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1 04:19:00

導語: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下面僅就“閱讀期待”作一點探討。

一、“閱讀期待”的心理取向,決定學生對什么閱讀有興趣

“閱讀期待”源自接受美學,它是讀者自己內心所預想的情景,反映讀者的知識層次、個人愛好和閱讀能力,構成一種綜合的閱讀要求和欣賞水平。同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學過的課程一樣,但由于經歷上的差別、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個體的心理差異,因此所體現出來的“閱讀期待”也是千差萬別的。如有的想印證自己預想的結果,側重于情節的發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對閱讀的方方面面都有興趣;有的則僅是獵奇,關注是否能獲得新奇的信息。

學生的“閱讀期待”,很大程度上決定閱讀是否深入。國外在有關“閱讀期待”的研究中,發現有一種稱之為“杰克現象”的,很能說明“閱讀期待”在閱讀中的作用。一個叫杰克的學生,父母抱怨他過分的迷戀閱讀,簡直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一張舊報紙、一份雜志、一張什么說明書,甚至一頁廣告都可以使他百看不厭,然而杰克的語文教師卻反映,杰克是一個缺乏閱讀興趣的學生,杰克常抱怨課文沒味道,不精彩,沒意思而難以卒讀。杰克對閱讀,在家里和在課堂上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反差呢?經研究,杰克的“閱讀期待”是借以打發時光,而不是對讀物或閱讀活動有興趣。是“閱讀期待”的心理傾向,決定杰克在家里和校內對閱讀興趣的巨大反差。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預習課文比精讀課文更有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有興趣。“閱讀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學生喜歡情節,喜歡形象,預習了課文,他們就知道了課文大概情節,“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這時,老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原因。加上現在的課外讀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強,情節性強,文字淺顯,很容易使學生獲得閱讀的愉悅,而語文課,要學的并不是這些內容,閱讀要有思維的參與,閱讀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維是痛苦的,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大幅度地縮水。

二、提升“閱讀期待”品位,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如前所述,“閱讀期待”反映的是學生綜合的閱讀要求和欣賞水平。因此,有較高品位的閱讀要求和較高的欣賞水平的學生,期待的是獲取知識和陶冶精神的愉悅,期待的是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和“閱讀期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語文素養好的人“閱讀期待”品位也高;高品位的“閱讀期待”自然能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兩者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必須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促使學生提升“閱讀期待”品質。

1、豐富文化積累和語言積累。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多積累古今中外優秀文化和優美的語言,文化積淀越豐厚,語言積累越豐富,越能在“閱讀期待”中向往吸收文化的樂趣,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的樂趣。

2、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有幾個層次,呈螺旋式提高,低層次的是能理解字面意思;較高層次是能領會字里行間含著的意思,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高層次的閱讀能力,是能從審美層次上閱讀欣賞,獲得審美的愉悅。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地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不能停留在僅能初步地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上。在上述三個層次中,第二層次是最重要的閱讀能力,不能夠理解字里行間含著的意思,就很難向審美層次發展。而要理解詞句含著的意思,就必須培養學生嚴謹的閱讀理解習慣,既要允許學生見仁見智,而要盡力培養學生接近文本原意和作者思路的閱讀能力。

3、培養刻苦的閱讀精神。先生說過:“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先生是駕馭語言的大師,深諳學習語言的甘苦。學生為什么喜歡課外的閱讀而不喜歡課堂上的閱讀,除了教學不甚得法之外,課外閱讀的輕松(消閑式的閱讀)而課內閱讀的辛苦(要動腦筋思考,累)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要提升學生“閱讀期待”的價值,必須培養學生用功學語文的精神和把思考帶進閱讀的習慣。要引導學生把對課文內容的直接興趣轉化為間接興趣,即為提升語文素養而閱讀,為提升個人的審美情趣而閱讀,而不僅僅是為滿足好奇心理或消閑而閱讀。

三、調整“期待視野”,是提高閱讀質量的關鍵

教學實踐說明,如果學生的“期待視野”超越了教學內容的水平,即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學生對閱讀就會失去興趣,如果“期待視野”遠低于教學內容,即教學內容要求過高,學生也會無法接受,閱讀就會遭到冷遇。課堂上出現上述兩種情況,學生就會分心,課堂上就會出現騷動。學生和教學內容之間要構成一種協調的張力平衡,即“期待視野”與教學內容兩者水平相當,才能相互溝通,發揮“閱讀期待”的作用。

以往的閱讀教學,學生對閱讀沒興趣,很大原因上是過多的內容分析(或提問)所致。此類分析,或者失之過淺,就課文內容的順序,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問或講,而學生對這些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自己讀懂了,“閱讀期待”當然不能得到滿足,當然對老師的教學失去興趣;或者失之過深,對中心思想和篇章結構等的分析,大大超越了學生的“期待視野”,學生期待獲得知識的心理也不能得到滿足,因而也失去興趣。

因此,閱讀教學初讀環節,老師可讓學生交流初讀的感受,談談讀懂了什么,學生的交流能使他們享受“成功的滿足;“精讀”環節,可讓學生提出想解決的問題或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問題都是學生自己提的,都在學生的“期待視野”里,他們自然有閱讀的興趣。如果學生提的不是課文的重點或難點,老師要加以引導,比如可以說:老師想提點更難的問題,大家有信心解決嗎?當學生的求知欲調動起來后,老師才提出涉及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這樣的教學,學生仍然能把問題納入“期待視野”。如果老師撇開學生的問題,又不在情緒上加以引導,當老師自己把問題提出來之時,也就是學生學習興趣驟然下降之時。

在“閱讀期待”中,滿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心理取向。一成不變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生煩生厭,“教學程序”、“教學方法”的陌生化,會使學生不斷產生一種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學中,呈現教材的方式,講解的方法,引導討論的方式都應該做到常中有變,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閱讀期待”在閱讀教學中的嘗試僅是開始,它能否在閱讀教學中煥發巨大的生命力,還要靠廣大教師的探索和實踐。

(《福建教育》2003年第6期)

參考文獻:

1、《語文課文讀解理論與方法》蔣成著杭州大學出版社1996.7第二版

2、《俾善讀書,其功甚偉——閱讀教學改變思路之思考》吳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