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案例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10:06: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物保護案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在文物保護的應用
摘要:在信息技術應用逐漸廣泛的今天,文物保護也需要求新求變。而應用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可以在文物保護中還原清晰圖像及內容,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存留與傳承。文章針對數字圖像修復技術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在文物保護中應用進行分析,旨在提高文物保護水平,還原真實歷史,為傳承我國優秀文化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數字圖像修復;文物保護;應用
作為人類活動與文化的重要產物,文物對于文化傳承、遺產留存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技術有限,所以許多珍貴文物不僅難以有效保存,還會因為相關人員操作不當,加快文物損壞速度。而在信息化時代,在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下,數字圖像修復技術進入文物保護領域中。利用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可以提高文物復原效果,對于文物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1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概述
作為利用計算機技術與數字技術,對以往數字圖像進行信息數據修復的現代科學技術,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基于過去數字圖像在處理、壓縮過程中出現局部信息缺失的問題,對待修復物體進行專項修復。在獲取圖像的過程中,會受到外界或數據信息傳遞影響,造成圖像部分或全部區域出現質量退化問題。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將質量退化區域進行噪聲去除,同時降低區域圖像清晰度,利用濾波或參數等手段分析圖像數據,構建相應集合模型,完成圖像修復工作①。目前常用數字圖像修復技術主要有基于變分PDE(Partial…Differential…Equation)圖像修復技術,與基于快紋理合成圖像補全技術。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應用逐漸廣泛,應用趨勢也從數字圖像破損區域自動識別,向信息缺失自動處理與修復方向發展。在各類計算機軟件逐漸普及的環境下,數字圖像修復技術也逐漸以智能化、簡易化為主要發展趨勢。而文物保護工作有對圖像處理的需求,所以在文物保護方面,數字圖像修復技術能夠得到更為精準的應用。
2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在文物保護應用中的意義
信息互聯環境文物保護平臺建設與實踐
摘要: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一種要素,人們的生產生活每時每刻都在使用互聯網。在文化領域中互聯網的應用也非常廣泛,不少博物館都建設了文物保護平臺,有力地促進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通過建設文物保護平臺,能夠使博物館里的文物展覽、二次開發等工作變得更加便捷,顯著提升博物館的管理效率,提高文物管理的準確性,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效益,甚至產生經濟效益。文章主要探討在信息互聯環境下如何做好文物保護平臺的建設工作。
關鍵詞:互聯網;文物保護;文物保護平臺
1信息互聯環境下博物館文物保護平臺中文物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概述
在中國,博物館主要是為公眾提供學習的場所,能夠發揮教育作用,并非用于盈利,屬于公共機構,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對于博物館來說非常重要。在信息互聯環境下,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建設文物保護平臺,能夠優化博物館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服務功能。
1.1博物館文物保護平臺中文物管理信息化可準確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在利用文物保護平臺的過程中,通過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使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智能化、簡單化,提高保護的準確度,準確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例如,博物館新收到一件文物,以往會通過紙和筆記錄,完成文物信息的采集工作,但是現在可以利用影像技術對文物的圖像進行采集,利用紅外線掃描技術對文物進行信息的記錄。在將這些數據記錄輸入數據庫后,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的信息查閱與資料整理工作,便于對文物進行分類,且在全國任何一個地點都可以進行文物資料的查閱工作,準確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此外,在進行文物展覽、保護等工作時,可利用文物保護平臺信息化管理文物,準確記錄相關工作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歷史文物保護工作自查報告
