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美育途徑
時間:2022-07-14 07:16:00
導語:高中語文美育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文的美育長期受到忽視這不僅造成大量的美育資源的浪費也讓學生逐漸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重視語文美育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因而研究實施語文美育的方式就顯得更有實際意義。本文探討了實施語文美育的三種途徑從直觀感覺、感知、揣摩三個層面詳細論述了實現語文美育的途徑,為語文教學中美育的自覺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語文;美育;誦讀;展示;揣摩;美
語文作為交給學生“打開美的大門的第一把鑰匙”對于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借美育形成自己獨特高雅的人生趣味和詩意人生境界具有重要作用它對整所學校乃至社會的美育都有深遠影響。但是長期以來語文美育不是被視為德育、智育的一種手段就是缺乏實施的自覺。所以通過什么方式來自覺地、有意識地實現語文美育功能就顯得非常必要。
1聽讀和誦讀的結合
語文學科主要是以典范的文章構成有的文章既是語言文字的藝術品又是音節韻律的藝術品。如唐代律詩歷朝精美散文不但文筆好而且讀起來平仄相間、朗朗上口。這類詩文更像一部音樂作品。如果先讓學生聽標準的朗誦然后模仿著讀不但有助于領會文章意思也可從美的節奏中感受到我國語言的魅力。
這些文章教師不應作過多講析而要把指導學生誦讀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從語言的速度、停頓、語氣的輕重、語音的高低、長短等方面入手采用個別誦讀、分組誦讀、分性別誦讀、齊讀等方式反復練習適應,輔以講解學生便會在領略美的節奏中感受到最直觀的美。
2直觀展示情景之美
我國許多優美的文章非常善于描繪景物即人們常說的語言的“繪畫美”。這些文章幾乎涉及美的各個領域如寫自然美的《長江三峽》、《天山景物記》如寫民俗美的《安塞腰鼓》、《云南的歌會》如寫藝術美的《明湖居聽書》等。神秘秀美的巫峽、恬靜的荷塘月色、靜謐和平的大草原、熱烈奔放的安塞腰鼓、婉轉清麗的唱腔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無比豐富的美的宮殿的大門展現了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使學生受到美的強烈感受。
對于這些文章我們如果停留在傳統地分析講解上勢必會讓學生覺得味同嚼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也浪費了美的教育資源。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電視、圖片、錄音機等工具直觀的展示巫峽之秀、草原之廣、腰鼓之烈、唱腔之曲學生就會在獲得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的同時置身于美麗的情景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
3品味揣摩深遠的意味
語文課文除了以它優美的語言很強的繪畫功能等打動讀者外更主要的是以其深遠的意味折服讀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有“言下之意”、“文外之意”。如果缺少這個語言便會變得淺陋、直白。而語言文字一旦表意豐富、蘊藉就使文章變得厚重、耐讀。如《米洛斯的維納斯》除了描繪古希臘絕世美女維納斯面容俊美、身體勻稱、端莊嫵媚這種直觀的人體美外更主要是通過維納斯斷臂傳達出一個癥狀學觀點:“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這種深遠的意味美我們怎樣才能體味到呢?
3.1比較、揣摩
通過比較閱讀許多深邃的思想就會變得豁然開朗。葉圣陶先生說:欣賞文學作品最要緊的還是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語都不輕易放過務必發現它們的特性唯有這樣的閱讀才能夠發覺文章意蘊沒有一點含糊。如在欣賞魯迅先生筆下祥林嫂的形象時如果將其和孔乙己、阿Q進行比較就會發現魯迅先生通過一系列人物控訴了一個“吃人”的封建禮教對人們精神的毒害如果將其和孫犁的《荷花淀》比較就會發現我國婦女解放的一種進步歷程。這種“二次創作”會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3.2想象
課文傳達的文本意義往往十分有限無限的是讀者的想象只有通過想象才能感受到語言文字天馬行空般的灑脫與自由。如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歌前兩聯都出現了一個“空”字到底是怎樣一個“空”呢?這就需要學生根據黃鶴樓的傳說、作者的際遇、結合詩歌展開想象:明明有樓卻說“空余”明明有去卻說“空悠悠”。不難看出不是樓“空”、天“空”而是人心“空”心中空蕩失落。又如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起首幾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把它翻譯出來就是:碧藍的天空開滿了菊花的大地西風猛烈吹大雁從北往南飛。清晨是誰把經霜的楓林染紅了?那總是離人的眼淚。如果單用直觀展示法出示一下幾幅圖片學生只能對張生和鶯鶯的分別有一個膚淺的感受根本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如果聯系張生與鶯鶯正處于難分難舍的熱戀中聯系天高氣爽本是良辰佳會卻要分別聯系大雁南飛這一“歸”的意象和人卻要遠行的事實置身此情此景展開想象便會咂摸出張生與鶯鶯分別時難以言表的痛苦體會到張崔二人的情感之美。
語文課文中處處有美不用說《我的空中樓閣》這樣的美文不用說《春江花月夜》這樣的古詩詞就是質樸的說明文嚴謹的議論文也有許多美育的素材。只是我們往往在傳授文之“道”時不自覺的忽略了除了“道”之外還有“美”。如果我們把語文課上成“載道”之課的同時自覺的將其上成“審美”之課那就必定是另一種境界。
- 上一篇:剖析憲法的人文關懷
- 下一篇:建設局履行職責情況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