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5 09:53: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雙語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美術雙語素質教育論文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雙語教學英語氛圍
目前雙語教育工作方興未艾,本人作為美術教師參與其中,最大的感觸是在教學過程中,既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充實了自己的英語知識。非英語專業教師特別是美術教師,如何順利的開展雙語教學,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小學低年級美術雙語教育的優勢
專家認為雙語教學適宜在小學美術、音樂、自然和勞動等課程進行試點,這些課程直觀形象、操作性強,學生可通過教具、借助教師的表情、姿態、演示體會外語的意義。尤其我校采取小班化教學,人數不多,英語層次較平均,小年級學生對語言感知力較好,有一定的適應性,在美術等學科開設雙語教學,為小學生此后的英語再學習鞏固基礎,全面的學好英語作好充分的準備。這學期,我校就專門在小一年級開設了雙語班,讓學生從一年級就接受整體的雙語教學訓練。雙語教育針對不同年級、學科,對于適合美術、音樂等這類技能性較強的學科的雙語教學模式,是雙語教學模式中的二模TransitionalBilingualModel(雙語過渡法),即在教學過程中,不失適宜而自然地運用英語口語進行教學,是一種漢語、英語自然結合進行教學的形式。
二.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
雙語授課不是簡單的加法,不是增加一些英語的課堂規范用語;也不是將內容翻譯成全英文,全部用英語上課這成了另一種單語教學,而不是雙語教學了。用兩種語言講課,在用母語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穿插、夾雜、并用一些英語單詞、英語短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尤其是本學科的專用名詞和術語。這是雙語教學的標志。而課堂上評價或指令性語言的英語會話,平時的英語教學或活動中就能學到,不是雙語教學的主要內容。雙語教學正是要創造一種學英語的氛圍,將這種氣氛延伸、拓展并滲透到其它的學科。
兒童學前雙語教育論文
[摘要]:語言的多樣性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學前兒童的雙于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然而在我國雖然學前兒童的雙于教育已經普及,但由于學前兒童雙于教育缺乏科學的理論基礎,人們對雙語教育的理解上也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本文將從雙語教育的概念出發,闡述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對學前兒童實施雙語教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現代社會是知道全球化的社會,同時也是雙語以至多語的社會。“雙語教育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系統,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1]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雙語教育受到了相當廣泛的重視,雙語教育的低齡化也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開展雙語教育成為我國學前語言教育的“熱點”。
一、雙語教育的概念。
“雙語”的英文表達為“bilingual”,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給出的解釋是:一個懂得聽、說、讀、寫,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種語言知識和能力比另一種語言好的情況。[2]早在公元一世紀,羅馬著名的教育家昆體良,就第一次提出了“雙語教育”(BilingualEducation)問題。他所提出的“雙語”是指希臘語和拉丁語。昆體良主張,在語言的學習上應先難后易。時至今日,為了適應時代、社會的需求、變化,我們提出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所謂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在幼兒首先習得母語的基礎上,對第二語言(主要是英語)的興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雙語口語交際能力,旨在培養幼兒聽說雙語的興趣,促進幼兒認知、記憶、想象等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
二、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前兒童雙語教育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中高職雙語幼教學前教育論文
一、中高職雙語幼教專業課程體系銜接現狀
(一)培養目標定位不清
筆者對比了雙語幼教專業的中職和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發現,兩者在語言表述上基本一致,缺乏清晰的人才差異定位。沒有體現出中高職的教育層次性,也沒有體現出中高職人才培養的層次性,體現不出中職技能型人才和高職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差異性。沒有體現出高職是中職的延續和提升。在訪談相關教師的時候,也問過是否了解本專業的中職和高職是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中職和高職培養的人才的落腳點在哪。相關教師認識到中職和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有高低,但是卻不能較為明確的說出不同點在哪。這直接影響后期的課程設置,這說明了教師對人才培養目標的不清楚,直接會導致后期的課程教學中的偏差。
