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素養教程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05:00: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美學素養教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體育舞蹈專業形體訓練課程現狀分析
摘要:體育舞蹈作為西方集體育與舞蹈于一身的健康娛樂項目,自上世紀引入我國以來,一直受到大眾的追捧。本文以我國體育舞蹈專業學校的形體訓練課程為對象,通過對我國32個地方的體育舞蹈專業學校在形體訓練課的教學計劃、培養方案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調查,在研究中結合文獻分析法、專家訪談法等方式,提出了其現存的問題和解決策略,并對當下我國體育舞蹈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體育舞蹈形體培訓教學
1、體育舞蹈概述
體育舞蹈源于英國,在歐美盛行,是一種融合了體育與美的新型娛樂健身項目,涉及音樂、生理學、美學、心理學、服裝學等多個領域,又名社交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與美的追求也不斷增強,于是,體育舞蹈憑借自身兼具實用與美感的功能,越來越多的被人們認可。從1986年引入我國,到1991年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再到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頒布,體育舞蹈逐步滲透進大眾的生活,尤其是在高校的課程運用方面得到了極大的進展。高校設置體育舞蹈專業,將體育舞蹈在科學研究與教學運用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究,發展速度也十分迅速。當然,由于我國引入體育舞蹈的時間不及西方,故無論是在實踐還是理論方面都與世界體育舞蹈強國有很大的差距。體育舞蹈作為一項兼具流行與古典、藝術與美學于一體的健康娛樂項目,其功能性在當下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也是基于這樣的特點,體育舞蹈在當初引入國內時就沒能系統科學的運用到教學活動;不僅如此,由于是交叉學科,很多高校的任課老師都并非專業的體育舞蹈老師,故在授課過程中并不能系統一致的進行教學;此外,高校對體育舞蹈的重視程度也直接影響了其在該課程上課時的安排。以上種種原因都直接影響著我國體育舞蹈事業的發展,因此,如何根據當下高校體育舞蹈的發展情況進行爭對性的改善,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第一,對形體教學的研究,即在教學目標和內容上應多下功夫,找出當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其他高校的數據,分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第二,對各高校的體育舞蹈課程設置進行調查匯總,找到課程的受用者的認可度和興趣,從而針對性的提出解決策略。當然,體育舞蹈課程的改進與革新都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容多樣化和設置科學合理化的原則。只有科學有效的訓練,才能在自然的狀態下實現產出最大化。
2、我國當下體育舞蹈專業學校形體訓練課程現狀分析
2.1、我國體育舞蹈的發展現狀
動畫技術在3D打印及教學的應用
3D打印是一種輕量化制造模式,利用3D打印機、基本材料、三維建模軟件等可實現設計物品的快速成形,極大地縮短了從設計圖到前期樣品的流程。當前,3D打印技術已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實踐應用,如工業設計、醫療器械、人體義肢、藝術創作等方面。由于3D打印技術的應用場景多樣、設備操作簡單、生產狀態可靈活調整等優勢,完全可以滿足個人的創作需求。3D動畫技術與3D打印技術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將3D動畫技術作為一種“途徑”或“媒介”應用到3D打印教學過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實踐能力。徐勇鵬、李朝暉主編的《3D打印基礎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第1版)一書,將3D動畫技術與3D打印技術進行了深度結合,該書特別注明為“動畫版”,在內容組織上大量汲取3D動畫技術的成熟經驗,引領讀者熟悉3D打印技術應用的全部流程,同時也詳細全面地介紹了3D打印機的工作原理、結構、典型部件及常見故障排除技巧等,確保高校學生通過系統學習、獨當一面。總覽全書,具有三個顯著特色。
一、關注初學者需求,聚焦3D打印技術的基礎性知識傳授
《3D打印基礎教程》書名中的“基礎”二字,能夠很好地定位該書的適用對象與教學目的,即以初學者為教學對象,目的是讓普通高校、高職及中職學校學生初步掌握3D打印技術的應用能力,因此該書所包含的知識并不深奧,即便是從沒有接觸過3D打印技術的學生,也能夠輕松理解。全書結構較為簡單,僅由四個章節構成,但知識要素非常全面,可概括為“初識3D打印”“3D打印機典型部件工作原理”“跟我學打印”及“應用與發展”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可以被初學者輕松駕馭。同時,從不同部分的功能定位上看,突出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特色,進一步突出了“應用實踐”這一教學主題。其中,“初識3D打印”是純粹的理論講解,旨在讓學生快速了解3D打印技術是如何產生的、3D打印機是如何工作的,讓學生將3D打印概念與一般打印概念區分開來。而“3D打印機典型部件工作原理”則是專門講解工具的部分,3D打印機是3D打印技術的靈魂,該書全面講解了主控板、步進電機、送料機、打印材料等知識點,為學生自主操作奠定了基礎。“跟我學打印”部分則是具體的實踐運用,通過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從紙上談兵的狀態中走出來。最后“應用與發展”分析了3D打印技術的應用價值、發展趨勢等,以引起學生對該技術的高度重視。
二、重視學科間融合,促進3D動畫技術在打印實踐中的應用
該書特別注明了“動畫版”,表明作者非常重視學科間的融合。一方面,僅從動畫技術(包括非3D動畫技術)角度說,屬于美學、設計學、藝術學等范疇。另一方面,僅從3D打印角度說,屬于工業設計、研發、生產等范疇,兩者之間存在大量的交叉點和共通之處。例如,掌握平面動畫設計技巧,可以提高學生在3D打印實踐中解構、拆分、拼裝等能力,而精通3D動畫技術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節約3D建模教學時間,并賦予學生較高的審美素養。該書在促進3D動畫技術在打印實踐的應用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是項目式教學及“互聯網+”教學模式,書中不僅提供了大量動畫資源、3D項目實例,還有3D動畫建模的源文件可供下載,從讀者角度出發,只需要掃描各章節中提供的二維碼,即可輕松獲得數字版資源。該書的內容組織方式,實際上契合了當代學生喜愛動漫的心理特征,容易激起學習興趣。
