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化學專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8 00:16: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藥化學專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藥化學專業

海南大學農藥學科建設思索

農藥作為一種重要生產資料.是人類社會文明和科技進步過程中不斷創新和完善的農業生產工具之一.在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農藥在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公眾對農藥的質疑也愈來愈強烈,人們對農藥的認識發生了改變.不再單純追求農藥的高效。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強調農藥對人畜的安全性和環境的協調性農藥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必須面向社會或農業生產的實際.因此,適應社會發展,滿足實際需求,加強農藥學科的建設、培養合格的農藥學人才就顯得格外重要。近1O年,海南的農業生產、農藥研究與應用方面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頻頻發生的農藥殘留、抗藥性及管理上的漏洞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海南農產品的聲譽.使海南農業生產面臨嚴峻的挑戰。本文針對我國農藥學科的發展現狀和海南特殊環境條件下對農藥的巨大需求及出現的問題.從課程體系的建設及教學改革探討海南大學農藥學科的建設及農藥學人才的培養。

1農藥學科的發展

農藥學科在我國仍是一個新興學科北京農業大學于1952年創建了第一個農藥學專業.距今僅有50年的歷史。卻得到了快速發展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有關學科專業進行調整時,將農藥學上升為植物保護學的二級學科:國家在“九五”和叫一五”規劃中加大對農藥基礎和應用研究的投入]:各農林院校也紛紛建立了農藥學碩士點、博士點,培養農藥學高級人才。農藥學科的發展已經成為農業院校學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內絕大部分植保專業本科生畢業之后所面對的就業崗位,往往與農藥有很大關系,如農藥營銷、農藥技術服務、農藥管理、農藥殘留檢測、農藥應用和農藥開發等。但在國家本科招生專業目錄上沒有農藥學專業.因此,許多高等農林院校都在嘗試開辦與該專業相近的專業.開始了農藥以及與農藥相關專業的本科招生_3]。從2002年開始,山東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及萊陽農學院等.陸續在植保系或植保學院下招收制藥工程專業農藥學方向的本科生同時西南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和海南大學(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也在原植保專業中招收農藥學方向的本科生而更多的農業院校則是通過加強《植物化學保護》課程來系統介紹農藥學相關的知識體系這些舉措對農藥學人才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說明農藥學在我國現代化農業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斷提高。

2海南農藥現狀及農藥學科的建設

海南熱區對農藥的需求量巨大.但海南農藥企業基礎較薄弱,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競爭力:農藥市場較為混亂.應用管理方面嚴重滯后及存在盲目促銷等現象。同時,農民施藥水平低.綜合防治觀念薄弱.病后過分依賴化學農藥.不注意清理田間病蟲源及采取各種農業的、生物的防治措施,濫用和亂混農藥現象嚴重,使得防治效果差.又污染環境這些都直接導致海南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較大隱患.農產品農藥殘留污染所致的人畜中毒事件屢屢發生2010年初的水胺硫磷等高毒農藥殘留超標所致“毒豇豆”事件.再次給海南農業生產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敲響了警鐘2010年底.海南頒布了《海南經濟特區農藥管理若干規定(修訂)》,規定在海南禁用的農藥品種多達52種要解決海南農藥的諸多問題.除了政府制定禁用高毒農藥加強農藥管理的決策與舉措外.還需發展高效、經濟、低毒、低殘留的環境友好型農藥品種以替代高毒農藥,需要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研發能力及加強農藥的科學使用與管理而解決問題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完善農藥學科體系.培養合格實用的農藥學專業人才。

2.1海南大學農藥學科的課程體系建設

查看全文

農藥管理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農藥管理,保護農業、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畜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農藥管理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農藥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的經營是指經營者的采購、儲存、銷售農藥等行為。

第三條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農藥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實施本規定。各區、縣級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藥監督管理工作。沒有設立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區由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直接負責其農藥監督管理工作。

市、區、縣級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必要時可以委托植物保護機構或者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機構具體負責農藥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思考

