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實訓總結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21:53: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旅行實訓總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2011旅行社實訓總結
利用學校安排的課程實習時間,為增加實踐經驗。再根據自身的優勢及專業能力,找到相關于本專業的實習單位及崗位。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在企業完成相關的實習任務。
有幸在旅行社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生活。很感謝朋友以及公司給我這樣的難得機會,經朋友的幫助。同時由衷地感謝公司同事在此期間對我無微無至的照顧以及幫助。
旅行社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實習活動,實習期間,主要以旅游市場調研和辦公室文秘類工作為主。這兩個月的實習工作中,年月1日-月1日。得以親身體驗社會,學到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知識,并獲得把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實踐相結合的機會.通過這次實習,對旅行社的經營、管理及組織結構有了初步的解,實踐中使我認識到旅游業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及其對地區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并補充了自己有限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實際的操作能力。
一、實習單位簡介
經過國家旅游局、旅游局批準,旅行社有限公司位于路大廈3樓。省工商局注冊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私營專業旅游企業,足額交納旅游質量保證金的單位,注冊資金50萬元。被評為“市十佳國內先進旅行社”年月全國旅游業消費者滿意度調查活動中被中國旅游監督管理委員會評為“全國旅游業十佳信譽單位”.
數名導游歷年來被評為“十佳導游”稱號。公司秉承“賓客至上,公司擁有一支職業道德良好、業務水平高的業務策劃人員及訓練有素、熟練各種語言、服務水平高的專業帶有隊伍。信譽第一、優質服務”為宗旨,竭誠為旅客提供“食、住、行、游、購、娛”等一條龍最佳服務。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改革思考
摘要:目前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雖然走出教室但尚未真正走進企業和學生心里。“產、學、研、教”四位一體的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及評價標準,增強旅游管理本科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認同感。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改革
1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改革的背景
旅游管理是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行業能力和較豐富的行業知識與經驗以景區、酒店、旅行社等行業為對象的實踐教學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必修課,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對學生將來從事旅游行業相關工作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多年來,國內高校對實習教學環節不夠重視,往往是有計劃無實作,有實踐無標準。呼倫貝爾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始于多年前,目前已形成了較為穩定涵蓋本科四年,由計劃、動員、考察、調研,到總結報告的完整課程操作模式為適應互聯網時代和新常態下的旅游人才培養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課程也應當做出創新和調整。
2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存在的問題
2.1實踐課程教學活動候鳥化。盡管已經開辟多條專業考察黃金線路,但學校與旅游目的地的聯系也是暫時的、單向的,始終未能形成與景區、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詢行業等用人單位實習基地的長期合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難免會發生信息不暢的問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
旅游英語模塊式教學法
旅游交際英語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主要專業技能基礎課之一,是從事旅游業服務工作的一門必修課。內容涉及和旅游密切相關的酒店方面的知識以及我國的飲食文化和主要旅游景點的介紹;旅行社的職能、酒店的入住、豐富的飲食文化和各省主要景點的介紹四大層面的知識性內容等,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有較強的旅游行業英語口頭表達的能力和旅游應用文寫作能力,能正確使用英語為外國游客服務,具有用流利的口語向外國游客介紹我國燦爛的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以及從事旅游服務交際的能力。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應用為目的,突出適用性和針對性,重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課堂講授應結合實際強化訓練,并可借助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實踐模擬教學,分模塊對學生進行訓練,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更應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旅游交際英語應該說是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而出現的一門課程,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而逐漸得到成熟完善,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在世界上影響力的擴大,有著悠久深厚文化底蘊和名山大川眾多的中國,越來越吸引世人的目光,愈來愈多的外國游客紛至沓來,想一睹這位東方巨人的俊美風采。