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課程總結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07:49: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手繪課程總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業設計手繪教學思路及方法
摘要:本文通過對工業設計專業本科手繪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針對學生就業及深造的實際需求探討手繪教學的根本目的,同時提出新的教學目標,并對相應的教學方式進行了了多方面的探索。
關鍵詞:工業設計專業;本科手繪教學;教學目的;教學方式
一工業設計專業手繪教學的根本目的
在工業設計專業領域,手繪表達是設計師重要的思維表達工具,因此也是設計師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從傳統的設計教學角度來看,手繪擔負著思維視覺化的重要作用,設計師需要通過手繪將自己的想法、產品的形態以寫實的手法盡可能詳細、逼真的記錄下來,并以一些美化的方式呈獻給設計主管或客戶。隨著電腦效果圖技術的飛速發展,手繪的精細效果呈現功能逐漸弱化,在設計行業當中(汽車設計行業除外)已經很少有設計師以精細手繪的方式向客戶展示方案,甚至公司內部的比稿通常也采用二維或三維電腦效果圖進行,而手繪的記錄想法、分析形態及功能、交流溝通的功能則被日益強調。因此,我們可以說,設計專業手繪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手繪方式快速準確地表達設計意圖、闡述設計思路、推敲設計要素、呈現設計預期成果的能力。其中,交流、傳達以及方案推敲是最為核心的內容。換句話說,就是使學生掌握設計師的溝通方式和交流語言。我們可以通過手繪草圖判斷一個設計師的專業水準,其評價標準并不以產品效果的逼真度為依據,而是以功能的邏輯分析、形態的推敲演進及設計觀點的合理表達為主要依據。在一個僅以華麗效果呈現的效果圖方案與一個思維嚴謹、視覺形態發展有序有據的設計方案之間,業內人士的選擇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是當今設計專業手繪教學的必然選擇。
二當前工業設計專業本科手繪教學面臨的問題
手繪課程在目前本科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通常設置為專業基礎課,授課時間一般在大一下半學期或大二上半學期,授課形式為教師講授基本技巧,學生進行一定數量的練習,課程作業內容常常被安排在一段集中的時段內完成。這種課程設置方式能夠在短期內對學生進行手繪快速表達的啟蒙,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手繪技巧,但從長期的教學效果來看,這種授課方式缺乏系統性、持續性,在技術的提高上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學生自身的悟性和較強的自律性,很多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并不能具備使用草圖表達、推敲方案的能力,因此從達到教學目標的人數比例上來講是比較低的,具體歸納起來有以下問題:(一)缺少形態推演的思路。設計師的設計過程是一個從抽象到具象、從思維到視覺形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依靠草圖將頭腦中的想法轉化為看得見的視覺語言,學生在剛剛接觸草圖的階段并不能掌握這種思維具象化的能力,能夠提出好的概念卻不知道如何用草圖轉化為具體的造型。目前的手繪課程絕大部分是以臨摹為主要手段,誠然臨摹是學生提升手繪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單純臨摹并不能使學生清楚地理解造型規律,更遑論通過草圖來對產品形態進行推演了。(二)評價標準模糊。設計草圖與繪畫有相通之處,但也有著很大的區別,繪畫注重對客觀事物的再現或對畫家本身精神、情感的抒發、表現,在作品中往往會利用光影等因素來表現虛實關系,或精細刻畫、或故意掩蓋虛化;而設計草圖更加注重的是說明性,即以圖形化的語言將設計的意圖完整、清晰地表達出來,由于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因此在草圖中要盡可能把所有的細節推敲清楚,不能留有無法解釋的形態關系。目前國內本科設計類生源主要來自于藝術類考生,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繪畫功底,在進入大學學習后常常以繪畫標準來判斷草圖的優劣,例如更加注重畫面效果是否炫酷、風格是否新穎時尚等,而忽略草圖的說明性,很多課程也沒有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講授。(三)訓練缺乏持續性。設計草圖繪制不同于繪畫,屬于技能培養,對悟性要求并不高,但依賴于長期大量的練習。目前高校此類課程通常設置在較為集中的時段,學生在短時間內會進行大量的手繪練習,但課程結束之后,大部分學生就不再進行專門的練習,加之后置課程中如果對草圖要求不高,久而久之則技藝生疏,手繪水平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因此,往往只有那些自律性較強,能夠長期堅持草圖訓練的學生才能在大學畢業時具有優良的手繪能力,其他大部分學生就只能應付了事。(四)訓練內容、方法缺乏針對性和拓展性。工業設計行業分支方向眾多,學生在進行草圖學習及練習時盲目的進行臨摹,難以總結不同類型產品的造型規律和畫法,例如:學生大部分是從臨摹電子產品草圖入手,轉而繪制交通工具或家具等其它門類產品時就感覺無從下手。另外,大部分的草圖訓練是從基本幾何體的加減關系出發的,因此學生遇到非基本幾何體形態(如:柔性的有機形態、具有參數化特征的線形形態等)時就感到難以表達清楚,同時很難通過草圖構思出具有創造性的形態關系。同時,一些從工業設計中衍生出的行業對手繪的要求并不完全等同于工業設計,其訓練目標及方式具有一些新的思路和元素,這也要求手繪訓練具有一定的拓展性。(五)不能應對當前的就業及深造需求。很多學生在就業后發現,在學校學習的手繪方法在效率上難以適應企業的快速要求,例如:難以在較短時間內繪制出一定量的草圖方案;花很多時間用在表面效果的修飾,而忽略設計意圖的表達、形態細節的推敲等。另外,也有很多學生會在課余選擇一些教育機構的草圖課程,以應對考研、出國等深造需求,而事實上這些課程在手繪基本技巧上與本科教學內容相差無幾,更多的是增加了一些套路性呈現方式的教學。