1影響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

1.1重金屬污染。鋅、鐵、鈷、鎳、錳等金屬元素有些是對人體有益的,但也有些會對人體健康有害。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表現出重金屬的生物累積和轉化能力,從而豐富人們有益的微量元素,同時也會吸收一些有害的微量元素。重金屬不易被微生物破壞,但可以很容易地富集在生物體內。重金屬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起一些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疾病,如腎臟和肝臟器官病變。食用植物性農產品中重金屬的來源來自其生長所需的基質、水、土壤、空氣和其他因素,近5年來,中國農業農村部對食用植物性農產品中重金屬的特殊監測和風險評估數據顯示,食用植物性農產品中重金屬的合格率超過90%,存在質量和安全風險。1.2施用過多的化學農藥。根據功能,化學農藥可分為農藥、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根據毒性,化學農藥可分為高毒性和低毒性農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法”,有毒和劇毒農藥不得用于蔬菜生產,然而,在食用植物性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通常使用有毒和高毒性的農藥來預防和控制植物病蟲害??紤]到化學農藥的高殘留和生物累積特性,這些農藥的廣泛使用給農林產品帶來了農藥殘留污染,不僅污染了生態環境,還導致食用植物性農產品積累農藥,長期累積滯留在體內,會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體健康。1.3環境污染。工業廢棄物的排放和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土壤、大氣、水等不同程度的植物的生長環境,直接或間接導致生產出的農產品有害物質含量過高。土壤對植物生長有重要作用,植物根絲很容易從受污染的土壤中吸收有害物質,從而超過食用植物性農產品重金屬含量的標準。二氧化硫排放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由于植物生長需要高水分,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極易被植物吸收,從而二氧化硫與來自細胞間隙的水快速相互作用,產生亞硫酸鹽和亞硫酸氫鹽,導致亞硫酸鹽超出限制。1.4缺乏專業人員。食用植物性農產品是各種食品加工的主要原物質,其質量安全問題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生產該類農產品的基地主要是鄉鎮農村,在這些地區由于缺乏專業人員的指導,同時受到專業技能及經費的影響,在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監管和檢測方面做得不夠好。

2提高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策略

2.1科學防治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關于病蟲害的防治應堅持物理和生物防治第一的原則,化學防治是防治病蟲害的必要補充。選擇優良抗病品種,還應采用適宜的栽培和規范化管理技術進行各種調控。關于農藥的使用,生產者應遵循農藥必須安全使用的原則,嚴格執行農藥安全標準和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禁止使用有毒、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但最好選擇微生物來源和植物源農藥制劑,選擇科學方法和控制農藥使用量和持續時長以為植物生長創造有利的生長環境條件并抑制植物病蟲害。2.2生產地區的選擇??紤]到生長環境對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重大影響,生產區應位于干凈整潔的地方,大氣、水、土壤等環境中的有毒物質不應過量。在生產區周圍,不應存在工業廢水、廢物、垃圾場和各種污染源以防止污染土壤、水質等。2.3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食用植物性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應該加強對質量安全的監管與檢測,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治理、全程監管”的原則,嚴格監管生產的各個環節,做好生產記錄,加強產地環境監測,做好污染治理工作。如在食用植物農產品進入市場前要做質量檢測工作,防治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場。相關部門可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平臺,讓大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有充分的了解,更加放心地食用。

3結束語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逐步提高,食用植物性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如何有效控制該類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如何保證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該重視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加強質量安全控制,保障食用植物性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為人們提供安全、綠色的食品。

查看全文

農藥銷售指導意見

為加強我縣農藥市場的管理,嚴格限制高毒農藥的使用,建立健全農藥市場長效管理機制,切實規范農藥市場經營管理秩序,確保全縣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根據省農業委員會和市人民政府工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現對高毒農藥實行定點銷售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實行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建立追溯購銷記錄制度

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規定,我縣對高毒農藥實行定點銷售。根據《農藥管理條例》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單位辦理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時應注明農藥毒性類別,同時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后方可經營。

(一)高毒農藥名單。根據農業部第1586號公告,高毒農藥名單為:苯線磷、地蟲硫磷、甲基硫環磷、磷化鈣、磷化鎂、磷化鋅、硫線磷、蠅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殺撲磷、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克百威、滅多威、滅線磷、涕滅威、磷化鋁、氧樂果、水胺硫磷、溴甲烷、硫丹等22種。

(二)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單位名額。我縣具有有限公司執照且有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農藥批發單位6家,因此縣級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單位(批發)不超過6家,鎮鄉級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單位(零售)43家,主要設在原43個鎮鄉建制時的集鎮上。