(二)課程設置重復
課程的設置決定著學生的能力結構,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必須要經過企業調研,從崗位(群)工作任務出發,結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反推出課程。但在調查中發現,雙語幼教專業中職和高職的專業必修課課程設置上大抵相同,根本沒有體現出職業教育不同層次人才的自身特點,同時也沒有考慮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和整體性。在訪談中職起點的高職學生的時候,不少同學就反映高職所開設的許多課程在中職階段已經學習過,甚至有些課程的教材都是一樣的。相同的課程,相同的教材,中職學習一遍,高職又學習一遍,這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的疲倦性,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同時也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高職是中職的延續和提升,因此中高職專業課程有一定的重復是可以必須的,但是像這樣大規模的重復是違背了教育教學的規律,也是背離了經濟學中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反映出,樂理與試聽練耳、鋼琴、聲樂、現代體育舞蹈、學前心理學、教育學、幼兒形體與舞蹈創編重復最嚴重。在對比中高職專業必修課程發現,高職開設的17門專業必修課,有11門與中職有所重疊,共計課時754,占所有專業必修課的63%。有中職鋼琴基礎開設126課時,在高職階段又開設了64課時,合計有190課時。樂理與試聽練耳中職126課時,高職82課時,合計208課時。聲樂,中職126課時,高職64課時,合計210課時。幼兒形體與舞蹈創編,中職126課時,高職208課時,合計334課時。在五年的職業教育學習中,前面所述的課程就學習了4年,雖然這些課程是日常的幼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術知識,但是重復性的課程,過多的課時量會占用學生大量的時間,而缺少其他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
(三)課程銜接認識不夠
國際法教學優化研究
現階段,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發展趨勢,各國之間不斷擴大在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加大了相互間的依存性。但在合作與和平的背景下,國際局勢常常會受到局部性動蕩和戰爭等因素的影響。國際法教學也會受到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如果依然按照傳統的國內法學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將無法適應國際法教學的需要,并且會讓學生感覺學習國際法非常抽象和枯燥,大大降低學生學習國際法的興趣和積極性,最終造成國際法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新國際形勢下,研究和探討國際法教學的優化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各高等院校在國際法教學改革方面的重要研究課題。下面,先講一講國際法教學的三個特點。
一、國際法教學的特點
(一)多樣且聚焦,龐雜但不亂。國際法學濃縮性很強,只聚焦于國際私法、國際公法和國際經濟法三個方面,卻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國際關系問題。國際法門類較多,表現出繁雜的特征。例如,國際經濟法廣泛涉及到國際保險關系、國際貨物買賣關系、國際稅收關系、國際投資關系等,但這些國際關系又都能歸結到私法關系、公法關系和經濟關系上來,因此說國際法學雜而不亂。(二)國際法中缺少“法理學”。與國內法相比,國際法的法律體系并不是特別發達,如國內法體系具有法史學、法理學、憲法學等基礎性學科,國際法體系卻沒有。所以,國際法教學一定要設置在國內法教育和基礎法理學教育后面,其一方面是學習循序漸進和知識積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因為國際法有很多基礎性原理、概念需要借助國內法來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沒有基礎性學科的統領和支撐,不但會影響國際法學的發展,還會影響到國際法學的教與學。(三)國際法學受國際關系影響較大。國際法學與國際關系學的視野相同,都是以國家為中心密切關注國家的發展與和平問題,以及“國際治理”、經濟全球化等國際問題。國際法學與國際關系學之間有著頻繁的學術互動,它們都在彼此學科中汲取營養,找尋各自的理論支撐點。盡管國際法運用國際關系目前只是局限在國際關系的基本原理方面,但這也說明了國際關系與國際法之間的跨學科分析已被學界所認可,并已蔚然成風。另一方面,國際法學與國際關系學之間的互動性也體現了國際法學鮮明的政治色彩。從國際法學的內容可以看出,在冷戰和后冷戰時期國際法的教學內容是不同的,這反映了國際法學教育必須服務于外交斗爭和政治斗爭的需要。所以,國際法學教育也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把國際關系史、國際關系和國際政治的實踐深入融合到國際法學教育中,將會大大提高國際法學的教學效果。
二、當前國際形勢對國際法教學的影響