英語作為和外國游客進行交際的工具之一也越發受到重視。眾多的高校設有旅游管理或涉外旅游的專業,當然旅游交際英語是這些專業的必修課之一。旅游管理專業和旅游交際英語這門課程算是發展起來了,但是受師資所學專業的限制,幾乎所有從事旅游英語教學的教師都是英語專業出身,盡管在教學過程中旅游方面的知識得到了充實,但是沒有探索出一條旅游英語獨特的、適合的教學之路,大多在沿襲大學英語傳統的授課方法,詞匯-課文-語法,學生更沒有感覺到自己是在學和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旅游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更是無從談起。基于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應用能力出發,提出并著手實施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使理論教學系統深化,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相融相通,有機結合。“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知識夠用為度”來架構專業教學體系,在教學內容上突出專業技能、綜合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此對旅游英語的教學進行模塊化是響應和實施課程改革的體現。本文就本門課的模塊化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旅游英語模塊的劃分
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旅游英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七個模塊:①旅游預訂和入境(TourReservationandArrival);②賓館住宿(Accommodation);③飲食文化(FoodCulture);④觀光(TouristAttractions);⑤購物(Shopping);⑥中國文化瑰寶(PearlsofChineseCulture);⑦離境(Departure)。
二、根據不同的模塊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
旅游預訂和入境(TourReservationandArrival),本模塊和實際生活中的操作聯系比較緊密,包括團體游,包價旅游,訂票服務,飛機上的相關服務和乘機注意事項,以及海關檢查的一些細則等。針對這種和現實聯系緊密并且易于操作的模塊,我們可以采取現場模擬教學或模擬現場進行教學,有些院校在校內有自己的旅行社,對此我們可以把此旅行社作為我們的教學基地,學生在此通過分角色表演可以體會并掌握旅行社的有關工作程序和相關英語的運用。我們還可以請旅行社里英語水平較高的員工給我們講授旅游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以及有哪些必須帶的物品。沒有自己的旅行社的院校應該有自己的作為實訓基地的旅行社,我們可以選擇時間去現場模擬訓練,或者我們可以發動學生在教室里進行現場模擬,只要認真準備也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是充分發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
旅游管理本科CRSP教育研究論文
一、CRSP各階段的實踐教育內容與方法
1.認知性實踐階段。認知性實踐一般安排在學生的第一學年的學期中或者暑假期間。實習的方式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實踐類課程(如旅游服務禮儀、溝通技巧等)專門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儀容儀表和行為舉止的塑造,針對學生文明禮貌、微笑服務、善于溝通、精于陳述的表達能力的訓練。第二,專業基礎課程和必修課(如管理學、旅游學概論、旅游資源開發等)的理論教育中穿插的實踐教育環節,由于每門課程的教育內容不同、授課教師風格不同,實踐教育的形式是多樣的,如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網絡資料查詢、學習心得分享等。第三,為了加深學生對旅游業的感性認知,在學期中利用課程實踐教育環節、班級活動、學校組織的活動等機會,組織相關景區、旅游飯店、旅行社、博物館、旅游商品購物點等的參觀,組織學生觀摩市級、區級的飯店技能大賽和導游技能大賽,增加學生對旅游行業的感性認識。第四,利用節假日做旅游市場的觀察,觀察旅游者的流向、旅游者的消費等。2.調研性實踐階段。調研性實踐是在認知性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的升級。這個階段主要有兩種實踐教育方式。一是課程依托型,以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如旅游規劃、旅行社管理、旅游飯店管理、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經濟學等)等理論課程的實踐環節為主,學生以分組的形式確定不同的調研主題前往相關企業、旅游地進行資料收集、調查問卷設計及調查、統計等工作,以增加對行業的理性認識。二是學校所在地或更大區域的旅游業的專門調研實習,在我校這個實踐項目是被安排在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將集體前往昆明、楚雄、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騰沖、瑞麗等地對云南省滇西北旅游資源、旅游線路組合設計、旅游市場狀況、游客旅游體驗等進行觀察和調研,完成旅游資源問卷調查、旅游資源統計、旅行社座談等項目。3.技能性實踐階段。技能性實踐階段一般開始于學生二年級下學期的技能型課程,并延伸到二年級暑期或者三年級寒假。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實踐課程依托型學習,以部分技能性較強的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如旅行社管理、導游業務、飯店管理、飯店服務技能)為實踐課程,充分利用校內的實訓室,如飯店實訓室、導游講解實訓室等完成模擬狀態下的操作技能的訓練。第二,前往景區、旅行社、酒店等實習單位進行“蹲點式”實際訓練,這要求實習學生將實訓室中模擬情景下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遷移到實習單位的實習工作當中。第三,利用會議展覽、大型活動等機會,動員學生進行“零星式”實習,讓學生參與會議服務、展覽組織、宴會服務、外事接待等活動,主要鍛煉學生應對大型活動和特殊活動的操作能力和協調能力。4.職業化實踐階段。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行的是四年級下學期全員全時段實習制度,即四年級上學期期末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和答辯,四年級下學期不安排課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畢業實習單位,深入到具體的業務部門全方位地熟悉相關領域的工作內容、規范和運作過程,促成知識向技能的初步轉化,并逐步達到融入。在實習期內或實習期結束,學生即可與實習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這大大縮短了學生的入職時間,為他們爭取到更多的職業機會和晉升機會。