(三)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單位選定條件。符合《農藥管理條例》第十九條、《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和第三十七條之規定;具有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經營場所,儲存危險化學品的,還應當有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儲存設施,從業人員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并經考核合格;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有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有符合國家規定的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和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有與其經營的農藥相適應的技術人員;有與其經營的農藥相適應的規章制度;有與其經營的農藥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查看全文

果品質量安全論文

1引言

林果業作為我國農業產業鏈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如今,林果業發展已然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程度的判定因素之一,林業果樹種植技術也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是由于科學的果樹種植方法還未得到推廣和普及,果品質量安全現狀令人擔憂,大多數果園仍然采取傳統的栽培方法,大面積種植、過多施用化肥以及劇毒殺蟲劑等,導致果品含重金屬超標,質量不過關,果品安全隱患問題層出不窮。由此看出,林業果樹種植技術的好環直接影響果品的質量安全。

2果品質量安全的現狀分析

2.1化學農藥比重較大,超標嚴重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藥的使用量非常巨大,而且大部分都是化學農藥,常見的化學農藥包括氨基甲酸酯類、有機磷農藥類等。多數果農對果樹的培育主要采用傳統的方式,即化學農藥防治,過多依賴農藥防治,副作用會越明顯,比如長期使用有機磷農藥,果樹的生長狀況會受到影響,結出的果實可能會檢測出農藥殘留超標。并且采用已經禁用的硝態化肥,比如硝酸磷肥、硝酸銨等,也會導致果品內農藥和重金屬殘留超標,從而不能通過果品的質量安全檢測。

2.2對果品質量關注度不夠

查看全文

蔬菜有害生物治理問題及計策

現階段,南通地區農業生產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時期,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以及農業生態環境安全隱患和制約因素還比較多,確保農產品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三農”安全任務任重道遠。在設施蔬菜生產過程中,農藥殘留超標是造成“三農”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為此,針對南通地區設施蔬菜生產發展的形勢和需求,必須進一步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工作方針,全面推進“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在設施蔬菜生產過程中,應當構建設施蔬菜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大力推廣普及綠色植保技術。

1.建立健全設施蔬菜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服務體系

首先,借助現有的“市、縣、鎮”三級植保技術推廣及服務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批從事設施蔬菜植保技術服務的專職技術人員和業務骨干,開展設施蔬菜有害生物發生危害預測預警和綠色防控技術服務。針對有關設施農業園區、各類設施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組織以及設施蔬菜生產面積較大的村組、種植大戶、農民帶頭人等,培養植保技術能手,讓更多的人掌握設施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基本知識,并使之成為宣傳、推廣綠色植保技術的“二傳手”,提高綠色防控技術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其次,借助“科技入戶工程”“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等項目,通過項目載體的形式,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設施植保技術服務,充分發揮植保技術人員在現代設施農業科技服務中的作用。再次,通過建設設施植保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借助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開展設施植保新技術研發,開展植保技術咨詢、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的公共技術服務。

2.推廣普及設施蔬菜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

為扭轉病蟲害防控過程中過分依賴化學農藥的局面,重點針對設施蔬菜有害生物安全防控技術要求,集成并推廣綠色防控配套技術。通過“三誘一網”等技術措施,降低設施蔬菜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和蟲口密度。通過輪作換茬、種子處理、標準化育苗、設施土壤無害化消毒等措施,控制和減輕設施蔬菜土傳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通過高溫悶棚、生態調控、靜電除濕等措施,控制和減輕設施蔬菜氣候性病害的發生和傳播。通過篩選適宜設施蔬菜有害生物防治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應用靜電噴霧、煙霧機、煙霧劑、生物防治等措施,提高設施蔬菜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根據區域、品種布局、茬口安排、栽培周期等,分作物制定并完善設施蔬菜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規程或地方標準等,逐步實現設施蔬菜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化和規范化。