(一)國際形勢嚴峻。步入21世紀,國際形勢依然嚴峻,在戰略上西方國家對中國仍然實行擠壓政策,在領海領土權益上中國和周邊國家還存在爭議,國際形勢非常復雜。另外,在新興領域也凸顯安全問題,圍繞網絡、海洋、太空、極地等問題的爭斗不斷。隨著對外交往的不斷增加,我國要想在國際形勢下更好地體現本國的主張和立場,需要以國際法為依據,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國際法專業人才。(二)國際法教育目標的變化。國際法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可直面目前社會問題和國內國際環境,能全面考慮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因素,以及本國國情和外國先進法律經驗,可創新性解決法律問題的專業人才。假如培養的國際法人才只會像計算機一樣,機械地應用法律,那樣就很難促進社會的發展。因此,在新國際形勢下的國際法教學應當培養更多具有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富有法律思想和法律精神、具備法治信仰的人才,而不是讓學生掌握所有的法律或法律的一切。
三、新國際形勢下國際法教學的優化
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學生認知差異對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指明了方向。本文在梳理關于認知與教學、學習問題研究的基礎上,從統計學課程認知表征、統計學認知共性與個性、學生認知差異對教學的影響等方面探討了課程認知與教學關系與作用,最后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提高統計學教學質量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課程認知;認知差異;統計學;課程改革
課程認知是對課程的總體認識和感受,是學生學習課程和老師教授課程的基礎。因此,準確的課程認知、全面了解學生的課程認知差異對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也已經引起國內外學者對認知與教學、學習問題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國外對于認知與教學、認識與學習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從心理學的視角研究教學任務、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及個人學習行為等問題。比如,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教學理論。國內學者對于此問題的研究主要是把認知理論與教學設計結合進行探討。比如,毛景煥(2000)從認知結構理論探討了教學設計的原理;王艷萍(2004)、王旭紅(2008)等人運用情景認知理論研究雙語教學、英語教學;王文智(2009)、趙立影(2010)基于認知負荷理論分析多媒體教學、復雜學習中各種教學策略。但是,目前國內外專門就學生認知差異與課程教學的相關研究并不太多。從國內研究成果來看,對于此問題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總攬性研究,比如邱俠(2003)、林俊(2008)等分析了認知差異對教學的影響;(2)具體課程教學研究,比如王妍莉(2009)、成小明(2002)、程勤風(2005)等分別基于學生認知差異研究了信息化教學、政治理論課教學、雙語教學。目前國內沒有基于學生認知差異研究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成果,更沒有對數學、應用性較強的統計學進行教學研究,因此,本文從學生認知差異的角度研究統計學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創新。
1統計學課程認知表征
1.1統計學課程認知類型
根據統計學課程的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們可以把學生對統計學課程的認知類型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學科認知。學科認知是指學生對學科特點、性質的認知,主要包括課程特點、課程用途和先導課程等認知,是對統計學總體概貌的初探。(2)能力認知。能力認知是指學生對課程學習預先儲備能力的認知,主要包括能力基礎、學習壓力等認知,是在學習統計學課程之前對學生實際能力和目標能力的初始判斷。(3)方法認知。方法認知是學生對課程學習方法和手段的認知,主要包括統計實踐、軟件操作等認知,是對統計學課程學習方法的初步認識。(4)效果認知。效果認知是指學生對課程教學質量、學習效果的認知,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教學工具、學習興趣等認知,是在學習統計學課程后對教學滿意度的評價。
微電子半導體物理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半導體物理學為電子信息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具有內容抽象、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不高等特征,本論文系統分析了半導體物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并以微電子專業為例,結合其專業特色,提出了在教學中引入前沿熱點案例分析、互動教學、雙語教學等相應改革措施,為高校特色專業建設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關鍵詞:微電子專業;半導體物理;課程教學改革
