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自主命題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8 12:36:00
導語:語文自主命題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長時間以來,人們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其間雖有教師力圖改變這一狀況,且作出了種種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就語文教學整體來講,仍然是以教師的講授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占了上風,其結果是教師教得辛辛苦苦,學生卻所獲無多。初中三年過去了,許多學生自己讀懂一篇文章仍有困難,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筆者認為原因之一是忽視了“學習主體”(學生)的作用造成的。試想想,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處處為如何適應教材、教法、作業而苦惱,即使是一篇生動活潑的課文,經過老師的拆卸肢解之后,聽起來也味同嚼蠟,面目可憎。久而久之,他們對語文學習的激情消失了,熱情減低了,甚而產生厭學情緒,不改變這種被動學習的狀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學會學習: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文中指出,“未來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學習者應該成為“他們獲得知識的最高主人而不是知識的接受者”。根據這一精神,一種讓學生“自主命題”的學習方式便在我們心中悄然成形。
所謂學生“自主命題”,就是借助“自主命題”這種命題形式,通過學生自選文章,自我研讀,自我命題,自我作答,教師點評的一種學習方式,實質上也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在于用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和命題的方式,用點評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而培養他們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習慣和創造精神。
二、實踐與探索
(一)教育理念在實踐中受到沖擊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是學生“自主命題”的理論核心。以往,教師對“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三主原則”大多不持異議,但在教學實踐中,卻有不同的解讀方法。諸如,是老師先關愛學生,還是學生先尊重老師;是老師先適應學生,還是學生先適應老師;是知識授予為主,還是能力培養為主等問題,在理論上并不難理解,但在實踐中又往往會出現思想的交鋒、觀念的撞擊。在我們的實驗中,就曾出現過幾次反復,諸如我們要求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主學習,但個別學校和老師卻硬是“越俎代庖”,對教讀課中的重點語段先替學生命題,然后讓他們作答并背誦;命題題型與方法應根據文章而定,但有個別教師卻硬性叫學生第一題要出“拼音題”,有的干脆把“秘訣”告訴學生說,不論哪篇文章哪個語段,一定會出現“的”字,那你就把“的”的拼音作為第一題等。一句話,教師的立足點沒有移過來。
而學生,由于習慣于教師講多少,自己聽多少,記多少,背多少,而現在卻要自己閱讀,自行掃除獲知途中的障礙,自己教育自己,也同樣面臨觀念的轉變問題。實驗之初,學生雖持歡迎態度,但如何“自主命題”卻又是茫然的,宛如一只被馴養的小鳥,一旦打開鳥籠,卻不知飛向何方,到哪里覓食。
總之,在實驗過程中,有較長的一段時間,教師和學生老是找不準自己的位置,并由此產生苦惱。他們千怕萬怕,就是怕學生出不了成績交不了差,怕自己成績上不去,進不了重點校。經過多次痛苦的洗禮,才由埋怨到接受,由接受到歡迎,由歡迎到樂于奉獻。立足點轉變之后,師生關系也發生很大變化。教師在課堂上不再君臨一切,學生也不再是學習的容器,他們相互啟發,協作攻關,即是師生,更是朋友。
(二)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受到挑戰
改變是一種痛苦的選擇。過去,教師習慣于“我講你聽”,全盤授予的教學方法,講起課來“得心應手”,現在這一方法行不通了,怎么辦?一句話,師生共同面臨著轉變教法與學法的嚴重挑戰。
經過實踐與探索,創造了許多方法,其中有一條卻是共同的,那就是教師以教讀課的材料為例子,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本領,然后以課內自讀課材料為學生訓練材料,在教師指導下實現第一次知識遷移與能力培養,再以學生自找課外閱讀材料,自己研讀并命題,班級討論分析,比較優劣,教師歸納總結,實現第二次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美國教育家波依爾認為,21世紀實施基礎教育的學校,應是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基礎最重要的一條,是師生共同理想,師生平等對話,真誠對話,真誠探討,彼此依賴的學習組合。學生“自主命題”也需要在這種環境中開展。