3.建立設施蔬菜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示范園區

查看全文

水稻病蟲害的特征及強化

本文作者:馬鸞艷文鴻石橋德孟慶金工作單位:廣西全州縣咸水鄉農技站

不依照化學防治指標施藥防治農民對水稻病蟲的防治大多數是按縣植保站的《病蟲情報》中預報的防治時期進行施藥防治,但是90%的農戶不懂得檢查病、蟲情,不懂得應用化學防治指標,不管稻田里病蟲發生不發生、是否達到防治指標,要防治就是所種稻田全面噴藥,不會挑治,而且很多人每次把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稻瘟病等的農藥都用上;還有一些農戶盲目施藥,施放心藥,不管有無病蟲發生,每相隔10-15d都要施藥防治1次,造成在防治時間上提前、或是滯后,錯開防治適期,影響防治效果。田間施藥作業行為不規范主要表現:一是配制藥液不規范,79.8%的農友配制藥液時不進行2次稀釋,而是直接把農藥倒入噴霧器內,加水稍攪拌就噴施,時常有攪拌不勻,局部藥液濃度過高,造成藥害的現象;二是農藥對水量不足,用手動噴霧器在稻田施藥防治,一般要求水稻前期每667m2噴藥液30~40kg,水稻中后期每667m2噴藥液45~60㎏,實際上很多農戶在水稻中后期每667m2噴藥液也只有30~40kg,有的農戶為圖快速不使用噴頭或把噴頭孔弄大;三是自我安全防護意識差,取農藥、配制藥液都不戴膠手套,不戴口罩,噴施農藥時都不穿長水鞋,有時逆風噴藥,甚至有的穿短衣褲噴藥,有的施藥過程中抽煙、吃東西。施藥防治成本高農戶在水稻田施藥防治病蟲害,農藥成本每季稻就達100~120元/667m2,多的達到200元/667m2,據測算,農藥用量增加達20%~30%。1.6以手動噴霧器噴藥為主,用工多,效率低據調查,全縣97%的農戶噴藥都是用手動噴霧器。用手動噴霧器每人每天只能防治0.4~0.5ha,與機動噴霧機每人每天可防治1.3~1.7ha相比,效率很低。1.7菊酯類農藥用于水田菊酯類農藥速效性好,由于對魚類表現高毒,對青蛙和蜘蛛等天敵殺傷大,易誘發害蟲產生抗藥性,除肟醚菊酯等個別品種外,在水稻田的應用受到限制。但調查中,90.1%的農戶用過菊酯類農藥防治水稻害蟲,用得最多的是氯氰菊酯、氟氰菊酯等。

上述農民在稻田對病蟲害施藥防治的7點特點折射出當前分散防治的弊端。要優化稻田病蟲害的施藥防治,必須加強培訓,發展種田大戶,推行統防統治。強化對農村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加強宣傳培訓工作,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化學防治技術水平,增強科學用藥、安全施藥意識,改變不合理用藥習慣,促進科學防治。農村科技示范戶是科學種田、科學防治病蟲害的示范帶動戶,有關部門應首先強化對農村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完善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推進土地流轉,發展種田專業大戶在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人地矛盾日漸突出的當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讓愿意種田種糧的農民擴大種植規模,形成大戶成片種植格局,改善生產管理條件,便于技術服務和先進植保器械施藥防治,提升對病蟲害的防治效率、效果,提高種糧比較效益。2011年全縣已有種田大戶263戶,其中:戶種2~3.4ha的有229戶,戶種3.4~6.7ha的有26戶,戶種6.7~10ha的有6戶,戶種10ha以上的有2戶。這些種田大戶一般都是連片種植,用心管理,擁有機動植保器械,科學防治病蟲害。例如,龍水鎮種田大戶謝合良經常與農業技術人員聯絡溝通,掌握最佳時期施藥防治病蟲害,使用機動噴霧機施藥,所種植的8ha稻田2~3d便可完成病蟲害的防治。發展專業防治服務,推行統防統治專業化統防統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之一。建立具備植物保護專業技術和先進植保器械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由受過技術培訓的專業防治人員實施統防統治,實行農藥統購、統供、統配和統施。統防統治不僅方便群眾,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而且能科學及時防治好病蟲害,提高防治效果,并能減少農藥用量,降低農藥對生態環境和農產品的污染,節約防治成本,同時可有效規范田間作業行為,避免人畜中毒事故發生。加強和穩定鄉鎮一級的農業技術力量,保障技術推廣工作如在開展防治前與農民技術員聯合做好病蟲情調查,指導農戶劃分出防治對象田,確定防治時期、使用農藥品種及劑量。蔗是安全的。

