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育教學本質的認識

時間:2022-07-24 05:30:02

導語:淺談語文教育教學本質的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語文教育教學本質的認識

【摘要】教育就是不斷地促進生命的健康成長,彰顯生命的最大價值。語文教育即生命教育,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核心價值就在于“喚醒生命”“習得素養”。本文從“喚醒生命”“習得素養”兩方面闡述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關鍵詞】語文教育;喚醒生命;習得素養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句話告訴我們教育目的就在于喚醒生命。多年來的教育改革,其實也就是為了不斷地促進生命的健康成長,彰顯生命的最大價值。筆者認為,語文教育即生命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重要內容,其核心價值在于“喚醒生命”“習得素養”,這是對語文教育教學本質的認識與理解,本人多年來在教育與教學中不斷踐行這一認知理念。

一、喚醒生命

(一)喚醒思想激發生命力。思想的健康是生命健康成長的根本保障。正如查•艾霍爾所言:“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所以在教育教學中筆者把“立德樹人”作為重要目標,并把其貫穿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教育教學環節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為學生成長為未來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打下豐厚的底色。喚醒思想即是喚醒生命。筆者經常帶領學生在閱讀的世界里徜徉,因為閱讀在豐富思想的同時,更是對生命的喚醒,對人性和良知的喚醒,并使閱讀者洋溢著積極向上的力量,達到激發生命潛能的目的。有教無育,知識就成了游離于主體生命之外的冷漠存在。在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在“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中,感受到即使身處困境,生命仍然要淡定從容;明白對生命力強大的人來說,困境是用來跨越的人生道理;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悟到作為一個國民的擔當精神,領略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偉大家國情懷。教育就是引導學生在對真善美的追求中,喚醒思想,喚醒生命,激發生命的力量。作為語文老師筆者始終把語文教育看作一種對生命的浸潤和涵養。在課堂上筆者和學生一道走進大師的精神世界,走進溢滿思想和情感的經典,求真、向善、審美,把他人心中流出的生命清泉轉變成滋養自我生命的活水。(二)感悟生活觸摸生命本質。教育的外延即生活,生活的內容就是教育的所在。教育離開了生活,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生活是生命最樸素、最本真的存在方式。豐富多彩的生活為人們生命的成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所以我們要不斷召喚學生向生活學習,熱愛生活、尊重生活,在生活實踐中去觸摸生命的本質。回歸生命的本真,牽手生活,這是教育的正道。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感悟生活,理解生活,學會生活,珍惜生活,做生活的勇者和智慧者,這才能體現生命的價值。作為語文教師筆者始終把閱讀文本與閱讀生活作為相互貫通的有機體,引領學生在文本與生活中感悟生命。筆者經常將語文課堂置入廣闊的生活,與學生一道,“浴”于自然之水,“風”乎自然之風,“詠”嘆自然之景;用生命對生活作獨特的領悟、探索和發現,以達到精神和思想的自由和自覺。在生活中感受春有香花秋望月,夏有爽風冬沐雪,晨有清逸晚有閑情的自然韻致。與此同時,又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探尋生活的答案,端正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態度,并催生改造現實的動力,使其在語文與生活的交融世界中感悟生命成長的節奏,積極地拓展生命的寬度。通過對生活的關照不斷省察生命,催發生命的自覺意識,并積極、主動升華生命[1]。

二、習得素養

素養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的適應個體終身發展和時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更是個體生命力的體現。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常常源于對事物的接觸,對事物接觸多了,就會產生印象,進而產生記憶,接觸越多記憶越深刻,這種現象通常被人們稱為“習得”。習得在人的能力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在課堂中習得素養。課堂是學生成長的主陣地。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全方位獲得學科能力素養的提升。作為語文學科的教師,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在課堂上通過聽、說、讀、寫、思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聽,要揣摩語言的言內之意、言外之旨;說,要做到言為心聲,不要人云亦云;讀,要深入文本,不能淺嘗輒止;寫,要我手寫我心,不能落入他人窠臼;思,要體現自我的個性思維品質。語言文字的運用不僅是大腦的活動,也是生命活動和精神活動。在某種意義上,聽、說、寫、思能力的培養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以閱讀指導為例,引導學生用自我的心靈去觸感文本作者心靈,在讓學生把握文本情感及特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文本不斷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捕捉信息整合的能力和概括口述的能力,進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習得學科素養。(二)在教師的言行中習得素養。在不斷成長的學生面前,教師是一本無形的、內容豐富多彩的人生大書,更是學生面前的一面鏡子,正如古人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學生又是教師的影子,教師今天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如何對待他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在較大的程度上源自教師的影響。那么,教師的高尚人格及深厚的學科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學生生命成長的方向和質量。教師應積極通過自身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美化學生的心靈,促成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力求妥帖安排課堂環節的起承轉合,力求做到教學語言的得體、規范、典雅,力求課堂內容的豐富、新穎,力求文本解讀視角多元、獨到;在與學生交流時要能凸顯閱讀的深度、廣度及思維品質的創新。潛移默化中濡染其人格,涵養其氣韻。學生在教師一言一行的浸潤中也習得素養。(三)在生活環境中習得素養。教室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作為教育者要很好地利用這一場所,為學生營造溫暖和諧的成長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不斷熏陶漸染,進而習得素養[2]。在當前教育出現功利化的時代,學校教室的墻壁上幾乎都會張貼“今日臥薪嘗膽,他朝君臨天下”“流血流淚不留恨”等使人看后產生畏懼心理的標語。筆者在教室中張貼一些名人成長、學習的箴言,為學生營造一個氤氳著文化氣息的學習環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天天浸潤、逐漸滋養成長,并獲得語文素養和心靈境界的雙重提升。就如于是之先生所說:“一個人的讀書習慣,依我看,總是靠熏陶漸染逐步養成的,這就需要一個稍微好些的文化環境。”生命的成長其實亦然。“分數至上”的當下,“天天練”“練天天”“周周檢”“月月測”,練得學生天昏地暗,測得學生一臉茫然。為了改變學生無力而又無奈的學習生活,在調劑學生生活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素養的提升。在教學中經常舉行影視評介、時事論壇、音樂品鑒、書法評論等活動,并把其作為教學的常態。這些教學內容的涉入既放松學生緊繃的心弦,也符合當代中學生成長需要,激活了學生的“文化基因”,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提供原動力。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喚醒了學生潛在的自我意識,啟發學生內蘊的能量,張揚學生的生命個性。在不斷提升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和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同時更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習得了語文素養。

三、小結

教學中不斷踐行“喚醒生命、習得素養”的理念,力戒教育功利化,把關注學生成長放在第一位,把提升學生的素養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找尋自我、發現自我、救贖自我、展現自我,實現生命的健康成長。近年來本人所帶的班級多次在全市期中期末考試中成績名列前茅,先后被評為“市優秀班集體”“校先進班級”等,丁龍陽同學被評為“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員”。筆者輔導的學生在“葉圣陶杯”“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等作文大賽中獲獎百余人次。2018年所帶的學生有五人被北大清華錄取,李瓊瑤同學在北大自主招生綜合素養考試的筆試、面試中表現突出,獲得了降至一本線的錄取資格。教學之余,筆者不斷研究,先后在《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核心期刊多篇,完成課題研究三項。

【參考文獻】

[1]王安琪.習得語文[J].語文教學通訊(A),2015(05).

[2]趙克明.語文教育貴在養成[J].語文教學通訊(A),2014(12).

作者:劉剛 張秀麗 單位:1.靈璧中學 2.靈璧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