“半導體物理學”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設計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今后從事光伏、LED、鋰電池等先進電子材料及器件領域以及集成電路設計及制造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1,2]。作為微電子專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雖然不少高校充分認識到了“半導體物理學”對于相關學科發展以及學生專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3,4],但由于這門課程存在內容抽象、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不高等特點,導致其實際教學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本論文系統分析了半導體物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并以微電子專業為例,結合其專業特色,提出了在教學中引入前沿熱點案例分析、互動教學等相應改革措施,希望為高校特色專業建設提供一條新思路。
一“半導體物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典型性問題
重慶郵電大學“半導體物理學”課程所用教材為劉恩科、朱秉升、羅晉生等人編著的《半導體物理學(第七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該教材屬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電子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精品教材。結合該教材的內容設置以及本人所在微電子系部教研室的相關教學實踐,我們發現該門課程存在以下典型問題:(一)內容抽象。根據重慶郵電大學微電子系的教學大綱,“半導體物理學”可分為兩大部分[5],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半導體的相關基礎知識,包括半導體中的載流子狀態及能帶結構、雜質及缺陷能級、載流子的統計分布、半導體的導電性及非平衡載流子。第二部分主要介紹與半導體器件結構相關的界面效應,包括pn結、金屬和半導體的接觸、MIS結構、半導體異質結等。該課程教學過程中涉及知識面廣,需要學生在選修該門課程之前具有扎實的高等數學、固體物理、量子力學等課程基礎,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無法在規定學時內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同時,本門課程物理概念多、易混淆知識點多、物理模型推導過程繁瑣,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感到內容抽象、知識點銜接困難,進而失去學習動力。另外,本門課程為基礎理論課,較難通過實物演示讓學生明白其中的物理過程,這也給不少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帶來了困難。(二)教學模式單一。與大部分高校類似,重慶郵電大學“半導體物理學”課程的講授方式也是課堂板書加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方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會使得教師無法合理規劃教學進度。由于這種傳統授課模式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講解,而本門課程的內容較多,難度較大,但僅設置了64學時,使得不少教師的授課重點集中于概念的講解及相關模型公式的推導,而極少有時間詳細講解相關概念及模型的來龍去脈、相互關聯以及應用實例,這樣使得教師雖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單一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感覺內容枯燥,缺乏學習興趣,進而導致其對相關的知識點理解不夠透徹,逐漸對課程學習感到吃力,以至于出現厭學的情況。(三)學生參與度不高。根據我們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不少大學生對“半導體物理學”課程的參與度比較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認知方面:大部分學生課后不會對所學知識加以歸納,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不會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學習,課后作業經常出現抄襲現象,在課程考試前夕只能通過傳統方式進行死記硬背,造成學習效率低下,并且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不夠。(2)興趣方面: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校過于注重學生的卷面成績,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培養,從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知識點的記憶,這樣一來,課堂必然缺乏活躍氛圍,長此以往,學生將會對“半導體物理學”課程學習產生抵觸心理。(3)行為方面:雖然出于提高學生注意力的考慮,不少大學已經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電子產品,但不少學生在課堂上仍然表現得非常沉默,不愿與教師交流,沒有自己的想法,同時在課外很少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尤其是實驗動手能力較弱。
二“半導體物理學”教學改革探索
教師教育概念和實踐革新
教師教育效率,即在單位時間內,學習者自身潛力發揮的程度和獲取的學習收益。“效率”不僅影響著教師的發展水平,而且決定師范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本文結合洛陽師院的辦學實踐,就提升教師教育效率的理念和制度新問題作些思索。
一、樹立效率和質量的理念
