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實踐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9 05:50: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學綜合實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思考
在哈佛大學師生中流傳著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一個人從小時會說話起就會不斷提問,那就是在思索;就是為一個大科學家,他的知識也只是整個知識海洋中的幾個小貝殼,仍然要不斷地思索。可是,為什么偏偏在我們的學校里,這樣的提問和思考少了,甚至幾乎是沒有了呢?是不是我們的學生什么都懂了,不需要問了呢?當然不是!是我們的學生不會問了!這要歸結于我們的教育形成的這樣一種思維定勢:學習和研究是兩個階段,學生只是學,學書本知識,學好書本知識將來自然就會用;中小學階段只是打基礎,搞研究是上了大學、當了科學家以后的事。但是,我們的先人并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看來,“問”就是“學”的一種,也是研究,所以學習叫做“問學”,學習和研究獲得的知識叫“學問”。在英文中,study的意思既是學習也是研究,這也表明學習和研究是有著密切關系的。所以,把學習和研究截然分開,并不符合學習的規律。從生理學上說,上了大學才去開發研究潛能,也會錯過頭腦中研究性才能開發培養的最好時機,失去一生中良好思維品格養成的最好時機。現在,人們終于提出了研究性學習!這是教育觀念的一個可喜的進步,是對舊的思維定勢的否定。
下面,就針對我所做過的《模型直升機》一課,談談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些體會。
一、轉變觀念,打破傳統思維定勢
《模型直升機》一課,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無外是老師首先向學生介紹有關飛機的知識,再著重講解直升機的特點,使學生了解直升機的飛行原理,然后讓學生制作模型,最后教師總結。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無疑桎梏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沒有任何發揮的余地。
我在上這節課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收獲頗豐。該課分為兩課時。首先,在第一課時向學生簡單介紹直升機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學生自愿結合分組,組長負責選擇研究課題;如直升機的發展史、直升機的構造、直升機的種類、直升機的用途等。教師在帶領大家共同商定注意事項后,由學生去收集材料,學訪解決研究課題。其次,在第二課時先讓各組以不同形式對本組的研究成果進行展示,通過展示交流,全班已基本掌握直升機的相關知識。再次,提出注意事項由各組制作,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在組內研究解決,教師適當指導,但千萬不可包辦代替。最后,各組競賽,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本次活動,提出努力方向,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課后統計100%的學生掌握直升機的相關知識,并制作出模型直升機,80%的學生了解了課程以外的有關知識。
二、調整思路,注重科學方法和各種能力的培養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化建設的實踐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既是重要的新興學科之一,也是小學生的必修課程,更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本文就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場館課程化建設進行實踐性探索,以期為全面改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增強學生活動體驗感、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更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場館課程;建設;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重視學生親歷體驗,創造思考以及實踐能力的經驗性課程,同時,綜合實踐活動課被確定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很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目前,一些小學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受自身專業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場地不足等因素限制,教學質量相對偏低,進而導致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無法進行有效的學習與實踐,既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未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場館課程資源與開發是一個嶄新的教育領域,其可以為學校提供多種場館課程資源,在改變學生學習行為的過程中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小學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與實踐中也要合理地進行場館課程的開發與建設,進而能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場館課程的內涵與特點
場館主要是指面向大眾開放且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非營利性的機構,既涵蓋了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生態園、綜合實踐基地等具有封閉結構的場所,也包括公園、歷史遺址、自然保護區等露天開放場所。場館課程則是以場館課程資源為基礎,以場館自身特色為載體,強調學生在場館環境中通過與物、環境以及他人進行互動活動而獲得直接的體驗與技能等的一種經驗性課程,其可以有效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獲取能力,并為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提供保障。場館課程的特點主要有情境性、主體性、主題性、互動性、生成性、經驗性以及開放性等本質特點。因此,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場館課程化建設可以充分利用場館課程的諸多特點為學生提供主題式、體驗式、互動式等多元化的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并在打破傳統封閉式課程教學體系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多豐富的綜合性知識場所,為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素養提供了更多保障。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場館課程開發與建設的必要性
小學綜合實踐教學合作學習策略探討
