為重專業技能學習,輕綜合素質培養。以此導致的后果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難以符合社會需求,高師教育與基礎教育嚴重脫節。此類問題成為制約高師音樂教育發展的瓶頸和阻礙師范院校音樂學科發展的鴻溝。從總體環境來看,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近十年獲得了飛躍的發展,各地師范院校紛紛開設了音樂教育專業,競爭日趨激烈。為提高教學質量、穩固學科基礎、創新教育特色,湖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近年來致力于探索音樂教育發展之新思路,摒棄不符合時代要求陳舊教育理念,力求為本地區乃至全國培養更優秀的音樂教育人才。從自身發展來看,湖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于2004年正式創建。現有音樂學、舞蹈學和舞蹈表演及播音主持四個專業。2012年開始招收課程與教學論(音樂)、音樂美學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2014年成為“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藝術碩士學位授權點。自2015年起開始招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音樂學院自身的快速發展與音樂教育培養模式的陳舊形成了一個矛盾共同體,迫使我們更深入地思考新的音樂教育模式。綜合內外因素的考量,音樂學院誠邀兄弟院校專家教授、地方音樂教育同行多次舉行會議,共同探討我院學科建設發展之路。以期培養開闊的教育視野以及較強教育教學實踐和發展能力,具有扎實音樂專業功底、能完全勝任中學音樂教學、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具有中學音樂教育專家型潛質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二、明晰師范性音樂教育培養目標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到底要培養具有什么樣的音樂人才呢?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什么呢?是培養專業音樂表演人才抑或是音樂教育人才?這個問題一直較為模糊而處境尷尬。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音樂教育———這不是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具有基本音樂文化素養的人,而不是音樂專業人士。①毫無疑問,高師音樂院校應該是以培養合格的音樂教育人才為終極目標的,而非音樂表演人才。很多高師院校在理念上是認同這一觀點的,但在課程設置上卻傾向于模仿專業音樂院校,課程設置中鋼琴、聲樂等技能性課程比重較大,對其他教師教育類課程相對忽視。誠然,期望能培養出優秀的演奏家、演唱家的愿望無可厚非,但師范類音樂教育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是通過四年的學習將學生培養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應具有的教師素質既是全面的而非單一的,既是人生導師也是音樂教育者,既有教師水平也有專業能力,既有班級管理能力也有音樂引導能力。因此,高師音樂教育培養目標不能簡單地以某種專業技巧的提升為主要目標,而應以完善的教師職業素質為首要任務。湖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新時期背景下結合“卓越音樂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轉變教育理念,重新定義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基礎教育教學規律,開闊的教育視野以及較強教育教學實踐和發展能力,尤其是具備樂教、能教、善教意識,具有扎實音樂專業功底、能完全勝任中學音樂教學、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具有中學音樂教育專家型潛質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具體表述為:第一,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高尚,獻身教育事業,追求卓越教育,教育視野開闊,敬業愛崗,愛生樂教,嚴謹治學,人格健全,團結協作,不斷進取。第二,具有厚實的學科功底。專業基礎課程、學位課程、教育類理論課程成績優良。第三,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普通話、英語、計算機水平三項中至少有兩項比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畢業應達到的等級至少高出一個等級(必須是國家測試等級);其他必修的教師職業技能必須達到學校測評的良及以上等級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至少具有1項特長。第四,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質。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教育科研的各個環節;積極參與教師科研,并在導師的指導下至少成功申報并完成1項校級及以上教育科研項目。如果該研究成果公開發表,可替做畢業論文。第五,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具有開拓進取、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意識和首創精神。不斷去研究新情況,探索新方法,新路子,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從而在新的實踐基礎上實現新提高、尋求新突破,不斷超越自我。第六,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不斷拓寬自己知識的廣度和視野,不斷提高和擴充自己的知識層面,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儲備寬廣的跨學科、跨專業的相關領域的知識。根據卓越計劃項目而修改制定的培養目標改變了以往只注重專業技能發展的狀況,強調音樂教育在知識及相關知識領域的全面性。并突出了音樂教師的職業素養,為學生在畢業之時順利入職、適應工作環境、挖掘自身潛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查看全文

學校專業音樂教育論文

摘要:我國學校專業音樂教育與民間音樂的傳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具有新的特征。

關鍵詞:專業音樂教育民間音樂傳承與超越

90年代以后,文化藝術進入多元時代,特別是流行音樂的盛行,改變了原有的社會音樂結構布局。民族聲樂一方面吸收西洋聲樂技巧,同時為了使民族歌唱更貼近生活,聲樂教育就出現了民族、美聲、流行雜糅,既有“三不像”的挑戰:民間音樂意識匱乏的民族聲樂教育,棄“民”仿“西”合“流”。

