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辯論賽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0 06:51:00
導語:語文辯論賽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叮鈴鈴……”下課鈴無情地響起,那些舉起的手無奈地放下,真快啊,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真是意猶未盡。在熱鬧之余,不禁捫心自問:為什么學生喜歡這樣的課?這樣的課學生有收獲嗎?這樣的課符合“課改”的精神嗎?這樣的課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嗎?教師在這樣的課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初中學生,特別是初一的學生,正在告別童年走向青春發育期,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自我意識正在萌發,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還不夠成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此時的他們也有一些叛逆心理,單調的說教,灌輸的課堂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教育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而辨論賽這種活潑的形式更能貼近他們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所以,當宣布舉行辯論賽時,學生都很高興,用一周的時間積極的找材料,分小組,寫辨詞。
“課改”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傳統的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學生在準備辨詞的過程中,要去收集資料,要選取支持本方觀點的論據,要和同一方的同學交流合作,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的過程不正體現了“課改”的精神嗎?但在實踐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實現的前提是學生要樂于學習,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但總有一小部分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較大困難。“課改”強調“為了一切的學生”,而對這一部分“弱勢群體”該如何指導,這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語文學科既是一門工具學科,同時也承載著人類文化。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觀,培養健康發展的人。但這種關懷不等同于政治說教,而應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浸染。本次辨論賽題的設置正是出于這種目的,真理越辯越明,在辯論中學生對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人將會有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這由學生的發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自信、頑強、進取。正好他們所說:我們要做“羊”,是因為它的善良、溫順、堅韌,這是多么可貴啊。我們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愛”才會變得如此可愛。我們要做一匹“狼”,并不是要學習狼的兇殘、狡詐,而是要學習它頑強的生命力,對目標鍥而不舍的毅力,學習狼群的團隊精神。這些正是學生這節課最大的收獲。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學科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而語文素養是一個立體綜合的能力,無法完全分解開來進行單項的訓練,而在語文活動中來培養效果更好。辨論賽這種課型正是一個實踐過程,賽前學生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搜集材料、寫出辯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得到鍛煉。
“課改”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教師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將所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另外,教師作為學生惟一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所以,教師不能再滿足學生知識的講授,而應該側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才能為他們以后發展奠定基礎,才能有利于他們的終身學習。而在這節課上,教師說的很少,只起一個組織管理的作用。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區別,看起來教師的工作是輕松了,實質不言。教師在課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指導學生如何來收集資料、到哪里去收集資料。資料收集到以后,還要指導學生來分析篩選支持本方的論據,最后指導學生寫成辯詞。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因為學生畢竟學生,完全的自主學習是不可能的,要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自主學習。這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綜觀整節課: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氣氛很活躍。學生的發言也有精彩之處,但學生能力的養成不是一蹶而就。在辯論過程中不少學生也反映出能力上的缺陷。比如口頭表達的能力,發言的針對性,講話的儀態等。另外,由于是班級授課制,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有一部分學生只能充當看客,不利于“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 上一篇:背影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商務談判運用于英語條件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