10月23日上午,副市長就關于在全市開展歷史文物保護工作自查行動召開了專題會議,縣分管文物副縣長和縣文物保護中心文物保護科科長參加了會議。會后,副縣長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向縣委書記和縣長進行了匯報,傳達了會議精神。書記、縣長指示:抓緊時間部署落實,按照副市長布置的時間節點要求,把我縣開展歷史文物保護工作自查行動落到實處,不折不扣地完成省委巡視組交辦的任務。我縣緊抓節點、積極作為:一是制定了《關于在全縣開展歷史文物保護工作自查行動的實施方案》,要求文旅局各副局長包片進行自查;二是10月24日—26日,縣委書記、縣長帶隊到文物點進行檢查;三是10月26日下午召開了歷史文物保護自查工作協調推進會,要求縣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發改局等11家相關單位在各自領域開展歷史文物保護自查并于27日中午前報送自查報告。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完善管理體制、加強隊伍建設、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縣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全縣文物工作發展勢頭良好。
(一)文物現狀。根據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統計,我縣登錄各類文物1323處,各級文保單位148處,其中:國保9處,省保14處,市保86處,縣保39處。縣域古建筑1040處,古民居633處,古民居為全國縣域均值的6倍多。1040處古堡古民居規模大、品位高,時代序列完整,被譽為“全國古堡民居第一縣”。
(二)機構設置。縣文物保護中心,原名為縣文物局,于2001年成立,為副科級全額事業單位,2012年成為縣政府直屬正科級全額事業單位。2019年機構改革后,更名為縣文物保護中心,隸屬于縣文化和旅游局,為二級正科級全額事業單位;共有編制8名,現在編在崗6名(缺編2名),領導職數為一正一副,缺一名副科級領導。
二、工作特點及亮點
文旅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一、2020年工作總結
(一)文化方面
1.全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召開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培訓會,14個鄉鎮分管領導、綜合文化站站長、文物網格員代表、“三區”文化人才、群眾文化服務品牌負責人、鄉村文藝隊伍負責人、鄉土文化能人藝人、鄉村文化帶頭人參加培訓。報送《杏則村打造田園式閱讀空間》《杏則村打造分布式露天小舞臺》《土沃村創新非遺傳承模式》《交口村打造“文化+文物+旅游”新模式》《傳統廟宇變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個示范區創建創新案例。協助省廳對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重點改革任務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評估驗收。
2.規范基層建設,豐富文藝作品。深入全縣鄉鎮,規范、完善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實現全縣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豐富文藝作品,創作了歌曲《喜氣洋洋》、音樂快板《奮進新時代》、歌舞《錦繡飛旋》、情景劇《扶貧路上》和MV《之戀》。建成“樹理云”數字文化館和數字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包括讀者指南、講座、展覽、活動、公告通知、數字資源、數字圖書、志愿服務八大板塊,共有數字資源20TB,其中電子書5萬冊共10TB。數字文化館包括精彩資訊、文化品牌、文化直播、業內培訓、數字展廳、惠民院線、文化志愿、非遺傳承八項功能。
3.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對我縣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使用、免費開放等情況進行整改提升。重點打造我縣在太行一號公路沿線點位——杏則村、下沃泉村、土沃村、交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合理設置并精心打造與周邊環境匹配,便于村民和游客活動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將文旅元素深度融合。
4.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成功申報2020年度省群眾文化惠民項目4項。其中,省群眾文化服務品牌1個、省鄉村群眾文藝隊伍(文藝小分隊)35支、省鄉土文化能人藝人17個、省鄉村文化帶頭人35個。開展縣2020年“非遺”、戲曲、圖書流動服務進校園活動,分別走進小學、學校、二中、城鎮初中、中學。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暨文化文明志愿服務文藝、圖書進校園、進幸福大院、進景區、進農村、進警營、進機關、進工地、進社區、進企業、進網站“十進”活動。開展免費送戲下鄉140場,免費送電影下鄉1532場。召開文化人才工作培訓兩場,14個鄉鎮文化分管領導、綜合文化站站長、文物網格員代表、“三區”文化人才、群眾文化服務品牌負責人、鄉村文藝隊伍負責人、鄉土文化能人藝人、鄉村文化帶頭人等300余人次參加培訓,為公共文化服務深入開展提供了人才隊伍保障。
加強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關于文物保護工作的系列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市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8〕54號)及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工作方案》精神,參考《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經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2021〕100次研究同意,現就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全市文物保護利用的各項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領會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深入落實關于文物工作的系列論述精神,緊緊圍繞省委、市委的戰略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文物安全為底線,以科學保護為前提,以合理利用為導向,改革創新強基礎,攻堅克難補短板,奮發有為蹚新路,堅定自信爭一流,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市情的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二、基本原則