實踐讓我們認識到,閱讀教學中師生互相啟發,協作攻關,團結雙贏的方法是激發師生潛能,發揮各自優勢,避免“越俎代庖”,各得其所的有效方法。
(三)評價標準在實踐中受到質疑
按以往的經驗,學生大致只要按照教師的觀點、說法,或能背出教師授予的知識,就可以得到高分?,F在不行了,學生自主命題,自我作答,答案不再是教師授予的東西,而是學生讀后的自我感受與體驗。過去的評價標準不靈了,必須有新的評價以適應新的要求。
在實踐中,我們摸索出一套新的評價標準,即按學生命題的難易,作答正確與否和語言表達的優劣等三方面綜合評價,并訂出相應的評分標準:
1.自主命題得分要求:按每題4分設計,識記題每題滿分2分;理解分析(含歸納綜合)題、運用題每題滿分4分;創新題(含質疑題)滿分6分(即在原題基礎上加2分)。
2.自主命題類型要求:自主命題4道題不能同屬一個知識點,如,4題都屬拼音題;最好也不要同一種類型。如出現同屬一個知識點,又都是同類型,如拼音題,不論多少題,計分只按1題計算。但同一類型,而不同知識點,如拼音、改正錯誤字、辨別標點正誤、選詞填空、辨別修辭方法等,雖同屬識記題,由于知識點不同,則是可以允許的,余類推。
3.自主命題中,一題內知識點與評分的關系:
(1)除識記題要求每題內有2個知識點外,其他題型一般只要求有一個知識點就可以了,但如出現多個知識點的小綜合題也可以。
(2)自主命題評分應以講究設題質量和綜合評分原則,即按設題的難易、答題是否正確和語言表達的優劣綜合考慮,然后確定給分的多少,而不要太計較一題中知識點的多少。
(3)給分寬嚴可按如下標準:
①設題有些難度,作答正確,語言通順者,給滿分4分;
②設題較好,語言表達也好,但作答尚欠完美者,給3分;
③設題一般,作答正確,語言還通順者,給3分;
④設題不夠理想(如設題太大,或與文章中心結合不夠緊等),作答基本正確,語言羅嗦者,給2分;
⑤設題空泛,作答若即若離,語言不通順者,給1分;
⑥雖設題,但作答錯誤,或不設題(放棄)者,不給分;
⑦識記題要求2分知識點,滿分2分,每個知識點1分。
4.創新題的界定與加分:
(1)創新題,對不同學段應有不同的要求,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初中學生來說,凡符合下列5條之一者,即可視為“創新題”:
①設計的題目較為新鮮、深刻,或見解超過同齡人的一般見解者;
②提出的質疑有一定思考價值者(要求能說出質疑的原因或理由,盡管它在成年人眼里可能是幼稚的);
③有一定的聯想能力和想像力,且較為合理者;
④能較好地完成由課內向課外的知識的遷移者;
⑤設想大膽、新奇,又有一定的科學根據者。
(2)加分題滿分2分,可根據考生答題情況分2分和1分兩個檔次。
這些評分標準雖不能說是完善的,但它在我們實踐中卻起到了應有的導向作用。
三、成效與體會
(一)成效
1.經過各校師生的艱苦實踐,我們于今年一月將學生自主命題這種形式植入全市初三語文質檢中。方法是由命題者提供課內的一個語段,由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自己命4道題,然后自己作答。評分則根據學生命題質量的高低,作答正確與否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等三個方面情況給予綜合評分??荚嚨慕Y果是全市均分706分(滿分為10分),這一成績,高出同類型閱讀題的均分。廈門雙十中學羅俊明、鄭敏玲老師在《讓語文教學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淺談對2001年廈門市初三語文質檢試卷的認識》一文中這樣寫道:
“這是一次大膽的改革嘗試,其效果如何呢?通過評卷,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們的答題能力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料,學生設計的題目豐富多彩而且內容廣泛,題目的排列也體現一定的難易梯度,作出的回答也多有創意,表現出了相當的創新能力。實踐證明,這項改革是很成功的。
“大家都知道,高考、中考是根指揮棒,對語文教學的方向起著指示作用,命題者的意圖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平時語文教學的努力方向。中考相對于高考來說,考查課內的內容多,甚至不少省市的中考試題就大量選用課文語段,答案也大多參考‘教參’的分析。這樣師生在進行復習時,就不得不迎合考試的要求,將所有的重點篇目的‘重點段落’作一個‘拉網式’的復習:依照‘教參’,從字詞句篇到語修邏文,事無巨細,能分析就分析,能出題便出題,學生上課是密密麻麻地記,下課是辛辛苦苦地背,結果考試時試卷上整整齊齊答的都不外乎是老師和‘教參’的‘口水’。以前有人曾戲言說某‘出題大師’能就某一段話甚至某一句話‘隨便’就出一套試卷,此言道出了在某種考試模式之下教學上的弊端:教師為了應試,不得不將一篇完整的文章肢解拆卸。這樣的語文學習全然沒有了整體的揣摩和感受,也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審美感受和創造能力;這樣的語文教學失去了它應有的人文特點,而變成了機械操作——一道道‘工序’完全模仿考試,而答案全部按照‘教參’。把語文學習當成了訓練,這完全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只會導致語文教學的倒退!