三、突出全過程教學,闡明3D打印技術的現狀及未來趨勢
英語專業綜合課程與英美文學融合
內容摘要: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整個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之下,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就變得極為重要。但當前,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對于學生語言技能的訓練,基本沒有關注到文學及文化知識教學的重要性。而通過英美文學的學習則能夠對于西方文化進行學習與了解。因此,對于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來說,就需要將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和英美文學進行有效的融合,使得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滿足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實際需求。
關鍵詞:英語專業;綜合課程;英美文學;融合
大學英語中綜合英語課程的內容主要有基礎英語以及高級英語等,其和英美文學課程同樣都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中的重要課程體系。而在英語學科各種專業課程之中,綜合英語及英美文學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其主要體現在語言、修辭、術語、理論以及方法等多個方面,其也證明綜合英語課程和英美文學課程之間必須要進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夠對于復合型英語人才的有效培養。
1.英美文學及綜合英語教學之間的滲透
1.1英美文學課程中綜合英語
課程知識的滲透體現文學作品本身是有著極強的時代性特征的,因為各種文學作品都是作家對于其所處時代的真實感受。因此,要想要對文學作品所具有的真實內涵,不僅要對于作家所處的時代所具有的文學氣息進行掌握,還需要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感受及體驗,從而與作者實現深層次的交流及溝通。以英語專業的角度分析,在學生對于英美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時,想要對作品真實的意圖與意境進行掌握,就需要真正的融入到文學作品之中開展深入的探究,從而對于作品所具有的藝術特色及形式進行有效的掌握,從而使得閱讀鑒賞的能力得到充分提升。也就是說,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其必須要根據文學的理論以及概念進行教學,并依據英美文學作品主要的類型開展分類教學,保證其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接受活動研究
摘要:接受美學理論強調讀者在文學進程中的作用以及著重考察文學被讀者接受和產生效果的觀點為高職高專語文教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其中的讀者中心地位、期待視野、召喚結構等觀念給當下的語文教學帶來諸多啟示,加強對其理論和實踐應用的研究能夠為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改革開辟新的路徑,推動語文教育質量的改善和提升。
關鍵詞:接受美學;語文教學;期待視野;召喚結構;視野融合
在高職高專語文教學中,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和評議是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知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一言堂”“灌輸式”等教學模式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忽視了對學生參與文學作品鑒賞活動的有效引導。隨著新課程理念與教育教學實踐的不斷碰撞、融合,語文教育領域觀念意識的革新也在不斷深入,源起于德國后被引入我國的“接受理論”逐漸被重視,并被引入語文教育研究。接受理論強調讀者在文本閱讀過程中的作用,即文本在未經讀者閱讀和檢驗之前只能稱為“文本”,經過閱讀和檢驗后才能成為“作品”,只有讀者利用閱讀期待,使“空白點”具體化,文本才有實際意義。這一觀點恰好彌補了現行語文教學不重視學生主體性的弱點,以全新的角度審視了現行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筆者將以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接受活動為研究點,剖析當下高職高專語文課堂教學中文學接受活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策略。
一、相關概念的闡述
文學接受理論,亦稱接受美學,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德國,以姚斯和伊瑟爾為代表的“康斯坦學派”提出了“接受美學”理論。接受理論旗幟鮮明地提出“讀者中心論”,強調讀者具有不可或缺的決定性意義的創造,認為作品的意義只有在讀者的閱讀過程中才能產生,它是作品和讀者相互作用的產物,閱讀則是讀者的一種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該理論還提出了“期待視野”“召喚結構”和“視野融合”等重要觀點。
(一)讀者的“期待視野”
學前教育專業寫字技能的訓練與提高
摘要:讀圖時代的到來,帶給我們的是電腦的普及和應用,使得漢字的書寫逐漸被弱化,尤其是書法這門藝術逐漸淡出了歷史的舞臺,寫字的技巧很少被教育者提及,漢字書寫訓練也不再被重視。但是寫字作為基礎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教育體系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書寫水平的提高和從教技能的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本文主要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寫字能力,提出了一些實踐性的訓練技巧。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寫字技巧;訓練
