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語言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4 10:49:00
導語:語文語言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語的語言豐富多彩,絕妙精深,這無疑為人們表情達意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同時也給教師指導學生學好語言增加了難度。提高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水平比較容易做到,但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目前,不少學生語言能力的現(xiàn)狀,著實令人擔憂。
誠然,“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但也不是不能學好的。筆者認為,學生要學好語言,除了要下苦功之外,還必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重點在指導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習慣上下功夫。以下談談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拾粹
學習語言要靠積累,拾粹是積累語言的好方法。我的做法是:讓學生把在閱讀書報、收聽廣播、收看電視或與人談話時遇到的一些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成語典故、歇后語等隨手記在摘抄本或卡片上;抄文上面標明類別,下面注明出處,以便使用時核查檢索;隔一段時間瀏覽一下,以便加深印象,方便使用。
堅持拾粹,大有好處。拾粹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豐富生動的語言材料,摘抄本和卡片成了學生學習語言的益友良師。
二、查詢
學習語言,遇到疑難,一是查字典、查資料;二是向人詢問——查“活”字典。查詢是解決語言疑難的唯一方法。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無論什么人都應該把字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的疑難。”有位名人的習慣很可取,他讀書時總少不了一支筆、一本地圖冊和一本字典。筆是圈點勾畫用的,地圖和字典則是供查詢用的。學生首先應學會查詢。
然而,實際上不少學生的查字典習慣甚差,在語言學習的往來帳上“債臺高筑”。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使學生養(yǎng)成查詢的習慣。為此,有時甚至可以采取“堵死后路”的方法,即課本上的生詞基本不講,但考試時卻必考無疑,迫使學生克服依賴思想,“逼”學生自己去查詢。
查詢,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學習語言時遇到的疑難,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減少語病,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時的檢索、辨析能力。
三、誦讀
誦讀,不僅是語言能力訓練的內(nèi)容之一,也是學習語言的一種方法。古今的語言大師和在語言上有所造詣的學者都十分重視通過誦讀學習語言。葉圣陶講:“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這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因為它有助于發(fā)揮多種分析器的作用。運用多種感官誦讀的好處在于:有助于加深對語言的理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助于語匯的積累和運用,正所謂“熟讀成誦”。這樣,所學到的別人的好的語言就可以存入自己腦中,一旦需用時,便可呼之即出,任人驅遣。
所以,語文教學不可不強調(diào)誦讀訓練,學生學習語言不可不采用誦讀的方法。默讀固不可少,但“啞巴語文”絕不足取。
四、續(xù)說
續(xù)說,說白了就是“接下茬”。說到接下茬,恐怕不少老師會不以為然,甚至是堅決反對的。其實換個角度看問題,接下茬乃是一種極好的學習語言的方法。別人有了前言,你給續(xù)上一句后語,這正是一種自創(chuàng)的、絕好的訓練語言的機會。
現(xiàn)實中這種機會隨處可遇,播音員播音時,老師講課時,自己閱讀時,都可以依據(jù)他人的前言,對其后語做出推斷或猜想,進行續(xù)說。說對了,是一種運用語匯的實踐,可以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說錯了,等于是一處改錯練習,可以幫助糾正自己的錯誤;說得和人家意思相同,用詞各異,可以體會語匯的豐富。不管哪種情況,都可以看做是一種語言的測試,一種沒有考卷、無人監(jiān)考、輕松自娛的語言自我測試。這種測試機會多、范圍廣,完全出于自覺,沒有任何外來壓力,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其優(yōu)勢和效果是常規(guī)測試所望塵莫及的。