教師教育效率和質量是一對具有共生關系的概念。雖然,國際上對高等教育發展的關注目光似乎已經從效率優先轉向了質量優先,但在此處把提升效率作為重要新問題進行討論并非和國際趨向相沖突。尤其在高等教育仍面臨著規模擴張的現實沖擊情況下,不僅需要構建教師教育質量的制度保障機制,而且也需要構建完善的效益監控體系,非凡需要構建對辦學經費使用效率的監督和控制體系,并通過效益監控體系確保“質量是生命線”的落實。
為了持續提升教師教育效率,升本以來,洛陽師院一方面端正辦學理念,明確辦學定位和辦學思路;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實踐探索,努力創新制度環境,不斷完善效率提升的制度保障系統。學校認為:教師教育效率的提升,依靠于富有特色的開放環境,依靠于扎實的教師教育實踐,依靠于目標、內容等的和諧融合,更需要依靠于制度建設。教師教育假如不和基礎教育實踐相結合,不能按照基礎教育的需求和發展及時有效進行系統改革,或者雖然作了一些改革而缺乏自身辦學特色、模式、標識、計劃、獨特舉措和獨特思路,教師教育效率的提升就難以發生。教師教育假如缺失系統的制度保障,其效率的提升也同樣難以發生。所以,提升教師教育效率,必須首先具有成熟并富有特色的、開放的、實踐的、融合的和制度性理念系統,遵循教師教育的發展規律形成明確的發展思路。升本以來,洛陽師范學院發展教師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走開放性、實踐性、合和性和教師教育制度系統化的發展之路。
二、倡導教師教育的開放性
所謂開放性,指教師教育的視野必須面對國際改革的現實,必須和國內前沿的改革趨向相接軌,必須和基礎教育的需要相吻合。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革教師教育的體制,構建開放多元的教師教育模式,并努力創造條件,提升教師教育的學歷層次,以此提高教師的專業學術水平和教育專業素養。例如,洛陽師院的一批教師經過多年探究和實踐,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相似教育模式”就是學校堅持開放性辦學的結果。
江川縣婦聯上半年工作總結
江川縣婦聯2005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半年來,我縣各級婦女組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和縣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圍繞縣委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三化兩著力”的發展思路,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主題,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維權”的工作方針,認真履行代表和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的基本職能,不斷深化三項主體活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服務大局、服務婦女、服務基層,為我縣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抓學習、強素質,提高為婦女辦實事的能力
(一)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一是采取支部學習為主,個人學習為輔的方式組織黨員認真學習《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讀本》、《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聽黨課,觀看周國知、牛玉儒等同志先進事跡的電教片,提高了黨員的黨性修養和為民服務的意識。二是組織黨員對照《黨章》規定的黨員義務,按照“兩個務必”和“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全面總結個人近年來的思想、工作和作風等方面的情況,重點檢查自身存在的問題,剖析思想根源,撰寫黨性分析材料。三是組織召開民主生活會,進行交心談心、民主評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結合征求的意見和自身查找的問題,認真制定整改措施。四是提高為婦女辦實事的能力,為婦女解難事:協調縣農業局為城東羊肉店的白桂仙解決了飯店用水的問題;協調縣水利局為江城鎮李金芬解決了“綠寶花卉基地”花卉用水價格過高的問題;協調九溪鎮解決了九溪蔣記菌子宴宋樸煥要求建蓋野生菌系列產品加工廠的征地問題;協調前衛鎮解決了牌坊酒家李四仙要求建蓋系列魚產品及土特產品深加工廠的征地問題等。
(二)學習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縣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和婦女工作的業務知識。一是縣婦聯組織各級婦女組織,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縣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并要求各級婦女組織要結合縣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和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圍繞各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工作;二是縣鄉鎮婦聯堅持每周一的學習日制度,提高干部職工的自身素質;三是鄉鎮婦聯每月堅持組織村婦女干部學習《中國婦運》、時事政治及本縣、鄉鎮發生的重大事情,努力提高了村組婦女干部的業務素質和政治水平。
二、深化三項主體活動,進一步推動我縣三個文明建設
鄉鎮三年教育改革工作總結
第一篇:
三年來我鎮教育的發展概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地區,經濟、社會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注重人才為本,教育為基礎。