說起寫字技巧,首先要提及的是書法這門藝術,書法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瑰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于2009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名錄。練習書法不僅能陶冶情操、錘煉心智,還可以進一步的體味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古人進行精神上的交流。除了書法,現代硬筆字也是一門不可小覷的藝術載體。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都重視起師范生的書寫技巧的培養,寫字成了教師職業技能的重要課程,尤其是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書寫能力和教學能力關乎著我國具有創造精神和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
一、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及現狀
師范學院的學生畢業后將走上講臺,為人師表,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師范生的職業素養關系到人才的培養,因此對師范生的職業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從基本素質上講,希望學生能夠身心健康;從職業技能上講,學生應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職業精神方面,學生應認真負責、恪盡職守、以學生為本、積極進取、與時俱進。筆者在教學中發現,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范生一般都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并且都能夠很好的同幼兒交流、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及敬業精神,但學生的寫字素養有待提高,在這個讀圖時代,大家都習慣用電腦打字,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在師范生中不免有一些“書寫困難戶”。“90后”這一代人不僅在漢字的識讀及書寫結構的美觀上都有很大的不足。作為教師的必要職業素養,書寫應該受到學生的充分重視。
二、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寫字技巧訓練的必要性
舞蹈元素在舞臺服裝設計的應用
舞美藝術是現代演藝事業的基礎性支撐。其中,服裝是舞美藝術設計中最常見的元素,既可用表明演員的身份、個性,也可以提高演員的辨識度。現實情況中,依據不同的舞臺表現效果,舞臺服裝設計有各種各樣的設計方法。當前,將舞蹈元素融入服裝圖案或造型設計中是舞臺服裝設計過程較為常見的手法,因靈活的舞蹈元素可根據節目安排需求悄無聲息地融入舞臺服裝,將舞臺的藝術效果、觀眾的觀感體驗提升上來,同時也可使舞臺服裝美感、和諧性、靈動性兼具,且層次分明、富于變化。由韓春啟教授編著,中國紡織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現代舞臺服裝設計叢書:舞蹈服裝設計》一書,解析了舞蹈服裝設計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以教程式的寫法還原了舞蹈服裝設計的一般過程和設計要點,提供多種舞臺表演需求靈活調整服裝設計風格的方法,為當前舞蹈元素、圖案元素等在舞臺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提供了借鑒與參考。縱覽全書,其主要呈現出以下幾點特色。
一、專業科學,詳細辨析舞蹈服裝設計相關概念
舞蹈服裝設計是應現代演藝事業發展需求逐漸成長起來的一門學科,它綜合了藝術、設計、文化、歷史、美學、舞蹈等多門學科理論知識,要求設計者具備跨學科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因此,在對舞蹈服裝設計展開研究之前,有必要從學科理論上對舞蹈服裝設計的相關概念作一次系統性的梳理與辨析。本書則從舞蹈服裝設計的基本概念、特征、影響因素三方面對舞蹈服裝設計基本概念及其相關理念進行了闡釋與辨析,回應了舞蹈服裝設計基礎性概念與理論研究需求。從基本概念來看,舞蹈服裝設計是為現代舞臺演藝事業提供服裝幫助的一種藝術性工作,要求設計師具備較為完備的舞蹈藝術素養和豐富的服裝設計經驗,是對設計者人文藝術素養要求較高的一門學科。從舞蹈服裝設計的特征來看,本書將其分為藝術創作特征和審美特征兩方面。藝術創作特征是站在設計人員的角度,根據舞臺表現需求,綜合運用舞蹈元素,使舞臺服裝呈現鮮明特色的設計過程;而審美特征則是站在觀眾角度,從舞蹈服裝與舞臺節目表演的協調性、審美高度等去反觀舞蹈服裝設計,兩相結合,能更完整地考慮舞蹈藝術表演需求。從影響因素來看,舞蹈動作、服裝制作工藝和面料選擇、舞臺燈光等因素都對舞蹈服裝設計效果施加了影響,需要設計者協調這些影響因素,均衡發力,更加完美的呈現舞臺服裝設計成果。
二、層次分明,根據表演需求靈活調整設計方法
舞蹈服裝是以服務舞臺演藝節目為目的的,但舞臺演藝節目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涉及舞蹈表演、舞劇、綜藝表演等多種藝術表演,且不同的舞臺藝術對舞臺服裝的要求是不同的。這也意味著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分析舞臺服裝設計需求,以便更加徹底地理解舞臺服裝設計。而本書在結構上就區分了不同舞臺表演形式對舞蹈服裝設計的不同需求,即從舞蹈作品表演、舞劇和綜藝表演三個層面,系統性闡釋了不同舞臺表演對服裝設計的具體要求以及相應的注意事項。同時,又在各個表演藝術下分離出不同類型的子類,依照這些子類對舞蹈服裝設計的需求,展開詳細的論述。本書還補充到舞蹈服裝設計的首要原則是“量形定裝”,根據舞蹈表演的具體形式風格,靈活采取設計方法,滿足舞蹈表演的功能性需求和視覺藝術需求為主,這可以視為舞蹈服裝設計的“不變法則”,對舞蹈服裝設計初學者具有很高的啟發價值。