所以,教師應引導、鼓勵學生“接下茬”,養(yǎng)成續(xù)說的習慣。
五、比較
學習語言,離不開比較。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識優(yōu)劣,識得優(yōu)劣才能學到語言的精華,才能悟出運用語言的真諦。這里所說的比較有三種:
第一種,試換比較。閱讀時,特別是閱讀名家名篇時,試著將文中的某些語句換一種說法,并與原文的說法相比較。通過比較便可窺見作者的匠心,悟出作者用語的精妙,同時也看到了自己語言的不足之處。
第二種,類文比較。類文比較,是將某類不同文章相比較,如同時代、同題材、同體裁的不同作者文章的比較;同題材、同體裁的不同時代、不同作者文章的比較或同時代、同題材、同作者的不同體裁文章的比較等等。通過類文比較,可以體會不同作者的語言風格,體會不同體裁或不同時代的語言特點等等,既可以加深對閱讀對象語言特點的理解,又有助于學生自己語言特色的形成。
第三種,自我前后比較。讓學生隔一段時間翻閱一下自己以前的習作,并與現(xiàn)在的習作相比較。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有所長進,對學生則是個激勵;發(fā)現(xiàn)舊病如初,對學生則是個鞭策。
總之,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比較的方法,養(yǎng)成比較的習慣,學會通過比較學習語言。
六、體察
這里說的體察,指的是體察語境。語境有兩種:一是狹義語境,一般指口語的前言后語或書面語的上下文;二是廣義語境,一般包括交際雙方的具體情況和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體察語境的角度有兩個:一是從作者的角度進行體察,即設身處地從作者的身份、立場、經(jīng)歷、所處的時代及具體背景等方面的情況出發(fā)去體察;二是從作品文字的角度進行體察,即從相關上下文、作品人物的具體情況或具有隱性意義的語句等方面去體察。
只有認真體察語境,才能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語言,才能弄清作者為什么那樣寫,作品中人物為什么那樣說,才能透過字面聽出一句話的弦外之音,才能挖掘出一些語句的深層含義。只有認真體察別人文章的語境,自己寫文章時才能考慮語境的因素,語言才能準確、生動、深刻、連貫、得體。體察語境,對于學生學好語言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必須認真加以引導。
七、求疵
求疵,若冠之以“吹毛”,便成為貶義詞;若舍棄“吹毛”,求疵則未必是一件壞事;若與語文學習聯(lián)系起來,求疵便是一種學習語言的有效方法。聽播音員播音時,與人交談時,聽同學答問時,閱讀書報時,隨時都可能發(fā)現(xiàn)一些誤讀或語病。學生對這些語言之“疵”若缺少警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其影響。久之,就會以誤為正,以訛傳訛,非但學不到規(guī)范的語言,反而會使自己的語言錯誤越積越多。
所以,教師務必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經(jīng)常保持高度的警覺,時刻以一種審視的態(tài)度、“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人的語言,自覺辨識正誤,求疵挑錯,從而減少語言錯誤,提高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
八、運用
學習語言是為了使用語言,學是為了用,從這個意義上講,運用是目的。但是,為了學好語言,必須試著去用,通過用來掌握它,這時運用語言又可視為學習語言的方法,正所謂“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學了之后束之高閣而想不到用,或者因為害怕用錯而不敢用,這是學生學習語言時的通病。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言的自覺意識和強烈欲望。要努力使學生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學了一個成語、一種句式,仿佛新得寶劍,時刻捕捉戰(zhàn)機,一有機會,即用之而后快。有了這樣的意識和欲望,才能形成自覺用好語言的習慣,才能把語言學好。第二,鼓勵學生大膽使用語言。不要害怕學生寫一些或說一些生硬蹩腳、不倫不類的話,切勿因噎廢食。只有教師積極鼓勵,學生才能大膽使用。學生只有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才能學會語言的運用。
使學生掌握上述方法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而使學生養(yǎng)成運用這些方法的習慣尤為重要。方法再好但養(yǎng)不成習慣,就很難見實效。因此,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須知學生學習的本質(zhì)特征,是學生學習的個體化。
- 上一篇:農(nóng)業(yè)開發(fā)辦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 下一篇:審計局個人工作總結