二、CRSP階段漸進式實踐教育體系的保障因素
1.實踐教育的考核。按照CRSP階段漸進式模式所設計的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育的方法很多,總結起來說主要包括獨立的實訓課程、理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旅游資源調研專門實習、旅游企業技能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及答辯、畢業實習等。對于獨立的實訓課程和理論課程的實踐環節的考核,我們采用的是教育過程的評價方式,從教育目的、教育結構、教育準備、教育過程、教師素質和教育效果六個方面對教育實訓課程和理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進行考核。考核項目中比較重視教育效果的評價和教育過程的組織,同時對教育前的準備工作也做了詳細的要求。對于調研性的專門實習、企業技能實習、畢業論文、畢業實習來說,我們不是評價實踐教育過程本身,而是評價實踐教育活動的指導教師,原因是以上的實習活動常常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并指定了專門的指導教師。通過多年的觀察,指導教師的指導理念和指導行為對實習效果的影響非常深遠。在這個評價標準當中,將教師的教書育人、教育準備、技能訓練、指導方法、成績考核等作為評價標準,同時加上了實踐教育指導工作創新的評價項目,促進實習指導教師勤于思考,提高實習指導的成效。2.師資水平的提升。知識的形成離不開學習發生的具體環境,否則課堂上學習的東西難以應用和遷移于課堂之外的環境。課堂教育在實施理論講授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專業操作流程模擬與案例、場景,引導學生參與模擬操作、案例討論、情景創設,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對相關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加強對相關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創造與實際環境相似的真實情境。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識、經驗積累與各種教育資源尤其是社會資源將本專業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專業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就提出了要求:第一要求專業教師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熟悉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于不同階段的課程安排及其關系做到心中有數,避免重復的實踐教育環節的設計和實踐教育活動的安排。第二要求專業教師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的講授和演示能力,而且具備實訓項目的設計能力和實踐活動的協調能力。第三要求專業教師是“雙師型”教師,并具有在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行政管理單位、旅游規劃設計單位等實踐的經歷,或具有相關培訓認證機構的培訓經歷和認證證書。第四要求專業教師擁有豐富的校外兼職機會,具有廣泛的人脈關系。3.實踐基地的建設。為保證教育實踐效果,應結合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建立校內和校外兩類實習基地。校內實習基地包括“情景導游實訓室”、“模擬前廳實訓室”、“模擬客房實訓室”、“模擬餐廳實訓室”、“模擬酒吧實驗室”、“旅游規劃設計室”等,并配備相關教育資料。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則更多地以旅游企事業單位為陣地,通過密切與各旅游企事業單位的關系,按照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其實是不同的兩種情境,校內實訓基地大多是模擬型的情境,學生的操作失誤是被允許和被原諒的,也有一部分校內實訓基地是處于真實情境的。而校外實習基地卻不一樣,學生的操作失誤將會給實習基地造成一定的損失,所以如何從模擬情境到真實情境的遷移是老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的問題。4.職業導師的設立。如果把校內的專業教師稱為指導教師,那么,我們認為還有必要在技能性實踐階段和職業化實踐階段設立職業導師。職業導師應具備豐富的實踐操作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絕大多數為曾經在旅游相關企業任職多年并表現突出者或者為正在公司擔任培訓、管理等職位的專業人士。職業導師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對學生實習進行恰當的計劃、組合與管理,以確保學生學習到更多企業所需的經驗、技能、能力,同時職業導師的個人技能、管理思想和處事態度都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5.學生的參與。前面的設計再優秀,沒有實踐教育的參與主體———學生,一切都變成了徒勞。因此,我們激發學生對實踐教育的興趣,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設計讓學生有所收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收獲成就。努力與實習企業溝通,促使企業重視和愛護實習生,不簡單地把實習生當作企業的“短期廉價勞動力”,讓學生在實習單位有工作尊嚴、有生活保障。
作者:唐玲萍孟麗楊麗萍單位:玉溪師范學院
職校旅游管理人才培養計策
一、培養目標的破與立