摘要:小學階段的合作學習往往是以異質分組為基礎,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往、合作能力。綜合實踐課程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與學習能力,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關鍵詞:綜合實踐;小學教育;合作學習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綜合實踐課程漸漸地被重視起來,其主要內容包括社區服務或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動手制作等,這些內容往往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合作已經有了一定的概念,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更側重的應是為學生提供符合年齡特點的策略與方式,強化學生的群體意識,適當地利用外在的因素,激發學生的團隊榮譽感,確保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實力,幫助學生樹立起合作共贏的理念,為學生日后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一、合理地選擇小組結構
在異質分組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根據學生的不同特性,進行互補式的分組,以保障各個小組之間的水平差別不大,保障大家學習的積極性[1]。這樣的小組在組建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個性有詳細的了解,同時也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不斷調整小組的結構,讓學生得到全方面鍛煉的機會。教師在進行“交通安全伴我行”一課的教學時,便合理地進行了小組的組建。首先,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社會規則,所以教師在組織大家了解實踐時較為容易;其次,學生在進行本課的實踐之前已經具有一定的社會調查經驗,可以很好地完成實踐報告。在這些現有學情的基礎上,教師先讓學生進行自我推薦,選擇出相應的組長成立小組,并且在學生自由分組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變與調整。之后,教師組織各組同學在教材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所在的興趣點完成報告并進行展示。為了確保學習效果,教師要及時地深入各組學生的實踐當中,幫助學生把握大體的方向,防止出現偏題的現象。這種方式組建起的小組往往更具凝聚力,組長在集體中的個人魅力也可以保障小組合作順利進行。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學生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準確,所以也可能會出現小組結構松散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不能剝奪組長的權利,而要進行更多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完成任務。在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突發狀況,尤其是在面對低年級的學生時,教師要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任務要求,讓學生有明確的執行參照,這樣才能保證合作學習的效果。
二、進行適當的團隊建設
小學數學中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策略
摘要:《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將數學實踐活動作為課程的加強內容,旨在通過實踐與綜合運用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說法實質上強調了數學的學習不只是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及熟練過程,更應該是實踐、探索的過程,要讓學生從具體的實踐中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培養數學意識,提高數學思維水平。動手實踐作為一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全過程,課前、課中、課后都可以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相宜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實踐能力與創造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綜合
對小學數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五年多來,我就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以下是我的幾點做法。
1培養學生的實踐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數學來源于社會,生活離不開數學,生活處處有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并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如:學習“一個數減去一個略小于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時,我創設了“商店購物”的真實情景。小明和爸爸帶了300元去買自行車。若買一種195元的,他需要支付兩張100元的人民幣,還應該找回5元,這時還剩105元;若買298元的,需要支付三張100元的人民幣,還應找回2元,還剩2元……這樣通過購物付錢時“付整找零”活動,學生悟出了一個數減去一個略小于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方法,領略了它的優越性。同時還可以體會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從而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參加實踐活動的愿望。
2開展好小組交流活動,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初探
縱觀我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固然有基礎較為扎實的長處,但由于過分看重知識的傳播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綜合性,忽略了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結果導致語文教學產生了嚴重的應試教育傾向。針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以及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諸能力的要求,2001年7月教育部制訂的《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并把“綜合性學習”列入基礎教育的各個學段,成為語文課程目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倡導。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綜合性學習呢?
一、把寫作、口語交際教學融于活動之中,開展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過程應該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過程。綜合性學習將聽說讀寫整合在一起,既為聽、說、寫創設了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提供了有意義的話題,又為學生課外閱讀圈定了內容,指明了方向。在給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設計一系列規模小的活動,把聽說讀寫巧妙地融于活動之中。比如以“我愛我家”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我們設計出這樣幾個活動:1、“爸爸小時候的趣事”。請你做一回小記者,采訪一下爸爸小時候的故事,了解爸爸兒時的生活經歷,然后選擇一件有趣的事記下來。有興趣的話,可在此基礎上寫一篇作文,投送給學校廣播臺或某報刊編輯部。
2、請你做一天小當家,體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勞動,寫一則日記。
3、“媽媽的嘮叨”。模擬一種生活場景,由兩位同學進行模擬電話交流。想試試嗎?