缺失了聲樂基礎教育——傳統民間音樂,學生接受的音樂形式越發單一,知識面越來越窄。他們沒有條件接觸、學習多民族、多風格、多唱法的民間音樂。知識的匱乏,嚴重地影響了他們對于歌唱藝術的判斷和辨別,大多數民族聲樂的學生,自然就以舞臺上成名的同類演員為模仿對象,演唱風格和技巧便朝著趨同方向發展。因此,民間音樂正在具有文化工業特征的民族聲樂教育中走向消亡。這不是危言聳聽,目前,音樂院校的民族聲樂教育現狀就是如此。

一、我國專業聲樂教育的歷史及現狀

翻翻《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近現代教育是在中西文化交融與碰撞中曲折前進的。為了救亡圖存,富國強民,洋務派推行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主張,使“西學東漸”催生了受西方國民教育思潮影響的我國音樂基礎教育的萌芽。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認識到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積極提倡在學校開設唱歌課,向大眾傳播具有新內容的樂歌并動手寫作新歌歌詞。一些留學日本的學子如沈心工,在1903年回國后就著手在上海等地中小學創設唱歌課和編寫學校校歌。“庚子事變”(1901年)后,清政府迫于政治形式的壓力被迫采用維新派“廢科舉,興學堂”的改良措施以挽救危機,使得樂歌為主的新制音樂教育從群眾自發的行動中解脫出來,形成一種新的制度,后人把這段時期的樂歌統稱為“學堂樂歌”。“學堂樂歌”樂歌的曲譜來源于歐美各國歌曲和器樂曲,其特點大致有選曲填詞、文白兼用、以西洋模式為主的音樂風格。因此有專家稱其為“異質文化”,它實質上充當了中國音樂基礎教育的“催生劑”。1927年,蕭友梅博士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創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高等專業音樂教育機構——上海國立音樂院(后改稱國立音專),從而掀開了中國音樂教育新的一頁。但即便如此,國立音樂院的音樂教育“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循規蹈矩,走了一條不折不扣的西方專業音樂教育之路”。

查看全文

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實訓探討

摘要:高職教育受到國家教育部門越來越多的重視,如何將職業能力貫穿于教材的建設之中是高職教學改革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以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基礎》建設為例,思考并實踐如何將職業性、實踐訓練與教學法貫穿于教材建設之中。

關鍵詞: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基礎》;職業性;實踐訓練;教學法

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得到國家教育部門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如何將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培養出具有某項技能的職業人才是當下職業院校教學改革中需要面對的問題。而教材作為學習某種專業技能的重要媒介與載體,它的水平和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高低與否。本文對當下高職類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及教材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并以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三年制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基礎》教材建設為例,思考并實踐如何將職業性、實踐性以及教學法融入到鋼琴教材的建設之中。

一、鋼琴教學與教材的現狀

從2016年伊始,在省教育廳和市財政的大力扶持下,我校開始了實訓室以及教材的建設工作。其中,鋼琴實訓室與鋼琴教材建設工作是重點項目之一。在準備階段,鋼琴實訓建設團隊對全省近十所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音樂教育專業進行了大量的走訪、考察與調研。調研中發現,學歷層次的變化雖然為鋼琴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但是也暴露出了目前鋼琴教學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尤其是教材問題最為突出。鋼琴作為音樂教育專業主干課程之一,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并能適應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為目標。所以鋼琴教材必須體現職業性,通過學習學生不僅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演奏技能,還要從中獲得職業技能的訓練。而如今的該專業的鋼琴教學卻更強調向音樂院校、本科院校辦學汲取經驗,將哈農練指法、拜耳練習曲、車爾尼599練習曲等練習曲作為教材來使用。無可厚非,這些教材都是鋼琴基礎教學中的優秀教材,它們通過進階式訓練學生的各項技術技能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將這些教材完全運用到音教專業的鋼琴教學中就會顯得水土不服。因為這樣的生拉硬套”會導致培養模式、教學方式、考核與評價方式都更加傾向于技能教學,而作為音樂教師應有的職業性得不到應有的體現。這是目前該專業鋼琴教學中所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此外,從全省范圍內的來看,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鋼琴基礎較本科院校來說普遍偏弱。受學生鋼琴基礎所限,目前所使用大多數教材都顯得難度高、跨度大。以我校2016年招生情況為例,音樂教育專業共招生115名,其中僅有18名學生有過1-2年的鋼琴基礎。在剩余的97名學生中,僅有23名學生曾經接觸過鋼琴,其余74名學生完全沒有接觸過鋼琴,而這樣零基礎的生源要占到生源總數的64%。以現有水平和實際學時安排來看,如果按照學院派教材來上課的話,僅僅通過三年的學習讓學生在技術技巧達到一定層次很難,而應對中小學音樂教師崗位的職業技能也不會得到訓練。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職業能力和競爭力顯而易見。針對當下教材的使用情況和生源實際問題,可以看出:積極建設既符合生源實際特點,又能體現職業性的教材,是高職類鋼琴教學改革的首要環節。

