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思考
時間:2022-12-18 08:52:48
導語: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重金屬污染。鋅、鐵、鈷、鎳、錳等金屬元素有些是對人體有益的,但也有些會對人體健康有害。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表現出重金屬的生物累積和轉化能力,從而豐富人們有益的微量元素,同時也會吸收一些有害的微量元素。重金屬不易被微生物破壞,但可以很容易地富集在生物體內。重金屬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起一些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疾病,如腎臟和肝臟器官病變。食用植物性農產品中重金屬的來源來自其生長所需的基質、水、土壤、空氣和其他因素,近5年來,中國農業農村部對食用植物性農產品中重金屬的特殊監測和風險評估數據顯示,食用植物性農產品中重金屬的合格率超過90%,存在質量和安全風險。1.2施用過多的化學農藥。根據功能,化學農藥可分為農藥、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根據毒性,化學農藥可分為高毒性和低毒性農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法”,有毒和劇毒農藥不得用于蔬菜生產,然而,在食用植物性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通常使用有毒和高毒性的農藥來預防和控制植物病蟲害。考慮到化學農藥的高殘留和生物累積特性,這些農藥的廣泛使用給農林產品帶來了農藥殘留污染,不僅污染了生態環境,還導致食用植物性農產品積累農藥,長期累積滯留在體內,會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體健康。1.3環境污染。工業廢棄物的排放和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土壤、大氣、水等不同程度的植物的生長環境,直接或間接導致生產出的農產品有害物質含量過高。土壤對植物生長有重要作用,植物根絲很容易從受污染的土壤中吸收有害物質,從而超過食用植物性農產品重金屬含量的標準。二氧化硫排放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由于植物生長需要高水分,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極易被植物吸收,從而二氧化硫與來自細胞間隙的水快速相互作用,產生亞硫酸鹽和亞硫酸氫鹽,導致亞硫酸鹽超出限制。1.4缺乏專業人員。食用植物性農產品是各種食品加工的主要原物質,其質量安全問題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生產該類農產品的基地主要是鄉鎮農村,在這些地區由于缺乏專業人員的指導,同時受到專業技能及經費的影響,在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監管和檢測方面做得不夠好。
2提高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策略
2.1科學防治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關于病蟲害的防治應堅持物理和生物防治第一的原則,化學防治是防治病蟲害的必要補充。選擇優良抗病品種,還應采用適宜的栽培和規范化管理技術進行各種調控。關于農藥的使用,生產者應遵循農藥必須安全使用的原則,嚴格執行農藥安全標準和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禁止使用有毒、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但最好選擇微生物來源和植物源農藥制劑,選擇科學方法和控制農藥使用量和持續時長以為植物生長創造有利的生長環境條件并抑制植物病蟲害。2.2生產地區的選擇??紤]到生長環境對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重大影響,生產區應位于干凈整潔的地方,大氣、水、土壤等環境中的有毒物質不應過量。在生產區周圍,不應存在工業廢水、廢物、垃圾場和各種污染源以防止污染土壤、水質等。2.3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食用植物性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應該加強對質量安全的監管與檢測,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治理、全程監管”的原則,嚴格監管生產的各個環節,做好生產記錄,加強產地環境監測,做好污染治理工作。如在食用植物農產品進入市場前要做質量檢測工作,防治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場。相關部門可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平臺,讓大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有充分的了解,更加放心地食用。
3結束語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逐步提高,食用植物性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如何有效控制該類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如何保證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該重視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加強質量安全控制,保障食用植物性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為人們提供安全、綠色的食品。
參考文獻:
[1]劉雨.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7(8):97.
[2]李培武,張奇,丁小霞,等.食用植物性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學,2014(18).
作者:呂玉霞 單位:西和縣農業農村局
- 上一篇:淺析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
- 下一篇:高中政治重難點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