三、以優秀設計案例闡釋現代舞蹈服裝設計理念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要不斷提升政治素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更好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從而增強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的文化自信、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使他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課程思政;文化元素;價值觀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對高等英語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挑戰。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在其課堂教學中要適當地融入能充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特色及中國發展成就的思政素材,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使他們不僅能夠用外語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而且能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
1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現狀
1.1英語教師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使他們在日常生活和未來工作中能更好地運用英語。教師的關注點更多地在于如何進行語言知識的教學,更側重于介紹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注重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以利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這樣做原本無可厚非,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政教育的缺位。大多數英語教師對思政教學這個概念的理解與認識存在偏差,認為英語教學只是進行語言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應該屬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范疇。另外,由于英語的學科特點,英語教師日常接觸到的教材內容多為歐美文化、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等,且他們平時忙于教學工作,對國內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理解不夠深入,熟悉和掌握程度也十分有限。此外,教師對學生思想動態的關注度也相對較低,未能在教學過程中將思政教育與語言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
新時代高中美術教學德育踐行策略
摘要:作為我國素質教育重要傳播手段的美術教學應緊扣時代的發展脈搏,充分發揮德育的優勢,深挖美術課程中蘊含的德育資源,探尋新時代適應高中美術教學德育滲透的有效方式與踐行策略,以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生;美術教學;德育;踐行策略
現階段,我國突出強調德育核心地位的素質教育在新形勢下被賦予了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新的時代意義。為順應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各學科均在積極探索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內容,為國家培養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作為素質教育重要傳播手段的美術教學應充分發揮德育的隱性優勢,深挖美術課程中蘊含的德育資源,尋找新時代適應高中美術教學德育滲透的有效方式,以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一、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德育資源優勢
高中美術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課程,是學校美育的主要途徑,在新時代素質教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處于成長階段的高中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力軍,他們憑借好奇尚異、求知若渴的精神勇于探索、創新,但其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熟。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傳授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有效挖掘美術教學中的德育因素,憑借藝術特有的感性魅力,幫助學生建立高尚的道德觀,以促進其完善人格的建構。1.高中美術教學與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作為高中階段審美教育重要環節的美術教學,滲透著豐富的道德情感和愛國主義精神,通過拓展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精神視野,增強其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通過提高其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塑造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與立異求新的精神。魯迅曾論及美術的德育功能:“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1]高中美術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基礎美術素養認知和表達現實世界,提高其對形式美的感知能力和對事物美的洞察、分析能力,幫助其激發創造潛能,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完善的人格。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將美的觀念傳遞給學生,強化其感受自然美、體味社會美、創造藝術美的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操、集體主義觀念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與健全人格的塑造。高中美術教材呈現了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具有代表性的優秀美術作品,以優美的藝術形式反映現實生活、表達藝術家豐富的思想感情。