試驗結果表明,140g/L氯蟲•高氯氟CS對甘蔗螟蟲具有很好的防效,3000倍液和4500倍液對甘蔗螟蟲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長,且對甘蔗安全。在生產實踐中應用140g/L氯蟲•高氯氟CS防治甘蔗螟蟲時,推薦使用稀釋液倍數為3000~4500倍液,注意掌握在甘蔗螟蟲幼蟲孵化盛期用藥,可有效防治蔗螟為害,同時,還能兼治甘蔗綿蚜蟲、薊馬、蔗龜等多種害蟲[6]。為了防止害蟲抗藥性產生,建議多種農藥輪換使用。140g/L氯蟲•高氯氟CS含氯蟲苯甲酰胺9.3%、高效氯氟氰菊酯4.7%,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能高效防治鱗翅目害蟲外,還可兼治蚜蟲、綠盲蝽、介殼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和薊馬等銼吸式口器害蟲,具有殺蟲速度快、持效期長、廣譜高效、對環境友好等特點[6]。與常規懸浮劑、常規微囊劑不同,其獨特的微囊懸浮劑,使其在保證速效的同時還具有持效活性,持效期達20d以上。

查看全文

農林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農林院校中的化學學科研究生的教育教學非常重要,結合中國研究生教育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農林院校研究生教學模式的幾點改革措施,促進研究生的高效學習和發展。通過研究生自身的準確定位,利用互聯網資源共享、學術報告、理論實踐結合和交叉學科的概念模式開展育人工作。

關鍵詞:農林院校;化學學科;教學模式

1.農林院校化學學科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化學學科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也是眾多基礎學科必學的一門課程,例如生物、醫學、農藥、農學、光電材料等。因此,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探索研究一種適合本專業研究生學習和發展的教學模式至關重要,尤其是農林類院校研究生[1]。一方面化學學科本身門類多樣,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等;另一方面農林學校的定位是為地方省、市的農業經濟發展服務,因此化學學科本身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定位。如何探索出一種合理、高效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研究生自身的學習發展,在以后激烈競爭的發展環境中有一席之地,同時也利于安徽農業大學整體的發展和強盛。日前,教育部門相關領導對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教學作了重要指示,強調加快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基于以上的定位,我們必須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深化培養模式改革、完善管理評價體系。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政府、社會以及家庭等諸多方面,同時與校內招生、培養、管理等眾多部門,需要建立協同配合機制,切實履職盡責擔當,才能扎實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為當地省市的經濟發展不斷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高層次人才。作為農林院校的研究生更具有更高的覺悟,培養出一批可以為當地省市農業經濟服務的優秀人才,通過優化布局合理的教學模式,促進研究生綜合實驗、實踐能力的提升。

