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5 10:12:00

導語:語文新課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新課程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語文新課程思索

論文摘要:語文教學課程要求教師課堂設計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互動性。文章針對新的要求就語文教學提出了教師在自身素質建設方面的建議,討論了課堂設計方面的技巧。就如何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堂互動談了自己的看法,并通過《聽聽那冷雨》、《濫竽充數》等課堂教學進了實例分析。

語文是最豐富多彩的、最有吸引力的一門學科,它能使我們徜徉于奔騰不已的歷史長河,感受上下五千年的風風雨雨;它能幫我們攀登一座座思想的高峰,關注一顆顆悸動的靈魂。在高聲吟哦中,體味唐詩宋詞光彩與韻味,在沉潛玩味中,去品味竹泉松林的高雅,在求同探異中,領悟繽紛的世態萬象。但就是這樣的一門本應充滿吸引力的課,往往不能引起多數學生的興趣,學生一節課下來,收獲寥寥。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以新課程要求為指導,強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更新課堂理念,提高教師素質,改革課堂結構

1.充分了解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豐富完善教師知識結構。

語文是最重要的溝通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的理性情感與智慧的結晶,直接作用于社會的發展過程,是增強人的社會生產和生活能力的工具。所以人人都有接受語文教育,參與語文教育的權利和責任。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應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結構,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一個好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愛學習、會學習、不斷學習的人,通過不斷的學習,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一個語文教師更應該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思想家,一個知識淵博的“雜”家,一個充滿激情的演說家。一個充滿反思精神的改革家。

2.準確把握調整語文的學習與學生的愛好、知識結構、理解能力、審美情趣。

一般來說,教師較難辨別哪些是學生自己就能理解的,哪些是學生想理解也理解不了的,哪些是他感興趣的。工具性理論的長期盛行,把生動活潑的語文教學變成知識的單向灌輸,變成枯燥的純技術訓練,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成了兩件相互獨立的事。在這種教與學的關系中,滿堂灌、純技術性的教學方式,致使語文學科唯美的特點難以體現,學生一個個成了高考的奴仆。不能說學生不努力,但收效甚微。所以中學語文教學必須要改革,一定要優化課堂結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教師在講授課程時,不應只關注自己的表演,而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重視學生“學”的興趣。讓他們能夠自覺地打開自己的心胸,在身心愉悅的閱讀中去自我發現、自我吸收、自我創造。這就要求教師融入學生,關注學生的思維特點,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讀書和自由思考的時間,提供相應的資料,引導、幫助學生自己去提煉文章的要點、難點和疑點,把課本真正當作一個例子,可以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己去解剖、推斷、體會,或在學習中摸索不同文體的寫作規律,或在學后總結學習的方法。教師應該從旁啟發、點撥、引導學生自己感悟。才能使學生提高水平嘗到樂趣。

比如《聽聽那冷雨》課文中,在作者筆下,客觀的雨富有了人性與靈性,作者調動多種感官來寫雨。如果我們一句句去分析,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若讓學生在朗讀中去體會,可以找出他們感興趣的段落去鑒賞,找出他們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雖沒面面俱到,但卻強化了學生在作為欣賞者的主體地位,感受出了文中詩化的語言特點是怎樣形成的。

3.采取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由于活動課形式新鮮,并與一定的社會生活相連,而且涉及到語文知識的方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進行“錯別字普查”;讓學生組織環保小品演出;研究廣告的創意,仿寫廣告;就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辯論比賽;為“感動中國”這個節目編寫頒獎辭等等,學生通過參加活動,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識性,以趣味性帶動知識性,這樣獲取的知識不僅是準確的,也是扎實有效的。

二、培養創新精神

1.鼓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對過去的遺忘,是對現實的不滿,是對未來的憧憬。當孩子充滿好奇,帶著無限疑問走進學校時,我們應該充分保護他們的好奇心,而不是把他們放進“套子”里讓他們按統一的模式成長學習。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是我們教師的責任;讓他們大膽的想象和聯想,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開發他們創造的潛力,能動的追求知識的創新,使他們在創造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走向成功,是我們的義務。寫作教學中,好的作文題目首先應該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其寫出富有情感而且富有個性的文章。否則只能是空對空,空來空去空成空。在分體裁作文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多寫一些幻想型文章,這樣可以使他們突破思維定勢,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另外像續寫小說,把詩歌改寫成散文,古文改寫成話劇,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體驗成功后的喜悅與滿足。2.做一名創新型教師。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的理論,理解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尊重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個性得以張揚,一篇課文,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重點,設計風格多樣的教案。在教學中,要把課前預設與教學過程的隨機生成結合起來,不能死板的照搬教案設計。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比如《濫竽充數》這個寓言,我們應首先引導學生從矛盾的主體東郭先生方面考慮,批判他的不學無術,不思進取;也可以從矛盾的客體齊宣王和齊緡王的角度進行分析,批判宣王好大喜功,愛面子,導致庸才盛行或者贊揚緡王明查秋毫,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從樂師的角度進行思考,批判他們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通過這種思維體操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重視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向受教育者傳授人類長期積累的閱歷經驗與智慧知識,喚醒和引導潛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人文需要,進而培養他們對于自己、他人以及環境的人文理解與人文關懷的意識與能力,并最終促使他們認識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樹立高尚的人文理想和關懷,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的教育。看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從“誠信”、“心靈的選擇”再到“人文素養與發展”、“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無不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得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和審美觀,讓學生在人與人交往中反躬自省,尋找人生的真諦,以博愛去面對人生,在物欲橫流圍困下,站穩腳跟,尋求人生的意義,這才是教育的初衷和根本。

新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恰好是根據學生的興趣設立的。學生能根據興趣走近名家名著,潛心閱讀、鉆研。允許他們有選擇的學習,根據興趣進行學習。走近孔子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走近屈原的“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走近司馬遷和文天祥,感悟死是一種勇氣,而活著更需要勇氣。閱讀李白,敬仰他的“安能摧眉事權貴”的傲岸;閱讀杜甫,感動著“大庇天下俱歡顏”的胸襟;閱讀王安石,警醒著“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的告誡。每一次都是學生在與偉大的心靈傾心交談,都是學生精神家園更加充實,都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升華。

總之,語文新課程改革猶如一股春風吹進了每一個教師的心靈深處,他給教師進行教改指明了方向,也增強了每一位教師責任感和危機感,面對挑戰,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把語文教改推向高潮,使我們承載著幾千年文化的母語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馮永蘭.《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甘肅教育》.2007.09(27-27)CN62-1024

2.朱超.《人文精神:新課程語文教學的基調》.《現代語文:中旬.教育研究》.2007.07(13-14)

3.蘭秀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展》.《福建教學研究》.2007.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