美術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璀璨奪目、異彩紛呈的中國美學精神與審美積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及愛國情懷,而且可以憑借藝術形象豐富的感染力使學生獲得思想共鳴,通過潤物無聲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暢神怡情的過程中深化思想、升華靈魂。高中美術教學有效運用美術課程以美化人、以美啟智的獨特魅力,熏陶和浸染學生的思想品德與道德情操,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高中美術教學強調對學生健全人格潛移默化的培養,利用優秀的藝術作品以美揚善、以美輔德、以美怡情,可謂與此階段思想政治教育一脈相通,在教學目標上具有內在的同一性。正是二者的內在同一性,決定了高中德育可以通過美術教學加以開展。高中美術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優勢,深挖課程中蘊含的德育資源,將“以美育人、怡情益智”打造成新時代德育的有效形式,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推動德育的有效實施,通過美術教學潛移默化的德育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路徑,豐富德育的形式。2.高中美術教學與審美教育美術教學是高中生接受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美育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以藝術作品塑造的典型形象為媒介,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成為高中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其實施路徑往往是通過對藝術作品形式美、內容的欣賞,對藝術家審美理想的感知等方面進行。藝術作品的美來源于現實生活,是對生活美、自然美、社會美的濃縮與提煉,是內容與形式的契合,是真、善、美相統一的藝術典型,真實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夙愿和審美追求,其中凝結著藝術家深厚的思想感情。高中美術教學以美為媒介,通過作品欣賞、藝術實踐,培養學生對美的洞察、認知、體悟及創造能力,引導其樹立積極、健康的審美態度和審美理想,同時又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德育內容內化為學生的修養,間接促進其正確“三觀”的建構,此為美術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隱性功能。恰當地運用美術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隱性功能對學生開展德育,體現了德育風格的創新性與審美化特征。高中階段是青少年道德素質塑造的關鍵期,以往的“填鴨式”德育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不佳。面對以往德育的弊端,教師應打破固化思維的束縛,采用革故鼎新的教學模式,以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為突破口,使德育模式更富藝術性與趣味性。教師應運用美術教學審美教育的隱性德育功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在美術實踐體驗過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形成認知、積極互動,進而使學生自覺樹立道德規范意識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享受美的過程中怡情益智,最終向著人格的最高境界升華。一言以蔽之,教師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美的元素,讓藝術的感性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美進行結合,變填鴨式的強制灌輸為啟發式的以情化人,讓信念支配行為,以達到以美育人、以美促德”[2]。
二、高中美術教學的德育功能
談談音樂教育對素質培養的影響
摘要:音樂教育是培養全面綜合型人才的關鍵。為了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學校要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積極開展音樂欣賞以及樂器演奏教學等教學內容提升學生音樂方面的綜合素養,進而使學生具有良好人文底蘊,這樣也就能夠使得學生在各方面具有綜合性的提升。本文就音樂教育工作在學生素質培養過程之中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素質教育
通過優美音樂的欣賞,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麗、生活的豐富多彩,更能在學生聽音樂的過程中,得到美學方面的熏陶,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并且音樂本身就是以審美做為基礎,通過相應的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培養出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及各方面綜合能力。
1在學生素質培養的過程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教育事業經過一直以來長久不斷的發展已經有效地實行了素質教育,通過素質教育的推行有效的改變了傳統教育過程中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自己所學的知識的內涵,通過這樣的方式也就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并且素質教育過程之中,在制定主要教學內容的時候,人們往往會通過以滿足學生自身發展需求,以及社會實際建設需要來制定相應的學生培養計劃,這樣在進行學生培養的時候也就能從實際出發,培養出高水平的實用型人才,通過素質教學模式提升學生潛力的開發程度,現階段素質教育已經充分的認識到了學生本身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多元性,在進行學生培養的時候和過去的培養模式相比,現階段的培養模式更傾向于讓學生均衡發展,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以及知識要覆蓋面,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人文素質還有心理方面素質。在這種情況下,也就需要教師能通過音樂教育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在在美學方面的潛能,尤其是在學生審美、理解美、感受美方面的能力。