室內設計手繪效果圖教學解析
室內設計本身就是一門有較強實踐特征的課程門類,它與社會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優秀的室內設計可以幫助人們營造更為良好的居家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手繪效果圖作為室內設計課程的關鍵一環,對設計者室內設計整體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影響。因此加強對室內設計手繪效果圖教學成效的反思與總結,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室內設計手繪效果圖教學面臨的困境
1.政策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大了在教育領域的改革力度,頒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策、新制度來進行教育工作的調整與革新,尤其是高校擴招政策出臺以后,都給我國各高校室內設計手繪效果圖教學的發展產生了的重大的影響。一方面,高校擴招政策的出臺,讓各個高校的教學壓力也在隨之增加,同時高校室內設計專業學生人數的激增,也高校室內設計手繪效果圖教學的師資力量出現相對的不足。另一方面,高校擴招政策出臺以后的,高校的生源質量也變得更為復雜,部分學生天資聰穎,能夠較快適應高校手繪效果圖的教學安排,但是部分適應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學習效果不佳。
2.科技方面
科技的發展在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室內設計手繪效果圖教學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當前計算機技術在室內設計行業中的運用已經較為普遍和常見,以往較多依靠手繪完成的室內設計工作也慢慢的在被計算機設計所替代,因此學生也開始逐漸的淡化對手繪設計的重視程度,把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對計算機制圖設計的學習中,學生學習熱情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給高校斯內設計手繪效果圖教學的發展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園林快題設計教學研究
摘要:快題設計作為園林專業培養學生具備創新性思維、考查學生綜合知識、提高學生的就業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三亞學院著力于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對快題設計課程進行探討以期更符合社會需求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應用型;園林;快題設計;教學
為了適應時展需求和行業發展需要,增加校企合作和實踐教學等方式來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表達和實踐操作能力。也為逐步實現大學人才能夠走向社會的理念,著力于培養綜合知識和社會實踐能力提升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是目前園林快題設計課程教學的發展方向[1]。
一、園林快題設計課程的重要地位
快題設計是指設計人員在規定的時間(一般是3個小時或者6個小時)內完成指定的設計內容,最終成果是一套相對完整并能反映設計主要內容的方案圖紙。近幾年中國進入加速的城市化時期,城市建設加快發展,園林城市逐漸增多。特別是一二線城市不斷接受國外的設計模式以及高效的工作節奏,設計師逐漸要具備準確敏銳的設計思維。行業日益競爭的環境下,房地產、設計院等企業開始挖掘高效人才,力求短時間達到質量的保證和創意的突破。快題設計對于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發掘多角度并且快速分析問題能力、強化手繪表現和口頭表達能力、提高設計評價能力等確實有非常好的指導性作用。
二、園林快題設計的教學研究
環境設計專業手繪教學研究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環境設計專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對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方式和課程內容的設置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環境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手繪教學工作新時期也有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手繪教學的本質目標,重點論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采取多種手段開展有效的手繪教學工作。一方面能夠從整體上培養大學生藝術修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從專業技術技巧層面上提升手繪表達能力,并以期構建良好的環境設計手繪教學模式。