4、“電視機前的評論”。在電視機前,你們一家人會說些什么呢?請以三位同學一組進行小品表演。
小學英語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策略
【摘要】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課程過分重視語法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實踐活動課,主要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標的一門新型課程。因此,小學英語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是英語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與趨勢。小學英語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機整合,能拓寬孩子的英語學習方式,激發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小學英語課程;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機構中非常重要的課程,它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和難點。小學英語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是必要的、可能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小學英語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如何進行整合?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這是每位小學英語教師值得去探索、去實踐、去反思的問題。
一、小學英語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實踐價值與意義
1.走近生活,創設真實的英語學習情境。對于英語學習來說,自主學習首先要求能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主動地學英語、講英語、用英語。語言環境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在中國,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除了在課堂,平時用得少之又少,由于長期缺乏語言環境,孩子的英語學習是滯后的。聽、說、讀、寫四個核心關鍵能力,很多只是停留在“寫”能力的培養上,而這種“寫”還不是有意義的寫作,很多只是無意義的機械操練和題海戰,老師和孩子的價值追求就是“分數至上”。而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為主,做到學與用相結合、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知識性與使用性相結合、思想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剛好填補了英語課堂教學的這一片空白。所以,小學英語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是英語學習方式的一次變革,打開學生英語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為學生營造豐富的語言實踐環境,鼓勵學生參與和大膽表達,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英語,并用英語進行交流。2.走向融通,拓展教師創造性工作思路。英語課堂的教學特點是量大而時間短。因此,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要提高課堂效率及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要有創造性工作思路。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拓展了英語學習和應用的良好途徑,它可以是課堂內容的擴展,也可以是書本知識的延伸,但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從整體去架構,深入解讀教材,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學科特色活動。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運用英語,提升英語素養,使綜合實踐活動成為英語教學的助力。3.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的突出,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性、教學的活動性和內容的廣泛性。它可以注重學科內容的擴展、延伸和深化。孩子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和研究內容,從而更加激發了英語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寓德育于教學中,通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方式,擴大知識面,增加對西方文化的了解,提高綜合語言素養,提升綜合實踐能力,對今后的英語學習起著積極作用。4.主動探究,提升學生的研究學習能力。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方式為我們的英語課堂提供了一種開放式的環境,使學生可以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暢所欲言、大膽想象,增強學生自主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英語知識、英語應用知識和解決英語問題的能力,從而體驗學習過程的歡樂,認識學習探索的方法,掌握治學求知的技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習層次和效率。
二、小學英語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原則
小學綜合實踐多媒體技術研究
摘要:伴隨著科學進步的發展,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闡述了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相關概念,探討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實現多媒體技術應用價值的途徑,主要是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學科教育、圍繞學校重點、突出家鄉特色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一.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概述
多媒體來源于英文“Multime-dia”,也就是多重媒體。媒體也叫做媒介,作為信息的載體是人們交流信息的中介。因此,多媒體是各種媒體的總稱,包括視頻、音頻、圖像、文字。多媒體不是媒體簡單的結合,而是一個綜合系統,這個系統是通過計算機處理后圖像、圖形、文字數字化整合的載體[1]。現階段新興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使得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漸被多媒體教學取代。多媒體教學又稱計算機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運用,多媒體計算機來進行教學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視聽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優勢,在教學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給教學增添生機和樂趣,豐富教學內容[2]。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是通過在課程中體現學生發展價值以及經驗的教學,是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課程的重點是綜合運用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學科教育有明顯的不同,強調的是與生活實際的結合以及建立在學生的直接經驗基礎上[3]。大多綜合實踐活動是以主題的形式開展,培養學生發揚探索精神,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多元化學習的方式,從而增強學生的體驗性和親歷性。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其他課程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有著較大的不同。由于小學生好奇心強,年齡較小,有著較強的探究新鮮事物的想法。所以,在進行綜合實踐課教學過程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以學生愛好和興趣為主題,充分研究教材內容,促進學生順利的進行學習。同時,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發揮聲情并茂的優勢,能夠增強學習內容的豐富性,使教學內容能夠在多媒體技術完美融合的基礎上,促進教學效果的達成,增強學生學習綜合實踐課的興趣。(二)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使學生與學校與社會緊密聯合在一起。確定好教學主題后,教師通過文字、視頻、圖片等與教學緊密相關的材料,充分利用其他學校的有效資源,來使學生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同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小學生在綜合實踐課中,通過視野的拓展,明白“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道理,使教學資源能夠科學合理的有效利用。(三)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開展綜合實踐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發展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愛好,理解學生個體的差異,在實踐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信息化資源的作用,利用多媒體、電腦等設施,使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得以發展。在社會實踐課中培養出學生獨特的愛好,從而促進小學生個性化發展。(四)提升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現階段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在小學生階段培養信息素養,能夠使小學生充分了解社會的發展,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豐富小學生的技能與知識,而且可以促進小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以及對新知識的學習,促進綜合實踐課教學效率的提高。在綜合實踐課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推動學生掌握和理解信息技術,提升信息技術能力的運用。