音樂教育和其他傳統類型的教育方式,比如數學教育或者語文、物理方面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區別性,同時,也正是這一特點,使得音樂教育,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有著更加較為突出的作用,對于學生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實際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往往需要教師通過樂器的演奏以及樂理知識教育促進學生對于音樂解析、欣賞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充分的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到韻律美、節奏美,這樣的方式也就能使學生更加敏感的感受到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美,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是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在目前的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雖然都屬于具有美學的屬性,但是他倆卻又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音樂教育主要通過聽覺上的感悟使學生領悟音律方面的美。在進行音樂方面教育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提升學生,對于美得理解,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以及人文素質的提升,其次在進行音樂方面教育的時候還要適當的要教授學生相信的樂器使用技巧,提升學生樂器的演奏水平,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對美學理解的深入,也能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進一步的陶冶。
2通過音樂教育的開展,能夠促進學生在科學文化方面素質的提升
高職藝術設計教學創造性思維訓練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推進勢在必行,高職藝術設計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日趨重要。為此,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此實現構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高職藝術設計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價值意義重大、常見問題及運用措施值得探究。
關鍵詞:高職教育;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訓練
縱觀世界發展史,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創新思維的勝利果實,都是創新智慧的結晶。“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征,是時代精神的最強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之一。在高職教育過程中,藝術設計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培養創新人才。因此,在高職藝術設計教學中,要以更加開放的教學思路、切實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技能訓練作為高職教育的核心內容,在整個教學思路中屬于關鍵環節。教師必須圍繞學生的就業需求和應用技能這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及綜合能力的全方位培養,使學生能夠從表象思維、感知思維和想象思維等方面入手,進入到相對深刻的創新思維之中,實現藝術設計技能的真正提高。
一、高職藝術設計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價值意義
創新思維是人類特有的高級思維活動和精神過程,是與時俱進、知難而進、突破上進的科學思維。這是一種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一股敢為人先的銳氣,更是蓬勃向上的朝氣。創新的本質是突破和創造,即突破舊的思維定式、舊的常規戒律、舊的條條框框,具體表現為后人對前人的超越、把前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這就必然意味著未知和不確定性甚至失敗。因此,無論是理論創新還是實踐創新,都需要有敢闖敢試、敢于冒險的勇氣和精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藝術設計教育迅速發展。高職設計專業院校正在積極地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可以說,高職藝術設計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教學模式。如何將創新思維模式融入到實踐技巧教學的過程中,是值得每一個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根本上說,“創造性思維”作為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靈魂,秉承著“藝術設計無標準”的發展理念。“一千個讀者心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藝術設計秉持這樣的態度,創造出了集“設計+思維”為一體的綜合化發展形式。這一教學模式從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入手,全面培養寬泛、民主的藝術設計人才。創造性思維訓練課程除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更要從職業教育的就業等方面入手,對學生的設計思想、藝術意識和創新思維進行訓練和培養。為此,廣大設計教育者要帶動學生更加活潑的思維模式,幫助學生具備機敏靈活的思維結構,使高職藝術設計教學成果實現更好的轉化。
二、高職藝術設計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具體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