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法治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16 08:34:08

導語:高中政治法治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政治法治教育論文

摘要:通過法治教育提高學生法治素養是核心素養的要求。本文從核心素養角度闡述了對高中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重點、應遵循的原則、法治教育的形式及方法,并列舉了兩個具體的案例。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法治教育

一對高中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其中責任擔當包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1因此,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樹立法治理念,提高法治素養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通過法治教育,讓學生學法、懂法、尊法、守法、用法,規范自身行為,明辨是非,樹立法治信仰,踐行法治理念,實現法治教育的育人功能。2

二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重點

我對《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作了一些梳理,得出高中法治教育重點如下:以憲法教育為核心,以權利義務教育為本位。加大法治原則、法律理念的教學深度,著重引導學生理解、認同法律背后的價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識的培養。認知法治與民主的關系;認知家庭、婚姻、教育、勞動、繼承等與學生個人成長相關的法律關系;認知和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法治原則,建立權力受法律制約,權責統一觀念;了解訴訟制度的基本原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對正當程序原則的認識,樹立理性表達訴求。培養學生初步具備參與法治實踐、正確維護自身權利的能力。

三高中政治法治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一)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3《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明確指出: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蘊。法律內涵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規范是法律制度的基礎,如《合同法》中的誠信原則。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輔相成。其次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社會秩序的維護需要法律規則和道德規則,核心素養也要求要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二)法律法規的學習與法治理念的培養相結合。法治教育不局限于只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更重要的是與之相關的法治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與法治意識。比如《政治生活》有關政府依法行政內容提到“政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边@就提到政府合法權力的來源是法律授予、人民賦予。法律對政府而言是法無授權不可為,而對老百姓而言,是法無禁止即可為的思維,所以才有了《權力清單》、《負面清單》等,政府的懶政、怠政、不作為、亂作為都是違法的。另外,政府是公權力的行使者,政府要依法行政,公權力的濫用會導致私權利的破壞和損害,當公權力不受約束時,它的危害很大,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因此也必須要對公權力進行約束,才能保證公權力真正是為公。(三)以《憲法》教育為主線?!稇椃ā肥菄业母敬蠓?,是其他法律的基礎,其他一切法律都不能與之相違背。做合格公民是核心素養的體現,憲法思維是什么?憲法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是怎樣建立起來的?我們為什么要服從它們等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我們學習《憲法》相關內容。另外,我在高一學生中做了個簡單的調查,發現居然有高達80%多的同學沒有完整看過《憲法》內容,絕大多數人只大概知道憲法規定了我們的國家性質、國旗、國歌、國徽等最基本的內容,更不了解憲法要解決的問題。憲法要解決國家權力的正當性問題;憲法要在不同國家機構之間妥善分配權力;憲法要界定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關系。4尤其是人權方面:公權力不得不當侵犯、公權力必須針對其他方面的侵犯予以保護、公權力基于公共正當利益而限制人權的適當性和衡量性、對公權力的約束。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如個人自由權、政治權利、社會經濟權、平等權等以及相應的義務。權利與義務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其他的具體的如民法、刑法、婚姻法、繼承法、勞動法等等都在具體方面規定和保護了公民的權利,同時也規定相應義務。此外,高中《政治生活》絕大部分內容就是《憲法》規定的內容,如國家性質、政治制度、公民基本的權利和義務、政府、人大、法院、檢察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黨制度、民主集中制等等知識點。(四)以提高法治實踐能力為目標。核心素養要求提高學生對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法治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形成法治理念、法治思維,還要提高法治實踐能力。高中生即將年滿18周歲,即將擁有憲法規定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審慎行使權利,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投出一票,需要不斷提高參與能力。另外學生也應該了解具體的法律,如民法、刑法、婚姻法、繼承法、訴訟法、勞動法等相關原則,以規范自己行為,同時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通過正當程序來維護。