——堅持屬地管理原則。認真貫徹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全面落實文物保護的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直接責任,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齊抓共管,形成政府負總責、文物部門監管、有關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新格局。
——堅持分級分類保護。統籌謀劃,合理布局,分級分類,精準施策。推動從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并重轉變、從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保護和周邊環境保護并重轉變、從單一文物點狀保護向單一文物點狀保護和線性與片區文物整體保護并重轉變,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保護管理。
文物局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總結
北京市文物安全工作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始終以維護首都穩定,幾年來。構建和諧北京為中心,以加強文物安全保護工作為重點,以提高執法效能、提供廉潔高效服務為目的從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行業管理入手,強化文物法規教育,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加大文物安全隱患整治力度,建立了有效的文物安全和執法體制,使文物安全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文物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尤其在平安奧運行動”國慶平安行動”中,市結合文博行業工作實際,堅持以“平安北京、文物平安”建設為主線,以落實責任制為抓手,以確保文物安全為目標,明確工作職責,健全責任體系,完善安全工作機制,狠抓責任制落實。經過文博系統干部職工全力以赴、齊心協力和忘我工作,有效消除文物安全隱患上取得明顯成效,取得了兩大“戰役”勝利。截止到今天,市連續11年沒有發生大的文物安全事故,受到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向各位領導匯報:
文物獨具特色,數量多、等級高、分布廣、影響大。目前,轄區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8處(114個單位),文物安全工作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線。北京作為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4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68處,還有2000多處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另有地下文物埋藏區36片,歷史文化保護街區40片,各類博物館151座,各類館藏文物200余萬件。市文物現狀構成了市文物工作的特點,因此,北京市文物局擔負著保護和傳承首都歷史文明的重大責任。隨著形勢的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日新月異,市文物安全工作面臨著諸多新的困難和新的挑戰,同時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一、認清形勢,加大隱患整治力度
近幾年來,由于國家文物局的正確指導,市領導的高度重視,我局積極采取措施,一方面強化教育管理,建立、完善各種安全防范體制,另一方面逐年加大安全設施建設投入,每年投入消防、技防設施、設備的資金近3000萬元,取得了明顯成效,就整體而言,我市的文物安全形勢良好,發展態勢積極穩妥。然而,隨著形勢的發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經濟建設與文物安全的矛盾,對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因歷史原因造成的安全隱患,一時還難以徹底消除,各種社會矛盾給文物安全帶來的威脅不斷加劇,如何在新形勢下保障文物安全,已成為北京市文物局各級領導干部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認真調研,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總的看,居民占用的文保單位隱患較大,多家單位共同占用的文保單位安全狀況較差,開放單位相對隱患較少,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環境存在的安全隱患比較嚴重,北京322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中,文物周邊環境存在安全隱患的占60%,由于這些文物大部分集中在二環內,級別高,深受國內外廣泛關注,文物保護責任重大。我國文物建筑多為木結構,易燃,有的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的居民緊鄰古建筑私塔亂建,有的直接搭建在古建筑的院墻上,通道狹窄,阻礙消防。如孔廟國子監、智化寺、法源寺、白搭寺、克勤郡王府、慶成宮等文保單位幾乎被居民包圍,居民的居住安全條件很差,一旦失火必然殃及文物保護單位。近兩年智化寺院墻外的居民住房曾發生過幾次火災事故,所幸撲救及時,未危害到文物。目前存在的問題是:
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保護與管理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文物的數字化保護也逐漸在各地區的博物館得到推廣和普及,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應用極大地改善了我國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質量,但在文物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很多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如技術手段單一、專業人才不足等,只有針對這些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手段,才能促進我國博物館文物保護和管理現代化水平的提升。本文就對博物館文物的數字化保護與管理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保護;管理
一、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保護的作用
(一)可對文物進行完整化、全方位展示。文物大部分都屬于從古代延續到當今的珍貴歷史文化財富,其經歷了漫長時間的洗禮,因此很容易出現損毀問題,尤其是在進行保障和運輸的時候,整體難度是比較大的,這就導致不同地區的文物交流、展覽活動的開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很多地區博物館中的文物都只能固定在本館進行展示,而無法運輸到其他地方,顯然,這對文物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借助VR等數字化技術則能實現對文物的數字化展示,這樣一來就順利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讓全國各地區甚至全球各個角落的人都能看到文物的全貌,進而增進大眾對文物所蘊含的精神文化的了解。(二)可實現文物的科學修復和還原。博物館的一大重要職責就是對館內的藏品進行全面而有效的保護,這里所謂的保護不僅僅是對文物提供簡單的看護,而是采取適當的舉措確保文物在不會受到進一步破壞的基礎上,實現對其的最大化還原和修復。當前,在我國科學技術不斷更新和改進的背景下,數字化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利用數字化技術可在電腦中編制科學合理的文物修復和還原計劃,并借助數字化模擬的形式不斷嘗試,結合存在的實際問題對計劃加以調整和完善,進而實現修復還原效果的最大化提升。現階段,我國一些博物館所收藏的文物存在較為嚴重的破損問題,如部分古籍文物存在封面褪色、頁碼缺漏等現象,借助數字化處理技術,可對上述問題進行有效改善,使其最大化趨近于本來的面貌,如此一來,人們也能更好地了解這些文物,對我國相關學術研究工作、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三)實現文物資源的實時有效共享。以往的博物館由于受到環境、場地、時間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其展示效果通常不是很好,觀眾也只能親自到博物館才能進行文物的參觀,這就給研究人員造成了諸多不便。不僅如此,很多庫房中的精品文物往往無法第一時間展示給大眾,最終給參觀者帶來遺憾,博物館服務質量也因此而大打折扣。運用文物數字化保護技術可對文物的相關信息進行全面有效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依托三維虛擬技術和信息化交互平臺,配合移動互聯網技術,可實現三維模型全方位、交互性展示,全世界所有網絡覆蓋地區的用戶都能借助網絡進行文物信息的有效瀏覽,進而建立起一個開放性、共享化的虛擬交互平臺,使文物資源得到共享。此外,通過構建信息資源庫,還能給博物館文物研究工作者提供便利條件。
二、當前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保護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偏重于對數字化技術手段的運用,而忽略了對藏品的研究。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的博物館往往過于看重信息化展示技術的運用,存在濫用聲、光、電的情況,虛擬數字展示通常只是虛有其表,相關內容并不充實,往往只是把實景圖片簡簡單單堆砌起來,認為這就是展覽的數字化,顯然,這與數字化展覽的本質是相去甚遠的,也無法充分發揮出數字化技術和文物藏品真正的價值。(二)文物數字化保護的交互性偏差,技術手段過于單一。現階段,我國很多學者都較為重視文物數字化方面的理論研究,相反,對于一些操作性較強的實踐案例的關注卻比較少,且文物保護活動十分簡單,大多為拍攝、復制和記錄相關資料等,真正進行深入研究的非常少,文物數字化保護的交互性程度較低,所采用的技術方法也十分單一,很難真正滿足人們在數字化展示上的需求。部分博物館的數字化展示和真正實現在家就能順利觀看文物展覽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三)不具備文物數字化保護的優秀人才。當前,我國很多博物館對外包公司的依賴性較強,且科技公司本身在技術水平上就高低不一。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的科技部分通常需要外包公司參與其中,技術方面的問題大都是交給外包公司進行協調解決的。在文物數字化推進過程中,文物工作人員與科技公司的相關人員在理解上往往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需求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十分顯著。另外,科技公司由于受制于自身的發展水平,在技術上也經常面臨“供不應求”的問題。(四)共享性有待提升,數字化保護各行其是的現象較為突出。盡管我國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完成了“文物數字化保護標準體系及關鍵標準研究與示范”項目的驗收,然而,部分博物館與科技公司依然存在根據自身的相關規范與習慣進行操作的問題,導致很多研究數據很難客觀真實地反映出文物的真實狀況,文物數據的共享程度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整體利用率較為低下。
文化局半年工作總結3篇
第一篇:圖書館半年工作總結
一、聯合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
協同縣科技局、科協、衛生等部門,聯合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以豐富群眾科學文化生活為內容,采用有獎猜謎的方式,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還精心采購了500余冊的圖書,全部派發給基層的農林兄弟們,為他們第一時間送去科技種養的知識,得到了廣大農林朋友們的熱烈歡迎。
