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12-04 11:29:00

導語: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論文

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無疑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進行改革。

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必須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要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培養的要求,全面提高辦學的質量和效益”的思想為指導,以黨的現行教育方針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改革各項原則為依據,以加強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教育為基礎,突出能力培養,以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培養為主線、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改革為重點、以強化藝術設計、施工、管理為支柱、以加強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實驗室建設為保證,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和專業教育規律,突出“面向基層、面向工程、面向生產一線”,著眼于基層。

教學改革是一項帶有方向性、全局性和開創性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必須從藝術設計的實際出發,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學模式、課程設置體系、教學內容和教材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突出綜合素質培養,強化崗位技術教育,建立以藝術設計、施工和管理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應體現專業教育特色,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強化崗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完善、充實教學內容;加強以操作技能、工藝實習等為主的實踐環節;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所占的比例;加強產學合作,逐步建立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機制。畢業生上崗后,上手快、動手能力強,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可成為工程設計、投標報價、材料選擇、施工技術和施工機具操作、施工項目管理、項目驗收、工程決算等技術人才。

藝術設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為突出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應強調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強調基礎課教學的適應性、強調專業課教學的實用性、強調實踐教學的連續性和漸進性等,分述如下:

◆一.課程設置強調針對性

藝術設計專業起步晚,發展快。這次改革我們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按照“實際、實用、實踐、必需、夠用”的原則和專業技能培養的實際需要,對課程設置作一些調整,突出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在新的教學體系中,主要加強以下幾項改革:

第一、在設計模塊中,注重理論教學,突出動手能力培養,加強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強化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工程設計中的作用,建設計算機設計中心,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使學生具備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能力,適應人才市場需求。

第二、在施工技術模塊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養為基礎,強化施工技術指導。在教學過程中,以校內操作實驗室為依托,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通過實踐,提高動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規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機具的操作、使用、維護和保養;掌握工程質量的控制方法及檢查、驗收標準,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施工技術指導能力。

第三、在管理模塊中,調整原有的企業經營管理和施工組織管理的教學內容,根據用人單位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項目施工管理”,使學生掌握建立現代企業組織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掌握藝術設計組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藝術設計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強工程經濟及經濟核算方面的教育,增設《工程經濟管理與預算》等課程,使學生掌握工程經濟的基本計算方法和預算方法,加強投標、報價和工程成本核算的技能培養;使學生掌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程成本核算、工程預算、決算的方法及工程索賠的有關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市場意識和工程經濟意識。

◆二.基礎課教學強調適應性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中我們糾正過去基礎課與專業課“各自為政”的脫節現象,使基礎課名副其實地成為專業的“基礎”,打破原有狹隘的基礎課教學格局,超越單純技巧和經驗的傳授。為糾正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課脫節的現象,改調子素描為設計素描;改繪畫色彩為裝飾色彩,并加大室外寫生訓練。從宏觀上考慮基礎課所從屬的專業課和生產一線的需要,注意培養以下能力:

第一.培養視覺反映力,增強視覺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第二.開發想象能動性和對未知領域自覺探索即創新能力;

第三.培養分析、思維能力,鍛煉對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礎課教學適應專業課的需要。◆三.專業課教學強調實用性

一種理論只有用于實踐才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不能指導實踐,那便是毫無意義的空話。在制定改革方案時,經認真調查研究,按照專業教育特點,強調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的實用性、實踐性,著眼于培養技術應用型設計人才,總結過去的教學經驗,結合省情、校情以及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實際需求,對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內容加以調整,強調實用性。

◆四.實踐教學強調連續性和漸進性

在“初步實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行――系統實踐”的模式中,學生從專業思想教育和認知實習中,初步了解專業;在基礎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中,通過實驗課、習題課、課程設計和現場教學,采用講、做(操作)結合,在做(操作)中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交替滲透。

藝術設計是活的,是多學科綜合知識的集結。在具體設計中,難以確認固定的秩序和搭配關系,因此拘泥于課堂常規教學形式,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校門洞開的今天,對外設計服務已不可逆轉,以教師帶領學生走向社會,使專業必修課在社會實際設計中完成,是加強教學的重要舉措。為保證實踐教學的落實,我們與學校所在地的幾家用人單位掛鉤,建立校外實踐教學產學合作基地。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采用頂崗實習方式,讓學生以工程技術人員的身份到產學合作單位參與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做到“實題實做”,即由學生動手完成實際裝飾課題,使學生在工程中學習設計,在設計中完成環境藝術裝飾工程,以實際工程成果來完成畢業實踐、畢業設計。在畢業答辯時既能見到學生的實際工程設計作品,又能見到工程實例圖片或現場。這樣不僅擺脫了“壓縮型”、“三段式”教學,還突出了實踐教學,強化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實踐教學促進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

通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實踐,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出現了新的變化,所培養的學生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論素養,又能進行具體的設計、施工、管理,成為新一代技術型、實用型人才,初步形成了新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求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據問卷調查顯示藝術設計專業88.43%的學生認為專業課教學充實,92.58%的學生認為教學效果良好。截至6月底藝術設計專業2000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超過84%,受到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的好評。

努力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社會職業技術崗位的分工不同、行業和地區之間存在的發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學校辦學基礎、辦學條件的差異,決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決定了不同學校承擔著不同的人才培養任務。因此,高等學校必須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和自身條件,確定辦學層次和類型,大膽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努力培養出受社會歡迎、有特色、高質量的人才,創出學校的聲譽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