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質教育的感悟和實踐
時間:2022-01-22 10:49:25
導語:語文素質教育的感悟和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蘇教版教材在全國多省市廣泛推廣,在實施素質教育上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語文素質教育不僅有強烈的人文性和情感性,浸透了濃濃的詩意,培育詩化了的心境,使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樂園,而且極具生命力和穿透力.師生在思維的碰撞中,逐步接近語文教學的本源,獲得終身受益的能力.
關鍵詞:培育情志;回歸生活;喚起夢想;探究關鍵點;把握基點
一、感悟———“情志、生活、夢想”是突顯“蘇派”小學語文教育靈魂之依托
1.培育情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蘇教版語文教材把素質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其核心是情感.舉杯對月、臨風起舞、沙灘嬉戲,陽光明媚、風花雪月、狂風驟雨這些文字背后豐富的情愫,就是要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充分地挖掘出來;激發(fā)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交融、心靈碰撞,藝術的光輝才能照亮學生的心扉.教師在教學中投入全部情感,讓學生在愛和感恩的思想下學習,這樣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育教學的目標.我很欣賞這樣一句話:“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的一顰一笑,一筆一畫,舉手投足,正如陽光,一旦普照到學生身上,就一定會在他們心靈深處打上深深的烙印,喚起他們對知識的向往和追求,使其自覺地投入神奇無比、深邃廣闊的語文天地中去.教師激情滿懷,學生則如沐春風,悄然心動;教師悲愴凄婉,學生則黯然神傷;教師亦莊亦諧,學生則樂趣、理趣俱得通過師生情感的共鳴,語文教學達到了“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2.回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展現(xiàn)學生聰明智慧.語文教育應回歸生活中,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語文,在大自然中捕捉靈氣.教師的語文教學更要生活化,要把教學與生活連接起來.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蘇教版語文教材突破狹隘的唯理性科學世界的束縛,充分認識到科學世界教育只是生活世界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全部;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蘇教版語文教材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授課、學生安安靜靜聽教材和背教材的局面,而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fā)點,合理開發(fā)課程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能夠自主把握的學習情境,將學校、家庭和社會等資源合理整合,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獲得充滿旺盛生命力的能量,使得他們的生活能力與學習能力得以大大提升.3.喚起夢想,開啟學生的理想風帆.無論語文還是其他學科的教學都應緊跟時代的步伐,體現(xiàn)時代特征,將社會與人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比爾蓋茨說:“哪個成功者不是閱讀者,哪個領導者不是閱讀者.”葉圣陶明確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熟練技能.”這不僅需要回歸教材,還需要超越教材.這就要求語文素質教育樹立大語文觀,努力拓展語文資源,將語文教學置于社會的大背景中,把課堂內外整合連接起來.
二、實踐———“課堂、學法”彰顯小學語文教學魅力之關鍵
1.探究關鍵點———從課堂入手,讓教學更加高效、富有魅力.我以“倡簡、務本、求實、高效”為重點,掌握好教學藝術,關注每一位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去.對此,應在語文課堂中把握以下三原則.(1)以“動”喚醒學生的靈性.課堂中,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其一,調動學生學習.首先讓學生的腦子“動”起來,開宗明義,“最重要的是帶著腦子進課堂”;然后“動”口朗讀、說話,“動”手圈畫批注筆記,“動”身體驗,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帶進文本理解,等等.其二,調動課程資源.把教材資源轉化為課程資源,教學生學知識,教學生用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的“聽”(聽范讀、聽同學發(fā)言)、“說”(說自己對字、詞、情感的理解)、“讀”(朗讀、默讀、美讀)、“寫”(記筆記)實踐活動.同時老師也“動”起來,范讀、講解、點撥、板書、提問,并適時呈現(xiàn)適當?shù)恼n外資料幫助學生思考和理解.其三,留有余地.課堂要留給學生細心品味、合作探索的時間,將學生扶上馬,使其向更廣闊的空間馳騁,激發(fā)學生自學、樂學、善學的熱情.(2)以“靜”培育學生的從容.語文課,不僅要有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沉思默會、浮想聯(lián)翩、靜靜走筆同樣重要.其一,語文課要有自然恬淡的景致.即便是誦讀詩詞歌賦,也絕不拿腔拿調、矯揉造作.其二,學生靜靜地品讀、靜靜地思考、靜靜地動手、靜靜地實踐.如探尋深藏于字面背后的作者的所思所感(“圈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字”),閱讀有關作者的資料,以“讀懂作者的心”.其三,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學生答對不要“喜形于色”,暫時答不上來也不必“驚慌失措”.(3)以“思”開啟學生的卓識.老師的指導,只有教學生學會思考、促進思考,才算真指導;老師的指導,只有了解學生原有的基礎,在學生原有基礎上推一把、點一下,讓其“跳一跳摘果子”,才算真有效.學生自己能夠讀懂的不需要教,要教就教學生讀不懂的,當然這種教也不是“和盤托出”,而是啟發(fā)思考.要求學生“靜靜地看,靜靜地思考,看能不能讀懂作者的心聲”.高明的老師是不會讓孩子的腦子生銹的!2.把握基點———從學法入手,讓學生學得更加主動教是為了不教,“不教”建立在學生“會學”的基礎上.因而,“授漁”當是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法寶.對此,語文素質教育,要從學法入手,提供給學生一個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1)提供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語文教學不是灌輸式的記憶,而是要讓學生在課文中體驗,在生活中感悟,要把更大的舞臺交給學生.(2)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個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開始時老師或家長先陪孩子每天一起閱讀書籍,堅持一段時間,等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后,就可以放手了,這樣做效果很好.我注重從兩個方面培養(yǎng):一方面,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結合學校開展的“書香校園”專題讀書活動,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開展讀書交流、評比等活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課堂激發(fā)孩子讀書興趣.一是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讓孩子們交流自己讀的書.二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盡量引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來.三是引導學生讀好課文,重視示范性.由于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我會特別注意一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盡可能地為學生做出更好的示范.(3)引導孩子正確地運用語言能力.唐江澎校長在談到他的體悟教學時曾這樣說:“人只有在說話中學會說話、在理解中學會理解、在感悟中學會感悟、在寫作中學會寫作,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只有在語言的運用中學會運用.”為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教育我的學生觀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他們感受到語文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總之,在感悟和實踐中,我越來越感受到“蘇派”小學語文教育的魅力所在.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蘇派”小學語文教育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改革,突顯了素質教育,這也是“蘇派”小學語文最本質的源泉、最持久的動力———從本質上激發(fā)學生生命核心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對真善美的辨別能力,對人類、自然的關懷,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煥發(fā)出內在和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堅強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始終積極向上的情懷.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教育的詩意:朱永新教育序跋錄[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2]亞米契斯.愛的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孔令云 單位:巢湖市槐林鎮(zhèn)中心小學
- 上一篇: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主體認知研究
- 下一篇:小學生德育伙伴效應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