二、繼續做好全民閱讀宣傳月活動
1、開展《書籍的歷史》圖片展
展覽分“圖畫到文字”、“載體的演變”、“書寫與印刷”、“書籍的內容”四個部分,有照片、有故事、有史實、有佐證,通過圖文并茂的全景式方式展現書籍千年演進歷程,使市民不但能欣賞到不同時期書籍的獨特魅力,還可領略名家名著的風采。
沿海近代西洋建筑的保護策略
[摘要]廣西沿海地區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數量較多、規模較大的西洋建筑。這些西洋建筑具有諸多價值特色,理應得到保護與利用。本文通過分析廣西沿海地區近代西洋建筑保護利用的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價值特色、保護現狀、保護策略三個方面展開論述,為廣西近代西洋建筑的保護和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西洋建筑;保護利用;廣西
一、廣西沿海近代西洋建筑的價值特色
(一)歷史文化價值
百年風云巨變,百年歲月留痕。廣西沿海近代西洋建筑作為對外開放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物質成果,記載著近代北部灣地區歷史、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內容。無形的記憶需要有形的物質承載,通過開發利用將這些歷史記憶通過物質的形式展現在人們眼前,能有效還原歷史真相,具有收藏和展示歷史記憶的重要意義。
(二)藝術價值
紅色文物數字化保護與云文化傳播路徑
摘要:融合線下紅色文物的鑒賞、修復、展覽、文創、研學和線上紅色文物資源的數字建檔、紅色文物價值的可視解讀、紅色文物內容的網絡傳播、紅色文物信息的智能整理,讓不可再生的紅色文物資源轉為可流轉的戰略數據資源。通過文獻綜述法、案例分析法和線上、線下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等方法研究。配合政府思政教育理念、引導文化企業正確價值觀,融入大眾新時代視角,打造“互聯網+紅色文物+數字保護+微課堂”模式。推動流散海外和民間的南京紅色文物資料數字化回歸,數據永久保存在云端,有利于對暫時無法進入博物館體系的民間紅色文物進行整理和修復、對搜集到的口述歷史進行保護,增進紅色文物的交流等。在微課堂傳播中潛移默化地培育愛國思想,弘揚南京紅色文化。
關鍵詞:南京紅色文物;數字化保護;微課堂;傳播
一、南京紅色文物概述
2021年5月27日,《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獲得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查批準,將于7月1日實施。這標志著南京紅色文物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已有法可依。紅色文物是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奮斗拼搏的歷史記憶載體,更需要以史鑒今,激活紅色記憶、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保護紅色文物資源、講好黨的故事。2021年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充分采納專家、相關單位和各區政府意見的基礎上,對全市范圍內不可移動和可移動革命文物進行了核定、評選,形成了南京市革命文物名錄(第一批),共計58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4279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其中,南京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中的保護級別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南京市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中級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一般、未定級。此次公布的革命文物名錄全部為紅色文化遺產,類型為重要革命機構舊址、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地、革命領導人故(舊)居、烈士陵園、紀念設施、文物藏品等,如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舊址(梅園新村)、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舊址、雨花臺烈士陵園、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建筑遺存(總統府門樓)、浦口火車站舊址、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南京長江大橋、“京電號”小火輪、1945年8月28日在延安機場散發的《毛澤東談話》等都名列其中。這些紅色文物是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見證,是黨和國家走過無數革命歲月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紅色遺產。南京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形成“雨花英烈精神”、組成愛國民主統一戰線的重要陣地。南京紅色文物資源蘊含的紅色精神價值,往往重于物質空間的實體價值。目前,近一半的南京紅色文物資源實體已滅失或無實體資源。由于一些地方保護意識不強、經費投入不足、專業人才匱乏,部分紅色文物已遭破壞甚至消失;部分不可移動資源點存在年久失修、消防隱患多、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須積極搶救、保護和傳承,將項目引入課堂,增強青年的主人翁意識,帶動身邊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主動投入對紅色文物的保護和傳承。數字化保護的大發展,使紅色文物與科技創新、數字化建設的結合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二、南京紅色文物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一)研紅色文物,證紅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