關鍵詞:環境設計;手繪表達;設計思維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漸發展,人們對環境建設的審美需要日漸提高,市場對環境設計的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加大。電腦及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環境設計與電腦技術的相互融合已然成為一種趨勢。一時間電腦軟件班層出不窮,在技法教學層面大有取代手繪教學之勢,但無論如何都應是“頭腦在先,手段在后”,各種工具只是頭腦的輔助工具,不能取代大腦,而手繪自然是對大腦思維還原度最高的形式之一,比電腦制圖來的要真切。環境設計不是簡單的設計一個東西,設計師需要擁有極為豐富的空間想象力,運用各種元素營造一個場景,而這是軟件無法幫助頭腦想象的,它們只能輔助頭腦來表達。手繪表達作為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使學生通過技能的訓練拓展到設計的思考層面。
一、高等院校手繪課程教學面臨的現狀
首先,目前普遍存在對手繪理解偏頗的現象。片面地認為手繪表現中線條畫的直、畫面效果“瀟灑”即是好,其實不然。任何一種手繪圖像技巧都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手繪圖像的評價不是以圖像技巧效果作為唯一標準的,圖像的思想、內涵和設計主張是評價的關鍵。也就是說手繪表達最重要的是傳達設計成果,準確表達空間關系。尤其是在環境設計專業中,如何將一張室內或者室外平面圖準確地以透視表達,這其中除了要選擇好的角度和正確的透視關系外,準確地將各個空間的關系在透視圖中清晰地交代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這關系到空間內部各構筑物之間關系的準確性表達。從空間關系的準確到材料、色彩的準確表達,只有這樣的手繪圖像才能算是好的手繪圖。其次,過分追求某種討巧的所謂表達風格。如某某手繪營號稱亞洲最大手繪班,每年前往學習的同學絡繹不絕,從該培訓機構走出來的同學一出手皆是這一培訓營老師的表現風格,這一現象也多次遭到一線設計師的抨擊。誠然某一表現方式比較吸引甲方,但如果大家均臨習此法,手繪的圖像表達也就失去了應有的魅力。總之,手繪表達的評判標準絕不僅僅是以圖像技巧為標準,其傳達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才是其關鍵。
二、手繪教學的意義與教學目標
鄉村振興兒童美術教育改革探析
一、鄉村兒童美術教育的基本概述
為了深化鄉村兒童美術教育改革,且以往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鄉村兒童的精神文化需求,兒童美術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提出了“劃出美育硬杠杠”的重要指示。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范疇,它可以滲透至各個學科,是實施美育的主陣地。在學科概念中,美術是藝術的子學科,美術教育也是藝術教育的一個分支。而兒童美術教育不僅對一個人的發展至為重要,也是促進兒童智力發展和培養各種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國的基礎美術教育經過長期發展已有良好的基礎,但仍有一些方面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由于專業師資嚴重匱乏和家長認識存在誤區,出現了內容散漫化、教學方式固化、評價空泛化等問題。鄉村兒童美術教育缺乏師資、教育成本投入少、社會地位低,面臨著比城市兒童美術教育更為尷尬的處境。且現有研究大多是以學前兒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視角,而基于教育條件落后的鄉村兒童視角的研究尚有不足。鑒于此,本文擬結合《山海經》暑期領讀計劃教學經驗嘗試通過分析鄉村兒童的校外美術課堂,總結現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期彌補鄉村兒童美術教育課堂不足,推動其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的深入和全面發展。
二、鄉村兒童美術教育的存在問題分析
鄉村兒童美術教育的存在問題可以從美育意識淡薄、教學內容單一和評價方式不科學三個方面展開分析。(一)美育意識淡薄。有些鄉村地區的美術課可有可無,且內容隨意、缺乏開創性。家長盲目的認為分數至上,而美術課程不納入考試范圍,不會積極的引導孩子接觸美術教育,不重視孩子美育的培養。(二)教學內容單一。美術課程不應當局限于課堂中、學科中、教材中。單一的課堂模式,抑制了兒童活潑天性的展現,束縛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兒童美術應該與其他學科相互合作,相互影響,整合地域性教學資源、融入差異化教學方式,實現共同提升,而不應該是單一課程教學。(三)評價方式不科學。鄉村地區缺乏對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體系,過分的強調作品的“好與壞”“像或不像”等問題,忽視了美術教育的周期性與美術教學的過程性。導致兒童產生厭倦、畏懼的心理。