二、《鋼琴基礎》的內容架構及其特色

查看全文

專業性音樂教育論文

一、理解“音樂教育”

這種知識構型使音樂成為一種以知識、技能為基礎的“藝術”體系。于是,在“藝術”的名義下,音樂被建構成為了一種特別的知識體系與技術范疇,脫離開這個知識體系與技術范疇,所謂的“音樂藝術”將不復存在。由此,音樂教育必然是以這些知識和技術為其根基,學習這些知識“范型”和技術“程序”便是所謂的“音樂藝術”教育。③故“專業性”音樂教育對于知識和技能的看重,其合理性當是不言自明的了。然古往今來,音樂教育現象復雜且多樣,并不局限于上述情況。筆者嘗試將我國古代與近代音樂教育與此作一對照性考察,其中所生風景,則引發出另一種的思考。

二、音樂教育:我國歷史的考察

從歷史角度看,我國當今音樂教育有三種主要資源:一種是西方意義的“藝術音樂”教育;另一種也是與西方有關的“美育”教育;再一種即是我國古代的“禮樂”教育。下面從歷時角度,對古代和近代音樂教育資源從觀念層面做一番考察。

(一)以“禮樂”為內核的先秦音樂教育觀念

我國從周代開始“,樂”與“禮”聯系到了一塊兒。“禮樂”的相關性,使禮的內涵長期影響到樂的含義。眾所周知,西周宮廷不僅有禮樂,也有音樂教育。音樂教育在學校進行,④并有計劃與學程安排。《禮記•文王世子》說:“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鑰,皆于東序。小樂正學干,大胥贊之;鑰師學戈,鑰師丞贊之。胥鼓南。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完整的教育科目包含“六藝”,其中“樂”一科即涉及詩歌、音樂和舞蹈。西周官學的音樂教育中大學有“樂德”、“樂語”和“樂舞”等內容⑤。所謂“樂德”包括:中(言出自心,皆有忠實)、和(不剛不柔,寬猛相濟)、祗(見神示則敬)、庸(接事以禮而有常)、孝(善于父母)、友(善于兄弟)。所謂的樂語:興(以善物喻善事,以惡物喻惡事)、道(引古以刺今)、諷(熟背文辭)、誦(吟誦有節韻)、言(直敘己意)、語(答人論難)。而所謂的樂舞則是與歷史傳統相關的內容:《云門》、《大卷》(黃帝樂)、《大咸》(堯樂)、《大罄》(舜樂)、《大夏》(禹樂)、《大濩》(湯樂)、《大武》(武王樂)。由此可知,周代的音樂教育,除有與音樂形式和表演相關的技藝內容外,也體現在涉及人的養成的價值方面。西周的音樂教育觀念,也為后來儒家一系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承襲、條理化,并加以推進與提升。春秋末孔子便如此。孔子特別強調禮樂與“仁”的聯系。他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音樂教育在“成人”方面價值重大。他進一步提出,音樂自身具有“美”、“善”兩方面的內容,并倡導“盡善盡美”的批評準則。音樂在教育方面的功用:“興”“、觀”、“群”“、怨”(《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則體現了更廣泛和多樣化的社會功能。又如戰國中期孟子。《孟子•盡心上》漢趙岐注:“仁言,政教、法度之言也,仁聲,樂聲《雅》、《頌》也。仁言之政雖明,不如《雅》、《頌》感人心之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軻承孔子“仁”學思想,并在音樂教育方面加以發揮“,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即是充分看到了音樂教育在強化人的道德屬性和人格完成方面天然而獨特的優勢,他同時希望《雅》、《頌》之聲能夠在塑造他提出的“大丈夫”人格理想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再如戰國末的荀子。《荀子•樂論》曰:“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他首次對音樂的“愉悅”性質予以確認,并認為音樂的感性性質為人所不能免,由此將音樂的教育價值定位在人的感性方面,并從理論上對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教育價值再次加以強調“: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鄉里族長之中,長少同聽之,則莫不和順。故樂者,審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飾節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萬變。”(《荀子•樂論》)由此可以看到,我國古代音樂教育,明確地把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具有強烈的人的德性意識。我國音樂教育對于人的價值的強調,其實踐與理論始于西周,于戰國末完成,其后兩千余年直至清末,該理念一直是被延續和遵從。

