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學的利弊范文

時間:2023-10-19 16:07: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雙語教學的利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雙語教學的利弊

篇1

【關鍵詞】 幼兒 雙語教學 利弊分析

【作者簡介】 王艷蘭,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直幼兒園園長,從事幼教管理工作;秦小紅,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直幼兒園業務園長;程俊焱,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直幼兒園業務園長。

【中圖分類號】 G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103(2015)03-0056-02

一、幼兒雙語教學是幼教發展的必然趨勢

低齡幼兒雙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幼兒在早期就獲得學習和運用第二語言的基礎。現代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幼兒潛能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每個幼兒都有在大腦中形成兩個以上語言中樞的可能性。如果在語言中樞發展的關鍵期內,給予幼兒一個習得第二語言的良好環境,則幼兒第二語言中樞的機能很容易在激活中得到發展。

從地區分布上看,幼兒雙語教學基本上與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格局一致,即沿海經濟文化發達地區及省會等大城市,雙語幼兒園數量多、質量好,一些地區已經開展了相當規模的實驗,取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 有一定數量的研究成果發表。但內陸經濟文化欠發達地區及中小城市雙語幼兒園數量較少、質量較差,農村地區幾乎沒有真正的幼兒雙語教學。

從宏觀管理上看,各地市對雙語幼兒園及其師資,普遍沒有統一的規范和管理。雙語幼兒園沒有特別的資質審查,許多幼兒園僅僅是開設了外語課,甚至只是教幼兒學了幾個單詞,就冠以雙語幼兒園的名字或曰開展了雙語教學, 其目的往往是出于經濟利益, 滿足家長的心理, 吸引更多的生源。大多數幼兒園對幼兒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一定的認可,同時又存在許多模糊的認識,還有發自內心的擔憂。實踐中由于擔心效果不好而不敢開展幼兒雙語教學的幼兒園為數不少。

從研究機構的設置上看,各地的幼兒雙語教學研究基本上是自發的、零散的、孤立的,缺乏互相合作、統一配合,造成實驗與研究上的重復與低效。

國外雙語教學已取得了豐富經驗。許多國家雙語教學起步早、發展快、規模大、成效好,形成了多種雙語教學理論流派,出現了有代表性的十多種類型的雙語教學模式。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我們要認真分析和鑒別,找出適合我國的真正的精華。

二、在幼兒早期實施“雙語教學”的利弊分析

1. 雙語教學和雙語教學的理論界定

雙語教學可以定義為是一種把兩種語言(一般是學的母語和目的語)同時作為教學媒介語的教育系統。目前我們正在實施的所謂的雙語教學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的雙語教學,甚至大部分只是單純的外語教學。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地用外語去教授其他的學科知識,而只是簡單地學習一點語言知識或培養一點語言基礎和能力。并不是說隨便在課堂上講幾句外語就是雙語教學了。真正的雙語教學要求是比較高的,單純的外語教育只是其中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2. 在幼兒早期實施“雙語教學”的利弊分析

對于幼兒早期開展“雙語教學”到底是利多弊少還是弊多利少, 專家們的觀點各有所異。贊同者認為:在3~10歲年齡階段的幼兒的大腦的可塑性很強, 尤其在自然交際的環境下, 他們在語音習得方面比成人占有更大優勢,比較容易學到較好的甚至接近本族語者的語音,語言習慣也比較容易形成。

然而,有的人對此卻持相反的看法,認為幼兒時期如果太早對他們進行雙語教學是揀了芝麻放了西瓜、既不利于學好母語,也不利于非語言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臺灣也有教育專家指出,語言學習最好由近到遠,先學好母語再學英語。年齡過小的幼兒不僅認知能力的發展不夠完善,而且也處于第一語言的掌握時期,語言還不夠成熟,此時實行雙語教學易使幼兒出現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的沖突,對于兩種語言的學習都不利、且違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

三、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1. 現今存在的問題

(1)從師資來源看,雙語幼兒教師隊伍的構成不是很復雜, 但普遍未受過雙語教學專業訓練。未掌握雙語教學原理和技能技巧,未形成合格的雙語教學素質,難以滿足雙語教學的需求。

(2)從待遇方面看,盡管雙語幼兒教師所從事的雙語幼兒教育工作遠遠復雜于單語教育, 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從一般的道理上講,理應獲得較高的報酬,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只有少數園所的雙語教師可以象征性地多得到一些報酬。

2. 問題解決方案

(1)制定規范, 統籌雙語幼兒園的管理。針對目前幼兒雙語教學管理上的放任自流與雙語幼兒園魚目混珠的現狀,建議各市、區教育局等幼兒教育管理機構,規范對幼兒雙語教學的管理,制定雙語幼兒園的最低標準,嚴把雙語幼兒園的審批關,逐步減少名不符實、質量低劣的所謂雙語幼兒園對幼兒雙語教學的不良影響。

(2)提升對幼兒雙語教學的認識。目前存在的關于幼兒雙語教學的許許多多模糊的、甚至錯誤的認識,干擾了雙語幼兒教育的順利開展,因此必須予以澄清、提升與糾正。要引導人們認識開展幼兒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價值,分析幼兒雙語教學與母語教育、外語教學以及幼兒全面發展之間的關系,正確對待和歸因幼兒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沉默期、負效應等,堅定對幼兒雙語教學的信心和恒心。

(3)建立研究機構,開展立體合作研究。鑒于目前我國幼兒雙語教學研究基本是自發,分散、低效,缺乏合作的現狀, 建議設立相關的研究機構(不是行政機構),形成研究網絡,如建立各級幼兒雙語教學研究中心或雙語幼兒教師協會之類的組織,以各省市地的幼兒園為依托,開展切實、深入、有效、立體、連貫的幼兒雙語教學的實驗與研究,實行科研與實踐結合、專家與幼兒教師結合、園內與園外結合、普及與提高結合,踏出一條中國式的漢、英幼兒雙語教學之路。

(4)加大投入,以政策保障雙語幼兒師資的標準。全面提高雙語幼兒教師的素質,突出英語口語訓練。集中力量,突破教材編譯難點。在我國的雙語師資培訓中要十分重視這方面的訓練,培訓課程要涉及雙語教學基礎理論、雙語教學交際技巧以及一門有關語言學習經驗的專門課程。

四、幼兒雙語教學的發展方向

1. 注重幼兒語音、語調的培養

學前雙語教學的重點應當始終放在發展幼兒的語音和語調方面,注重培養幼兒的聽說能力。學前幼兒聽覺敏銳模仿力強,他們能模仿英語的語音,能分辨出語調。這就要求:1、加強雙語教師自身的語音、語調的培訓,有條件的幼兒園可聘請外籍教師進行教學;2、借助原聲磁帶、DVD、VCD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使幼兒從小就形成純正的外語發音;3、創設優良的雙語學習環境,包括環境布置、師生日常交流等。

2. 了解幼兒的語言發展特點,注意幼兒句子的發展

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產生。幼兒在能說出某種結構的句子之前,已能理解這種句子的意義,這意味著他已感性地掌握這一方面的句法,對句法的掌握是衡量幼兒語法和語義發展的重要標志。因此,教師在幼兒面前使用的句子應該與幼兒的理解水平相一致,適當提高自身句子的難度,對幼兒的句子理解和句子產生都會有積極的影響。

3. 注重幼兒興趣的培養,教學方式應游戲化、生活化和情景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從這里我們可以分析出,學前幼兒的雙語教學旨在培養其對學習的興趣,同時由于他們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因此,游戲不但是適合學前幼兒特點的活動形式,而且是促進其語言發展、社會性發展的最好活動形式。

綜上所述,雖然幼兒具有學習第二語言的潛能,但這并不必然意味著他們可以順利地學好第二語言,這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長以及社會全方位的努力,以培養幼兒雙語學習興趣為主,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在快樂、自主、優良的雙語教學環境中充分發揮生理、心理優勢,全面健康快速地成長。

參考文獻:

篇2

論文關鍵詞:國際結算,雙語教學,利弊分析

 

一、引言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頒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在高校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同時針對一些特殊專業和方向還提出了具體的指標要求:“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要達到所開課程的5%至10%”。無疑,這是針對新形勢下,教育部給各高校下的“新任務”,目的是為了要培養外向型、應用型的國際人才。隨著我國對于國際事務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國家不僅僅需要能夠掌握各門專業知識的人才,更需要這些專門人才能夠走向國際,迎接機遇與挑戰。那么首先考慮到的就是要過“語言關”。因此,雙語教學“遍地開花”,各高校紛紛開始開發雙語課程,而雙語教學也就漸漸成為各高校進行對外宣傳,提高知名度的一件“法寶”,進而成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必備條件之一。

二、相關基本概念

(一)《國際結算》的性質

國際結算是一項國際銀行業務,指為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或跨國轉移資金而通過銀行來完成的跨國(地區)貨幣收付活動。《國際結算》課程教授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大部分:國際結算的工具、國際結算的方式和國際結算的單據。