三、鄉村兒童美術教學的有效建議探討
針對現階段鄉村兒童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在《手繪山海經》系列課堂教學中提出了從教學內容的碰撞與融合、建構多樣化的教學氛圍、教學評價的豐富等多方面改進教學策略。(一)教學內容的碰撞與融合。學者尹少淳在基礎美術教育改革中提出:我國美術課堂教育過分強調學科本位,從而忽視多學科之間的融合,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術課程實踐性較強,可以與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科目進行交叉性學習,促進學科之間的教學相長。《手繪山海經》是國學經典《山海經》與美術課堂的有機結合。教師通過傳授山海經中所記載的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等內容,豐富兒童的固有認知,滿足了孩子們對古代神話故事的好奇心。從而產生頭腦風暴,根據書中提供的文字描述,通過畫筆將邦國、山川、志怪、人物等內容描繪出來,豐富孩子的想象力,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二)建構多樣化的教學氛圍。建構主義理論中的學習觀中提出,學習不在是由教師一味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這種學習不是學生簡單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這種建構是無法由其他人代替的。此次《手繪山海經》課程亦是如此,不再是單一的傳授繪畫知識,而是積極的建構,讓學生在內化山海經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繪畫創作。通過文字的描述,激發大腦的潛能,開拓孩子的思維方式,不在讓老師“幫忙”完成畫面,增強孩子對作品的理解。教師為孩子設置了《山海經》中的情境,孩子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啟發不斷的探索,根據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行內在知識的轉化。(三)教學評價的豐富。在《手繪山海經》課堂教學中運用質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多主體評價、量化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多角度、全方面的對學生進行深度考核與檢驗。1.質性評價現代教學評價中提倡從量性評價過渡到質性評價,在《手繪山海經》美術教學課堂中,教師結合美術學科的周期性特點,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性,通過檔案袋形式收集學生階段性習作及成果,直觀地展示學生的學習和進步狀況。合理地運用檔案袋評價,可以有效地提高兒童美術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2.過程性評價之前所具有的美術教學評價,往往僅關注最后的成果并不會關注具體某一環節,更不在意學生對美術所持有的情感狀況。在《手繪山海經》課程中不在單一的關注靜態評價,而是關注兒童繪畫的每個環節,對他們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評價。在階段性評價過程中對階段性的問題進行批評指正,對最終的畫面效果具有建設性作用。3.多主體評價為了豐富評價方式,在《手繪山海經》課程中先進行自評、他評、師評,再通過互聯網方式將學生作品上傳網絡讓學生、老師、家長、媒體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可以促進雙方或者多方的發展及進步,也增強了孩子繪畫積極性。4.量化評價量化評價可以把復雜的美術活動過程簡化為數量,把豐富的質的現象還原成量的積累。在《手繪山海經》課程中對每一幅作品進行打分,可以讓孩子們發現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他人作品中的優點,有利于兒童對美術技能技巧知識的掌握,但量化評價過于絕對亦有不足,與其他評價方式相結合可以發揮更好的效果。5.多種評價教師在《手繪山海經》課程中運用了質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多主體評價、量化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運用多主種評價可以促進課堂的多方協作,有助于提升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師在課堂中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外,還能引導學生學會創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
高校藝術教育的現象探究
一、高校藝術教育存在的幾點問題