小學品德下的社會綜合實踐論文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教學
(一)拓寬學習渠道,實現環境最優化
小學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要不斷拓寬學習的渠道,也就是通過從社會、家庭、學校、自然中獲得知識的學習,發揮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及家庭環境的有效功能,實現課程環境的最優化。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里,無奇不有,無時無刻不能見到、聽到、想到一些事情。所以,學校要充分利用實際生活中提供的學習資源,如學生在社會中“關注食品安全共創安全家園”、“社會文明大家談”、“到周邊區看看”,讓學生關注社會時事,揚真善美、抑假惡丑,提高道德水平,培養發展個體的品德。在品德與社會的學習中,家庭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學校要注重與家庭的聯系,發揮家庭環境對學生品德與社會學習的積極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如讓學生學會為爸爸媽媽做事,從中體會到家人的重要性、家人對自己的關愛,讓學生為家人服務,提高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健康良好的品德學習。學生大部分的學習生活是在學校進行的,所以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內的資源,保證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如利用好學校的黑板報、各種主題活動等。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開展“問候短語”等作文競賽,要求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創一些文明用語,提高學生文明程度,建設文明校園。
(二)內容豐富化,激發學生興趣
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不是所有的課程學生都是感興趣的,小學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并不是要對所有的內容都進行教學,而是要按照學生的興趣、參加活動的積極性,選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從不同的角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使教學內容變得多樣化、創新化,讓學生也體會到自主選擇學習活動的感覺。以科技、科學為切入點,挖掘出品德與社會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如教學《科技帶給我們什么》,引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討論,體會科學技術時時刻刻都存在我們身邊,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帶來了多少變化,辯證認識科學,學會用科學的思想認識、分析事物。以文明為切入點,挖掘出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如“對科學文明大家談”,引發學生對文明的實踐,在平時注重自己的文明用語,開展各種宣傳活動,促進學生講文明、講科學的良好習慣,建立文明校園。
(三)活動形式多樣化
小學綜合實踐教師專業發展策略探究
摘要:綜合性實踐活動主要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獨立的實踐活動。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質量的高低和教師的指導工作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指導水平和自身專業素養的高低關系到是否能夠將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為此,為了能夠真正發揮出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要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綜合實踐;實踐活動;專業發展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發展,目前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受到了高度的關注。而作為小學教師,也應該具備較強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要能夠具備跨學科知識和較強的組織能力,而這些都給小學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提出了新的要求。[1]因此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著教師不斷地向前發展,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這樣才能夠確保綜合實踐活動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1.教師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相關內容欠缺。其實綜合實踐活動相當于一門新興學科,其需要教師接受過一些專門的教育,但是很多的教師目前缺乏綜合性的知識能力。另外,因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得這些教師在接受新的知識方面能力欠缺,不能夠更好地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2.教師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綜合實踐活動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一定的知識探究,但是一些教師自己本身就缺乏一定的探究能力,因此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科研探究活動。這樣一來,使得這一活動的教學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3.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缺乏反思。因為綜合實踐活動目前還缺少一個比較規范的評價體系,因此,一些教師并沒有對該門學科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沒有做到對教學效果的高度追求,活動結束后很少能夠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總結和反思,因此存在的問題沒有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使得活動質量無法得到提升。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下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小學綜合實踐課與社會生活探討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行,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綜合實踐課程是一種新型的課程形式,它能夠為學生通向社會搭建橋梁,能夠加強學生與社會活動的聯系,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適應社會。基于此,從小學教師的角度出發,分析探究小學綜合實踐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學;綜合實踐課;社會生活
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新的知識,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能夠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學以致用。綜合實踐課程是根據國家要求開設的新課程,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更多地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得經驗和教訓,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更好地與社會生活接軌。
一、從家庭生活入手,進行基礎實踐活動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性格活潑好動,其生活半徑主要是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校園生活更關注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學,而家庭生活更重視生活技能的培養。除校園生活外,家庭生活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增加生活經驗、聯系社會的有效平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所以,要從家庭生活入手,由父母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比如,在教學“媽媽的微笑”時,教師可以將學校課堂和家庭生活進行結合,引導學生回憶媽媽每天在家里要做什么,回憶媽媽的樣子以及特點,回憶與媽媽開心的經歷,然后將這些經歷記錄下來,并舉辦演講比賽,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媽媽辛苦的故事。在課程結束之后,布置作業,放學回家之后要幫助媽媽,分擔家務,讓學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孝順父母。
二、走進校園生活,獲得實踐經驗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學生家長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