2.農林院?;瘜W學科研究生的教學改革探索

化學專業本科生進入農林院校研究生階段后,他們的化學學科方向會逐漸細化,從一級學科化學到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生物化學、天然產物化學、納米化學、仿生化學等中選擇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二級學科,這必將導致各個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方面的差異化,使其僅關注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知識,由于學生學科門類分散,碩士點、博士點招生人數較少的情況下使得相關專業課很難順利開設。例如,本應在研究生階段開始的專業課高等有機、物理有機、生物有機、自由基化學、金屬有機等課程難以開設,因為這些有機化學相關方向學生的專業課,對于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無機化學、納米化學方向的研究生就不會太關注,也不會花費精力在這些課的學習上,對于有機化學相關的學生將是一個重大的損失,這必將導致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難于提升,在學習、閱覽文獻,尤其是英文文獻的時候會存在難以理解的狀況,同時對于實驗、實踐過程的熟練性也會存在較大的問題,由于理論知識的匱乏,難以有創新性的想法(圖1)[2]。鑒于此,我們必須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學措施,通過正確的培養方案引導,才能夠更高效地促進研究生的教育教學活動,優化重組教學內容,重心主線貫穿始終。例如,針對《有機化學》課程中旋光異構化學內容的特點和難點,并根據學生所具備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重組優化,依據官能團分類進行模塊教學(分為碳碳單鍵、碳碳多重鍵、碳鹵鍵、碳氧鍵、碳氮鍵等五大知識模塊),從而使得學生能在有限的學時內盡可能掌握相應的知識重點和難點,依靠重心主線去理解復雜的化學反應和機理。這也使得模塊教學的內容有機地結合關聯在一起,各自又有所側重,從而構成《有機化學》教學的有機整體?;谝陨系恼J知,我們主要采取綜合的教學模式,尋找共性,突出共性的方式來解決該類問題,主要從學科定位、利用互聯網、學術報告、交叉融合、加強教師自身水平五個方面入手來探索教學模式的改革(圖2)。(1)找準定位、豐富教學內容明晰碩士點、博士點的研究方向分類,只有清晰的學科定位,才能使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得到合理的規劃和分配,保證各個學科方向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予以學生正確、有效的方向引導。作為農林院?;瘜W學科的研究生,他們的教學研究方式不同于綜合性大學,需要嵌入更多的與農業經濟活動相關的教學內容,這不僅體現在理論知識教學上,同時也體現在實驗、實踐的過程中。對于綜合性大學而言,只要學好本專業的知識就行,而作為農林院校的研究生,就提出了更特殊的要求,不僅要學好化學學科相關的知識,同時得將視野投向更寬的農藥、園藝、動科、茶食、環保、農業等與農業經濟活動更密切的方向上來,這必將導致我們的教學活動更加的寬泛和自由。例如對于從事農藥化學相關研究的學生,除了學習好有機化學相關的專業知識,同時對藥物化學方面的抗真菌、抗病毒、抑菌活性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在傳統課堂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學生根據教師的語言及動作可以領悟教師想要表達的意思,從而直觀地了解知識內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為靈活地接受知識,有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形成知識結構與體系,且在教學過程中便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和意志品質培養。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講解知識時以黑板板書為主,留給學生空白時間較多,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少,導致學生參與度低、考試不及格率高、課堂缺乏活力。學生應該參與到教學中,以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果,這就需要引入更多的教學內容,豐富以板書為主的教學內容。如:①在課堂中開展雙語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利用網絡開展可視化教學,使教學內容變得通俗易懂,還能感受到化學世界的豐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和網絡學習新知識,在上課時可以更容易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遇到問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與教師溝通,促進與教師的交流;②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中,如讓學生講解一些與有機合成化學相關的文獻,開展相關的課堂練習和課堂討論,開展一些簡單實驗,可讓學生制作球棍模型,從而更好地理解有機化合物的立體結構;③教師可在課堂上給出原料(如氟蟲腈、苯乙酮、苯甲酸乙酯等)的分子結構,要求學生用Chemdraw軟件畫出不同的合成路線以得到目標產物,并分組進行實驗,計算產率比,并分析生成的副產物有哪些,討論并總結各個合成方法的優缺點。(2)利用互聯網優質平臺資源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許多優質課平臺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例如網易公開課、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等,各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可以選擇適當、優質的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共享的方式參與到學習中,避免因為研究生人數較少,研究方向分散帶來的難以開課的現象,使研究生能夠提升理論知識,服務于實驗、實踐過程。此外,多媒體教學不應只局限于課堂上的教學,而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資源,開展一體化教學。教案在線共享,使得學生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網絡了解教學的要點、授課的內容以及知識的框架脈絡,方便學生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教師可以將所學的知識以圖形、圖像的形式展現,有利于學生的記憶與理解。有很多學生已經養成在課后瀏覽多媒體教案進行復習的好習慣,這是一種獵取新知識的好途徑。利用網絡平臺,還可以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傳統的答疑方式主要是利用課余時間,而教師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回答學生的問題,由于時間不充足,問問題的學生又多,這樣就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我們采取網上答疑,具體方法是建立教師學生互助交流群,學生可隨時上網提問交流,有機化學的任課教師都可以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溝通。另外,學生和學生之間也可以在網上互助答疑。通過這種方法,使得教學互動,在學生中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例如學生可以登錄精品課程網站:進行在線學習。(3)定期舉辦學術報告眾所周知,在研究生階段,化學學科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科研實踐工作,而不僅僅是理論工作,學生需要有一定的創新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因此,要求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這個過程就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實驗技能。作為化學學科的研究生我們都很清楚,化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學生操作不當,很容易引起危險現象。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加強實驗功底的鍛煉,同時通過理論知識的豐富來強化實驗技能。基于以上的事實,我們可以通過定期舉辦研究生學術報告的形式,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來增強研究生基本學術規范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思維理論高度。通過研究生的交流學習達到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目的。通過專業知識的深入交流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4)與農林相關專業交叉融合農林院校眾多學科門類和化學知識息息相關,以我們安徽農業大學為例,例如農學、園藝、動科、生命科學、茶學、農藥學[3-6]以及植物保護等相關的學科方向都和化學學科緊密相連,我們可以通過學科交叉的形式開展研究工作,達到互利共贏,“1+1”大于2的效果,不僅使本專業研究生的基礎知識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擴寬了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比如,植物保護學院的農藥學,是需要通過有機化學的知識設計合成出具有一定活性的藥物分子,然后通過植物保護相關的知識藥理評估、抑菌評估、安全評估等達到最終應用目的,這個過程中,有機化學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但同時需要植物保護相關的生物測試、評估才能得到最終的應用。兩個學科方向只有緊密結合才能達到合成高效農藥的目的。由此可見學科的交叉意義重大,只要將教學資源有效的整合,才能夠發揮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的實現與現實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5)加強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常常依據課本,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但隨著化學學科科研活動的廣泛進行,知識面陡增,課本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研究生的教學活動,因此對于教師自身而言,需要從事一些科研活動,緊跟科技前沿,豐富自己在本領域的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厚度,只有這樣,我們的研究生才能獲取更前沿的專業知識和視角。例如,我們可以經常講授一些最近的、前沿的、新穎的科學雜志,通過科學研究活動的視覺,拓寬學生的思維寬度。我們教學的目的是服務于人類的生產生活,因此只有深入了解科研活動,從事科研活動,才能夠加強自身的實驗、實踐能力。通過教師自身的理論和實驗、實踐能力的提升,促進農林院?;瘜W學科研究生的教學水平的提升。有機化學專業方向近三十年的迅猛發展,其知識量已遠遠超過書本上所傳授的。例如,2018年,哈佛大學的EricJacobsen教授的研究結果表明,苯環的親核取代過程對于某些結構為協同的機理,而非傳統教科書上所說的都為分步的機理。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將有機化學的研究尤其是與立體化學密切相關的不對稱催化等發展前沿、熱點領域及其相應科研轉化成果等作為擴展內容引入到課程教學中,這樣不僅會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生動、深入,確保課程內容的先進性和完整性,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尤其是立體化學內容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和科研的熱情和積極性。