(二)雙語教學的概念和起因

現在針對雙語教學的理解,一般都來源于由西格恩(Siguan)和麥凱(Mackcy)(1999)給出的定義:“‘雙語教學’這個術語教育學論文,是指一個把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的教育體系。其中的一種語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學生的第一語言。”[①]那么,在我國,這兩種語言,多數則為漢語和英語。

之所以會提出雙語教學,根據不同的課程,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兩種解釋:一種是指雙語教學是“手段”,即一般指的是非外語專業的學生學習本專業的核心課程時,為了提高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而以“雙語”作為新型教學手段;另一種是指雙語教學為“目標”,即一般認為是針對外語類專業的學生,他們在校學習的目標即為掌握外語,那么通過“雙語”甚至于“純外語”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并達到掌握另一門語言(外語)應用方法和技巧這一目標的過程。

三、《國際結算》課程進行雙語教學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之處:

1. 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現行的本科《國際結算》課程教授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于國際結算工具和國際結算的方式這兩大塊。其一,國際結算的工具就是票據。票據起源于歐洲,成熟于歐洲,國內有關規范票據的法律法規,包括票據的制成、行為等在國際上均以國外的法律法規為依據;其二,國際結算的方式包括三種:匯付、托收和信用證核心期刊目錄。其中任何一種方式的應用都有相應的國際慣例和規則進行約束。因此任課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的備課過程中,為了加深對于課程的理解,上好課,那么就必須要多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雙語素質,過“雙關”——專業關與語言關。

2. 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國際結算》雙語教學從一開始就可以吸引一部分學生的注意力。這部分學生之所以能夠對雙語教學產生興趣,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專業課本身的重要性。《國際結算》作為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本身就比較抽象,有一定的難度,初學者看著厚重的課本已心生恐懼,更何況還用雙語進行教學。因此部分學生為了學好專業課會格外用心;二是源于對于英文的興趣。部分學生偏科嚴重,唯獨對于英文有興趣,因此,利用雙語進行專業課的教學,則可以通過他們對于英語的興趣來帶動專業課的學習;三是挑戰精神作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少數學生平時表現一般,但是對于雙語課程卻興趣滿滿。因為他們認為有難度的事情才值得挑戰,而雙語教學則是其中一件有難度的事。

3. 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國際結算》課程的雙語教學利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一來因為提高了專業學習的難度,比如《國際結算》中票據的制作,根據案例教育學論文,或許學生可以較為順利地完成中文版的票據制作,但是換成英文格式,很多學生則無從下手了,因此就強迫學生更加專注于課堂上的教學;二來因為雙語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吸收消化專業知識,也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教授,因此課堂就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 有利于專業與課程本身的建設

目前《國際結算》課程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高校或是才剛開設此課程,或是選擇采用中文教材進行教學。為了提高《國際結算》的教學質量,學校就必須著手努力建設一支合理的師資隊伍,開發合適的配套教材、教輔,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等等,這樣就有利于這一課程及相關專業的建設。

(二)存在的問題:

1. 師資跟不上

《國際結算》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若進行雙語教學,除了類似一般課程中要求教師要具備深厚的專業基礎和英文基礎之外,還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國際結算實踐經驗。比如在講授國際結算方式之一——信用證時,就要求教師除了能夠依據UCP600解釋信用證的操作過程,實際上更需要教師能夠以實際案例為基礎,引導學生熟悉信用證應用的背景、具體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催證、審證、出貨和制單交單等等環節。前面的兩個要求已經讓任課教師備課量翻番,壓力倍增,更不用說還要兼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問題多多。

2. 能接受的學生面不廣

目前高校的在校生中,從小學開始接觸英語的為數不多,即便是后來英語學習好了,也不一定在專業方面好。所以,在進行《國際結算》雙語教學時,僅有小部分學生能夠真正聽懂并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而余下的大部分學生或死記硬背,或一知半解,或干脆放棄,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

3. 教材建設落后

“好馬配好鞍”,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雙語教學就應該搭配使用適合的雙語教材。目前很多高校在《國際結算》課程的雙語教學中仍然是采用中文教材,或是不適合本校實際的外文教材。誠然純粹的中文教材讓學生無法確切掌握《國際結算》的國際通用表達和應用,達不到教學效果。同樣教育學論文,不同層次的高校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的,不合適本校實際的外文教材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4. 考核方法單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對于《國際結算》(雙語)這門課程的考核,由于各種原因,仍然是以筆試為主。那么如何體現雙語教學的初衷,如何考查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如何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四、解決的方法

(一)建設高素質的雙語教學的師資隊伍

將《國際結算》課程的建設納入院校發展的總體規劃,針對上述的《國際結算》課程的特殊要求,學校就要從三大方面來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一是積極引進國內或國外高校該課程的主持人或是骨干教師,充實師資隊伍,同時帶動本校師資隊伍的建設;二是,定期選派參與雙語教學的教師參加培訓或是到國內,甚至國外進修學習或是交流,以提高教師的雙語以及專業素質;三是,提供教授本門課程的教師進行企業實踐交流的機會,進入銀行或是外貿企業感受學習真實的操作環境,才能為學生帶來實際生動的講解,深入淺出,提高教學效果。

(二)分院校分層次教學

《國際結算》課程的雙語教學不能一刀切,應以學校、專業、教師和學生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為評判依據,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目的。

1. 分院校選擇是否進行雙語教學。教育部,各教育廳、教育局等教育管理機構應該對于全國各所高校進行評估,針對學校類型、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和學生素質等方面進行考量,選擇出已具備雙語教學素質的學校、專業和課程作為全國重點建設的試點。而尚不具備條件的學校可以予以一定時間,到期再行評估核心期刊目錄。各院校也應該量力而為,必須具備了相應資格條件了,才可以開課,這樣才不至于使雙語教學到處泛濫。

2. 分層次進行雙語教學。已具備開課資質的院校、專業和課程在開課時還應該針對學校、系部和班級的具體情況,選擇開課的課時安排和雙語教學中雙語的比例。比如同是《國際結算》這門課程,金融專業的學生或許專業較強,而英語程度較弱,那么在進行教授的時候可以先英文少些,再逐步增加英文比例;相對地,英語專業的學生則或許英語程度較高,而專業度就不夠,那么在進行教授的時候,英文比例就可以多些教育學論文,而側重介紹講解相關的專業背景,增進他們對于本課程的了解。當然不同班級也是應該區別對待的,總之,切記不可流于形式,而不注重教學效果。

(三)開發校本雙語教材

不同層次的高校可以依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原版的《國際結算》教材或是本校編寫的雙語教材。目前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鼓勵教師參加編寫具有本校特色的雙語教材,這是一種好的做法。畢竟本校的教師對本校學生的情況最為了解,可以針對性編寫合適的教材,便于教學。不過需要提醒注意的一點是,如若校本教材只是一種單純的“模仿”,那就毫無意義了。因此比較好的做法就是通過《國際結算》精品課程的建設或是精品專業的建設來帶動本門課程相關教材的建設,從而既保證了教材的質量,又能充分體現各高校的自身特色。

(四)靈活設置考核方式

為了能夠充分考查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以及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從學生最關心的考核方式開始進行改革。采用多種考核方式,除了期末的筆試之外,應加大平時分的比重。比如將平時分分成考勤、課堂提問、小組表現和作業等等,綜合考查學生的成績。

總之,《國際結算》課程的雙語教學是大勢所趨,不過“萬丈高樓平地起”,或許各院校應該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及時總結經驗,尋找一條適合本校發展的道路,切不可急于求成。

參考文獻:

[1]麥凱,西格恩雙語教育概論[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

[2]辛立秋.地方院校《國際結算》課程雙語教學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第2期

篇3

關鍵詞:醫學雙語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4-0096-02

2001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為此,國內高等醫學院校競相開展雙語教學,在雙語教學的實踐與理論方面取得較大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雙語教學的概念和必要性

1.雙語教學的概念。雙語教學一般是指在專業課教學中,以國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原版教材)為基礎,采用母語和外語(目前主要是指英語)兩種語言同步或交叉授課的一種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2.醫學雙語教學的必要性。當前在科學技術、醫學發展等方面我國仍比發達國家落后,這就要求醫學生能閱讀大量國外專業文獻,熟練應用專業外語與國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從而獲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把握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提高自身競爭力,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因此,開展醫學雙語教學是醫學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大趨勢,是醫學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1]。

二、醫學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師資力量薄弱。目前在普通高等醫學院校中,擔任雙語教學的教師主要是由本專業非常優秀且具有一定外語功底的教師為主,而這些教師由于受中國傳統教學的熏陶,往往是語法和閱讀能力較強,而聽、說等運用外語的能力相對較差,不能夠運用外語思維去表達專業知識,再加上醫學專業詞匯較多、拼寫較長,更增加了教學難度,從而影響教學效果[2]。

2.學生英語水平較差。對醫學生而言,專業課學的是新的知識和技能,掌握起來本來就有一定難度,如果再要求用英語去理解和表達,學習過程就“難上加難”。盡管大學生通過了英語四、六級,但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較差,如果用較高比例的英語去講解連用母語都難以理解的學科課程,并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和教師都將面臨巨大的困難和壓力[3]。