以往過寬的職業面向導致培養目標的大而全、全而空,培養目標落不到實處。窄化了職業面向后,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也宜做適當調整。同時,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范圍調查,93%左右的學生都選擇了在省內就業。在當前國家支持和加快“中原經濟區”和“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河南省“十二五”規劃強調加快發展旅游服務業和三門峽實施“旅游強市”和“四大一高”發展戰略的背景下,要進一步強化旅游管理專業為區域旅游經濟服務的觀念,培養目標應明晰“立足三門峽,面向金三角,服務大中原”的定位。根據調研,目前三門峽、黃河金三角乃至中原經濟區旅游行業人才市場存在嚴重失衡現象。一方面,小型旅游企業不僅專業素養高的管理人員嚴重不足,一般技能人才短缺和流失問題也很嚴重;另一方面,大中型旅游企業則是中高層管理人員嚴重不足。總體上區域旅游企業主要缺乏職業素養高、業務純熟、精于管理的業務經理層次人才。因此,相對于中等職業教育以培養一線業務人員為人才培養目標,作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培養具有高技能、高素養的業務經理崗位管理人才。另外,從對旅游企業的調研結果看,除要求學生具備旅游行業的基本管理知識、技能,具有運用旅游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外,很多旅游企業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服務意識與職業精神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要求學生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強烈的服務意識、良好的禮儀禮貌修養、靈活的應變能力、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否則將難以勝任越來越受客人“挑剔”的服務工作和日益復雜的管理工作。綜上,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可定位為:主要面向旅行社、景區、旅游酒店及其他旅游企事業單位的基層和中層管理崗位,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掌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開拓能力、較強的競爭能力和對崗位的適應能力的高素養、高技能管理人才,以適應國家旅游業特別是三門峽、黃河金三角乃至中原經濟區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職業核心能力和專業能力的破與立
以往教學計劃中專業核心能力的確定,一直存在著對核心能力概念理解的偏差。職業核心能力,又稱“關鍵能力”(Keycompetencies)(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基本能力”、“軟技能”(美國)、“基礎技能”、“共同能力”(香港)。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學者認為,它是從所有職業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具有普適性、一般性、促進性或可遷移性的能力,是適用于各種職業、伴隨人的終身的可持續能力。它在職業能力的三層結構中(,即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居于最底層,決定著人的崗位轉換能力;職業特定能力(又稱崗位特殊能力)與行業通用能力合稱專業能力,是職業能力的顯性或半顯性的部分[7]。根據旅游管理專業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專業能力體系設計既考慮了一線業務人員的基礎崗位業務能力,又強調了針對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的設計,同時立足學習型社會,也充分考慮學生作為學習者角色(在校生、社會成員)所必備的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旅游管理專業職業能力結構體系如表2。四、教學模式的破與立以往采用“1+1+1”的教學模式,第一學年的大部分時間在校學習,自第一學年第二學期的5月開始,至8月結束,到三門峽周邊景區及旅行社進行旅游綜合實習;第二學年第一學期前14周在校學習,自當年12月中旬到次年8月底(包括第三學期4周,寒假1.5個月,第四學期16周,暑假2個月)到旅游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第三學年在校上課,畢業前進行3周的畢業實習。這種教學模式遵循了“學習,實踐,學習,實踐”的技能習得規律,尤其最后一個“1”,考慮到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往往能夠認識到自己在知識方面的欠缺,返校后學習的欲望和目的更強。但從近幾屆學生的實踐效果看,并不盡如人意,反而是實習期間基層崗位單調、重復性的技能性操作,使學生形成了一種“知識無用”的錯覺,對新學知識缺乏動力;加之連續實習時間過長,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有點疏離,從而影響了第三年的教學效果。此外,在酒店管理專業已然獨立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仍在酒店進行較長時間的頂崗實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專業設置的模糊,弱化了專業的特色;同時,這種模式也不利于學生導游證的考取。調整后的教學模式充分考慮了旅游淡旺季的行業特點,學生前三學期及第四學期的第1-9周在校學習;第四學期第10-16周和暑假,到旅行社或景區進行旅游綜合實習;第五學期第1-12周在校學習;第13-18周、寒假進行酒店、景區、旅行社實習;第六學期在校學習。其特點表現為:根據能力層次逐漸提高的原則和不同學習階段能力形成的重點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第一年以學校為主,和企業人員共同進行側重導游業務、景區服務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等基本技能的培養;第二年通過工學交替、項目教學、校內生產性實訓、到企業生產實習等方式和途徑,側重業務規范的培養、團組接待能力訓練、景區資源開發能力培養、營銷計調業務訓練;第三年通過頂崗實習方式以企業為主,注重學生對旅游接待服務、酒店服務與管理、旅游產品開發、旅游資源產品化、旅游線路的設計等工作過程對應的導游業務能力、酒店管理能力、景區服務與管理能力、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能力進行培養。這一模式是“教學以致用”理念的充分體現,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外置”,不是粗放的頂崗工作,也不是“學校到企業尋求實習場所,企業從學校獲得廉價勞動力”的淺層合作,而是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計劃制定、課程建設、課程講授、實訓指導、畢業設計指導等人才培養過程的聯合培養。同時,這一模式還把專業實習和未來就業深度鏈接。
三、課程體系的破與立