查看全文

非農業用農藥市場概述

近年來,我國農藥工業不斷迅速發展,無論是在原藥合成方面還是在制劑技術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步。然而,農藥的應用還主要集中在農業方面,當然農藥銷售市場也主要局限在農業領域。據報道,2005年我國農藥原藥總產量已達70多萬噸,而國內農業對農藥需求量只有30萬噸左右。也就是說我國農藥已經供遠大于求。近年來,雖然出口銷售不斷增加,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供大于求的問題。國外農藥工業在上世紀末也曾遇到過這種問題,只是通過調整產品結構、開發農藥的非農業市場以及公司重組,及時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世界上幾個最大的農藥公司在上世紀80、90年代都進行了重大的并購或重組。不妨看一下這些農藥公司現在的業務結構,他們除了農作物保護業務以外,還有環境衛生、動物保健、草坪保護等業務,其產品不僅有傳統化學農藥,也有生物農藥和轉基因產品。這些公司在非農業用農藥市場的銷售額成長很快,利潤也比傳統農藥大得多。最近幾年,在歐美還出現了一些專門從事非農業用的農藥公司,事實上這些公司的名稱已不再帶有農藥二字,其業務發展迅速,利潤頗豐。本文就非農業用農藥目前的國內外市場以及我國非農業用農藥的市場機遇作一簡述,以供國內同行參考。

1全球農藥市場的現狀

2005年全球農藥的銷售額約311億美元,其中化學農藥大約有260億美元,生物農藥與轉基因作物約有53億美元。從圖1可以看出,過去十五年全球農藥的銷售增加很少,平均每年只有1.1%的增長。如果扣除GM產品和生物農藥的銷售,傳統化學農藥的銷售實際上在下降。有人預計到2010年化學農藥將從目前的260億美元降至240億美元。這一變化趨勢從圖2看得更清楚。

2全球非農業用農藥的市場現狀

據報道,2005年非農業用農藥成品的全球銷售總額在150億美元左右。在過去十五年里以每年4.5%的增長率上升。按照西方國家習慣的市場分類方法,主要集中在家用、專業蟲害防治、草坪草場、公共衛生、工業防霉等領域。