3.教材的局限性。目前高等醫學院校選用的教材包括國外原版教材和自編教材,二者各有利弊。國外原版教材的優點是具備較多前沿理論發展與介紹,可以避免我國教材內容滯后的弊端,使學生學到“原汁原味”的專業英語;弊端是原版教材內容豐富,覆蓋面廣,與國內教材重在要點和便于復習有所不同,與我國學生學習任務重、英文水平較差的現狀不匹配,且國外原版教材費用昂貴,超出目前多數大學生承受能力[4]。國內自編教材更為學生、教師熟悉,教學更容易,可能對于專業技能的掌握會更好,同時在價格上更容易為學生接受,但是如果沒有經過高水平的翻譯,中國式英語恐怕對學生無利可言。

4.教學手段陳舊。在教學中,有些教師教學手段陳舊,仍以傳統板書,“灌輸式”教學手段為主,不能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同時缺乏學生互動,導致雙語教學的效果明顯降低。

5.缺乏英語環境。盡管現在我國與世界的交往越來越多,英語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然而大部分學生只能在課堂上接觸有限的英語,由于英語環境的缺乏,導致學生英語提高有限。

6.缺乏有效的評價系統。目前大部分醫學院校對雙語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采取筆試、問卷調查、網上評價等方式。不論是英語筆試還是英語加漢語筆試,都不可能反映雙語課堂英語交流溝通情況;問卷調查和網上評價無法回避被調查者的主觀性。

三、對策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1)聘請有醫學專業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師上課,讓同學們原汁原味地感受國外大學的課堂教學氛圍;(2)加大引進不但精通專業知識并且英語好的教師;(3)在專業教師中選拔基礎較好的教師進一步加強英語培訓,或送到國外培訓一年以上。

2.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在一定時期內采取英語/中文教學模式,考慮以下辦法提高雙語教學效果: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可事先給出關鍵性英文醫學術語;在上課之初可給一個簡要的中文提綱;對于一些關鍵詞或關鍵點可在用英文講解后再用中文作些解釋;講課結束時可用中文作簡要總結[5]。

3.編寫適合于我國醫學生的雙語教學材料。以我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為準對國外原版教材的內容進行取舍,編寫出“地道英語+中國特色”的雙語教材。

4.豐富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電子教案和課件,教學內容同時用中、英文顯示,可以相互轉換,結合有中英文內容翻譯、英文朗讀、圖片、動畫、視頻等功能,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使授課內容變得豐富、生動。

5.營造良好的雙語教學環境。僅在雙語教學課中講英語是一種“孤島效應”,只有在整個醫學院出現濃厚的外語氛圍,才能使醫學雙語教學“水漲船高”,如建立校園英語廣播、校園英語簡報、校園標志雙語化等,開辟英語角、英語園地,進行醫學英語演講比賽等給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和空間[6]。

6.建立有效的評價系統。評價系統應多元化和全方位,在學生方面,除期末考試成績外,課堂提問成績、病例分析報告、課外指定外文參考用書的閱讀和筆記、小組學習討論中的發言情況、課程結束后的全面總結以及實驗報告等,都應是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師方面,除評價其相關專業知識外,專業外語水平,如能否用流利的英語準確講解醫學知識,能否用英語在課堂上與學生無障礙溝通和互動等,應是評定雙語教師教學成績的重要一面[7]。

參考文獻:

[1]胡曉艷,向麗,姜梁.對高等醫學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的思考[J].求醫問藥,2012,10(11):626-627.

[2]周鐵軍,向麗,楊成萬,等.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實施雙語教學的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1):1723-1725.

[3]鮑依稀,謝友紅,陶昆.對高等醫學雙語教學若干問題的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8,7(4):423-425.

[4]姜東輝,曹賦韜.醫學雙語教學的研究和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2):133-134+156.

[5]彭偉蓮,唐曉鴻.關于醫學雙語教學的思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3,13(13):151-152.

[6]張曉波,陳超,黃國英,等.醫學雙語教學的發展、模式及策略[J].醫學教育探索,2004,3(4):42-44.

篇4

一、工商管理專業進行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加快,中國的經濟與世界的經濟互相融合的程度也不斷加深。據商務部的數據表明,2006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7606.9億美元,越居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和德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幾近70%,其中進出口9690.8億美元,外資企業出口5638.3億美元,占總出口的58.2%,進口7916.1億美元,外資企業進口4726.2億美元,占總進口的59.7%[2]。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不論是從我國對外貿易的總量及對外貿易的依存度,還是從外資企業在進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都表明“國際市場國內化,國內市場國際化”的程度不斷加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于涉外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高校人才的培養將步入與世界接軌的知識型社會,尤其是工商管理專業方面的人才,直接步入國際競爭與合作,國際交流能力成為當代大學生迎接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挑戰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這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高了新的要求和嚴峻的挑戰:如何滿足全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外語需求?如何培養更多的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雙語人才?這些都是擺在全國各個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各位同仁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培養學生以開放的胸懷和科學的態度了解世界多元化文化,熟悉國際交往的規則,掌握地道流利的外語,已經成為全國各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為此,教育部專門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做出指示:“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貿易、法律等工具,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至10%。”作為應用型專業,工商管理專業和市場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社會上的用人單位,尤其是涉外的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及貿易公司等,對該專業畢業生的外語應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開設對于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競爭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日益加深的今天,為了迎接國內、國際市場的挑戰,培養能夠步入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的高素質工商管理人才,積極貫徹教育部精神,推進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改革意義重大而深遠。

二、中西部地區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已經開始雙語教學的實踐工作,其中一些重點大學的雙語教學工作開展得更早。如北京聯合大學商學院在2001年教育部出臺相關雙語教學指導意見之前就開始了雙語教學的試驗。還有一些院校走得更遠一些,他們已經在某些課程中開始全英文教學與雙語教學并重的教學模式。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將國際貿易課程開設為全英文和雙語教學模式,并將其建設為精品課程,其特色的辦學模式使他們的國際貿易課程達到國內領先水平[3]。

而在中西部地區高校當中,由于受到地理區位、經濟發展水平、相關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約,大多數高等院校的雙語教學起步較晚,且大多數學校的雙語教學尚處于試點階段,其中工商管理專業是試點的重要領域。以我校為例,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出臺近2年之后,即2003年,才制定了《吉首大學關于加強雙語教學的實施意見》,并于次年在全校范圍內起動雙語教學的試點工作,同年成立國際交流學院并與英國的UCE(現在的伯明翰城市大學)和哥拉斯哥大學在工商管理、計算機技術等專業建立合作辦學的項目,并于2006年開始互派相關專業老師進行學術交流,目前尚處于磨合階段。學生剛剛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但有些課程的雙語教學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如筆者所帶的《InternationalMarketing》雙語教學中,由于事先沒有進行英語水平的篩選,學生的英文水平極度不平衡,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效果好,應該加大英語在教學中的使用比率,而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則恰恰相反,這對雙語教學的整體效果極為不利。總體上來說,盡管學校和院系為鼓勵雙語教學,而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性的措施,但是因為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雙語教學規模和效果離預期目標還有相當的差距。工商管理專業的雙語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比較多。

三、中西部地區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中西部地區高校由于所處的地理區位的原因,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交通條件較差,導致了“優秀的人才東南飛”、“筑巢卻引不來鳳凰”的現象。與此同時,連那些素質較高的學生生源也一樣被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給“引”走了。基于上述種種原因,中、西部地區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學中存在較多的問題。

(一)雙語教師相對緊張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求專業精深,英語好,還要求用英語表述專業知識,解析專業詞匯,充分理解和運用原版教材。因此,師資隊伍條件是能否順利開展雙語教學的關鍵。而目前能夠滿足條件的教師極其有限,且絕大多數沒有出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大部分專業學科教師的外語能力并不全面,表現為雖然詞匯量大、語法好、閱讀能力強,但口語、聽力、寫作能力欠缺;而外語水平較高的基礎英語教師則因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而無法勝任雙語教學工作。目前,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是影響和制約中西部地區高校普及推廣雙語教學的關鍵因素。

(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雙語教學不僅對教師的英語技能擁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若是因為學生英語水平差距較大而制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英語應用能力又沒有得到提高,在這種情況下,雙語教學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高校學生有相當多的屬于“高分低能型”,而在中西部地區高校的學生則更是不堪,有許多大學生甚至屬于“低分低能型”。雖然高校學生學習英語多年,但相當部分的學生英語技能水平仍然相當低,難以適應雙語教學的需要。另外,由于教學評估的需要,各學校盲目攀比雙語課程開設的數量,而忽視了對雙語教學的規劃性,缺乏對雙語教學對象的選擇性,嚴重地制約了雙語教學的效果,使其出現了明顯的形式主義,為雙語教學而進行雙語教學。