以往的課程體系,無論是設計思路,還是課程名稱,抑或教學內容,都深受學科式思維的影響,與高職教學“必需、夠用”的原則相悖離,不利于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新的課程體系的確立,必須敢于打破傳統的思維范式,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重視產學結合、課證融合、技術與人文融通、理論與實踐并重。(一)課程體系設計思路第一,征集具體工作任務。通過面向旅游企業、畢業生和在校生的廣泛調研,確定旅游管理專業的三個主要就業崗位,即導游員和景區講解員、旅行社計調和外聯人員以及旅行社、景區職能部門經理,一個次要就業崗位,即高星級酒店中基層服務和管理人員,并征集了這些崗位上的83個具體工作任務。第二,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根據職業面向,將83個具體工作任務歸納為校內學習的15項典型工作任務。根據“一一對應”的關系,將典型工作任務轉換成對應的專業課程。第三,根據“新學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三個職業能力發展階段對應的“入門、專項、綜合”三個學校學習階段,并按三個階段的職業能力培養要求對專業課程進行排序。同一階段的課程,再根據課程之間的銜接要求進行排序。(二)課程體系基本結構按照上述課程體系設計思路,構建專業能力課程模塊,整體上形成包括基礎能力課程模塊、專業能力課程模塊、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模塊、社會能力模塊和通識課程模塊等五大教學平臺的專業課程體系。其中,專業能力課程模塊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主要培養旅游專業人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關鍵技能,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起支撐作用。專業能力課程。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兩部分。其中,校內實訓要課堂和實訓室兩手都要抓。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或案例進行情景模擬,使學生初步認識工作情景;在校內實訓室,重視基本技能實訓,使學生熟悉崗位操作規范和方法。校內實訓內容與要求。校外實習是實踐環節的核心,是發展學生職業認知、職業能力、職業情感、職業習慣的主要場所。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高度重視實踐環節,安排了旅游認知實習和一年的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期間,學生以“實習生”和“員工”雙重身份參加頂崗實習,學習場所從學校轉入企業,部分課程外置,由企業兼職教師進行技術指導,學校教師主要進行心理指導,通過實習例會、批閱實習周記、注重企業反饋信息等渠道處理實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頂崗實習結束階段須舉辦技能考核及總結大會,學生撰寫實結,企業填寫實習鑒定表。校外實訓內容與要求和頂崗實習環節實訓課程分別。六、結語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與發展所本依,其合理與先進與否,關系到專業建設的成敗與人才培養的質量。為了更好適應高職教育和就業形勢的快速發展需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不斷地改革與優化,而非一成不變。旅游管理作為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須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不斷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更好地適應國家旅游事業,特別是三門峽、黃河金三角及中原經濟區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論文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雖發展迅速,但與旅游產業發展需求嚴重錯位,學生學歷與能力不相匹配,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流失或改行等現象仍然十分普遍。這顯然是,與大學生實踐性能力較差的現狀一方面與其自身的自我要求較低外,另一方面卻是與我們在教學中實踐性教學環節薄弱不無關系。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這一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結合體,職業教育主要體現為技能教育,職業技能教育是高職教育中最有特色的內涵。正因為如此,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異軍突起,成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例如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是在江蘇省揚州商校的基礎上組建的,旅游管理專業是該校最能體現高職特色的專業之一。該專業目標是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現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能從事旅游基層管理、獨立進行旅游服務與管理、項目開發、市場推廣的經營與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這種綜合職業技能的培養需要通過實驗、實習、專業實踐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性教學活動.是實現學生應用知識、掌握技能、熟悉未來職業及獲得新知識等教育目標的主要教學形式這一,是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保證,是實現本專業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
二、制定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比例
旅游高職教育課程與教學體系包括基礎課、專業課、實踐環節三大板塊組成。基礎課以“必需、夠用”為前提而設置,專業課強調職業基礎素質及相關知識的教學,實踐課以能力培養為中心。