“葉圣陶先生一貫堅持‘教材只是一例子’,不管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必須著眼這一點。為什么中學語文幾十年沒有大的起色?為什么中學生接受了十幾年的教育,連自己的母語都學不好?關鍵還是在于這個‘例子’與運用的脫節。上課時師生死摳課本,死摳教參,沒有在課堂上培養閱讀能力,一到課外就不知所措,這便造成語文教學的失敗。對于這一點,作為教學方向指揮棒的中考是要引起注意的。而今年廈門市的質檢考題卻向以往的考試形式發出了有力的沖擊,在教學改革的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豹?/p>
2.質檢之后,我們及時召開相關座談會,總結“學生自主命題”的得失,并提出相應改進措施。2001年7月中考,我們又將這種考試形式納入中考。做法是由我們提供一篇《人間長虹——趙州橋》的課外讀物,讓學生自主命題并作答。據考后統計,全市均分1002分(滿分為16分),受到社會上的廣泛好評。
3.學會“自主命題”這種考試形式得到了社會上的關注和行家的好評。閻少君先生在《福建省廈門市首開自主命題先河》一文中評價說:“把命題權交給學生,這在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試題尚屬首例,是中考語文命題的一個創舉?!薄白詮挠锌荚囍贫纫詠?,從來就是老師考學生。近年來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也有一些老師嘗試讓學生命題,但在大規模的選拔性考試中讓學生自主命題并作答,廈門市的語文中考無疑是第一個吃螃蟹者。”(見《語文報》2001.10.9)
黃岡特級老師薦評我市2001年中考試卷中指出: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已成為課堂教學和考試改革的熱點,此卷在閱讀(五)的考查中,為我們作出了有益的嘗試。命題者一改慣用的讀文答題的考查形式,要求學生讀文后根據對文章的理解,自主命題并作答。題目限制為四道(27、28、29、30題),要求在命題中體現不同的能力層級的設計,并鼓勵學生設計創新題。此舉難度雖大,但細觀乃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選文明白如話,易讀易懂;其次,選文與課內曾學過的《中國石拱橋》一文有聯系,學生能把握;第三,選文是一般說明文,文體特征比較明顯。這些,都讓學生在命題中容易找到切入口。其實,在一般中學生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具備有創造思維素質,廈門市正是在考試改革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極大地調動他們的興趣、動力,著意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見王澤芳編《全國最新中考試題語文精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4.編輯出版了《中考現代文閱讀新突破——中學生“自主命題”精粹》一書。書中精選了各體文章80余篇。所選文章,既有出自重點校的學生之手,也有出自普通校學生之手;既有出自城市學生之手,也有出自農村學生之手。他們各以自己的視角、愛好來選文,反映了他們的知識取向和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同齡人的情趣和審美觀。學生們的命題雖存在著高下之分,但都反映了他們閱讀文章的感受、體驗和探索精神。
(二)體會
1.學生“自主命題”確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思想,擺正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教師和學生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轉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文素質。同時“自主命題”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沒有較深厚的業務水平,沒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判斷能力,如果教師自身沒有質疑、創新的能力和意識,面對學生紛至沓來的各種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就只好望洋興嘆了。
2.學生“自主命題”推動了評價標準的變革?!白灾髅}”的評價不僅便于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而且也便于考察學生閱讀的興趣、方法和習慣。特別有助于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正確評價,從而使“自主命題”這一學習方式順利進行。
3.“自主命題”合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中的另一種學習方式。它一出現就受到學校、老師、學生和社會的歡迎,顯示出了它的生命力。正如羅俊明、鄭敏玲老師《讓語文教學有一個自由的空間》一文開頭有這樣一段生動的描述:
“‘什么,考試中竟讓考生自己出題回答?’——家長驚詫不已;
‘我喜歡這樣的考試!它既能檢測我們的知識掌握程度,又能讓我們有自由創造的空間?!獙W生滿臉興奮;
‘這種測試形式可以把學生和教師從‘教參’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放手去培養語文能力?!际琴潎@不已?!豹?/p>
學生“自主命題”表面上是一種考試形式,在平時訓練中,其實它是一種學習方式,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它將成為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途徑之一,潛藏無限美好的發展前景。
- 上一篇:語文教師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郵政局監督檢查部助理個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