(三)雙語教材相對短缺

教材是實施教學不可或缺的要素,雙語教學的教材選擇尤為重要。一般來講,雙語教學的教材多選用外文的出版教材,這些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外語使用環境,教育部也將高校使用外文的教材納入高校教育水平評估體系[4]。就工商管理專業的相關課程而言,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有利于學生掌握西方國家先進的經營方式和不斷更新的經營理念。然而,國外的原版教材本身具有出版國當地的社會文化環境特點,其基本理論部分能夠滿足雙語教學的需要,但具體涉及到我國特定的內容時,則仍顯不足。如筆者主講的InternationalMarketing,采用的是菲利普·R·凱特奧拉的教材,當講授到政治法律環境一章時,學生就非常困難。而目前國內的相關教材建設則尚處于起步階段,其內容的適用性有待驗證。

四、完善中西部地區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管理機制

開展雙語教學是一項持續工面的計劃,體現在教學中就是對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和改革。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工商管理專業要適應WTO和國際化的要求。

加快培養適應全球化、具有國際意識、能夠步入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專業性管理人才;在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上,要采用與國際相關專業接軌的教學計劃,從工商管理專業整體的角度,基于其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做出整體規劃,克服單門雙語課程與工商管理專業整體課程體系之間的矛盾,并在專業教學計劃改革中著重考慮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認識特點和知識需求進行統籌安排。

同時,為了確保雙語教學實施的效果,必須制定與之相配套的教學管理措施對雙語教學各環節進行長期有效地監控,包括對雙語課程主講教師資格與水平的審查,對雙語教學的過程和效果進行監督和評估、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做出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雙語教學的正確實施,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建立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培養、激勵機制

在中西部地區工商管理專業進行雙語教學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外語知識的師資隊伍是推動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關鍵。因此,為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雙語教學對師資的要求,應盡建立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培養、激勵機制。對于急需的雙語教學師資,可以優惠的待遇引進海歸人員,加強向社會公開招聘力度。同時加強對現有工商管理專業具有潛質的專業教師進行英語培訓,鼓勵和支持這些教師去國外進修或開展學術交流,以保證雙語教學的標準化和高質量。還有一個途徑就是對現有的基礎外語教師進行課程的培訓。除此之外,還需要提高雙語教學的課酬,加大激勵力度,最大限度的激發教師開展雙語教學的積極性。

(三)建立基于外語水平的學生分流機制

據筆者在課堂上的隨機調查,相當部分的學生反映英語水平跟不上雙語教學的進度,從而畏懼雙語課程,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基于這一情況,課前對學生進行分流,實施“分籠喂養”的教學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課前學生分流主要是指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外語出題測驗相關課程的基礎知識或依據其英語四、六級的成績,從中選拔比較優秀且自愿參加雙語課程的學生,以使學生的外語水平達到雙語教學的基本要求,從而有效地避免有的學生厭學情況,防止其在放棄外語學習的同時放棄專業知識的學習。并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提高英語授課的比例,最終達到進行雙語教學的目的。

(四)建立雙語課程教材建設的資助機制

教材,作為實施教學活動的一個關鍵,在教學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在雙語教學中則更是如此。目前國內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學多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由于地域文化的原因(如前文所述),并不能完全滿足我國雙語教學的需求。因此,加強雙語課程教材建設、完善相關的資助機制就很有必要。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資助對原版的英文教材基于其利弊進行改編。這樣一方面可以掌握國外先進理論和管理理念,以達到工商管理專業實施雙語教學的目的;同時對涉及到本國的特定內容時進行改編,使之符合本土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因而,改編教材既能保證語言上的原汁原味,又能按照我國的教學大綱進行量體裁衣。

篇5

關鍵詞:雙語教學;影響因素;國際企業管理

自2002年教育部在一些學校全面試點雙語教學開始,雙語教學逐漸得到了普及和重視,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都已經在相關的學科領域積極開展雙語教學。但雙語教學的效果并不明顯,在實踐的雙語教學課堂上,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 教材因素分析

雙語教學中,教材選擇是關鍵。一本合適的雙語教材,不僅能夠降低教師的備課難度,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目前高校雙語教學課堂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以下三個途徑:第一,外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第二,中文翻譯版教材;第三,教師自編講義教材。這幾個版本的教材在實際教學中都各有利弊。

外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的優點是,學習起來更加接近教材母語,同時能夠掌握外國的教學思路和學習思路,方便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能夠更有效地與國際接軌,這種教材適合與國際化接軌密切的學校,例如,香港的一些高校。對于大陸一些普通高校來說,這種教材顯得比較厚重,少則300~400頁,多則600~700頁,在使用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既要求教師能夠在厚重的教材中有效地抓住重點,又要求學生在課后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閱讀。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較少,最終整本教材只能講解一半甚至更少。若想通過一學期40~48課時的時間,把外文原版教材消化吸收好,難度很大。除此之外,外文原版教材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非常靈活,不同于中國版教材的章節重點分明,對于習慣了中國版教材的學生來說,學習閱讀時很難把握重點。

中文翻譯版教材的作者基本都是中國人,所以在教材編著上依然能夠清晰看到中國式英語的影子和中國式教材的模式。學生在使用這種教材學習時,普遍感覺比較容易,能夠讀懂句子,能夠掌握重點。但這種教材的最大缺點是,不利于與國際接軌,教師和學生長期使用這種教材,依然無法跳出中國式英語的模式。

教師自編講義教材,是開展雙語教學初期比較常見的一種教材。其特點是,有效地規避了外文原版教材厚重的缺點,同時又避免了中國式英語的尷尬,除此之外,還解決了外文原版教材版本更新較快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所講授專業的實際發展情況,選擇最新的專業英語內容供學生學習。這種自編講義教材的不足是:沒有書本的感覺,較難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且,這種教材對教師的要求很高。一本好的自編講義教材需要教師進行大量的外文原版閱讀,并能有效進行取舍。

綜上,在雙語教學中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相應的教材,如果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自主學習能力強,可選用外文原版教材;如果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相對較弱,可以選擇中文翻譯版教材,學生可以掌握核心的英語專業理論、詞匯;如果學生特點鮮明,以上兩種教材都無法達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選擇教師自編講義教材。雙語課能夠取得預期效果的主要因素源于教材,在經濟管理類相關課程(例如國際企業管理、消費者行為學、市場營銷等)的雙語教學中,案例教學的方式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在這些課程的教材選擇上筆者更傾向于教師自編講義教材。核心理論內容可以從外文原本教材中有選擇地影印,案例可以從互聯網中選擇最新的外文原版案例,一方面最新案例的選用提高了專業知識與經濟實際的密切聯系,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因素分析

教師因素對雙語教學課堂具有引導性作用。如果教師是專業+外語型人才,在授課時,必然會引導學生向專業+外語的方向發展;如果教師本身專業精通外語薄弱,或者外語精通專業薄弱,最終都將無法培養復合型人才。就目前情況看,高校對雙語教師該怎樣選擇呢?

第一,提高純外語教師的專業水平。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專業知識,專業詞匯,提高專業的外文綜合運用能力,不適合純外語教師教學,當然精通專業知識的外語教師例外。因此,純外語教師可以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聽課學習專業課的授課技巧,從而更好地進行雙語教學。

第二,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外語水平。專業課教師,專業水平和授課能力方面基本上都能過關,但是英語的運用和表達方面,卻有很大的問題。這須要通過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外語水平來解決。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國高校雙語教師比較緊缺。學校可以通過一些政策吸引更多適合雙語教學的留學歸國人員任教,同時可以通過培訓加強專業課教師進行雙語教學的隊伍建設。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創新課堂授課方式等增強雙語課堂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互動式教學的雙語課堂效果很好。對于英語水平好的學生,盡量鼓勵其用英語回答相關的專業問題,對于英語水平薄弱的學生,可以通過讓其閱讀一些簡單的句式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來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熱情。

三、學生因素分析

學生的學習效果是考驗雙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最終標準。由于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和英語水平的差距,對專業英語知識方面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會有不同,如果不能在雙語課堂的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雙語課可能成為學生最頭疼的課程。由于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的匱乏,大部分學校很難達到每班20~30人的小班授課,大部分都是合班上課,70~90人一個班甚至100人以上一個班的情況都存在。大班的雙語課存在嚴重的渾水摸魚,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筆者建議,可以通過選課的方式來解決因學生水平不同而產生教學效果差異的問題,一是設立中英兩個班,同一門課程,分設雙語班和中文講授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班級。二是設立兩個雙語班,一個班的教材可以選擇稍難一些外文原版教材,另一個班可以選擇一些相對簡單的教材。

除此之外,雙語課堂的授課技巧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教師要加強雙語課的授課技巧。從目前的情況看,雙語教學大都是教師單獨講授,不僅備課工作量大,上課時的體力消耗也是一大考驗,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水平,提高其聽課效果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筆者在實際的雙語課堂教學中發現,情景設置的教學方式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例如,在進行國際企業管理的雙語課講授中,將學生設定為特定公司的總經理,讓其針對該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這樣可以讓學生的關注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進而激發其自覺尋找相關詞匯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除此之外,類似的模擬聯合國大會、模擬500強企業峰會、模擬世界貿易博覽會等情景設置都可以在雙語教學中采用。

綜上,雙語教學需要一個堅實的教學體制基礎。不僅學校要有配套的教學規劃,教師要有高級的水平,學生的思維能力、價值觀、未來生涯規劃等都會對雙語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更多強調提高學生雙語水平的同時,也要更加關注中國高校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提高學生雙語課堂參與、討論的能力,提高學生站在國際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聽課和應試的能力。本科階段的雙語教學只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雙語教學更應該在研究生教學階段普及,研究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也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和更強烈的追求學問的意識,學習自主性強,雙語教學比重的增加會提高研究生的整體教學質量,更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韓秋.高校專業課雙語教學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9,(19):37-38.