實踐性教學要改變過去過分依附理論教學的現狀,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性教學在教學計劃中應占有較大比重。例如我校設立理論課時為42%,實訓、專業崗位實習課時為58%,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除單獨制定總體的專業技能等級目標及實訓課程的實訓計劃外,還在涉及實踐環節較多的課程教學大綱中單獨列出各門課程的課堂訓練計劃,在計劃中明確指出某一課程及該課程涉及的有關實踐教學環節的具體內容和要求。這樣,不僅確定了學生畢業時應達到的專業技能標準,而且還有階段性的實踐教學安排,內容包括各個階段的實訓目標、訓練內容、考核標準等,有利于保證實踐教學效果。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研究論文6篇
第一篇:旅游管理專業現三方共贏實習模式研究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為越來越多人休閑度假的方式,旅游業處在不斷快速上升的階段,與此同時對專門服務于旅游業的人才需求急速增加。本文主要研究學校、企業、學生三方之間共贏的實習模式。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行三方共贏的實習模式策略
三方共贏的實習模式牽扯學校、學生、企業三方面的利益。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利益糾紛,我們應以“學生為主體、學校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實習模式去完成實習。學校通過完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基礎理論以及實習指導教育,來強化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企業通過完善的管理制度來加強對實習生的指導,以滿足學生發展的訴求[1]。
(一)校企聯合,實現學生的發展
早期學校在與企業聯系時,經常是根據自身的教學理論以及學生的發展狀況,去尋找實習單位。為了真正地實現旅游管理人才滿足旅行社、酒店等企業的需要,提高旅游人才的素質。學校與企業之間應多與全行業的研究、培訓等機構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促進旅游管理行業以及專業的發展,同時為實習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方式探索
中國在旅游發展方面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成為世界旅游強國,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對旅游行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業具有服務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辦學宗旨是培養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性的旅游管理專門人才,這要求學生除掌握必要理論知識外還需具備更多的實踐能力和經驗,也就是注重能力和應用。但目前我們在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
1存在的問題
1.1實訓基地建設不夠重視,實訓模式缺少科學性、規范性
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在培養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方面還沿用其他傳統學科的老教學方法,重視理論知識輕實踐教學,或者有重實踐這個意識但缺乏有效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方面能力的方法。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只能依靠模擬訓練來進行實訓、實踐,而模擬訓練的實訓標準達不到理想效果,與實際應用和操作還有一定距離。理論課程內容缺乏應用性和創新性,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偏少。在旅游企業用人過程中,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表現出高分低能,好高騖遠,實際動手能力差,缺乏創新和獨擋一面的能力,影響了他們的就業。實踐課程安排有時流于形式,實訓效果不明顯。由于旅游行業的特殊性,現在旅游管理專業和旅游企業單位的頂崗實習或預就業還處在初級階段,作為學生的一門實踐課程,學校把學生送到旅游企業,完成學生的實習任務,至于學生到了旅游企業是否較好地結合所學進行實習,把所學帶到實踐中,又把實踐中的問題帶回課堂繼續學習,每個環節有沒有問題的研究還比較少;而旅游企業是否真的能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較好地學習及培養能力,還是只簡單的在使用廉價勞動力?這些存在的問題使我們的實踐基地不夠完善,缺少科學規范性。如何建立規范成熟的實訓基地模式,并進行有效科學的合作和實訓管理是我們期待解決的問題
1.2把專業操作訓練當作學生素質培養
現在旅游市場上需要的人才是接受國際先進服務理念,并能把服務意識融進熟練的操作中。而我們現在許多高職院校卻錯把專業操作訓練當作學生素質培養。旅游管理專業課程中設置的課程如儀表儀容、公共關系、語言訓練、客房服務、前廳服務、飯店服務、導游服務等大多是基礎技能方面的訓練,以為這樣就能搞好學生素質培養。其實這只能說是學生的專業操作訓練,而實訓過程中素質培養從思想到內容都跟不上,學生在參加這些訓練的過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是單純的重復勞動,這達不到讓學生從教育理念上接受國際旅游的管理思想和服務規范,增強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適應當代社會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旅游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在高校轉型的時期,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也面臨新的發展,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尤為重要。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性質,將體驗式教學引入到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體驗式教學和傳統教學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本文在闡述體驗式教學內涵的基礎上,以專業核心課程《旅行社管理》為例探討了體驗式教學模式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構建。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旅行社管理
一體驗式學習和體驗式教學
