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和諧課堂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6 03:40:00

導語:語文和諧課堂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和諧課堂管理論文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閱讀過程是一種獨特的體驗過程。“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時間、空間。讓學生有獨立的思想,鼓勵學生求同的時候,更應鼓勵學生求異!我們應該認為不聽話的學生是好學生。作為我們老師應該教會學生說,我不懂!教會學生說,我還有不同意見!教會學生說,我不贊成!”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自讀課文時,有人習慣于默讀,有人習慣于輕聲讀,有人卻習慣于大聲朗讀。在對問題的探討上有人習慣于獨立思考,有人習慣于合作討論。在表達感情上,有人習慣于用富有情感的朗讀,有人習慣于用自己的語言,有人卻用寫心得的方式。每一種方式的選擇,對于他本人來說都是最好的,教師要經常給予學生以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我在教學詩兩首時讓學生朗讀時就注重了這一點,學生有的大聲朗讀,有的輕聲朗讀,有的合作朗讀,效果很好。

讓學生走進“作業超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然也是作業的主人,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首先應該讓他們從“統一作業”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權自我選擇作業方法、自我安排作業內容、自我設計作業形式,讓他們的個性在自主作業的舞臺上飛揚。比如:開設“作業超市”讓學生在“作業超市”里自由選擇。認知性作業、能力性作業、智力性作業、批判性作業、聽辯訓練、抄寫、朗讀、口語交際、寫作構建起“作業超市”,在一定的時間內讓學生自由選擇。即使是同一內容的題目也應分出層次,比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開一塊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條長繩,人遠遠地

()著,()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便找()住了。分三個層次的要求:A所填的詞句,可以全部選用課文中的。B所填的詞句可以一部分是課文中的,一部分是自己填;C所填的詞句全是自己想出來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

營造自學思考和平等對話的良好氛圍。生與生,師與生融為一體,實現零距離接觸,溝通無障礙。教與學之間的關系,絕不是教師居高臨下,我講你聽,我管你服從的關系,而應該是互助平等的關系。所以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里,經常詢問學生對自己的教學的感受。蹲下來聽一聽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評一評課,對我們應該很有好處。學生經常問我老師你能讀讀嗎,老師你能背下來嗎?剛開始時我覺得不自然,可時間長了,就覺得很自然,沒什么了。反而對我的背功大有幫助。還真得感謝這幫孩子們。

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在教學《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時,我激發學生從課本插圖入手,通過自己讀,思考,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讓他們自己從課文中找證據,分析出圖上的人物的身份。大家的思維活躍,不斷碰撞出火花,甚至有的掙的面紅耳赤。有的同學認為文中出現了四位作家,有的則認為是五位。確定后面站著的是漠伯桑后,我給其余作家標上代號(按從右至左順序)A、B、C、D,給大家時間,根據文中的描寫,找一找文中的作家各是誰?學生說出各自答案,意見出現分歧。有的同學認為A是福樓拜,書上說福樓拜“做著大幅度的動作(就像他要飛起來似的),從這個人面前一步跨到那個人面前,帶動得他的衣褲鼓起來,像一條漁船上風帆”。而A的衣服就鼓了起來,如同風帆一樣。有的學生說也可能是屠格涅夫“高盧式的大胡子”是八字胡。另一個學生說不可能,D是屠格涅夫。因為書上說屠格涅夫是“仰坐在沙發上”,所以D是屠格涅夫四、

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A找到課文與生活的結合點,把學生帶入生活情景,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我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幅總理畫像,一段哀樂,就能把學生帶入沉痛之中。B生活化的教學設計。教學《桂林山水》可以組織學生為桂林設計廣告語活動;教學《田忌賽馬》時可以以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賽馬現場直播的形式組織教學。教學《落花生》時設計辯論:是做蘋果一樣的人好,還是做花生一樣的人好?C生活語文的介入,如公園文化、街道文化、網絡文化、社區文化、商場文化、家庭文化、寢室文化等等。一位教師組織學生上街學語文,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新思路

作為語文教師要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切不可把“放養”當活動,把“隨意”當開放,把“不管”當研究,簡單地把“四人小組”當合作。探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對課文進行自學、分析、獲得一種獨特的體驗。這種體驗,不必過分理性化、標準化,而更多地從人本、文本的角度去評價,使學生慢慢積聚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感悟到祖國語文的魅力。有兩句話很有名,一句是:“告訴我的我會忘掉,展示給我看的我可能會記住,參與其中的我會真正理解。”另一句是在哈佛大學師生中流傳著的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由此得出:語文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更多是學生的參與、體驗、感悟、理解、應用,更多的是教師的引導,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