[2]王芳.香港與內地高校的雙語教學比較研究[J].教育探索,2015,(1):67-71.

[3]李婷,唐洪.民族院校通信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2015,(2):19-20.

篇6

【關鍵詞】雙語教學效果 保持型教學 教學形式 學習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23-02

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以及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表現日益突出,中國的各行各業越來越需要即懂得專業知識,又具備國際視野和英語溝通能力的人才。而高職院校是培養各行各業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地方,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應該注重對學生國際化職業素養的培養。

國際商務專業開設的國際商務課程,由于其課程內容的外向性特點,更是決定了其被開展雙語教學任務的必然性。我校已對該課程施行了多輪雙語教學。在該課程的雙語教學中,使用了國外的原版教材,讓學生接觸了該課程領域的最新觀點和理念,并接受世界多元文化的熏陶,并有利于學生具備全球視野和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為其今后的國際化職業發展奠定較好的專業基礎,也為其適應今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生發展作好相關鋪墊。

一、雙語教學的含義和教學形式

(一)含義

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的定義,雙語教學( 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用非母語進行教學。這里的雙語教學由“專業課程”和“非母語”二個要素構成,缺一不可。目前,在中國的高校雙語教學,非母語主要是英語。因此,我們所講的雙語,主要是對專業課程用英語進行教學。

(二)雙語教學總的教學形式

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的分類,雙語教學形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1.浸入型雙語教學:即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

2.保持型雙語教學:即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母語, 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 其它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

3.過渡型雙語教學:即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 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

三者中,浸入型的教學要求最高,其次為過渡型,最后為保持型。在課堂上使用英語的比重也應該是浸入型最高,其次為過渡型,最后為保持型。

二、目前影響中國高職雙語教學效果的幾大問題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實施了一些雙語課程教學,但幾年下來實施效果不盡理想。究其原因,應是以下問題所致:

1.雙語教學目標設定過高,脫離實際,完成難度大;

2.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節奏較難把握;

3.原版教材難度過大,與高職學生的基礎不相匹配;

4.師資問題等等。

三、改進高職雙語教學效果的教學形式探討——以國際商務課程為例

(一)選擇適合高職的教學形式——保持型教學模式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表明,在高職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中,應首先降低教學要求,對高職學生采用較低層次的雙語教學模式——保持型教學模式,這是鑒于目前高職院校的雙語教學基礎決定的:

1.實施對象——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

相對于本科學生而言,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因此其雙語學習的能力較弱。要使這樣的學生,突然在某個課程中完全浸入用英語學習專業知識,不大可能。

2.實施環境——中國的英語語言環境不具備開展浸入式教學

中國的英語語言環境與傳統的雙語教學國家如印度和新加坡的不能類比,若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若采用高難度的浸入型教學模式,不大現實。過渡型教學模式也不適合高職層次的學生。

3.高職雙語教學項目并沒有全面鋪開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只在某些課程開設了雙語教學試點,并沒有全面鋪開。這樣的狀況也決定了只能使用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

4.雙語教學中英語手段的定位——教學手段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就是工具。在對專業課實施雙語教學中,英語教學只是一種手段,專業內容和知識的掌握才是課程主要教學目標。因此,高職雙語教學中,判斷項目的優劣標準不應該以在雙語教學中使用多少百分比的英語作為判斷標準,而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他們的雙語教學模式,看最后掌握的教學效果如何。

以國際商務課程的雙語教學為例,課程教學中采用了100%的英語原版教材,這有利于學生接受國外最新的專業理念,但卻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在日常的課程授課中,教師若也采用100%的英語教學,估計大部分的學生最后將學而懵懂,不解,最后一無所獲,這就與雙語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因此,對高職專業學生的雙語教學,總的采取保持式教學形式比較恰當。

(二)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其他多種教學形式使用——以國際商務課程為例

雙語教學難度較大,在教學中,若無法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則更加無法保證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通過各種教學辦法,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

鑒于國際商務課程內容的開放性和外延性,在該課程的雙語教學中,教師曾使用以下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克服了學習雙語的畏難情緒,取得了較好的雙語教學效果。

1.分組辯論(英語)

關于全球化的利弊爭論和關于貨幣體系改革方向等主題,都可以作為課程的辯論主題。一方面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點,開拓自己視野,形成自己觀點,另一方面,通過外文資料的查詢,提高專業英語的運用能力。辯論前,讓學生查資料,做好相關準備。辯論中用英語進行辯論。

2.分組作主題研究,并用英語完成PPT匯報

關于國際貿易理論、貿易政策、對外直接投資和貨幣體系等問題,都可以讓學生去作進一步的主題研究 。首先把學生分成幾組,就所選擇的主題,讓學生去搜集相關的資料,然后在課堂上由小組成員共同用英語向全班同學作PPT匯報。

3.網絡平臺的學習、交流

由于雙語教學難度大,教學節奏較難把握,教學進度較慢,教師經常會覺得課內教學課時不夠。因此,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如建立網絡課程等形式,加強與學生的課外交流。也可把學生平時的作業成果放在網絡平臺上展示,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會進一步督促他們注重其作業的完成質量。

4.配套習題集的編寫和合理使用

雙語教學中,使用國外的原版教材固然很好,可以讓學生接觸該課程的國際上的最新觀點和思想,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但因其的稀少,可供選擇的余地不多。特別是針對高職學生層次而言,基本沒有難度相當的教材可供選擇。因此,課程教學中,教師可選擇盡量合適的原版教材,其不足性,如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可由授課教師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和學生的基礎程度編寫合適的配套習題集,引導學生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從而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總之,高職雙語教學的難度雖然較大,但可以通過選擇適合高職的保持型教學形式,及其他多種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形式等等手段,切實提高高職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韜.對涉外經濟管理類專業雙語教學的探討[J].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9(2):28-30

[2]李利.經管類課程雙語教學模式的實踐探討[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6(4):41-44

[3]梁偉娥.高職院校雙語教學芻議[J].中國建設教育.2006(4):20-24

篇7

關鍵詞:“雙語”教學;醫學專業;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0-0148-03

“雙語”教學在我院開展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時間了,本人從事“雙語”教學也已經10年了,主要的授課對象是臨床醫學專業的英文班學生,主講病理學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感到授課效果不是很理想,平時提問和期末考試英文班的成績常常不如普通本科班,對這些現象和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考量。前些年我代表學院參加在大連理工大學舉辦“遼寧省高校教師雙語教學的培訓”,并與該校經驗豐富的老師和其他學院的老師進行交流,不禁提出這樣的問題:“雙語教學真的適合醫學生本科生嗎?”

一、回顧歷史,分析“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關于其定義種類繁多,廣義雙語教學是學校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而狹義英語教學采用第二英語講授專業課程,如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此為狹義的雙語教育。我國的雙語教學基本上是狹義。大多數的院校都是采用第二種語言進行專業課程的講授,外語專業的教學除外。從本質上分析,“雙語”教學切記不能本末倒置,教師僅是單純用一種語言教會學生學好外語,這就成了我們常說的狹義雙語教學。要從根本上理解雙語教學的意義,雙語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掌握兩門語言,提高綜合素質。目前,英語已經成為國際通用語言,學生掌握一門外語,尤其是英語格外重要。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廣義雙語教學,不僅教會學生掌握第二語言,同時不忘自己母語的重要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前,我們所謂的“數理化”時代逐步向“計算機”、“英語”時代邁進。地球村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這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另外,隨著都市化進程的發展,國家與國家,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都是英語,許多國際的會議和學術的交流均采用英語,所以不會英語的年輕人被認為是新一代的“文盲”。同時,我們不能否認目前世界科學、技術、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和重心仍在美國和歐洲,特別是醫學專業,我國仍是比較落后的國家,要想達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標,必須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必須進行不斷的語言交流,交流的障礙勢必影響這種學習的效果。我們國家的英語教學完全不能滿足這種專業交流的需要,正如很多躋身于考研的獨木橋學生,考上研究生后,感覺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學習很吃力,因為很多知識的吸收需要大量地閱讀英文專業文章,不僅要讀,還要寫(撰寫論文),還要說(參加會議的交流),從應試教學一下子提高到專業的聽、說、讀、寫,很難適應,所以為了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我們在醫學本科授課采用了第二外語——英語,傳授醫學基礎課和臨床專業課程。綜上認為在醫學本科生采取“雙語”教育是醫學發展的需要,是為滿足那些準備進一步深造的學生的需求,是可行的,但不是必須的。因為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需要的更多是基層的醫療服務人員,能夠掌握好基本的醫療技術和專業知識,服務于廣大群眾是第一要務,“雙語”教學應該定位于“錦上添花”的教學。