教師在教育事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古時,老師又叫夫子,教師的含義非常深刻,老師就像是個坐標軸,上下左右時刻給學生指引著方向。藝術在當今社會的定義是什么呢。如今有很多的學生是在完全不懂的狀態下,混亂的狀態中去學習藝術。可是對于藝術現在的學生們懂得多少呢?學校為了利益大范圍的擴展學生,而學生的素質又跟不上擴展的速度。兩者是不相融合的,這一現象帶來的社會問題是不可忽視的。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欣賞美呢,所謂審美是應該有一定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心靈是要和自然相結合的,是身心和自然的一種融合。但是現代人已經大多數丟失了這種審美能力。盲目地去追求當今的現代美。當代的藝術教育,太機械化,教條化。只是簡簡單單的在課堂中在教室里學習書本上的理論。實踐性不足,學生應該走出去,走出教室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到博物館里去身臨其境的感受藝術的魅力,去觸碰藝術的溫度。專業能力的加強,重視專業性課程教育,雖然人才要全方位的培養,但課程安排要有利于專業的培養,對專業知識的項目要多多重視,不要樣樣抓,樣樣松。高校,對專業型人才要重視專業培養,課程安排,要適應專業課程的需要。高校大多注重科技電腦技術的培養,而忽視了手繪,電腦取代不了所謂的手繪基礎,很好大型項目都是手繪出來之后,再用電腦制作的,現在的學生缺乏動手的能力,以為電腦技術就是唯一工具,可以解決一切,但又是相反的,手繪的能力更加重要,手繪可以更形象的表達出作品的含義,與心靈的溝
二、高校藝術教育改革的幾點措施
對于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現狀,我們應該改革這種教育現狀,要改變這種教條的教學模式,僵硬的教學理念。首先,學校要加強基礎設施的更新和完善,學校應該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應該多組織課外學習活動,積極同當地美術館配合,讓學生可以更近距離的接觸藝術,身臨其境的感受藝術氣息。學校也應該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賽活動,在社會實踐中積累經驗,完善學習內容,要讓學生可以獨立的完成作品。培養學生要有深度的學習。學校的教育制度應該有所變動,現代藝術教學科目中有太多和藝術無關的科目在開設著,這就大大的壓縮了學生對于專業領域知識的學習研究,大量的占有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多開一些有關專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減少一些與專業課程不管的學習,在專業領域中,更深刻的學習探索。電腦先進的技術固然重要,但是現在的教學中太過于注重電腦技術的學習操作而漸漸忽視了手繪。電腦永遠都不能取代人的思維,只有手繪的能力越來越強電腦的運用才能越來越熟練,才能有所升華.如果學生欠缺了手繪的能力,那么作品也會缺乏生動性,形象性。其次,學校也應該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老師不僅僅是要教書,還要育人,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道德高尚的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對國家有利的人,能服務社會的人。教師是教育的重點,為人師表,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教師要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素質涵養,道德修養。總之,我們要吸取先進的教育理念,但是又要結合本民族的傳統修養,德育,美育,要完成學生人格的重塑,還有不斷創新,多角度的去看問題,全方位的審視自己的文化底蘊,和個人修養,克服缺點,發揚優點。藝術設計,是一個主觀意識較強的專業,發揮主觀意識,具有創新精神,是這個專業的一大特色之一,所以教師要積極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個性的思想,要讓學生懂得怎樣去在生活中發現美,尋找美,表現美,運用美,而不是告訴學生什么是美,為什么美。要讓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應試教育,老師在講臺上教,學生在書桌前學。教學不應該僅僅只在教室里,講桌前,更應該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博物館里學習與研究。進行討論與研究,有自己的觀點主張。而教師不要以理論束縛學生的天性,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不要抹殺了學生的原生態觀點。所以我認為當今教育問題不容樂觀,更不可忽視。應該重視起來,有階段的去完善。針對現在高校藝術教育現狀要做出深刻分析總結,然后實施完善措施。改革,是在中國文化基礎上的一種新的體驗方式,而不是本質的否定,要真實地面對問題,處理問題,取之優點。不要全部學習他人的教育模式,結合本國的文化,去發展屬于中國的教育,不要阻礙了學生的洞察力,應鼓勵學生放寬視野去學習與實際結合在一起。和實踐相互動。重視教學模式的發展過程,不要教條化。要讓藝術和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更好地相結合,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修養和現代文明相結合,注重人的發展,不要以利益,金錢為導向,去發展教育,要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本文作者:王偉旭工作單位:北華大學美術學院
工業設計類教學實踐研討