四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形式、方法與案例

(一)法治教育的形式、方法。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形式可以采用滲透式、專題式、參與式等。滲透式,對現有教材進行挖掘,拓展延伸,針對有涉及到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法治原則等內容時可進行法治教育的滲透教育,如市場經濟的平等、誠信原則也是法治理念;具體的方法可以采用導學案,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專題式則是針對法治教育的某一內容進行專題學習或研討,可以以微課的形式進行,如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內容時可以專門學習《勞動法》有關理念和原則。專題式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案例研討,引入典型案例、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案例等,通過案例研討深入了解法治思維、法治理念。參與式(實踐式或體驗式)主要讓學生通過活動來認識和理解法治理念,注重學生的參與、互動、思辨。具體方法有旁聽審判、情境模擬(模擬法庭)、角色扮演、法治辯論等,不斷創新形式,提高法治教育的質量和實效。(二)法治教育案例。案例一法治理念滲透《政治生活》P27頁有關民主監督內容有一個案例,具體如下:某鄉農民劉某拉了一車西瓜去縣城賣,途中碰到一伙歹徒攔路搶劫,一車西瓜被搶走了。無奈中,劉某跑到派出所報案。聽了案情,值班民警說:“現在已經下班了。再說,一車西瓜也不值多少錢,這事就算了吧!”面對派出所民警的行為,劉某該怎么辦?這個案例我采用導學方法,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你認為這個案件嚴不嚴重?你如何看待值班民警的行為?如果你是值班民警你應該如何做?你為劉某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什么建議?引導學生注意案例中的用詞,案例中用的是“搶劫”一詞,讓學生認識到這是觸犯《刑法》的犯罪行為,最低都會被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樹立法律意識;值班民警的行為是嚴重不作為,樹立權責觀念;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正當程度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樹立程序觀念。案例二案例研討在講到政府依法行政的知識點時,我援用了一個《釣魚執法》案例5,具體如下:2009年10月14日傍晚,孫中界開著公司的面包車去接人,路遇一男子借口凍了一個多小時也等不到車,要求搭車,孫中界看他衣服單薄冷得發抖,就同情他,答應帶他一段路,走了四五分鐘,該男子說到了,孫中界就緩慢停車。這時,該男子突然掏出十元錢往車內一扔,隨后就伸腳急踩剎車,并伸手拔出車鑰匙;同時,路邊幾名執法人員沖了上來,認定孫中界開黑車,非法營運,強制他在處理通知書上簽字后才放他走?;氐脚R時住所后,孫中界越想越覺得自己委屈,自己完全是出于好心,卻被當成非法營運處理,駕駛證和行駛證被沒收了,小車也被扣押了,還要面臨上萬元的罰款,為表明自己的清白,憤然砍下自己左手小指頭。第二天,他哥跑到派出所報案被拒絕受理,他哥只得向媒體求助。經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17日,有關部門做出回應,對此事展開調查,并于20日公布了調查結果,稱當場查獲的孫中界涉嫌非法營運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正確、取證手段并無不當,不存在所謂的“釣魚”執法問題。調查結果公布后,輿論再一次嘩然。在上海市領導的干預下,浦東新區政府成立了聯合調查組,通過進一步的調查,終于還原了事情真相。于是,相關部門負責人親自向孫中界道歉,對由此造成的損失協商國家賠償;召開新聞通氣會,承認交通執法大隊在孫中界事件中采用不正當的取證手段,承認之前公布的調查結果簡單草率,與事實不符,誤導公眾和輿論,為此,向社會公開道歉,并啟動問責程序,對直接責任人追究責任。我重點引導學生研討三個問題:第一,上海交警的釣魚執法行為及兩次完全不同的調查結果帶來什么危害?第二,當公權力不當侵犯了個人合法權益時怎么辦?第三,如何對公權力進行約束?第一個問題,主要從公民角度、政府自身角度、社會角度三方面進行研討危害性。政府的不當行為或違法行為給公民造成難以撫平的身心傷害;損害了政府的權威,損害了群眾基礎;更可怕的是給社會帶來的危害:老百姓本出于同情心出手相助,反倒被利用,這種行為會大大削弱老百姓的同情心,或老百姓出于自我保護本能而不愿意出手相助,會引發社會道德滑坡,當今社會出現道德滑坡,與政府不無關系。第二個問題的研討,讓學生明白侵權責任、權責統一;個人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公權力不得不當侵犯私權力,就算是出于正當公共利益考慮時也要考慮適當性和衡量性;通過正當程序與途徑維護個人合法權益。假想當事人不是通過這種自殘方式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政府的這一違法行為不知道何時才會被制止,老百姓的維權代價太大了。第三個問題的研討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必須對公權力進行制約(尤其是法院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如通過提起訴訟,法院判決政府行為違法)、有權不可任性、有權必有責,權責統一。通過案例研討,讓學生充分討論,通過價值辨析深刻認識法治理念,同時也引導學生反思我們應如何去完善我們的法治,關注前沿動態。如對聶樹斌案的思考,為減少冤假錯案,國家正在進行法官審判的終身負責制的探索。

五結語

校園欺凌案頻發,犯罪低齡化趨勢等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法治思維、法治理念、法治素養勢在必行。通過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對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Z].2016-6-28

[3]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R].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6.

[4]程里,牛曉杰.思想品德教育應關注核心素養[J].教育現代化,2016(35):245-246

作者:李雄培 單位:廣東梅縣東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