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改的形式之風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03 02:51:00
導語:語文課改的形式之風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語文課程改革形式之風隨意發揮自主學習應試救學課堂菠學
論文摘要:隨看祈課程標準的實施,各地的語文課程改革也如火扣茶地展開。在為新課程取得許多成效而歡欣盆開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貌似新課程,實則上是把舊的東西改頭換面重祈包裝后又粉姿登場的現象。本人就課改中出現的幾種形式之風談.改愚見:(1)以隨意性替代工具性的形式之風。(2)討論提問來代替自主學習的形式之風。(3)以應試教學來替代人文關懷的形式之風。
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劃》的公布,拉開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聲幕。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各地的語文程改革也如火如茶地展開。教育行政部大力推進,專家學者著書評說,教學一線白老師們更是把新課標當成新世紀的語文妻學的航標。新課程,從理論上是可行的,人專家所描述的情形看,前景是美好的。毋置疑,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我們已經看到刀許多可喜的變化,這正是人們所期冀的在為新課程取得許多成效而歡欣鼓舞的瞬時,我們也發現一些貌似新課程,實則上把舊的東西改頭換面重新包裝后又粉墨蛋場的現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又新課程理念的不解、淺解、誤解。下面本聲就課改中出現的兒種形式之風談點愚見。
1.以隨意性替代工具性的形式之風
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課程階段目標中分別從識字與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方面提出要求。雖然表述的重點在語文能力方面,但對語文知識也提出了明砍的要求。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兩年多來的語文教學實際狀況中,出現了程度不等的弱化語文課程工具性的傾向,具體表現為不重視對課文文本的解讀,不重視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從中領悟語言文字的魅力,不重視落實相應的語文知識。解讀文本時粗枝大葉,而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于對文章內容的隨意發揮,把語文課上成思想教育課,藝術欣賞課,乃至主題班會課。其實,即使課文的內容是談作者欣賞音樂的感受,教學的重點也應該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是如何準確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欣賞音樂的感覺,以及引導學生恰當地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覺,而不應該重點討論音樂欣賞問題,那是音樂欣賞課而不是語文課。另一種傾向是在閱讀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播放大量的圖片資料。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思路、寫作方法和語言文字等,播放少量圖片以加強直觀感覺是可以的,過多的圖片勢必削弱了學生對文章本身、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和感受,而且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
2以討論提問來代替自主學習的形式之風
傳統語文教學的一個突出的弊端就在于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滿堂講、滿堂灌,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和記。切實改變這一現狀是這次語文新課改的重要著力點。語文新《課標》將“過程與方法”列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之一,不但重視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要研究和關注學生在什么樣的過程中、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學習。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閱讀時要能主動發現觀點和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公務員之家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方式”并不玄奧和神秘,只要領會其精神實質,運用起來并不困難。在實際操作上,只要能在仔細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3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討論即“多重對話”,讓學生自行獲得結論,并尊重學生的感受和見解,那么這樣的學習過程就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
可有些教師卻變相地理解自主學習,他們常認為自主學習就是放手讓學生去設計教學目標、流程、問題等,然后再通過討論、交流等形式獲取結論,教師儼然成了看客。課堂成了會場、茶館,達樣的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實是毫無實效,問題無價值,討論無結果,內容無目標。教師也沒有發揮其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學生的認知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且會形成一些錯誤的認識觀。
3以應試教學來替代人文關懷的形式之風
應試能力的提高與素質教育的矛盾。這是當前教師面臨的諸多矛盾中的核心矛盾,這也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因為它的背后是當前中國緊缺的就業機會以及同樣緊缺的教育資源同新世紀素質教育思潮的矛盾。素質教育的觀念是越來越深入人心了,越來越多的人士一無論是望子成龍的家長,還是深受其害的師生,一-越發痛切地認識到了應試教育的痛疾與危害,于心理上是百分之百的歡迎素質的到來。可以說大家都在期待得到一種扎扎實實的真真切切的素質教育操作模式,但現實中更多的卻是“素質教育喊得震天動地,應試教育抓得扎扎實實”的情況,是素質教育無法落實到實處,而僅僅成為一句流行口號和裝飾品掩飾骨子里的應試教育的情況。教師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無休止的機械訓練、反復演練的作業和考試中,導致了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喪失。
豐富的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一大特點,它的內容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表達的是關于社會人生的思想觀點、情感態度和價飛且觀。比政治、歷史等課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因而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態度、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的特有優勢,也是語文課程理應承擔的重要任務。
“構建充滿活力的開放的課堂教學,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具有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新人”是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語文是最主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些富有時代特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已經深人人心。但是,新課程絕對不能停留在理念的層面,也絕對不能僅僅停留在教師口中。課堂是教育最重要的載體,因此,新課程應大踏步地走進課堂,新課程呼喚新課堂!
- 上一篇:師范學校文學理論課程探討論文
- 下一篇:對于幼兒教育培養意境教具的作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