工業設計專業在中國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的,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的工業設計教育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同西方相比,仍然很落后。目前國內只有個別幾個院校的設計專業辦出了自己的特色,而大多數工科工業設計學校的工業設計教育水平依舊停留在十幾年前的水準上,絲毫沒有質的飛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工業設計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學科,而工科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的招生大多是理科生為主,絕大部分學生對工業設計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無所知。第二,一些理工科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由于大多是在機械設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出現了課程教學體系定位不明確、教學內容模式化、重視理論學習和考核,而忽略設計表現和設計實踐,導致畢業生不能滿足社會對工業設計專業的需要等現象。所以工科工業設計的教學體制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方向和實際辦法需要設計教育界的同仁們共同研究和思索。
1工科工業設計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現代工業設計教育在我國的歷史較短,工業設計教育的體制、體系還不太完善。各高校由于自身的專業定位和辦學方向不同,其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也不盡相同。種種客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這在一些工科院校中尤為突出。其教學課程開設往往是包括以下四個部分:1)機械理論課程:主要包括工程圖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等。2)設計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3)設計表現課程:主要包括手繪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等。4)設計理論課程:主要包括設計概論、工業設計史、人機工程學、設計心理學、產品造型設計、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產品系統設計等。這種課程設置形式,包含了工科、藝術、文科等多方面的知識,作為工科工業設計專業來說這樣的課程設置本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大多數工科院校對于這些課程缺乏系統性的認識,這些課程通常情況下由各種專業背景的教師任教,教師之間缺乏專業交流,課程之間缺乏內在的聯系,不能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比如機械理論課程基本安排給機械專業的教師任教,由于任課教師對工業設計專業知識缺乏認識,所以只能按照機械專業的教學形式來進行教學,缺少與工業設計專業知識的結合。而設計基礎類課程則大多由藝術專業出生的老師來任教,同樣也缺少結合工業設計專業需要進行課程講授。在這些課程設置中設計表現類課程所占篇幅最少,在大多數工科院校里也基本不受重視,設計表現課程不能為專業設計課程提供依托。而所占篇幅最大的設計理論類課程則缺少系統的設計實踐的訓練,學生不能掌握系統的設計方法和程序,課程之間缺少融會、貫通,甚至出現設計理論重復講授的現象。這些都是比較典型的工科工業設計課程設置的問題和弊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廣泛性。而工科工業設計專業要想發展,要想擺脫現在的就業困境,就必須進行教學課程改革。
2設計表現課程的內容和重要意義
工科工業設計的學科設置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果進行教學改革,需要從很多方面入手,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認識到設計表現對于工業設計的重要意義,并把設計表現作為工科工業設計本科階段的核心課程。為什么要把設計表現作為工科工業設計的核心課程呢?這是由工業設計專業特點和就業需求所決定的。工業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而不是搞理論研究的學科,需要設計師具備良好的設計能力和一定的設計經驗。而我們培養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就是一個個準設計師,那些從事工業設計的設計公司和企業需要畢業生在走向社會之前就具備一定的設計實踐能力和設計表現能力,而設計表現能力往往是用人單位最為看重的。因為學生在本科階段所能接觸到的實際設計項目畢竟有限,再加上缺乏與生產制造相結合,所以工業設計學生本科階段的設計作品一般都造型優美、有創意,但基本無法生產或者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工業設計本科階段最需要培養的能力就是設計表現的能力。