二、反思我國英語教學,如何選擇適合醫學專業的教學模式

我國歷來非常重視英語的學習,但很多本科生仍不能比較熟練地閱讀外文原版書籍,尤其是聽不懂、講不出,難以與外國人直接交流。面對這樣的現狀,特別是醫學專業,從高中的應試教育,一下進入大量專業知識的學習,不用說英語教學,就是母語教學,都讓老師和學生感到吃力,我們該如何開展專業知識的“雙語教學”?在這方面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價方案》有明確的說明,在關于教學建設與改革欄里對課程建設的內涵說明。實施雙語教學可以采取“半外型”和“全外型”的教學模式。在開始教學的初期階段,我校采用的是“全外型”教學模式,但選用的教材還是中文教材,結果出現了很多問題。一個30人的班級,只有30%左右的同學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只有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授課效果比較理想;英語不好的同學聽不懂,索性不聽課,課后自己看書;有的學生能聽懂些,但理解不透徹;有的甚至考試時讀不懂題意,造成期末考試成績相差懸殊。基于此,學校調整了教學模式,采用交錯運用外語和漢語組織課堂教學,要求外語比例在60%,漢語40%,讓學生既吃透教材,又了解專業知識的“半外型”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

三、面對現狀,采取哪些措施達到“雙語”的目的

1.對教師的要求。雙語教師承擔雙重任務,首先是學科內容,其次是外語。而我國的雙語教師從事雙語教學工作都是個人的愛好,對于專業性比較強的醫學專業更是難上加難。面對這種現狀,我校組織不同形式進行英語口語的長期或短期培訓,選擇英語口語比較好的專業老師,進行雙語教學,這些教師存在的問題是專業知識的掌握還不夠深入,所以我院采用“老帶新”的方法,加強這些教師專業知識的培訓。近年來學校引進很多留學歸國的博士,他們有多年的留學經歷,語言不是問題,在此基礎上,傳授專業課程,效果明顯改善。其他院校有比較嚴格的規定,要求進行“雙語”教學的教師必須有留學經歷,這在某方面對雙語教學的實施是一種保障。

2.教材的選用。通常雙語教材分為國外引進教材、國內出版教材、學校自編教材和翻譯教材。這四種教材瑕瑜互見,各有利弊。國外教材語言純正,可讀性和實用性強,但是教學內容和國內教材不同步,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全部完成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的順序也和國內的教材不同步,和教學大綱出入較大,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比較困難,不能適應將來的職業醫師考試和研究生入學考試。再有就是費用很高,很多學生不能承擔,所以就出現了復印的“侵權”行為。國內出版教材。近幾年,市面上的醫學專業雙語教材雖然聘請了外國專家參與編寫和翻譯,翻譯的語言能力和篇幅長短都比較適合學校學生的認知能力,但是這些教材的策劃和出版的周期比較短,各個教材知識進度參差不齊。學校出版教材。大部分高校目前使用的是自己學校編輯的教材,基本都是東拼西湊的東西,教材質量很難保證。翻譯教材,既能避免學科損傷,又能滿足教學的要求。但專業書籍的翻譯難度還是很大的。所以,很多學校采取買版權,再依據各專業的大綱,有選擇地進行復印和編輯,進行整理。

3.對學生的要求。有的學校是以入學的分數為準,劃分“雙語”教學班和普通班;有的學校是大學一年級或大學二年級由學生自愿報名,試行一年后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有的學校是選擇通過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的學生為授課對象,同樣的課程有“雙語授課”,也有全漢語授課,由學生自愿選擇;我校是在入學時報名選擇英文班的學員進行“雙語教學”,他們先進行一年的外語學習,再進行專業課的學習,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減少了難度。不同組合形式效果也不一樣,學生自愿選擇,效果會好些,實現因材施教,對于醫學專業,必須要進行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否則會出現專業英語也沒學會,專業知識也沒學懂的“雞飛蛋打”的結果。

4.對教學方法的要求。目前許多高校都在進行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改革及以“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協作學習”。這些教學模式比較適應大學生的思想模式,但是如何運用到雙語教學中,是值得深思的問題。雙語教學的方方面面與“單語教學”都有所不同,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重新的設計、調整。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造適當的學校氛圍、情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教師的外語要求。許多教師反映這種模式在許多公共課中運用的效果很好,但對于醫學專業課開展,難度相當大。因為按照大綱的要求,學生用母語把其中的內容講解出來,就已經非常難,我校在臨床專業開展了PBL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主動性確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但對知識的把握程度還有待提高,如果進行雙語教學,更是難上加難。

篇8

根據筆者調查,市面上在封面或者在前言中出現“雙語教材”或“雙語教學”字樣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材約有三十多種。為使研究更具目的性,筆者把明確面向本科的雙語教材予以排除。“由于我國進出口貿易體制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盡管雙方都是在國際貿易慣例這一共同框架下運作,但是實際操作程序中仍存在很多本國特色的東西”。①所以直接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不適合基礎稍差的高職院校的學生,會產生與國內學科標準、學生英語能力和高職教育目標需求不一致的問題。根據表1所列的代表性教材,面向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材的出版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現一一分析其利弊。

1.原版改編教材

改編的原版教材不是簡單地減少內容,而是結合國內教學特點,使之更加符合國內的課程設置與教學環境。改編版的原版教材選取了原著的精華,刪減了一些不適合我國國情的內容,體系與內容保持原版教材風貌。改編版加上了中文單詞表與注釋,可節省查字典的時間,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但改編只能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無法加入原著沒有的內容,不能完全與我國的教學大綱與課程設置相符。根據表1所示,目前只有一種教材,且不是面向高職學生。此種模式對于高職來說,不宜采用。

2.國內自編英文教材

自編教材能緊扣教學大綱,從選材到編排體例都由編者自行設計。這樣既可以吸收國外先進的學科知識,又增加了符合教學大綱與中國外貿國情的內容,使之更具有針對性。自編英文教材語言更通俗易懂,符合我國學生的認知能力。但編寫工作量極大,撰寫者盡管在英語方面可能有很高的造詣,但仍然會存在語言不地道的問題,不少地方有中式英文的痕跡。這樣的教材給高職學生閱讀弊大于利。

3.國內英漢混編教材

所謂混編教材,即書中英語與漢語的比例大致相當,英漢的比例取決于讀者的理解水平。表1所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教材主要有以下三種編寫形式,歸納分析如下:

(1)全英版本。其章節設計、教材結構與論述方法符合國內師生教學習慣,書后或在章節后列出重要專業術語中文解釋,好處是強迫學生接受大量英文,缺點是純英文教材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全面掌握,學生要經常查找相關詞義,對于基礎差、耐心不好的學生來說,很容易喪失學習興趣。筆者在試用這類教材時常發現學生花很多時間查找字詞,從而影響雙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2)中英對照版本。分為兩種形式:全文對照與章節對照。好處是有利于自學,能透徹理解原文,但是所有內容都有對應的中文翻譯,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對母語的嚴重依賴。同時由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知識點眾多,因為篇幅的關系,國際貿易知識的介紹往往比較淺顯,也會影響雙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3)混編版(英文+中文注釋),書頁左邊是原文,右邊留出一部分空間對難懂的文句和背景知識用中文作出注釋。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不完全依賴譯文,又能很好地理解課文。為確保相同篇幅最大增加專業知識的含金量,筆者建議采取混編注釋形式。

總體來說,以上選取的雙語教學教材主要面向高職院校,但大多數實質還是本科教材,表現如下:其一,在教材編排上按學科理論結構體系編排,不符合高職院校按職業群的應用結構體系編排的原則。其二,在內容上是本科教材的簡編刪減,高職教材的重點應圍繞職業需要,理論緊密聯系實際,為應用服務,以夠用為度的原則。其三,缺少職業教育特點,無明顯“教、學、做”一體化特征,與職場工作過程聯系不密切。

二、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教材編寫的幾點建議

“無論何種形式的雙語教材,都應該考慮高職院校課程設置要達到的目標、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實際外語水平和知識結構。”②筆者所在課題組于2009年開始編寫《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校本教材,結合筆者主持的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高職經貿類課程雙語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研究,我們對高等職業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1.立足產學結合,設計教材體例