查看全文

學校專業民間音樂教育論文

內容提要:我國學校專業音樂教育與民間音樂的傳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具有新的特征。

關鍵詞:專業音樂教育民間音樂傳承與超越

90年代以后,文化藝術進入多元時代,特別是流行音樂的盛行,改變了原有的社會音樂結構布局。民族聲樂一方面吸收西洋聲樂技巧,同時為了使民族歌唱更貼近生活,聲樂教育就出現了民族、美聲、流行雜糅,既有“三不像”的挑戰:民間音樂意識匱乏的民族聲樂教育,棄“民”仿“西”合“流”。

缺失了聲樂基礎教育——傳統民間音樂,學生接受的音樂形式越發單一,知識面越來越窄。他們沒有條件接觸、學習多民族、多風格、多唱法的民間音樂。知識的匱乏,嚴重地影響了他們對于歌唱藝術的判斷和辨別,大多數民族聲樂的學生,自然就以舞臺上成名的同類演員為模仿對象,演唱風格和技巧便朝著趨同方向發展。因此,民間音樂正在具有文化工業特征的民族聲樂教育中走向消亡。這不是危言聳聽,目前,音樂院校的民族聲樂教育現狀就是如此。

一、我國專業聲樂教育的歷史及現狀

翻翻《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近現代教育是在中西文化交融與碰撞中曲折前進的。為了救亡圖存,富國強民,洋務派推行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主張,使“西學東漸”催生了受西方國民教育思潮影響的我國音樂基礎教育的萌芽。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認識到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積極提倡在學校開設唱歌課,向大眾傳播具有新內容的樂歌并動手寫作新歌歌詞。一些留學日本的學子如沈心工,在1903年回國后就著手在上海等地中小學創設唱歌課和編寫學校校歌。“庚子事變”(1901年)后,清政府迫于政治形式的壓力被迫采用維新派“廢科舉,興學堂”的改良措施以挽救危機,使得樂歌為主的新制音樂教育從群眾自發的行動中解脫出來,形成一種新的制度,后人把這段時期的樂歌統稱為“學堂樂歌”。“學堂樂歌”樂歌的曲譜來源于歐美各國歌曲和器樂曲,其特點大致有選曲填詞、文白兼用、以西洋模式為主的音樂風格。因此有專家稱其為“異質文化”,它實質上充當了中國音樂基礎教育的“催生劑”。1927年,蕭友梅博士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創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高等專業音樂教育機構——上海國立音樂院(后改稱國立音專),從而掀開了中國音樂教育新的一頁。但即便如此,國立音樂院的音樂教育“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循規蹈矩,走了一條不折不扣的西方專業音樂教育之路”[1]。

查看全文

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論文

一.明確教育目標,能夠因材施教

隨著鋼琴學習的生源規模不斷增加,學生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在校學習之前就有較好的鋼琴基礎,對于音樂的領悟力也較強,這樣就可以擴充練習曲目的范圍、種類以及難度。而有的學生基本功不扎實,音樂表現力也欠佳,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有充足的耐心,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相應的課程,進度,不僅要夯實基本功,而且要不斷提高表演水平提升感染力。

二.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和強化

尤其對于初學者要打好基礎,牢記理論原理,以及各種指法要求,觸鍵盤、手指下鍵的要求等等。要堅持長期訓練夯實基礎,幫助學生在初始階段提升興趣、培養意志力、提升音樂素養,達到訓練應有的效果。彈奏技巧也是重要的練習項目,通過加強技術訓練能夠使學生掌握更純熟的演奏技法,學習表演技巧,逐步認識旋律、和聲、織體三者的關系。以提升樂感為基礎,積累演奏經驗,

三.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科學性

要求學生認真記錄課堂筆記,更好的跟進每堂課程的內容,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為學生滲透課程要旨。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覺形成獨立思維,挖掘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提高演奏速度和準確性,逐步提升對作品的熟練程度。其次,教師應將自己的演奏經驗有條理化的提高到理論認識的高度,可以采用案例教學、對比教學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對學生進行滲透,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增加音樂作品鑒賞課程,鋼琴文化介紹,組織參加音樂會等形式,豐富學生的藝術素養,開闊眼界,拓展知識面。學生應該熟知更多的鋼琴藝術,全面的了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鋼琴音樂作品。學校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鋼琴文獻,通過閱讀不同風格的作品,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使他們具備較高的音樂欣賞水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