2.12005年全球非農業用農藥在不同領域的銷售額

查看全文

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分析

摘要: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為了防治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產量,農民會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因此會有部分農藥化肥殘留在農產品上,這些農藥殘留物便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來源。本文從農產品的質量控制及農藥殘留的檢測技術方面入手,分析如何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障人們身體健康。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農藥殘留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產品的產量越來越高,自然災害對農產品產量的影響逐步降低,這要歸功于農藥、化肥等化學藥物的使用。這些藥物的殘留問題已經開始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長期食用農藥殘留含量超標的農產品會誘發多種疾病,直接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此外,含有農藥的水被用于養殖或灌溉也可能產生農藥殘留現象。為了避免含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危害人類的健康,我國目前實施了較為嚴格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并且不斷完善檢測技術。嚴格的質量安全控制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這需要所有農產品生產者、加工者全力配合,才能讓人們吃上放心的食物。

1如何控制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1.1加大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宣傳力度。農藥及化肥的殘留問題是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的直接因素,要控制農產品的質量,確保老百姓能買到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就必需從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入手。農民是農產品的生產者,如果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將質量安全問題放在一邊,那么農產品的質量就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的意識,尤其是在農作物收獲前盡量避免使用農藥。1.2改變農產品的農業生產模式。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的模式也是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國的農業生產活動多數地區仍處于規模小、專業生產技術應用率較低的階段,尚未形成比較有規模的生產模式,所以規范化農業生產的宣傳和管理工作效果并不明顯,很多先進的生產技術無法得到落實,農民就還要依靠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來提高產量,確保自己的收入。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需改變生產模式,鼓勵農民使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范化的農耕管理制度。1.3提升農產品質量的檢測效率。經銷商是農產品的加工者,很多加工后流入市場的農產品安全還需要經銷商來保障。很多商人為了延長農產品的保鮮期,會使用大量的防腐產品,這已經造成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因此必需規范農產品加工市場的管理,加大檢測力度,對不合格的生產企業及時停業整頓,杜絕一切可能導致農產品安全隱患的因素出現。此外,對直接流入市場的農產品,也需要進行嚴格的監管,質量檢測合格后才能投放市場。1.4建立完整的農產品生產供應體系。農產品生產供應體系的建立是為了穩定農產品市場,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具體內容包括:①需要建立完善的生產體系,讓農產品的生產過程處于穩定狀態。②建立起宏觀調控體系,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的綜合實力,在農產品價格出現波動時,及時調節。③建立農產品信息收集體系,為農業生產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支持。④還要考慮到廣大農產品生產者的利益,為他們建立保障體系,一旦有人遇到困難,便可以得到及時的幫助,這樣才能激發生產者的積極性。目前,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建立農產品生產供應體系:①必需保護生產者的利益和生產能力,只有生產者具備充足的生產力,才能不斷向市場供應農產品。②提倡節約用水、保護環境,在生產的同時保護人類生存環境。③要加大科研力度,以創新推動生產,讓人類擁有更先進的生產方法。只有形成完善的生產供應體系,才能更好地控制農產品質量,讓所有的生產、加工活動都進入到良性循環階段。1.5加快無公害食品生產、推廣進程。無公害食品的生產和推廣是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途徑之一,如果能有更多人參與到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活動當中,為市場提供更多、更好的無公害農產品,那么食品安全問題就能得到妥善解決。要實現無公害產品的全面推廣,就必需從生產和市場兩方面同時作出應對措施。在農產品生產方面,可以強化生產機構的建設和管理,嚴格管控農產品生產場所的衛生安全,加快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進程,提高生產者的無公害意識,讓人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蔬菜、水果、茶品都能向商品化、品牌化的道路發展,形成更具規模的農產品生產體系。同時,加大檢測力度,只有抽檢合格的產品才可以投放到市場當中。另一方面,就是為無公害產品提供廣闊的市場,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無公害產品,引導群眾綠色消費。這需要通過各種宣傳手段來輔助完成,如廣播、媒體,體驗網點,銷售網點等。只有消費者真正了解無公害產品的優勢,才可以促進市場份額,為無公害產品的推廣提供助力。同時,無公害產品可以根據產品的品質在價格上呈現出一個梯度,這樣才能滿足各個層次消費者的需求,給消費者留出選擇的空間,這將為無公害產品占領更大的市場提供便利條件。

2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