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目標是培養能夠適應英語工作環境的高級應用型外貿人才。這要求高職教材編寫不能像普通本科教材那樣追求學科的完整性與理論的系統性,而應按照崗位要求和學生職業能力養成為目的構建教材,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貫穿教材始終。為跟上外貿一線的工作實際,筆者特地對相關外貿企業進行了調研,了解外貿崗位要求與最新特點,按照工作流程優化課程結構,結合高職教育的最新理念,開發出教材的基本框架(如表2)。該框架遵循國際貿易業務崗位的要求,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出發點,設計了以廣州某公司一筆CIF外貿出口業務作為全書貫穿式項目,按照國際貿易業務的一般程序,分成貿易準備、出口合同訂立、出口合同履行、業務善后四個子項目。按照子項目下涵蓋23個具體任務(項目二以出口合同簽訂所應掌握的知識邏輯安排任務順序,項目三以出口合同執行先后安排任務順序),把國際貿易業務能力巧妙地隱含在各個任務中。教材整體設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和工作任務為載體,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方式進行教材設計與編寫,體現高職特色,同時能符合教和學的現實需要。在項目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業務洽談、運輸、投保、商檢、報關、制單、合同的簽定和履行等技能,實現與企業“零對接”。

2.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設計教材結構

教材的過程結構設計即遵循職業教育與教學的規律,按照學生心理結構的特點,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設計教材的教學過程。本科教材結構設計一般采用以下三大步: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對于側重應用高職教材,筆者建議采用新的三大步:提出問題(以任務為向導)解決問題的方法歸納出一般規律或概念。具體來說,在《國際貿易實務》教材的每個任務單元中采用如下步驟:提出任務(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介紹(為解決任務提供知識鋪墊)任務實施與心得(解決問題并提供經驗)獨立業務技能訓練(鞏固實際技能)。先提出具體任務再介紹如何實施,通過完成工作任務實現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的培養,實現了從實際到理論,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充分體現了任務驅動式教學規律。教學實踐證明,對于高等職業教育來說,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的教學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容易使學生進入快樂學習的狀態。

3.按照學生英語水平,設置教材難度

Krashen的“輸入假設(InputHypothesis)”認為,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是“可理解的語言輸入”,①即學習者接觸的是可理解的語言材料,其難度略高于學習者當前已有的語言知識。也就是說,要達到雙語教學的目標,學生的英語水平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若輸入的語言比學習者的語言水平高出很多,學生則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形式上,而無法應付學科專業知識的吸收,這樣會對雙語教學產生負面的影響。筆者對120名大二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學完《國際貿易實務》雙語課程后關于教材所作的調查結果如下:(1)你認為全英文教材的難度?A太大(40%)B有點大(48%)C適中(12%)D容易(0%)(2)你認為使用哪種教材更好?A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并用(37%)B只用全中文教材(5%)C中英文混合編寫的雙語教材(52%)D只用純英文教材(6%)以上調查顯示,學生普遍認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有很多概念比較抽象,本身就不容易理解,采用全英文更顯抽象,學生不易接受。他們喜歡中文和英文混編的教材,或中文和英文對照的教材。筆者認為,采用混編教材比較符合高職學生需要。具體做法如下:在保證專業術語與基本概念完整準確的基礎上,采用較為簡練的英文句式和較為常見的英文詞匯編寫全書。對較難的理論知識與重點句進行翻譯,對專業術語、基本概念標有中文注釋(具體比例要符合高職大多數學生的英語水平。根據筆者的經驗,中文注釋或譯文的總量約占全書內容的20%—30%為宜。當然,專業也是考慮因素,例如商務英語專業與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就不一樣)。中文注釋建議加括號放在所要解釋的單詞或術語之后,且須與所在句子的語境一致。這樣學生可以不完全依賴譯文,更直接、更準確地來理解專業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又可以大幅度節省篇幅。實踐證明,這種全英加中文注釋或者譯文的混合雙語教材,淺顯易懂,符合高職學生特點,適合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大部分學生的需要。當然,在保證專業術語與基本概念準確性之外,還要保證英語語言的規范性,避免中式英語。如有可能,可請國外有關專家進行審稿。

4.把握好教材英語語言與專業知識的權重

雙語教學的實施并不是以犧牲專業學科知識為代價來提高語言技能。它的教學目標應“使上雙語課的學生在學科學習上不亞于上常規課的學生,而在此同時他們的英語能取得長足的進步;而且這是要在不增加學時的前提下做到的。”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要培養的是學生以外語語言或外語技能支撐的專業技能,而不是僅僅培養學生的外語語言技能。不能為學習英語而降低專業課程的難度,減少專業課程的內容,甚至將專業教材編成英語語言教材,這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目前一些《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材的編寫是以英語的知識結構和語言能力的訓練為主旨,“往往都把側重點放在英語語言的培訓上,內容設計圍繞英語詞匯、語法和翻譯來展開,對貿易實務知識的探討點到即止。”①為此,筆者建議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介紹專業知識,確保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不輸于普通教材。同時圍繞外貿專業知識點來設計相關練習,題型設計上建議采用單選、多選、判斷等形式,不宜采用中英互譯等以考察語言掌握為目的的題型。練習設計必須具有代表性,能對學生的能力和智力構成挑戰,不斷引導學生實現《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目標。

5.突出教材的實踐性

在高職《國際貿易實務》教材的設計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將理論與實踐的教學內容按照工作過程進行設計,使理論知識融入技能操作訓練中,實現“做中學”,凸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高職教育理念。如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教材中增強實踐性,筆者的做法如下:

(1)加入典型案例項目1(貿易準備)與項目2(出口合同磋商和訂立)理論性較強,為此筆者在知識介紹中穿插典型案例,可引導學生思考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所選案例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建議案例放在相關的知識點介紹之后,以貫徹“學中做,做中學”的高職教學理念。

(2)融合外貿函電知識使外貿流程更具體貿易雙方相距遙遠,雙方主要借助外貿函電進行溝通,借此推動國際貿易業務的開展。為增強貫穿式項目的真實性與情境性,在貫穿式項目任務設計中,建議在主要外貿業務節點添加雙方往來信函。在跟學項目任務實施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操練。

(3)添加外貿單據,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項目3(出口合同的履行)無不涉及到單證的處理,單證的制作質量決定著外貿業務的成敗。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引入相關單證制作內容,可以增加外貿流程的連續性,增強實踐教學環節,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工作崗位的要求,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制作、商務英語函電應成為一體,不可分割,但國內教育界考慮到學科體系的系統性與教學組織的方便,把它分成三門課程。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引入函電與單證內容,主要為增加貫穿式項目的真實性,增強“教學做”一體化服務。因此在添加相關單證與函電內容時要把握好“度”,即知識點介紹不要過全過細,只作為一般的認知;實操要求不要過高,只做基本的操作,以免喧賓奪主,主次顛倒,影響《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目標的實現,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與掌握操作還得由單獨開設的課程完成。

篇9

【關鍵詞】高職;經濟法;教學方法

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既有經濟頭腦又有法律素養的復合型人才是當前社會需要的。因此,各高職院校的改革都在順應這一時代要求。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 經濟法課程已成為涉及面寬、實用性強、受益面廣課程。改革法學院校及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法,探求實用的教學方法,提升高職學生學法、用法、守法的自覺性,成為此門課程需要解決的第一問題。

一、高職經濟法教學現狀

現階段高職院校經濟法教材普遍粗糙,教學內容的編排跟不上當代經濟的發展。由于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學好這門課程的重要前提,科學的教材才有助于提高高職經濟法教學質量。當前,高職院校所用經濟法教材版本很多,但都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教材內容過于繁雜深奧;有的教材內容跟不上時展。并且有部分教師全部照本宣科;忽視不同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差異性,使用相同的教案,教學內容沒有針對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職經濟法教學方法的最新研究

(一)抓好課件的制作,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

筆者認為,課件的制作不能只求精彩漂亮,必須實用。《經濟法》課程源于社會生活和相關法律,而社會在不斷發展,法律也逐漸的順時而修改,但經濟法教材往往滯后于這種改變,這給教師教學帶來了不便。如果采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就能夠做到電子教案與現行法律的同步。由于多媒集多種媒體于一身,如集文本、靜態、動態的視頻和音頻等多種媒體,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內,可以通過圖片、文字的演示,通過超級鏈接各種相關資料和互聯網上的最新信息,傳遞給學生大量的信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這就大大的增加了教學內容的實用性,這種教學也非常節省時間,使老師便于集中精力給學生講解重難知識點,并且它可以隨現行法律的改變而及時更新。

(二)增設專門的仿真案例討論課

仿真案例討論課是在課堂上給學生建立一個仿真環境,并由學生扮演獨立的當事人。這種教學方法首先是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案例討論過程是教師引導并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就告訴學生結論或答案,討論結束時老師還要及時作總結和點評。這種方法要求教師在課前有針對性地選取案例,這些能更好的找到有代表性、說服力要強的教學內容。案例是載體,教師通過案例可以實現教學目的,學生通過案例可以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組織學生到法院進行旁聽以及為社會提供法律咨詢

和法律服務

所有這些目的都是希望將學生真正納入到學習的過程中,落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核心是引導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學會學習。讓學生體驗獨立解決問題的感受,從中得到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訓練。

(四)漢語、英語同步教學在課堂上的使用

這主要針對經濟貿易類專業,尤其是非法律專業的學生。之所以運用雙語教學,主要是要拓寬學生在經濟法學方面的國際視野,同時培養這種能力。教育部認可雙語教學意在通過外語的形式更好地研習英美法的相關法律制度,掌握準確的知識背景。經濟法很多法律制度內容與英美法有相關性,通過雙語教學使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體會。同時,雙語教學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代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需求,高職教學要從傳統的“學科本位”的課程培養目標和內容體系,轉變為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瞄準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以職業能力訓練為基礎,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既有較強針對性,又有較強適應性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通過使用上述教學方法,學生能較為輕松迅捷的掌握社會經濟活動中有關經濟法律的常識,掌握處理相關問題的方法技能,較好的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實現目標和利益最大化。

參 考 文 獻

篇10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進一步實施,國際化人才已經廣為各行各業所追捧. 現代酒店業更是以其發展速度之快、行業人才需求之多成為國際化人才青睞的行業.國外有關研究表明,近年來新增的勞動就業人口中,每 25 個人就有 1 人就職于酒店. 據統計,全球酒店業就業人數超過 1 200 萬人,相當于全球旅游業總員工人數的 5%.