1984年,美國學者大衛•庫鉑在其著作《體驗式學習——讓體驗學習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源泉》中,提出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Learning)模型。將其歸納為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讓人們體驗,引導體驗者審視自己的經歷,積累積極正面的體驗,使心智得到改善與建設的一種學習方式。將體驗式學習這種方式運用到教育領域,稱為“體驗式教學”。國外學者將體驗式教學的模式分成如圖1所示的四個階段。通過“學生的體驗——形成直覺表象——回憶或反思——深度理解——培養能力”的過程,實現教學活動。體驗式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的教學特點和目標,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情況,將教學內容和實踐情境相結合,讓學生在親歷感受中主動地理解并建構知識。體驗式教學擺脫了傳統課堂教育單一、被動的狀態,以學生為主導,鼓勵學生實現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符合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體驗式教學的核心是關注學生體驗和感悟,通過學習情境的創造,實踐環節的開創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從而實現知識的傳承和能力的拓展。
二旅游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體驗式教學模式是實現高校轉型的創新模式
旅游管理系實踐教學機制構建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向性,主要為旅行社、旅游景區以及旅游相關單位培養專業操作技能熟練、適應面較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然而長期以來,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普遍呈現出瑣碎化和零散化傾向,嚴重阻滯了專業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和學生專業能力的深化提高。從行業的反饋來看,存在著以下弊端:一是不能實現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傳統實踐教學科目繁多,往往要求面面俱到,不利于學生個性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三是不重視實踐教學的體系化建設,沒有把實踐教學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體系加以強化和研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在此情況下,必須切實構建適應高職旅游專業教育發展規律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為更好更有力地實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而樹立保障。
一、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的基本思路是:在院黨委領導下,認真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職業教育規律,立足于服務恩施旅游產業及“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為宗旨,以“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為契機,校企結合為途徑,工學結合為突破點,強化校內、校外兩個實訓基地的建設,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為中心,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社會實踐教學為載體,校園文化活動、校內崗位鍛煉和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為支撐平臺,構建與恩施、湖北旅游產業發展人才需求規格相吻合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建立校企“融合型”的教學運行機制,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為恩施旅游支柱產業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作出貢獻。
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出發,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把實踐教學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體系加以強化,系統構建現代旅游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在總結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成果和實際的教學運行情況,我院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形式、內容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索。2006年始,我們在通過企業的調研和分析、論證基礎上,開始探索“實境鑲嵌、分段循環”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初步效果,得到了企業、學生、家長的好評。
實境,是指真實的職業環境;鑲嵌,是指將實境多次多點鑲嵌于人才培養過程,以及將特定的知識、職業能力鑲嵌于實境訓練。分段循環,是指將學生在校時間分為四個段,即1+0.5+1+0.5。第一階段為期一年,安排專業認知課和部分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第二階段為半年,即到校外基地頂崗實習,帶隊掛職教師參與管理;第三階段為期一年,針對上一階段實踐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強化,增加新的專業內容與技能的學習,著重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并組織學生完成“雙證制”的考試;第四階段也是最后一個階段,時間半年,為學生畢業前與就業相結合的生產性實習,即“頂崗實習”。“實境鑲嵌、分段循環”的教學內容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一)基礎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