3設計表現的分類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一、注重引導創新與技法訓練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協調創意與技法訓練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技法練習與創新意識并不矛盾,二者不可顧此失彼。在技法訓練中要多臨摹多繪制;在創新能力訓練中要勇于打破常規。將二者對立起來是不可取的,也對設計的發展不利,將直接影響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在設計市場中的運用越多越廣泛,有很多設計師擔心手繪要被電腦取代,后繼無人。事實上,隨著中國設計市場逐步健全,設計手繪再次得到設計行業的重視。單純的創意表達可以通過手繪快速展現出來,面對客戶或者現場指導施工都具有很好的作用。電腦圖像的制作則需要更多的時間。這樣看來手繪在設計中有著快速溝通的作用,并且只需要紙、筆就夠了。設計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手繪設計與電腦設計的關系,從而使學生綜合設計能力整體提高。案例1:在《室內外效果圖技法表現》課堂授課中,引導學生手繪技法與創新思維的辯證關系。本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高考前都是美術科班出身,在他們的認識里,往往覺得手繪作品的繪畫技巧大過于設計的創新。手繪設計中表現技法固然重要,但設計上的創新也同樣重要,不可顧此失彼。在訓練手繪技法的同時,把創新設計作為評比標準之一。換言之,在學生設計作業中,作品形式一味地照搬照抄,即使技法運用再熟練,也不能成為最好的作品。另外,某些作品手繪表現技法中規中矩,設計語言卻非常有創意,并且有很好的設計理念做支撐,也不失為一件好的設計作品。
二、激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
藝術設計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從基礎課到專業選修課再到專業方向課,教師都要有意識地在課程環節設計的時候融入些許創新的能力培養環節。同時引導學生把專業知識分解充足,形成新的知識。將體塊或圖形進行分解、疊加或者重組,從而得到新的體塊或圖形,再或者將物體、形體抽象、變形,衍生出新的物體。從已知的設計轉化成全新的成果。反復的創新訓練對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有了新的提升。案例2:《立體構成》與《平面構成》這兩門課的課堂教學中,開設了一些激發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環節,以模型制作及畫圖的形式提交作業,從紙面上的圖形設計轉換出立體的模型,并且闡述轉換依據,由此更能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在課程設計的內容上豐富多彩,給學生帶來設計創新的興奮點,讓學生的學習行動從被動轉為主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從點、線、面到三維立體空間的認識全部提到了新的高度。案例3:《人體工程學》課堂教學中,經常啟發學生采用多方位的思考模式,特別加強發散思維、立體思維和逆向思維的培養。從多角度分析設計元素和設計理念,并在課堂上以手稿繪制形式把某一種設計元素無限展開、擴大,甚至把它抽象、變形,從而得到新的視覺元素。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學生的創新力得到不斷提升。以往學生思維比較懶散,在做設計作業時經常“以不變應萬變”去應付了事,但是在加強創新能力和思維培養之后,學生在方案設計中經常采用特別新穎的設計語言與新奇的設計手段,設計創新效果顯著。
三、非結構化學習與自主學習
非結構化學習與自主學習是藝術設計學習的特色,反映在實踐教學中,學校與教師適當減少固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和結構化學習的安排,并且適當增加了一些課外時間,倡導學生采用自主性、實踐性、體驗性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以興趣為導師,規避掉一些繁文縟節,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案例4:《環境景觀設計》課堂教學中,課余時間把學生分成4~5組,每組5人,分別考察長春市內不同景觀景點,例如雕塑公園、錦程公園、凈月潭公園、南湖公園等。要求每組成員在游覽觀看的同時,總結當前景觀設計中的優點與不足,包括景觀整體功能區規劃是否合理、行人道路規劃如何、植被之間的體量關系與色彩穿插、水體設計手法以及公共設施設計是否安全合理等等,并拍照,最終以PPT報告形式分別進行臺上演講。同時多觀看并分析優秀環境景觀的作品,對大師的作品進行分析,加深對環境景觀設計的認知與了解。結課作品分別以展板形式上臺講解。從現場勘測到資料搜集,從開始方案構思再到具體方案設計,每個步驟都要求展示出學生對待此次景觀設計的投入態度。教師與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感受各抒己見,予以作品糾錯與修正,從而也可以考驗團隊協作設計能力。這樣的自主學習方式有效刺激了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使他們在做設計時完全由被動變為主動。
研究工業設計教學創新
1.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