早在 2007 年,我國旅游酒店數量就已超過14 000 家,以 1∶ 1. 36 為基準,2007 年我國所需酒店業從業人員至少為 217. 6 萬. 2010 年,我國酒店客房數超過 160 萬間,年均增長幅度超過 20%,加速了酒店行業對優秀管理人才的渴求. 根據中國旅游業統計年鑒,全國酒店總數的年均增長率為 12%左右. 至 2015 年,我國對酒店業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將超過 500 萬. 飯店等級越高,所需精細化服務也就越多,這一比率也將越大.

可見,我國酒店業正處在迅速成長的階段.就目前五星級酒店而言,英語能力提升是中級及以上酒店管理人員業務技能的硬指標之一[1].如何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英( 外) 語水平,為酒店行業輸送合格的管理人才,是該專業教學面臨的挑戰. 隨著我國旅游業、會展業的發展以及各類大型會議和活動的舉行,至少熟練掌握一門主流外語的酒店管理學生將大大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2 酒店管理專業建設雙語課程面臨的機遇

2010 年以前,酒店管理專業隸屬旅游管理學科. 大部分高校雖然具備開設酒店管理本科的條件,但多以方向專業招生. 如工商管理( 酒店管理方向) 、商務英語( 酒店管理方向) 等. 在這樣一種缺乏專業獨立性的背景下,酒店管理專業作為附屬方向專業,其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其師資隊伍和辦學條件都受到其他主流專業的影響,往往依靠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英語等專業的師資進行常規教學,逐漸形成“學校容易忽視、學院比較忽略、學生不太放心”的邊緣化局面.

然而,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表明: 酒店業正以空前的發展速度支撐旅游業和地方經濟. 國家政策的支持,讓酒店管理專業逐漸回歸主流.2011 年,我國出臺了最新的高校專業目錄文件,酒店管理被正式劃分到目錄內專業,這是時展趨勢,也是社會發展所需.

3 酒店管理專業雙語課程建設的差異化分析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酒店管理專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這也讓具備條件和能力開辦該專業的院校意識到酒店管理專業開設在更新傳統教學體系、調整師資結構及開展國際合作交流中的重要性. 但是,酒店管理專業由于其實踐性和應用性,各地高校的課程體系中的雙語課程比例和結構不能一概而論,而是必須依據院校的性質、針對的學生群體等因素進行科學的制定.

3. 1 雙語課程建設的比例差異分析

根據調查走訪、電話訪問、數據整理、資料搜集等方式得知,學校層級越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相對較強,對未來的工作和學習目標較為明確,對專業課程的理論性要求較高. 雙語課程的建設必須面對學生的現狀,結合實際情況,做到教材與教法適應現狀[2]. 基于此,酒店管理雙語課程的建設比例必須得到合理控制,以滿足學生和教學需求. 見表 1.

3. 2 雙語課程建設的結構差異分析

雙語教學理論基石主要來源于語言學和心理學兩門學科. 作為雙語教學實踐的主體,教師應具備較強的雙語理論意識[3],并充分了解行業需求和地方特色,從而形成特色雙語教學能力和模式,培養出與行業接軌的人才.

在我國,酒店管理專業的發展略滯后于旅游管理專業,其雙語課程體系的開發和結構的調整也處于初級探索階段. 目前,我國各大院校由于師資的約束,即使開設雙語課程,也以“英 - 漢”雙語課程為主. 這也是在我國注重英語教學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然而隨著酒店行業的飛速發展,英語固然重要,但早已不是唯一重要的語言.這也說明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以從行業需求這個出口為基準,找到建設高校雙語課程的供給入口. 由于地區差異和旅游業發達程度不同,我國各省市所需要的酒店管理人才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對于服務地方的院校來講,“英語 -漢語”模式是主流,但為了學校及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了解地區動態,關注行業趨勢,從而建設符合服務地方經濟的雙語課程是非常必要的. 我國吉林地區的高星級酒店業主要國際客源市場以韓國、朝鮮等鄰國為主,此類地區的酒店管理專業適合建設“韓 - 漢”雙語專業技術課,對英語的學習則可納入專業基礎課程體系. 以此類推,廣東地區可建設“粵語 - 英語”、西南地區可建設“英語 - 漢語”、“日語 - 漢語”等雙語課程.

4 酒店管理專業雙語課程建設的實踐創新

無論是綜合型大學還是應用型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由于行業需求的特殊性,從其就業層面看,其實踐性要高于理論性. 酒店行業特別注重從業人員語言水平的高低. 據調查,員工晉升的核心條件之一就是外語的掌握程度. 可見,掌握一門基礎外語是行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酒店從業者自身發展的需要. 作為為酒店行業輸送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國各大院校非常有必要根據行業需求調整傳統的課程體系.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實施人才培養工程的重要內容[4],從“出口”找“入口”,注重應用型教學,將外語教學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形成有特色的雙語課程. 對于辦學成熟的綜合性院校或地方性大學,建設雙語課程群,更是高校和行業發展的共同需要.

酒店管理雙語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要有保障體系的支撐才能將理論化為實踐,使學生受益. 建立完善的師資隊伍和應有的獎懲制度是保障本專業雙語課程順利建設的硬性條件,而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則是保證雙語課程良性開展的后臺保障.

4. 1 硬件保障體系構建

4. 1. 1 教師隊伍的建設

建設滿足雙語課程的師資隊伍是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可采取與校內其他學院( 外語學院) 保持密切合作的“內培”方式. 對于辦學條件成熟的院校,也可將現有專職教師派送到行業鍛煉或國外進修,以加強“雙師型”隊伍的建設.

4. 1. 2 獎懲制度的建設

為鼓勵酒店管理教師積極投入雙語或多語型教師角色的轉變,建議建立符合學院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的獎懲制度. 實行責任到人的制度,對于可開設雙語課程的專業課可提前讓專業教師準備,通過到其他高校進修或出國進修等方式提高教師的語言水平,對于進修效果明顯、教學技巧有所提高的教師要給予充分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在教師隊伍中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反之,對于有能力完成但不支持學校或專業雙語課程發展的教師要做出恰當的教育,以保證雙語課程建設過程的可操作性.

4. 2 軟件支撐體系搭建

除了上述硬件保障渠道的構建,為教師營造能夠獲取資源的條件,為學生營造學習專業和語言的更好機會在酒店管理雙語建設和實踐的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4. 2. 1 “教”———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培養雙師型人才

無論綜合型大學還是一般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支撐. 酒店管理雙語課程的建設也必須注重其實踐性,這是酒店管理專業與其他專業雙語課程建設的本質區別. 此外,通過雙語課程建設也可創造讓學生在酒店企業頂崗實習的機會,為學生和行業架起一座合作雙贏、共同發展的橋梁[5]. 從教師層面看,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讓教師有機會去酒店、旅行社、航空業及各級旅游行政部門接觸外賓,了解學生今后工作將面臨的常見語言環境,會讓教師比較有依據地制定教學計劃,為學生創造更加貼近崗位、更加具有應用價值的專業知識框架.

4. 2. 2 “學”———加強國際院校合作,開辟國際交流渠道

酒店管理在我國始于 90 年代,但其國際辦學卻走在許多傳統專業的前面,這也是酒店管理人才國際化發展的趨勢所需. 目前,無論發達城市( 如深圳) 還是欠發達城市( 如西南地區) 的酒店管理教育成熟院校均已經或正在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 這為學生學習雙語課程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平臺. 雙語課程的學習不僅要有優越的師資隊伍,其效果和成果的最終體現在于學生. 因此,為其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學習熱情,是保障雙語課程順利開設的基本條件.

4. 2. 3 “用”———強化第三學期學習,增強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傳統的大學教育將一年分為兩學期,學生一年之中至少有 2 ~3 個月的集中休息時間. 現在,全國教育界專家正在爭論利用寒暑假開展第三學期的利弊. 對于酒店管理專業來講,第三學期的開設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行業實踐的需要,讓學生將學校所學雙語課程知識運用到實際環境中,通過與客交流強化口語水平,強化專業知識,增強學生的實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