我鎮鎮黨委、政府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從經濟建設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在2000年8月召開了我鎮鎮教育工作會議,制定了“加快我鎮教育改革,創建一流教育”的宏偉目標。把高標準、高質量地發展本地區的教育作為己任,把教育規劃、學校設點布局納入整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體系。同時頒發了《關于我鎮鎮教育改革實施意見》,以推動我鎮鎮教育單位人事制度和分配激勵制度的改革,鼓勵多勞多得、優質優酬,調動全體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促進改革向縱深發展。
鎮黨委于2001年成立了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聯系各方協調解決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困難和問題。在領導小組的關心幫助下,組織學生參加迎奧運長跑簽名活動;舉行了千名師生上井岡——“紅色之旅”活動,通過對革命根據地參觀訪問,緬懷先輩們的光榮事跡,增強了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責任感。今年又通過與泗涇法院、泗涇少管所、我鎮派出所協調,分別和我鎮中學、我鎮小學、市大學附屬外國語中學簽約共建法制教育基地,同時,三單位的領導分別受聘擔任三所學校的法制副校長,并根據各校實際制定和落實適合我鎮教育形勢的中小學法制教育計劃。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鎮各職能部門、各村委都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因地制宜、積極主動的組織開展健康向上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活動,努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共同擔當起教育關心下一代的重任。
在財政預算的教育經費足額及時到位的基礎上,在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同時,政府已連續三年每年投入100萬元作為學校教育改革獎勵基金,用于引入競爭機制,拉開差距,鼓勵先進。黨委、政府重視學校硬件條件的改善,三年中,我鎮小學新建了教學樓,改造了學校體育場;我鎮幼兒園增建教學樓使辦學規模擴大一倍;我鎮成校經大修和硬件投入后,辦學條件在區成校系統內達到名列前茅;尤其讓人自豪的是,政府投入巨資遷建了堪稱市鄉鎮中學一流硬件的新我鎮中學;2002年我鎮鎮人民政府與市大學聯合開辦了市大學附屬外國語中學。三年中,我鎮在新建我鎮中學、上大附外中,以及小學、幼兒園、成校擴建、改建所投入的經費達到5400萬元(不包括土地),其中,新建擴建校舍建筑面積合計為31800平方米,新建改建綠化、道路面積計為46000平方米,校園建設面貌和學校硬件位居區一流水平。
教師教學管理個人述職4則
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時間總是那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悄悄流失,學校這一年的一切也總會在我腦中一次次回想。我也總會捫心自問:內心那份教育責任的堅守如何?客觀地說,我自認為依舊在默默地努力!借今天的述職我把我這一年的思想、工作、學習等向各位作個如實匯報,如有不妥,敬請批評指出!
一、瑣瑣碎碎書記事作為書記我努力地擺正自己的位子,處處注意以學校利益為重,以大局為重;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攬事不攬權。在做好黨務工作的同時,我用心地解學校之所急,教師、學生之所難,為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盡了我的努力!
黨,應當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為此,這一年,邀請教育局領導專家來我校講課多次次:《解讀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新余教育發展的形勢和任務》,《光輝歷程,難忘黨恩》等。我本人也緊密地聯系一小實際,深刻反思,做了四次專題講座:《八零后教師的成長與責任》、《讓少先隊工作永遠充滿活力》、《學習落實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中之重”》、《黨務工作也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等。以此從思想上引領學校管理和教師發展。我幾乎每天進入我校博客圈瀏覽和對老師們大多數原創文章的跟帖、點評等,這也是我了解老師思想的工作方法之一。我只要有空就喜歡到學校各地看看,發現學校所需,解決了不少學校安全隱患;喜歡到老師辦公室去聊聊,了解老師們的困惑。還是那句話,我不一定能夠為學校,為老師,為學生們做到很多,但也許能幫著點什么。
務實開展黨的各項活動。質量提升年活動,全校齊心協力獲得省教育廳先進單位。其中,我對學校十個方面工作的提升歸納和匯報也促進了學校工作的開展。“學先進,找差距,謀發展”活動的開展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明確了發展的方向。“創先爭優”以及迎接建黨90周年系列活動中:黨團員義務勞動,黨員創先爭優示范崗,莊嚴的入黨儀式還有實實在在的師德建設和黨的基本知識兩次考試等活動安排得既務實又創新。因我校教師博客圈的作用得到較好發揮和歸納(匯報材料實在,沒有半點虛假),成為我省唯一獲教育部一等獎的中小學創先爭優活動優秀載體,并到教育部做典型介紹。另外,今年,我主管的宣傳工作獲局先進單位,思想政治工作也市委市政府評委先進單位,黨總支被評為教育局“先進基層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