隨著每年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的專業基礎較以往相比在不斷的減弱,這就為我們在日常教學和課程設置中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以前的大學是好中選優,進入大學門檻的都是真正想學和勵志要學好、學精的學生。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我們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中要花大力氣保證基礎教學,要把基礎打牢。萬丈高樓平地起,就是這個道理。從事藝術教育的人常說:藝術之間是相通的,既存在不同,但更多的是相互之間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專業教學中打破專業之間的明顯界限,盡量多的向學生傳授專業設計知識,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融會貫通。在常規的設計教育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師資力量開設部分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并在設計課程中可以適當增加貫徹多學科、多角度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實施啟發、討論式教學,形成真正的溝通、互動。這一點西安交通大學的工業設計專業就做的比較好,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另外,還可以參照國外一些院校的教學模式,如“導師制”“、工作室制”等形式。同時,也可以多渠道地尋求與企業的合作,引領學生參與企業的設計課題當中,企業既可以征集到形式多樣的創意方案,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也積累了實踐經驗,可謂是雙贏的模式。但這種模式在部分欠發達地區的高校,目前實施起來還存在著一定的制約。
2.多渠道、多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學什么、怎么學?要有科學的指導和引領。在設計知識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很多高校中,學生偏重于設計理論的學習,對創新思維的訓練強度不夠。學生拿到一個設計課題,不知道從何入手,基本的設計流程和創新方式都不夠明確。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教育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要注重實際案例的總結和思考、設計方案的探討、同學之間設計心得交流、專業培訓課程的點撥等。只有這樣的學習才能不斷為設計者添加營養,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前瞻性眼光和國際化視野的資深設計師。其次,應該提倡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摒棄“要我學”學習態度,變成“我要學”,要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心態,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找準方向與定位,努力且持之以恒地實現下去。
3.注重實踐教學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我國現階段每年的畢業生都在增加,部分畢業生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導致與企業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畢業生不能完全的適應企業的需求,長此以往,企業對高校畢業生存在一定認識上的偏差,甚至是歧視。在部分學生當中,簡單的以為學設計就是學電腦繪圖,在大學期間只要把各種電腦軟件運用的非常熟練,就一定能找的好的工作。這種認識是極其錯誤的。無論是電腦還是手繪,都只是表達手段的一種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手繪比電腦更加重要。電腦運用的非常熟練,如果沒有好的創意和想法,充其量只能在公司里做繪圖員。但如果我們有很好的創意和想法,再加上熟練的手繪表達能力,那么我們就能很好地表現我們的設計意圖,離優秀設計師的標準又前進了一大步。設計師的創意靈感有可能是轉瞬即逝的,我們需要快速記錄轉瞬即逝的、最初的設計靈感,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具有把設計理念和想法轉化成可視化設計方案的手繪表達能力。所以,在目前的教學當中,要求學生手繪能力與電腦軟件有機的結合。
導向法在住宅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一.設定課程的基本構架
1、教學單元設置
1.1住宅空間設計原理。本單元以教學可視化,學生站位法等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了解住宅空間設計的基礎知識和概念。
1.2住宅空間設計方法。本單元根據住宅設計進程的四個階段:設計準備階段、方案設計階段、施工圖設計階段、設計實施階段來進行教學設置。在此單元著重訓練項目設計前的準備工作,要求學生能夠熟練讀懂采樣圖紙,學生通過設計師及客戶的角色扮演,制作并完成客戶意向調查問卷,并根據客戶喜好及實際需求,手繪表現功能空間關系的氣泡圖。
1.3住宅空間設計氛圍營造。此教學單元綜合了住宅空間的設計要素,闡述了色彩及材質的選用依據、照明方式及燈具的選擇與布置、家具及室內陳設品的選用。在此單元要求學生根據前期所完成的意向調查,確定設計風格或主題,分組進行家具及燈具的市場調研。規定學生在所給時間內,自由組織分工,討論完成并做匯報演講。
1.4住宅功能空間設計。引入設計項目,要求學生根據項目圖紙,討論住宅中每個獨立空間所需的設施和布局方式,做該空間2~3個不同的平面方案,并選取最優方案進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